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桐廬過立夏有什麼風俗

桐廬過立夏有什麼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9-06 03:10:54

1、立夏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立夏習俗

我國自古就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皇帝要率領文武百官到京城外的南郊迎夏,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農耕。《禮記·月令》中說:「立夏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夏於南郊。還返,行賞、封諸侯,慶賜遂行,無不歡悅。」古時,迎夏的隊伍穿的禮服、佩的玉、坐的馬車和馬,甚至於車上的旗幟必須都是硃色的,這標志著炎熱的夏夭就要來到了。及至現在,遺留下來的傳統習俗依然很多。


立夏習俗-防疰夏

立夏又稱「立夏節」,在溫州家家要吃筍和淮豆子(即蠶豆,因其種來自兩淮,故稱淮豆子)及青梅子。在樂清,家家老幼吃茶葉蛋、青梅、鮮筍、鮮蠶豆,認為可防「疰夏病」(每逢夏天人會清瘦、無力)。鄉村插秧完畢,農家殺雞宰鴨滋補身體,給耕牛喝馬蹄香香葯以健筋壯骨,為下一步「雙夏」勞動做准備。家家還做小麥餅或烏飯粉糍,祭祀祖先,貧富皆然。

立夏習俗-買紅花

立夏時節,在浙南各地,每戶人家還要購紅花、新茶,備~年之用,有詩雲:「立夏晴和四月天,與郎商酌歲支錢;紅花鹽菜俱難緩,更買新茶過一年。」因為那時新谷才種,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如不儲備柴米,到缺時則求購價昂。同時,蠶蛾破繭而出,抽出新絲,茶葉如不採藏,過此就變為老葉。紅花為婦女染衣之用,產於四月,也必須及時購買。

立夏習俗-稱人

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起源於三國時代: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以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咐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托之日,恰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立刻去拜阿斗。從此以後,每到夏日,孟獲都依諾前來拜望。過了許多年,晉武帝司馬炎火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承相重託,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拜望阿斗,每次去都要稱阿斗的體重,以驗證阿斗是不是被晉武帝虧待了。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攻晉。晉武帝為了取信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阿斗見了又糯又香的豌豆糯米飯,飯量大增。孟獲進城稱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麼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稱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虧待他,日子也過得太平,福壽雙全。這一傳說,雖與歷史不符,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稱人能給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希望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立夏稱人流傳至今,每當立夏之日,人們吃罷中飯,在村口或台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稱。古詩雲:「立夏稱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稱老人時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稱姑娘時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稱小孩時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里。
凡逢立夏日,在各地民間都有稱人體重的習俗。在家裡中堂上或者天井裡,掛一大秤,家中男女老小都可稱,但主要是稱小孩的體重。民間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三國時,趙子龍在長坂坡從曹營百萬軍中救出劉阿斗,而阿斗的生母糜夫人為了不拖累趙雲,投井自殺。阿斗由劉備自己照料。但劉備南征北戰,孩子帶在軍中不方便,覺得不如把阿斗交給後娶的孫夫人(孫權妹)去撫養。於是劉備准備了許多禮品,由趙子龍護送阿斗去吳國。到吳國時,剛巧是立夏節。孫夫人一見白胖的小阿斗,非常喜歡,但又有顧慮:我畢竟是後妻,如阿斗養得不好,不但在夫君面前不好交待,而且在百姓中也會留下笑柄。她想了一個辦法:今天正是立夏,我當著趙子龍的面把阿斗稱一稱,到明年立夏再稱,就知道孩子養得好不好了。主意打定,孫夫人便立即叫人將小阿斗過秤。從此,孫夫人在每年立夏節,都要把小阿斗稱一稱,然後向劉備報信。就這樣,在江南一帶,就形成了立夏節稱人的習俗。稱人也有一些禁忌,如稱時,秤錘不能向內移,只能向外移,意即只能加重,不能減輕。又如,稱的斤數適九,報數時必須再加一斤,因九是盡頭數,不吉利。一般都是第二年立夏節再稱,以驗一年中之胖瘦。在湖州,被稱的兒童口袋裡要放一塊石頭,一是增加重量,二是取石壽之意。在寧波,此日,祠堂懸掛一桿大秤,秤鉤掛一籮筐,大人小孩逐一過秤,謂可免疰夏之患,體重增加,謂之年年發福,體重減輕,謂之「消肉」,則須進補。

立夏習俗-五郎八保上吳山

立夏日,舊時各行業工友休假,多去吳山遊玩,有杭諺日:「五郎八保上吳山。」五郎,即舂米郎、剃頭郎、倒馬郎(出糞者)、皮匠郎、打箔郎。八保,即酒保、面保、茶保、飯保、地保、馬保、相相保(陰陽生)、奶保(以育嬰為業者)。這日還有十三匠上吳山。十三匠,即木匠、泥水匠、石匠、鐵匠、船匠、佛匠、雕花匠、搭彩匠、銀匠、銅匠、鋸匠、篾匠、窯匠。

立夏食俗

吃鰣魚

溫州有立夏嘗鰣魚的習俗。鰣魚,是我國著名的魚類。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載:「初夏時有,余月則無,故名鰣魚。每年蓬春夏之交鰣集群由海溯游江河產卵,體內脂肪豐厚,肉極鮮美。」據傳,立夏節後,鰣魚骨硬不好吃。如節前送鰣魚給人,一般簪有香花。清瑞安孫琴西《贈小石送鰣魚詩》中有「黃魚風信揀花時,又點仙葩送雪鰣」之句,並自註:「吾鄉送鰣魚,以月季花掩映其上,姿態益妙。」

吃補食

建德民謠:「立夏日,吃補食。」一般都吃紅棗燒雞蛋和黃芪燉雞,以滋補身體,准備投入緊張的農業勞動。也有吃五虎丹的,「五虎」即紅棗、黑棗、胡桃、桂圓、荔枝。還有吃「三兩半」的,即黨參、黃芪、當歸各一兩,牛膝半兩。

燒野米飯

在嘉興,有燒野米飯的習俗。野米飯~般為兒童結伙舉辦,各家湊柴米,從田中採摘新鮮蠶豆,在野外搭鍋燒煮蠶豆飯(也有加入少量鹹肉、春筍的)。在湖州,村裡兒童或三五人,或六七人,去村外燒野米飯,米是向各家討來的百家米,菜餚可到任何一家田地上採摘蠶豆、豌豆(不算偷,但不準只採一塊田,要多跑幾塊田頭),有的兒童下河灘捕魚,女童支好鍋,拾好柴。認為吃過野鍋飯,不疰夏,人也變得聰明、勤快。德清農家在十二月十二蠶花生日時,用米粉捏成小狗數只,掛在通風處陰干,俗呼「立夏狗」。等到立夏節燒野鍋飯時,將米粉小狗洗凈,與野鍋飯同煮食,據說兒童吃了體質比狗還要強健。大人在家吃立夏酒。這一天市場上有麥芽糖餅供應,也有自己做的。

吃立夏飯

舊時,在立夏當日,大多地方的人們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後演化為樓豆肉煮糯米飯,菜有覓菜黃魚羹,稱吃「立夏飯」。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計。在桌上擺上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據說立夏吃蛋主心。因為蛋形像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補充心氣精神。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日,為了避免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耗,立夏應該進補。嶸州諺有旺生,希望人雙腿也似春筍那樣強健有力,能走遠路,寓意主腿。帶殼豌豆狀如眼睛,古人多有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似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寧波的立夏習俗要吃「腳骨筍」,用烏筍燒煮,每根三四寸長,不剖開,吃時要揀兩根一樣粗細的筍一口吃下,說吃了能「腳骨健」(身體康健)。湖南長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
民諺雲「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為『沱』),一腳跨過河」,意喻力大無窮,身輕如燕。上海郊縣農民立夏日用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痊夏」。湖北省通山縣民間把立夏視為一個隆重節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毒)、蝦、竹筍,謂之「吃泡亮眼,吃蝦大力氣,吃竹筍壯腳骨」。閩南地區立夏吃蝦面,即購買海蝦摻人面條中煮食,海蝦熟後變紅,為吉祥之色,而蝦與夏諧音,以此表達對夏季的祝願。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人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米糊,一類是地瓜粉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十分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互邀鄰里喝糊湯。這與浙東農村立夏吃「七家粥」的風俗有些相似。「七家粥」與「七家茶」也是立夏嘗新的另一種形式,「七家粥」是收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享。「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自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坐在一起共飲。這些粥或茶並不見得是多麼美味的食物,但這些儀式,卻可以說是舊時農村社會中重要的聯誼活動。有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的說法。
在麗水,是日以筍、豌豆和糯米煮成飯,稱為「立夏飯」。慶元縣在立夏日家家食香羹,亦稱「立夏湯」。在金華各地均吃蛋,謂「立夏蛋」。東陽等地吃筍。浦江、義烏吃青梅,謂可免腳酸,俗稱「接腳梗」。各地均有忌坐門檻之俗,謂坐之要終年手腳酸軟。東陽舊俗,婦女修眉穿耳孔,小牛穿鼻,多在此日進行。

醉夏

在台州,立夏節時采薴麻嫩葉煮爛搗漿,拌以麥麵粉做成薄餅,在平底鍋上攤成麥煎,裹葷素肉菹吃。這天不會吃酒的人也多少喝一點,或吃糯米酒釀,以盡醉才歇,所以稱「醉夏」。老年人還吃雞粥,以補身體。台州本地籍人還吃青梅、雞蛋、桂圓。吃了桂圓,相傳可以常年眼目清明,吃了梅子夏季不腰酸,吃了雞蛋可以健腳骨。玉環的閩南籍人則以雞蛋和豬肉加紅糖老酒蒸吃,作為立夏進補。

吃健腳筍

立夏,石筍剛露尖,在湖州山鄉,家家都要去挖幾根,帶殼放在炭火中煨,煨熟後剝去筍殼,蘸些鹽、醬油和胡椒粉吃,謂之「健腳筍」。據說吃了健腳筍,可使腳骨健。在舟山,中午用豇豆糯米飯、烏筍、軟菜、帶子蟹、鯧魚等祭祀先祖。所煮的烏筍、軟菜都不切碎,叫做「腳骨筍」、「扇風菜」,傳說吃了烏筍可以健腳,吃了軟菜防中暑,吃了豇豆飯可以防蚊蟲叮咬。在建德,山裡人還上山拔野筍,整條放入鹽水裡泡著吃,謂之「吃健腳筍」。臨安、於潛兩地,家家燒筍燜肉。燒好後,全家男女老幼,每人食筍兩根,兒童還加雞蛋一隻,認為立夏吃只蛋,力氣多一萬。此俗至今猶存。

五色飯

在寧波,各家以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小豆拌白粳米煮飯,俗稱「五色飯」,也叫「立夏飯」。鎮海謂之「五頭」,意為長輩、夫、妻、子、女俱全。寧海等地謂之「五彩瑞祥」。各家還以茶葉煮蛋,謂之「立夏蛋」,並互相饋送。奉化等地這天還有做「米鴨蛋」的風俗。吃櫻桃、紅棗,謂之眼目明亮;吃海螺螄,謂之聰明;吃炒蠶豆,謂之牙齒堅硬。慈溪還有吃生豆腐的習俗。

吃蠶花飯

是日紹俗吃櫻桃、竹筍、老酒,新昌有吃蠶花飯之俗。蠶花飯是用糯米、粳米、燦米三種米煮成的混合飯,認為吃了鹹肉蠶花飯,蠶花就好。

三燒五臘九時新

是日,杭州還有吃「三燒」、「五臘」、「九時新」的習俗。三燒,即燒夏餅、燒雞、燒酒。五臘,即黃魚、鹽鴨蛋、海螄、臘肉、清明狗。九時新,即櫻桃、梅子、鰣魚、蠶豆、莧菜、筍、黃豆、玫瑰花、烏飯糕、萵苣筍。又吃細小的野筍,認為可以助人足力。

掛蛋、斗蛋

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痙夏。」掛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極易痊夏。人們便在立夏日中午,煮好阿圈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鍾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以祈求孩子在夏季健康成長。胸前掛上蛋的孩子們便三三兩兩圍在一起玩斗蛋了。蛋有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後決出勝負。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祭祖祀神

立夏作為一個季節的開始,自古人們都十分注重。史載周朝時,每逢立夏日,天子要帶領大臣到南郊舉行迎接夏天的禮儀。禮畢後,還要令主管田野山林的官吏代表天子巡行天地平原。慰勞勉勵農民抓緊耕作。另外,天子還要在農官獻上新麥時,獻豬到宗廟,舉行嘗新麥的禮儀。在民間,立夏之日要用新收獲的果實供神祭先,表示有了新的收獲,首先想到的是告訴神靈與祖先,這些蔬菜、糧食已經收獲,並獻給他們享用。
立夏時節,天氣變化無常,有些地方可能出現冰雹,於是,古時農人又有於立夏日在郊野祭雹神之俗,以祈消去雹災獲取豐收。

2、過立夏時節的風俗活動都有什麼

中國很多地方的人都有過 立夏 的習俗活動,你知道都有哪些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過立夏時節的風俗活動都有什麼,希望對大家有用。

目錄

過立夏的風俗

立夏傳統食物

立夏的由來

過立夏的風俗

立夏吃蛋

雖然全國各地立夏這天的傳統食俗各有特色,但說起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節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古人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徵生活之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經受「疰夏」的考驗。立夏日一般在農歷的四月,「四月雞蛋賤如菜」,人們把雞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燒就成了「茶葉蛋」。後來人們又改進煮燒 方法 ,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鹵、桂皮、薑末,從此,茶葉蛋不再是立夏的節候食品,而成為我國傳統小吃之一。

忌坐門檻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志》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志》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門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方可解魘。

斗蛋

立夏節時,大人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系於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立夏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鍾之後再套上早已 編織 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小孩子相互比試,稱為斗蛋。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諺稱:「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疰夏繩即長命縷,用五色絲線系於小孩手腕等處為其消災祈福,消暑祛病,以防注夏。

秤人

古詩雲:「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立夏之日的「稱人」習俗主要流行於我國南方,起源於三國時代: 傳說 劉備死後,諸葛亮把他兒子阿斗交趙子龍送往江東,並拜託其後媽、已回娘家的吳國孫夫人撫養。那天正是立夏,孫夫人當著趙子龍面給阿斗秤了體重,來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體重多少,再寫信向諸葛亮匯報,由此形成傳入民間的風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後,在橫樑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福」,體重減,謂「消肉」。

傳說當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習俗在古時的一些地區很是興盛卻是無疑。從散存的民俗資料看,立夏「秤人」的操作有兩類。一類是在戶外進行,懸秤於大樹,大多是給老人小孩稱量,以驗一年肥瘠;另一類則是在戶內進行,懸秤於屋樑,由婦女們互相稱量,品肥論瘦,嘻哈打趣,倒似閨中游戲——蔡雲《吳覦》詩有證:「風開綉閣揚羅衣,認是鞦韆戲卻非。為掛量才上官秤,評量燕瘦與環肥。」

煮鼎邊做夏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乾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它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志。離鄉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一聽「鼎邊糊「三字,就好像見到家鄉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的風味小吃。

立夏煮鼎邊「做夏」,盛行於明末清初。立夏已進入農忙旺季。這一天煮鼎邊,不光是一家人吃飽吃好然後下田勞動,還要互贈左鄰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邊一樣,「一紋(涮)就熟」,藉以聯絡感情。體現福州人「金厝邊銀鄉里」的傳統美德。

從鼎邊糊傳說來看,「做夏」吃鼎邊,意義更深一層。明朝嘉靖年間,福州沿海城鄉常遭倭寇騷擾。戚繼光帶兵入閩剿倭,處處受到當地人民擁戴與歡迎。老百姓經常送糧送食犒勞戚家軍。有一天,戚家軍到了福州南郊,一路上打了好幾個勝仗,決定在此地休息半天。南郊的老百姓早就將家裡好吃的東西集中在一起,以便慰勞三軍。料想不到,從長樂方向又闖出一股倭寇向福州南郊撲來。戚家軍緊急集合準備迎戰。鄉親們正在燒菜煮飯辦酒席,准備慶功,但已無法開席了。不知是誰出了個主意,將大米磨成漿,肉絲、蜆子、金針、木耳、蟶干、干貝等等一股腦兒混煮成高級清湯,涮米漿於鍋邊,不消一刻鍾,一鍋又一鍋的鼎邊糊出來了。眾將士吃飽後奮勇上陣,不消兩個鍾頭,把倭寇全部消滅在海邊。「做夏」吃鼎邊糊,緬懷民族英雄,也有著愛國主義的內涵。

〈 〈〈

立夏傳統食物

福建閩東地區吃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

江浙地區吃「七家粥」「嘗三鮮」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 烘焙 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 諺語 。「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同時,蘇州立夏還要吃海螄、麵筋、白筍、薺菜、咸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飯」之俗。是日,小孩子們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後到野地里採掘野菜、竹筍,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白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上海立夏日吃蛋。立夏當日,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上海也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南方地區吃筍、槐豆、「五色飯」

四川、岩坦山區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君踏菜)的習俗,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在廣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吃烏米飯

烏米飯,烏黑油亮,清香可口,由糯米浸入烏樹葉內數小時後燒煮而成。立夏這一天,江南農村人人愛吃。據說,這個風俗源於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

孫臏和龐涓本是同窗學友,都是鬼穀子的學生。兩人學業、智謀都不相上下,但孫臏為人誠實厚道,龐涓卻富有心計。兩人跟隨師父苦學三年,龐涓見學業已就,就要下山立功揚名,就拜別了師父,來到了魏國。孫臏認為自己尚未學成,繼續隨師傅學習。鬼穀子早就看中了這位老實忠厚的學生,就教他兵書陣法,期望他能拯救亂世,一展宏圖。

兩年過去了,一天,孫臏收到了龐涓的一封信,說是自己已當上了大,邀請他到魏國,共同輔佐魏王。孫臏很高興,就找老師商量。老師看了信沉默不語,但還是同意孫臏下山。

孫臏一到魏國,龐涓就把他推薦給魏王,很得魏王賞識。從此,二人經常在一起共商國家大事,談論富國強兵之道,並研討陣法和用兵之策。龐涓見孫臏高出自己許多,才知道先生已把兵書傳授給了孫臏。他想借兵書來讀,孫臏只好以實相告,先生不讓帶下山來。龐涓悶悶不樂。

突然有一天,孫臏被一群刀斧手綁架,用了一頓大刑,還被挖去了兩只膝蓋骨,然後拋進監獄。孫臏痛得死去活來,不僅大聲責問士卒,士卒並不答話,只說是魏王的命令。孫臏感到自己冤枉,自己沒有任何過錯,卻不知為何受此大刑,他多麼盼望龐涓能替自己說句公道話啊!龐涓果然來了,他抱住孫臏的廢腿哭得涕淚橫流:「魏王怎麼干出這種事來呀!」孫臏也泣不成聲,請龐涓搭救。龐涓絕望地說:「若是旁人還成,可對魏王,我能有什麼辦法呀!」

龐涓每天都到獄中來看望,還讓人送來好茶好飯供孫臏食用。孫臏非常感動,心想患難識知己,還是老同學好啊。孫臏自從兩腿殘廢以後,萬念俱灰,心想自己飽讀兵書,而今卻成廢人,不能建功立業,活著還有什麼用呢?幾次想自尋短見,卻被龐涓勸阻,並說願意伺候他一輩子。孫臏聽後,感動得熱淚盈眶。

有一天,龐涓又來看孫臏,閑聊起來。龐涓說:「師弟啊,你要振作起來,你雖然殘廢了,不能統兵打仗,建功立業。但是,你還可以把自己的用兵之道寫下來,著書立說,傳之後世,同樣可以流芳百世啊!」聽著龐涓語重心長的話,孫臏感到很有道理,不禁點頭稱是。

自那天以後,孫臏起早貪黑,廢寢忘食,每天寫兵書不停。龐涓來得更勤了,噓寒問暖,察看寫兵書的進度,還勸他當心身體。孫臏感謝龐涓深厚的友情,更加勤奮,心想寫成後送給龐涓,以答謝他的照顧之恩。

幾個月過去了,兵書很快就要寫成了。一天,看守孫臏的老獄卒熱心地對孫臏說:「先生的兵書寫成之後,我一定設法給你送回家去。」孫臏微微一笑,說:「老人家,不必了,兵書寫成之後我就送給龐大。我們是同窗好友,交給他,我就放心了。」

獄卒一聽,驚訝得張大了嘴,半天說不出話來。孫臏驚奇地問:「你這是怎麼了?」老獄卒長嘆一聲,悲涼地說:「先生,你太仁厚了,害你的正是龐啊!是他嫉恨你的才學,才設計陷害你的啊!」的確如此,龐涓雖然足智多謀,可是心胸狹窄,妒賢嫉能。他見孫臏熟讀兵法,惟恐影響自己的前程,就設計陷害,並用了刖刑,使他不能統兵上陣,並想法騙取兵書。

孫臏一聽老獄卒的話,猶如青天霹靂,驚的他目瞪口呆。他思前想後,終於恍然大悟,識破了龐涓的險惡用心。他憤怒已極,沒想到自己敬重的同窗好友,竟是一個奸詐小人。他把寫好的兵書全部燒毀,並想好了對策。

第二天,龐涓來到獄中,見孫臏蓬頭垢面,又哭又笑,瘋瘋癲癲,寫好的兵書也已燒毀,氣得他立刻命人把孫臏關進豬圈裡,監視起來,看他是真瘋還是假瘋。誰知,不一會兒,孫臏便枕著豬槽呼呼大睡了。

從此,孫臏不吃不喝,瘋瘋傻傻,整日與豬廝混在一起。老獄卒非常同情孫臏的遭遇,見他一天天消瘦下去,整天悶悶不樂。這事被老獄卒的老伴知道了,獻計道:「用烏樹葉子浸拌糯米,煮成飯後捏成小團子,跟豬糞的顏色、形狀差不多,既可瞞過龐涓,又可救孫臏的性命。」老獄卒聽後大喜,忙讓老伴快做。這天正好是立夏,老獄卒在值班時,就把烏米團子塞給了孫臏。

聰明的孫臏不點自明,等龐涓來看他時,就笑嘻嘻地順手抓起身邊的豬糞,「噼里啪啦」地朝龐涓扔去。龐涓左躲右閃,還是扔了一身豬糞。孫臏拍手笑道:「這豬糞這么好,你不吃,我可要吃了。」說著,他摸起一個個「豬糞」吃起來。龐涓看到孫臏吃豬糞,這才相信他是真瘋了,就這樣放鬆了對他的看管。

齊國早就聽說孫臏的才名。田忌就派人同老獄卒一起設計救出了孫臏。孫臏來到齊國,被拜為軍師,坐在輪椅上指揮打仗。後來,齊國和魏國交兵,在馬陵道這個地方,孫臏打敗魏軍,射殺了龐涓,終於報仇雪恨。

孫臏十分感激那位老獄卒,每到立夏,他就要吃一頓烏樹葉糯米團。人們欽佩孫臏的氣節才華,也在立夏時做烏米飯吃。立夏吃烏米飯的風俗便形成了。據說,吃烏米飯還能祛風敗毒,連蚊蟲也不會叮咬了。

〈 〈〈

立夏的由來

每年5月5日或6日時,「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太陽到達黃經45°,故名立夏也,2011年5月6日,農歷4月4日,星期五為2011立夏。立夏節氣在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經確立了,立夏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歷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如《逸周書·時訊解》雲:「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說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實際上,若按氣候學的標准,日平均氣溫穩定升達22℃以上為夏季開始。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的「綠樹濃陰夏日長,樓台倒影如池塘」的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進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開。

我國古代將立夏分為三候:「一候螻蟈鳴;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說這一節氣中首先可聽到蜊蜊(即:螻蛄)蛄在田間的嗚叫聲(一說是蛙聲),接著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立夏以後,江南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連綿的陰雨不僅導致作物的濕害。還會引起多種病害的流行。小麥抽穗揚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時期,若預計未來有溫暖但多陰雨的天氣,要抓緊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噴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陰雨連綿或乍暖乍寒的天氣條件下,往往會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發,造成大面積的死苗、缺苗。應及時採取必要的增溫降濕 措施 ,並配合葯劑防治,以保全苗爭壯苗。「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立夏前後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紅季節。「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後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 穀雨 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採制。

立夏前後,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強烈,大氣乾燥和土壤乾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後的乾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鋤」,這時雜草生長很快,「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中耕鋤草不僅能除去雜草,抗旱防漬,又能提高地溫,加速土壤養分分解,對促進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壯生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


過立夏時節的風俗活動都有什麼相關 文章 :

★ 過立夏時節的風俗活動都有什麼

★ 立夏節氣有哪些風俗活動

★ 立夏的民間傳統風俗活動

★ 立夏的習俗及風俗活動

★ 立夏傳統習俗活動

★ 立夏節氣有什麼習俗

★ 立夏的民俗有哪些 立夏的民俗活動

★ 立夏節氣習俗有哪些

★ 立夏時節民間風俗習慣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網路.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3、立夏的風俗 立夏有哪些風俗

立夏的習俗
1、吃蛋
在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會勁頭足。孩子們脖子上掛著用絲線編成的蛋套,裡面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相互用力比試,稱為撞蛋。
2、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古詩雲:「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人們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講著吉利話。
秤人這一風俗的由來,民間的傳說雖有不同的版本,但都與劉備的兒子——阿斗有關。
3、喝粥
根據當地史料記載,我國古時每年「立夏」節氣,民間形成了吃粥、掛蛋等習俗。民間傳說立夏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病無災,雖然只是傳說,但這種習俗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4、吃立夏飯
立夏這一天,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要變著花樣吃各種飯,烏米飯、豌豆糯米飯……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飯,但因為加進了各種時令的料,變換出不同的顏色,也會引得人們食慾大開。
立夏這天,南方人喜歡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俗稱吃「立夏飯」。烏米飯也是立夏一大美食。烏米飯做起來其實也很簡單:先把烏樹葉子搗爛,在冷水中浸泡,然後去渣,再將洗凈的糯米浸入烏樹葉子汁內,把糯米浸透,變成黑色,再放入鐵鍋里蒸熟,最後再撒上些白糖,這就搞定啦。據說,這個風俗源於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孫臏。
5、嘗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嘗鮮」之俗。人們品嘗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諸如吃櫻桃、芽筍、青蠶豆、蒜苗、莧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種各樣的蔬果都應該多吃點。
6、做夏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乾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
立夏煮鼎邊「做夏」,盛行於明末清初。立夏已進入農忙旺季。這一天煮鼎邊,不光是一家人吃飽吃好然後下田勞動,還要互贈左鄰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邊一樣,「一紋(涮)就熟」,藉以聯絡感情。體現福州人「金厝邊銀鄉里」的傳統美德。
7、食麵食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面餅和春卷三種。
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餅,有甜、咸兩種,咸面餅的用料有肉絲、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面餅則多加砂糖;春卷,用精製的薄面餅,包著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絲等餡料,封口處用麵粉拌蛋清粘住,然後放在熱油鍋里炸到微黃時撈起食用。
8、喝茶
我國江西、揚州等地有立夏飲茶的習俗。夏天酷暑炎熱,經常喝茶,尤其是偏涼性的綠茶,可以讓暑氣頓消,起到清熱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另外,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多,常喝茶可以及時補充水分。
不過,茶葉中含有的茶鹼是一種中樞神經的興奮劑,夏天喝茶消暑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出現「醉茶」的現象,不喝濃茶。不空腹喝茶、不大量喝茶,如果出現「醉茶」,可及時吃點東西,喝點白開水來緩解。
9、迎夏
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據載,立夏這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且馬匹、車旗一律朱紅,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還有習俗說立夏日不迎夏,會有病災纏身。

4、立夏的風俗有哪些

立夏 表示告別春天,是夏天的開始。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時至立夏,萬物繁茂。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南北跨度大,各地自然節律不一。以下是我整理的立夏的風俗有哪些,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立夏風俗

立夏日。對今人來說,立夏不過是一個節氣,表明春天結束,夏日由此開始而已。可是,我們的先人卻把立夏當作一個重要的日子來對待。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於南郊,並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到明代民間始有嘗新風俗,清代更有祭神、嘗新、饋節、秤人、烹新茶等習俗。 江浙一帶至今仍保留吃立夏蛋、健腳筍、五虎丹、三兩半等「吃補食」的飲食風俗;雲南宣威地區則有大門插皂莢枝、紅花以壓崇,圍灰牆腳以避蛇之俗。中國部分少數民族亦有過立夏節的習俗。

立夏節氣的含義是什麼意思

立夏節氣,在戰國末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古時按農歷劃分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立夏時節中國南北的氣溫差異較大,而且同一地區波動頻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節。立字解見春。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立,建始也;夏,假也,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故名立夏。立有開始的意思,因此立夏便代表著夏天的開始,同時也表示即將告別春天。人們習慣上都把立夏當作是溫度明顯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在天文學上, 夏至 是太陽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陽光直射點開始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減短。同時,夏至到來後,夜空星象也逐漸變成夏季星空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所以,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

立夏節氣吃什麼傳統食物

1、立夏飯

舊時立夏時節,寧波一帶的鄉下用五種顏色的豆子加上粳米煮成五色飯,也稱立夏飯。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物資的豐富,南方很多家庭將五色豆子替換成豌豆、雷筍、蠶豆、莧菜、香菇丁、鹹肉丁、胡蘿卜等食材,寓意「五穀豐登」,頗具儀式感。俗話說「千補萬補,不如立夏一補」,吃立夏飯同時也寄語人們希望一年到頭身體健康。

2、麥蠶

青麥蠶,也叫青麥團,是上海郊縣和江蘇啟東、海門一帶立夏節令食品。將還沒成熟的青麥穗揉碎,把帶殼的麥粒放入鍋里炒熟,去掉殼,放進石磨磨成粉,與糖一起製成寸長像一條條蠶寶寶的條狀食物,所以叫麥蠶。

3、立夏茶

立夏茶,也叫七家茶,是江浙一帶立夏的習俗。立夏之日,新茶上市,婦女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說是飲了立夏茶,可以防止疰夏,讓你健康平安度夏。

4、立夏粥

立夏時節,湖南耒陽人各家各戶都要熬立夏粥。立夏粥是用瘦肉、粉絲、糯米丸子、紅棗、豬雜、干筍、紅棗、豌豆、豆芽等十多種食材做輔料,加入大米中熬成香氣四溢的粥。

5、立夏果

立夏果,又稱立夏粿,是江西弋陽一帶立夏節氣的特色食品。立夏這天,家家戶戶都會煮一大鍋立夏粿,吃一整天。立夏粿是用米蒸熟後揉爛,搓成小團子,加入豆芽、豆乾、蝦皮、豌豆之類的食材一起煮成「立夏粿」,也叫立夏羹。相傳吃立夏粿表示送春迎夏,品種越多就表示春收越豐富,喜慶有餘。

6、腳骨筍

立夏吃腳骨筍是寧波特有的習俗。腳骨筍實際上就是山上的烏筍。它細細長長的,形似腳骨,烹煮的時候切成三四厘米長的段,不剖開,據說立夏吃了腳骨筍,一年腳骨都健康。

7、嘗三鮮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為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地三鮮是指黃瓜、莧菜、蠶豆;樹三鮮指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則是指螺螄、鰣魚、河豚。

8、見三新

與無錫民間立夏食俗相似,蘇州地區有「立夏見三新」的說法。三新是指櫻桃、麥子和青梅,人們先用三新祭祖,然後再自己吃。

9、七家粥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要吃「七家粥」。七家粥是用左鄰右舍各家匯集起來的米,加入各色豆子和紅糖煮成一大鍋粥,再大家一起分食。

10、立夏蛋

立夏吃蛋是江南一帶的習俗。這一天人們用茶葉或核桃殼煮成立夏蛋,民間認為立夏吃蛋能夠強健身體。孩子們則喜歡把煮好的雞蛋用五顏六色的繩子編好掛在胸前, 傳說 這樣能保佑孩子不得夏熱病。

11、鼎邊糊

立夏時節,福州人要吃鼎邊糊(又稱鍋邊糊),是用米漿涮鍋邊,再加入蝦米、木耳、莧菜、香菇、花蛤等做成的風味小吃。煮鼎邊糊,也叫「做夏」。

12、蝦面

立夏這天,閩南家家戶戶用新鮮的蝦子、青菜、豬肉和油麵一起煮成蝦面供全家食用。

13、夏團子

立夏吃夏團子是湖南婁底人的習俗。先將糯米粉和成團,揪成小劑子,捏成餃皮狀,包入餡,收口搓圓,然後下鍋煮,放上白糖。

14、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這天要吃光餅。光餅是麵粉加少許鹽烘製而成的,但吃法又有些差異。周寧、福安等地是將光餅放入水中浸泡後做成菜餚,而福鼎、蕉城等地則是把光餅剖開,夾入炒熟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一起吃。

立夏的風俗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立夏的傳統習俗是什麼

★ 過立夏時節的風俗活動都有什麼

★ 立夏的來歷習俗及古詩傳說

★ 立夏的由來和風俗介紹

★ 立夏節氣來歷及風俗介紹

★ 立夏氣候特點及風俗簡介

★ 立夏習俗

★ 立夏的習俗

★ 立夏風俗知多少

5、立夏節氣風俗有哪些

立夏 這個節氣在戰國末年就已經確立了,預示著季節的轉換,為一年四季之夏季開始的日子。下面是我精心推薦的立夏風俗有哪些,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立夏風俗

1、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古詩雲:「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人們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

2、喝粥

根據當地史料記載,我國古時每年「立夏」節氣,民間形成了吃粥、掛蛋等習俗。民間 傳說 立夏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病無災。

3、吃立夏飯

立夏這一天,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俗,要變著花樣吃各種飯,烏米飯、豌豆糯米飯……主料都是最最平常的米飯,但因為加進了各種時令的料,變換出不同的顏色。

4、嘗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嘗鮮」之俗。人們品嘗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

5、做夏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乾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

6、食麵食

我國北方多 種植 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面餅和春卷三種。

7、喝茶

我國江西、揚州等地有立夏 飲茶 的習俗。夏天酷暑炎熱,經常喝茶,尤其是偏涼性的綠茶,可以讓暑氣頓消,起到清熱解暑、利尿排毒的作用。

8、迎夏

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還有習俗說立夏日不迎夏,會有病災纏身。

立夏應該吃什麼

苦瓜

在立夏之後,可以適當吃些苦瓜,胃口不好的人公狗腰吃一些的,能夠起到消除胃火的功效。苦瓜能夠起到瀉火消暑的效果,還能夠起到明目補脾的功效,所以在立夏時節要適當吃一些苦瓜。

章魚

尤其是身體虛弱的人群,在立夏之後可以適當吃一些章魚,章魚不僅僅味道鮮美,且還能夠起到補氣血的功效,且章魚裡面含有的牛磺酸能夠起到抗疲勞的功效。

雞蛋鴨蛋

在很多地區,立夏是要吃雞蛋或者鴨蛋的,俗稱吃立夏蛋。立夏吃雞蛋或者鴨蛋能夠預防立夏之後苦夏的出現,對於立夏之後身體容易感到睏倦有著不錯的預防效果,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質適當吃一些。

蜂蜜

別以為只有在秋日才可以吃蜂蜜,在立夏之後也是需要吃蜂蜜的,尤其是身形瘦弱以及營養不良人群,還有容易大便干結的人群。蜂蜜里含有多種礦物質以及維生素類,能夠起到提高身體免疫力,以及改善心肌功能的效果,防止立夏之後出現面色蒼白等問題。個人推薦,蜂蜜檸檬茶最佳。

蓮藕

蓮藕在立夏屬於時令蔬菜,也是非常適合在立夏之後食用的。蓮藕能夠起到就健脾助消化的效果,還能夠起到增進食慾開胃的功效呢,所以立夏之後可以多吃一些蓮藕。

葡萄

在立夏之後,最好的水果不是西瓜,而是葡萄。葡萄在立夏之後每天多吃一些,能夠起到補氣血的效果,且能夠補充人體每天所需要的鉀元素一鐵元素,所以立夏之後每天一定要吃新鮮的葡萄。

北方立夏蔬菜類食物

1、韭菜

韭菜有「壯陽草」、「洗腸草」之稱,韭菜入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在冷暖不一的春天裡,需要保養陽氣,而韭菜最宜人體陽氣。韭菜中還含有蛋白質、脂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成分,有健胃、提神、強腎等功效。春韭更是味美、營養豐富。

2、春筍

春筍是一種受到許多人喜愛的佳餚,作為「素食第一品」的春筍由古至今就倍受贊賞。春筍美味爽口,營養豐富,可葷可素,而且有各種做法,是春季菜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春筍中含有充足的水分、豐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鈣、磷、鐵等,還含有很高的纖維素,有利於幫助消化、防止便秘,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低澱粉、多粗纖維素的食物。但要吃新鮮的春筍。

3、春芽

春天萬物復甦,各種植物都開始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也說要「食歲谷」,所以說在飲食方面也應該多吃時令食物,如春芽就是不錯的選擇。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發出鮮綠的嫩芽,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萵苣等等。

4、萵苣

因為天氣開始變熱,易存氣。對於這方面的人來講,多吃一些萵苣是最好不過的了。因為我們都知道,萵苣具有促進腸壁時運,通利消化道,治療便秘的功效。所以,在夏天的時候,如果覺得不通氣或者是不通便的時候,吃萵苣是不錯的選擇。

5、豌豆

立夏這天,要吃豌豆飯。由於帶殼豌豆形如眼睛,而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中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每100克豌豆中含維生素B10.49毫克,是毛豆的3倍之多。天熱出汗會丟失一部分B族維生素,因此豌豆很適合夏天食用。


立夏風俗有哪些相關 文章 :

★ 立夏的傳統習俗是什麼

★ 過立夏時節的風俗活動都有什麼

★ 立夏的來歷習俗及古詩傳說

★ 立夏節氣的含義以及風俗簡介

★ 立夏習俗

★ 立夏風俗知多少

★ 立夏的傳統習俗知識大全

★ 立夏的習俗

★ 立夏的來歷和習俗

6、立夏有什麼習俗

立夏的民間風俗:
是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鍾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斗蛋時蛋頭斗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斗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俗。人們在村口或台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從小數打到大數),不能外打里。
至於這一風俗的由來,民間相傳與孟獲和劉阿斗的故事有關。據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後,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托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吒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斗。從此以後,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丞相這托,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斗,每次去則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阿斗見豌豆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麼本領,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 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7、立夏的風俗有哪些呀

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節日,稱「立夏節。」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於南郊,並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到明代民間始有嘗新風俗,清代更有祭神、嘗新、饋節、秤人、烹新茶等俗。江浙一帶至今仍保留吃立夏蛋、健腳筍、五虎丹、三兩半等「吃補食」的飲食風俗;雲南宣威地區則有大門插皂莢枝、紅花以壓崇,圍灰牆腳以避蛇之俗。
立夏吃蛋
雖然全國各地立夏這天的傳統食俗各有特色,但說起立夏那天最經典的食物就是「立夏蛋」了。立夏前一天,很多人家裡就開始煮「立夏蛋」了,一般用茶葉末或胡桃殼煮,看著蛋殼慢慢變紅,滿屋香噴噴。茶葉蛋應該趁熱吃,吃時倒上好的酒,內灑些許細鹽,酒香茶香,又香又入味。
「立夏吃蛋」的習俗由來已久。俗話說:「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一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起來,許多人特別是小孩子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子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因此,立夏節吃蛋的習俗一直延續到現在。
古人認為,雞蛋圓圓溜溜,象徵生活之圓滿,立夏日吃雞蛋能祈禱夏日之平安,經受「疰夏」的考驗。立夏日一般在農歷的四月,「四月雞蛋賤如菜」,人們把雞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燒就成了「茶葉蛋」。後來人們又改進煮燒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鹵、桂皮、薑末,從此,茶葉蛋不再是立夏的節候食品,而成為我國傳統小吃之一。
煮鼎邊做夏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乾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它成為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志。離鄉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一聽「鼎邊糊「三字,就好像見到家鄉的「倩影」,成為戀祖愛鄉的風味小吃。
立夏煮鼎邊「做夏」,盛行於明末清初。立夏已進入農忙旺季。這一天煮鼎邊,不光是一家人吃飽吃好然後下田勞動,還要互贈左鄰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邊一樣,「一紋(涮)就熟」,藉以聯絡感情。體現福州人「金厝邊銀鄉里」的傳統美德。
從鼎邊糊傳說來看,「做夏」吃鼎邊,意義更深一層。明朝嘉靖年間,福州沿海城鄉常遭倭寇騷擾。戚繼光帶兵入閩剿倭,處處受到當地人民擁戴與歡迎。老百姓經常送糧送食犒勞戚家軍。有一天,戚家軍到了福州南郊,一路上打了好幾個勝仗,決定在此地休息半天。南郊的老百姓早就將家裡好吃的東西集中在一起,以便慰勞三軍。料想不到,從長樂方向又闖出一股倭寇向福州南郊撲來。戚家軍緊急集合準備迎戰。鄉親們正在燒菜煮飯辦酒席,准備慶功,但已無法開席了。不知是誰出了個主意,將大米磨成漿,肉絲、蜆子、金針、木耳、蟶干、干貝等等一股腦兒混煮成高級清湯,涮米漿於鍋邊,不消一刻鍾,一鍋又一鍋的鼎邊糊出來了。眾將士吃飽後奮勇上陣,不消兩個鍾頭,把倭寇全部消滅在海邊。「做夏」吃鼎邊糊,緬懷民族英雄,也有著愛國主義的內涵。
忌坐門檻
立夏日還有忌坐門檻之說。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志》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坎,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說是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30年代《寧國縣志》中記載:「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俗傳立夏坐門坎,則一年精神不振。」立夏日,孩童忌坐石階,如坐了則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門檻),謂這天坐地栿將招來夏天腳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須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數,方可解魘。
福建閩東地區吃光餅
福建閩東地區立夏以吃「光餅」(麵粉加少許食鹽烘製而成)為主。閩東周寧、福安等地將光餅入水浸泡後製成菜餚,而蕉城、福鼎等地則將光餅剖成兩半,將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夾而食之。周寧縣純池鎮一些鄉村吃「立夏糊」,大鍋熬糊湯,湯中內容極其豐富,有肉、小筍、野菜、雞鴨下水、豆腐等等。
江浙地區吃「七家粥」「嘗三鮮」
浙江農村地區立夏必吃「七家粥」,也叫喝「七家茶」。七家粥是匯集了左鄰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紅糖,煮成一大鍋粥,由大家來分食。七家茶則是各家帶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葉,混合後烹煮或泡成一大壺茶,再由大家歡聚一堂共飲。
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同時,蘇州立夏還要吃海螄、麵筋、白筍、薺菜、咸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因此也把立夏叫做「饋節」。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
杭州在立夏日有吃「野夏飯」之俗。是日,小孩子們成群結隊,向鄰里各家乞取米、肉。然後到野地里採掘野菜、竹筍,用石頭支起鍋灶,自燒白吃,稱為吃「野夏飯」或「立夏飯」。這種風俗就是自比乞丐,以為可以避災禍。吃完立夏飯,大人拿來籮筐、大秤。給孩子們秤體重,看比去年重了多少。
上海立夏日吃蛋。立夏當日,孩子們的脖子上總要掛上一個用紅色網套套著的蛋。上海也有「節交立夏記分明,吃罷攤菜試寶稱。」的習俗,立夏之日要吃芋頭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餅,中午時無論男女老幼都要稱一下體重。
南方地區吃筍、槐豆、「五色飯」
四川、岩坦山區家家要吃筍、槐豆。說吃了竹筍腳骨硬,好爬山。還吃青梅,燒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習俗,說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
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君踏菜)的習俗,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在廣西等某些地方,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8、立夏節氣有哪些風俗活動

立夏 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7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那麼立夏節氣有哪些風俗活動呢?下面我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目錄

立夏節氣有哪些風俗活動

上海立夏的風俗

立夏為什麼要碰蛋

立夏表示什麼的開始

立夏節氣有哪些風俗活動

1、立夏蛋

在民間,有「立夏吃蛋,石頭踩爛」的說法,意思是立夏吃蛋,人就會勁頭足。孩子們脖子上掛著用絲線編成的蛋殼套,裡面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相互用力比試,稱為撞蛋。還有「立夏吃了蛋,熱天不疰夏」,相傳從立夏這天起,天氣晴暖並漸漸炎熱,許多人特別是小孩會有身體疲勞四肢無力的感覺,食慾減退逐漸消瘦,稱之為「疰夏」。女媧娘娘告訴百姓,每年立夏之日,小孩的胸前掛上煮熟的雞鴨鵝蛋,可避免疰夏。孩子們還會三五成群,進行斗蛋游戲。

2、立夏「秤人」

人們在戶外懸秤於大樹下,為小孩和老人稱量體重,以檢驗一年來身體的變化。秤鉤懸一把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

其實開始只是通過稱重來了解一個人的身體健康狀況,過胖多瘦的人都會被善意的指出來,對於後來的營養和食材都會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慢慢地就被大家所認可的流傳下來。

3、立夏粥

根據當地史料記載,我國古時每年「立夏」節氣,民間形成了吃粥、等習俗。民間 傳說 立夏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病無災,其實在過去基本上營養都是依靠喝粥來補充的,慢慢的演變而來就有了立夏喝粥的習慣了。

4、立夏面

過去有一個 諺語 :冬吃混沌夏吃面,特別是江浙一帶立夏吃面是很多地區重要的習俗,民間還有「吃過立夏面,一天長一線」的說法,北方人由於天天都是吃面,反而對這個節氣吃面並不是特別的在意。

5、立夏養生

立夏時節,人容易心浮氣躁,所以要立夏以後慢慢地學會養生,養生體現在很多方面,有外界的,比如運動健身,也有內在的,美食,心情調節,對於美食 愛好 者,對於飲食養生方面也是給出了一些建議。

常吃堅果能夠有效強心護心。常吃乾果、杏仁、山核桃和花生等堅果,都有助於保護心臟。而由於夏季陽氣盛於外,應多以清淡食物為主,如白菜、苦瓜、絲瓜等。

<<<

上海立夏的風俗

吃蛋:一般是荷包蛋,香香脆脆的,表皮煎的非常酥脆,上面還撒上了一些蔥花,味道特別香,大人小孩都吃,寓意一家團圓。

斗蛋游戲:這一天大人會用絲線編成蛋套,裝入煮熟的雞蛋鴨蛋,掛在小孩子脖子上。有的還在蛋上繪畫圖案,小孩子相互比試,稱為斗蛋,誰的蛋殼最後才碎就算是贏了。

吃麥蠶:是指用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據說人們吃了可免「疰夏」,避免精神不振,防止中暑。

<<<

立夏為什麼要碰蛋

立夏吃蛋碰蛋,這和一種名為「疰夏」的病症有關。它是一種季節性病症,主要源於天氣的暑熱和體質的虛弱。古人預防疰夏,第一階段從「立夏」開始,這一時段的習俗很多,比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葉蛋的風俗。 6個月至3歲的嬰幼兒最容易疰夏,因為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完善,體溫調節及汗液排泄功能遠不如成人,因此「疰夏」在孩子中非常常見。

俗話說「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症狀,患者多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子尤易疰夏。人們認為立夏吃蛋是可以保證孩子不得疰夏,而由於這是給小孩子准備的,所以到後來逐漸演變成一種碰蛋的習俗,人們將立夏蛋玩出了趣味,由此形成了立夏碰蛋的習俗。

<<<

立夏表示什麼的開始

立夏是夏季的第一個節氣,因此通俗上來講是夏天的開始。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立夏代表我們正一步步走向那個烈日炎炎的盛夏。

雖然我國習慣將立夏作為夏天的開始,但是氣象學上的夏季要推遲到立夏後25天左右。古人把農歷四、五、六月算作"夏天";今人把公歷6、7、8三個月當作"夏天"。西方人則普遍稱 夏至 至 秋分 為夏季。科學的劃分 方法 是平均溫度22℃以上為"夏天"。據此,當平均溫度持續低於22℃時,並不算夏天到來了。這是由於中國南北方氣候的差異導致,若按氣象學的標准,立夏時的北方還剛剛進入春季,不過從福州到嶺南一代地區,在立夏時基本已經進入了夏季。

<<<


立夏節氣有哪些風俗活動相關 文章 :

★ 立夏節氣有哪些風俗活動

★ 立夏的習俗及風俗活動

★ 過立夏時節的風俗活動都有什麼

★ 立夏節氣有什麼習俗

★ 立夏節氣習俗有哪些

★ 立夏的由來和民俗活動有哪些

★ 立夏節氣的傳說及傳統風俗

★ 立夏節氣的來歷及民間習俗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網路.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