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南通通州風俗習慣

南通通州風俗習慣

發布時間: 2022-09-10 14:13:48

1、南通結婚風俗

1江蘇南通結婚習俗女方弟弟妹妹可以拿紅包
2如果妹妹做伴娘的話還可以得一份紅包
那裡的婚俗一般比較簡單,男方結婚前給女方家長的禮金一般都會被女方的父母作為嫁妝退還給小兩口的,男方去女方的紅包是要給的,可多可少.婚房方面,大部分認可為夫妻雙方以及相應的父母共同負擔.通州那裡沒有重男輕女的習慣,可能是經濟相對比較發達吧.呵呵.風俗習慣方面是,一定要孝順父母,否則會被周圍的人恥笑的.修養方面看階層和教育背景,辦酒席一般都是賺的,不過看你們自己的經濟能力.
不好的方面:一般基層的百姓都喜歡攀比,閑聊,尤其是農村的特別喜歡打長牌賭錢打發時光.有的時候人會比較小氣,但是一般對外來女婿和媳婦都是比較大方熱情的.

新娘出門錢媽媽會給個紅包的。。。
夫家如果有什麼傳家寶之類的也會來的,說是什麼壓什麼什麼的錢,搞不懂

2、南通市通州區平潮鎮訂婚風俗是什麼?

南通市通州區平潮鎮訂婚風俗是什麼?平常認得訂婚問出就是那樣出嫁妝啊,哪有出禮金。

3、江蘇南通端午節有哪些風俗習慣?

五月初五端午亦稱端陽、重五、重午、天中節。「端」意為始,午為夏正建寅,五月為午月,因之五日並稱午日。
此日,南通民謠有「五月五,洋糖棕於過端午」及「吃了端午粽,方把棉花送」之說,家家吃粽子;此日南通還有逢時特設的「餅」,那便是「端午搗粽子為(上次下食)餅」,據傳為祀楚屈原投汩羅而作。
蒲、艾和端陽濃厚的中華民俗風情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南通端午民俗有:插蒲艾於檐,且置蒲艾於床席之下,據說可不生跳蚤,可見蒲劍驅邪的力量;懸掛繪有八卦符於籙樑上,以示驅邪,至今鄉俗依然。縛艾為虎,且焚艾條、蒼術、柏枝煙熏以辟疫。於此日午時普灑雄黃酒於室內,據雲可殺蟲辟五毒。小兒搽雄黃酒於手、腳臉上,尤以其於額上書寫「王」字為最,據說這樣做了蛇蟲百腳(蜈蚣)不咬的。故人黃幼松《海門竹枝詞》生動記錄了這些風情如畫的習俗:「蒜頭艾葉束菖蒲,掛在床頭囑小姑。燒酒雄黃調灑遍,門前貼上辟邪符」。
舊時,家鄉小兒在端午的掛件、穿戴均異於往日,他們的衣襟上懸百束鎖、香袋等物,還有戴繪有八卦及五毒的兜兜的。這一天,孩子們換上親戚饋贈或穿廟寺僧所送的百索子,即《風俗通》所說「五色縷」、「長命縷」,百索子下面則懸生肖長命鎖片。香袋兒有製成小人兒形的,通人稱它做「馱子老侯」,其中尤以大、小人兒合馱為佳,更饒有趣味,稱作「馱侯兒抱侯兒」,在身上晃晃盪盪,裡面裝的是葯鋪店裡買來的衣香,跑到哪裡,哪裡便香氣盎然。
端午的中餐菜餚豐盛,南通幾乎家家都有用粉皮、韭菜、豆芽、蛋皮絲、蝦仁等和起來炒的一隻菜,謂之「和菜」。地方父老自有一番傳說:相傳明代通地屢遭倭寇騷擾,有一年的端午,倭寇又來侵犯,抵禦的青壯年們倉卒之間,混和著餚菜飽食一頓,然後奮起抵抗,打得倭寇魂飛膽喪。為了紀念這次大勝,吃「和菜」的風俗從此便流傳下來了。除此之外,端午日還得吃紅燒黃魚,內中配以大蒜瓣兒。
舊時端午正午鬧市,「買賣權停下半日,四門鋪閉不開門」;士女出遊.稱之「踱端午」。清代通人李琪詩雲:「五日家家艾虎垂,雄黃泛酒酒盈卮。酒闌爭赴龍舟約,水月庵前看許時」。這是說家鄉濠河中的龍舟競賽,那時劃龍舟的據說是狼山營兵,氣勢極為壯觀:「通州好,彩鷁競江鄉,掣電朱旗搖野岸,轟雷畫鼓鬧斜陽。何處不衣香。」清代通人黃金魁在其《漁灣竹枝詞》里說:「端陽不解鬧龍舟,爭祭沉湘屈子愁。無數紅裙山下過,一時齊上翠雲樓」。這是清代家鄉端午時節龍舟競渡,婦女「踱午」情景的生動描繪。

4、南通通州地區喪事習俗

三天火化,洗身穿壽衣,守靈哭喪,吃豆腐飯

5、南通通州結婚習俗

風俗倒沒有什麼特殊的。通州這邊喜歡先訂婚再結婚,不過現在一般也流行直接結婚。彩禮錢是個重點,按現在的情況一般是十萬以上。如果雙方有默契,彩禮錢數目也就無所謂了,因為通州這邊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不管男方給多少,最後還是給自己女兒的。主要就是在親戚朋友的面前,男方給的多,女方這邊就有面子。
Easier said than done.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6、我想問一下江蘇南通通州區金沙的訂婚都要要 出些什麼,有什麼習俗。

男方要給女方訂婚禮,其組成有黃金和現金組成:一、黃金三樣:金項鏈、金手鏈、金戒指;二、現金視條件一般18888、16666、28888、26666、38888、36666不等

7、有關南通民俗民風的作文怎麼寫啊求答案

南通風俗,南通在唐代為流人(被流放的人)所居;以後歷代又有各地移民遷來定居。因此南通風俗系融合各地風俗而成。市區與6縣各有不同。海門、啟東受到江南風俗的影響,有吳地風俗的特色;如皋、如東、海安與揚泰地區風俗較多相似;南通市與南通縣的風俗有較多的相同之處,但市區與郊、縣又有差異。由於人口遷徙,沿江、沿海又各具特色。地方風俗呈現交錯狀態。
民俗無所不在,凡有人群生活的地方就有民俗。南通出土的五代姚氏家族墓誌兩件是最早的文獻資料,反映了當時的風俗。姚徐夫人墓誌蓋上刻有八卦圖案、十二生肖、日月星辰和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是南通最早的民俗畫。
在現存典籍中最早記載南通風俗的,是南宋的《輿地紀勝》。其「通州」部分,有「風俗」一節,謂「民居以魚鹽自給,不為盜賊」,「訟庭多虛,囹圄空隙,殆有古之淳風」雲。 明後期,由於商品經濟發展,城市繁榮,城市風俗明顯變化。萬曆《通州志》和《州乘資》兩書之「風俗」篇謂:通州一向民風純朴,很少遊民,沒有妓院;人們衣著樸素,不賭博,少訴訟;婦女不參加宴會。但民風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到嘉靖、萬曆年間,民風漸趨奢華,青年愛到外地購買華美衣料,婦女服裝款式多變,衣著開始打破等級界限。宴會盛行,茶館、酒店漸多;紈絝子弟縱酒、賭博、聚眾游盪。婚俗也發生變化,計較彩禮、嫁妝,甚至有女方父母出面提出離婚要求的。妓女、流氓漸多,廟宇也增加不少。
在清朝編寫的《通州志》中仍沿襲了南通「民風純朴」等舊說。直到晚清,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和「西風東漸」,風俗又漸趨變化。19世紀末近代工業的興辦,給城市生活帶來一系列的影響。上海的風俗開始輻射到南通,帶「洋」字的新事物漸為人們接受。辛亥革命進一步推動了這些變化,其中最大的是男人不再留辮,女人不再纏足。
在《南通市志》中敘述,五四運動的反封建浪潮,在南通知識青年中激起反對舊習俗的思想,男女平權、婚姻自由成為他們的要求,戀愛成為婚姻的必要階段而被承認。在形式上,有了「文明結婚」、「集體婚禮」等新的做法。服裝也有了改革。
解放後,風俗發生很大的變化。老解放區艱苦樸素的革命作風,很快影響了整個城市。舊式服飾被淘汰。賭博、吸毒、嫖娼和幫會活動均漸消失。各種封建迷信活動被取締。有的傳統節日被廢棄,新的節日興起,有的傳統節日則被賦予新內容,並形成一些新的風俗。
「文化大革命」中,「破四舊」破壞了許多好的傳統風俗。隨著「文化大革命」的結束,被強制推行的極「左」一套也隨之壽終正寢。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破除了「左」的禁錮,人們的思想和生活發生可喜的變化,生活各方面都被注入了新的內容和形式,優秀的傳統風俗得到重視和繼承。隨著經濟的發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際交往日益頻繁,人民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與此同時賭博、封建迷信等腐朽沒落的東西又沉渣泛起。

8、通州風土民情,民俗習慣有哪些

通州素為京東重要郊域,民風民俗深受京城影響。全區人口由多個民族構成,主要少數民族為回族、滿族,回族主要聚居在通州鎮南街、張家灣鎮,馬駒橋鎮和於家務回族鄉。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區內市民居住環境以樓房為主,周圍鄉鎮多以正房為主形成院落。
鄉間時令節日依舊,春節、上元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尚有遺俗,其他各節日都搞紀念慶祝活動。
區內飲食習俗無明顯變化,農村飲食習俗與城鎮無異,小樓的燒鯰魚、大順齋的糖火燒和中華老字型大小通州腐乳世稱「通州三寶」,現今仍存在。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