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春節的風俗10條20字

春節的風俗10條20字

發布時間: 2022-09-13 10:12:51

1、春節的習俗20字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隆重的節日,春節的習俗有:貼春聯,放爆竹;除夕夜家家團圓,吃團圓飯,守歲;大年初一要穿新衣,拜年。

2、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50字?

關於春節的風俗有:

1、祭灶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後要把灶台刷干凈,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米果等,燒香、點燭、放紙炮。灶神信仰都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餘」夢想追求的反映。

2、飲食

中國北方省份的過年風俗,餃子形狀像元寶,而且宋朝銀票叫交子,所以人們認為過年包餃子會帶來財氣。湯圓是江淮、江浙及華南等地方在除夕或者大年初一,以及元宵節必備的食品湯圓,取團圓之意。

3、禮物交換

除了紅包,朋友和親戚間也會交換一些小禮物(一般為食物或甜食)。探親訪友時通常會帶上禮物。常見的禮物包括水果(橘子等)、糕點、餅干、巧克力和糖果。

4、紅包

春節期間,長輩會給予晚輩一些禮金,以紅色信封包著,稱「壓歲錢」,通稱為「紅包」(粵語作「利市」)。出於禮貌和習俗,晚輩會祝願長輩在來年幸福、健康和好運。已婚人士也不會拒絕這樣的要求,因為這將意味著發紅包的人來年會有好運。

5、服裝

農歷新年期間穿的服裝主要是紅色或是其他鮮艷的顏色,因為人們認為紅色能辟邪。此外,人們從頭到腳都穿新衣服,象徵著新開始。亦有人穿著漢服等華夏文化特色服裝。

3、春節習俗20字

1、初一拜祭歲神

春節俗稱「過年」,「年節」古為「歲節」,古代歲首是指干支歷的立春;干支紀年法,寅月為正月,立春為歲首。在秦漢以前,「春節」(正月節)這一稱謂原本就是在立春這個節氣過的「歲節」,而非指現在陰歷一月一日(陰歷一月一日古稱為「元旦」)。



2、初十鼠娶親

石頭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河南風俗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

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日早晨,以繩系罐鼻,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4、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簡介60字

掃塵、貼年畫、團年飯、守歲等,我為大家整理了春節的一些習俗,請大家接著往下看吧。

春節有哪些習俗

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畫、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摜春盛、年例、祈福、逛廟會、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春節的由來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春節的傳說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春節是家家戶戶團聚的日子。關於過年還流傳著這樣的傳說:相傳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長時間住在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傷害人命。所以每年到除夕這一天,村裡的人就帶著家眷躲避年獸。

這年除夕,「年」獸闖進村。它看到一戶人家燭火通明,門貼大紅紙,「年」狂叫著撲過去。接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不敢靠近。這時,院門大開,只見老人身披紅袍在院中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走了。這事很快就在別的村裡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以上就是我為大家找來的春節相關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5、春節的習俗

春節的習俗有掃塵、貼門畫、貼春聯、燃放爆竹、拜年等。

1、掃塵

民諺說: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北方叫掃房,南方叫撣塵。室內屋外,房間屋後,徹底進行打掃、衣被用具、洗刷一新,乾乾凈凈地迎新春。  

2、貼門畫

據《山海經》載稱: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里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宮中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心中過意不去,遂命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為「門神」。

東漢蔡邕《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神荼」、「郁壘」神像,到宋代演變為木板年畫。後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演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便是現在的年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

3、貼春聯

貼春聯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

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  

4、燃放爆竹

春節燃放爆竹之俗始於漢代。據南梁人宗懍撰寫的《荊夢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從辟山妖惡鬼。」

古時放爆竹,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由於竹內空氣受熱膨脹,便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後,發明了用火葯製成的鞭炮。  

5、拜年

據明朝陸容《菽園雜記》記載,拜年習俗最早行於明朝京都。朝官往來,不管認識與否都要互拜,百姓則各拜親友。清代時興在春節時送「拜盒」,即將賀年帖放在精緻美觀的飾盒裡送給親友,以示莊重。今日中國民間,「拜年」已成為一種傳統習俗,至親愛友和同事們,走家串戶、登門拜年,互致問候。

以上內容參考 中國政府網-春節習俗

6、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1、過年的習俗有:掃塵、辦年貨、團圓飯、守歲、壓歲錢、貼春聯、放鞭炮、拜年等。


2、過年不是一天,除了除夕夜,還包括年前的准備。比如臘月二十四就要掃塵,就是對家裡進行大掃除。「塵」與「陳」諧音,掃塵就是把舊的東西都清理了,晦氣掃出門,迎接新年新氣象。


3、臘月二十六左右就要置辦年貨,這可是個大工程,基本上年前的年貨准備都要好幾次才能完成。雞鴨魚肉,瓜果蔬菜,點心小吃,一樣都不能少,還有孩子大人的新衣,都是需要置辦的。


4、臘月三十,除夕團圓。這一天在天黑之前就要把春聯貼好,大紅的紙張,吉祥的話語充斥著人們對來年的美好期盼。除了春聯有些地方也流行貼門神或者窗花。熱烈的色彩馬上就能把過年熱鬧的氣氛烘托出來。


5、大家在這一天要一起准備豐盛的團圓飯,闔家團圓,一家齊聚。年夜飯要慢慢吃,從天黑入席,一直吃到深夜。大家守歲到十二點,一起放鞭炮喜迎新年。這一夜燈火通宵不滅,代表「燃燈照歲」,寓意著照歲之後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過年習俗完整版


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相互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滿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講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里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行跳馬跳駱駝等比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過年習俗完整版

過年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行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綉有雲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賽。


蒙古族——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後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願,接著喝酒跳舞,隨後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廷行賽馬比賽。

納西族——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並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 燈會節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綉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舉行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擔,讓婦女休息,以而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問。


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過年習俗完整版

過年


白族——白族人民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除夕歲守夜。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美。大家或結伴遊覽名勝古跡,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

壯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節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彩的民族文體活動慶祝,唱「採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從河裡背回「吉祥水」。認為初一的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的吉利。


東鄉族——喜歡在春節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


羌族——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麵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後用約二尺多長的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鄂溫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特別是對自己的長輩和親戚必須在初一那天去磕頭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個較大的房子里盡情地快樂,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集這個娛樂晚會,由婦女們先開始跳或唱,接著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來。


達斡爾族——正月初一,天亮起來,婦女准備早餐,男人燒香拜天拜地拜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賜太平豐年,拜完神,向長輩敬酒叩頭接受老人的祝詞。吃完水餃,穿起新衣服,近親男女聚集在一起,由長輩年老者帶領,按輩份高低進行各種娛樂活動。

7、春節的風俗十個

新春掃塵、貼春聯、祭祖、祭神、吃水餃、吃湯圓、吃年糕、守歲、給壓歲錢、燃放炮竹、拜年、逛廟會、舞龍、舞獅、踩高蹺等。春節是我國民間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新春賀歲活動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是以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春節的風俗十個

此外,春節風俗還有買年貨、吃年夜飯、游神、押舟、游鑼鼓、游標旗、上燈酒、賞花燈等。

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春節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底蘊。

8、春節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20字?

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由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上古時代人們在春回大地、終而復始、萬象更新的歲首,舉行祭祀活動報祭天地眾神、祖先的恩德,驅邪攘災、祈歲納福。

春節的風俗: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游神、廟會、逛花街、賞花燈、游鑼鼓、游標旗、燒煙花、祈福、摜春,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春節期間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

傳統習俗: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

置辦年貨,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貼的(年紅)、送的(拜年)禮物等等,統名曰之「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春節

9、春節的風俗50字 春節的風俗有哪些50字

1、春節期間的習俗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舞龍、游神、廟會、逛花街、賞花燈、游鑼鼓、游標旗、燒煙花、燒炮竹、祈福、摜春盛、年例、上燈酒、賞花燈,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點發寶柴。

2、祭祀神(祖)習俗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承襲古時習俗,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隆重盛大的報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春節期間貼年紅、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

10、關於春節的習俗是什麼?

關於春節的習俗是倒貼福字,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貼春聯,春節前夕,每家每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表達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春節習俗是中國人在春節期間的習慣風俗,中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

常見的春節習俗有拜年、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獅舞龍、掛燈籠等,在春節期間,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習俗。

春節介紹

古時人們認為灶王爺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便會給家裡帶來幸福,可保佑來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請求他上天後多說好話、吉利話。這種送灶神的儀式叫做「送灶」或「辭灶」。除夕夜,還要把「灶神」再接回來。

因為,臘月二十三的晚上,要把灶王爺和祖宗的畫像或照片掛在牆上,備好酒水、貢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不過,祭灶時要把關東糖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讓灶王爺別說壞話。民間傳說,灶王爺上天專門告人間善惡,一旦哪家被告有惡行,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此說法流傳的比較廣泛。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