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台喪事風俗
1、喪事有什麼講究?
一、投訴(報喪):家裡亡故了老人,主事人請事戶族長輩協同料理幾日發殯。夏秋一至三日,冬春三至七日都可。如有子女在遠方需候,在夏天也不能超過五天。孝子出門報訴,身著孝服,手執喪棒,有一熟悉亡者親屬的人領著前去報訴,孝子每到一家側跪門邊,等被請的人見面,孝子叩頭後再離開。絕對不能進家門。
二、超薦。(做道場、行大禮),道場分僧人道場、陰陽道場兩種。僧、陰陽道場可在同一靈場堂念誦,但須僧念道停,輪換開進行,僧人超薦不破土、不上墳,送葬素齋素食不收報酬,但不是佛門子弟不去念經。陰陽道場有隨堂食、三報食、鐵罐食三種形式。凡家族少、兒孫少、家庭貧寒者多舉行隨堂食吊喪形式;家庭經濟較富裕,亡人生前積恩布德、生財有道、勤儉持家好,眾人尊敬的人家多舉行三報食(報大地、報祖先、報父母養育恩)的吊喪道場;極少數家庭經濟殷富。房舍數院、田地數頃,亡人生前為官清廉、威望高,年已過「壽喜」(七十歲)眾人尊敬,後輩兒孫又在官場為官的,老人歿後兒孫為亡者「鐵罐食」場面雄偉熱鬧,(有三個高貢,五個道士組成的念經道場)吹、念、紙活、輓聯、出喪都十分講究。
三、香蠟。靈堂要點香,日夜不停,絕對不能斷了香火,蠟燭也一個道理。每天吃飯時間要先敬逝者,把飯盛好放於靈前桌上,筷子要豎插,不能橫放。
四、卧草(跪草)。老人去世後,亡靈停放靈堂內,吊喪期間家庭婦女(妻、兒媳、出嫁女兒)跪於靈前門外兩側麥草上致哀,有吊喪者一來即大哭不止,哭聲時斷時續,直至客走為止。夜間有兒子守靈。
五、移靈。移靈過程中,親屬哭泣切忌淚水掉在逝者臉上,移靈過程中打傘擋住頭部。
六、燒轎。出門的頭天夜裡23點至1點(子時),將逝者衣物、紙糊的童男童女、聚寶盆、搖錢樹、現代人還加了電器等,在外邊燒掉,意思是送行、探路。
七、出殯不能走回頭路,去和回要選不同的路線。
八、出殯時孝子執白幡,隔一段時間面向幫忙者跪下謝恩。
九、入土後,不能哭(入土為安),要圍繞墓地轉三圈。
2、農村人辦喪事有哪些風俗習慣呢?有哪些習慣是現在年輕人最不能理解的?
農村人辦喪事有哪些風俗習慣呢?有哪些習慣是現在年輕人最不能理解的?農村的社會文化習俗是非常多的,其中涉及到了各種的婚喪嫁娶方方面面的風俗習慣。因為農村是社會的最傳統和古老的一片土壤。所以經歷了幾千年的人類的發展和演變早已經積累和形成了涉及到生活中的各種約定俗成的習慣。很多依舊仍然會被保留在部分農村。其中辦喪事的風俗習慣很多也都是被大家所難以理解的。
喪事的風俗習慣一:需要給逝去的先人穿著新的衣服和壽衣以表示對其尊重。還要買上好的棺材和其他祭奠用的花圈什麼的。這些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認為是不好理解的。因為人都已經去世了。為何要花那麼多錢在死人身上。這都是很多年輕人都比較難以理解的社會風俗習慣。
喪事風俗習慣二:東家還會在家裡擺很多桌的大席來宴請全村的父老鄉親。幾乎每家每戶都會被其邀請前來參與祭奠和吃席。這種盛大的場面也是非常難見的。只有在婚喪嫁娶的事件發生時才會有的場面。喪事本是一件非常令人痛苦的事情,竟然還會引起這么多人的前來弔唁和吃飯在某種程度上還會造成心理方面的壓力。很多人也難以接受這樣的事情。
喪事習慣三:還有就是還會將去世人廳棺多日,有些時候遇到了天氣炎熱的情況,屍體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奈何人死都有相關的要求和習慣。大家都必須要選擇遵守才可以。不能夠因為一些客觀原因而壞了祖宗留下的規矩。這其實被很多年輕人難以理解,為何不選擇直接入土為安,而是費盡周折的放這么久,導致大家都反胃口。
農村除了喪事的風俗習慣有很多之外,還有其他的很多種,這些其實已經與現代的很多理念已經不相符合了。只有在新時代里隨著時代進步很多習慣也需要與時俱進,不斷被更新,融入一些新的科技元素才可以符合目前國家移風易俗的時代發展要求。
3、喪葬習俗
·出
殯·?
出殯俗稱出山、送葬,即將裝有死者的棺材送往事前選好的墳地下葬,古代又有「送死」、「發紖」等不同稱呼。福建素有厚葬之俗,對出殯尤為重視,它不僅被視為死者的哀榮,也被當作生者的顯耀。所以,舊時富豪人家不惜花費大量物力財力,競相攀比,踵事增華;貧者也不得不盡力效仿,甚至因而傾家盪產。按照慣例,出殯儀式一般分為辭靈、啟靈、抬棺、路祭等程序。?
出殯前要舉行祭奠,即辭靈,閩南稱之為「棺頭祭」或「起柴頭」。志稱:「出殯時以禮物祭靈柩,曰起柴頭。」即將棺材抬至村口空曠處,設一香案,供三牲及其他祭品,並置青色紙燈二盞,上書死者姓氏名號,棺材頭部朝供桌,尾部朝出殯方向,由孝男主持祭奠,故又稱「孝男祭」。在福州,出殯前一夜設堂就祭,俗稱「加堂」、「哭祭」,族親戚屬多來祭奠,孝眷在棺材周圍慟哭,有的人家還請來樂隊奏哀樂。在長樂,辭靈儀式由孝男主持,於廳堂設一祭堂,孝男將10碗祭品逐碗跪奉於靈位前,與祭者左側為外戚,右側為內親。在平潭,辭靈時,親屬紛紛前來焚化紙錢,俗謂「送盤纏」。在閩東的霞浦等地,辭靈俗稱「起馬祭」。志稱:「啟輀之晨,移柩至大門外,覆以大紅緞帷,旁之金綉八仙為飾,上豎紙制仙童跨鶴一。祭品盈席,孝男及全眷叩奠畢,送葬者以次行禮,俗稱起馬祭。」在順昌等地,辭靈由喪家先祭,外祖家繼之,其他戚友按親疏關系依次祭奠。在長汀,出殯前由吹鼓手引路,孝眷手持掛滿戚友送來書寫祭文的布條,魚貫進入祠堂,祭祀一番。在漳平,出殯前舉行巡棺,儀式與閩南相仿,不同之處是孝眷一手持冥香,另一手持松明火把。在三明,辭靈儀式也相當隆重,由禮生主持祭奠儀式,奏哀樂、上香、獻爵、獻牲、進饌、行三跪九叩禮、宣讀祭文。祭文按親戚不同稱呼表達對死者功勞品德的贊揚,並祈告其在天之靈保佑家族興旺發達,以及勸慰亡者勿憂勿怨,永遠安息。在龍岩,辭靈後還有私謚,男性多由族長賜謚,女性多由外祖家賜謚。
?
辭靈畢即啟靈。靈柩多由人抬,少者4人,一般8人,多者16人、32人。個別地方交通方便的把棺材放在車上,由孝眷及戚友牽扶。抬棺者俗稱棺夫,多由本村結過婚的男姓擔任,喪家要分發給每人一紅包作為報酬。福州一帶的棺夫須父母均健在、子女雙全者方能擔任。大田的棺夫由同族中男性青壯年輪流擔任。在莆田、仙游,喪家將草鞋和一包香煙分給誰,誰就是棺夫,不得推撫。在泉州一帶,出殯前要宴請棺夫,孝男還要在棺夫宴食間向他們跪拜叩頭致謝。在政和,上壽的人死亡,出殯時不用人扛,而是由孝子、孝孫及女婿等用肩抬棺,以示敬重。?
啟靈時頗多規矩。在廈門、同安一帶,用大繩將棺材固定在「獨龍扛泉」之下,蓋上精緻的棺罩,俗稱「絞龍」。起棺時,棺夫要用棺繩使勁朝棺材上甩三下,俗謂告訴死者要啟靈了,實際上是提醒悲痛欲絕的親人不要拉住棺材不放。啟靈時,除極個別地方外,棺材頭部都是朝出殯方向。在安溪,禮生抓一把鹽米撒向棺木後,棺夫齊吼一聲「起」,才抬起棺木。在霞浦、安溪等地棺木從廳堂抬出門時,忌棺木碰到門牆及其他物體,俗謂會鬧鬼,棺夫須脫下草鞋在棺材碰過的地方擦幾下以禳解。?
4、喪葬基本習俗講究,都有哪些?
在中國,一直都把生死之事看得同等重要,所以在民間辦喪事也俗稱「白喜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傳統習俗被簡化甚至遺忘,特別是喪葬白事,更少涉及,如遇上則讓人很是困擾。接下來我們就探討喪葬的習俗有哪些?
首先是指路:需要為離世親人舉行相應的儀式跟活動指路,讓逝者認為這個地方是干凈的,是享福的。其子女要親手給逝者床上准備好的白布衣、藍褲。並且燒毀逝者的遺物,包括衣服、生活用品等。
在死者死亡後家人應當盡快地向親友發出報喪帖,或登門通報死訊,對於遠方的親友,要告訴其舉辦追悼儀式日期。其次是停靈:在民間停靈的時間,一般不超過三天,然後舉辦追悼儀式。在某些地區,會請當地的「先生」,測算合適的時間舉行追悼會。
過去出殯時,親屬都需要披麻戴孝。一般親友要在家屬的陪同下,在靈前舉哀哭悼,直至有人勸慰。如果不是較親近的親友,則可以在靈前燒化幾張紙錢即可。現在因殯葬改革,有所不同,遺體需要火化,所以送葬時一般都是將骨灰盒的正面朝前。
在過去,根據逝者的經濟狀況,窮富不一樣,都要有死牲畜祭獻,供品可親戚分食,也可給幫忙的親友出殯後回來食用。按照習俗,還需要焚燒元寶、黃紙、紙制家用品等。最後還需要服喪,近代變更為祭七,所謂祭七指的是頭七至五七或者七七。需要在家設置靈堂,祭百日跟周年。在服喪期間,要穿素服,吃素食。
5、喪葬基本習俗講究,都有哪些?
第一,穿喪服。
在整個喪葬儀式期間,所有的家屬和親人都要穿喪服。直系親屬比如女兒、兒子,還有孫子孫女,是要披麻戴孝,穿麻衣。其他的親戚朋友,要根據身份和輩分的不同,穿著不同的喪服。
現在各個地方的喪服顏色各有不同,一般是藍色、黃色、白色為主。各個地方的習俗不同,即便是同一個地方可能不同的人家,穿著的顏色也有講究,因為有喜喪和普通喪事的區別,這要根據每個喪主家庭的實際情況而定。
第二,出殯。
在過去,出殯就是將棺木抬到山下下葬。親人在送葬的途中,需要三跪九叩。但是現在已經取消了土葬,都改為火葬。所以就是將遺體火化之後,將骨灰盒取回,葬在墓地里。
第三,死牲。
一般來說,喪葬時都要准備一些死牲。根據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同,比較富有的人家會准備豬,窮苦的人家就會准備小隻的雞鴨。這些死牲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供品,被認為是非常有福氣的東西。
在喪葬儀式結束之後,這些供品就會分給親戚朋友帶回家。還有一些會把這些供品用於舉辦宴席,因為很多農村在出殯回來之後是要辦宴席的。
第四,焚燒。
在入棺的當天晚上,要指將死者的衣服、被褥等東西都燒掉。意思就是燒掉了這些東西之後,人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連同他曾經的痕跡都一同燒掉了。就像是一個儀式一般,不帶什麼來,也不帶什麼東西走。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還會燒紙房子、紙錢、紙車子等,希望死者到了下面也能夠有錢花,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第五,服喪。
現在服喪已經變得越來越簡單了,可以在家裡設靈堂。同時,在服喪期間要吃素食,穿素衣。
6、辦喪事都有什麼習俗
各地都不一樣。漢族大致是: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人死了,要先沐浴,然後入殮。「殮」的儀式分為小殮和大殮。小殮是給屍體裹上衣衾,大殮是把屍體裝進棺材。棺材要盡量做得好,有的富貴人家是用珍貴的木料(如楠木)做棺材,還要油漆彩畫。辦喪事要隆重,舉行數日甚至十幾日的弔唁祭奠活動,還要請和尚道士念經,為的是讓死者的靈魂早日升天。
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制,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系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現代漢語里還有「五服」這個詞,表示血緣關系的遠近。孝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禮服的習俗大不相同。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隊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卻痛苦悲哀,覺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輓歌,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生前就為自己寫過《輓歌詩》三首。後世的輓聯、挽幛就是從古代的輓歌演變而來的。
喪葬儀式規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定。王公貴族、富豪之家常以規模宏大的喪儀來炫耀自己的權勢。《紅樓夢》里寫寧國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價值數千兩銀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經,出殯時的隊伍「浩浩盪盪,壓地銀山一般」。而窮苦百姓連起碼的溫飽尚且達不到,自然也就談不上「重殮厚葬」了。有時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屍體,草草埋掉。
尊長死後,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 ,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
7、辦理喪事一般都是什麼流程呢?需要幾天,從人去世開始算
喪事辦理程序
1、辦理死亡手續:
當親人去世後,死者家屬或單位必須開取的死亡證明:正常死亡的,由醫療衛生機構出具醫學死亡證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區、縣以上公安、司法部門出具死亡證明。
2、注銷戶口:
死者家屬持死亡證明書到駐地派出所注銷戶口。
3、聯系火化:
1)打電話或派人前往殯儀館或殯葬服務站聯系火化,登記死者姓名、住址、年齡、性別、死亡原因、死亡時間、遺體所在地、死者戶口所在地;
2)登記家屬姓名、住址、電話、與死者關系等;
3)預定服務項目,服務時間。
4、接運遺體:
按預定時間,家屬持死亡證明在指定地點等候靈車接運遺體。
5、遺體火化:
1)遺體運送到殯儀館;
2)遺體整容;
3)遺體告別;
4)遺體火化,選購骨灰盒、領取火化證明;
5)領取骨灰。
6、骨灰安放:
按選定方式安放骨灰,並領取骨灰存放證。此後,家屬持此證明來公墓祭掃。
(7)東台喪事風俗擴展資料:
喪葬習俗流傳至今,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世界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喪葬習俗。雖然喪葬品准備及喪葬程序不斷減化,但是主要內容並沒有太大變化,並且流傳至今,家家躲不開,離不了。喪葬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蓋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喪葬習俗懂的人不多,但是,做白事司儀行當的人卻不少。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燒一次紙,燒七次,過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為燒七(也叫:做七或犯七)。今天的人們往往將做七改變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墳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只燒單數,燒大七)。
按喪事習俗,燒一七、七七、以死者兒子為主,稱做:有頭,有尾;三七、以死者兒媳為主;五七、以死者女兒為主。(燒五盆紙花)。按喪事習俗,燒七(做七)。
8、東台婚喪喜慶對公務員有什麼規定
關於印發《廣西黨員領導幹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暫行規定》的通知
各市、縣黨委、紀委,自治區黨委各部委,自治區級國家機關各委辦廳局黨組(黨委),各人民團體黨組,各高等學校黨委:
經自治區黨委同意,現將《廣西黨員領導幹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暫行規定》印發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紀律檢查委員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監察廳
2014年10月24日
廣西黨員領導幹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暫行規定
第一條 為加強黨員領導幹部廉潔自律,規范婚喪喜慶事宜,根據《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幹部廉潔從政若干准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等規定,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於全區各級黨的機關、人大機關、行政機關、政協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科級以上黨員領導幹部,人民團體、事業單位中相當於科級以上黨員領導幹部。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中的黨員,前款規定以外的公務員、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村黨組織領導班子成員參照執行本規定。
第三條 黨員領導幹部為本人、子女操辦婚事,為父母、配偶操辦喪事,適用本規定。
黨員領導幹部不準為前款規定以外的對象操辦婚喪事宜。
第四條 黨員領導幹部一般不操辦除婚喪以外的滿月、百日、生日、入學、參軍、履新、喬遷新居等喜慶事宜。確需操辦的,只能邀請近親屬參加。
第五條 黨員領導幹部授意或者接受他人為本人、本人近親屬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視為黨員領導幹部本人操辦。
第六條 黨員領導幹部在操辦婚喪事宜中不準邀請下列人員參加:
現任職崗位的管理、服務對象;
其他與行使職權存在利害關系的人員。
第七條 黨員領導幹部操辦婚事,宴請人數累計不超過100人(按10人一桌共10桌);嫁娶雙方合辦的,宴請人數累計不超過150人(按10人一桌共15桌)。各縣(市)可以根據本區域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另行規定宴請規模,但累計人數不超過前款規定人數的150%。
黨員領導幹部操辦喪事,應當從嚴控制規模。
第八條 黨員領導幹部不得借操辦婚喪喜慶事宜斂財。對違反本規定參加婚喪喜慶活動的人員,應提醒其迴避,並拒收其所送禮金、禮品;收受近親屬以外的人員所送禮金(禮品摺合)每人不超過200元。
對無法拒收或者超過標準的禮金、禮品,應當在一個月內上交本單位或紀檢監察機關,上繳國庫。
第九條 黨員領導幹部操辦婚喪喜慶事宜,要厲行節約,倡導文明。禁止下列行為:
(一)使用公物、公車;
(二)組織7輛以上婚喪喜慶車隊,或車隊中有價值30萬元以上的車輛;
(三)在居民區、城區街道、學校等公共場所大擺筵席或搭建靈棚;
(四)其它形式的講排場、比闊氣,不文明行為。
第十條 黨員領導幹部在操辦婚喪事宜前應當報告本單位負責人,結束後10日內書面將操辦事宜、時間、地點、邀請人數及范圍、承諾遵守相關紀律等情況向本單位報告;單位主要負責人操辦婚喪事宜的,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書面向紀檢監察機關和組織(人事)部門報告。
黨員領導幹部應當將婚喪事宜操辦情況作為民主生活會對照檢查和年度述職述廉的內容,自覺接受監督。
第十一條 黨員領導幹部違反本規定操辦婚喪喜慶事宜的,由所在單位或紀檢監察機關按照幹部管理許可權,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組織處理;構成違紀的,給予黨紀政紀處分。違規收受的禮金及禮品,一律收繳。
第十二條 本規定所稱近親屬,是指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以及其他具有扶養、贍養關系的親屬。
第十三條 本規定所稱「不超過」、「 以上」均包括本數。所指的「元」均以人民幣計。
第十四條 本規定由自治區紀委、自治區監察廳負責解釋。
第十五條 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9、喪葬習俗有什麼?
喪葬習俗流有圓墳、燒七、燒百天、燒周年、燒三周年。
1、圓墳
自古中國喪葬習俗有出殯日起三天原墳的習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樑、擺供品、上香、踩院子、燒紙等程式。(骨灰盒在殯儀館存放的,只擺供品、上香、燒紙)。
2、燒七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燒一次紙,燒七次,過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為燒七。今天的人們往往將做七改變為四次,即:一七、三七、五七、七七。
按喪事習俗,燒一七、七七、以死者兒子為主,稱做:有頭,有尾;三七、以死者兒媳為主;五七、以死者女兒為主。(燒五盆紙花)。按喪事習俗,燒七(做七)。
3、燒百天、燒周年、燒三周年
死者亡故後100天,孝子要上墳燒化冥紙冥錢,或將死者亡靈請回家中祭奠。此亦為小祭,也稱「百日」。
周年分頭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頭周年、二周年皆為小祭,三周年最為隆重,一般都要過大事,搭設祭棚,請鼓樂手、陰陽班子打醮念經、呈獻紙活、花圈等。
(9)東台喪事風俗擴展資料:
喪葬中,所有人手握牽引靈車繩索的人一起合唱輓歌。漢代田橫的門客寫的輓歌的歌辭有《薤露》、《蒿里》二章。當時田橫自殺,門客哀悼他,就悲哀地唱起來了。歌辭的意思是說人就象薤上的露水,容易曬干滅亡,又以為人死了靈魂回歸到泰山南邊的蒿里。所以有這兩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