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祭龍母的風俗
1、龍母誕的介紹
龍母誕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農歷五月初八是傳說中龍母的誕辰。每年的這個時候,大批的善男信女都會前往悅城龍母廟進香朝拜。誕辰當天,鼓樂齊鳴,鞭炮不斷,香火甚為鼎盛。龍母誕的具體日期,在清代以前就有記載。到了清康熙年間,由於龍母傳說的歷史化和地方化,龍母的誕日更加確切。但是從各種文本考證,對龍母的祭祀已有二千多年。唐宋以來,對龍母的祭祀更被納入封建國家的正祀之中。就是在把民間信仰斥為「淫祀」的明代,龍母仍受到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敕封,並且每年派官員致祭。龍母誕一直是龍母善信們祭拜龍母娘娘的大日子。
2、大年三十可以拜龍母嗎?
可以的,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日子裡,不能忘記所有的祖聖先人,通過祭拜,表達感恩之情,同時將中華民族的優秀的傳統文化繼續傳承下去。
3、龍母的傳說是什麼
1,相傳,龍母原是一個砍柴姑娘,跟媽媽住在綠桃村耪田種莊稼。一年,騰越坎子凹的黑龍占據了洱海的出水口,把大理變成一片汪洋。老百姓無法安生,紛紛逃往外地。母女倆無人幫助,無法逃走,只好到蒼山的蘭峰以割草砍柴為生。
一天,女兒口渴,見樹上結了一個又綠又大的桃子。她摘下桃往嘴裡放,桃子滑到肚裡,從此懷了孕,生下一個兒子。女兒怕別人笑語,把兒子丟進深山。山上的大蛇每天給小孩餵食,不僅沒餓死,還長得天真活潑。龍母很疼他,把他抱回家撫養,長大後跟龍母上山砍柴、割草。
母子倆有一次割草回家,在龍潭邊歇腳,得知龍王生病,孩子被請進龍宮,用仙草治好了龍王的病,在宮時,孩子出於好奇,穿上了龍王的共袍,變成了黃龍,然後打敗了黑龍,解除水患,大理重又變成了肥沃的田野。
綠桃村的百姓為他建了龍王廟,尊小黃龍為本主,稱小黃龍的媽媽為龍母。
2,相傳,很早很早以前,婆婆洞前住著一戶貧窮農家,夫婦膝下一男一女,男6歲,女8歲,一日姐弟上山挖野菜,在婆婆洞內姐挖到一圓球,光滑如鏡,五光十色,光彩奪目,姐弟爭相觀玩。
回家後弟要玩球姐不讓,母斥姐,姐貪玩吞於口中,不覺咽於腹內,頓時變一飛龍,搖頭擺尾,騰空飛去,母大驚,急追至奄里溝東山南坡下沒追上,一氣之下,跺了一腳,大石上立顯二指深腳印。
龍女正飛間,忽聞母親哭喊,回頭相望,見母親情深難舍,一股心酸落於平川,變作一架山,就是現在的白龍洞山,其母追女未果,淚落小溝內,變一湧泉,眺望西北,觀山氣絕。
後人為紀念真龍出現,在龍池北岸,腳踏石印邊蓋了一座龍母廟。
3,一天溫氏到江邊去洗衣服,洗著,洗著,突然見到旁邊水中熠熠發光,覺得生奇,便慢慢地走過去,只見水中沉著一顆象「斗」那麼大的巨蛋,使她感到生奇,於是把它抱起來帶回家裡,當作寶貝一樣珍藏起來。
經過了七個月又二十七天,那隻石蛋忽然裂開,從中竄出五條如蛇狀能活動的蜥蜴,個個非常喜歡玩水,溫氏象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似的細心喂養。到長大它們卻是五條活靈活現的小龍。五小條感於溫女的養育之恩,銜魚孝敬溫女,不斷幫助溫女與水災、旱災、蟲災和官災斗,造福黎民百姓。
於是,溫女被西江流域的百姓們尊稱為「龍母」,成為造福百姓,保平安的「神女」。後來西江流域的百姓們及為生計到東南沿海和東南亞某生的群眾,世代仍念念不忘龍母的恩澤,建龍母廟,年年都祭祀龍母,企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4,公元前246年,秦始皇統一了中國。西甌、南越(今廣西、廣東)一帶的地方官吏,獲悉廣西梧州有龍母豢養異物而長成五龍,便啟奏秦始皇。秦始皇讀了奏章,非常高興,覺得這是最大的祥瑞。他懷著敬意,派了一位專使,帶上金銀璧玉,經長江、靈渠來到南方,要禮迎龍母進京。
且說龍母被迫上了秦使官船,心情一直悶悶不樂。船從廣東德慶悅城出發,經梧州,溯灕江北上桂林,再穿靈渠而入湘江。一路流急灘多,行了十多天,才到達桂林。晚上,官船就泊在城外。大家辛苦了十多天,累極了,便早早入睡。
第二天,差役起來,走到艙外一看,都驚呆了。這那裡是昨晚拴船的地方,分明又回到了梧州。專使不信,趕出來一看,臉色也變了,只好再督促船夫出發。於是又千辛萬苦,再抵桂林。豈知一夜之間,船又退回到梧州。
這樣來回了四次,船上的人方知是五龍太子護母返航,只好上奏秦始皇,允許龍母返回家鄉。
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農歷八月十五日,西江發生了意想不到的大洪災,龍母與當地群眾民竭力抗洪,不慎掉入水中,雖治服了洪水,但龍母卻再也沒有回來。
傍晚,五龍見母親已亡,被水沖至悅城江口,悲痛不已,遂縈浪聚沙成墳,就地埋葬了母親。並化為5位白衣秀士,朝夕守墓。秦始皇聞之,頗為感動,賜「秦龍母墓」。
5,卻說南關有一戶很本份的庄戶人家,老倆口四十而過還膝下無子,僅有一女長得玲瓏可愛,取名線且姑娘。老倆口視如掌上明珠。光陰冉冉,線且姑娘不覺已年過二八,長得婷婷玉立,還未許人。老倆口一年四季在地里忙碌,線且姑娘在家做飯料理家務,日子倒也過得安穩。
一天,線且姑娘家裡來了個化緣的和尚,線且姑娘心善,就給這和尚化了一缽好緣,臨走時和尚口中念念有詞,並在飯桌上寫了「金、木、水、火、土」五個字,而後瘋瘋顛顛游雲而去。
和尚走後這五個字不但有五種顏色,而且還熠熠發光。線且姑娘害怕父母回來遭責罵,急得就用抹布揩擦。誰知這一擦,不但沒有擦掉,反而就好像把字上面的灰塵擦掉一樣,五個字越發明亮了。
急得線且姑娘眼淚汪汪,就又用手指蘸上唾沫去擦,誰知這蘸蘸,擦擦,倒也把這五字給抹掉了。高興的線且姑娘破啼為笑,總以為躲過了這端事,也就沒有把件事告訴父母。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三個月過去了,可線且姑娘的肚子卻一天天大了起來。父母以為她得了大病,急忙找郎中診看。不看還好,一看老郎中的一句話恰似晴天一聲霹雷,震得老倆口暈倒在地,老郎中說,你小姐有孕在身了。
古時一個未出嫁的姑娘未婚而孕可是件傷風敗俗的事,老倆口急忙追問女兒是怎麼回事,這時線且姑娘已哭成淚人兒一般,縱使自己有千張嘴,萬張口也是跳到黃河裡面也洗涮不清了。
老倆口見事已如此,眼不見,心不煩,發了發狠心就決意把自己親生的女兒趕門在外,線且姑娘見父母已絕了養育之情,已是心如刀絞,淚如雨下,只好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父母。
從此線且姑娘只好在南關、小東關一帶沿街討吃,後來肚子越來越大,線且姑娘卻覺得口乾舌燥,每天全身如火燒焚,只好沿街討水喝,可是奇怪的是無論喝多少水也不能解渴,一時間竟把四鄉八鄰家的水瓮都喝乾了,仍乾渴不止。
鄉親們見她實在可憐,就告訴她,孩子往東去吧,只要你能到了源渦,那裡有喝不盡的泉水,管飽你能喝足。
線且姑娘一直朝東走去,剛走到貓兒嶺,突然天空烏雲密布,狂風大作。剎時間,天昏地暗,雷鳴閃電,大雨如注,頭上的炸雷一聲比一聲緊,線且姑娘在狂風暴雨中一路掙扎著往源渦村狂奔而去。
線且姑娘終於在源渦村的荒野中找到了泉水,她急爬下來拚命地汲吸泉水,這時天空中忽然一聲震天的霹靂炸了下來,把線且姑娘炸暈氣絕,在雷鳴電閃中,從線且姑娘身上突然飛騰起五條顏色不同的龍,在大雨中繞源渦上空久久迂迥,不肯離去,再看那線且姑娘早已坐化了。
五條祥龍圍繞在母親身邊遲遲不肯飛去,後村人依此而築龍母廟,五龍池。
4、雲浮的龍母文化
雲浮,是龍母故鄉,是龍母文化及龍母信仰的起源地,境內的各個區域,基本上都受龍母文化的影響,從而誕生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那麼,雲浮的龍母文化都體現在哪些地方?這些地方都傳承著怎樣的龍母故事?
一、程溪福地五龍起
雲浮市雲安區都楊鎮降水村降水河出水口段,歷史上稱為「程溪」,早在先秦時,便有溫氏奇女子誕生於程溪水口,後來溫氏女子在西江邊拾得巨卵、孵化及養育五龍,被時人尊為「龍母」,龍母傳說由此誕生。據傳龍母樂善好施,帶領五龍子修堤築壩、疏浚河道,開辟一方樂土,有功於國、有德於民,被秦始皇封為「程溪夫人」;龍母仙逝後,五龍就將其葬於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鄉人也將龍母故居改作祠廟,奉祀龍母,這也是有史以來最早奉祀龍母的廟宇,這座廟就是降水村流傳千古的程溪祖廟,風靡嶺南的龍母文化及龍母信仰亦由此而來。後晉《舊唐書》載:「都城,漢端溪縣。東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溫嫗養龍之溪也。」明嘉靖《德慶州志》載:「(州東)八十里曰靈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興縣,北流百餘里,經儒林、富祿二里入於江。水口有石崖,高十餘丈,水由此下,其勢如降,故又名降水。古有溫媼者居水口,沒後著靈異,因祀之。故〈志〉雲龍側山間黃猿聞鍾鼓聲則出而取餕余果食之。」
二、阿公壇里蘊仙蹤
雲浮市雲安區都楊鎮仙菊村紅衛人民公社水電站遺址旁,原有一座閣樓式廟宇,人稱「阿公壇」。阿公壇位於降水村與仙菊村交界的地方,過去兩村村民來往徒步山路,都會在途經灘沖時到阿公壇中歇腳。據兩村故老相傳,阿公壇就是龍母的行宮,龍母經常會在阿公壇大會八仙,一邊欣賞著這里秀麗的山水,一邊為人間百姓謀福祉;因此,過去阿公壇還存在時,人們都能看見阿公壇里塑有八仙的神像。過去每年的重陽節,就是阿公壇一年一度的廟會,每到這天,四鄰八鄉的人都會敲鑼打鼓舞獅到阿公壇拜神,在一系列祭奠儀式完畢之後,人們就會攀登阿公壇後的佛仔坳頂,在山頂上載歌載舞、吃喝玩樂,悠遊自在、怡然自得。直到「文革」期間,阿公壇的神像被搬出擲入龍河,阿公壇的祭俗遂廢,一年一度的重陽拜神、登高風俗亦隨之消失,直到近年阿公壇的建築也被拆除了。而龍母在阿公壇大會八仙的故事,卻在民間世代流傳下來。
三、春崗山上彩雲出
雲浮市雲城區春崗山上,原有一座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龍母廟,這也是雲浮市區龍母文化的重要遺跡。據地方文獻記載,春崗山龍母廟為東安縣首任知縣蕭元岡始建於明萬曆六年,蕭元岡之所以修建這座廟,目的是為了縣城的人不用爬山涉水去到降水那麼遠拜龍母,所以把春崗山龍母廟作為龍母行宮,讓附近信眾到這里拜祭龍母。而春崗山下的練屋埠頭,就是降水河段最上游的埠頭,過去降水河道仍可同舟時,降水的船隻最遠可以來到這里,而縣城的民眾要到降水,也是在這里乘船順流而下。所以說,當年蕭元岡在練屋埠頭上的春崗山修建龍母廟,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這里作為龍母文化起源地降水河的終點埠頭,同樣承擔著弘揚龍母文化的歷史巨任,而歷史發展證明,這個方案是正確的,直至今日,春崗山上仍有龍母廟遺址,附近鄉村都深受龍母文化熏陶,春崗山無疑成為龍母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傳播基地。
四、蟠龍洞府話薰風
雲浮市雲城區蟠龍洞,是雲浮市區唯一的省級風景名勝區,以洞內風景奇壯、琳琅滿目著稱,實際上蟠龍洞與龍母文化亦有頗大的聯系。民間相傳,雲城蟠龍洞是龍母的行宮,蟠龍洞的地下河就是通往降水河的,每隔一段時間,龍母都會順著降水河到達蟠龍洞住上幾天,而每年龍母誕辰的前一天,龍母亦會到蟠龍洞中沐浴,然後梳妝打扮、更換新衣,最後才回到降水程溪祖廟接受信眾的朝拜。如今,蟠龍洞中還有「龍床寶鏡」、「龍宮奇寶」、「龍母玉池」、「青龍翻浪」、「金龍入帳」、「龍母回歸」等諸多與龍母傳說有關的自然景觀,每個景觀都活靈活現,體現著龍母文化豐富的內涵。
五、鐵場水口神功在
雲浮市雲城區南盛鎮鐵場村,一個因為煉鐵而出名的古村落,也是龍母文化的傳播基地。位於鐵場村鐵場水口的龍母廟,見證了這個偏僻山區的崛起,而龍母廟中的龍母信仰,也成為當地人始終秉承的信念。鐵場民間相傳,很久以前,龍母由新興途經石古河到了南盛的鐵場,當時正好遇到掛風吹雨,龍母又飢腸轆轆,鐵場劉家祠的劉姓良人見狀,好心接濟了龍母,好飯好菜地款待了龍母。第二天雨過天晴,龍母為了報答劉家人的恩德,便誓言要把水向東流的鐵場水口堵塞讓河水改向北流,以為劉家造大批人才。龍母說到做到,她化身為一位神仙公,連夜趕到四川,找到一塊可大可小的石頭,用傘柄勾著回了鐵場;就在龍母到達鐵場水口將近一百米處時,忽然聽到一聲雞啼,知道已是天亮,龍母的法因此破了,大石頭落在了離鐵場水口一百米處的地方,至今被奉為「神仙石」,龍母堵塞鐵場水口的夢想也就無法實現了。後來,鐵場村民為紀念龍母搬石化流的精神,就在鐵場水口處修建了一座龍母廟來供奉龍母,這就是鐵場龍母廟的由來了。
六、留洞深山雲影彤
雲浮市雲安區石城鎮雲霧山麓留洞村,也有一座蔚為壯觀的龍母廟,而這座廟同樣也是龍母文化的傳播基地。留洞龍母廟,始建於明朝天啟丙寅年,初名「回龍寺」,最初並不供奉龍母;後來,回龍寺在歷次重修中被改建為供奉龍母的廟宇,成為了龍母信仰的重要分靈道場,讓龍母文化在環雲霧山地區深深地植下根基。留洞龍母廟,仍然奉程溪祖廟為祖庭,得龍母恩澤,遐邇尊奉;而雲霧山,不但有歷史悠久的龍母文化,而且還與南越王趙佗、陳高祖陳霸先、明太保陳璘等歷史人物有著密切聯系,而龍母廟建於這個地方,自然是占盡天人合一、山水合一、風水秀麗之先機,附近村莊也流傳著許多關於龍母顯靈的傳說。
除了上述例子外,在禪宗文化起源地新興、歷史文化名城羅定、南江文化之都鬱南等地,都有龍母文化存在的影子,如新興稔村龍母廟、羅定羅平龍母鳳廟、鬱南連灘張公廟等地,都存在有主祀或旁祀龍母的情況;這就說明,源於都楊降水的龍母文化早已傳遍雲浮各地,雲浮的龍母文化底蘊相當深厚。展望未來,龍母文化可以成為雲浮市的一張文化名片,為挖掘和宣揚雲浮本土的優秀文化提供動力!
5、龍母誕是什麼時候
每年農歷五月初一至初八的龍母生辰誕期,八月初一至初八的龍母得道誕期。農歷五月初八是傳說中龍母的誕辰。每年的這個時候,大批的善男信女都會前往悅城龍母廟進香朝拜。誕辰當天,鼓樂齊鳴,鞭炮不斷,香火甚為鼎盛。
龍母誕的具體日期,在清代以前就有記載。到了清康熙年間,由於龍母傳說的歷史化和地方化,龍母的誕日更加確切。
(5)民祭龍母的風俗擴展資料
龍母誕習俗:
1、飲聖水
龍母廟後面有一眼具有一定殺菌功能的硫磺礦泉,名之曰「聖水」。廟祝用自來水管將「聖水」接出,在水龍頭正下方,放一跪墊,跪墊內設開水裝置。只要香客跪在墊子上,「聖水」便嘩嘩流出;一站起身,便自動關閉。香客可帶回家使用。
2、吃「金豬」
其實就是吃燒豬,將整條乳豬(有的用一塊豬肉)燒得黃燦燦的,用以祭祀龍母。奉祀完畢,在廟晨斬食。
6、龍母誕的民俗
搶炮頭 龍母誕除了燃放炮竹,還有搶炮頭的習俗。據說悅城龍母祖廟的花炮最為顯靈,因而兩廣的許多商人前往競搶,動輒逾萬。搶得炮頭者,則在第二年龍母誕時,酬還炮頭。
摸龍床 就是到悅城龍母祖廟梳妝樓上的龍母卧床上摸摸龍枕、龍被和龍帳。據說,摸一摸,便時來運轉;坐一坐,就早生貴子。有的則說: 「摸摸龍枕,高枕無憂。摸摸龍被,一年好到尾。」每年來摸龍床、坐龍床、鋪龍席的香客多達六七萬人。來到龍母祖廟拜龍母,很少不到龍母梳妝樓摸摸龍床,或捐一點「香油錢」,摸一個「龍母符」之類的。
飲聖水 龍母廟後面有一眼具有一定殺菌功能的硫磺礦泉,名之曰「聖水」。廟祝用自來水管將「聖水」接出,在水龍頭正下方,放一跪墊,跪墊內設開水裝置。只要香客跪在墊子上,「聖水」便嘩嘩流出;一站起身,便自動關閉。香客可帶回家使用。
吃「金豬」 其實就是吃燒豬,將整條乳豬(有的用一塊豬肉)燒得黃燦燦的,用以祭祀龍母。奉祀完畢,在廟晨斬食。據說,這樣不但可以強身健體、百病難擾,而且可以納財得「珠」。
鯉魚放生 在龍母「得道誕」期間有一個隆重的「萬人放生」活動,而民間自發的鯉魚放生也很活躍。這是一種為家人和自己積德、造福的方式,也是文明的一種體現。參加放生的香客絡繹不絕。
蓋龍母金印 金印本是皇帝的專利,蓋龍母金印,也是在眾多祖廟中唯悅城獨有,顯示了龍母祖廟的至高無上。從毛巾到衣服、以至生活用具等,凡是平時生活上能用的東西,善信們都喜歡拿來祖廟蓋上龍母金印,認為其能夠讓自己和家人趨吉避凶。
請「龍母運程香」 來到龍母祖廟拜完龍母之後,可以花十數元的「種福」金,請幾盒「龍母運程香」回家。這樣龍母就會一直保佑主人的全家平安、生意興隆。運程香在香客中頗受歡迎。
戴「龍母符」 據說,龍母符和神像經開光以後,便有神秘的法力,可以使人免禍消災。來到龍母祖廟你就可以看到名種各樣的龍母符。如:龍母神像護身符、水府元君護身符、十二生肖金箔龍母護身符、龍母護身卡龍母平安符等。 此外,演戲娛神也是龍母誕期的一項重要漢族民俗活動,目的自然是取悅龍母神,報答她的庇佑之功;另一方面也是集體找娛,在緊張的工作之餘讓情緒得到舒緩。
7、為什麼越南年輕人喜歡玩龍母?
「玩龍母」在越南我沒聽過,所以不知道什麼意思,但「龍母」作為一段傳說,在廣東、廣西至越南北部一帶都有流傳,傳說龍母是一位奇女子,其父系廣西藤縣人氏,姓溫,名天瑞;母親系廣東德慶縣悅城人氏,姓梁。她一生下來,頭發就有一尺長,身體奇偉,臉慈祥。從小喜歡讀書,一目十行,過目不忘。特別值得珍貴的是,她有一顆晶瑩的善良的心,當她長成亭亭玉立少女的時候,就和自己的姐姐、妹妹以及鄰居的四位姑娘結成「金蘭七姐妹」,立下誓言:要利澤天下,為老百姓做點好事。龍母有預知人間禍福的本領,精通各種醫述,經常救死扶傷,義務為鄉里百姓服務。當時,各種病疾、水災、旱災威脅著西江流域倉吾(蒼梧郡)、西甌各族人民,一逢這些天災人禍出現,蒼梧古郡、西江流域就會瘡痍滿目,餓殍遍野。聰明、勤勞的龍母,率領「百越」群眾戰天斗地,戰勝天災人害,讓當地的黎民百姓得以安居、生息、繁衍,因而深受人們的擁戴,被推為倉吾氏族的領袖。
使溫女成為龍母是拾卵豢龍一件的事。一天溫氏到江邊去洗衣服,洗著,洗著,突然見到旁邊水中熠熠發光,覺得生奇,便慢慢地走過去,只見水中沉著一顆象「斗」那麼大的巨蛋,使她感到生奇,於是把它抱起來帶回家裡,當作寶貝一樣珍藏起來。經過了七個有又二十七天,那隻石蛋忽然裂開,從中竄出五條如蛇狀能活動的蜥蜴,個個非常喜歡玩水,溫氏象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似的細心喂養。到長大它們卻是五條活靈活現的小龍。五小條感於溫女的養育之恩,銜魚孝敬溫女,不斷幫助溫女與水災、旱災、蟲災和官災斗,造福黎民百姓。於是,溫女被西江流域的百姓們尊稱為「龍母」,成為造福百姓,保平安的「神女」。後來西江流域的百姓們及為生計到東南沿海和東南亞某生的群眾,世代仍念念不忘龍母的恩澤,建龍母廟,年年都祭祀龍母,企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8、龍母誕的溯源
一位龍母,三個誕日,龍母是有功於國的女中英傑,是有恩於民的良慈聖母,被人們譽為「西江神源」。崇拜和信仰龍母的現象,影響所及遍布西江流域、珠三角、港澳地區和海外華人,已成為一種漢族民間習俗。源於龍母的高尚品德和傑出貢獻,被譽為「母儀龍德」。而在眾多關於龍母的紀念活動中,以龍母誕最為隆重。
龍母誕的祭祀活動延續兩千年,經久不衰。
本來,一個人只有一個誕日,即出生(誕辰)日。而龍母在漢族民間的誕日紀念中,卻有三個,即生辰誕和得道誕、華誕。顧名思義,龍母生辰誕指的是傳說中龍母的出生日;而龍母得道誕則指傳說中龍母「得道升仙」的日子;龍母華誕就是每年農歷正月。當然,而龍母的得道,更多的是反映出人們對龍母的崇敬,祈盼龍母是一個無處不在的神,能保佑自己願望達成。
如今,每年農歷五月初一至初八的龍母生辰誕期,八月初一至初八的龍母得道誕期,龍母的善信都會自發來到悅城龍母祖廟,舉行盛大的祭祀紀念活動來緬懷龍母,並向龍母祈福,保佑自己順景如願。
9、龍母是什麼神
龍母是有功於國的女中英傑,是有恩於民的良慈聖母,被人們譽為「西江神源」。
據專家考證,龍母是母系氏族社會中,嶺南地區的部落首領。
著名的民俗學專家葉春生認為,龍母是秦代生活在西江上游的一個龐大的龍族團支系領袖,她帶領著族人從廣西到廣東,並落籍德慶悅城,發展壯大,並為當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因而受到人們的敬仰。
龍母誕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農歷五月初八是傳說中龍母的誕辰。
每年的這個時候,大批的善男信女都會前往悅城龍母廟進香朝拜。誕辰當天,鼓樂齊鳴,鞭炮不斷,香火甚為鼎盛。
龍母誕的具體日期,在清代以前就有記載。
到了清康熙年間,由於龍母傳說的歷史化和地方化,龍母的誕日更加確切。
但是從各種文本考證,對龍母的祭祀已有二千多年。
唐宋以來,對龍母的祭祀更被納入封建國家的正祀之中。就是在把民間信仰斥為「淫祀」的明代,龍母仍受到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敕封,並且每年派官員致祭。
龍母誕一直是龍母善信們祭拜龍母娘娘的大日子。
10、梧州的龍母誕有什麼意義?
龍母,是流傳在我國西江流域民間中頗具特色的一位女神祗。其流傳之廣,影響之大,不亞於海神娘娘媽祖(天妃)。崇敬龍母的善男信女,遍及廣西、廣東、貴州以及湖南、港澳和東南亞地區。
龍母誕,是紀念龍母出生和「升天」的日子。龍母誕的誕期有「誕辰」和「潤誕」兩個。「誕辰」據說是龍母降生的日子,以農歷五月初八為正日,從初一至初十這十天,都屬「賀誕」期間;「潤誕」據說是龍母「升天」的日子,以農歷八月十五為正日,從十四至十六共三天,都是「賀誕」日期。
潤誕的朝拜人數,僅比平常多一些。來朝拜的香客,一般是本市和鄰近鄉村的人。常說的龍母誕,所指的都是「誕辰」。賀誕的人數最多,也最為熱鬧。到了誕辰那天,來自上游的百色、龍州、南寧、柳州、桂林、貴港,下游的廣州、香港、澳門等地的香客,有三五成群的或集體組成「賀誕團」的前來參觀朝拜。此時的龍母廟,廟里廟外,人山人海,鞭炮聲震耳欲聾,香燭火硝煙熏天。
在賀誕期間,眾善男信女為表對龍母的虔誠,有獻龍袍的、有捐香油錢的、有買龍母像和符印的,甚至捐上金飾的,十分踴躍。梧州龍母廟在1987年經修復後重新開放,僅在農歷五月初八龍母誕那一天8個小時內前來朝拜的香客便超過5萬人。
龍母對社會的影響甚深,人們把她視作祈福祈平安的保護神。不少水上居民住戶設有龍母神位供奉,有的父母親還把自己的嬰兒契與龍母作「干兒」,以祈求孩子健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