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諸暨夏至的由來和風俗

諸暨夏至的由來和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9-10 08:58:26

1、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_夏至由來的簡介50字

相信各位應該都聽過 夏至 ,夏至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每一個節氣都有其含義,那麼對於夏至節氣的含義,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_夏至由來的簡介50字,以供大家參考!

目錄

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夏至由來的簡介50字

夏至的氣候特點

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炎熱將至,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的意思。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夏至,是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夏至這天,白天最長,夜間最短。代表的寓意是炎熱將至的意思,它的氣候特點就是暴雨、梅雨天氣,高溫桑拿等。

在公元前七世紀,先人們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夏至的名字,只是代表夏至這一天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來臨的意思。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在北京地區,白晝的時長長達15個小時左右。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它是整個夏季中白天時間最長而黑夜時間最短的一天,一般是6月21-22日。

夏至後,每天白天的時間逐漸縮短。天文學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夏至之後北半球白晝時數逐漸減少,同時夏至到來之後,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古有「夏至大爛,梅雨當飯」一說,夏至時節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也正是江淮一帶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也是指夏至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也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夏至過後,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

俗話說:「 冬至 餃子夏至面」,夏至日,最不能少的就是那一碗細水長流的「夏至面」。夏至面是漢族風俗,現在已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中有記載「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夏至雖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人們從夏至開始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於製作、清涼的食品為主要飲食,面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膩,要多吃雜糧已寒其體,不可過吃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也要適量,不可過多,以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熱化生風,激發療瘡之疾。

>>>

夏至由來的簡介50字

夏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古人用土圭量日影,夏至這一天,日影最短,因此把這一天稱作「夏至」。《恪遵憲度抄本》中說:「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最為最早被確立的節氣,被當時的統治者所重視,另外它還是重要的傳統節日。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

夏至從字面解釋的意思就是夏天到了,但是並不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恰恰是一年中開始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 立秋 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左右。

>>>

夏至的氣候特點

對流天氣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麼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害。詩人徐書信在《暑雨》一詩中,也對夏日雷雨天氣進行了恰如其分的描述:「夏日熏風暑坐台,蛙鳴蟬噪襲塵埃。靑天霹靂金鑼響,冷雨如錢撲面來。」

暴雨天氣

多數情況,「夏至」期間,正值長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頻頻出現暴雨天氣,容易形成洪澇災害,甚至對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威脅,應注意加強防汛工作。

江淮梅雨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里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霉,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盡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高溫天氣

夏至和冬至一樣,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節氣。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的開始。夏至過後,雖然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因此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

>>>


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相關 文章 :

★ 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 夏至的由來及習俗

★ 夏至節氣的來歷

★ 夏至節氣的由來及養生

★ 夏至的由來和風俗介紹大全

★ 中國二十四節氣夏至的介紹

★ 24節氣中的夏至是什麼意思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網路.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2、夏至由來和習俗

夏至由來: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夏至習俗:
祭神祀祖: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3、夏至的來歷和風俗是什麼?

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確定了夏至。土圭測日影是這樣的,在太陽照射下,立一桿子,看桿影在土圭上的長短。古人通過日月星辰、物候特點、圭表測影綜合全面地確保了二十四節氣的科學合理性。

通過土圭測影,得知夏至是一年中白晝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所以夏至日又稱日長至。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節令交夏至,「夏」是季節,「至」是到來,就是說最炎熱的夏季來到了。

夏至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古時民間「四時八節」中的一個節日,自古就有在夏至拜神祭祖之俗。古代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餘擇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種定期節日,漸漸也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即所謂節慶民俗。

(3)諸暨夏至的由來和風俗擴展資料

夏至,意味著炎熱天氣正式開始,之後天氣越來越熱,因此民間有「夏至不過不熱」的說法。夏至後雖然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大部分地區白天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仍比地面向空中散發的多,故在以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將繼續升高。

夏至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需水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夏至節氣期間正值我國南方雨季,南方地區降水充足。

4、關於夏至的來歷說法和風俗活動

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 夏至 的來歷是什麼大家知道嗎?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夏至的來歷,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關於夏至的來歷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全年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同時,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來說,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正午太陽高度高達73°32′。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將近一倍。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隆冬。

天文專家稱,夏至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對於北回歸線及其以北的地區,夏至日過後,正午太陽高度也開始逐日降低。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我國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寫到"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 冬至 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葯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我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夏至前後,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濕潤灌漿,乾乾濕濕,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話說:"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出苗後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 措施 之一。棉花一般已經現蕾,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要注意及時整技打杈,中耕培土, 雨水 多的地區要做好田間清溝排水工作,防止澇漬和暴風雨的危害。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過了夏至,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這時,華南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華南雨量東多西少的分布形勢,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

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近三十年來,華南西部6月下旬出現大范圍洪澇的次數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別注意作好防洪准備。夏至節氣是華南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後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
關於夏至的農事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天文學上規定夏至為北半球夏季開始,但是地表接收的太陽輻射熱仍比地面反輻射放出的熱量多,氣溫繼續升高,故夏至日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節。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夏至後進入伏天,北方氣溫高,光照足,雨水增多,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害蟲迅速滋長漫延,需加強田間管理,農諺說:“夏至棉田草,勝如毒蛇咬”、“夏至進入伏天里,耕地賽過水澆園”、“進入夏至六月天,黃金季節要搶先”。勞動人民在實踐中, 總結 出一套農事 諺語 :

“夏至時節天最長,南坡北窪農夫忙。玉米夏谷快播種,大豆再拖光長秧。早春作物細管理,追澆勤鋤把蟲防。夏播作物補定苗,行間株間勤松耪。棉花進入盛蕾期,常規措施都用上,一旦遭受雹子砸,田間會診覓良方。一般不要來翻種,追治整修快松耪。高粱玉米制種田,嚴格管理保質量。田間雜株要拔除,母本玉米雄去光。起刨大蒜和地蛋,瓜菜管理要加強。久旱不雨澆果樹,一定不能澆過量。麥糠青草水缸撈,牲口愛吃體健壯。二茬苜蓿好脹肚,多摻乾草就無妨。藕葦蒲芡都管好,喂魚定時又定量。青蛙捕蟲功勞大,人人保護莫損傷”。
關於夏至的風俗活動
祭神祀祖: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夏至”食品:

“麥粽”與“夏至餅”: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面等。《吳江縣志》:“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

5、夏至的來歷和風俗 二十四節氣夏至的來歷

導讀:夏至是節氣中的一個,我們認識夏至一般都是在熱搜上,因為夏至也是重要的一個節日和節氣。為了給大家普及夏至的知識,我帶來了以下介紹,想知道夏至的來歷和風俗,就來瞧瞧二十四節氣夏至的來歷資料內容吧。

夏至的來歷和風俗

夏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七世紀。古人用土圭測量太陽的影子來確定夏至的時間,夏至的到來說明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即將到來。夏至過後氣溫還會繼續上升,直到秋天。在古代夏至是夏至節。北方有吃面條的習俗,南方有吃餛飩的習俗。夏至的到來意味著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到來,但是這個時候不是最熱的時候,在夏至之後的一段時間里,氣溫會持續上升,到最熱的天氣開始下降之前大約有二三十天。在古代夏至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又稱「夏至節」,這一天有祭神祭祖的習俗,中國北方也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諺語,夏至吃面,而在江南一帶常吃餛飩。

二十四節氣夏至的來歷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古人就採用土圭測日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

太陽到達黃經90度就是夏至,於公歷6月21-22日交節。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的白晝達到全年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夏至屬於四時八節之一,是非常重要的節氣,民間自古以來有在夏至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習俗,以祈求消災年豐。

夏至這一天還有吃面的習俗,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因為夏至代表著炎熱夏天即將到來,人們的飲食以熱量低、便於製作的食物為主,面條就常常是家庭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入伏面」。

夏至的風俗

一、觀蓮節

夏至是觀賞蓮花的最好時節,民間把6月24日作為荷花的生日,早在宋代就有「觀蓮」節了。荷花亭亭玉立,集花、葉、香三美於一身,成為歷代文人墨客歌詠的對象,「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經典詩句,描繪了荷花的風姿神韻,「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更表現了荷花,聖潔無瑕的氣質,也是人們追求的理想人格。

二、夏至吃面

中國民間有一句諺語,「冬至餃子夏至面」。意思是說冬至日要吃餃子,而從夏至開始則要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於製作清涼的食物為主要飲食,面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這是因為夏至是農家最忙最累最歡喜的日子。夏至一到,剛好是大麥小麥收割完畢的時候。

三、夏至祭祀

在古人看來,夏至不是一個簡單的節氣,而是陰陽升降,天道循環的轉折點,是重要的節日,所以夏至又稱夏節、夏至節。在節日舉行祭祀是理所應當的,但祭地是皇上的特權。祭的禮儀是國之大典。

宋朝夏至時節,百官可以放假三天。到了明清兩朝更是修了地壇,讓皇帝在夏至日舉行盛大的祭地儀式,現在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外的地壇公園,就是明清留下的祭祀遺址。

官方重視夏至的祭祀,漸漸到了民間夏至日,也有薦新祭祖的儀式。中國人是特別講究對祖先的祭祀的。夏至鼎盛的陽氣催熟了瓜果蔬菜。這些新鮮的食物摘下來以後,活著的人不是自己來享受它,而是呈上新收的麥子與祖先共享。不過時至今日,祭祀的習俗已漸漸被人們淡忘。

四、放荷燈

放荷燈也是夏至的民間風俗。這個習俗主要是表達對逝去親人的懷念,對活著的人們的祝福。千百盞河燈在夏至夜晚被人們釋放到河中,閃閃爍爍就像散落到人間的點點星光,很是令人心醉。

6、夏至節氣的來歷是什麼

夏至 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夏至,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還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有一種觀點認為傳統節日中的 端午節 就是源自夏至節。下面是我精心推薦的夏至節氣的來歷是什麼,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夏至的來歷是什麼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麋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

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節令交夏至,「夏」是季節,「至」是到來,就是說最炎熱的夏季來到了。

夏至這天太陽到達黃經90度,直射北回歸線。這是北一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夜晚最短的一天,所以夏至日又稱日長至。

當日正午用圭表測日影,影長為古尺一尺四寸二分,相當於今天的0.365米,也就是一年中桿影最短的一天。夜晚觀測北斗七星斗棲正指向午的方向,午在正南,這個階段一般在農歷五月,也叫午月、仲夏。

十二消息卦為姤卦,卦象「姤」表示地下已有陰氣產生,「夏至一陰生」,從這天起陽光照射的時間就要一天比一天短了。

夏至分三候。「初候鹿角解」,這時間鹿角上的粗糙表皮蛻去了。「二候蜩始鳴」,蜩又叫做蟬,俗稱知了。這個階段,蟬躲在樹蔭里在「知知」的鳴叫了。「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種中草葯,這時期開始出苗了,因此時夏季剛好過了一半,因而叫半夏。另一種叫夏至草,亦稱燈籠裸的中草葯此時卻可以采株入葯了。而夏枯草現在長勢正旺,要等到二十多天後才可以採用入葯。

夏至時節,天氣濕熱,農作物生長旺盛,這時的農活主要是田間管理。首先是及時灌溉施肥,為迅速生長的作物補充水分和養分,其次要抓緊時間中耕除草,以免野草與農作物爭水、爭肥,農諺說「夏至棉川快鋤草,不鋤就如毒蛇咬」「夏天不鋤地,冬天餓肚皮」。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夏至還是許多莊稼需要定苗的時候,大田中還有許多害蟲,可以在中耕鋤草、定苗的同時防治害蟲。此時的各種秋果樹都需要認真地護果防蟲,提高果品質量。

盛夏到來多雷陣雨。這種雨來得快,去得快,范圍未必很廣,但雨量一般較大,降雨時還往往伴著大風,雷電交加,每年都有因雷擊而造成的人、畜傷害,有的雷電還會引起火災。因此,夏季防雷、防暴雨要和防汛工作結合在一起進行。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里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至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霉,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盡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每年從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起就入伏了。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這個伏是隱藏起來,避開著氣的意思。頭伏、中伏、末伏,每伏十天。夏季入伏後我國北方河流卜游高山冰雪融化,使河水上漲,形成伏汛,與春天桃花汛和秋汛並稱為三汛,因此,這時還是防止水患的重要時刻。

夏至還是一個重要的民間節日,在周代時「夏至節」已有祭神儀式。《史記·封禪書》載:「夏至日,祭地抵。皆用樂章,而神乃可得而禮也。」至清代,夏至大祀方澤仍為國之大典。是日,民間吃夏至面,有的地方已開始使用新麥面蒸制餅饃食用,有的地區還在這天吃伏茶,並祭田公田婆拜秧田等。

世界各地有哪些夏至習俗

中國 China

「 冬至 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面。在民俗回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夏至這天,北京各家面館人氣很旺。無論面館的四川涼面、擔擔面、紅燒肉面還是炸醬面等等,各種面條都很「暢銷」。

西北有些地區夏至吃粽子在西北地區如陝西,此日食粽,並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

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

廣東人素有喜吃狗肉之習,陽江地區尤甚。陽江人對夏至吃狗何以如此熱衷?當地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稱夏至這天吃狗肉能祛邪補身,抵禦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 文化 。

英國 Britain

巨石陣(Stonehenge)地處距英國首都倫敦130公里的索爾茲伯里,每年夏至這天,太陽升起的位置恰恰與一塊名為「黑爾」(heel)的石頭排列成一條直線。因此,每當夏至這一天,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聚集在巨石陣周圍等待日出(sunrise),慶祝夏至。

法國 France

每年6月21日,在法國,這天是的音樂節(music festival)。在這個盛大的日子裡,不管是在人來人往的大街小巷,還是在雍容華貴的音樂廳,各種流派的音樂,從古典音樂到rap流行音樂,悠揚的音樂將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凌晨。在這一天,將聚集眾多音樂人面向公眾表演,在仲夏夜讓所有的人都可以有一個狂歡的機會。

厄瓜多 Ecuador

按厄瓜多的習俗,當地人要從六月二十二日夏至那天的午夜開始,連續跳舞十五天,慶祝夏季。

夏至由來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而此時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葯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我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夏至前後,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揚花,田間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濕潤灌漿,乾乾濕濕,既滿足水稻結實對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氣養根,保證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話說:"夏種不讓晌",夏播工作要抓緊掃尾,已播的要加強管理,力爭全苗。出苗後應及時間苗定苗,移栽補缺。夏至時節各種農田雜草和莊稼一樣生長很快,不僅與作物爭水爭肥爭陽光,而且是多種病菌和害蟲的寄主,因此農諺說:"夏至不鋤根邊草,如同養下毒蛇咬。"抓緊中耕鋤地是夏至時節極重要的增產 措施 之一。棉花一般已經現蕾,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旺,要注意及時整技打杈,中耕培土, 雨水 多的地區要做好田間清溝排水工作,防止澇漬和暴風雨的危害。

「不過夏至不熱」,「夏至三庚數頭伏」。夏至雖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但還不是最熱的時候,夏至後的一段時間內氣溫仍繼續升高,大約再過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熱的天氣了。

過了夏至,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產因農作物生長旺盛,雜草、病蟲迅速滋長蔓延而進入田間管理時期,高原牧區則開始了草肥畜旺的黃金季節。這時,華南西部雨水量顯著增加,使入春以來華南雨量東多西少的分布形勢,逐漸轉變為西多東少。

如有夏旱,一般這時可望解除。近三十年來,華南西部6月下旬出現大范圍洪澇的次數雖不多,但程度卻比較嚴重。因此,要特別注意作好防洪准備。夏至節氣是華南東部全年雨量最多的節氣,往後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出現伏旱。為了增強抗旱能力,奪取農業豐收,在這些地區,搶蓄伏前雨水是一項重要措施。


夏至節氣的來歷是什麼相關 文章 :

★ 夏至節氣的由來是什麼

★ 夏至節氣的來歷

★ 夏至節氣的歷史是什麼

★ 關於夏至節氣的知識和歷史由來

★ 夏至節氣習俗起源

★ 2019二十四節氣—夏至由來 夏至吃什麼傳統食物

★ 夏至代表什麼意思 夏至節氣的含義是什麼

★ 2019關於夏至的來歷是什麼 夏至的由來

★ 夏至節氣的由來及風俗活動

7、夏至的由來和風俗介紹大全

夏至 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那麼夏至節氣的由來和習俗大家都有了解過嗎?為了方便大家,一起來看看吧!下面給大家分享夏至的由來和風俗介紹大全,歡迎閱讀!

更多夏至相關內容推薦↓↓↓

夏至八大傳統民間風俗

夏至詩詞精選10篇附譯文

夏至是夏天到了還是結束了

夏至唯美祝福語句子100句

夏至節氣的由來和習俗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也是史上最早被確定的節氣。早在公元前七世紀,先人就用土圭測日影的辦法,確定了夏至。這夏至一般都是在公歷6月21日或22日到來。

據《恪遵憲度抄本》記載:「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這就是說,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您比如說咱北京,白天時長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就能達到17小時以上。同時這天,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也最多。

古代先人將夏至也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這是說麋與鹿雖屬同科,但二者各屬陰陽。鹿的角朝前生,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麋屬陰,在 冬至 時它的角才脫落呢;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而鼓翼齊鳴;半夏是喜陰的葯草,仲夏時恰在沼澤或水田中出生,因此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您瞧,這大自然中的生物是多麼的有趣啊!

夏至到了,人們一般把夏至到 小暑 的這15天分成3時,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段時間,咱們國家大部分地區de 氣溫都很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快。當然,這個時候降水也多,這對農業而言自然是大喜之事了,正如農諺所言:「夏至雨點值千金」啊!

夏至後,白天爆熱,空氣相對流動差,到了傍晚又特別容易形成雷陣雨,驟來疾去,局部性強。按老百姓說就是「夏雨隔田坎」,這比喻真是恰到好處,絕了!唐代詩人劉禹錫也有個著名的詩句,可說是家喻戶曉,詩的後兩句是這么寫的:「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您瞧,這描繪的夠多生動,不愧是詩人。

夏至有什麼說法和講究

舉行祭神祀祖

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當天必須舉辦隆重的祭祀活動,以祈求消災年豐。朝廷對夏至如此重視,民間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農民則忙著祭祀神靈,名曰「祭天」,以祈求風調雨順。時至今日,許多地區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習俗。

忌諱剃頭理發

據《清嘉錄》記載,「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夏至日忌諱剃頭的習俗來源於清朝時期,據說這天不僅要按時起居,不準撒謊罵人,而且這天如果剃頭理發則影響人的財運。

民間最忌有雷雨

農諺曰:「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對農民來說,最害怕夏至日這天有雷雨天氣,因為無論是乾旱還是伏熱,都是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古時候,人們忌諱夏至日打雷和下雨。

夏至當天吃餛飩

諺語 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江南地區夏至日講究要吃餛飩,說是吃了餛飩,可包夏日不苦夏,健康度過。還有一種說法是夏至吃餛飩使人聰明,有開辟天地的能力。而且吃過餛飩後,大人們會為孩子們秤體重,希望孩子體重增加更健康。

夏至面條不可缺

夏至之日,白晝最長,陽氣最盛。中國有句俗語叫「冬至餃子夏至面」,講的是人們在過冬至和夏至不可或缺的兩種食物:餃子和面條。而在夏至祭神十分盛行的古代,民間須吃麵食,以示敬神。

夏至下雨有啥寓意嗎

夏至下雨,民間有夏至雨點值千金的說法,夏至的雨非常珍貴,夏至下雨,後面夏天的氣候都會比較適合農耕。夏至這一天的天氣走向,其實按照農諺來說,對於以後的天氣是有一定影響的,在夏至這一天,天空下不下雨,對於我們的農業生產,是有很關鍵的作用。

夏至開始天氣會更加炎熱,養生也很重要,飲食要注意少糖,以開胃為主。而且夏季容易使人心煩氣躁,要注意調整情緒,保持神清氣和。及時補充水分,充分飲用涼開水、淡鹽水、綠豆湯或含電解質的飲料。


夏至的由來和風俗介紹大全相關 文章 :

★ 夏至的特點和風俗

★ 夏至節氣特點和風俗

★ 2022有關夏至的特點風俗介紹

★ 夏至節氣的特點和風俗

★ 2022夏至有哪些風俗活動

★ 夏至的由來和風俗介紹大全

★ 夏至的來歷及傳統習俗

★ 夏至吃面的由來及寓意

★ 夏至的由來及習俗

★ 夏至的飲食習俗及由來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網路.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8、夏至的來歷及含義 夏至的由來及特點

導讀:夏至即將到來,我們對夏至的來歷及含義了解多少呢?想必最基本的了解是這是一個節氣,有夏字,應該與夏天有關,至於夏至的由來及特點,大多數人肯定不知道了,為了讓大家深入了解夏至節氣,我帶來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朋友來瞧瞧吧。

夏至的來歷及含義

夏至是我國24個節氣之一,這個節氣的到來,說明炎熱的夏天來臨了,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都會比較高,這個節氣的公歷時間一般在每年的6月20日或者21日、22日,這個時候太陽直射北回歸線,那麼夏至的意義和來歷是什麼呢?夏至的意義和來歷如下,意義:文化方面的意義,古時候會在這個時候慶祝豐收或者祭祀祖先,來祈求消災年豐;農業方面的意義,根據夏至時節的光照和氣溫,適時做好田間蟲害防治工作。來歷:在公元前七世紀的時候,古人通過工具測出日影,因此夏至這個節氣就確定了。

夏至的由來及特點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每年公歷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

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也就是說夏至的名字,只是代表夏至這一天這個節氣,表示炎熱的夏天夏天來臨。

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夏至,又稱「夏節」、「夏至節」。古時夏至日,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夏至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

夏至,不僅是一個重要的節氣,還是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有一種觀點認為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就是源自夏至節。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7』),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杭州市為14小時,北京約15小時,而黑龍江的漠河則可達17小時以上。夏至以後陽光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范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麼美麗,常帶來局地災害。

夏至時節正是江淮一帶的「梅雨」季節,這時正是江南梅子黃熟期,空氣非常潮濕,冷、暖空氣團在這里交匯,並形成一道低壓槽,導致陰雨連綿的天氣。在這樣的天氣下,器物發霉,人體也覺得不舒服,一些蚊蟲繁殖速度很快,一些腸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這時要注意飲用水的衛生,盡量不吃生冷食物,防止傳染病發生和傳播。

夏至節氣吃什麼

夏至面

農歷五月間(陽歷6月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晝最長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儀式,認為可以消除國中的疫癘、荒年與人民的飢餓。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指夏至節(二十四節氣之一)吃涼面(條)的習俗。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諺雲:『冬至餃子夏至面』。」

西北有些地區夏至吃粽子

在西北地區如陝西,此日食粽,並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

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

有此地區,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飯,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說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臘肉,說是吃了就不會疰夏。

一些地方還流傳夏至食狗肉的習慣。吃狗肉能強壯身體,史記雲「秦人以狗御蠱,俗謂夏至宜食狗肉」。意謂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適宜食狗肉,以增強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習俗一直沿襲至今。

9、2022節氣夏至的來歷和風俗知識_關於夏至的由來

夏至 ,是二十四節氣的第10個節氣。斗指午;太陽黃經90°;於公歷6月21-22日交節。夏至是太陽北行的轉折點,夏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北回歸線(北緯23°26')向南移動。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2022節氣夏至的來歷和風俗知識,歡迎閱讀!

2022節氣夏至的來歷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7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俗話說「熱在三伏」,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 立秋 為基點計算的。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度左右。

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夏至以後,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

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夏至的風俗知識

祭神祀祖:夏至是四時八節之一,民間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古代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餘擇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種定期節日,拜神祭祖豐盛祭貢品發展出節日宴飲活動,也漸漸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即所謂節慶民俗。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就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

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進而成為制度。

道教把夏至日作為三清之一的靈寶天尊的聖誕。

煮湯給牛喝

夏至日之後天氣炎熱,我們要改善自己的飲食,而在山東省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意思是說夏至日煮麥仁湯給牛喝,這樣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

互贈摺扇脂粉

在古代的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成為制度。而在古代的大遼國,夏至日有婦女互相贈送摺扇、粉脂囊,除去身上的汗漬味的風俗。《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忌諱剃頭理發

這是在清朝時期的一項習俗禁忌。據《清嘉錄》記載,「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也就是是說,在夏至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要按時起居,不準口出誑語罵人,當然也不要剃頭理發。據說,夏至日剃頭理發會破壞運氣~

「夏至」食品

「麥粽」與「夏至餅」: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面等。《吳江縣志》:「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

冬至 餛飩,夏至面: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面條品種多,如陽春面、干湯面、肉絲面、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面等,而北方則是打鹵面和炸醬面。「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夏至代表著炎熱夏天的將到來,人們的飲食也要有改變,以熱量低、便於製作的食品為主要食物。面條常常就是家庭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入伏面」。

2022節氣夏至的來歷和風俗知識_關於夏至的由來相關 文章 :

★ 夏至節氣的來歷是什麼

★ 夏至時節的由來簡介

★ 夏至日的來歷和習俗有什麼呢

★ 關於夏至節氣是怎麼來的

★ 夏至節氣的由來是什麼

★ 2022年夏至節氣的含義

★ 夏至節氣的來歷

★ 24節氣夏至的由來簡介

★ 二十四節氣夏至的由來

★ 夏至的飲食習俗及由來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