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的風俗
1、木里人的風俗習慣
一、婚俗
在木里境內,居住著藏族的一個分支「旭米」人,他們除了語言上與當地其他藏族稍有差異外,其裝扮、宗教信仰等並無兩樣。他們一妻多夫或一夫多妻的奇特婚俗,至今仍保留相當完整。
二、走婚制風俗
在木里的屋腳鄉境內,至今仍保留著母系氏族的社會形態,家中由女性主事,家庭成員中只有母系的姐妹兄弟和子女。父親是另一個家庭的成員,只有在夜晚才能過門,在清晨則要離去。這便是傳統的「走婚制」形成的家庭格局。
三、燃燈節
木里的藏族人民,在每年的藏歷十月二十五日的燃燈節,都會點燃明燈、念誦經文,來紀念緬懷雪域智者頂嚴、文殊化現、第二佛陀宗喀巴大師。
四、布扎舞
木里的藏族人民都會跳布扎舞。布扎舞的上身有鹿頭、下轉指、獅子頭、雙飛燕、雙擺手、雙繞推手等手勢變化;動作有彈腿縱身前跳、跳十字、跳喜旋、正反跨腿旋轉、拉弓射箭及高舉腿(勾腳外開)等等。
五、彝族換裙禮
木里的彝族姑娘進入成年時依俗要舉行隆重的換裙禮,即「換裙子、梳雙辮、扯耳線」,標志著該少女已經長大成人。彝族少女在「沙拉洛」之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的童裙,梳的是獨辮,耳朵掛的是穿耳線。
六、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也是木里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一般多在夏歷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跳舞唱歌、賽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轉繞住宅和田間,然後相聚一地燒起篝火,翩翩起舞。
2、涼山彝族傳統文化有哪些?
1、火把節,這是涼山州彝族最盛大的節日,每年的7-8月之間(好像是按農歷計算的,好像是農歷六月二十四)並且現在4年一屆是國際火把節,火把節時間為三天,活動滿多的,不管是涼山大城市,還是鄉鎮,彝族人民都會點火把,圍著火把跳「達體舞」「阿詩瑪」等是我最喜歡的時候(備註:舞蹈名字不曉得書面是叫什麼,但是我們一直是這樣叫的),相當的熱鬧,也很有氣氛,還有賽馬,摔跤,選美。
2、彝族年,彝族年相當於漢族過的春節一樣,時間在傳統的大年三十前一個半月左右,具體是哪天沒注意過,就記得讀書的時候,彝族年還會放假一周,這個是僅次於火把節的彝族傳統節日,但是並不像火把節那樣狂歡,而是一大家認團聚,親朋好友的聚會,殺豬殺雞,宰牛宰羊,吃陀陀肉,喝乾乾酒。
3、彝族婚禮,這個不是彝族的傳統節日,這個也是涼山彝族保存的比較好的風俗,只記得小時候參加過,具體怎麼樣的也記的不是很清楚了,反正清早男方就會來接女方,但是臉上還畫的有彩色的形狀在臉上,而且不管好遠,都不準坐車,從接到新娘好像就是背起的(當然我不曉得是不是真的背回新房的),後面還有很多五花八門的儀式,有機會可以去參加下(備註:最好是婚禮的主角都是彝族,這樣才可能真真的體會到不同的婚俗)
另外附送涼山美食篇:
1、陀陀肉+乾乾酒,體驗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相當的好吃,乾乾酒味道偏甜,度數好像不高。想當年去同學家過彝族年,酒壇就在我旁邊,邊吃肉邊喝酒,直接自己把自己都喝醉了。
2、本人回西昌必吃的兼打包的:糍粑,酸菜,糌粑,炸洋芋,卷粉,這些跟我在外面吃的味道不一樣,我只曉得酸菜跟外面的做法是不一樣的,炸洋芋主要是調料很好吃,這些小吃只有在路邊上的小攤位上才是正,大館子里吃不出來那個味道。
生活了二十年的地方,相當的懷念啊,現在只能放長假才有點時間回去。哎。。。
歡迎來涼山玩。
3、西昌市過年過節市民有送禮習慣嗎?
送你一都習慣的話,要按照當地的風俗,人們的一種習慣嗯,表達出來就有那個相同的過去了
4、西南地區彝族的、白族的節日風俗
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節日風俗,如蒙古族的獻哈達,藏族的雪頓節,西南地區彝族、白族的火把節也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樣式,比如,安徽的黃梅戲,河南的 豫劇,浙江的越劇,四川的川劇。藏戲則被稱為藏文化的精髓。
5、火把節作文
火把節作文1我家鄉在漳州南靖,在那兒,有一個獨特的習俗,叫「火把節。」
「火把節」這個習俗雖然迷信,但寄託了老百姓美好的願望。讓我來教你們火把怎麼做吧:准備一個易拉罐,一塊布條,三根鐵絲。先在易拉罐開口的邊緣打三個洞,用鐵絲穿過洞,然後將三根鐵絲拉聚在一起,綁在一根木棒上,這樣,就可以將一拉罐提在手上了。接著往易拉罐里裝煤油,然後將布條塞在裡面,讓布被煤油浸透,記住要留一小塊在外面,當點火索,這樣火把就做好了。
火把節開始了,大家在一個寺廟前集合,點燃大家手中的火把。有一些強壯的哥哥們,就去抬大佛。我們提著火把,在大街小巷裡跟隨菩薩到處走,這一天,除了菩薩、火把,還會有一些舞龍舞獅的,形成一支隊伍龐大且壯觀的隊伍,這隊伍經過每家每戶,村民們都會放鞭炮,熱鬧非凡,有趣極了。
大家把大佛抬到每家每戶,村民們都會准備一些貢品拜拜,據說這也是一個祈福的儀式,祈禱今年能風調雨順,有個好收成,也祈願家人們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遊行結束後,所有提火把的小孩子還能收到小紅包呢!你問我幾塊錢?暫且保密吧。忘了告訴你們,那天是農歷的正月初三,到時候,你一定要來哦!
火把節作文2每年的六月份是白族哪裡的火把節。關於火把節有一個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個城堡,城堡里住著一個土司,他長著一雙老鼠眼和一張鰱魚嘴,圓圓的臉上還有一堆豆,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黑煞神。他無惡不作,手下養了一幫家丁都心狠手辣,專門欺負老百姓,許多的老百姓都起來反抗他們,但是都被他們給處死了。
直到有一天,有一個牧童叫扎卡他很聰明。他就聯合九十九個山寨的貧困得老百姓,從六月十七起,將各家各戶的羊都關起來,每天只喂點水,不喂草料,餓上七天七夜。然後他們在羊頭上綁上火把,大家就約定在六月二十四號起義。就以第一支「火把母」為號,點燃千萬支綁著火把的羊群,沖向土司的城堡。吐司跑到地道里,讓家丁守住。可是家丁守不住。扎卡他們沖進來抓住了大管家,他立即跪下求饒,說黑煞神在地道里。他們讓黑煞神出來,可他不出來還反抗。扎卡一氣之下就燒死了黑煞神。
所以人們把那一天叫做「火把節」。
火把節作文3火把節是我國很多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像彝族、白族、納西族等,通常在農歷六月,節期三天。當天人們會拿著火把一直跳舞。
火把節第一天是祭火。這一天,人人穿著自己心愛的禮服,高高興興,村村寨寨都會宰牛殺羊,擺好宴席,五花八門的肉,又香又甜的酒,這些香味芬芳四溢,用它敬神,神也會贊不絕口。夜幕降臨時,臨近村寨的人們會在老人們選定的地點搭建祭台,以傳統方式擊石取火點燃聖火。然後,家家戶戶,大人小孩都會從祭司手裡接過火把,沿著田埂走。第二天是傳火。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聚集在祭台聖火下,舉行各式各樣的活動。小夥子們要進行賽馬、摔跤、唱歌、鬥牛、斗羊、斗雞比賽。姑娘們則效仿傳說中的阿詩瑪,身著美麗的衣裳,撐起黃油傘,唱起歌來跳起舞。第三天是送火。這是整個火把節的高潮。這一天夜幕降臨時,人人都會手持火把,競相奔走。最後人們將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歡樂的人們會聚在篝火四周盡情地歌唱、舞蹈。
火把節可真有意思,有機會我也要去參加火把節。
火把節作文4在我的家鄉,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這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宰羊過火把節。
這一天,無論出嫁女兒有多遠,無論家裡有多忙,娘家都要派人把她們接回娘家過節,所以小媳婦們又把這一天叫做姑娘節。
離二十四這天還有幾個月,出嫁的女兒們就在計算著還有幾天就可以回娘家了。手頭該做的活要盡快做完,還要給爸媽早早就縫好幾雙鞋子,回家時好孝敬父母。
火把節前兩三天,娘家父母就要叫哥或弟到姑娘婆家接回出嫁女兒,如果家裡沒有哥或弟,姑娘的父母會親自去接。娘家人來,婆家無論有多忙,他們都讓媳婦放下手頭活計回娘家。如果臨近二十四這天了,娘家還沒有派人來接,媳婦們會心裡很著急,不時地眺望村頭有沒有人來。
六月二十四這天,家裡人都會拿出平時捨不得吃的東西來招待接回家的女兒,並且每家每戶必須殺雞,如果家庭條件較好的家庭還會殺豬宰羊。所以,這一天,村村寨寨都很熱鬧,人人都沉醉幸福的喜悅中。
火把節,是春節後過得最大、最隆重的一個節。
火把節作文5又一年中秋節到了,也是我們又一次歡快的火把節。
這天晚上,我和姥姥去姥姥家空田裡放火把,我姥姥怕我不安全,所以也跟我一起去放火把。我又想叫哥哥陪我去,可哥哥說他不想去。我生氣地說:「你不去就算。」於是我叫我的同伴朱志傑陪我去放火把,我倆可好了!他一聽高興地說:「好啊!」
他先用打火機點火把,點著了,就幫我點。可我的火把點不著,於是他就把旁邊的草點著後,再給我點。「太好了」。我的火把也點著了,我把火把上下舞動,火把就象一條龍圍著我繞來繞去。
人家小夥伴看見我們在放火把,他們也來放火把。頓時,天上就象無數條火龍圍著我們繞來
繞去似的。我們玩得很晚,直到姥姥說:「不早了,趕快回家睡覺吧。」我才離開空田,我真捨不得這個火把節,我盼望著明年的中秋節快快來到。
火把節作文6我的家鄉西昌是個美麗的地方,這里每年農歷的6月24日都會舉行一個盛大的節日,它就是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火把節。
火把節這天,街上到處張燈結綵, 還有各種各樣的花車遊行,到處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氛。天色漸漸變暗,身穿漂亮民族服裝的彝族同胞和來自全國各地的人們,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都不約而同地來到火把廣場,整個廣場和城南大道都被圍得水泄不通。
約定的時間到了,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們同時點起了火把,一束束火把連成了片,好像是燃燒的海洋,又像是舞動的巨龍,燦爛的大火照亮了半邊天空。這時,動聽的音樂響了起來,人們把火把聚集在一起,堆成了一個個火堆,大家在火堆周圍手拉著手,圍成了一個又一個大大的圓圈,隨著音樂的節奏跳起了達體舞。大家不停地跳啊、唱啊、笑啊,玩的開心極了!直到很晚,大家才依依不捨地離開。
這真是一個熱鬧又難忘的火把節!
火把節作文7火把節是我們彝族的傳統節日,火把節的時間是農歷6月24日到26日,節期三天。
關於火把節由來的傳說,是彝族英雄斗敗天神惡魔,團結民眾與邪惡與災害抗爭的故事。
火把節一般歷時三天三夜,分為迎火、玩火、送火三個階段。在火把節期間,男女青年點燃火把到村寨田間,用火光碟機除病魔災難。第一天為「都載」,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先殺雞,後宰羊殺豬,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在外面的人都要回家吃團圓飯,一起圍著火塘喝酒,共同分享歡樂與幸福。第二天為「都格」。這一天,成千上萬的人都聚集在一起,組織賽馬、摔跤、爬桿、射擊、鬥牛、斗羊、斗雞等比賽。晚上,人們就圍著篝火盡情地跳啊唱啊,直到深夜。第三天叫「都沙」。這一天人們手持火把,走到約定的地方,聚在一起舉行送火儀式,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興旺。
火把節是點燃聖火,以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是豐收的重大節日。我們小朋友最喜歡過。
火把節作文8今天是我們涼山彝族人民最具特色的火把節的第一天,火把廣場要舉行隆重的打火把儀式,吃過晚飯,我和遠道而來的雨琪姐姐,璇璇妹妹等一大幫親戚就迫不及待的來到了火把廣場。這里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啊!一堆堆熊熊燃燒的篝火旁擠滿了跳達體舞的人們,歡樂的氣氛讓我也不禁加進到了其中,人們不分種族膚色,手拉著手隨著音樂翩翩起舞,不時還伴隨著陣陣歡呼聲……
正當我們跳得興奮的時候,天空傳來了「砰」的一聲巨響,原來是焰火晚會開始啦!流星一樣的焰火帶著刺耳的呼嘯聲沖上了夜空,在深藍色的夜空中間綻放開了一朵朵金黃色的綉球花,瞬間又消失的無影無蹤。就在我們遺憾的時候,一條條「小金蛇」又竄進我們的眼簾。
五彩的焰火給彝族人的火把節增添了無限節日的氣氛,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啊!
火把節作文9我們彝族有一個節日,每一年的6月24日的晚上,就是我們彝族的火把節,非常隆重,也非常開心和好玩。在6月24日的晚上,非常熱鬧,不管那一家只要能走路的,都會出來玩。我們吃完晚飯後,我們開始約同伴們點火把了,約好同伴,開始准備火把,准備好了,點燃一根火把去玩了。
我和我的幾位好夥伴,點著火把。
到公路那邊,還跑到了學校的房背後,還大聲地喊叫著,我們還在那裡起歌唱,在火把要燃完的時候,就回去了。回到了寨子裡面,每一個人,都回去自己家裡面抱幾根柴,一大一起圍站著,然後把火燃起來,老年人們都一起跳舞,我們小孩也像大人一樣,手拉手,一起跳舞,過了一會兒,到了打火把架的時候了,我們女生膽小,不敢打,生怕火會燒到自己,那些男生膽子大,勇敢,男生們都在打火把架,我們女生在一旁看他們打火把架。
火把節作文10暑假,我和媽媽到雲南旅遊,一下飛機,我就感到一絲涼意迎面撲來,比靖江炎熱的天氣涼爽很多。
第一天,我們一家人來到了西山遊玩,那兒風景秀麗,令人心曠神怡。
第二天是農歷六月二十四,是少數民族的新年。聽說:民族村裡要舉行一年一度盛大的火把節。爸爸駕車帶我們來到民族村,好一派熱鬧的.場面!四面八方的人們像趕集似得湧上了廣場,寬大的廣場上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天漸漸暗了下來,一群身強力壯的小夥子和美麗的姑娘身穿五顏六色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迎接火把節的開始。
在一陣陣歡呼聲中,人們翹首期盼的點火儀式開始了,人們點燃了象徵吉祥如意的火把,高舉著,在廣場上奔跑。廣場上空像一條火龍在游動。後來,人們把火把聚集到一起,形成了一個小火堆,大家手拉手圍著火堆跳起了歡快的舞蹈,個個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
紅紅的焰火照亮了廣場的夜空,歌聲,笑聲,歡呼聲匯成一片,在空中久久回盪。
火把節作文11今天是彝族人一年一度的火把節。在西昌這一座美麗的城市已經披上了節日的盛裝,等待著夜晚火把節狂歡之夜的到來。
當夜幕降臨了的時候,我們來到了火把廣場。火把廣場上高高的立著12根火把石柱,彷彿是已經點燃的火把。這里,已經是人山人海,人流如潮。許多人和我們一樣手裡都拿著長長的樹枝幹紮成的火把。大家紛紛點燃了火把。有的人拿著火把舞動著,有的人把火把放在地上搭成個火堆,圍著火堆跳起了歡快的舞蹈。整個城市都彷彿被火把點燃了,人群也被火把點燃了激情,這里成為了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都是那麼的開心,感受著節日的歡快。
天上還掛著許多孔明燈。一盞盞燈象一個個紅色的小星星,寄託著人們的祝福越飛越高。
火把節是個令我難忘的節日。
火把節作文12彝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而最讓人難忘的就是火把節。火把節是祈禱幸福、祝福吉祥的節日.火把節原是指驅蟲滅害、保佑莊稼獲得豐收.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過火把節的日子.火把節那幾天,人們清洗炊具,殺雞宰羊,籌辦豐盛的節日晚餐。
夜幕降臨時,篝火晚會拉開了夜晚的序幕_____在廣場上點燃篝火,男女老少都聚集在一起,手拉手圍成一個大圈,跳起舞來。彝族姑娘能歌善舞。跳舞最出色姑娘叫海來阿卓,她拉上她阿哥的手,走到舞台中間。跟著音樂,跳起彝族舞。她們指尖劃出令人痴迷的弧度,旋轉在寂寞的邊緣。頭發與身姿在微弱的燈光中飄動,彷彿全世界都投入到旋律中,時間斷裂的聲音,像一雙悲傲的蝴蝶,身軀輾轉纏綿。 這對情侶成了人們的焦點,像兩顆璀璨的紅寶石在空中飄盪。隨著燈的光芒像快樂的精靈,讓人難以忘懷!仰望高空,整個地面被一團紅光所籠罩,紅光之中的無數點火光,猶如滿天繁星,繁星之中綻開了七色花,令上方的星空也為之黯然。人們都不願離去,直到夜深人靜。
彝族火把節,熱情的彝族人一定會請你加入篝火晚會,希望以後有機會我也
火把節作文13我的家鄉有一個很有趣的風俗,那就是火把節,這是我們彝族最有特色的一個節日,總共慶祝三天,熱鬧極了。
第一天是祭火。在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都要宰牛殺羊,歡聚一起分享,並且准備酒肉祭祖。到指定的地方拿起篙草紮成的火把,點燃祭台上的聖火。父母都帶著孩子遊走田邊,向孩子講述古老的傳說。
第二天是傳火。年輕人要騎馬、斗雞、鬥牛、摔跤,而姑娘們就要唱起歌,跳起舞。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則是選美大賽了。年老的長輩,要按照傳說中的女孩一樣善良、漂亮、溫柔的美女,跟傳說中的男子一樣勇敢、強壯、勤勞的俊男。再讓俊男、美女帶動大家一起載歌載舞。
第三天是送火,是把火把節推上高潮的時刻。夜幕降臨,大家高舉手中的火把,再把火把扔在一個地方,堆起一個火堆。所有的人拉起手,在火堆外圍成一個圈,對著火堆一起唱歌跳舞。
看著電視上這么高興的彝族兄弟姐妹,我也恨不得鑽進電視機里和他們一起載歌載舞。
家鄉的火把節真有趣,這么熱鬧的節日歡迎你來我的家鄉玩!
火把節作文14啦啦啦,太好了!火把節到了,這是一個讓大人和小孩子們同樣期待的節日!
我在梁山生活了許久,在火把節那天,我只要慫慫鼻,哪一種味道都逃不過我的鼻子。菜香,肉香,水果香,木材發出來的淡淡香味,那一種味道能從我的鼻子底下溜走?我閉著眼都能說出火把節那天的情,人山人海。
在火把節那天,小孩子們來到河邊,舉著火把,一直轉圈圈。如果一個小孩子的火把熄滅了,還可以藉助別的小孩子的火種,把自己的點燃,然後繼續快樂的玩耍。
而那些已經成年的大人,都是在齊心協力地幹活,干什麼呢?比如把木材放在一起,用一根點燃火柴,扔在裡面,燃起一團團火焰,幹完活之後,成年人則圍著火焰轉圈圈跳舞唱歌,還有表演節目的。有唱歌,跳舞,講笑話?還有好多好多的節目,每次一個節目結束,都會有熱烈的掌聲!
大家娛樂完之後,則開始自助餐,是自己烤的喲!大家吃著烤好的肉,不知有多開心呢。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和溫馨的笑臉。
這就是我們涼山的火把節,幸福的笑臉,精彩的節目,和諧的人們和美麗的烤肉,如果你們也想跟我們一起來過火把節的話,就趕快行動起來吧!涼山火把節的大門,永遠為你們敞開!
火把節作文15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神仙嫉妒人間的幸福生活,向地上撒下數不勝數的蝗蟲。它們噬咬著莊稼,也噬咬著人們的心。
但是,勇敢的彝家人並沒有屈服於天神的淫威。他們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領下,想出了用火來消滅蝗蟲的辦法。人們點起了火把,日夜不停地到田間地頭捕燒害蟲。
經過幾天的艱苦奮戰,人們終於消滅掉了「天蟲」,為了紀念這次用火把消滅「天蟲」的勝利,慶祝五穀豐收,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日,人們就點起火把遊行,並舉行各種各樣的紀念活動。
所以,火把節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節日,它更是彝家人勤勞勇敢、不屈不撓精神的象徵。
4難忘的火把節
我經歷過很多難忘的事情,他們像大海的小魚一樣多,有的是去七花廣場玩,有的是去游泳。特別是那一次難忘的火把節值得一提。
記得那是我一年級,是在邱北的普者黑,爸爸我爺爺、奶奶、哥哥、姐姐一起過火把節。到了晚上,我們拿上火把去點火,我們就出門去玩火把了,火越來越大,有很多人圍在火堆旁跳舞,真是熱鬧極了。
這就是一次難忘的火把節,它讓我很開心,真希望我還能參加一次火把節。
6、火把節的來歷和風俗
火把節的來歷:火把節的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其本源當與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關系,它的目的是期望用火驅蟲除害,保護莊稼生長。火把節在涼山彝語中稱為"都則"即"祭火"的意思;在儀式歌《祭火神》、《祭鍋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績敘述。火把節的原生形態,簡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徵。
火把節的風俗:在彝族地區,對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雲南瀘西縣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婦選一塊最肥的肉扔進燃燒的火塘祈禱火神護佑平安。永仁縣彝族在同樣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稱作開"火神會",涼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聖之地,嚴禁觸踏和跨越。2016年西昌的火把節到了節日,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製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或進行集會,唱歌跳舞,或賽馬、鬥牛、摔跤。近代,人們利用集會歡聚之機,進行社交或情人相會,並在節日開展商貿活動。
7、西昌的文化習俗有哪些?
涼山多彩的文娛體育風情。涼山彝族最具民族特色的體育競技活動形式有鬥牛、賽馬、摔跤、耍刀、打磨擔鞦韆和陀螺等。這里還是一個歌的世界,舞的海洋。獨具特色的山歌小調豐富多彩,如「敬酒歌」、「哭嫁歌」、「放牧歌」、「誇贊歌」、「送親調」、「迎親調」、「對唱調」、「新年調」、「跳腳調」等。別具風格的舞有「耍刀舞」、「火把舞」、「畢摩舞」、「蘇尼舞」、「過門舞」、「唱喜舞」等。
涼山彝族是火的民族,是酒的民族,是歌的民族,是舞的民族。火是涼山彝族永恆的靈魂,酒是涼山彝族直爽的性格,歌是涼山彝族沸騰的熱血,舞是涼山彝族奔放的情懷。舊志《華竹新編》中記載:「家喂牛羊,戶養驢騾,婦也能騎。肩不能挑,背則善馱。松針散地,一望青蔥,以多牲豚為敬。」其民風民俗,可一斑見全豹。涼山彝風古樸,氣息濃厚,風情萬種,魅力無限。
8、涼山彝族的風俗習慣
彝族是一夫一妻制。有很多自己民族獨特的風俗習慣。 定親及娶親 過去,黑彝以牛馬金帛為聘;白彝以酒、布、銀錢為聘;乾彝以酒、麻布、炒麵為聘。解放後,聘禮從簡。一般是青年男女定親後,男方請人去和女方父母說親,只需帶一瓶酒去,只要女方父母接酒喝,就表示同意。然後男方就到女方家正式定親,一般是帶二三丈布,二三十元錢,布和錢都是給女方的。過了三個月,男方還要買三支青布或藍布、一塊肉、一瓶酒去女方家,這些東西都是給女方父母的,稱為「遞小禮」。男方請畢摩擇日子,擇出的日子要和女方父母商量。這次去,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給女方買點結婚用品,稱為「壓八字」。女方的父母為孩子准備嫁妝,一般是做一個櫥櫃、兩個裝面櫃、兩只箱子、小桌子三張,大桌子必配齊八個凳子,二號飯桌、小號飯桌只配備四個凳子;還要配製二套被褥、洗臉盆、口缸、毛巾等。男方在討親時,要做好女方穿的一套衣服,包括包頭、鞋子、針線等,由作陪郎的娶親人背到女方家。這些東西要到晚上女方的父母請個歌師來喝「娶親歌」時,唱到一樣才拿出一樣。如果歌師唱錯,娶親人便將唱錯的東西拿出來在歌師眼前繞三轉,笑眯眯地裝進自己的包包,不給新娘,也不還新郎,娶親人自己得。如果歌師要的東西唱准確了。娶親人拿不出來,歌師就用一個簸箕在娶親人頭上打三下,引得客人們鬨堂大笑。娶親人和女歌師對唱下去,女歌師要把娶親人唱敗,娶親 人才乖乖地把背籮放在堂屋中間。然後,女歌師唱著褲子就拿出褲子,唱著衣褂就拿出農褂。 潑水迎親 彝族姑娘出嫁時,姑娘的姊妹兄弟和同輩的青年男女可以用水澆波迎親者。比較大的彝族寨子,在姑娘出嫁的前十天,寨子里的青年男女。就砍些木樁釘在路兩旁,然後用野藤控成絆索。等迎親者到來時,就用路邊早就准備好的幾十桶水。朝著迎親者撥去。迎親者無法逃脫,被水澆成落湯雞,只有拚命奔跑,跑進新娘家,才能不挨潑。因此,聰明的娶親者早有準備,如果探聽好姑娘家有後門或者村寨里有另一條路通向新娘家,便趁潑水者不注意時鑽入女方家,在女方家供桌上點三柱香,燒三份錢紙,磕三個頭,這樣就不挨潑水。但大多數娶親者不容易辦到這一點,都要被潑水。冷天挨潑,冷得上牙打下牙,往往引得男女青年大笑一場,女方父母才找衣服給迎親者換掉。一般是潑清水,個別地方很早以前用牛糞水潑,如大小涼山。《西昌縣志》卷十二中就有「以牛糞和水遍潑之」的記載。據說水要潑得風姑娘到丈夫家,才不會去老遠的地方背水,天也不會早,有吃有穿等。 搶婚 據歷史上的記載,過去四川的大小涼山和雲南的部分地區,都有搶婚習俗。「搶婚」,按彝族人的說法:「這是老代傳下來的,男方去搶是對女方家的一種尊敬,說明不是嫁不掉送去的。」男女的婚姻,雖由父母包辦,並經過媒人說媒成親,但他們娶妻時,男家在頭一天除派媒人和新郎的弟弟到女家接親外,還要請兩個接親人披上氈子,背著牛角酒同去。接親人到女方村農,要先由兩個背牛角酒的接親人去女家,女方家的人有權本家門口用棍子擊打接親人。在晚上,女方的青年人可以抹黑接親人的臉。第三天,新娘的舅舅、兄弟等送親人將新娘送到男家後,要設法拿到男家的碗勺或其他東西,離開男方村寨時,要在寨外的廣場上跑幾圈馬,同時把拿來的碗打碎,當地叫「打口舌」,然後場長而去。 在滇南地區,則存在著在男女互愛的基礎上,由男方及其夥伴以假搶的形式先將女子領到男方家,再補行求婚儀式的習俗。男女青年一般在春節期間利用集體歌舞的機會結識相愛。二人如私定終身,男方便可邀約好友數人,在晚上到事先同女方約好的地點,用假搶的形式將女方領到男家。女子一旦被領到男家的堂屋,便意味著已經締結成正式夫妻。在第二天,新娘要在男家參加一天勞動。第三天新郎新娘各背一背柴到女家回門。有的男子為了防止女方父母反對他們的婚事,可以邀請善於言談的夥伴同行,幫助自己去說服女方父母。即使女方父母同意女兒的親事,也僅僅招待吃頓便飯。姑娘攜帶自己的衣物和生產工具當天回到男家。有個別的父母堅決反對女兒的婚事,把新郎趕走,扣下自己女兒的,也有男子看中了姑娘,而姑娘不從,則去劫持的。 換裙儀式 解放前涼山彝族少女盛行換裙的習俗,她們把換招和出嫁當作女兒家的兩件終身大事。換裙,彝語叫「撒拉」,俗稱「換童裙」,意為脫去童年的裙子,換上成年的裙子。換裙的時間依據幼女的發育情況而定。一般在15至17歲。換裙多在單歲,據說,雙歲換裙會多災多難,終身不吉利。換裙前的女子梳單辭,穿淺色兩接裙,裙邊鑲有一粗一細兩條黑布邊。舉行換裙儀式時,不允許任何男子在場,只邀請女親戚、女友和年老婦女參加。儀式開始,婦女們就說些逗弄少女的風流話和祝願詞,然後,請一個漂亮、能幹、相好的婦女給換裙者梳頭,帶哈帕,將原來梳在腦後的單辮梳結到前邊來,正中分開。在耳後梳成雙辮,再戴上哈帕。額前的劉海用少許水打濕,使之整齊發亮,以顯示少女的情竇初開,秀麗端莊。再佩上艷麗的耳珠,珠光閃耀。最後換上紅、藍、黑等對比強烈的三接或四接長統百褶裙,換裙儀式到此結束。換裙意味著女子已經成年,她們可以談戀愛,找情人。換裙前女子受嚴格保護,不準調戲,如發生此類事件,就要受到社會習慣法的嚴懲。 迎賓禮 彝族人十分好客,熱情勸客人飲酒。凡是到彝家作客,主人都要拿出酒來,相對舉杯,席地而坐,一邊傾心相談,一邊勸酒說:「地上沒有走不通的路,江河沒有流不走的水,彝家沒有錯喝的酒。喝吧;盡情地喝!」直到客人醉倒了方不再勸。每逢過年過節,彝家的阿妹子(姑娘、婦女)就抱著一壇酒,插上幾支錦竹桿或麥桿,站在家門口的路邊上。凡是來往行人都要勸你拿著桿桿從罐里吸飲過酒後才讓你走路。人們稱:「甜不過彝家一杯酒,好不過彝家人的心!」 「土掌房」 在雲南南部彝族地區常見的平頂屋,人們稱為「士掌房」。它多半建築在斜坡上。建築結構,以塊石為牆基,用土坯砌牆或以土築牆,有的大梁架在木柱上,擔上墊木,鋪上茅草或稻草,草上覆蓋一星稀泥,再放上細士捶實而成;有的梁放置於牆上,樑上鋪上木板、木條、樹枝或竹子,一上面再鋪上一層土,形成平台屋面,滴水不漏。這種建築多為平房,但也有二層和三層樓的建築。平台扇面既是房屋頂,又是曬場,曝曬糧食物品,非常實用。該種房具有冬暖夏涼、防火性能好的優點。 服飾 彝族的服飾古樸、獨特。生活在不同地區的 彝族有不同的 服飾習俗,大致可分為梁山型、烏蒙山型、紅河型等。梁山的彝族成年男子往往在腦後留一綹長發,象徵男性尊嚴不可侵犯,俗稱「天菩薩」。他們還喜歡用清布包頭,在前額處扎出一長錐形結,俗稱「英雄結」,以示英武氣概。梁山彝族姑娘的三節裙使用三種不同的花色的布拼成,跳舞時寬寬裙擺的隨風飄舞,向一朵朵大大喇叭花,而她們的華頭包則被看作自由、幸福的象徵。 雞冠帽 雞冠帽是用硬布剪成雞冠形狀,再用1200多顆大小銀泡鑲綉而成,戴在頭上像一隻「喔喔」啼鳴的雄雞。雞冠帽是彝族姑娘吉祥、幸福的象徵。因此,每年過「尼這兩」節時,紅河地區彝家姑娘都要綉制一兩頂雞冠帽。雞冠帽戴在頭上,表示雄雞永遠伴著姑娘,帽上的大小銀泡,表示星星和月亮,永遠光明和幸福。 彝族的忌諱 彝族群眾最恨別人叫他們「老彝胞」和「蠻子」,他們認為這種稱呼是對他們的最大污辱。到彝族群眾家裡作客,要坐在鍋庄 (即火塘)的上方或右方,不能坐在堆放東西和睡覺的下方和左方。忌用腳踏在鍋莊上,更不準從鍋莊上和堆放的柴上跳過。彝族對待客人、一般都用酒肉盛情款待。他們給你東西吃,你必須吃,即使不會喝酒也要少喝一點,表示謝意。不然,就認為你看不起他們。彝家給你吃的東西,只准在那裡吃,不準帶走。否則,就會說你對人不講義氣。
9、西昌人的飲食習慣、口味偏向
雲南冬季旅遊注意事項一:
1、雲南每天早晚溫差較大(5—18攝氏度),到雲南旅遊應注意著裝,預防感冒;昆明、大理、麗江屬高原型西南季風氣候,氣溫偏低,晝夜溫差也很大。來雲南旅遊,最好的季節是春夏季,也就是現在。隨身攜帶品:短袖T恤、外套、防曬品、雨具。雲南每天早晚溫差較大(12—15攝氏度),請注意著裝,預防感冒;這雲南旅遊注意事項比較重要的之一。
2、雲南地處雲貴高原,室外紫外線照射較強,注意防曬,帶好防曬用品;
3、麗江雲南旅遊注意事項也不能忽略,麗江、中甸海拔較高,注意休息,以防出現高山反應;
4、雲南旅遊注意事項再就是西雙版納地區了,西雙版納地處亞熱帶,氣候比較悶熱潮濕,多雨,請注意攜帶雨具;
5、麗江雲杉坪山下纜車站旁,備有防寒服裝及氧氣包出租,客人可根據自身的需要租用;在纜車站排隊時,則請注意跟緊前面的人員,杜絕被別的旅遊團或遊客插隊,造成自己和全團久等,耽誤行程;
6、在麗江、中甸地區自費騎馬或騎氂牛拍照時,亦請注意安全,聽從主人安排指導,切勿做出驚嚇牲口的行為,以免給自己造成傷害;
7、旅遊攝影時,請注意安全,不要到有危險的地區拍攝或攀爬;
(麗江古城中的水邊、橋邊或虎跳峽的懸崖邊等地。)
8、版納地區注意飲食(當地以酸辣口味為主、冷盤居多);
9、在選購旅遊紀念商品、當地土特產時,請注意貨比三家;同時注意不要隨意去動擺設的樣品,以防意外損壞;
10、請注意准備一些個人用的常用葯品,以備不時之需;
11、遊客請注意妥善保管個人的貴重物品,照顧好隨身物件;
12、在旅遊時,注意環境保護、尊重當地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13、雲南旅遊途中注意事項:在旅遊過程中,聽從當地導游和全陪的安排,遵守時間,以便順利完成整個旅遊行程。旅行社可以找這個www.7caitrip.com
14、雲南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所以尊重地方的民族習慣是我們必須要做到的。因此要求您在雲南旅遊中一定要認真聽從導游的講解,不但能夠讓您了解到和少數民居交流的注意事項,而且對於增長您的知識也是一個很大的樂趣!!
15、雲南特殊的氣候適宜於很多品種花卉的生存,所以雲南的鮮花、乾花絕對是您從來沒有見過的便宜,建議您可以多看一飽眼福,但是因為鮮花的保質期限不長所以提醒您不要購買太多的鮮花!!
16、因雲南目前少數民族聚居區(如大理、麗江、版納、香格里拉等)在旅遊購物市場管理不是太規范,所以旅遊途中在這些地方一定不要盲目買東西,否則您在旅遊途中產生不好的情緒是我們特別不願意的!!
17、雲南有很多悠揚迷人的少數民族歌曲相信您一定會感興趣的。所以建議您旅遊途中一定別忘記讓導游給您唱歌、教您唱歌的機會。不但可以讓您欣賞到動人的少數民族歌曲,而且還可以活躍大家的氣氛——是不是「一舉兩得」啊
雲南麗江旅遊注意事項
麗江屬高原型西南季風氣候,氣溫偏低,晝夜溫差也很大。來麗江旅遊,最好的季節是春夏季。隨身攜帶品:短袖T恤、毛衣、外套、防曬品、雨具。
瀘沽湖位於群山之間,又有湖面調劑氣溫,氣候冬暖夏涼,月平均溫度都不到20℃,但是,前往瀘沽湖旅遊,最好的季節還是春夏季。
大理旅遊注意事項
1、當地日照較強,夏季出遊請攜帶防曬霜。
2、當地少數民族豐富,游覽時請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
3、出門游覽,別忘了注意環保。
雲南旅遊注意事項二:
少數民族風俗
一、 雲南野外旅遊注意事項
遊人在野外須准備充足的禦寒衣物、干糧、飲用水以防凍餒,還須帶備太陽鏡以防紫外線輻射,再加上睡袋和護膚膏。如出現高山缺氧症狀,宜休息或以吸氧氣法治療。
二、雲南旅遊少數民族禁忌注意事項
1、納西族禁止向水源,河中丟垃圾、廢物、吐口水、洗屎布等;禁止破壞、堵塞水源及砍伐水邊的樹木。不能在長輩面前說臟話丑話。在屋內,不能坐在門檻上,不能闖入產婦房間,孕婦也不能進入新房。不能向火塘內吐口水。
2、彝族忌用腳蹬鍋庄石,不能跨過人家火塘;孕婦不能參加婚禮,對小孩子忌用「漂亮」、「胖嘟嘟」、「重」等贊美語言。進彝家需要坐在火塘上方客座,不能坐錯,不能與「畢摩」(祭師)嘻笑打罵。禁食馬、騾、狗、貓、猴肉。
3、傈傈族忌在長輩面前說下流話,忌用惡言毒語傷人,禁止偷盜以及其他不良行為。供奉祖先的屋角之物忌隨便移動。不能從家裡的火塘上跨過。忌坐門檻,禁止砍伐神樹及傷害布穀鳥。忌食馬、騾、狗肉等。
4、其它民族:傣族人忌外人騎馬進寨。景頗族村寨懸掛看牛頭骨處不可觸摸。見佤族人門前放置木桿須引退。在藏區忌穿短褲,進入藏民居室,不可用腳踩門檻,也不可在他人面前吐痰,更不可在藏區隨意傷害畜鳥。
10、彝族風俗、服飾、節日習俗、飲食、民居
一、彝族風俗
1、成年禮:少女成年,要舉行成年儀式。彝族少女成年的換裙儀式,彝語稱為「撒拉火」,意為脫去童年的裙子,換上成年的裙子,俗稱「換童裙」,在少女13歲或15、17歲時舉行。
2、婚禮風俗:彝族的婚禮保留了許多古老的習俗,如潑水、抹黑臉、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後「坐家」等。彝族男女婚前要舉行訂婚儀式,訂婚時要先取吉兆合婚,男女雙方各殺一頭豬,取膽、胰觀看,以膽色澄黃、胰大直肥為吉,若胰臟捲曲則為凶,表示不能相配。
二、彝族服飾
涼山彝族傳統服飾,男女皆穿右衽大襟衣,披擦爾瓦、披氈、裹綁腿,平時跣足,冬天穿麻鞋。男子頭纏中髻,不同次方言區的樣式不同,左耳戴蜜臘珠、銀耳環等飾物。
男褲在北部方言區根據不同的次方言有「大褲腳」、「中褲腳」、「小褲腳」之別。婦女著百褶裙、戴頭帕,生育後,可戴帽或纏帕,喜佩耳飾、手飾,戴銀領牌。
三、彝族節日習俗
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傳統節日,彝語稱「庫施」。各地過年時間不一,通常在每年農歷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選吉日過年。
火把節,為彝族的傳統節日,日期為每年農歷的六月二十四日,歷時三天。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壩或緩坡上,唱歌、跳舞、賽馬、鬥牛、斗羊、摔跤、選美等,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熱鬧非凡。
四、彝族飲食
彝族的飲食原料及食用方式有獨特的風格。主食型食物為土豆、玉米、蕎麥、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類、豆類、蔬菜類、調料類、飲料類。肉食類以牛、羊、豬、雞為主,待客需殺牲,以殺牛為貴,羊、豬次之。
五、彝族民居
涼山彝族民居為「瓦板房」;貴州和雲南北部及中部是「土掌房」、「方型碉樓」、「垛木房」和「廈片房」;廣西和雲南東部則是「干欄式」住宅。彝族村寨大多聚族而居,多坐落在依山傍水、向陽避風、樹木茂盛、土地肥沃、地形開闊、有利於耕牧和軍事防禦的山坡上。
(10)西昌的風俗擴展資料
彝族的發展現狀:
1951年1月10日建立了全國第一個彝族自治政權—西昌縣紅毛姑彝族自治區(區級)。1951年4月、5月,分別建立了昭覺縣彝族自治區和峨山縣彝族自治區兩個縣級的民族區域自治政權。
隨著民族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和民族政策的落實,在20世紀50年代,相繼建立了涼山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楚雄彝族自治州三個更大范圍的民族區域自治單位(地區級)。
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還相繼在雲南的江城、寧蒗、巍山、路南、南澗、尋甸、元江、新平、祿勸、漾濞、普洱、景東、景谷,貴州的威寧,廣西的隆林,以及四川的峨邊、馬邊等縣建立了單一的彝族或彝族與其它少數民族聯合的自治縣。1979年1月,又將彝族居住比較集中的西昌地區合並到涼山彝族自治州中。
彝區的各自治機關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依照法律的規定,制定了民族自治地方的單行條例。如涼山彝族自治州制定了「民主改革實施辦法」;規定以當地通用的彝、漢兩族文字作為自治機關行使職權的工具;在農業合作化運動中,照顧彝族人民的風俗習慣,規定留下麻園地、姑娘羊、壽材樹;對於彝族人民節日用糧、民族服裝用布等問題也都有適當的照顧與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