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藏族風俗作文五百字

藏族風俗作文五百字

發布時間: 2022-09-11 23:41:52

1、關於藏族的作文,急需500到600字中間,3月14日就要快!!1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子女,西藏以其博大、寬廣、神聖養育了勤勞善良的藏民。藏民以他們特有的文化快樂的以自己的方式過著屬於他們的生活…… 酥油茶是藏鄉群眾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一種飲料,也是藏族人民待客、禮儀、祭祀等活動不可或缺的用品,極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內涵。剛進藏的漢族幹部,要適應高原環境,首先要過生活關,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能不能喝酥油茶。顧名思義,酥油茶由酥油、茶和食鹽三種原料做成。
酥油是藏族人民用手工工藝從牛羊奶中提煉出的奶油。提取的方法既簡單又別致:先將鮮奶加溫煮熟,晾冷後倒入圓形木桶中,桶中裝有與內口徑大小一樣的圓蓋,中心豎立木柄,下安十字形圓盤,打酥油者緊握本柄上下搗動使圓盤在鮮奶中來回撞擊,直到油水分離。這個過程就叫做「打酥油」。牛羊奶經過這樣搗打後,其中的油質浮出水面,將它用手提出。壓裝於皮翼中,冷卻後便成酥油,現在,手搖牛(羊)奶分離器已經逐步代替了手工搗制的舊工藝。 喝酥油茶時還有一套喝茶的規矩。客人坐好後,主人取出茶碗端放在面前,恭敬地將酥油茶斟上。倒茶前將茶壺輕輕晃盪數下,意將壺里的茶攪均勻。飲茶不能太急,不要一口喝乾,且不能發出響聲。主人對客人的茶碗總是添的滿滿的,以表示禮貌。如果自己不想喝了,就擺著不要動,等告別時,一飲而盡,這樣才符合當地飲茶習慣。酥油茶營養非常豐富,喝後還能生津止渴。
青稞酒是藏族人都喜愛喝的酒,是自己用青稞釀成的一種度數很低的一種家制酒。青稞酒製作簡單,先將青稞洗凈煮熟,稍加降溫後加進酒麴,裝進木桶或淘罐加封發酵3-4天後,在加一定比例的清水,幾天後便成了清爽可口的青稞酒。 每當親戚、朋友團聚或客人來訪,主人都要給客人敬三杯酒,客人用無名指沾少許彈向空中,以示敬天地神,最後小喝一口,添滿,再喝一口,如此三次,然後滿杯喝乾。如果你端著酒杯不喝,主人會認為你客氣,便要唱起祝願你的父母、家人、朋友的祝酒歌,直到你把此杯酒喝完。若你真的不會喝酒,主人也不會為難你。
獻哈達是藏族人民日常交往中常見的一種禮儀,常在覲期佛像,建房豎柱、認錯請罪,拜會尊長,送別迎親、饋贈親友時使用,表示敬意、祝賀,表達純潔、誠摯之心。哈達有藍、白、黃、綠、紅五種,最常見的為白色哈達,象徵純潔、吉利。哈達一般用絲綢做成。五彩哈達是最為隆重的禮物,是獻給菩薩和迎親做彩禮用的特定禮物。送接哈達有講究:下輩向上輩或高僧活佛敬獻哈達,要微微躬身,雙手捧著獻於手上或置座前桌上,獻後後退數步方能轉身離去,以示尊敬。長輩給晚輩贈送哈達可直接掛在對方頸上。平輩獻哈達只需獻於手上。接受哈達者,身體要微微前傾,恭敬地用雙手接過,然後舉過頭頂掛在自己頸上。以示謝意。有事求人則要到他人家獻哈達,將哈達獻於主人家神龕前,對方應允留下哈達,不應允則當面退還。向對立的一方獻哈達,對方接受了哈達,意味著有可能化干戈為玉帛
堆諧藏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人們從小就受到了歌舞的熏陶。他們用歌舞表達自己的各種各種感情活動及許多難以用語言表達的心理狀態。藏族是一個熱情奔放的民族,有人說會走路就是會跳舞,會說話就是會唱歌。無論男女老幼都能歌善舞。西藏的民間歌舞浩如海洋,而堆諧則是西藏民間歌舞中的一種。堆諧是藏語的讀音,「堆」是西藏的一個地方,「諧」為歌曲之意。這種具有快節奏表演、粗獷樸素的舞蹈,後來被藝人加工提煉,又有了各種舞姿,如踢踏舞的強節奏、扣胸挾臂的舒情浪漫,都在堆諧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藏戲藏戲是藏族戲劇的泛稱,它在藏語文中被稱為「阿吉拉姆」,是『仙女大姐」的意思,簡稱「拉姆」(即仙女)。從十五世紀起,噶舉教派僧人唐東傑布立志在雪域各條江河建造橋梁,為眾生謀利。他煞費苦心,募籌造橋經費,雖然三年多的努力,尚未成功。後來,他發現虔誠信徒中有生得俊俏聰明、能歌善舞的七姊妹,便召來組成戲班子,以佛教故事為內容,自編自導成具有簡單故事情節的歌舞劇,到各地演出,以化導人眾、募集經費。這就是藏戲的雛形。藏戲在西藏以有600多年的歷史了,流傳至今已相當普及,是以歌舞形式表現故事內容的綜合藝術。藏戲藝術,歷史十分悠久,劇種流派眾多,表演形式富有民族特色,《文成公主》《諾桑王子》《卓娃桑姆》《朗薩雯蚌》《白瑪文巴》《頓月頓珠》《智美更登》《蘇吉尼瑪》八大劇目已成經典,音樂唱腔韻味雋永,面具服飾五彩繽紛、瑰奇神異,名角新秀不斷涌現。所有這些,無不昭示著藏戲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

2、雜談藏族的風俗習慣

西-藏是以藏民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區,藏族的風俗習慣。藏民族有一些獨特的風俗習慣,進藏遊客應尊重。

獻哈達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種禮節。當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獻哈達時,客人應躬腰接受;走進普通藏民的家,切記不可用腳踩門檻;要稱呼人名時,一般在名字後面加「啦」字,以示對對方的敬重、親切。主人如請就坐,可盤腿而坐,切勿伸直雙腿,腳底向人。此外,不能隨便用手去撫摸藏族人的頭頂。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會客時最主要的一種禮節。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為這樣:客人先用右手無名指沾點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彈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寶),然後小喝一口,主人會把杯子倒滿,再喝一口,主人又會把杯子倒滿,這樣喝完三次,最後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馬肉、驢肉和狗肉是從來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連魚肉都不吃。因為藏族人認為狗和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驢被視為一種很不幹凈的東西,也不會食用。所以,在西-藏千萬不能提起吃驢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遊景點是寺廟。目前,西-藏對遊客開放的很多寺廟都是藏傳佛教寺廟,藏民族普遍信仰藏傳佛教。所以,在轉經時一定要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時針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轉經的時候,身後會跟著一些掛著紅綢子的羊,這種羊被稱做「放生羊」,不可對這些羊進行騷擾。同時,在寺廟佛殿之內,不可大聲喧嘩和隨意觸摸佛像,在沒有允許的情況下,更不能在佛殿內錄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頭是一種謙遜和尊重對方的行為,而不是對他人不敬。雙手合十表示對客人的祝福

藏族是漢語的稱謂。西-藏在藏語中稱為「博」,生活在這里的藏族自稱「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的西-藏,美麗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現有130多萬人口中,藏族佔95%, 是中國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傳佛教,即喇嘛教。過去許多傳統日均與宗教活動有關。藏族的民間節日有藏歷新年、酥油燈節、浴佛節等。藏族民間最大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藏歷正月初一的藏歷年。 藏族風俗習慣有獻哈達,飲食禁忌,藏族有敬獻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禮俗,藏胞最忌諱別人用手撫摸佛像、經書、佛珠和護身符等聖物。藏族風俗習慣.....

藏族習慣上只稱名字。解放前的貴族於名字前冠以房名,名字有男女之分,多取自佛經;房名是世襲庄園的稱號,沒有血緣的意義。男子發辮盤於頭頂,女子發辮披於肩,梳成雙辮或小辮,並在辮梢或特製的發架上掛以飾物。男女均戴呢帽或細皮帽,內衣袖長襟短,男著褲,女著裙,外著長袖肥腰圓領、向右開襟系帶的藏袍。

敬獻「哈達」是藏族對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禮節,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也越隆重。對尊者、長輩,獻哈達的時候要雙手舉過頭,身體略向前傾,把哈達捧到座前。對平輩,只要把哈達送到對方手裡或手腕上就行;對晚輩或下屬,就系在他們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單手送,都是不禮貌的。接受哈達的人最好做和獻哈達的人一樣的姿勢,並表示謝意。

藏民在見面打招呼時,點頭吐舌表示親切問候,受禮者應微笑點頭為禮,作文素材《藏族的風俗習慣》。有客人來拜訪,藏民們等候在帳外目迎貴客光臨。藏民們見到長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脫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見到平輩,頭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禮貌。男女分坐,並習慣男坐左女坐右。

在飲食禁忌中,藏族人對吃大蒜有較多的禁忌。大蒜作為調味品平時人們亦食用,但如果要去轉經拜佛朝拜神聖之地則絕對不可食蒜,忌諱食蒜後的臭氣玷污和熏臟了聖潔之地。有人說吃蒜的當天不能去佛堂廟宇,有人說需3天後才能去,還有的認為「吃大蒜之後,七天內不宜參拜廟宇、寺院和其它聖潔的地方。因為為了清除大蒜的惡臭是需要時間的。」一些信仰虔誠的群眾幾乎不食蒜。

藏民對客人有敬獻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禮俗。客人到藏族家裡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會不會喝酒,都要用無名指蘸酒彈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彈,主人會立即端起酒邊唱邊跳,前來勸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讓添酒。連喝兩口酒後,由主人添滿杯,客人一飲而荊這樣,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滿意。按照藏族習俗,主人敬獻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絕,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歡迎。

敬酥油茶的禮儀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邊,女主人拿一隻鑲著銀邊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著提壺或熱水瓶給客人倒上滿碗酥油茶,主客開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壺,客人就可以端起碗來,輕輕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後呷上一口,並說些稱贊茶打得好的話;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壺時,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備告辭,可以多喝幾口,但不能喝乾,碗底一定要留點漂著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諱別人用手撫摸佛像、經書、佛珠和護身符等聖物,認為是觸犯禁規,對人畜不利。

西-藏農區婦女夏秋著無袖袍,前系氆氌圍裙,領、袖、衣襟上鑲邊;男女均系腰帶,穿長靴。牧民穿羊皮袍,不縫袍面。僧尼披袈裟。藏族居民的主食為糌粑,喜飲酥油茶;牧民以牛、羊肉為主食,僧尼可食肉。住房建於向陽高地靠近水源處,以石塊或夯土築牆,高二、三層,平頂多窗,有院落,屋內以木板或諏摯鋪地;牧民住用帆布或氂牛毛織成的大帳篷。交通運輸主要使用氂牛。氂牛體碩毛長,抗寒耐久,為青藏高原特產,有「高原之舟」的美稱。水路運輸主要使用牛皮船或獨木舟。牛皮船是藏族特有的水上交通工具。僧人除黃教嚴禁娶妻外,其餘各教派允許結婚;僧人結婚要在本派寺院舉行宗教儀式,婚後在寺外安家。藏族通行天之葬(即鳥葬),僧人圓寂和某些在林區生活的百姓亦行火化,然而收獲季節忌行火葬。此外,土葬和水葬除因條件限制,一般認為是不吉利的。婦女分娩要離開居室或到他處。藏族謁見上層和接待賓客,要奉獻一條絲織長巾,藏語稱為哈達,回贈時置於奉獻人的項下。

藏語里稱風馬旗為隆達,它的起源與傳播也離不開宗教,是僧俗信眾用以溝通世俗與靈界的媒介。在生辰吉日、年節慶典中懸掛風馬旗象徵天、地、人、畜的祥和;江畔湖邊遍插風馬旗,表示對水神的敬畏;朝聖者跋涉千里扛著醒目的風馬旗,為的則是祈求旅途平安……這些都是風馬旗的一般功用,在特殊的日子裡,風馬旗還有一項不易見到的功用,當遇有活佛圓寂時,家家戶戶都將房頂上的風馬旗傾斜放置,以表哀悼。

3、藏族民族風俗作文

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下,居住著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民族——藏族。我收集了藏族民族風俗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藏族民族風俗

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其餘在青海、甘肅、四川、雲南等地。藏族人多心喇嘛教。

藏族人熱情好客,有人前去拜訪時,他們必定出門迎接。另外,敬獻哈達是藏民們對客人最普通、最隆重的禮節。每逢到了喜慶之日,家家戶戶都要獻上哈達,那用白色絲綢縫成的哈達,美麗純潔,如同天宮的仙女撒下的。獻哈達是非常莊重的。藏民們要穿上又長又大的袍子,戴起高高的帽子,還要穿上長靴。敬獻的哈達越長越寬,表示的禮節也越重。對各種人有各種不同敬獻哈達的方式,對長輩要將哈達舉過頭頂,表示對長輩的尊敬;對平輩,只用將哈達掛在對方的手腕上;對下輩,只用將哈達掛在對方的脖子上。接受的哈達的人要做和敬獻哈達的人一樣的動作,表示謝意。

進入藏族的房屋,主人就會敬酒,敬酒用的`一般是青稞酒,敬酒的時候,客人先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會斟滿,然後再喝。當你坐下後,主婦或子女會倒茶,可是你不能自己去端著喝,要她們端在你面前你才可以接過來喝,這樣才懂禮貌。

第二篇:藏族民族風俗

從西藏回來的大舅舅給我講一些奇異的西藏的民風民俗。

大舅舅說,剛到那兒,就碰到了從前的同學,於是同學把他帶到家裡。讓他看兩個缸里的東西,讓他猜猜藏了幾年,後來答案是十年以上,大舅大吃一驚,我也聽得一愣一愣的。

更好玩的是酥油茶。酥油,是把牛羊奶倒到木桶里用木榛快速攪拌,讓油脂從奶汁里分離出來,酥油在藏族裡是視為聖物的。原來是供奉佛祖用的,現在加入牛奶,磚茶等一起煮,其味道濃郁,妙不可言,酥油茶一家與另一家的煮法都不一樣,但都是同樣的濃郁。味道讓人想起溫暖的太陽,坐在藏族人的熱炕上,一杯接一杯的喝酥油茶,是一件非常舒適的事。藏人的房間里永遠燒著一壺酥油茶,那是為每一個遠道而來的客人准備的。

大舅舅後來跟我說,西藏其實還有一個民俗,那就是哈達。藏族人是一個非常重禮節的民族。他們給遠到而來的客人奉上白色的哈達,會讓客人吃雞大腿,因為這是讓客人充滿腳力的象徵。

藏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不管男女老少,都是身著五顏六色的服裝,在藏族女的更是美麗,頭上身上各穿著艷麗。

第三篇:藏族民族風俗

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山腳下,居住著一個非常有特色的民族——藏族。當你進藏族旅遊時,你不得不了解藏族的一些風俗禮節。

藏族人熱情好客,有人前去拜訪時,他們必定出門迎接,另外,當你向他們打招呼時,名字後一定要加一個「啦」字,表示尊稱,這時一定會有藏族人向你獻哈達,你必要雙手迎接,哈達,是一種絲制的東西,長短不一,一般以白色為主,因為自古以來,藏族人認為白色代表純凈、吉利,所以哈達是白色的。

進入藏族的房屋,主人就會敬酒,敬酒用的一般是青稞酒,敬酒的時候,客人先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會斟滿,然後再喝。當你坐下後,主婦或子女會倒茶,可是你不能自己去端著喝,要她們端在你面前你才可以接過來喝,這樣才懂禮貌。

如果你遇上了藏族的喪葬,那麼你就太幸運了,因為你可以看到非常隆重的藏族葬禮。最常見的是天葬,把屍體往山頂一放,喇嘛在天葬場誦經超度,點香升煙,鳴缽吹號,直到啄食屍體的禿駕及鷹見煙聞聲從各方聚集飛至,啄食盡凈方止。專食人屍的鷲鷹,不害小動物,藏族人民稱之為「神鳥」,屍體敬獻諸「神」,祈禱贖去罪孽,為死者超度。

藏族的風俗數都數不過來,我就不一一說明了,如果你到藏族去遊玩,一定得注意禮節喲!

第三篇:藏族民族風俗

我的家鄉在雪域高原新城——天祝藏族自治縣,那裡有聖潔的白氂牛,雄偉的馬牙雪山,還有熱情好客的藏家兒女。我的家鄉有許多傳統的節日,但我最喜歡的還是藏歷新年。新年一大早,阿爺起來便擠好了新鮮的牛奶,阿奶開始熬制奶茶,炊煙裊裊,茶香撲鼻,不一會兒,一大鍋奶茶翻滾著香味,使我饞得直流口水。

阿爸拿來了上好的酥油,放在了龍碗里,阿媽舀上熬好的奶茶,金黃的酥油化開了,盪漾在潔白的奶茶上,聞一聞,真香啊!這天,人們還要吃手抓羊肉。阿爺說,藏歷新年這天吃手抓羊肉象徵著幸福美滿,來年五畜興旺,莊稼豐收。當阿爸把一隻羊剁成大塊時,我已迫不及待地端起盆子把肉倒進了大鍋里,圍在灶火旁等待吃超香的手抓肉。整個下午,村莊里都飄著手抓羊肉的香味。晚上的節目更熱鬧。大人小孩都穿著節日的盛裝,來到村裡的大場上,圍著篝火跳鍋庄。

音樂響起來了,篝火燃起來了,鍋庄跳起來了,全村男女老少的臉都被篝火映紅了,歡樂盪漾在他們的臉上,歡呼聲、笑聲、孩子們的吶喊聲響徹了整個村莊,幸福洋溢在村莊的每一個角落……很美吧!希望你有機會也來我的家鄉和我一起過我們的傳統節日——藏歷新年。

4、介紹藏族的作文

藏族風情
每個地方的風俗習慣都不一樣,中國有56個民族,自然,民族風俗多元,各具特色。我最熟悉的是藏族,藏族有各種小風俗,我來給大家說說吧!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會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經蒸餾、近似黃酒的水酒,度數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獻客人時,客人須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摻滿,最後再喝乾一滿杯。喝茶則是日常的禮節,客人進屋坐定,主婦或子女會來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過去喝,這樣,才算懂得禮貌。
打招呼:與藏族人打招呼時,一般在其名字後面加一個"啦"字,以示尊稱,行路時,不搶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禮讓。其次,在飲食方面,還有食不滿口,嚼不出聲,喝不作響等規矩。
獻哈達:獻哈達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種禮節。婚喪嫁娶、民俗節慶、拜會尊長、拜佛,迎送賓客等等場合,通常都要獻哈達。哈達是一種生絲製品,長短不一,獻哈達是對人表示純潔、誠心、忠誠的意思。自古以來,藏族認為白色象徵純潔、吉利,所以哈達一般是白色的。
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獻哈達作為普遍而又尊貴的禮節。敬獻動作因客人身分而異:
對尊者,長輩,要舉雙手過頂;
對平輩,只要雙手送到對方手上;
對晚輩則系在他們頸上。
獻哈達都必須鞠躬,不得用手接送。
客人來訪主人要在門外迎接,對尊、長者要脫帽彎腰45度,見平輩稍微低下就可;敬獻奶茶、酥油茶或青稞酒有敬三杯的習俗,客人不可拒絕,喝三杯之間還有許多細微的講究;送客要讓客人走在前,為客人牽馬備鞍。
這是藏族風俗,你知道哪些民族風俗呢?

5、藏族的民族風俗?快,小妹我要寫作文!

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

1、兩個久別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時,你的手不能搭在對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過或踩在別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別人的衣服上,更不能從人身上跨過去。

3、婦女晾衣服,尤其褲子,內褲不能晾在人人經過的地方。

4、不能在屋裡吹口哨或大聲哭叫。

5、家裡人出遠門,客人剛走,中午和太陽落山後及藏歷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當著已故人的親屬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該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線、織毛衣、地毯等。

8、黃昏時,不能隨便到人家裡走,尤其人家將有分娩的孕婦及剛生產的產婦或重病人時,陌生人更不能去。

9、過了中午以後,不能把家裡的任何財產拿出去。

10、一個陌生人到你從來沒有到過的大山及懸崖峽谷,不能大聲喧嘩。

11、不能跨或踩吃飯的用具、鍋碗、瓢盆等。

12、家裡有兩個人同時出門,並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時出家門,必須前後出門而且出門時間要隔開。

13、婦女到晚上不能梳頭和洗頭,也不能披著頭發出門。

14、在使用掃把和簸箕時,不能直接用手傳遞,必須先放在地上,然後另一個人從地上撿起來。

15、每當親朋好友到你家串門或看望你時,會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為禮物送你,客人臨走時把東西騰出來,不能全部騰空,必須留一點在裡面或換一點自家的東西裝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縫的碗不能用來吃飯,也不能給客人倒茶。

6、藏族民族的節日作文300字範文4篇

藏族民族的節日 作文 300字 範文 一

每年藏歷六月底至七月初是藏族傳統的雪頓節。在藏語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頓」就是吃,所以又叫酸奶節。

雪頓節起源於公元十一世紀中葉,那時雪頓節是一種純宗教活動。由於夏季天氣變暖,草木滋長,百蟲 驚蟄 ,萬物復甦,其間僧人外出活動難免踩殺生命,有違「不殺生」之戒律。因此,格魯派的戒律中規定藏歷四月至六月期間,喇嘛們只能在寺院待著,關門靜靜地修煉,為了感謝僧人們在雪頓節不出門,百姓們便在這一天送給僧人們酸奶、表演藏戲……

二百年來,拉薩出現了哲蚌雪頓、布達拉雪頓和羅布林卡雪頓並存的局面,其中以羅布林卡雪頓為中心。雪頓節是藏族 文化 傳承綿延的形式。過好這一節日對發揮藏族保持民族文化獨特性、增強民族團結和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有積極意義。

藏族民族的節日作文300字範文二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在慢慢地盛開著,散發出淡淡的清香,吸引著我們。當然,藏族這朵「鮮花」,已開地正大、正旺地,其中一朵花瓣,就是藏族的雪頓節。

雪頓節是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節日。在藏語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子的意思,因此又叫「酸奶節」。雖然酸奶我們都吃過,但藏族人民卻還是把這個加入了民俗的行列中。

「雪頓節」是藏族人民最快樂的一個日子,在這天人們都在吃酸奶,還在一起比賽呢。瞧,這擺放酸奶的桌子一眼望不到頭,人們都爭先恐後地來到桌子前,每個人都有三十個碗,碗里盛滿了酸奶,看誰在最短的時間里喝完這么多酸奶。來參賽的人有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小孩,各色各樣的人都有。人們來參加比賽並不是為了吃的,而是為了使場景更熱鬧點,讓別人更開心一點。

終於,扣人心弦的比賽開始了,人們拿起碗,拉開了嗓子,「咕嚕咕嚕」地喝著。開始,人們不分上下,時間長了,許多人因喝不下而退出了比賽,在一旁給別人加油。其中有一位強壯而有力的中年男子取得了勝利,人們一起開心的為他祝福。

比賽好了以後,江嘎爾、香巴、覺木隆這後期新派藍面具四大團體,輪流在羅布林卡戲台上,演出一整天自己拿手的,也是傳統劇目整本戲,有《迥布頓月頓珠》、《諾桑王子》、《文成公主》、《白瑪文巴》等。人們一邊吃酸奶,一邊看戲,真是不亦樂乎。

藏族有著自己各具特色的節日習俗,一直在慢慢的盛開著,散發著淡淡的香氣,一直吸引著我們……

藏族民族的節日作文300字範文三

每年藏歷六月底至七月初是藏族傳統的雪頓節。在藏語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頓」就是吃,所以又叫酸奶節。

雪頓節起源於公元十一世紀中葉,那時雪頓節是一種純宗教活動。由於夏季天氣變暖,草木滋長,百蟲驚蟄,萬物復甦,其間僧人外出活動難免踩殺生命,有違「不殺生」之戒律。因此,格魯派的戒律中規定藏歷四月至六月期間,喇嘛們只能在寺院待著,關門靜靜地修煉,為了感謝僧人們在雪頓節不出門,百姓們便在這一天送給僧人們酸奶、表演藏戲……

二百年來,拉薩出現了哲蚌雪頓、布達拉雪頓和羅布林卡雪頓並存的局面,其中以羅布林卡雪頓為中心。雪頓節是藏族文化傳承綿延的形式。過好這一節日對發揮藏族保持民族文化獨特性、增強民族團結和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有積極意義。

藏族民族的節日作文300字範文四

每年藏歷六月底七月初,是西藏傳統的雪頓節。在藏語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頓」是「吃」、「宴」的意思,雪頓節按藏語解釋就是吃酸奶子的節日,因此又叫「酸奶節」。因為雪頓節期間有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和規模盛大的曬佛儀式,所以有人也稱之為「藏戲節」、「展佛節」。傳統的雪頓節以展佛為序幕,以演藏戲看藏戲、群眾游園為主要內容,同時還有精彩的賽氂牛和馬術表演等。

節日活動的中心在拉薩西郊的羅布林卡。這里從前是西藏地方政教首領__喇嘛的夏日園林。節日來臨,羅布林卡以及周圍的樹林里,一夜之間便會涌現一座色彩鮮艷的帳篷城市,還形成幾條熱鬧繁華的節日市街,幾乎整個拉薩城都搬進了這片綠色天地,所有的人都在歌聲舞蹈中過著野外生活,深沉熱烈的歌聲伴著高原特有的樂器在樹影里傳播,這是拉薩人最有活力的日子。

雪頓節起源於公元11世紀中葉,那時雪頓節是一種純宗教活動。民間相傳,佛教的戒律有三百多條,最忌諱的是殺生害命。由於夏季天氣變暖,草木滋長,百蟲驚蟄,萬物復甦,其間僧人外出活動難免踩殺生命,有違「不殺生」之戒律。因此,格魯派的戒律中規定藏歷四月至六月期間,喇嘛們只能在寺院待著,關門靜靜地修煉,稱為「雅勒」,意即「夏日安居」,直到六月底方可開禁。待到解制開禁之日,僧人紛紛出寺下山,世俗老百姓為了犒勞僧人,備釀酸奶,為他們舉行郊遊野宴,並在歡慶會上表演藏戲。

這就是雪頓節的由來。

7、簡介藏族過年風俗

導語: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以下我為大家介紹簡介藏族過年風俗文章,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簡介藏族過年風俗

製作「切瑪」

新年的准備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就開始了。除購置吃喝玩樂的年貨外,家家戶戶都要製作一個名叫「切瑪」的五穀斗,即在繪有彩色花紋的木盒左右分另盛放炒麥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棵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還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種子,使其在新年時節長出一、二寸長的青苗。「切瑪」和麥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禱來年五穀豐登。

製作「卡賽」

臨近節日,男人們忙著打掃庭院,婦女則精心製作「卡賽」,一種酥油炸成的麵食,分為耳朵形、蝴蝶形、條形、方形、圓形等各種形狀,塗以顏料,裹以砂糖。既是裝飾神案的藝術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餚。「卡賽」的品種花色常常成為女主人勤勞、智慧和熱情的象徵,在節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打掃、裝飾

藏歷十二月二十九,許多人家在大門口用石灰粉在地上繪出「八瑞相」(即八吉祥徽:吉祥結、妙蓮、寶傘、右旋海螺、金輪、勝利幢、寶瓶、金魚)和「雍仲」(即卐字)符號等吉祥圖案。有的人家還在房樑上點很多xx點,表示人丁興旺、糧食滿倉。

除夕這天,要給窗戶門相換上新布簾,在房頂插上簇新的經幡,門前、房梁和廚房也要用xx畫上十字元號等吉祥圖案,構成一派喜慶的氣氛。

吃古突

入夜,全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吃一頓例行的「古突」,類似漢族新年的團圓飯。古突是按日期命名的,古即「九」,表示二十九,「突」是麵糊羹的意思。一般每家都會做九個包有不同東西的「古突」,家庭主婦在煮飯前悄悄在一些面屹塔里分別包進石頭、羊毛、辣椒、木炭、硬幣等物品。誰吃到這些東西必須當眾吐出來,預兆此人的命運和心地。石頭代表心狠,羊毛代表心軟,木炭代表心黑,辣椒代表嘴巴不饒人,硬幣預示財運亨通。

驅鬼

全家用糌粑捏制一個魔女和兩個碗,把吃剩的「古突」和骨頭等殘渣傾入楷巴捏成的碗里。由一個婦女捧著魔女和殘羹剩飯跑步扔到室外,一個男人點燃一團乾草緊緊相隨,口裡念著:「魔鬼出來,魔鬼出來!」讓乾草與魔女和殘羹剩飯一起燒成灰燼。同時,孩子們放起鞭炮,算是驅走惡魔,迎來了吉祥的新年。

跳神會

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除舊迎新,驅邪降福。

搶水

大年初一這天,家庭主婦起得最早。五點鍾左右就要煮一鍋「羌枯」,即放有糟巴、紅糖和奶渣的青棵酒,給每人送上一碗。家人尚未起床,就在被窩里喝完「羌枯」,繼續蒙頭睡覺。主婦則坐在窗前等待日出,當東方晨曦初露的時節,匆匆背上水桶去河邊或水井汲取新年的第一桶水。傳說這時的水最為聖潔、清甜,誰家最先打上吉祥水,在新的一年裡就能免去許多災難。

煨桑儀式

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靄藹煙霧,是藏族祭天地諸神的儀式。每逢藏歷新年,大年初一,人們起的很早,第一件事就是煨桑祭神,素以第一個去煨桑的人為榮。

拜年

天亮了,全家穿上新衣服,洗漱完畢,晚輩就開始向長輩恭賀新年,互道「扎西德勒」(吉祥如意);然後開始早餐,互敬青棵酒。在牧區,主婦按照家庭成員的數目煮好羊頭,用食案捧到年齡最長的男子面前,由他依長幼的次序分發給每人一隻羊頭,一把小刀。大家到著火爐一面剝羊頭肉吃,一面互祝新年家庭和睦,人增畜旺。

串門拜年

大年初一這天,一般都閉門謝客。大街冷清,人們只在家裡舉行慶祝和佛事活動。元月初二開始,親朋好友開始串門拜年。客人登門必道「洛薩扎西德勒(新年好),主人貝捧起」切瑪「到門口迎接客人,客人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拈起一撮粘巴、幾粒青棵拋向天空,表示敬神;再拈起一撮糌粑和青棵送進自己嘴裡,感謝主人的盛情。然後入坐飲酒聊天。這天起,民間藝人也四齣活動,演唱藏戲和」折嘎「。

8、有哪些關於民族風俗的作文五百字左右

藏族最具代表性的民居是碉房。碉房多為石木結構,外形端莊穩固,風格古樸粗獷;外牆向上收縮,依山而建者,內坡仍為垂直。碉房一般分兩層,以柱計算房間數。底層為牧畜圈和貯藏室,層高較低;二層為居住層,大間作堂屋、卧室、廚房、小間為儲藏室或樓梯間。若有第三層,則多作經堂和曬台之用。
碉房具有堅實穩固、結構嚴密、樓角整齊的特點,既利於防風避寒,又便於御敵防盜。
帳房與碉房迥然不同,它是牧區藏民為適應逐水草而居的流動性生活方式而採用的一種特殊性建築形式。普通的帳房一般較為矮小,平面呈正方形或長方形,用木棍支撐高約2米的框架;上覆黑色氂牛氈毯, 中留一寬15厘米左右、長1.5米的縫隙,作通風採光之用;四周用氂牛繩牽引,固定在地上;帳房內部周圍用草泥塊、土坯或卵石壘成高約50厘米的矮牆,上面堆放青稞、酥油袋和干牛糞(作燃料用),帳房內陳設簡單,正中稍外設火灶,灶後供佛,四周地上鋪以羊皮,供坐卧休憩之用。帳房具有結構簡單、支架容易、拆裝靈活、易於搬遷等特點。
藏族是一個愛美也善於表現美的民族,因而對於居所的裝飾也十分講究,常見的有在室內牆壁上方繪以吉祥圖案,客廳的內壁則畫藍、綠、紅三條色帶,以寓意藍天、土地和大海。日喀則的民居在門上或繪制日月祥雲圖,或懸掛風馬旗,而昌都芒康的民居則竭力渲染外牆和門窗,富於彩繪裝飾,氣勢不凡。
富有濃厚的宗教色彩是西藏民居區別於其他民族民居的最明顯的標志。
民居室內外的陳設顯示著神佛的崇高地位。不論是農牧民住宅,還是貴族上層府邸,都有供佛的設施。最簡單的也設置供案,敬奉菩薩。
富有宗教意義的裝飾更是西藏民居最醒目的標識,外牆門窗上挑出的小檐下懸紅藍白三色條形布幔,周圍窗套為黑色,屋頂女兒牆的腳線及其轉角部位則是紅、白、藍、黃、綠五色布條形成的「幢」。在藏族的宗教色彩觀中,此五色分別寓示火、雲、天、土、水,以此來表達吉祥的願望。
還有以牆體裝飾表達藏傳佛教派別的。如薩迦民居的牆上塗有白色條帶,在條帶上再塗以相同寬度的土紅色和深藍灰色色帶,中空為白色,在建築主體或院牆直角轉彎處及較寬的牆面上,還自上而下地用土紅色和白色畫出色帶,以標識該地區信仰的是薩迦派。
西藏最具代表性的聚落方式是宗教聚落。宗教聚落的形成與發展增添了西藏民居的魅力,如拉薩的八廓街民居群即是圍繞大昭寺發展起來的,是城鎮宗教聚落的典型代表。農牧區的民居聚落的形成以寺院為中心,自由布置、彼此錯落,形成不相聯屬的格局。
西藏民居在注意防寒、防風、防震的同時,也用開辟風門,設置天井、天窗等方法,較好地解決了氣候、地理等自然環境不利因素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達到通風,採暖的效果。
1959年民主改革以前,西藏大部分居民住著低矮的窩棚,無家貧民只能寄居檐下,棲身道旁。西藏自治區成立後,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改善居民住房,到1994年,城市人均住房面積達12.24平方米,農村人均20.36平方米。由於舊西藏經濟發展緩慢,建築材料僅僅局限於塊石加粘土,現在的民居已經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建築材料,蓋起了許多高層建築,使藏式建築風格得到了更好的發揮。舊西藏絕大部分人家的室內設施極其簡陋,現在電視、收錄機、成套的藏式傢俱已進入普通的藏族居民家庭。中國人的改革開放使藏族居民身上有了更多的錢,他們將自己的住房裝修得漂亮且具特色。

9、藏族過年作文

 這篇《快樂的春節作文600字:藏族春節習俗》請大家參考!

藏族人民過年,是按照自己的歷法過藏歷年。藏歷和漢族農歷相近。藏歷年一般是在漢族春節過後的幾天內來臨的。在除夕前一天,當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把臟水污物往西邊倒掉,讓那些臟東西跟著太陽落山而除掉,以示辭舊迎新,盼望人丁興旺,萬物生長。

除夕這天,要舉行隆重、盛大的「跳神會」。人們穿著艷麗的服裝,戴上奇形怪狀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嗩吶等樂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舊迎新,驅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們喜歡吃的食物是油餅、奶餅、血腸、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婦女們僦先去河邊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徵全家吉祥,健康長壽。接著,家家戶戶都在醒目的紅桌上擺上象徵性的供品「竹素其瑪」。「竹素其瑪」即是元寶式的長形大彩盆(類似漢族地區的五穀斗),在一頭裝滿麥粒,另一頭裝滿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點,並在上面插上幾束染了顏色的麥穗和青稞穗,祝望五穀豐登,人畜興旺。歡樂的人們在擺著「竹素其瑪」的屋子裡,圍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贈獻哈達,盡情唱歌跳舞,慶祝新春。

春節期間,親友和鄰居之間,都互相拜年,互贈哈達,祝願愉快幸福。並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點招待客人。廣場上和原野中更是熱鬧非常,青年們聚在一起舉行賽驪和射擊比賽,歌聲和喝彩聲此起彼伏。比賽結束後,大家圍在一起,點起篝火,彈唱團結祝福歌,跳起「鍋庄」、弦子舞,狂歡入夜。

10、作文 我家鄉(藏族)的 節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

1、兩個久別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時,你的手不能搭在對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過或踩在別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別人的衣服上,更不能從人身上跨過去。

3、婦女晾衣服,尤其褲子,內褲不能晾在人人經過的地方。

4、不能在屋裡吹口哨或大聲哭叫。

5、家裡人出遠門,客人剛走,中午和太陽落山後及藏歷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當著已故人的親屬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該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線、織毛衣、地毯等。

8、黃昏時,不能隨便到人家裡走,尤其人家將有分娩的孕婦及剛生產的產婦或重病人時,陌生人更不能去。

9、過了中午以後,不能把家裡的任何財產拿出去。

10、一個陌生人到你從來沒有到過的大山及懸崖峽谷,不能大聲喧嘩。

11、不能跨或踩吃飯的用具、鍋碗、瓢盆等。

12、家裡有兩個人同時出門,並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時出家門,必須前後出門而且出門時間要隔開。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