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武漢風俗
1、武漢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武漢過年的風俗如下。
一、臘月三十
臘月三十是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年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
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開飯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
二、正月初一
大家都知道在傳統年俗中,正月初一拜年一定是長輩或者左鄰右里,一般不出遠門去拜年。在傳說中,每到除夕年獸都會出來為害,人們經過一夜的守歲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嚇跑了年獸,所以初一早上人們開門互相道賀。
三、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也是拜年,但是這一天嫁出門的閨女是要帶著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婦走娘家的規矩多。比如說帶的禮物都要是成雙成對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時,還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四、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被認為是老鼠嫁女兒的日子,所以到了晚上要早早休息,不能打擾到老鼠嫁女兒。老鼠大有誰不讓我過好這一天,我讓誰難受一整年的味道,如果驚擾了老鼠嫁女兒,老鼠就要禍害這一家。
五、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祭財神的日子,過去,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天就不請他來拜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此外傳說,灶王爺這天要來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遠出。
六、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又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對於商家來說是個大日子,祈求一年財源廣進,迎財神正是這天。一般商店這天要開張,放鞭炮。
七、正月初六
正月初五剛把財神迎進門,初六就要送走窮神。送窮神這一天,要在家裡面進行大掃除,掃出來的垃圾,還有沒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此外,還要喝一種素菜湯,這種湯是用菠菜、青菜等七種蔬菜做成的。
八、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又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
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發上。
九、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的日子,因此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或者接星。此外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如果在這天,天氣晴朗,則這一年的稻穀豐收,天陰則欠收。
十、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俗稱天公生,傳說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因此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天日時,婦女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十一、正月初十
在正月初十的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或者是十不動。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由十個小夥子或十個小姑娘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2、武漢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按時間順序有以下風俗:
正月初一——早晨打開門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之後是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電話問候,說聲「過年好」,祝福每個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要用糯米粉做豆沙餡湯圓食用,預祝未來一年工作圓滿、順利。
三月三——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踏青",或登高或臨水游覽家邊遊玩邊採集。
五月五端午節——吃咸鴨蛋、粽、飲菖蒲雄黃酒及饋贈綠豆糕等暑敗火食品。
八月十五中秋節--在花月圓夜邊吃月餅邊賞月其汪玉霞酥餅松、酥、香、甜飲酒賞月等點心
九月九重陽節--人們習慣飲菊花酒吃蜜汁甜藕,因為冬季武漢氣寒冷,所以人們多食補牛肉、羊肉、狗肉,除此之外家家都習慣用陶罐煨湯待客。
臘月初八——人們習慣用糯米、紅豆、雜等煮臘八粥,家家戶戶喝臘八粥。
3、武漢最主要的當地風俗?
1、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2、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3、農歷三月三——武漢市民紛紛走出家門"踏青",或登高或臨水游覽。大家邊遊玩邊採集地米菜,一方面領略了大自然的風光,另一方面又活動了筋骨。4、農歷五月五端午節——武漢人有吃咸鴨蛋、粽子、飲菖蒲雄黃酒及饋贈綠豆糕、杏仁豆腐、八寶稀飯、冰糖蓮子、米面發糕等去暑敗火食品。冰箱的普及,冰鎮汽水、冰鎮啤酒為人們解除了不少夏日的暑熱煩悶。
4、武漢有哪些習俗
1.武漢的習俗:吃粽子、咸鴨蛋、皮蛋、綠豆糕、芝麻糕。小孩胸前掛一個線網兜著的咸鴨蛋,可顯示家裡不窮(現在少見)。
2.武漢人的過年習俗有哪些?
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現已禁鞭),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准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武漢過年習俗
☆除夕:
男人:這天要把水缸挑滿,保證3天有水用,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有自來水後,該習俗無形廢止)。然後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黃昏時開始祭社,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時請灶神 「上天言好事」,除夕時灶神已回來,歡迎他「下地降吉祥」。
女人:不管多忙,到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來」。然後要將牲畜喂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
年飯:先放鞭驅邪,天亮前吃年飯,「越吃越亮」,吃時魚不能動筷,要「年年有魚(余)」。其間長輩給晚輩「壓祟」錢(今之壓歲錢其實是訛傳)。
守歲:年飯後全家圍爐喝茶聊天,據說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會附體。守歲時家裡燈都要亮著,午夜一過,家家鞭炮齊鳴(武漢1994年開始禁鞭)。
☆初一:
聽動靜:五更時鳥雀鳴叫則主豐年,群狗亂吠則主亂象。
觀天色:風宜北,諺曰「北風吹到南,無錢也去擔,南北吹到北(Be),有錢也沒得」。
出方:初一起來,衣冠整齊,以酒酹地,拜天地家神,年幼拜尊長,然後燃鞭出門,向喜神方拜,稱為「出方」。
☆頭三天:
接年飯:頭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過年時吃剩的飯菜,企盼「有吃有剩」。後來演變為家家煮麵條、豆絲、糍粑當頓。不能向外潑水,也不能掃地,以免走了「財喜」。
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否則就是「欺祖滅倫,寵妻滅母」。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否則便一年走下坡路。
送年:初三後可繼續拜年,但要開始焚香敬神了,各寺僧侶出來沿家收年飯,施主們都不吝嗇,謂之「越把越有,富貴長久」。
春節期間,武漢娛樂很多,有跳獅、雜技、朝山進香等等。建國以後這其中拜年的習俗仍在延續,但形式已有很大變化,初一、二、三仍是拜父母、岳父母、邀親友聚餐,或帶孩子逛公園。近三五年才開始去酒樓訂年飯、外出旅遊等。
5、武漢的習俗是什麼?
武漢的習俗:
1、正月初一:早晨打開門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之後是到親朋好友家拜年或是打電話問候,說聲「過年好」,祝福每個人全年都是大吉大利。
2、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要用糯米粉做豆沙餡湯圓食用,預祝未來一年工作圓滿、順利。
3、三月三:人們紛紛走出家門"踏青",或登高或臨水游覽家邊遊玩邊採集。
4、五月五端午節:吃咸鴨蛋、粽、飲菖蒲雄黃酒及饋贈綠豆糕等暑敗火食品。
5、八月十五中秋節:在花月圓夜邊吃月餅邊賞月其汪玉霞酥餅松、酥、香、甜飲酒賞月等點心
6、九月九重陽節:人們習慣飲菊花酒吃蜜汁甜藕,因為冬季武漢氣寒冷,所以人們多食補牛肉、羊肉、狗肉,除此之外家家都習慣用陶罐煨湯待客。
7、臘月初八:人們習慣用糯米、紅豆、雜等煮臘八粥,家家戶戶喝臘八粥。
6、武漢的民風民俗600字
武漢人稱吃早飯為「過早」,他們幾乎不自己做早餐吃,出門「過早」是一種深厚的地方習慣。 「過早」這一詞彙最早出現在清代道光年間的《漢口竹枝詞》中,那時人們為了早早到漢口趕集,總是在路上買著吃。時至今日,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加之人們工作、學習的場所與居住區距離的增大,這種「過早」的習俗呈增強的趨勢,所以武漢的小吃業極為發達,大街小巷無處不是生意興隆食客盈門的小吃店。 武漢的早點品種很多,匯集了南北方的各種口味,最具當地特點的早點有面窩、三鮮豆皮、熱乾麵、伏汁酒(一種用酒釀和雞蛋花沖成的甜湯),還有燒賣、湯包、牛肉線粉、炸醬面、豆絲、水餃、湯圓等,都是一些價廉物美的早點心。
7、關於武漢的習俗有哪些
1、武漢的節令飲食習俗
☆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現已禁鞭),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准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農歷三月三——武漢市民紛紛走出家門"踏青",或登高或臨水游覽。大家邊遊玩邊採集地米菜,一方面領略了大自然的風光,另一方面又活動了筋骨。興盡歸來,人們用采來的地米菜蠹Φ埃?胰斯餐?磧謾C竇淙銜?孛撞四蓯谷嗣髂俊⒅瓮吩巍?br>
☆農歷五月五端午節——武漢人有吃咸鴨蛋、粽子、飲菖蒲雄黃酒及饋贈綠豆糕、杏仁豆腐、八寶稀飯、冰糖蓮子、米面發糕等去暑敗火食品。冰箱的普及,冰鎮汽水、冰鎮啤酒為人們解除了不少夏日的暑熱煩悶。
八月十五中秋節——武漢人必於這花好月圓之夜,邊吃月餅邊賞月。其中汪玉霞酥餅松、酥、香、甜,為飲酒賞月的上等點心。
☆九月九為重陽節——民間習慣飲菊花酒,還吃蜜汁甜藕、紅薯面窩、桂花糍粑等。
☆冬季,武漢天氣寒冷,人們為了補充熱量、滋養身體,除了進食牛肉、羊肉、狗肉外,還有煨湯的習慣。家家都有煨湯陶罐,武漢人常以煨湯待客。煨湯的主料多為排骨、雞、鴨、牛肉等,輔料則有蘿卜、藕、海帶、香菇等。蘿卜以黃陂縣麥地灣出產的最佳,武漢月湖藕因其澱粉含量高,亦人為所喜愛。
☆武漢人在臘月還有腌制臘魚臘肉的習俗。每逢農歷年底,在臨街向陽的陽台上都有一掛掛紅撲撲的腌魚腌肉。菜苔炒臘肉是寒冬臘月武漢人桌上的佳餚。
☆武昌洪山的紅菜苔色、香、味俱佳,脆嫩爽口,營養豐富。清人在《漢口竹枝詞》中吟唱"不須考究食單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湯圓消夜好,鯿魚肥美菜苔香。"紅菜苔同武昌魚一起被譽為楚鄉兩大名菜,被皇家封為"金殿玉菜",當年慈禧及後常差人到洪山寶通寺一帶索取紅菜苔食用。
☆農歷臘月初八,武漢人習慣用糯米、紅豆、雜果等煮果子粥,稱為臘八粥。
2、武漢過年習俗
☆除夕:
男人:這天要把水缸挑滿,保證3天有水用,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有自來水後,該習俗無形廢止)。然後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黃昏時開始祭社,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時請灶神 「上天言好事」,除夕時灶神已回來,歡迎他「下地降吉祥」。
女人:不管多忙,到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來」。然後要將牲畜喂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
年飯:先放鞭驅邪,天亮前吃年飯,「越吃越亮」,吃時魚不能動筷,要「年年有魚(余)」。其間長輩給晚輩「壓祟」錢(今之壓歲錢其實是訛傳)。
守歲:年飯後全家圍爐喝茶聊天,據說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會附體。守歲時家裡燈都要亮著,午夜一過,家家鞭炮齊鳴(武漢1994年開始禁鞭)。
☆初一:
聽動靜:五更時鳥雀鳴叫則主豐年,群狗亂吠則主亂象。
觀天色:風宜北,諺曰「北風吹到南,無錢也去擔,南北吹到北(Be),有錢也沒得」。
出方:初一起來,衣冠整齊,以酒酹地,拜天地家神,年幼拜尊長,然後燃鞭出門,向喜神方拜,稱為「出方」。
8、武漢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1、武漢的節令飲食習俗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現已禁鞭),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准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農歷三月三——武漢市民紛紛走出家門"踏青",或登高或臨水游覽。大家邊遊玩邊採集地米菜,一方面領略了大自然的風光,另一方面又活動了筋骨。興盡歸來,人們用采來的地米菜蠹Φ埃 胰斯餐 磧謾C竇淙銜 孛撞四蓯谷嗣髂俊⒅瓮吩巍?br>農歷五月五端午節——武漢人有吃咸鴨蛋、粽子、飲菖蒲雄黃酒及饋贈綠豆糕、杏仁豆腐、八寶稀飯、冰糖蓮子、米面發糕等去暑敗火食品。冰箱的普及,冰鎮汽水、冰鎮啤酒為人們解除了不少夏日的暑熱煩悶。八月十五中秋節——武漢人必於這花好月圓之夜,邊吃月餅邊賞月。其中汪玉霞酥餅松、酥、香、甜,為飲酒賞月的上等點心。九月九為重陽節——民間習慣飲菊花酒,還吃蜜汁甜藕、紅薯面窩、桂花糍粑等。冬季,武漢天氣寒冷,人們為了補充熱量、滋養身體,除了進食牛肉、羊肉、狗肉外,還有煨湯的習慣。家家都有煨湯陶罐,武漢人常以煨湯待客。煨湯的主料多為排骨、雞、鴨、牛肉等,輔料則有蘿卜、藕、海帶、香菇等。蘿卜以黃陂縣麥地灣出產的最佳,武漢月湖藕因其澱粉含量高,亦人為所喜愛。武漢人在臘月還有腌制臘魚臘肉的習俗。每逢農歷年底,在臨街向陽的陽台上都有一掛掛紅撲撲的腌魚腌肉。菜苔炒臘肉是寒冬臘月武漢人桌上的佳餚。武昌洪山的紅菜苔色、香、味俱佳,脆嫩爽口,營養豐富。清人在《漢口竹枝詞》中吟唱"不須考究食單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湯圓消夜好,鯿魚肥美菜苔香。"紅菜苔同武昌魚一起被譽為楚鄉兩大名菜,被皇家封為"金殿玉菜",當年慈禧及後常差人到洪山寶通寺一帶索取紅菜苔食用。農歷臘月初八,武漢人習慣用糯米、紅豆、雜果等煮果子粥,稱為臘八粥。女人:不管多忙,到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來」。然後要將牲畜喂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年飯:先放鞭驅邪,天亮前吃年飯,「越吃越亮」,吃時魚不能動筷,要「年年有魚(余)」。其間長輩給晚輩「壓祟」錢(今之壓歲錢其實是訛傳)。守歲:年飯後全家圍爐喝茶聊天,據說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會附體。守歲時家裡燈都要亮著,午夜一過,家家鞭炮齊鳴(武漢1994年開始禁鞭)。初一:聽動靜:五更時鳥雀鳴叫則主豐年,群狗亂吠則主亂象。觀天色:風宜北,諺曰「北風吹到南,無錢也去擔,南北吹到北(Be),有錢也沒得」。出方:初一起來,衣冠整齊,以酒酹地,拜天地家神,年幼拜尊長,然後燃鞭出門,向喜神方拜,稱為「出方」。頭三天:接年飯:頭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過年時吃剩的飯菜,企盼「有吃有剩」。後來演變為家家煮麵條、豆絲、糍粑當頓。不能向外潑水,也不能掃地,以免走了「財喜」。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否則就是「欺祖滅倫,寵妻滅母」。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否則便一年走下坡路。送年:初三後可繼續拜年,但要開始焚香敬神了,各寺僧侶出來沿家收年飯,施主們都不吝嗇,謂之「越把越有,富貴長久」。春節期間,武漢娛樂很多,有跳獅、雜技、朝山進香等等。建國以後這其中拜年的習俗仍在延續,但形式已有很大變化,初一、二、三仍是拜父母、岳父母、邀親友聚餐,或帶孩子逛公園。近三五年才開始去酒樓訂年飯、外出旅遊等。3、武漢風俗-煨湯待客許多地方賣豬肉,都是連骨頭帶肉一起賣,買肉的人不願要骨頭,找熟人買,盡量少搭點骨頭。武漢人買肉不一樣,喜歡要骨頭,特別是排骨,爭相購買。排骨供應少時,人們起早床去耐心排隊等候,或者找熟人,想方設法買排骨。因為武漢人講究煨排骨湯待客。如果貴客來了沒有排骨湯,那是很失禮的,好像降低了待客的規格,對客人不夠熱誠,大方。作客的也會覺得沒有受到盛情的招待。 地道的武漢人煨湯待客,並不只是把排骨湯當做席上的一道菜,而是在吃飯之前,先給客人盛一大碗,讓客人吃肉喝湯。客人酒足飯飽之後;熱情的主人還要勸客人再喝一碗湯。外地人開玩笑說:武漢人"奸"得很,客人去了,光用湯也把你灌飽了。多來個把客人,只消往沙吊子(煨湯的器具)里添瓢水就行了。武漢人喜歡喝排骨湯,除了待客,人們也常煨湯改善生活,或為病人、產婦補養身體。4、武漢風俗-除夕凌晨吃年飯我國人民十分注重舊歷除夕的全家團聚,這一天要吃年飯,也叫團年飯,全國各地皆然。吃年飯的時間,一般在晚上,也有在中午的,但武漢的一些人家卻安排在除夕的凌晨。這些人家從舊歷臘月二十四日"過小年"起,就忙著辦年貨,忙到臘月二十九日進人高潮。這一天,所有該燉、該煮、該炒、該炸、該蒸的菜餚,都要製成半成品,並把年飯要吃的菜看準備好。每樣菜都象徵一個好兆頭,如一個熟豬頭代表福,大塊熟豬肉代表祿,用筍絲、千絲、粉絲、胡蘿十絲加上黃花、木耳、香菌、芹菜等一起炒成的素什錦代表壽,用肉丸、魚丸、豆腐丸象徵"三元及第"(武漢人"丸"字發音為"元"),用油炸全魚象徵"年年有餘。等。烹制好這些菜看,已是深夜時分。講迷信的人就?quot;轉鍾"(武漢土話,指時鍾轉為零點,以後供神祭祖,然後吃年飯。全家老少,歡聚一堂,邊吃過談,歡聲笑語,持續幾個小時,一直鬧到東方發自,天明大亮。這也是個彩頭,叫做越吃越亮。預示著來年大吉大利。為了使這頓年飯吃得歡樂,開始拿碗筷時要注意,掌上桌的碗筷只能多,不能少。
9、武漢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武漢的節令飲食習俗:
1、臘月三十——武漢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
2、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3、農歷三月三——武漢市民紛紛走出家門"踏青",或登高或臨水游覽。大家邊遊玩邊採集地米菜,一方面領略了大自然的風光,另一方面又活動了筋骨。
4、農歷五月五端午節——武漢人有吃咸鴨蛋、粽子、飲菖蒲雄黃酒及饋贈綠豆糕、杏仁豆腐、八寶稀飯、冰糖蓮子、米面發糕等去暑敗火食品。冰箱的普及,冰鎮汽水、冰鎮啤酒為人們解除了不少夏日的暑熱煩悶。
5、八月十五中秋節——武漢人必於這花好月圓之夜,邊吃月餅邊賞月。其中汪玉霞酥餅松、酥、香、甜,為飲酒賞月的上等點心。
(9)關於武漢風俗擴展資料:
一、武漢的飲食習慣:
武漢飲食,可謂一早一晚,過早和宵夜最為經典,有「早嘗戶部巷,夜吃吉慶街」之美談。武漢菜秉承湖北菜系風格,匯聚東西南北精華,菜品豐富多樣,又自成特色,是著名的「美食之都」。
武漢特色小吃有熱乾麵、三鮮豆皮、面窩、米粑、豆絲、歡喜坨、鴨脖子、武昌魚、排骨藕湯、洪山菜薹炒臘肉、糍粑等。
參考資料:
網路武漢
10、武漢人過年的風俗是什麼?
武漢人過年的風俗:
1、接年飯:頭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過年時吃剩的飯菜,企盼「有吃有剩」,後來演變出家家煮麵條、豆絲、糍粑。不能向外潑水,也不能掃地,以免走了「財富」。
2、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否則就是「欺祖滅祖,寵妻滅母」。初三以後拜親友,要拜那些比自己有權有勢力的,這叫「人往高處走」,否則便一年走下坡路。
3、送年:初三後可繼續拜年,但要開始焚香敬神,各寺僧侶出來沿家收年飯,施主們都不吝惜,可謂是「越把越有,富貴長久。」
4、春節期間,武漢的娛樂還有很多,有跳獅、雜技、朝山進香等等。建國後這其中的拜年習俗仍在延續,但形式已經有很大變化,初一二三,依舊是拜父母、進岳父母,邀親友聚餐,或帶孩子逛公園,近三五年才開始去酒樓定年飯,外出旅遊等等。
5、正月初五又被稱為「破五」,這一天對於商家來說是個大日子,祈求一年財源廣進,迎財神正是這天。一般商店這天要開張,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