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風俗
1、黔西過年時 有哪些風俗
中國56個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漢族是原稱專為「華夏」的中原居屬民,後同其他民族逐漸同化、融合,漢代開始,稱為漢族。
漢語屬漢藏語系漢語族,有七大方言。現代漢語以北方方言為基礎,北京語音為標准音。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6000年左右的歷史,由甲骨文、金文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方塊字,共有四萬個字以上,通用的有七千字左右,現為國際通用語文之一。漢族沒有產生全民族必須信仰的宗教,部分人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等。
食俗
漢族以糧食作物為主食,以各種動物食品、蔬菜作為副食的基本飲食結構。這與西方諸民族和中國藏、蒙等民族的飲食結構形成了鮮明的差別。此外,在長期的民族發展中形成了一日三餐的飲食慣制。一日三餐中主食、菜餚、飲料的搭配方式,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因不同的地理氣候環境、經濟發展水平、生產生活條件等原因,形成一系列的具體特點。
2、誰知道黔南苗族的歷史風俗
1.一夫一妻制。1949年以前,苗族除了個別原妻不生育而有一夫多妻外,其餘都是實行一夫一妻制。苗族一般都不與他族通婚。同民族不同服飾的支系也少通婚或不通婚。苗族禁止家族內通婚。在黔東地區,甚至凡是拜為兄弟的被視為同宗人,其子女是兄弟姐妹關系,也不能通婚。近幾十年懂得了姑舅結親不科學,也改變了姨表、姑表結親的舊習俗.2.自由戀愛。苗族越是聚居地區,越是婚姻自主,通過青年男女親自參加「遊方」社交活動來實現。即使有父母包辦,只訂婚而未結婚的,也可以自由參加正常的「遊方」社交活動。黔東南男女青年的「遊方」社交活動,一般在喜慶或者節日的白天進行。屆時,男青年便到不同家族的村邊固定的遊方場上去吹口哨,作「哦嗬」聲,唱歌邀請,姑娘們聽了就知道小夥子們已到,就悄悄互相邀約來與小夥子們見面,互相介紹、談心、交流見聞,以及互相對歌。這樣反復多次,從中發現意中人,再進一步的單獨談心,建立感情。有的地方則是每天晚間進行。各村寨的小夥子吃完飯後,就三五成群地去不同家族的村寨「遊方」。黔西北一帶的苗族社交叫做「玩花山」或者「跳月亮」、「吃平飯」。他們每逢節日(即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五月初五等),各地的未婚男女青年便歡聚在幾個村寨的一個山坡上,互相介紹、交談、對歌等等,如一見鍾情,便可傾吐愛慕之心。雲南楚雄一帶的苗族,在數十年前還有「姑娘房」的習俗,即由集體專設兩座公房,以便未婚男女青年在勞動之餘分房休息或住宿,男房的青年和女房和青年互相對歌,借機擇偶。此外,在雲南紅河個別苗族地區還有「搶姑娘」的陋習,如果被搶去的姑娘不同意,可以回去;如果女方願意,雙方都回去告知父母,准備舉行婚禮。居住在湘西一帶包括黔東北、鄂西和戰四川東南角的苗族青年男女也必須在「會姑娘」自由戀愛的基礎上才能締結婚約。廣融水苗族自治縣的男女青年則通過「坐妹」(即到女方家的火塘邊談心、對歌等)。經過多次「坐妹」,彼此感情融洽即可確立戀愛關系。3.訂婚。苗族通過自由戀愛後,男方就可請媒人前往女方家正式求婚,一般媒人去的次數越來越好,俗稱「親以多求為貴」。如果女方家同意就可舉行訂婚禮。但具體儀式苗族各地互有差異。在湘西一帶,如女家有心許配,必須經過家族喝了「放口酒」表示贊同之後,才能正式訂婚。然後男家再擇吉日向女家過禮,即送糯米粑、茶油和酒肉等。女家還要請家族人吃喝兩天三晚。過禮後,男家又擇地日娶親。在川黔滇交界的苗族,男方請媒人到女家訂親,往往媒人會說某家想要你家姑娘去背水喝。如果女方同意,媒人就回來給男方家長傳訊,並擇定吉日,准備結婚。如果是父母包辦婚姻,則由男方父母先殺一隻羊送到女方家去,女方收一半,留一半由男方家帶回,表示不增加男方家的負擔,並表示願意成親。此後,男方家請媒人帶一對雞、一袋炒麵和若干雞蛋送到女家去,表明訂婚心意,這就算完成了訂婚手續;如果女方不同意,就殺一隻羊送到男家去表示退禮。男女雙方商定結婚日期之後,雙方家長積極准備禮物、食物和物色陪郎及陪娘各兩三人。4.結婚。苗族婚禮一般都很隆重,屆時男、女主家都宰豬殺羊招待鄉親和來賓。一般都包括送親、迎親等程序。但各地的婚禮儀式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在川黔滇一帶,苗族舉行婚禮時,男家殺一頭豬、一對雞、酒數壺、雞蛋若乾和活牛一頭,由新郎的陪郎送到女家去,以作接新娘的禮物。他們在女方家住一兩天,女方家也殺一頭豬來接待,並留一半給男方家以作回禮;同時,新娘和陪娘就跟著新郎和陪郎一道到男家來。途中,男方兩男在前面開路,新娘和陪娘在後面,挑禮物的走在最後。當新娘走近新郎家時,由新郎的父母出來迎接新娘和陪娘。晚飯時,新娘和陪娘坐一桌,新郎和陪郎坐一桌,其餘的人隨便就坐。夜間,男女青年唱歌,吹蘆笙、口琴等;老年人也參加唱歌,熱鬧非凡。在湘西一帶,當娶親隊伍來到門前時,女家首先關門,賓主同時放鞭炮,男家用一包錢從門縫送入門內,叫做送「開門禮」,女家才開門迎接。吃完早飯就發親,由堂兄背新娘上轎,新娘除親屬陪同外,還有女友和兒女雙全的「引親娘」以及歌師等等。新娘的女友們都身著盛裝,只有當新娘踩篾篩進男方家門,才知道誰是新娘。進門後,不拜堂,一直走到火坑邊坐下,由主婚人讓新郎新娘共喝一杯酒,共吃一塊肉,然後合用一盆葯水洗臉以除邪氣。主婚人唱完「合事歌」,晚飯後由雙方的歌手對歌,連續三天,婚禮才算結束。回門。苗族婚姻都有回門的習俗,即新娘嫁到新郎家後都要回娘家。但何時回,回娘家居時間多長,及其儀式的繁簡。都因地而異。有的地方必須是經回門後才能過性生活。如湘西在婚禮三天之內新郎新娘只能見面,不能同居,直到回門在娘家住一晚,第二天再回男家,這一天晚上才是親郎新娘的成婚之夜。在川黔滇,則是新娘在夫家住一兩個月後,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住幾天,之後,雙雙返回新郎家長住。黔東南地區送新娘回門是苗族婚禮最隆重的禮儀。在當地盛行把女方接到男方家舉行訂婚儀式的習俗。當訂婚後的第三天,女方家就派數名姑娘給新娘送衣服來,新郎家就積極送新娘回門用的兩壇米酒、兩只豬腿、一挑糯米飯、一挑糯米粑和兩個有篩子那麼大的大喜粑,還有雞鴨等等。有的還要送一挑稻穀。屆時,男方就按女方家長的要求邀請家族中的男女青年陪送新娘回門,新郎留在家中,不能參加陪送。回新娘家的當晚,新娘的家長大擺宴席招待客人,並邀請本家族的青年男女來作陪,男子分桌就宴。席間,賓主的歌手們便開始對唱苗族古歌,互相盤問民族歷史知識,邊唱邊向對方敬酒,這是互相學習和傳授苗族歷史文化知識的極好機會。次日早飯後,陪客者們便紛紛前來邀請客人到自己家中作客,使全村酒歌連綿,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氣氛之中。待客人們走遍每家每戶,最後回到新娘家吃告別飯,准備回新郎家。這時,男子都要給新娘家送財禮,多少隨意,主人則送上一塊白布手絹和禮物。當客人離開時,全村男女都出出來送客。走出寨子時,新娘村上的姑娘們便圍著小夥子們討彩色花線。頓時,又響起賓主送別的陣陣飛歌,回門禮儀到此結束,新娘就留在娘家長住。此後,過年過節或農忙時,新郎家就派人來接新娘,住幾天後,又回娘家長住。這樣反復多次,最後由新郎的母親去接新娘回來,這才在夫家長住,並開始與夫同居。現在這一習俗已逐漸有所改變。
3、湘西苗族都有什麼風俗?
男裝
男子服裝式樣比較簡單。貴州各地男子一般上身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短衣(也有穿右大襟短衣的),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裹青色長巾。冬天小腿部裹綁腿。在黔西北地區則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羊毛氈。苗族男子的裝束比較簡單,上裝多為對襟短衣或右衽長衫,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頭纏青色包頭,小腿上纏裹綁腿。
婚俗
苗族青年男女婚姻的締結以自主婚姻為主,通過社交和談情說愛來確定。社交活動多在節目或趕場天進行,形式是小夥子同姑娘對歌,互相了解情況,溝通感情,若雙方情投意合,再由男方家長請媒人到女方家說合。結婚一般都是新娘步行到夫家,不拜堂。但也有的地區坐轎或騎馬。宣恩一帶新娘到夫家。必須從側門進入洞房,並由「伴娘」端盤請新娘新郎喝「交杯酒」,表示同心合意。川南新娘要從東面進入夫家,說是為了紀念祖先自東方來。黔東南一些地區,夫家要備一對熟鯉魚給新娘「掐魚祭祖」,表示她已成為夫家的人了。在湖南、川東、貴州的松桃、天柱和晴隆的部分苗族中,新娘結婚後要住夫家。其他地區婚後當天或次日返回娘家,以後逢節日、農忙季節或夭家婚喪娶嫁之時,才接來住一段時間,這樣數年以後,才長住夫家。、
苗族的服飾在各地各有其特點。黔西北、滇東北的苗族男子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冬天腳上多纏裹綁腿。古代苗族男子都蓄長發,挽椎髻於頭頂,插木梳或發針,戴耳環、手鐲、項圈等飾物。至清代末期,他們已不再蓄發挽椎髻,有的改梳長辮子。各地區苗族婦女服飾差異較大,式樣約幾十種之多,但大多數地區婦女穿大領對襟短衣和長短不同的百褶裙,有的長及腳面,有的短至腿根,僅七、八寸長。湘西,貴州松桃、凱里,廣西大苗山,湖北宣恩等部分地區苗族穿大襟右衽上衣,下著寬腳褲。湘西苗族的上衣無領,衣袖和褲腳綉有寬大花邊,頭纏格子布或青布頭巾,戴耳環、項圈、手鐲等飾物。苗族婦女的頭飾式樣繁多,挽髻於頭頂,配上各種式樣的包頭帕,有的包成尖頂、圓頂,有的把頭發繞在支架上高豎於頭頂上,別具風格。她們的盛裝以黔東南獨具特色,把銀飾釘在衣服上成「銀衣」,頭上戴著形如牛角的銀質頭飾,高達尺余。
4、苗族的生活習慣及風俗有那些
一、生活習慣:
苗族講究禮節,各種場合都是長幼有序、大小有別。過去苗族家庭用餐一般是男的先吃,女的後吃,有時母親可以與丈夫和兒子同桌進餐,但女兒和兒媳總是後吃。若家裡來了客人,用餐時男客由男的陪同進餐,女客由女的陪食。若老幼同桌吃飯,上坐老人,其餘則分坐。
老、幼或主、客同在火坑邊烤火敘談時,靠近中柱的那一方習慣讓長輩、老人或客人坐。家人出門,夫妻同路,男前女後,且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父子同行,20歲以下的兒子必須走在父親的後面,否則會被認為不懂禮貌。
二、風俗:
1、飲食:
苗族飲食習俗自有其特點。黔東南、湘西、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為大米,也有玉米、紅薯、小米等雜糧;黔西北、川南、滇東北的苗族,則以玉米、土豆、蕎子、燕麥等為主食。副食種類很多,肉類有自家養的家畜、家禽和魚類,蔬菜有豆類、菜類、瓜類,此外還採集野菜和從事漁獵等以補充。
2、婚姻:
苗族婚姻的締結過程非常復雜,婚禮儀式也極為復雜。畢節地區和雲南屏邊等地,結婚一般都是新娘步行到夫家,不拜堂。但湘西地區是坐轎,威寧地區是坐轎或騎馬。宣恩新娘到夫家時,必須從側門進入洞房,並由陪伴的未婚姑娘端盤請新娘新郎喝「交杯酒」。
(4)黔西風俗擴展資料
苗族的文化藝術:
1、苗族音樂,豐富多彩。有民歌曲調、蘆笙曲調、瑣吶曲調和策琴曲調,其中最普遍的是民歌曲調和蘆笙曲調,而蘆笙曲調是苗族音樂中最有代表性的曲調。
2、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銀飾等民間工藝瑰麗多彩。用蠟刀蘸蠟在白布上畫好圖案花紋後,浸入染缸染色,然後用水煮沸,脫去黃蠟現出藍底白紋圖案的蠟染工藝,已有上千年左右的歷史,在苗族民間流傳甚廣。
3、苗族的民間口頭文學非常發達,其數量浩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藝術精湛,包括古歌、傳說、民間故事、歌謠、敘事詩、諺語格言等樣式。
5、貴州省黔西縣地方好么?風土人情怎麼樣?
樓主你好
我是黔西的,所以我很樂意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首先,我要鄙視上面那個回答者,不知道他是哪裡的,但是他的回答那麼多,完全不是自己寫的,根本就是復制然後粘貼進去的,我根本看不出他的回答里有多少是關於黔西的
多的不說了,我們就來談談你的問題吧:
一、黔西縣確實是一個好地方:
1、黔西縣山清水秀、地勢平坦;
2、黔西縣有很多的旅遊景點,如世界自然花園遺產地百里杜鵑、可以追溯歷史到20萬年前古猿人的沙井觀音洞、離天只有一尺八(誇張)的七層塔、有各種動物的水西公園、具有歷史意義的文封塔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二、具有特色的風土人情:
1、黔西縣,可以說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這里的少數民族主要有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蔡族等,每個民族都十分好客,對客人款待特別周到;
2、過年的那幾天,部分少數民族還扮演了自己的節目,最為突出的要屬苗族了,蘆笙舞,蕭等,都是很多少數民族很擅長的。
。。。
其他的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出了
對黔西縣感興趣的,想和黔西人交友的歡迎加
QQ:251160192
6、貴州畢節黔西縣結婚嫁女風俗,不放鞭炮不點蠟燭的嗎?
懷孕了很多東西和風俗不實施。。當然沒有的前提下結婚嫁女規矩很大內。接過婚的容規矩只是比正規結婚少些。。但是不象你說的這樣。懷孕了就是不能放鞭炮蠟燭等等好多規矩都不用。風俗很多了話太多不多講了,,你具體象了解就確定答案
7、苗族有哪些風俗習慣
1、服飾
花垣苗族男子的服飾為頭纏布帕,雅酉一帶為花帕,其餘地區為青帕,帕長1—3米長,戴多層「人字形」。身穿對襟衣,袖長而小,褲筒短而大,包青色裹腳。衣料多為自織「家機衣」顏煞費苦心有花格、全青、全藍等到,花格衣最具有特色。苗族婦女衣較為復雜,頭帕顏色與男子相似,但包法一同,多為拆疊式,由前額向後腦延伸,下小上大,成扁圓形,似古代官婦發髻。雅酉一帶婦女喜包花帕,包法又有區別,層層相疊,如峨冠秋菊。婦女衣服一律滿襟,腰大而長,袖大而短,無衣領。褲短而大,腰系圍裙,胸前、袖口、圍裙、褲腳習慣滾邊,綉花或排紗,並加欄桿於其間,五光十色,焯爍眩目。
2、飲食
大部分地區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為常見。如再加一些鮮肉和酸菜做餡,味道更為鮮美。 肉食多來自家畜、家禽飼養,四川、雲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說。苗家的食用油除動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為主要調味品,有的地區甚至有「無辣不成菜」之說。苗族的菜餚種類繁多,常見的蔬菜有豆類、瓜類和青菜、蘿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製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餚,酸湯家家必備。酸湯是用米湯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發酵後,即可用來煮肉,煮魚,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採用腌製法,蔬菜、雞、鴨、魚、肉都喜歡腌成酸味的。苗族幾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壇子,統稱酸壇。 苗族釀酒歷史悠久,從制曲、發酵、蒸餾、勾兌、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藝。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湯、辣椒骨、苗鄉龜鳳湯、綿菜粑、蟲茶、萬花茶、搗魚、酸湯魚等。
3、禁忌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記不能去夾雞頭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夾雞肝、雞雜和雞腿,雞膽、雞雜要敬老年婦女,雞腿則是留給小孩的。當你離開苗族主人家時,一定要有禮貌地說聲「哇周」,意為「謝謝」,感謝苗家對你的盛情款待。 有些苗族地區,忌隨時洗刷飲甑、飯包、飯盆,只能在吃新米時洗,以示去舊米迎新米。隨時洗刷會洗去家財,飯不夠吃。在山上飲生水忌直接飲用,須先打草標,以示殺死病鬼。忌動他人放於路邊的衣物,以免傳染麻瘋病。忌孩子在家中亂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頭頂,否則孩子長不高。禁忌婦女與長輩同坐一條長凳。 禁殺狗、打狗,不吃狗肉;不能坐苗家祖先神位的地方,火炕上三角架不能用腳踩;不許在家或夜間吹口哨;不能拍了灰吃火烤的糍耙;嬉鬧時不許用帶捆苗家人;遇門上懸掛草帽、樹枝或婚喪祭日,不要進屋;路遇新婚夫婦,不要從中間穿過等。
4、婚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傳統的社交活動。如「會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戀愛的方式。苗族的傳統節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節(農歷正月初五舉行,又名"踩花山"),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節日,節日期間,身著節日盛裝的男女青年歡聚對歌,表演踩鼓,跳獅子和蘆笙舞,熱鬧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戀過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飯。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畫有鴛鴦的糯米粑作為信物互相饋贈;舉行婚禮時,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還要請新郎、新娘吃畫有龍鳳和奉娃娃圖案的糯米粑。
5、建築
由於長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區各自的特點,房屋多系木結構,以瓦、杉皮或茅草等蓋頂,黔中或黔西地區有用薄石板蓋頂。山區多為吊腳樓;海南島和雲南昭通等地則住長形茅草房或以樹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帶則為石屋。 苗族多居住在山區,住房多以樹柵為牆,削樹皮為壁,編時為瓦,或以士善牆,竹片或木片做瓦,內分卧室、廚房和畜廄,擺設簡單。部分苗族居住在壩區,住房亦有水土結構的瓦房,內分三室,左右室各設一側門,中室設大門,亦即正門。在部分苗族中,正門一般不得隨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喪嫁娶或祭把等活動,方能由正門出入。
8、黔西的風俗是怎麼樣的,民族在春節里的節日里會幹些什麼?
布依族,據歷史文獻和民族學資料考證,是屬於古越人中「駱越」的一個支系。布依族的祖先, 自古以來就生息、繁衍於南北盤江、紅水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 善良、勤勞、朴實的布依族人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布依文化。男耕女織的生活習俗如今還在延續。布依族有隆重的傳統節日;有濃郁的民族風情;有傳統的布依服飾;有源遠流長的布依婚俗、布依語言、布依名特小吃,在勞動中創造的原生態布依族歌舞。
商品經濟的沖擊下很多少數民族逐漸漢化,而安龍、貞豐一帶完好地保留了可貴的布依族文化,安龍布依族主要分布於龍山、坡腳、平樂。 布依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有自己民族的語言和語言文化。布依語,特別是其語匯(語詞及谷語、諺語等) 布依族少女部分,保存了本民族的社會歷史、思想意識和風俗習慣等方面的文化內涵,反映出本民族的傳統文化。
布依族的文化藝術絢麗多彩,民間流傳的口頭文學有神話、傳說、故事、寓言、諺語和詩歌等。在這些表現形式中,詩歌所反映的題材和內容十分廣泛,有對古代人類起源和民族遷徙的追述;有對統治階級罪惡的痛斥和揭露,對善惡的褒貶;有對勞動生產和純真愛情的贊頌,也有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布依族多居於平壩或靠近河谷的村寨里,男女多喜歡穿藍、青、黑、白等多色布服裝。青壯年男子多包頭巾,穿對襟短衣(或大襟長衫)和長褲。老年人大多穿對襟短衣或長衫。婦女的服飾各地不一,有的穿藍黑色百褶長裙,有的喜歡在衣服上綉花,有的喜歡用白毛巾包頭。布依族普遍恪守「敬老得少」的社會美德,處處尊重老人。一家有難,全族相幫。婦女善於紡織和刺綉,有民族獨特的服飾風格,安龍一帶的布依族依然保留了蠟染,紡織等傳統的布依族工藝。
9、貴州黔西結婚風俗女方辦酒有沒有男方給女方家謝廚的
結婚的第二天姑娘回娘家,新郎官應准備一個紅包,答謝廚師辛苦。這個風俗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地區都有。
10、黔西臘八到正月十九有哪些習俗和活動?
他到正月十九的民俗活動,當然都有春節的,年夜飯,大家一起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