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單縣除夕風俗作文
1、寫自己家鄉春節風俗習慣的作文800字
迎新春
除夕,好熱鬧啊!人們忙得不亦樂乎,又是貼窗花、又是放爆竹。在這噼哩啪啦的爆竹聲中鞭炮聲就像在鍋里炒芝麻似的接連不斷;啪啪啪的焰火聲就像北京天安門舉行盛大的慶祝會似的——一個個煙花在空中綻開了。貪婪地看著一朵接一朵綻放的煙花。它們五顏六色,一會兒像孔雀開屏,一會兒像百花齊放,一會兒又像群星閃爍,美麗得讓人陶醉!,我們高興的不亦樂乎。乍一眼看,嘉興猶如白晝般明亮。家鄉的除夕之夜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那天,我們中午就來到奶奶家,大人們開始忙著准備中午的過年飯了。我卻樂悠悠地看起了電視節目。晚上我們吃團圓飯的時候 ,外公、外婆、舅舅、舅媽把幾個特大紅包遞給了我。我和爸爸媽媽都說不用給,但大媽媽還是把壓歲錢硬塞進了我的口袋,他們都說是對我英語成績的獎勵。
吃完飯,緊接著,春晚開始了,我守在電視機旁欣賞著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節目。猛然間,我們發現天上飄下了鵝毛大雪,我見到雪總是「三把鑰匙掛胸口」——開心開心真開心!我的眼睛直勾勾的盯在外頭。就這樣直到鍾聲敲過了12點。我們才把一大串鞭炮放在了樓底下,剛一點燃,爸爸就笑呵呵地沖進來剛一跨進門。我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味兒。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一個祝福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真是熱鬧非凡。
每一次過春節,我總是很高興,是因為有春晚、爆竹、煙花、紅包和喜氣洋洋的氣氛陪伴著我使我快樂,當然今年我也不例外!
2、除夕民風民俗的作文。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是人們最重視的節日,它代表著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這一天會有很多的講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我就來介紹家鄉的飲食小風俗。春節這天,人們會早早的醒來,在開口說話之前,一定會拿出除夕晚上放在枕下的糕點,吃上一兩口,我們稱之為「開口糕」。薄薄的糕點吃在嘴裡,軟軟的,甜甜的,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口,從嘴裡蹦出的話也一定是甜甜的了。「糕」與「高」同音,小孩吃了開口糕,預示著新年中個子長得高,成績節節高;大人們吃了,在新年中一定「福運高、財運高」;老人們吃了則希望來年「福壽高升」。正是因為人們對新年的這些渴望,吃開口糕就成了新年的第一件事。放完開門鞭,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洗漱完後,都圍在桌子旁吃團圓飯,也就是吃湯圓或餃子了,人們把餃子稱為「萬萬順」,表示新年中做任何事都會順順當當。「順心」的心願也就寄託在這常見的餃子上了。吃湯圓則預示著新一年中全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地生活在一起。這喝茶也有講究,落座時,北面的位置必須空著,聽媽媽說這是為了給灶神爺留的,只有招待好他,才能在新一年裡灶台上總是滿滿當當的。喝茶快結束時,每個人的碗里須留下一些餃子或湯圓,預示「年年糧食皆有餘」。不管是吃開口糕也好,稱餃子為「萬萬順」也好,還是給灶神爺留位也罷,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它們雖沒有令人信服的科學依據,但這些飲食上的小風俗正是人們對新年中豐收、平安、健康、幸福的一種美好願望吧!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繼承和發揚呢?'
3、山東單縣過年習俗作文
臘八。臘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戶人」中的燒火戶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粗的,給當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類,喝粥時,一個還給一斤饃饃;另一種是細的,用薏米仁、桂元、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紅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這樣的粥是供內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臘八這天派尼姑來要粥,要「盆頭米」。
臨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蒸壯」就出現了,「蒸壯」就是為過年蒸各種饅頭、餃子、糕餅。這時「燒火戶」又來燒火,蒸各式各樣的饅頭。
大年三十整夜包餃子。府內到處燃燈、燃檀香末、鋪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綵帶。午後去報本堂行禮,晚飯後去祖廟辭歲。大人給孩子送「壓歲錢」,裝在紅紙袋裡,上面寫有「長命百歲」的字樣,放在小孩子的枕邊,每人准備一個景泰藍食盒,其中放粘米面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聖公還要親自到安懷堂擺供,祭拜白鬍子老神仙,據說孔府中所有的精靈鬼怪都歸這個白鬍子老神仙管。
午夜過後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里用席子搭起「天地樓」。朝各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南、西北,各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擺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張桌子上擺天地神牌位。「天地樓」旁,立「朝天竿」,點「天燈」,日夜不熄,一直要點半個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來,先不說話,用手摸摸食盒裡的東西和壓歲錢。起床後拜廟、拜祠堂、接受僕人拜年。本家來孔府拜年。下午當地「龍燈會」的獅子舞等進孔府表演,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戶」燃放焰火,慶祝新年。
4、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300字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熱鬧的春節。春節是怎麼來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經常在冬天欺負住在山裡的人們,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趕走。有一天「年」又來了,許多人家裡都遭到了襲擊。只有幾戶掛著紅布簾,門外生著火堆或敲敲打打鬧翻天的人家沒有受到傷害,因此山裡的人們知道了「年」怕三樣東西。當「年」再來的時候,人們用這三樣東西把這個大怪物給趕走了,從此都不敢來傷害人們了。以後代代相傳,便形成了過年熱鬧的習俗。
我喜歡春節,每年的春節我都要去花市。花市裡人山人海可熱鬧了,店鋪里的人在大聲喊叫著賣各種各樣的東西,有的賣艷麗多彩,芬芳迷人的鮮花,有的賣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飲料,還有的賣各式各樣的玩具。
近年隨著我們國家的不斷強大,各國的領導人也開始在春節的時候,發表講話或文章向在本國的華人表示節日的祝賀,中國的春節在世界上越來越有影響力了
5、寫一個關於春節習俗的作文400字左右
作文一: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個傳統的節日,也有很多傳統的習俗,比如貼春聯。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雲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章准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
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於外,紅條鑲於內。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放鞭炮,掃塵,年畫,拜年等。
貼春聯是春節的習俗之一,可以趕走邪靈,帶來美好的明天。
作文二:春節習俗
為什麼到了春節我們都要放鞭炮,貼春聯呢?
原來,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叫『年』的怪獸,每當到了除夕夜就爬上岸來吃掉無辜的人們。因此,每當除夕夜來臨之前,人們都跑到了別的地方,去躲避『年』的襲擊。
有一年,一位老人來到了村裡,一位老婆婆看他這么可憐,就給了他一些吃的,並說:「老人家,您快去別的地方躲一躲吧,不然『年』會把你吃掉的。」老人說:「只要你讓我在這住一晚,我就幫你把年給趕走。」就這樣,老婆婆把那位老人給留了下來。
到了晚上,一陣陣吼叫聲從遠處傳了過來。「啊!啊!」老婆婆說:「老人家,『年』來了,我們怎麼辦?」老人不緊不慢地說:「不用焦急,看我的。」老人說著,便叫老婆婆煮起了飯來。隨即,灶堂里發出了噼哩啪啦的聲音,傳到了年的耳朵里,年便有些怕了起來。年回頭又看見灶堂里的火光,又聽見了那位老人哈哈的笑聲,嚇得大驚失色,便逃回到了山裡。這時,老婆婆才知道「年怕響聲,怕火光,怕紅顏色」。
從此,中國人家家戶戶在春節的時候都要放鞭炮,貼紅紙,做好吃的。
貼紅紙太單調。有人就在紅紙上畫點東西、寫點字。慢慢地,大家在紅紙上寫上各種心裡話,祝願大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話,漸漸地就形成了現在的春聯。
作文三:描寫春節習俗的作文
鞭炮聲聲,新年到了,好多人已經回到自己的家鄉過大年了。
我們買了新春聯與煙花爆竹,回到家後,我迫不及待地將舊春聯撕了下來,又把新春聯貼了上去,我剛准備貼上新春聯,就被媽媽阻止了,她說:「先看一下吧!」我左看右看,擺正了一點往上貼,媽媽急著喊著:「不對不對,不是這樣的」。說完,她就倒著春聯往上一貼,我哈哈大笑:「媽媽,你犯胡塗了。春聯貼反了」。媽媽嚴肅地說:「不要亂說話,福倒著貼,代表福到了」。我這才恍然大悟。就這樣,除舊迎新的任務搞定了。
我與哥哥各拿著一根煙花爆竹點了打火機,突然「嘶」的一聲,煙花爆竹上冒出了小火花,接著,煙花爆竹出現了噼嚦,每過20秒,煙花上的顏色就會變煥,當最後一個顏色出現時,我不禁感嘆:「這真好玩啊!」
爸爸提起了鞭炮就往家外走,顯然,他是要去放鞭炮了,到了指定燃放點,爸爸用打火機在點火口上放了火,就扔得遠遠的,鞭炮「噼里啪啦」地響了起來。年的味道越來越濃了。
這個新年真美好啊!
作文四:春節習俗——放鞭炮
春節是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因此,春節的習俗也多種多樣。因為相傳年獸怕紅色,怕火光和響聲,所以人們便有了放鞭炮的習俗。
除夕夜,吃完年夜飯,媽媽對我說:「想不想去放鞭炮啊?這次你來點鞭炮好不好?」,我滿口答應,過年放鞭炮可是最令我興奮的事。可是讓我自己來點,還是把我嚇壞了,因為,看大人點我都覺得怕,老是躲得遠遠的。不過,我還是鼓起勇氣對自己說,試一試吧。
找個空地放好鞭炮後,我手拿著打火機,顫顫巍巍地走了過去,哆哆嗦嗦地打起了火,點著導火線,一聽到哧哧的聲音,我撒腿就跑,跑得比兔子還快,聽到一聲震耳的爆竹聲響,我回頭看到自己點燃的煙火鞭炮,沖上天空,變成美麗的花朵,紅的、綠的、五彩繽紛的,我歡快地活蹦亂跳。
放鞭炮是已經傳承了幾千年的習俗了,「爆竹聲中一歲除」,蘊含著文化的元素,喜慶的色彩,不過為了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還是要少放點鞭炮哦!
作文五: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是我國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春節的歷史很悠久。怎樣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已經形成了一些風俗習慣。
春節習俗_掃塵
每到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用具,拆洗被子窗簾。到處充滿著歡歡笑笑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貼春聯
它以工整、簡潔、精美的文字表達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春節習俗_守歲
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年夜飯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不好的事物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春節習俗_爆竹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這就是美好的春節習俗,我期待著20xx年春節的到來。
6、山東的春節習俗作文孔府
爸爸是河南人,媽媽是山東人,因此過節的風俗也不太一樣。去年的春節我就是在山東度過的。山東的春節猶如一幅幅連環畫,熱鬧非凡。
按照山東的習俗,春節差不多在臘月下旬才開始。一開始做的是准備工作。大人們都忙著買一些吃的食物和過年時要穿的新衣服。小孩子都買一些摔炮,尤其是男孩子,這是他們的最愛。女孩子就買一些在手裡拿著玩的煙花,這些煙花在晚上放最適合不過了。
除夕夜,人們都要開著燈睡覺,據說這樣吉利。
正月初一可是春節中最隆重的一天。一大早,男人們就會帶著自己家裡的男孩子們去拜年。這禮拜年,要給比自己年長的人扣頭以示尊重。吃飯前,還要放一掛鞭炮。吃完早飯就更熱鬧了。結了婚的女人家也要去拜年,而且一般情況下都是成群結隊的拜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去逛超市,買煙花爆竹來玩。女人們拜完年就要回家幫老人們包餃子,為晚餐做准備。大約在這天下午四點多的時候就要開始放鞭炮了。那聲音此起彼伏,好像一首快樂的歌。只要抬頭一看,多多少少都會看到煙花那絢麗的光芒。這里的人一般睡覺早,七點多鍾就已經進入了夢鄉,可這一天人們熬到十一點多還沒睡覺。到處都能聽到噼噼啪啪的鞭炮聲,還能看到五彩繽紛的煙花。
這里的春節真可謂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過完正月十五就正式結束了。人們的生活又回到了從前的樣子:大人上班,小孩上學。
7、寫個山東濟寧鄒城的春節習俗
祭灶 掃塵 貼春聯、門神 年畫 倒貼「福」字 除夕夜 年夜飯(團年飯) 祭祖 守歲 回娘家 初六送窮 接財神 紅包(壓歲錢) 新年贈橘 新年放爆竹 拜年 迎春 1. 臘月二十三(部分地區臘月二十四) 陰歷小年,晚上燃放鞭炮,包餃子,送灶王,去上天言這一家子今年的好事,要燒燒紙的
2. 大年三十 上午接近中午的時候,貼對聯,然後准備晚上的年夜飯,基本上春節聯歡晚會開始的時候,年夜飯就吃的差不多了。伴著春晚,大家一起包好餃子,象徵團圓,然後等待趙本山的小品和新年的鍾聲;(別忘記了群發拜年簡訊)
3. 初一 凌晨接近12點的時候,准備一掛長鞭,12點燃放,象徵辭舊迎新。等春晚結束,基本也要休息一下了,白天好有精神拜年。早上起床後,孩子穿上新衣,下餃子吃(餃子吃之前先祭拜一下子,這神那神的)。之後拜年開始,家裡一般留守一人,然後其他人先到周圍鄰居家拜年,之後開車到周圍關系比較近的親戚長輩家拜年,這一般就是初一的工作了
4. 初二 日照的習俗是初二媳婦回娘家,也就是姑爺去丈母娘家拜年
5. 初三到初六 假期之前的時間,大部分都是走親訪友,同學聚會
6. 初六 白天,如果有過66或者80等等大壽的老人,全家老小一般都選在這一天團聚放鞭炮慶祝。初六晚上是接灶王,要燒紙放鞭炮 (年前的小年就是臘月二十三是送灶王,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7. 正月十五 元宵節 早上起來吃元宵,晚上吃餃子,象徵團圓,晚上一般都是去看花燈,燃放煙花。
正月初一
嚴格地說,春節是從初一零點開始的。家長首先起床發紙,開門前先放一掛火鞭(據說怕直接開門遇到神),然後才能說話。其他人陸續起床。起床後婦女忙著煮餃子,男人在家長的帶領下進行祭拜。招遠舊時的祭拜順序是一拜天地、二拜王母娘娘、三拜灶王、四拜財神、五拜老祖,
?/P>
現在一般只拜老祖。
〔吃〕
春節的第一頓飯都是吃餃子。煮餃子時,要燃放鞭炮。為了驅除邪惡、求吉利,有的地方燒火煮餃子,要用芝麻秸,意味著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日子越過越好。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有餘頭。水餃煮好後,先盛一碗敬天地,再盛一碗敬灶君。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在希望人多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吃到紅棗,意味著新的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
〔拜年〕
春節拜年的習俗由來已久,至今不衰。首先進行家拜,一家人中,晚輩給長輩拜年,平輩之間互相拜年;而後進行近拜,就是給沒出五服的長輩拜年;最後是遠拜,給出了五服的長輩和親朋好友拜年。
舊時拜年要叩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商人拜年,除了問好外,還要互相恭喜發財。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新媳婦給公婆拜年,公婆要給相當數量的「壓歲錢」。鄆城等地有「春節五更乞長」的習俗。
〔吉利話〕
春節要講吉利話是山東民俗的重要特點之一。每到年前,父母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誡子女,說話千萬不要「走火」。即使遇到不順利的事,也要說吉利話。膠東民間最忌諱的兩件事,一是打碎了東西,絕對不能說話,要一聲不響地把打碎的東西收拾干凈,趕快把它扔到井裡,路上即使遇到熟人,也不說話。據說這樣就可以消災;二是初一早晨煮餃子,非得煮破幾個不可,但不能說破了,也不能說「堆鍋里了」,而要說「掙了」。意在掙錢發財。商人之家對此最為講究,而且有意進行對話,問好了沒有?答曰好了;又問掙了沒有,答曰掙了。如此這般,大吉大利。
〔家畜〕
魯西南地區初一早上不能把雞、鴨、鵝等放出來,有的圈一天,至少也要圈半天。據說是怕它們弄臟了年,攪亂了年(因為鞭炮齊鳴,會把家禽驚得到處亂飛),其他如牛、馬、狗、貓等家畜動物,都得到優待。即墨在初一早晨,用隔年飯喂雞,據說雞吃一粒米,就能下一個蛋;把各種食品端給狗吃,據說狗先吃的東西,必定豐收。
〔送家堂〕
萊蕪等地有初一下午送家堂的習俗。人們上墳、燒紙、鳴炮、叩頭,將祖宗送回墳塋、回家以後,把家譜收起來,春節祭祖儀式遂告結束。但是,有的地區是初二送家堂,還有的地區是在初三送家堂,各地不一。
〔忌諱〕
初一忌諱很多,各地大同小異。莒南忌推磨(年前封磨,直到初五才准用磨),忌挑水,忌掃地,忌打人罵人。臨沂則忌動針線,忌包餃子,忌吃葷,忌搗蒜。沂源初一晚上忌點燈,據說點了燈,老鼠就會泛濫成災。
正月初二
膠東地區於初二日落後送年,送年時要擺供品,焚香燒紙,鳴放鞭炮。有的在大街上擺上供桌,接連不斷地鳴放鞭炮,十分熱鬧。有的地區於初三下午送年。
臨清有初二祭財神的習俗。商人之家都供著財神的牌位,桌上擺著「錢龍」和「棗山」。祭祀時,燒香叩頭,街坊鄰居也帶著香紙,到商人家祭財神,祝賀生意興隆,主人則以酒餚招待,表示感謝。
串親是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膠東東部和萊蕪等地於初二到岳父家串親,未婚的青年男女可以代替父母去看望外祖父和外祖母。即墨於初三或初四給岳父母拜年,但初五不能去。俗話說:「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萊西串親的順序是「先看姑,後看舅,岳父岳母在後頭」。
岳父母家對姑爺、特別是新婚姑爺要盛情招待。萊蕪等地的酒席上除了雞、魚、肉、蛋外,一般都要擺「四頂四」,就是四個果碟、四個炒碟、四個小碗、四個大碗和四個大盤。陪客的人要輪流給姑爺敬酒。
膠東的新媳婦第一年要到丈夫的外祖家串親,叫做「紮根」。據說到了外祖家,就可以把根紮下,不會有離婚和早年喪偶之事。紮根時,外祖父、舅舅、姨媽等都要送給新媳婦壓歲錢。魯西南的新婚夫婦串親一般都在雙日,意為成雙成對,大吉大利。
舊時,臨清在正月十五以前一般不串親,俗話說:「七不走,八不挪,九走死婆婆,拐彎死老天。」初七、初八、初九不能串親,初十尚可,拐彎是指初十以後,直到十五,更不能串親。過了十五之後,才能串親。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山東的一些地方稱為「五馬日」,並以這一天的陰晴來占當年騾馬的吉凶,說這一天萬里晴空則騾馬興旺。
這天又稱「破五」,有些地區在初五之前婦女不能出門串親,也不準動刀尺做針線,還不準生米、生面和生菜下鍋,過了這天則不再忌諱。臨清一帶的「破五」,以家族為單位舉行送家堂的儀式。沂南也在這天撤家堂軸子,有的還吃炸糕,掃院子,據說這天掃院子不招螞蟻。
臨沂等地婦女這天不出門、不梳頭、不動針線,據說動了針線會招蠍子、蚰蜒。
這天普遍中午吃水餃,也可以吃面條,有「初五吃頓面,一畝打一石」的說法。
舊時,初五有送窮的習俗,或稱「送窮媳婦」,茌平稱為「五窮」,忌拜年,放鞭放炮謂之「趕五窮」。單縣這天通行送瘟神,為了消除病患,家家戶戶都到村頭或十字路口送瘟神。一大早就焚香燒紙,祈求瘟神遠走高飛,讓一家人康泰平安。
許多商家稱初五為財神生日,黃縣等地或稱「路頭日」,這天開門營業為開市大吉。人們鳴放鞭炮,祭祀財神,吃象徵元寶的水餃,希望生意興隆,財源茂盛。這天的水餃像初一一樣,也要故意下破幾個,掌櫃的在廚房外高聲問道:「伙計,元寶掙了沒有?」伙計則高聲回答:「掙了!」以此來圖個吉利。這天最忌諱說「賠」、「散」之類的話,吃大蒜不許吃蒜瓣,蒜泥要稱「義合菜」,免得犯忌。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為人日,唐代稱為「人勝節」。據說人日主人丁興旺和人身健康。黃縣、招遠等地按初七、十七、二十七分為「小人七」、「大人七」、「老人七」,中午吃面條以祝人們健康長壽。
有的地方人日還有祀神的活動。沂南在這天推磨壓碾,送天地神,鄒縣祭祀火神祝融,舉燭同社必至,謂之「守駕」。單縣、鄆城這天送火神。
人日這天,臨清、濟南等地忌諱婦女做針線。據說:「人日做針線,專扎婆婆眼。」單縣早晨吃餃子,現包現吃,叫做「捏老鼠嘴」,晚上不能點燈,據說是讓老鼠娶媳婦,不要危害百姓。
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為穀日。魯南地區又稱此日為「轉八日」,簡稱「轉八」。這天沂水家家戶戶吃面條,取「擀麵軸子轉一轉,一畝地里打一石」之意,祝願新的一年穀物豐收。沂南則完全相反,轉八日是忌轉的,紡車、碾磨等所有能轉的工具,這天都要停轉。博興等地以穀日陰晴占豐歉。有的地方則謂八日晴,宜谷。
正月初十
正月初十,傳說是石頭生日。這天不準搬動石頭,也不準搬動碾、磨、石臼、捶布石等石制器物,恐怕因此傷害了當年的莊稼。
昌濰地區有的在這天焚香燒紙祭拜石頭神。鄄城有抬石頭神的習俗。鄆城也有類似習俗。鄒縣等地十日作脯,謂之「納福」。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燈節。
民間傳說,元宵節的燈光,是吉祥之光,能驅妖避邪除百病。所以人們往往端著燈互相照照臉龐,還要照一照屋內屋外的各個角落。
山東花燈的種類繁多,各有特色。面燈和蘿卜燈的農家氣息比較濃厚,而彩燈的都市特點比較突出。舊時,膠東、魯中和魯西南地區習慣用豆面和玉米面做成十二生肖燈,做工細致、形象逼真。十二生肖燈的寓意在於消除病災,使人丁興旺。此外還有代表十二個月的月燈。月燈的寓意在於祈禱該月收獲的農作物、水果和蔬菜取得豐收。面燈一般擺在床頭、窗檯、門砧和桌子上。
滕州一帶的蘿卜燈別具一格。過去,德州舉行燈會,彩燈的花樣繁多,有內容連貫的套燈,有形態各異的散燈,有端莊華麗的牌坊燈,還有變幻莫測的盒子燈。曹縣有一種特別精緻的彩燈,叫雪花燈。據說需要一個能工巧匠的經年之功才能製成。
博興農村的元宵節有照燈的習俗。男孩子提著燈,圍著棗樹轉六圈,同時把「嘟佬嘟佬,開花結棗」的口訣念六遍(傳說嘟佬是主管棗樹的老公公)。據說照了棗樹,棗子就能得豐收。
費縣玉皇廟會在元宵節這天舉行「送駕」儀式。滕州一帶元宵節「打花」更是令人傾倒。鄄城的姑娘們在元宵這天製作花樹和花姑娘,意在希望棉花取得豐收。
個別地方婦女有「看了娘家燈,要死老公公」的忌諱,有的地方新媳婦則必須回娘家去躲燈。[祭灶] [掃塵] [吃灶糖]
我國的春節一般是從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開序幕的,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准備。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這段時間,民間稱之為「迎春日」。
[接玉皇][趕亂歲][照田蠶][千燈節]
送灶神上天後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閑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時機。
[洗 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准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小除夕] [過趕年]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吃年夜飯]
[放爆竹][祭祖][給壓歲錢]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歷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拜年][開門炮仗]
[占歲][貼畫雞][聚財]
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曾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更改正月初一的時間。
[祭財神][財神的傳說]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
小年朝,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祭財神][路頭神][送窮][開市]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煮餑餑」。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娘在這日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
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這日還有不行刑的風俗。
[穀日][順星]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制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石頭生日][賀老鼠嫁女][新年十日歌]
舊時民間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亦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具體日期因地而異,有正月初七、有正月十七,有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區是正月初十。各地祀鼠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元宵節][送孩兒燈][迎紫姑]
[走百病][偷菜節][巴烏節]
元宵節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一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東郊迎春][春帖子][春牛][咬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華先民於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在周代,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8、山東節日習俗,民風民俗,民間工藝品。要詳細的(要寫作文)
膠南年俗
正月登琅琊台是膠南獨特的習俗。膠南吃年夜飯不在午夜吃,而在五更時分吃,因此當地把除夕夜叫「大年五更」。吃過年夜飯,人們開始拜年;拜完年,天剛蒙蒙亮,琅琊台村周圍的男女老少就帶了鞭炮香火向琅琊台登去;一直到正月十五,琅琊台人流涌動,絡繹不絕。如今,琅琊台景區每年都貼對聯、懸鞭炮、備古轎、演奏等,渲染「年」的氣氛。
正月爬帽子峰是膠南的又一獨特習俗。五更年夜飯後,人們紛紛持燈籠,攜鞭炮、紙錢、祭品等,向帽子峰頂攀去,帽子峰是大珠山南部的一座山峰,峰頂原有徐庶廟,現僅存廟基。
民間藝術表演是膠南正月的一大民俗風景。膠南民間藝術表演的項目是傳統的高蹺、旱船、巨龍舞、獅子舞等。以往由民間藝人自發組織,串村表演,由來已久,流行至今。每年正月十四前為各鄉鎮、村在當地的表演時間,正月十四日分片在大場、黃山、六汪等鄉鎮駐地同時表演;正月十五日在膠南市區進行全市鄉鎮、市直部門和單位彩車環城大巡遊,並進行全市民間藝術大展演。
萊蕪年俗
一進入臘月,萊蕪各家即陸續購置魚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稱為「辦年飯」,這種年飯要供全家人一直吃到正月底;進行衛生大掃除,稱為「掃塵」。臘月三十早飯後,開始張貼春聯、門神、灶王和年畫;擺設供桌祭祖,叫「請家堂」。傍晚,全家老幼歡聚一堂吃頓豐盛的「團圓飯」,共享天倫之樂,叫「辭歲」。飯後在大門外點燃谷秸並放鞭炮,取庭院吉祥明亮之意,叫「照庭」。然後「守歲」,俗稱「熬五更」,全家老幼通宵不寐,先包水餃(多用素餡,取「素凈」之意),後圍坐火爐,守著家堂,以待黎明。
朔日凌晨「發紙碼」(燒紙、香、「元寶」等)、放鞭炮祭奉天地諸神,迎來新年的第一天。接著全家煮食水餃。飯後,男女老少身著新裝,開始拜年。先拜自家的祖先和長輩,然後,依家族親疏與鄰里交往情況拜賀、請安問好。至親長輩分給晚輩兒童「壓歲錢」或糖果,即日或翌日下午送家堂。
從初三到十五日,親戚朋友攜帶禮物互相拜望,有些鄰里之間互相請節酒,有條件的村鎮舉辦雜耍、演戲、說書等文娛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民間習食水餃或元宵,並用雜面蒸燈12盞,入晚,以面燈、蘿卜燈、紙燈分別置於門口、祖塋、河邊、路口等處。到祖塋上燈時放「起火」。在街頭、庭院點放花筒、鞭炮等。
濟南習俗
趵突泉燈會
農歷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節」又叫「燈節」在濟南,一年一度的元宵燈會,景象極為壯觀。
一年一度的趵突泉燈會更是獨具特色。各式各樣的花卉燈、鳥獸燈、走馬燈、故事燈、謎語燈等或富麗堂皇,或古樸典雅,或靈巧別致,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這一天,家家戶戶盛行吃元宵。
盪鞦韆
清明時節,在濟南城鄉,還流傳盪鞦韆的習俗。這天,男女老幼身著新衣在街前廣場立木為架,上架橫木,下懸二繩,繩下橫系一板,人在板上可坐可立,手握兩繩可前後上下飄盪,極富樂趣。相傳盪鞦韆本是北方胡人的一種游戲。漢、唐以來,多用在皇帝的後宮和顯官貴族的園囿里,後來才漸漸傳到民間。
插柳和植樹
清明正是「綠柳才黃半未均」的時節。濟南城鄉,過去都有插柳於門,婦女兒童頭戴柳枝、柳球的習俗。據說這種風俗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農民祖師——神農氏,後來發展為記年和表示長壽的美好願望。農村有「戴個花活百八,插根柳活百九」的農諺。後來,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而插柳、栽柳卻盛行不衰,並推而廣之,繼而在清明時節演變成植樹造林。
浴佛放生
浴佛放生是一個宗教節日。每年農歷四月初八為浴佛節。民間煎香葯糖水,相互贈送,到佛寺燒香施捨的,叫做「浴佛」,或買魚、龜、螺、蚌等水中動物放生。大廟宇內多辟有專用的放生池,供人們放養動物。傳說四月初八這天是釋迦牟尼佛的誕辰。這天,東岳廟、北極廟等寺廟的僧道,都設壇念經做法事,許多善男信女也都涌進廟里爭舍錢財。有些人還口誦放生咒,將買來的魚、龜、螺、蚌等水生動物投放水中,終日不絕,藉此表達他們的慈悲心懷與對宗教的虔誠。
端午節
濟南人過端午節主要有以下特點: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五毒」(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形象的剪紙做成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就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戴在身上,驅蟲避邪,保以安康。飲雄黃酒,吃粽子——端午節這天早飯前,要先飲一杯雄黃酒,再食用黏米、紅棗等包成的粽子,飲黃酒據說可以殺蟲害,辟百邪,包粽子則是為了憑吊愛國詩人屈原。戴香包、系五彩絲線——給孩子戴香包和在手腕上繫上五彩絲線,這也是濟南端午節普遍流行的習俗。香包是用棉織品和絲線綉成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綵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端午節這天,濟南一些名士則在這一天泛舟明湖,聚會暢飲,做詩唱歌。以上這些風習,有些一直延續至今天,如端午節這天插艾枝,包粽子等,今天在濟南依舊很興盛。
碧筒飲
荷花在濟南人的生活中,佔有重要位置。在利用荷花方面,濟南還有一些特殊的習俗。其中最有意思的要算碧筒飲。大明湖的荷花盛開之際,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邊避暑,他們把湖中的大蓮葉割下來,盛上美酒,然後用簪子將蓮葉的中心部分刺開,使之與空心的荷莖相通,從荷莖的末端吸酒喝。這就是被唐宋文士傳為美談的「碧筒飲」。
在濟南荷葉除盛酒外,用它還可以做成許多獨具風味的食品。過去濟南人還有吃荷花瓣的習俗,其中「炸荷花瓣」就是濟南夏季特有的名菜。將新鮮、完整的荷花瓣洗凈之後,掛上一層薄薄的雞蛋糊,再放到油鍋里炸,炸好後撒上白糖,吃到嘴裡,清香可口,回味無窮,很為人們所喜愛。
吃春
濟南人喜食香椿。香椿是一種樹木,其嫩葉芳香可食。清代人稱春天採摘、食用香椿的嫩葉為「吃春」,有迎接新春之意。濟南近郊仲宮一帶盛產香椿。每年春季,香椿萌芽抽葉時,也正是濟南人「吃春」之時。此時,農民們把嫩紫或淡綠色的椿芽掰下來,拿到市場上叫賣;喜歡「吃春」的人們爭相購回家中,品嘗春天的香甜。香椿有多種吃法,而濟南的「香椿芽拌豆腐」遠近聞名。
七月三十放河燈
在濟南,過去每逢七月三十日晚,各佛寺舉行盂蘭盆會打醮育經,有的人家要燒上大批線香,沿院內牆根和甬路一根根插在地上,向地藏王表示虔誠;有的則用放河燈的形式超度死在河裡的鬼魂。
河燈是用濕面做成的。晾乾後,在燈碗里倒上豆油,再用棉花搓成燈芯,點燃之後,放在河裡,讓它順流飄去。這時,只見滿河點點燈火,閃閃爍爍,飄飄盪盪,河水映得通紅。據說河裡的溺死「鬼」見到燈火,就可以得到超生。放河燈是佛教的一種迷信活動。
明湖踩藕
濟南盛產蓮藕,明湖藕尤其聞名。明湖踩藕是濟南一種傳統習俗。踩藕時,踩藕人身穿一件皮製的不透水的「連衣褲」。皮衣見水後質地變軟,穿者在水中手足可以運用自如。只見人頭或皮衣上口在水面上時沉時浮,很有節奏感。這是踩藕人用腳在水下探索找藕。找到藕枝後,還要找到合適的藕節,然後用力一踩,一枝鮮藕便從根上斷下,再用腳將藕挑出水來,抓一塊藕上的黑泥,塗在斷口外,以免灌進水去。因藕內有空氣,能夠浮在水面上,否則就會沉入水中。最後將飄在水面上的藕收集起來,再挑到市場上去出售。
千佛山「九九」登高
在濟南,每逢重陽節這天,人們都要到千佛山登高。自元代開始,這一天又被定為千佛山廟會,所以就更為熱鬧。除賞菊外,濟南人還有吃菊花的習俗,將白色的菊花瓣採下,蘸上麵粉油炸食之;或者配上肉類做成菊花火鍋,配之以菊花浸泡的美酒,在山上野餐。除登山外,過去濟南人在重陽節這天,還要蒸棗糕吃。街上出售棗糕,多用糯米和棗或小豆和棗做成,蒸熟後在街上現切現賣。
上馬餃子下馬面
山東人自己家裡有人外出,或者歡送客人,都要請即將上路的人吃餃子,這叫做「上馬餃子」,意為餃子像古時的銀錠和元寶,希望他們出門發財。家人遠歸或者有客登門,接風的飯必定是面條,俗稱「下馬面」,傳說是麵食像繩索,絆住來客的馬腿,要他多住幾天,表示親熱。
工藝品:濰坊的風箏,淄博的陶瓷。
9、作文《濟南春節的風俗》600字
春節作文(1): 今年的農歷臘月沒有三十,臘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除夕之夜是辭舊迎新的時刻,人們就要歡歡喜喜的送走馬年,迎接羊年的到來。 除夕之夜,我們的院子非常熱鬧。每個單元門口早就掛上了大紅燈籠,貼上了紅底金字的大幅對聯;院子里擺滿了各種鮮花;家家戶戶的門窗里都飄出年夜飯的香味;每家每戶的門上也都貼上了春聯,有的還掛上了大紅燈籠;小孩子們穿著新衣服,在院子里盡情的追逐著、嬉鬧著,有的在放著各種各樣的禮花和鞭炮。 我們家的門上,也早早就掛上了爸爸買回來的大紅燈籠,貼上了我寫的春聯。我今年寫的春聯是:「春風春雨春色,新歲新年新景」。橫批是:「春意盎然」。 晚上,我們全家坐在一起,客廳的茶幾上放著鮮花、水果、點心、瓜子和糖果。在北京上大學的姐姐也回來了,我們全家團團圓圓。我們一邊吃著豐盛的年夜飯,一邊等著看春節晚會。爸爸、媽媽今天顯得特別高興。爸爸端起酒杯,首先感謝媽媽一年的辛苦,贊揚姐姐去年考上了大學,祝賀我考試取得了好成績,又被評為三好學生。姐姐也說了許多祝福爸爸、媽媽的話,表示了今後要更加努力學習的決心。我也端起杯子說:「祝爸爸、媽媽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生活得快快樂樂、踏踏實實」。我們全家都碰了杯,我和姐姐喝的是飲料,爸爸、媽媽都喝了酒。 吃完年夜飯,我們全家圍在一起看春節晚會。爸爸早就把春節晚會的節目單從網上下載列印出來了。我們一邊拿著節目單,一邊看著電視。今年的春節晚會可精彩了。有歌曲、戲曲、雜技、舞蹈、小品、相聲、魔術等40多個節目。尤其是趙本山的《心病》、黃宏的《足療》、馮鞏的《馬路情歌》,逗得我們都笑痛了肚子。整個晚會的節目真是一年比一年精彩。 到了晚上十二點,晚會的氣氛達到了高潮,門外也響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我們全家都來到樓下的院子里看熱鬧。院子里的人可多了,大人小孩都在放著鞭炮。那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震得我和姐姐早就捂起了耳朵。一束束五顏六色的煙花直沖雲天,然後爆炸、散開,真是五彩繽紛,好看極了。院子里到處都是歡聲笑語。我和一群小朋友笑啊、跳啊,手掌心都拍紅了也不知道。 那滿天的禮花和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一直延續了好久好久。那幸福之花,既是對馬年的告別,又是對羊年的歡慶,它開在天上,開在地上,也開在大人和孩子們的心中。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除夕之夜!
春節作文(2): 春節快到了,我不知道將怎樣度過這個春節。我記得往年過春節都很有意思。孩子們最喜歡的,當然是除夕的早晨去集市上挑選煙花、禮花。然後晚上可以盡情地放煙花,或者看別人家放的禮花,那場景自然熱鬧非凡。孩子們這時的心情啊,別提多開心了!我也是在過年是才能找到那段童年裡最快樂的時光。 除夕之夜,家家戶戶吃完年夜飯後,最喜歡看的一定是《春節聯歡晚會》。裡面的節目都非常精彩,小品更是為全國觀眾人民增添了一份歡樂的氣息。快到12點了,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我們會隨著主持人一起倒數:「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這時候,全國人民都沸騰起來了,家家戶戶更是禮花飛舞。我高興地喊到:「過年啦!過年拉!」孩子的天真、興奮勁也在這不經意間悄悄流露出來。到了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忙著給親戚們拜年,當然,我家也不例外。和親戚們在一起的時侯,自己常常會成為被關懷的對象,這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溫馨、愉快、充實。人間真情的珍貴可能在於一個教導會打開人的心扉;一個鼓勵會成為推向人生轉折點的一種原動力,從而能夠改變一個人的一生;一個問候會扶平心靈的創傷;一種溫柔的態度會讓已經受到驚嚇的孩子對你產生好感,從而讓你有一個機會把他栽培成一棵參天大樹。這些都是人間真情,而且都來自親朋好友們的內心,我想,假如你遇到困難了,親友們會在你的身後默默地支持你、關心你!因此,真情和金錢比起來,金錢不是顯得太微不足道了嗎? 到了大年初二,我就更應該提了,因為這天是我的生日,然後爸爸就會請許多親朋好友來慶祝我的生日,還會買上一個大蛋糕。最高興的人當然就是我嘍! 今年的春節又會是什麼樣的呢?雖然等春節要經過一段時間,但是還是阻隔不了我對春節的嚮往,而且我還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地等下去,終有一天你會等到你期待的那一天。對於春節,我將懷著一顆滿懷期待的心!
採納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