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風俗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9-12 08:30:56

1、請搜集有關端午節紀念屈原的傳說和習俗

一、賽龍舟

相傳端午節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二、吃粽子、喝雄黃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

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1)端午節紀念屈原的風俗擴展資料: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2、為什麼端午節要祭屈原?

因為屈原在五月五日自投汨羅江而死,而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憂國憂民,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在端午節紀念屈原。

端午節紀念屈原的傳說:

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汩羅江,死後為蚊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粽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汩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就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2)端午節紀念屈原的風俗擴展資料

端午節的歷史發展: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農歷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今湖北)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簽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自2008年起,端午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3、端午節習俗(突出屈原)

相傳,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詩篇。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33]  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

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3)端午節紀念屈原的風俗擴展資料: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升至正南中天,是龍升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中所說:「飛龍在天」,此時龍星既「得中」又「得正」,寓意大吉。端午祭龍習俗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反映了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內涵。

端午節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端午習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各地過法雖不盡相同,但食粽子與扒龍舟是普遍習俗。

4、有關端午節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傳說和習俗

是為了紀念屈原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
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紀念屈原的習俗?

一、吃粽子

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二、劃龍舟

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

三、飲雄黃酒

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最讓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白蛇傳》中許仙聽信法海讒言,在端午節這天將雄黃摻入酒中給白娘子喝,使其變回原形。

四、掛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

五、掛艾草

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六、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

七、破火眼

在江蘇、江西等地,端午節當天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

八、打李子
舊時在四川成都等地方的人在端午節當天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

九、洗龍水
在海南,每逢端午都會在盈濱半島舉辦「龍水節」。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膚疾病,海島各地的人們老老少少,都紛紛來此一起「洗龍水」。

十、畫額

端午節以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雲可驅避毒蟲。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以鎮邪。

十一、躲五
農歷五月,酷暑將臨,瘟疫毒蟲滋生,古時稱五月為"惡月"。並認為五月初五日是不吉利的日子。這一天父母要將未滿周歲的兒童帶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不吉。

十二、游百病
貴州地區端午風俗。端陽節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帶上食品到外面遊玩一天,並在山間田野採集野花香草,晚上帶回用水煮後洗澡。當地人稱此舉為游百病或洗百病,並認為這樣做會使一年內吉利平安。

6、我國民間有哪些紀念屈原的習俗?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節、蒲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
端午節的民間習俗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5]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懸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懸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葯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陝西人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7、端午的來歷是為了紀念屈原,有哪些風俗呢?

眾所周知,端午節這個節日的由來是一位叫屈原的詩人,他是一位既愛國又愛民的官吏,但是因為一個人的陷害,使屈原的詩在朝廷上無法被皇帝所重用,因此在自己國家快滅亡之際便·投江自盡了,那麼紀念屈原的活動有哪些風俗呢?今天我們就引出這個問題來一起解決。

人們對於詩人屈原的熱愛,使得他們在屈原投江自盡的那條河裡尋找,百姓們害怕屈原的身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就在江里投下粽子,以平息江里的那些魚蝦們。那麼在端午節有著哪些活動呢?在龍舟舉行活動開始前,人們要先請龍、祭拜天上的神。就比如說現代的廣東地區賽龍舟比賽,就要先劃過水下起來,祭祀在南海地區的海神後,在龍舟的前面和後面分別安上龍頭和龍尾,在准備開始比賽,並且買一個用紙做的雞,來表示龍舟上的人平平安安。閩南、台北一代的人則要去媽祖廟祭祀,大家可能會在電視上看到過媽祖這個電視劇吧,媽祖被當地人形容成天上的神仙,為什麼要被稱作是天上的神仙呢?因為她可以幫助老百姓們解決不了的問題,受到老百姓的關心,因此就為她建了一座廟,從而表達他們對媽祖的感謝之情。

還有一種就是端午節常必帶的五色線了,為什麼要被稱作五色線呢?原因就在這里,因為在當天清早,大人們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在自家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綁上五色線,五色線的象徵就表達著可以躲開五毒,例如蛇蠍蟲之類,把五色線扔在河裡,象徵著喝水可以把自己身上的疾病全部沖走,還有一種意思就是順風順水,一年來運氣可嘉。不僅在這一天要綁上五色線,還要懸掛艾葉菖蒲,為什麼要掛呢?

這裡面的問題可就大有實在了,因為艾草和菖蒲的成分中都含有芳香油,跟我們常吃的蒜有著殺菌消毒的作用,尤其是在天氣轉換時,從飲食上和穿搭衣服上都有著很大的講究,這一天人們行動都要必須注意,尤其是在吃了粽子以後,人們還會弄三種武器,一是菖蒲作寶劍,以艾草作鞭子,以蒜來作錘子,這三種武器被人們認為可以驅除五毒、病菌等。

8、端午節是為紀念屈原而來,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而來的。相傳楚國大夫屈原投汨羅江後,人們為了找到屈大夫的完整屍體而不被魚食,爭相用米團投入江中成了後來吃粽子的習俗。也有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吳國伍子胥冤死屍體被江而設立的。而在我的家鄉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它倒是更加側重於拜祭我們死去的親人。

我們會在端午節到來之際摘竹葉或是到去買粽葉,洗粽葉、炒糯米、包粽子。我們包的粽子有兩種,分別是白色的糯米粽子與淺黃色的鹼水粽子。我們會將煮熟的粽子用架子把他們晾在通風的地方。

另外,我們會到自家的田地里找艾草,將艾草連同泥巴一起帶回家。在端午節的到來前,將帶有泥巴的艾草貼於大門的邊上。聽父輩們說,艾草能驅除邪祟,保平安的作用。我們還會去葯店購買雄黃,將雄黃撒在蟻蟲行走的牆道上或是將雄黃拌水灑在自家的庭院中。

而最為熱鬧的是端午節當天村子裡舉辦的龍舟節,我們會到鹿溪邊上看一年一度的劃龍舟比賽。參加劃龍舟比賽都是村裡的青壯年,贏了比賽會得到相應的彩頭。

除此之外,我們村子裡會在端午節的當天送粽子。如果在這一年中,村子裡有戶人家的老人去世,我們會看他家的門上貼著白條,那麼,我們就會讓家裡的人小孩子給這戶人家送一個粽子過去,以表示慰問之情。到現在,這個習俗在我的印象里似乎逐漸淡化。而我的家鄉沒有端午節喝黃酒的習慣,也沒有五黃與綠豆糕等。

所以,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很簡單,也很平凡的一個端午節。可能由於地域文化不同,每個區域里的端午節大同小異吧!





9、紀念屈原——端午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端午節是為紀念屈原投汨羅江自盡,百姓怕江中的魚兒小蝦吃屈原的屍體,所以就用樹葉包住糯米飯投入江中,讓魚兒們吃。

        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包成粽子的形狀。

        從此,每年五月初五為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說到這里,咱們再來講一講南方與北方過端午的不同方式吧。 

    一、粽子不同:

   南方:餡料豐富,咸主打

南方粽子顯得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錐形、方形,外表的玲瓏先吊你的胃口。

不同於北方的紅棗甜粽,南方的餡料更為豐富。豆沙、鮮肉、火腿、蛋黃……

北方:紅棗豆沙,甜甜的

北方的粽子是甜的,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配上紅棗或者是蜜棗,有的還用豆沙或果脯,為了增加甜度,有的還會加上白糖。粽子個頭有大有小,但一般不會小於小女孩的拳頭,形狀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二、習俗活動不同

南方:賽龍舟

南船北馬。賽龍舟是南方獨一無二的過節習俗。隨著船頭鼓手或快或慢的鼓點,整條船的龍舟手邊吆喝邊舞槳,恢宏的氣勢足以震出遠山的回響。你追,我就趕;爭先恐後的豪氣在懷,彼此都不相讓。

北方:「踏柳」

古時,河北趙縣的端午節,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而發展到現在,端午吟詩的習俗依然存在,只是缺少了到城外宴飲賦詩的雅興。

三、辟邪方式不同

南方:菖蒲、艾條

南方以菖蒲、艾條插於門楣,懸於堂中,目的是辟邪。

北方:佩戴五毒銅錢

北方端午節有佩戴鍾馗五毒銅錢以辟邪的習俗,不過現在逐漸被小孩子穿五毒肚兜的習俗替代。

五毒肚兜顏色鮮紅,上面綉著蜈蚣、蠍子、蛤蟆、老鼠和蛇五種毒物,據說可以驅毒辟邪。五色絲線也是人們端午辟邪的一種方式。將紅黃藍綠等各色絲線編在一起,戴在手腕和腳腕上,美觀精緻。

      但是再好吃的粽子,再激情的賽龍舟,也都是為了紀念愛國人士屈原呀!像屈原這種愛國人士,他的精神應該永駐在我們心間;還有好多好多的愛國人士,也應該被我們銘記於世。

10、屈原端午節的來歷故事是什麼?

屈原端午節的來歷故事是:

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

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

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屈原端午節的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習俗。相傳楚國愛國詩人屈原死後,楚國人民不舍他的死去,劃著船追趕著去救他,直至劃到洞庭湖,同時人們也希望通過劃龍舟的方式,驅散河中的魚蝦,以免屈原的屍體受到魚的傷害。

2、吃粽子

大多數人,在端午節這天都會吃粽子,或買或自己做,幾乎粽子也成了端午節的一種標配。端午節吃粽子,依然與愛國詩人屈原有關,屈原在死後,楚國人民往河裡扔粽子,主要的目的是希望魚去吃粽子,而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體,慢慢的吃粽子也成了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3、佩香囊

在這一天,父母都會給小孩佩戴香囊,一方面小孩子佩戴上香囊,會看起來更加可愛,而且也讓小孩子更有節日感,另一方面則有避邪驅瘟之意,寄託了人們的一種美好祝願,希望小孩快快樂樂、無病無災。

4、懸艾葉菖蒲

在端午節,插艾和菖蒲也是一件比較重要的事。這天人們清早都會打掃庭院,然後將菖蒲、艾條插在大門之上,以起到一種驅魔法鬼的作用,來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盼望。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