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鬮的風俗
1、抓周有什麼講究和要求
抓周,中國傳統風俗,現是東亞國家一種小孩周歲時的預卜 嬰兒前途的習俗。新生兒周歲時,將各種物品擺放於小孩面前,任其抓取,傳統上常用物品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魏晉南北朝時已存在,「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為試兒。」現在也有些會放滑鼠、 牙刷等現代物品,也有些會以圖像卡片代替實物讓嬰兒抓取。
「抓周兒」的儀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頓「長壽面」之前進行。講究一些的富戶都要在床(炕)前陳設大案,上擺:印章、儒、釋、道三教的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帳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兒」還要加擺鏟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縫紉用具)、綉線、花樣子(刺綉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於經濟條件,多予簡化,僅用一銅茶盤,內放私塾啟蒙課本《三字經》或《千字文》一本,毛筆一枝、算盤一個、燒餅油果一套。女孩加擺:鏟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誘導,任其挑選,視其先抓何物,後抓何物。以此來測卜其志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則謂長大以後,必乘天恩祖德,官運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則謂長大以後好學,必有一筆錦綉文章,終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盤,則謂,將來長大善於理財,必成陶朱事業。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類的縫紉用具或鏟子、勺子之類的炊事用具,則謂長大善於料理家務。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當場就斥之為「好吃」、「貪玩」,也要被說成「孩子長大之後,必有口道福兒,善於『及時行樂』」。總之,長輩們對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歲之際,對小孩祝願一番而已。
通過小孩抓周兒,在客觀上檢驗了生母、看媽、奶媽對小孩是如何帶領的,是如何進行啟蒙教育的。因此,有些家長並不迷信,但仍主張讓小孩抓周兒,也是這一風俗得以持久在民間流傳的原因之一。
注意事項
1、所選抓周樂要大小一致(不幹擾,方便抓取)。
2、所選抓周樂要顏色一致(不要造成視覺上的干擾)。
3、所選抓周樂必須是寶寶第一次接觸。
4、抓周的過程中親友不要干預。
5、抓兩次即可。6、要在吃中午飯之前舉行抓周活動。
2、什麼是抓周,何時抓周,准備哪些,代表何意?
抓周,又稱「試周」、「試兒」、「周晬」等,即在小孩滿一周歲時舉行的儀式。這種習俗最早是流傳於江南一帶的一種占卜徵兆的巫術,類似於抓鬮。真正帶有「試兒」意義的抓周,相傳源自三國時期。孫權稱帝不久,太子孫登病逝,孫權發愁其餘各子結交權臣爭奪嗣位。
傳統上常用物品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當然哈,現在的父母,也可以根據當下的情況,選擇適合抓周的道具,當然這只是一種象徵美好的寓意,並不能真的代表什麼,權當好玩。
3、抓周、抓雞蛋指的什麼風俗?
抓周是中來國傳統風俗,現源是東亞國家一種小孩周歲時的預卜嬰兒前途的習俗。而抓雞蛋是一種游戲,不是風俗習慣。
抓周,中國傳統風俗,現是東亞國家一種小孩周歲時的預卜嬰兒前途的習俗。新生兒周歲時,將各種物品擺放於小孩面前,任其抓取,傳統上常用物品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魏晉南北朝時已存在。
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為試兒。現在也有些會放滑鼠、牙刷等現代物品,也有些會以圖像卡片代替實物讓嬰兒抓取。
抓雞蛋一般是一種游戲。規則是:一隻手伸入筐子中,計算一次可以抓出來的雞蛋數目,多者勝利。
4、「抓周」是什麼?在孩子多大的時候適合抓周?
一、小孩抓周是什麼時候舉行
當寶寶滿一歲時,有個抓周的習俗,抓周是由古時候起,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習俗,它代表著中國的民族文化,一種對孩子未來的美好寓意。
在古代特別是一些達官貴族最是看重”抓周“這個習俗了,他們希望子孫滿堂,富貴高升的心情是可以讓人理解的。
只是現代的年輕父母們,已經把”抓周“當成一種娛樂來與孩子玩耍,並不是那麼看重它了。
對民間這一“抓周”習俗,可上溯到南北朝時期,到了唐宋時期,這一風俗已從江南傳遍了神州大地,在全國各地逐漸盛行開來,謂之“試晬”或“周晬”。
二、周歲抓周有哪八樣東西
抓周是中國五千年的傳統習俗,到目前為止也將這個傳統很好的保留了下來,周歲抓周是需要提前准備好物品的,但對於這些很多人都不知道,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周歲抓周有哪八樣東西。
傳統上常用物品有手帕、蔥、書、算盤、筆、尺子、金錢、印章等。
寶寶抓周的時候,還有一些講究的。在寶寶抓周之前一定要把寶寶清洗干凈,衣服要換上新的。然後把物品放在地毯上,讓寶寶自己去抓取,大人絕不能幹擾寶寶。
抓周是很有意義的一個儀式,爸爸媽媽可以通過錄像把過程都錄制下來。
在古時候,每家每戶都會有抓周的儀式,這一個儀式不僅是預測寶寶將來的職業發展,更是一種祭祀祖先的活動,讓自己的祖先能夠保佑寶寶能夠健康成長。
三、抓周寓意詳細說明
抓周就是預測寶寶將來的職業發展,抓周使用的每一樣物品寓意都是不一樣的,對於這些寓意估計只有年長的人才知道,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下抓周寓意詳細說明。
1、手帕。在抓周的時候是需要准備手帕的,手帕表示寶寶的性格比較內斂含蓄,最適合的工作就是文學創作方面。
2、蔥,“蔥”與“聰”同音的,如果寶寶抓周抓到蔥就表示寶寶是個聰明樂觀的人,最適合當一個老師或者醫生了。
3、書,經常看書的話給人一種儒雅的感覺,書代表著這個寶寶是個思路很有條理的人,求知的慾望也是很大的,因此如果在一些學術研究上發展的話是很不錯的。
4、算盤,用到算盤的都是會計、銀行家一類的,將來從商的話是很不錯的。
5、筆,筆對於作家或者畫家來說都是重要的工具,如果寶寶抓到筆,那麼作家和畫家就很適合了。
6、尺子,尺子是規整的,說明是個很懂得規劃自己人生的人,最好選擇建築行業,可以做一個建築設計師。
7、金錢,金錢就是代表財富了,而金融業或者銀行都是能夠創造更多財富的行業了。
8、印章,印章代表的是權利,最適合的就是當公務員或者官員一類了。
5、抓周兒是種怎樣的習俗?
抓周兒是指老北京人在孩子周歲生日時,於家中放置書、筆、糖果、銀錢、玩具、算盤、官帽、梳子等物品,叫孩子隨便去抓,以先抓得的物品來判斷他一生的事業及人生目標。
這個習俗是受古代的占卜術的影響,在民間流傳已久。
宋吳自牧《夢粱錄·育子》載:其家羅列錦席於中堂,燒香秉燭、頓果兒飲食及父祖誥敕、金銀七寶玩具、文房書籍、道釋經卷、秤尺刀剪、開斗戥子、彩緞花朵、官楮錢陌、女工針線、應用物件,並兒戲物,卻置得周小兒於中應,觀其先拈者何物,以為佳讖,謂之'拈周試啐'。
清末時期,老北京民間非常盛行這種抓周兒的習俗。抓周兒雖然沒有辦滿月那麼熱鬧,但親朋好友們都會前往祝賀,來者一般不送大禮,只給小孩買些糕點食物或玩具就行了。不過,是小孩長輩的都要送點禮金。
抓周兒的儀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頓長壽面'之前進行。講究一些的富戶都要在床(炕)前設個大案子,擺上印章、經書、筆、算盤、錢幣、賬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等,如是女孩抓周兒還要加擺鏟子、勺子、剪子、尺子、綉線、花樣子等等。
一般人家,限於經濟條件;多予簡化,僅用一銅茶盤,內放一本《三字經》或《百家姓》,毛筆、算盤、糖果,女孩加擺鏟子、剪子、綉花線就行了。東西擺好後,由大人將小孩抱來,扶他端坐,不給任何誘導暗示,任其挑選。
然後,根據先抓何物、後抓何物,來測卜其志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就會官運事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就會學業有成;如果小孩先抓算盤,就是經商的好手;如果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不會被解釋成好吃、貪玩,而是說孩子長大之後,必有口福兒,會享福兒。
其實,抓周兒不過是長輩們對小孩前途的一種精神寄託,借小孩一周歲之際搞的社會交際活動而已,並沒有什麼科學根據。
6、趣談抓周禮俗
趣談抓周禮俗
抓周,東亞國家的一種風俗,起源於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種小孩周歲時的預卜嬰兒前途的習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了趣談抓周禮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趣談抓周禮俗:
一、抓周的緣起
滿周歲行「抓周」禮的風俗,在民間流傳已久。它源於原始人對徵兆的信仰,是一種預卜幼兒前途和職業的禮儀。「抓周」是將各種玩具和生活用品陳列於小孩面前,督其抓取,由此卜定其日後前途、志向和興趣。
相傳,抓周起源於三國東吳的「孫權選嗣」。孫權稱帝不久,太子孫登因病去世,其他的兒子們便各自在母家的支持下,結交權臣,爭奪嗣位,孫權對此十分煩惱。
有人進諫,說是諸皇子雖有賢德還不夠,還要看皇孫表現如何,進而獻出了一個計策。
於是擇一吉日,獻計人端出一個擺滿珠貝、象牙、犀角、翡翠、簡冊、綬帶等物的小盤子,請皇子各自抱自己的兒子來抓取。其中只有孫和的兒子孫皓一手抓過簡冊,一手抓過綬帶,其餘都是抓那些金銀財寶。孫權大喜,遂冊立孫和為太子,其他皇子卻不服氣,迫使孫權改變了主意,另立孫亮為太子。孫亮繼位方三年,便被一場政變推翻,改由孫休做皇帝。孫休死後,群臣又擁戴孫皓接位,應了當時預測的結果。
以後,此法傳開,抓周漸成風氣,至今仍然盛行於各地,雖然其中占卜的迷信成分少了,但作為一種特殊的民俗活動,它仍帶有一定的紀念性質。
二、古時抓周物什
「抓周」的儀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頓「長壽面」之前進行。
富庶大戶家:要在床(炕)前陳設大案,上擺:印章、儒、釋、道三教的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帳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還要加擺鏟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縫紉用具)、綉線、花樣子(刺綉用具)等等。
尋常百姓家:限於經濟條件,多予簡化,僅用一銅茶盤,內放私塾啟蒙課本:《三字經》或《千字文》一本,毛筆一枝、算盤一個、燒餅油果一套。女孩加擺鏟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誘導,任其挑選,視其先抓何物,後抓何物。
以此來測卜其志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
三、抓周儀式
1祭拜祖先,告訴祖先寶寶滿一歲的訊息,祈求寶寶能健康成長。
2祭拜後,在神桌前准備一個米篩,在米篩內放入12~14樣物品。
3然後,讓寶寶坐在米篩中央任意抓取,以其緊抓不放的物品來推測孩子未來的職業或嗜好。
四、抓周物品及象徵意義
抓周活動只是祈求吉利、親子同樂,物品的種類並無嚴格規范。家長也可以自行加入些新時代的用品,比如滑鼠、計算器等。以下是每項物品所代表的職業與意義:
1筆墨:能從事藝術創作類的工作。
2印章:掌握權力、從事官職。
3算盤:對數字、金融有概念,未來在商業界極有發展。
4錢幣:表示將來有錢財之運,代表富裕。
5蔥:生性聰明。
6蒜:表示有數理方面的天資。
7芹菜:表示個性勤勞、不怕吃苦。
8稻草:表示可能從事農林牧工作。
9聽筒:將來會從事醫學性質工作。
10刀劍:將來可能有將官之命。
11雞腿、豬肉:代表將來有口福,不愁吃穿。
12麥克風:可能從事演藝工作。
13放大鏡:代表將來對發明、研究有興趣。
14尺:從事設計類的工作,譬如建築師、土木工程師、裁縫或服裝設計師。
15書本:從事文書、文藝的工作,或有可能成為學者,從事研究的工作。
16廚具:代表將來可能從事烹飪相關的工作,或是對烹調會特別有興趣。
其實,這些也只是一種說法。孩子真正的成長方向還是要靠父母的正確引導及自身的努力來創造。
抓周習俗:
抓周
新生兒周歲時,將各種物品擺放於小孩面前,任其抓取,傳統上常用物品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在現代,也有些會放滑鼠、牙刷等現代物品,或者以圖像卡片代替實物讓嬰兒抓取。
簡介
抓周,又稱拭兒、試晬、拈周、試周,英文為Draw lots。這種習俗,在民間流傳已久,它是小孩周歲時舉行的一種預測前途和性情的儀式,是第一個生日紀念日的慶祝方式。它與產兒報喜、三朝洗兒、滿月禮、百日禮等
一樣,同屬於傳統的'誕生禮儀,其核心是對生命延續、順利和興旺的祝願,反映了父母對子女的舐犢情深,具有家庭游戲性質,是一種具有人倫味、以育兒為追求的信仰風俗,也在客觀上檢驗了母親是如何帶領的,如何進行啟蒙教育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抓周這種習俗,越來越多的被許多家庭所重視,許多地方也在有組織地集體舉行抓周活動,以此來慶祝寶寶的生日。
「抓周兒」的儀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頓「長壽面」之前進行。講究一些的富戶都要在床(炕)前陳設大案,上擺:印章、儒、釋、道三教的經書,筆、墨、紙、硯、算盤、錢幣、帳冊、首飾、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兒」還要加擺鏟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縫紉用具)、綉線、花樣子(刺綉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於經濟條件,多予簡化,僅用一銅茶盤,內放私塾啟蒙課本《三字經》或《千字文》一本,毛筆一枝、算盤一個、燒餅油果一套。女孩加擺:鏟子、剪子、尺子各一把。由大人將小孩抱來,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誘導,任其挑選,視其先抓何物,後抓何物。以此來測卜其志趣、前途和將要從事的職業。
如果小孩先抓了印章,則謂長大以後,必乘天恩祖德,官運亨通;如果先抓了文具,則謂長大以後好學,必有一筆錦綉文章,終能三元及第;如是小孩先抓算盤,則謂,將來長大善於理財,必成陶朱事業。如是女孩先抓剪、尺之類的縫紉用具或鏟子、勺子之類的炊事用具,則謂長大善於料理家務。反之,小孩先抓了吃食、玩具,也不能當場就斥之為「好吃」、「貪玩」,也要被說成「孩子長大之後,必有口道福兒,善於『及時行樂』」。總之,長輩們對小孩的前途寄予厚望,在一周歲之際,對小孩祝願一番而已。
通過小孩抓周兒,在客觀上檢驗了生母、看媽、奶媽對小孩是如何帶領的,是如何進行啟蒙教育的。因此,有些家長並不迷信,但仍主張讓小孩抓周兒,也是這一風俗得以持久在民間流傳的原因之一。
歷史現狀
文獻上有關抓周的記載,對民間這一「抓周」習俗,可上溯到
南北朝時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中就明確記載:「江南風俗,兒生一期(即滿一周歲),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拭兒。」不少著述在論及抓周習俗的歷史時,都稱此俗至少在南北朝時已普遍流行於江南地區,至隋唐時逐漸普及全國。
到了唐宋時期,這一風俗已從江南傳遍了神州大地,在全國各地逐漸盛行開來,謂之「試晬」或「周晬」。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育子中記載說:民間生子後,「至來歲生日,羅列盤盞於地,盛大果木、飲食、官誥、筆硯、算秤等經卷針線應用之物,觀其所先拈者,以為徵兆,謂之『試晬』,此小兒之盛禮也。」
元代和明代,此習俗更加盛行,被稱之為「期揚」,到了清代才有「抓周」、「試周」之稱。《兒女英雄傳》第十九回就詳細記載了一則抓周趣事:「這年正是你的周歲,我去給你父母道喜。那日你家父母在炕上擺了許多的針線刀尺、脂粉釵環、筆墨書籍、戥子算盤,以至金銀錢物之類,又在廟上買了許多耍貨,邀我進去,一同看你抓周兒。」
清末民初,北京民間仍然盛行這種小兒「抓周兒」禮。雖然,小兒周歲並不搭棚辦酒席,也不下帖請客,但凡近親們都不約而同地循例往賀,聚會一番。一般不送大禮(如賀幛、金銀首飾)僅是給小孩買些糕點食物或玩具。另外,在習慣上,凡與小孩初見的長輩們,都用一掛白線,拴上錢幣,給小兒套在脖子上,謂之「掛線」(此禮平時也適用)。
如今,不少地方當孩子滿周歲時,仍有「抓周」習俗,但已沒有了迷信內容,純粹是一種取樂逗趣的游戲,以助孩子周歲歡樂之興。而這,也可說是我國古老民俗文化的一種「遺風」。
各族習俗
朝鮮族
在育兒方面的習俗,有為「產神」致誠、度「三七」、「百日」宴賀、「抓周」等禮儀,其中以「抓周」最隆重。
嬰兒過周歲生日,意味著在人生道路上安然地度過了第一個春夏秋冬,為此要設宴慶賀一,一則祝賀孩子的健康成長,二來寄託大人們對孩子的美好期望。
慶賀周歲生日,主要包括給「三神」(亦稱「產神」)致誠,給嬰兒穿生日新裝、抓周、分食生日糕等習俗。
在孩子周歲生日的前一天,首先要給「三神」致誠。一張小桌上各放一碗大米、海帶湯和「凈水」(早晨先打的井水或泉水),謂之「三神桌」。桌旁還放一碗大米面蒸糕,由孩子的母親或祖母,對著三神桌一邊念叨著祈願的話,一邊虔誠地叩頭致謝。
周歲生日這一天,要給小兒換上艷麗的生日新裝。男孩的服裝一般是粉紅褲、彩袖襖、蘭坎肩,腳穿鄉花布襪。女孩的服裝則是彩袖襖、紅色長裙,腳穿鄉花布襪。不論男孩女孩,都要腰系象徵長壽的「晬囊」,身佩鄉有牡丹、菊花和「壽」、「福」字樣的「晬囊」。在「晬囊」的口袋繩上,還要栓系銀妝刀、銀斧、銀銷贓等各種佩物。
抓周是慶賀周歲生日的主要禮儀。先在一張炕桌上擺放刀、剪、弓、筆、書、線、錢、算盤之類的東西和幾種糕餅、水果,謂之擺晬桌。在晬桌上擺放的糕餅主要有白雪糕(大米面蒸糕)、紅高梁面餅、打糕、大米面餃子之類。白雪糕意味著心地潔白,紅高梁面餅意味著驅鬼避邪,打糕象徵意志堅韌,餃子(沒有餡)象徵經綸滿腹和胸襟豁達,彩虹象徵前程燦爛。擺好晬桌後,在桌前放一尺棉面或疊放一條毛毯,而後由小孩的父親或祖母把小孩抱到上面,讓其隨便抓取桌上的東西,並圍繞桌子掃地動著地方抓取幾次,以最先抓取的東西來判斷其將來的志趣。首先抓取的如果是刀、弓,預兆將來能有武功;如果是書筆,預兆將來會有文才;如果是糕餅之類,則預兆將來不會有大出息。
「抓周」結束後,把糕分贈給親朋鄰里。凡是得到晬糕的人家,都要回贈一些禮物作為答謝。
朝鮮族人給小孩過一周歲生日,只有「抓周」一項內容。小孩抓取晬桌的東西時,在一旁圍觀的親戚們,一邊用各自不同的話語誇獎小孩,一邊行為表現桌上放置一些錢幣,藉以表示祝賀。
回族
抓周禮也叫歲禮,回族俗稱抓歲。這是回族當中較為普遍的一種禮儀,尤其有的回族生的第一胎,或有些沒有生育能力領別人孩子的,則更重視這種儀禮。
回族小孩的抓歲,儀式比較簡單。當小孩一周歲時,孩子的父母、爺爺、奶奶等都懷著喜悅的心情,在周歲的頭天晚上或當天早晨忙忙碌碌、說說笑笑地准備歲糕。回族對歲糕很講究,選用優粉、紅棗、香豆子粉、胡麻油等原料。歲糕必須做成圓的,厚約三、四寸,直徑一尺左右,用蒸籠蒸。講究厚道大方。花樣要新穎美觀,一般由六至八個三角形組成。每個三角形上的圖案必須是用面製作的牡丹、梅花、荷花等花草,忌諱用貓、狗、兔、羊等動物一類的圖案。每朵花的中心放一個大紅棗。歲糕做得既白又軟,吃起來又香又甜。切糕人要選請長輩或年老的人。有條件的回族還要宰雞、羊,做涼粉,燴五香萊。由於回族分布在全國各地,做歲糕的習俗也不完全一樣。有的地方的回族在抓歲那天,只須吃歲糕,不吃米飯、面條等其它主食。
在抓歲這天,還要邀請親戚朋友和左鄰右舍的人到家吃歲糕。來賓一般要給孩子帶上玩具等小禮品,表示慶賀。舉行抓歲禮時,主人要放一個大紅桌子,桌子上喜歡擺上鋼筆、毛筆、筆記本和用紙製作的小飛機、小輪船、刀、劍及女它玩具等,爾後,由母親或父親把小孩抱到桌子前,讓小孩任意抓。來賓和全家老小圍著孩子一起觀看,希望孩子能抓到一個比較理想的東西。
據回族習俗,如果孩子抓到了筆和本子,就意味著將來是一個能寫會畫、才華出眾的文人、學者;若拿起劍刀,說這孩子將來一定是個耍刀舞劍,好武尚勇的武士;如果既抓了筆又拿了劍,就認為這孩子會成為一個文武雙全的大將,要抓到不起眼的小玩具等,則認為是個吃喝玩樂、貪圖安逸、成不了才的「榆木疙瘩」;如果孩子什麼也不抓,便說他(她)是個昏昏噩噩、一事無成的白痴、庸人等等。當孩子抓到鋼筆、本子一類的東西時,孩子的父母歡天喜地,心曠神怡,高高舉起孩子慶賀逗笑,圍觀者拍手叫好!
抓歲儀式結束後,主人便端出歲糕、滾燙的燴菜,和來賓一起會餐一頓,祝賀孩子年復一年,吉慶平安,健康成長。有條件的回族家庭,以後每年在孩子的生日,都蒸一個歲糕,在自己家庭范圍內慶賀、紀念,不請客人。這種習俗直到女孩長到9歲,男孩長到12歲為止。
巴朱恩族
東非的巴朱恩族流行一種類似中國「抓周」的起名方法,即將事先選好的許多姓名寫在樹葉上,讓出生後7天的嬰兒自己抓取,抓到哪個名字就用哪個;中非裂谷地帶的民族因為地處「非洲十字路口」,自古以來戰禍頻仍,給孩子起名常常帶有憂傷色彩,如盧格巴拉族常給孩子起名「懶惰」、「討人嫌」、「小氣鬼」、「沒牛漢」,這往往是孩子父母的缺點或家庭窘境,帶有自嘲意味;巴尼歐羅族則常給孩子起名「可憐蟲」、「無家可歸」等,這則是部族爭端、疾病瘟疫等不幸事件的生動紀錄。
;7、給小孩滿一周歲抓鬮是怎麼個玩法
抓周,中國傳統風俗,現是東亞國家一種小孩周歲時的預卜嬰兒前途的習俗。新生兒周歲時,將各種物品擺放於小孩面前,任其抓取,傳統上常用物品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魏晉南北朝時已存在,「江南風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智愚,名之為試兒。」現在也有些會放滑鼠、牙刷等現代物品,也有些會以圖像卡片代替實物讓嬰兒抓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