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天南地北話風俗

天南地北話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9-11 06:22:10

1、民風民俗資料

達斡爾族:年年高
北方的達斡爾族有拜年的習慣,春節時,人們穿上節日盛裝,逐家走訪,互相祝賀。每家都備有蒸糕,拜年者一進門,主人就用蒸糕款待。「糕」在漢語中與「高」諧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節日期間,達斡爾族還舉行歌舞、體育活動,一直持續半個月。
蒙古族:酒肉不盡
北方的蒙古族過春節卻是另一番景象,節前家家戶戶都備下了當年生長的公羊和各種奶製品以及幾壇美酒。除夕之夜,人們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午夜開始飲酒進餐,一定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這樣象徵著新的一年酒肉不盡,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裝的男女,跨上駿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鎮),挨個地串蒙古包。串包時,先要給長輩叩頭祝願,接著主人家的女婿為前來串包的客人敬酒,人們邊歌邊舞。
壯族:迎英雄
居住在中國南方的壯族,稱春節為「新年節」。這一天,人們出門無論遇到誰都要相互祝賀,認為這樣一年才能吉祥。在壯族民間還有過晚年的習慣,壯族稱做「吃立節」。「吃立節」是在這個月的30號,相傳在100多年前,壯族的一支農民武裝在抗擊外來侵略者後凱旋歸來,這時春節已過,壯族群眾為了歡迎他們,就在這個月的30號為他們重過春節。
布依族:姑娘搶挑第一擔水
居住在中國西南邊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守歲。天一亮,姑娘們爭著到屋外去挑水,誰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的姑娘。而那裡的景頗族人民喜歡在春節前舉行打靶活動,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她們把綉好的荷包用線吊在竹桿上,在樹尖中左右搖擺,請小夥子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酒作為獎品送給誰。荷包里一般裝有一枚硬幣,幾粒穀子和幾顆裝飾用的珠子,作為幸福的象徵。
哈尼族:盪鞦韆
春節前幾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經熱鬧起來,婦女們都忙著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餅子。而小夥子們則忙著上山砍竹子,准備立鞦韆。那裡的鞦韆有十幾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愛盪鞦韆。節日里,大家都穿著自己最喜愛的衣服去盪鞦韆,處處呈現出熱鬧、和睦的節日景象。
傣族:擲糠包
傣族青年男女喜愛甩糠包的游戲,春節期間,小夥子和姑娘們互相投擲糠包,看誰投得准,看誰接得著。玩到一定的時候,姑娘們就悄悄搶走小夥子身上佩的腰刀、包頭布或拴著的馬,跑回家去。假如小夥子有情就追隨而來。父母見到女兒拿著頭布、牽著駿馬回來,便設宴款招待跟來的小伙。
另外,每年4月13日是傣歷新年,也是傣族人民的最隆重的節日——潑水節,他們把潑水看成是驅邪除污,吉祥如意的象徵,也把這一天視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高山族:「圍爐」

居住在中國台灣省的高山族,他們在過春節時則是另一番情趣。除夕晚上,一家老少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上聚餐,叫做「圍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徵性地喝一口酒,以示吉利。「圍爐」時吃的蔬菜不用刀切,洗凈後連根煮熟,表示祝願父母長壽。如果家裡有人外出,也要空出一個席位,把他的衣服放在空位上,以表示全家人對他的思念。
滿族:掛旗過年
滿族分「紅、黃、藍、白」四旗人。春節時,紅旗人在門上貼紅掛旗,黃旗人在門上貼黃掛旗,藍旗人在門上貼藍掛旗,白旗人在門上貼白掛旗。這些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
節日期間,男孩成幫結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製的各式各樣的木爬犁,在山崗上、冰面上嗖嗖飛馳。少女和年輕的媳婦們穿著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夥地玩嘎拉哈(豬或牛的膝關節骨)。從初一到初五的晚上,人們還自願組織起來扭秧歌拜年,陣容較強的秧歌隊,不僅在本村扭,還到外村去扭。圍觀的群眾常常樂得前仰後合,忘記了疲勞和寒冷。甚至還有熱心的觀眾—直尾隨著秧歌隊走鄉串戶,直到天明才歸。
白族:「放高升」
雲南白族同胞過年時,有一種叫「放高升」的慶祝活動。所謂「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節里裝上火葯,點燃以後可以把整個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為名副其實的「高升」,也就是祝人們步步高升了。有的地區的白族同胞與苗、壯族一樣,從春節到元宵節,男女青年都進行「拋綉球」活動。凡接不住綉球的,要贈給對方紀念品,多次失球而又贖不回紀念品的人,就是表示接受對方的愛情了。

2、廣東人的春節習俗

廣東人的春節習俗:
1、逛花市,行花街這個是廣東的傳統習俗。春節逛花市的風俗,據說在中國唯廣州獨有,花市,老廣州叫「花街」,粵語說「唔行花街唔算過年」,就是說不逛花市不算過年。後來這個習俗逐步推及輻射到其他縣市,成為廣東人過春節的習俗。
2、年廿八(農歷年二十八),洗邋遢(骯臟)春節將至,辭舊迎新,這段時間,家家戶戶都要把屋裡屋外打掃干凈,粉飾一新。春節前打掃衛生的習俗,在民間有些地方叫「撣塵」或者「采屋」,據稱意在洗去一年的纖塵和污垢,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氣象。
3、團年飯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除夕夜歡聚在一起吃飯。團年飯,飽含和凝聚著濃濃的親情,特別受中國人的注重。吃團年飯要一家人齊齊整整,團團圓圓,還特別講究菜式。團年飯特別看重「好意頭」,菜式就代表著深深的寓意。
4、壓歲錢新年逗利是各地皆有,不說了。「恭喜發財,利是逗來」也成了廣東人新年用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句。
5、貼春聯、年畫,放煙花、鞭炮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喜歡貼春聯、年畫,給節日增添了濃郁的氣息。
6、拜年親戚朋友間的相互拜年一般都是新年後的。不過現在在過年前都有人提前拜年了。
7、做酥角,做煎堆,包粽仔,做誓在過年前幾天,就要做酥角、煎堆、誓(類似糕點)及一些各種名堂的糕點,還有包粽仔等,相對於一些地方過年要做年糕的習俗。
8、食湯圓年三十晚,一家人在一起食湯圓,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現在湯圓在超市和商場都有得賣,而且品種也多,更是方便了人們。
9、舞獅,舞龍廣東過年也又舞獅和舞龍給人拜年。舞獅和舞龍,動作性強,極富觀賞性。舞獅大約始於漢代後,也是我國民間喜慶節日的傳統表演項目,春節、元宵最為多見。

3、「自此天南地北,山水一程,三生有幸」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雖然兩個人分開了,但是這並沒有什麼好遺憾的,相遇相知是緣分。即便要離開,我也會記得你,與你相送一程,這是我這輩子的榮幸。

(3)天南地北話風俗擴展資料:

天南地北【出處】和解釋:

【出處】金·元好問《邁陂塘》詞:「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解釋: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形容地區各不相同。也形容距離極遠。

山水一程【出處】和解釋:

【出處】:出自《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全詩為:一剪閑雲一溪月,一程山水一年華。一世浮生一剎那,一樹菩提一煙霞。

三生有幸,是中國說話的習俗,形容某事非常難得,三杯子的福氣積在一起才有了現在的好運氣。。

4、結識天南地北的豪傑,期待朋友們講述自己那旮旯的風俗人情,大家相互進步,和諧融洽交流,

涪陵的榨菜清秀、清香、清純,一方水土如一方人情

5、梅州有哪些傳說故事和風俗習慣???? 我要答案!!!快快快快!!!!

梅州有許多傳說,其中有落弟秀才李文古的人物傳說比較多,灰諧風趣,耐人尋味。
李文古,又曾稱李文固,其實從其墓碑文上看,其真實名字叫李文古。漢族,系明末清初丙村(今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梅花管理區)人。
從有關他的種種故事傳說來分析,可知他是個非常聰明機智的人物,又有民族氣節的人。同時又是則正不阿的人,也是個風趣詼諧的人,還是個非常好勝和善於報復的人。
李文古的故事傳說很多,基本上都是詼諧風趣、寓庄於諧的故事,生動、形象、古怪。作別人想不到的事,說別人說不出的話,聽了令人捧腹、一聽難忘。故"李文古的故事"不脛而走,由梅縣區傳遍全梅州,由梅州而傳至閩粵贛台,以至五大洲客家居地流傳這些故事,也是客家民間文化的精華。
"捉弄嚼舌頭的人"
有一次李文古等五個人同坐一條小船,另外四個人是一夥的。這四個人天南地北地聊起來,聊得起勁,就罵起了李文固,說他人不僅長得丑,還是個跛腳佬,個性專橫,喜歡作弄人……李文固聽著,知道他們不認識自己,所以不動聲色,隨他們說去。到了晚上,四個人呼呼地睡著了,李文固看到他們蓋的都是新被子,於是,就寫了四張字條,分別貼在被子的一個角上。
早上起床後,他們各自將被子疊好,打好背包,上船准備離去,李文固大喝一聲:「你們給我站住。」
他們莫明其妙看著李文固說:「干嗎?」
「干嗎?你們偷了我的被子。」
「有沒有搞錯,明明是我們一起到店裡買的。」
「不把被子還給我,我要到縣衙告你們。」
「想打官司?去就去,誰怕誰呀。」
他們想,沒偷被子,一對四,肯定能贏官司。他們背著被子走在前頭,李文固在後面跟著。
縣官聽完雙方的陳詞,問:「你們說沒有偷被子,有什麼證據可以說明被子是你們的?」他們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是一起去買的新被子,可以互相證明。」縣官說:「你們不能作為證人。」
縣官問李文固:「你說被子是你的?有證據嗎?」李文固說:「有啊,我的被子寫有我的名字。」 四個人感到奇怪,剛買的被子怎麼會有他的名字,忙打開被子,被子的一角上還真有李文固的名字,四個人被弄糊塗了,被打了二十大板。
李文固背著四張被子走出衙門,四個人摸著屁股,垂頭喪氣地走出來。李文固用關心的口吻對他們說:「你們挨了打,不好意思,四張被子本來就是你們的,現在還給你們了。」他們不知是計,連連說:「謝謝!謝謝!」抱著被子正要離去。李文固又擊鼓鳴冤,縣官問:「剛剛離去,又怎麼啦?」李文固說:「縣官判還給我的被子,又被他們搶去了。」縣官一看四個人抱著被子,下令:四個人再重打四十大板。
四個人被打得腰都直不起來了,李文固在門口候著,他們出來了,看都不敢看一眼李文固,李文固把被子丟在他們面前:「喂,以後還敢不敢亂嚼舌頭,背後說別人的壞話?」他們異口同聲地說:「再也不敢了,您就放過我們吧。」
這個故事說明李文古聰明機智,善於報復。當時李文古處於明末清初,不願出仕清庭做官,又不得志,把氣發泄在他人身上,也未免太過了。

6、攀枝花的風俗習慣

1、語言風俗

攀枝花本地話即農村縣區鹽仁話屬於四川化的雲南口音與雲南口音的結合體,有部分平舌與翹舌之別,有邊音l與鼻音n之分。攀枝花市區話確實南腔北調,雖然現在處於融合的趨勢,但是統一體沒有形成。你就走在攀枝花的大街上,最容易聽到的口音就包括「類普通話」、「類重慶話」、「類東北話」。

3、服飾風俗

攀枝花共有42個民族,其中漢族佔全市人口的87%,41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彝族佔9%,彝族服飾傳統衣料以自織自染的毛麻織品為主,喜用黑、紅、黃等色,其工藝慣用挑綉、鑲滾等多種技法,火鐮、羊角、渦形圖案是其傳統紋樣。衣料以著裝人的身份、愛好、年齡不同而有差異。基本有美姑式、喜德式和布拖式三種。

3、信仰風俗

攀枝花全市范圍內共有宗教活動場所33處,其中:佛教寺廟14座,伊斯蘭教清真寺8座,天主教堂5座,基督教堂6座。正常開展宗教活動的場所有29處,仁和區的蓮花寺(佛教)和鹽邊縣的菩提寺(佛教)、桐子林鎮清真寺(伊斯蘭教)、新九基督教活動點4處宗教活動場所因暫未建或在建等原因沒有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 

4、飲食風俗

有來自金沙江的火鍋葷菜「黃拉丁」,有來自雅礱江的「雅江魚」,還有來自安寧河畔的具有人參功效的「爬沙蟲」;除此而外,鹽邊菜基本上代表了攀枝花本地飲食特色,油炸爬沙蟲、油炸蜂蛹、乾巴牛肉、坨坨肉、二灘銀魚烘蛋、養生蕎麥耙、 都是鹽邊菜中最具代表特色的菜品。



5、節慶風俗

中國攀枝花國際長江漂流節,攀枝花市龍舟節,攀西石榴節,攀西生態旅遊節,櫻桃節、潑水節、桃花節、枇杷節、風箏節。

7、幫改一下作文,使它突出家鄉春節的特點與風俗

慶中秋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節終於到了,人們興高采烈,以各種節目形式來歡度這個傳統節日。這天剛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裡聚餐,慶祝生日,共度佳節。
來到酒店門口,嘩!那裡人山人海,連泊車的位子都沒有了,人們把酒店都圍了個水泄不通。幸好我們預先訂好了四張桌,看到整個飯店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的歡樂景象,我心裡特別高興,盡情地品賞著各種各樣的海鮮和名菜。
吃完晚飯,我們就到海濱泳場看花燈。這時,一輪明月高高掛在天上,又大又圓,把整個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氣特別好,九點十五分,我們來到目的地時,沙灘上已經燈火輝煌,遊人如織了。我們沿著沙灘一邊觀賞一邊向前走。走進大門,「奇燈異彩耀水灣,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對聯則提醒遊人千萬不要忘記了在此賞月的大好時光。進入泳場,只見偌大的泳場里到處都是火樹銀花,奇燈異彩。遊人的歡歌笑語此起彼伏。沙灘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擺開鍋碗瓢盆,搞起燒烤;有的在沙灘上鋪開塑料紙,放上月餅、飲料等等,圍在一起,對月舉杯;有的人還手拉手跳起舞;熱鬧無比。
今天晚上的花燈令我大飽眼福,真是流漣忘返。當我們懷著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圓圓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們的後面。

中秋月夜

吃了晚飯,丁零零,電話鈴響了,原來是爸爸要帶我去看煙火。我聽了真是興奮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間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陽台上去看月亮,因為今天多雲,無數顆繁星全都躲在雲層里,一輪圓月像光華四射的水晶球掛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樹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層銀色的、薄薄的輕紗中,皎潔的月光如傾泄的清流,注滿大地。

爸爸的摩托車聲從窗外傳來,他大聲地喊道:「儷儷,快點下來,再多穿點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樓,車「嘟」地一聲離開了家。一路上,涼風陣陣,開始覺得蠻舒服,漸漸的,感覺有點冷,讓我嘗到秋風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時,前面的汽車、自行車都堵住了,我們的車只能停停開開,開開停停,慢得像龜爬。我心裡真著急,眼看著前邊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開不快,可能是全嘉興的人都想辦法跑出來了,想看看這難得一見的美妙煙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揮下,我們停了車,找了一個地方坐了下來。天上的圓月跟隨著我,今晚是團圓的日子,月色是多麼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聲,禮花像流星一樣出現了。紅的,藍的,紫的……五彩繽紛,萬紫千紅。「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聲一片連一片,使人忘記了白天的疲勞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煙花連續綻放了近30分鍾,一會兒如天女散花,一會兒又有繁花似錦的「菊花」布滿夜空,一會兒晶瑩透亮的「星星」向你撲來,一會兒又見「五彩蘑菇雲」向上升騰……

煙花晚會結束了,人們陸續回家,我緊緊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著中秋的涼風,回家了。天上的明月還是那麼圓,那麼亮……

[後記]: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繽紛的煙火,在我的腦海中怎麼也揮之不去。於是,我就寫了這篇文章。

中秋節作文

小時候在農村長大,總盼著過節。春節和中秋是家鄉最受重視的兩個節日。或許是因為那時候生活水平比較低,只有過節時家裡才會改善一下生活;或許是一到過節就放假,總會搞一些娛樂活動,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場;或許兩者兼而有之。總之,過節忙的是大人。但大人們忙歸忙,每到過節也都有一種心情的放鬆。當然,最高興的還是我們這些無憂無慮孩子。
春節的時候,雖然恰逢農閑,但總感覺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獨中秋,給人一種特別的欣喜,一種心境的安歇,一種特別的想往。後來想起來,似乎是心緒不同使然。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獲的積蓄,又是收獲的開端。說她是積蓄,是由於夏收才過不多時候。說她是開端,是因為秋天邁著她碩果累累的腳步迎面而來,融著人內心即將收獲的欣喜。我想惟有經歷過鄉村生活體驗的人,才會有這種情感、心境和內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圓圓的月光之下, 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鴨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們品嘗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獲的話題。一邊賞月,一邊思念身處異鄉的親人。實所謂:「每逢佳節備思親」。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媽媽每年都要親手給我們做月餅吃。媽媽做的月餅外觀象大餅,很厚實,新鮮的面,新鮮的餡。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烙出來的,上面都有用農家的大碗所刻畫出來的月的圖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餡,也很特別,主料是紅塘,裡面放些芝麻、清紅絲,果仁、葡萄乾什麼的。新做出的月餅,蒸的,柔軟可口,適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輕人情有獨鍾。你看,新端上來的月餅,熱氣騰騰,一股清香味道兒撲面而來,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過去了,雖然現在市場上的月餅琳琅滿目,各種瓜果一應俱全,但是我還是喜歡吃媽媽做的月餅。月餅的花紋雖然沒有太多變化,但是花紋總是那麼的清晰,那麼均勻,那麼好看。所以一趕上中秋過節回家,總要吃上兩大塊兒,覺得好香、好甜……。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因為從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水平變遷。

你看,農家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越來越多的餐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肉類、蔬菜、海鮮。

「無酒不成筵席」,喜慶的日子,中國人總要飲一點酒。過去,多是二鍋頭等高度白酒,現在人頭馬、茅台等國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這些都預示著祖國經濟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紅火。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藍圖上的規劃和設想,而是逐漸成為千家萬戶實實在在的生活寫真。

我喜歡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給我帶來新的感受,新的體驗,新的收獲。我願意在這種意境中感受親人的關愛,品味生活的哲理,體會家鄉日新月異的變化。

中秋節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起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或許,這就是我中秋情結的真諦。

8、擦皮鞋的歌詞大意

天南地北話古今,東拉西扯來一段. 柴米油鹽醬醋茶, 今天喊麥說點啥.
說一個那麼到一個,拿麥千萬別沉默. 語音就是為娛樂,擦皮鞋是我工作.
我的文化才小學, 職業大街擦皮鞋. 我的生意才開張,五百塊錢擦兩雙.
不是我要把你唬, 誰擦誰是二百五. 你可千萬別嫌貴,我的服務最到位
擦完給你垂垂背,再給二百當小費. 我的鞋油是進口, 一支就值兩百九
兩百九 不值錢, 關鍵它還是美元. 我的喊麥要收錢,送你螞蟻大力丸.
黑鞋油 白鞋油,一回聲來二回熟. 白鞋油,黑鞋油. 買完單你別回頭.
紅鞋油 棕鞋油,擦完帶你去旅遊. 棕鞋油,紅鞋油. 瀟瀟灑灑走地球.
走大街 過小巷, 突出個性和時尚. 無數美女把你望. 因為皮鞋擦的亮.
皮鞋擦的有亮度,穿新鞋是走新路. 剎車你要踩的住. 千萬你別撞大樹.
有人把我瞧不起,摸黑自己擦亮你. 新一帶的擦鞋工. 一天也是不輕松
行業他有三百六,觀念不能再陳舊. 擦鞋也能很優秀. 聽我喊麥溜不溜.
南來的 北往的. 澳門台灣香港的. 兩湖的 兩廣的 抗災搶險獲獎的.
入團的,入黨的,報有遠大理想的. 當官的,下崗的,成天成宿上網的.
發言的,演講的,走家過戶信訪的. 沉默的,開朗的,從小缺乏營養的
有偷的,有搶的,太平間里一躺的. 聽我喊麥鼓掌的。都是為我捧場的.
南來的, 西去的, 在家打魚種地的. 上網的,游戲的, 語音罵人出氣的.
爭名的,奪利的,早晚都該槍斃的. 傍大的養小的, 專管計劃生育的.
北往的,南來的,做大買賣發財的. 男排的,女排的. 奧運拿過金牌的.
坐台的,出台的,給錢就能開懷的. 得了肝癌胃癌的. 還有真情告白的.
走東的,闖西的,開過火車飛機的. 步行的,打的的. 文件抓手就批的.
配葯的,,行醫的, 專治陽痿腎虛的. 得了癌症晚期的. 臨死堅強不屈的.
走東的,逛南的,開辦網站賺錢的. 種米的,曬鹽的. 出國能掙美圓的.
瀟灑的,休閑的,借錢之後不還的. 為了愛情心煩的. 到了晚上失眠的.
走南的,闖北的,參加明星選美的. 跳神的,抓鬼的. 會看房屋風水的.
早泄的,陽痿的,找完小姐後悔的. 馬路中間親嘴的. 火車道上軋腿的
闖西的,走東的,做小生意打工的. 種蒜的,種蔥的. 中了彩票中風的.
有坑的,有蒙的,有靠拐騙為生的. 抽上白粉輕松的. 修煉烏龜神功的.
東游的,西逛的,常年在外流浪的. 貴州的,西藏的, 預測天文氣象的.
有瘦的,有胖的, 喊麥不開內放的. 聽我喊麥叫棒的. 誇我擦鞋很亮的.
擦皮鞋 擦皮鞋 ,都別和我裝大爺. 老子文化才小學. 但我不傻也不捏.
不要把我瞧不起,但我總是強過你. 生活同樣靠力氣. 自己對的起自己.
夫妻打仗是欠拉,車帶扎了是欠扒. 兜里有錢應該花, 皮鞋不亮是該擦.
經典歌曲是吻別,經典喊麥擦皮鞋. 擦皮鞋,擦皮鞋. 皮鞋擦的就是絕.
我的外號諸葛亮, 豬皮革皮擦的亮. 牛皮吹的也像樣, 牆上全都是獎狀.
頭上來點離子燙,腳上皮鞋賊拉亮. 小伙就是賊有樣. 美女都和你處對象.
皮鞋擦的有亮度,穿上你也有風度. 美女都誇你很酷. 你的魅力擋不住.

9、深圳的習俗

深圳民俗文化概述

舞草龍
舞草龍是南澳鎮極具特色的風俗。每年正月初二的晚上,漁民小夥子用草紮成「巨龍」,一節節加起來後長達二三百米,再在這條「巨龍」身上插滿燃燒的香火。隨著「巨龍」游動,樂隊敲鑼打鼓,穿街過巷,聲威極為壯闊。龍身舞動之時,上下閃閃發光,猶似一條火龍在翻騰動宕。草龍所經之處,圍觀者甚眾,秩序井然,燃放煙花炮竹,祈求紫氣常臨、如意吉祥、興旺發達,一派節日喜慶景象。舞草龍是南澳漁民極為喜愛的一種活動,舞龍者的豪氣、觀舞者的熱烈,構成了一幅宏大的,生機勃勃、萬眾歡騰的畫面。舞草龍既是漁民企盼一帆風順、生活富足的心理表現形式,也是一種大眾樂於參與的健身運動,因而盛行至今且一年比一年熱鬧。
舞麒麟
舞麒麟一般分2個部分,一是麒麟舞表演,伴著鑼鼓釵的強烈節奏,以及嗩吶音樂和一陣陣鞭炮聲,時而騰空躍起,時而彎步前行,全套舞下來有十節,舞出了麒麟的喜、怒、哀、樂、驚、疑、醉、睡等動、靜神態,表現舊時村民驅邪趨吉、祈求平安、吉祥的願望。二是武術表演,各式拳、腿、棍、刀、叉、劍、戟、耙、三節棍、擂錘等表演武藝高超,身手嫻熟。麒麟舞具有嶺南民間濃厚喜慶的民俗特徵和崇尚禮義謙讓的優秀文化傳統,對研究當地客家民風民俗具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麒麟舞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重大節日和慶典活動中表演,對增強傳統節俗文化內涵,拓展旅遊事業,發展經濟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水上迎親舞
水上迎親是龍崗區南澳漁民——疍家人的一種婚禮習俗。自古以來,南澳的漁民娶親,婚禮都在海上舉行。由於明朝時中國的航海業和漁業比較發達,漁民生活也相對富足,漁民們為把婚禮辦得隆重,逐漸形成水上迎親的舞蹈,這種漁家婚娶時的傳統舞蹈起於明朝中期,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南澳疍家人娶親時,新郎家的船泊左邊,新娘家的船泊右邊,船頭對船頭,而且要求新娘家的船頭要高過新郎家的船。船身要掛三角旗、掛長禮炮、掛喜帳,船門頭上還要貼上喜字和一帆風順的大紅字,船上鑼鼓喧天、炮竹聲聲、熱鬧非凡。解放後漁民們陸續在岸上蓋房,故此傳統迎親習俗,慢慢地轉移到了岸上。迎親隊伍從最初時的十幾人發展到現在的150多人。劃船隊員多為漁家閨秀、大嫂姑嬸,她們的動作模擬出海搖櫓姿態,新娘新郎站在隊伍的中間偏後位置,伴郎伴娘手打花傘站其左右。如今,疍家的這一習俗被南澳街道文化站編成了富有藝術特色的水上迎親舞。這個舞蹈人數眾多,場面宏大,將水上人家婚禮的動作、習俗演繹得淋漓盡致,在歷年的文藝表演中都受到人們的好評。
福永舞龍獅
福永是個歷史悠久的名鎮,其風俗活動淵遠流長且種類繁多,其中以劃龍舟、舞龍獅和唱大戲為主。從清朝嘉慶年間起;這三種主要的風俗一直流傳百年年盛行。到了本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只有舞龍獅的傳統風俗沿襲至今並成為最主要的慶祝活動,而劃龍船和唱大戲已不大流行。每年的春節、元宵、端午、重陽等重大節日和迎親嫁娶、企業開張等重大活動時,都要大張旗鼓地舞龍獅助興慶賀。由於福永舞獅活動極為盛行而成為深圳顯著名的舞獅之鄉。現全鎮共有6支舞獅隊,每隊都有四、五十人,十幾個獅頭,鼓樂齊全,並且每支舞獅隊都有大量的鋼叉和獅迷。每逢舞獅比賽,助威聲、叫好聲震撼天地,場面極為喧鬧。1962年塘尾村建成了舞獅館,設備齊全,專供舞獅隊訓練和表演。1987年在廣東省首屆民間藝術「歡樂節」上,塘尾村舞獅隊以絕對優勢耶得總分第一而勇奪桂冠。其舞獅隊雄壯的氣勢,道勁德灑的動作,清新獨特的造型和色彩紛呈的場面給全省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西鄉搶炮 
「搶炮」、「領炮」、「還炮」是西鄉地區較為流行的風俗活動。這個風俗寄託了廣大人民對大吉大利、享受幸福的渴望情懷。所謂「炮」,是一幅雙面玻璃鏡鑲在鏡座上,鏡面繪有西鄉人民頂禮膜拜的北帝爺聖像,並設置有龍鳳和骷髏等吉祥物加以點綴,還附有「龍鳳呈祥」、「萬事諧(如)意」等吉祥話語,設計十分精美,做工相當考究。每年農歷三月初三上午,西鄉附近的八鄉村民雲集而至,在西鄉河的大沙灘上(現西鄉戲院處)舉行「搶炮」活動。這時沙灘上人海如潮,摩肩接確,旗旗飄展這天蔽日,鼓炮齊鳴,一片歡鬧氣氛,場面極為壯觀。每當箭炮沖天,帶有編號的炮花從天降落時,人們如潮水般涌至地花落地處,爭搶帶有編號的炮花以求大吉大利。幸運的人們搶到帶有編號的地花後;可到北帝廟「領炮」,即領到與炮花編號相同的一幅雙面玻璃鏡抬回家供奉。抬鏡的人因為自己的幸運而洋洋自得,供奉時更是謙恭虔誠,以求一年的吉利。到來年二月二十八日,又把「炮」抬回北帝廟,名為「還炮」。再過幾天,又將進行新一輪的「搶炮」活動。
下沙大盆菜
下沙人吃「大盆菜」源自宋代,延續至今已有500年歷史。明、清兩代,當地人稱為「新安盆菜」(新安即今寶安),當時吃盆菜用木盆盛菜,一桌用一個木盆,一張八仙桌,四條長凳,八人一桌,俗稱「吃盆菜」。後來下沙人丁興旺,生活越來越富裕,鬧元宵的人越來越多,就改稱為「大盆菜」。「大盆菜」現用不銹鋼盆,盆里有十五種菜,包括煎蚝、雞、鴨、豬肉、炸魚、油豆腐、支竹、牙茹、鱔干、肉皮、雲茸、冬茹、芹菜、蘿卜等。十幾道菜一層層放入盆中,最上面一道菜是雞鴨,寓意飛鳥歸巢。大盆菜象徵「百鳥歸巢」,團圓富貴,企盼來年國泰民安、五穀豐登。每逢喜慶及紅白喜事需要宴請賓客,主人家便請專業廚師製作盆菜供客人享用。一盆菜吃完,宴席就結束。下沙族人自立村以來就有「元宵」節吃「盆菜」的傳統,每到正月十五,搭「燈棚」,點花燈,唱粵劇,全村老少歡聚一堂,很是熱鬧。
平樂郭氏正骨醫術
平樂郭氏正骨醫術源於河南省洛陽市平樂村,深圳平樂郭氏正骨是這個傳統醫學流派的重要分支。1985年,被後人尊稱為「大醫」的郭春園來深創建平樂醫院,大力傳播平樂正骨醫術,並和弟子、學生在20餘年間救治了上百萬名骨傷科患者。平樂正骨醫術已經成為國內業界公認的骨傷科重要流派,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治療手法。其中,採用「平樂郭氏正骨八法」治療四肢骨折無切口、損傷小、恢復快;採用平樂郭氏脊柱側搬手法治療小關節紊亂,有立竿見影的療效;運用平樂郭氏推拿按摩手法、中葯熏蒸、牽引等方法治療頸椎病、腰椎盤突出、急性腰扭傷等諸多病症療效顯著。2007年1月,平樂郭氏正骨醫術入選深圳市第一批市級保護名錄;2007年5月,入選廣東省第二批省級保護名錄,並於該年6月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名錄。
龍崗舞龍
深圳龍崗以龍得名,是國內外享有盛名的龍鄉。在這一帶的客家人,一直把龍當做吉祥物,逢年過節或喜慶之日都有舞龍、舞獅、舞麒麟的傳統習慣,為節日增添喜慶和歡樂的氣氛。舞龍做為民間藝術活動的項目有300年的歷史,有較強的地方色彩,由此延伸的"龍文化"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以龍為主題的公園、廣場和雕塑層出不窮。在龍崗區建起的一座中國目前唯一以龍為主題的旅遊景區,總投資1個億。舞龍隊經常出國訪問表演,先後到過美國、加拿大、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曾榮獲中國首屆"舞龍精英賽"優勝獎等。全鎮有舞龍、舞獅、舞麒麟隊55支;經常參加的人數為960人;每年活動天數為130天;每年組織舞龍表演100次。
大鵬軍語
來到大鵬地區,人們首先接觸到的,往往是當地人那種獨特的方言。乍一聽,「大鵬軍話」似乎是廣州話(白話)與客家話的簡單的混合體,其實不然。「大鵬軍話」雖然在語音、語法、詞彙諸方面,與廣州話比較接近,又有許多成分與客家話幾乎完全一致,但這種特徵,只不過是近代以來這兩種外圍方言對原有「大鵬話」所施加的巨大影響的結果而已。「大鵬軍話」中至今還保留著一種獨特語調,當地人稱之為「千音」,其來源卻是十分獨特。原來所謂大鵬城,本是明朝初年修築的大鵬守御千戶所城,城內外居住的軍隊與家屬至少有二千人,而周圍數十里范圍內人煙稀少,這里就自然而然地成了附近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來自天南地北的官兵們突然聚集到一處巨大的軍營堡壘中,內部交流必須使用一種當時的「普通話」。久而久之,這種「普通話」逐漸定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軍營專用言話系統。在古文獻中,這種話被稱這「軍語」或「軍話」,用現代語言學術語講,就是這里形成了一個「軍語方言島」。經過幾百年的世道滄桑,大鵬「軍語方言島」僥幸地在某種程度上被保存了下來,並經過幾番變化,成了今天的「大鵬軍話」。
漁燈舞
鹽田區的沙頭角漁燈舞起源於明末清初,流行在沙頭角、鹽田、香港新界的擔水坑、崗下新村等地。漁燈舞以它獨具特色的藝術,經過200多年的歷史沿襲,流傳至今。據有關資料介紹,我國的漁燈舞始於明末清初,每當新春、元宵等傳統佳節,漁民都以「漁燈」為道具,配上音樂、鑼鼓,時而盤旋起舞,時而騰挪跳躍,其舞姿粗獷、優美,曲調悠揚悅耳,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風格獨特,且形式簡單易於表演,為當地群眾喜聞樂見,因而世代相傳、久盛不哀。每年元宵節前,漁燈舞與麒麟舞交融在一起,組成歡鬧非凡的燈會,為傳統節目增輝添彩。漁燈舞伴奏以鑼鼓為主,配以嗩吶、笛子、二胡等樂器,在熱鬧的鼓樂聲中,魚子龜孫、蝦兵蟹將款款而行,之後隨著緊鑼密鼓聲進入狂舞。漁民們利用民間武打的弓步、馬步和魚躍蝦跳的動作,表演出一套套追魚、捕魚、吃魚的行動場面,情節短小精悍,情趣盎然。
石岩客家山歌
石岩街道的族群以客家人占絕大多數。當地人熱愛歌舞,是有名的歌舞之鄉,客家山歌更是聞名遐邇。據當地人介紹,客家山歌歌詞基本上是四句和五句七字體,第一、二、四句押韻。往往是即席而唱,脫口而出,唱得情深意切,男女對唱便屬典型例子。唱腔豐富多彩,節奏自由富有變化,演唱藝術上,客家山歌繼承賦、比、興的傳統手法,又常用直敘、比喻、雙關、歇後、誇張、疊字等手法。種類和體裁上有山歌號子、愛情山歌、尾駁尾、戲謔歌、虛玄歌、逞歌、猜謎、哀歌等。其表現形式主要有賦體山歌、比喻山歌、起興山歌、疊字山歌和雙關山歌等。
涼帽遮羞
大鵬人操客家方言,保持著客家風俗。大鵬婦女素有戴涼帽的習俗,不論冬夏。其涼帽是用竹條和布料做成的,先把竹條用火燒燙一下,這樣可使竹條更柔韌,然後用劈刀把竹條分成竹篾,織成圓圈,中間穿孔,竹蔑周圍用布條縫掛。其他客家婦女的涼帽是用黑布條縫掛,而大鵬婦女的涼帽用藍士林布條,所以戴起來也顯得更秀氣、更嫵媚。這種戴涼帽的習俗由來已久。據說,過去婦女要嚴守「婦德」、「婦容」,不能拋頭露面,但客家婦女為環境所迫,南遷之後要跟男人一樣出門幹活,上山打柴,下田插秧,趕場趕圩,親戚出入,為了「遮羞」,便戴上這種涼帽。婦女戴上涼帽,自己可以看清別人,而別人卻看不清自己,很有點面紗的味道,也給自己增添了一種朦朧的美感和風韻。同時,戴涼帽既輕便又可防太陽輻射而涼爽,因此世代相傳,一直流行至今。
賽龍舟
龍崗有一半處在大鵬半島,其中葵涌﹑大鵬﹑南澳三鎮鄰海。當地居民均有賽龍舟的習俗,尤其是處於半島頂端的南澳鎮,常在傳統的端午節期間與隔海相望的香港同胞舉行龍舟比賽。近年來,大鵬灣的龍舟賽事更是頻繁,氣氛十分活躍。1998年,由龍崗區委區政府牽頭舉辦的龍舟邀請賽,有來自各地包括香港的二十多支隊伍參加。如今,在南澳鎮這個風光旖旎的海灣,每年都有一次規模盛大的龍舟比賽。每次比賽總有不少隔海相望的香港同胞組隊參加。龍舟比賽成為溝通深港兩地人民感情,加深兩地友誼的載體,在促進兩地經濟文化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