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奇怪風俗
1、雲南十八怪,都有哪些奇葩的習俗?
雲南由於其獨特的地理風貌,特殊的氣候狀況,多彩的民族風情,奇特的風俗習慣,產生了許多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奇異現象,隨著遠來的遊人、匆匆的過客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暫的足跡並離開之後,他們所耳聞目睹的那些奇聞異趣也逐漸流傳開來,並每每以'怪'字,所謂"雲南十八怪"是描述雲南獨特的地理位置民風民俗所產生的一些特有甚至有些奇怪的現象或生活方式。
第一怪、雞蛋用草串著賣:當地老鄉為了便於買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第二怪、摘下斗笠當鍋蓋第三怪、三隻蚊子一盤菜第四怪、
火筒能當水煙袋第五怪、糌粑被叫做餌塊第六怪、背著娃娃談戀愛第七怪、四季服裝同穿戴第八怪、螞蚱能做下酒菜第九怪、姑娘被叫做老太第十怪、和尚可以談戀愛第十一怪、
老太爬山比猴快第十二怪、新鞋後面補一塊第十三怪、汽車還比火車第十四怪、腳趾常年都在第十五怪、娃娃全由男人帶第十六怪、花生蠶豆數堆第十七怪、這邊下雨那邊曬第十八怪、四個竹鼠一麻袋
美麗的彩雲之南是個神奇的地方,不但有藍天白雲,青山綠水,還有描述獨特民俗現象或生活方式的「雲南十八怪」。雲南還有因為自身地理位置的奇特而孕育出的一些奇葩美景。
雲南十八怪的版本很多,有的現象已經慢慢消失,有的也還保留著,有的條款是誇張了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雲南經濟建設卓見成效,雲南十八怪也有了區別於原來的新雲南十八怪。
2、各民族獨特的民俗
少數民族風俗
1.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2.回族:歷史上,回族人從出生時開始,就要請阿訇起回回名字,結婚時請阿訇證婚,死亡後請阿訇主持殯葬,各方面均受伊斯蘭教的影響。特別在飲食習慣上,回民忌吃豬肉,不吃一切動物的血和自死之動物,等等。為了宗教活動和生活習俗上的便利,回民習慣在住地修建「禮拜寺」,明末清初則統稱清真寺,多圍寺而居。
在飲食上,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駝等反芻類偶蹄食草動物,不吃馬、驢、騾、豬、狗肉,不吃動物血液和自死動物。尤其禁食豬肉。回族很講究飲食衛生,注意淋浴和洗滌。走進農村回族清潔整齊的屋內,往往可看見門後房樑上吊著一個水罐,下面有通下水道的淺坑,這里是人們經常沐浴大凈的地方。平時洗臉、洗手,則用湯瓶,而不用臉盆。湯瓶又名洗壺,它最早從阿拉伯傳入,城裡的回族飯館,也常掛著一塊繪有「湯瓶」的清真木牌,有的還在湯帆」F加添「虎圖白」棍或阿文的「清真言」,以示這是地道的伊斯蘭文化。
回族有兩大節日即開齋節和古爾邦節,來源伊斯蘭教。齋戒為穆斯林「五功」之一。開齋節即是齋戒期滿的日子。一般在回歷的第九個月舉行齋戒、齋戒期滿,十月一日為開齋節。古爾邦節在開齋節後的第70天,回歷的十二月十日舉行。因為十二月十日是教徒赴麥加朝覲的最後一天,大家宰殺牛羊慶祝,聚餐聯歡。(附上一句,我就是這其中一員)
3.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海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縣以及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藏族人信奉喇嘛教,即藏傳佛教。藏族人身穿長袖短褂,外套寬肥的長袍,右襟系帶,腳穿牛皮長靴。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系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婦女大多穿大領短衣和百褶裙。山區苗族的住宅建築大多是「吊腳樓」,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勢,在下方和上方分別豎立較長和較短的木樁支撐,在樁上鋪樓板建築。樓上住人,樓下堆放雜物或關家畜。
5.阿昌族份蘇阿昌族男子穿藍、白色或黑色對襟上衣,下穿黑色褲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阿昌族人民性格開朗,又十分講禮好客。他們待客禮儀中盛行使用茶壇,這是一種煮茶的土陶用具。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會先拿出酒壺倒上一小盅酒為來客洗塵,隨後又拿出茶壇,放上茶葉,倒上開水,放到炭火上煮一會,煮好之後倒進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談。
5.傣族:潑水節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
6.維吾爾族人待人講究禮貌。在遇到尊長或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後身體前傾,連聲問好。家裡來客都熱情招待。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薩克族男女都嫻善騎術。青年男子喜歡摔跤和刁羊,每逢節日和喜慶,牧民都要舉行各種騎術表演和比賽;「姑娘追」是青年們最喜愛的娛樂項目。
8.柯爾克孜族傳統服飾很講究。男子喜歡戴氈帽,上身穿白色綉有花邊的圓領襯衫,冬天穿黑、藍色「袷袢」,下身穿寬褲,著高筒靴。
9.錫伯族:錫伯族的村屯四周築有圍牆。忌食狗肉。
10.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裝,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為特點。
11.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12.塔塔爾族:為防止食品變質,每家倉庫或院內都壘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將積雪和冰塊放進去,這種食品儲藏室叫「帕孜」,牧區的塔塔爾族適應游牧生活,住帳篷。
13.達斡爾族最大節日是春節,臘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掃墓,晚上玩個通宵,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向長輩拜年、請安,然後男女老少穿上節日服裝,逐戶拜年。
14.滿族人很早就信奉薩滿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薩滿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繫上腰鈴,擊鼓起舞,邊禱邊跳。滿族人重禮節,有一個時期,小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三天見長輩要請安,五天見長輩要「打千」。
15.朝鮮族的傳統食品有冷麵、泡菜和打糕等。
16.壯族人喜歡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魚片為佳餚,婦女有嚼檳榔的習慣。
17.彝族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用長數丈的青布包頭。女子頭上纏包頭,有圍腰和腰帶。男女外出時都披「擦爾瓦」,形如斗篷,下綴長穗。彝族的傳統節日以火把節最為隆重
18.土家族:婦女愛穿左襟大袖短衣,滾花邊,下著八幅長裙或鑲邊筒褲,頭挽發髻,喜歡戴耳、項、手、足圈等銀飾物。男子穿對襟衣,多扣子。衣料多用土布或麻布,史書上稱為溪布、峒布。
19.布依族:男子大多穿多襟短衣或長衫,包藍色或白底藍方格頭巾。婦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長褲,或套鑲花邊短褂,或系綉花圍腰,也有穿大襟大領短襖,並配蠟染
3、五十六個民族的特殊風俗習慣(不少於三條)
1、壯族-三月三歌節。
三月三是壯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對歌又是三月三的一項主要活動,因此又稱「歌圩」或「歌節」。歌節,是壯族民間傳統文化活動,也是男女青年進行社交的場所。
2、壯族-農具節。
桂西南地區壯族傳統節日。每年農歷二月二十九日舉行。是日,各家各戶把自家加工製作的各種農業生產工具,挑到圩上,依次排列成行,有犁架、牛軛、簸箕、畚箕、扁擔、鋤頭、犁頭、耙、鋤柄、籮筐、竹墊、谷籮、谷桶及傢具等。
3、侗族-侗年。
節日期間,各家或殺豬宰羊,或殺雞殺鴨,請客訪友,宴飲作樂。節日前一天,備豆腐、魚蝦,當晚用酸水煮熟,經一夜冷卻成「凍菜」,節日當天便以「凍菜」祭祀祖先。
4、仫佬族-走坡節。
節日里,男女青年盛裝打扮,三五成群來到預約的峒場或山坡上,對唱山歌,結交友情,尋找情侶。通過多次對歌,情意日增,不少青年互結同年,相愛定情。
5、彝族-火把節。
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在新時代,火把節被賦予了新的民俗功能,產生了新的形式。
4、世界上都有哪些比較獨特的民族習俗?
隨著近些年旅遊行業的不斷發展,現在大家是越來越喜歡出去旅遊了,不僅是在國內旅遊,甚至還喜歡出國旅遊,比如日本,韓國,泰國,緬甸都是我國人民最喜歡去的國家。在這些國家中,緬甸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的選擇,充滿了異域風情,而且這里佛塔是非常多的。說到這里,大家應該都有聽說過緬甸有一個古老而又神秘的長頸族吧。
隨著旅遊業的發展,這個族也廣泛地被大家所熟知,長頸族是泰國北部與緬甸邊界的一個少數民族 喀倫族的一支巴東族所組成的。如果你想看到他們,那麼就可以選擇去緬甸的蒲甘和茵萊湖,他們大多都住在這里,很多人懷著對這個組人風俗習慣的好奇,紛紛來到這里一探究竟,這也導致了近些您泰國的旅遊業發展非常的迅速。
雖然長頸族人的外表看起來可能有些奇怪,但他們的為人卻非常的和善,總想要和他們打招呼,和他們聊天,但奈何語言不通,我們說的她聽不懂,她說的我們聽不懂,實在是無奈。長頸族是以脖子長為美的,他們認為這是金錢和財富的象徵,所以這里的人幾乎是在5到6歲的時候就開始給脖子上套圈了,一個一個銅圈,讓自己的脖子變得越來越長。
據悉這個族中,脖子最長的可以達到70厘米,這是一個什麼數字,簡直了,他們大概在脖子上最多能戴25個圈左右,但重量卻能達到5-10公斤,可以說非常的可怕了,如果是我國人帶,可能戴一個都會感覺非常的難道,但這個族的人不僅戴那麼多,而且還要一年四季都戴著,是多麼的難受,不過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很多人好奇,那麼這些人在洗澡的時候是怎麼洗脖子的,銅圈也不能摘下來,其實大家真的想多了,這里的人會將稻草塞進銅圈內拉鋸般擦洗,或者是互相幫忙洗一下,雖然聽上去是那麼的不可思議,是那麼的難受,但他們好像並不覺得奇怪,不知道對於這樣的民俗習慣,你怎麼看呢?
5、中國有哪些奇怪的風俗習慣
古代北方狩獵部落崇拜熊的習俗
凡是到過大興安嶺西北麓一幫原始密林的人,都會發現一種奇怪的現象,即在兩棟落葉松樹之間,懸掛著用樺樹條捆好的一捆東西,這是什麼呢?原來是鄂溫克獵人葬熊的一種遺物。鄂溫克獵人在這一捆東西里裝進了熊的許多骨頭和五臟;另外,還要在兩棟松樹的陽面,刮開樹皮做成一平面,橫刻十二道小溝,在溝里塗上各種顏色,並在第六道溝的兩端,把熊的效眼鑲在樹上。而且人們要假裝哭泣,給熊敬煙,與老人死時的儀式相似。鄂倫春人則是用草把熊骨包躬放在樹木搭成的架上,放好後,老年人要領青年人跪下,給熊敬煙,磕頭,並要向熊祈禱說:「老爺子以後多給獵物。」
從很早的時候起,居住在黑龍江流域和大小興安嶺的狩獵、捕魚部落如鄂溫克、鄂倫春、赫哲、弗雅喀等;對熊這種動物都有著特殊的「尊敬」和感情。他們獵取各種蟛獸,但只有獵獲熊之後,要舉行一系列的崇拜儀式,包括最後的葬熊。這是原始時代遺留下來的一種對動物崇拜的習俗。
根據民族學的資料證明,狩獵部落對熊的崇拜和「贖罪」,有著一系列的儀式和禁忌;
(1)據說,過去鄂倫春人往回馱運熊時,一路都要假裝哭泣,而且馱運的牲畜也有禁忌,只能用騙馬(割去愛貓撲.愛生活或卵巢的馬)馱運,怕用騾馬馱運會流產,用公馬則怕它會像熊那樣兇猛。
(2)把熊運回部落寸,鄂倫春老人要呼叫:「咔——咔』表示避邪,防止熊的報復。而在奧斯梯加克人中把熊運回時,全公社的男人都要出來迎接,對熊喊:「森林之王來了!」並且爭先和熊接吻,表示敬意。在熊的身旁供一裝水器皿,先用水給熊洗臉,消除人的「罪過」,洗完盾把熊抬到屋內,橫放在床上,給它穿上帶襟的衣服,戴上帽子,在它面前供上魚類和果子。人們都戴上假面具,通宵給熊唱頌歌,開宴會,人們輪流用手抬熊頭,占卜來年狩獵的運氣如何,如果輕就預示著獵物的豐收;如果熊頭重就預示獵不到許多野獸。
(3)緊接著就是剝皮。鄂溫克人在剎熊皮時,必須首先割掉熊的愛貓撲.愛生活,把它掛在樹上,然後才動手剝皮,認為這樣熊見了人才老實。剝皮時絕不能割斷動脈,而必須把血擠進心臟里去。熊的脖子也不可隨便切斷,而是先把小腸取出繞熊頭三周後才可切斷。
6、世界上最奇怪的習俗有哪些?
一,不要錢但不是白做:
西伯利亞的女人很奇怪。她們會用身體招待旅客。不收費,但是第二天早上會要求床友用她的小便漱口。肯用她小便漱口的就是貴賓,不肯用小便漱口的便是全民族的敵人。
哈哈,這個風俗太好啦,臭男人們,叫你們玩女人!
二,特殊的項鏈
塔斯曼尼亞。好像是這么個國家。如果女人死了老公,那麼這個新寡必須切下已死老公的「小弟弟」……
注意阿。我看到這里以為要吃了(呵呵,可見我心裡多麼齷齪)切下來做什麼呢?防腐風干後做成項鏈,掛在脖子上,
直到找到新的男人。不過,在此期間,此女堅決不能用項鏈自慰,這是對死人的大不敬。
我在想,這樣的項鏈配什麼衣服好啊。不過我不知道項鏈是遮在衣服裡面還是要露出來給大家看,帖子上沒寫,我也不敢亂說。
三,法律允許棍棒殺死淫婦
在波蘭的某個小城市,已婚男人出去亂搞,要特別小心老婆。因為法律規定老婆可以打死跟自己老公上床的那個女人。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只能用棍棒打死。刀啊槍阿都不行。
我覺得這條法律不好。容易被壞人鑽空子。比如有人想殺掉某個女人,他/她就可以自己或者叫自己的朋友或者叫自己老公自己老公朋友先勾引該女子上床,然後叫老婆或者朋友老婆或者自己去亂棍打死這名女子。
依我看,應該改成可以打死自己老公。
四,烏拉圭法律很「人性」
在烏拉圭,女人行經期間男人決不能與其做愛。否則就要蹲大獄。很為我們婦女同志們的健康著想啊。不過別羨慕的太早,下面這半條就夠受的啦。每個月的這三到七天,法律規定老公可以去招妓,只要不超過兩百次就可以。
試問就算是行經期間行房了,有哪個女人捨得讓自己老公去坐牢阿?老公去找小姐,不管法律允許不允許,這當老婆的心裡該是啥滋味?
這兩百次又是什麼概念阿?七天不超過兩百次還是一輩子加起來?
五,丈母娘看洞房
在哥倫比亞一鄉下地方,仍然保持著一種古老奇怪的風俗。結婚當晚洞房,新娘的母親要在洞房裡參觀指導。如果新郎做的不對或者不好,丈母娘就有義務給與指導和建議。
哈哈。如果我判斷沒錯的話,沒娘的女孩子應該是搶手餑餑。
六,一人娶親,全家享用。
法屬蓋亞那。一個人娶了新媳婦整個家族的男人都有權利同新娘做愛,直到新娘做媽媽止。
據我猜測和推斷,這么個習俗大概是這個地方男性擔心自己的生殖能力不太強,為了增加繁殖後代的幾率保證種族延續。
那麼這個地方替別人養兒子應該是司空見慣的事情。新娘會不會覺得很「性福」呢?
七,失身需要證人。
在奈及利亞某些地方。女孩子如果是首夜的話就一定要找兩個證人。證人要有兩名性經驗很豐富的女人擔任。從做愛方式到流血多少都要詳細記錄,事後還要察看處女膜有多厚。
處女膜除了生理上的保護作用外,她的存在到底有多大意義?為何,幾乎全世界的人都對它頂禮膜拜?
7、民族獨特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比如 元宵節鬧花燈 還有?
青藏高原上的藏族,除夕那天,人們穿上艷麗服裝,戴著奇形怪狀的假面具,用嗩吶、海螺、大鼓奏樂,奉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會」。小夥子們狂舞高歌,表示辭舊迎新,驅邪降福。
在廣西、貴州、雲南、廣東等地區的壯族同胞,與漢族同時過春節。除夕晚上,要做好節日那天所吃的米飯,稱為「壓年飯」。
蒙古族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闔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
鄂倫春族人就已經早早籌備過年物品;在每年年底,以狩獵為主的鄂倫春族人,馱著他們狩獵而來的物品,前往附近的其他民族村鎮換回一些煙酒、糖果、鞭炮等諸多年貨。
在我國西南地區,也生活著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樸素民族風情的少數民族:布依族。依族也有許多屬於他們自己的獨特節日習俗。在每年的陰歷臘月底,布依族人就會熏臘肉、灌香腸、做糯糧粑粑等獨具布依族特色的食物,來迎接新年的到來。
8、其他民族有趣的民風民俗十條以上
苗族系列坡會群,是指在每年春季的農歷正月初三至十七這段時間內,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縣各鄉鎮村屯的節日活動。這期間,每天一個坡會,排列成序,連續不斷,是以苗族為主的各族人民悼念先烈、禳災祈福、鼓舞鬥志、交流感情、集體聚會娛樂的盛大民間傳統節日。
吃立節,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龍州縣、憑祥市一帶壯族人民特有的節日。「吃立」壯語意為「歡慶」,亦稱「大節」。
「官人」,侗語稱為「店寧蒙」,由青年或小孩扮演的侗、苗王為龍頭(官人);蘆苼奏響為龍的聲音;頭戴尖帽身披毛毯者為龍鱗;著節日盛裝的青年男女為龍身。而畫著花臉、身形醜陋的怪獸則被懲罰為官人抬轎。
「儂垌節」是金龍鎮邊民長衣壯特有的節日。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一,龍州縣金龍鎮雙蒙村板池屯(美女村)的「儂垌節」都會隆重舉行。那一天,天剛剛亮,板池屯附近村屯的男女老少就早早起床,忙著換新衣作打扮,經過一番的精心打扮後,就三五成群的從四面八方湧向板池屯,趕一趟新年「儂垌節」。
拜樹節是仡佬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於廣西隆林等地。
農歷正月十四中午,每家以兩人為一組,帶上米酒、豬肉、糯米飯出門拜樹。選擇高大的樹,由近及遠舉行停工先在樹前點燃鞭炮四響,一人向樹身輕砍三刀,成嘴巴狀,每砍一刀問答一句。然後將祭品塞進「樹嘴」,用紅紙封住,表示樹飽勁足。接著除草、培土、植樹造林。
每年農歷初四至十五就是苗族的跳坡時節,也是就居住在桂西山區的苗族人民所特有的和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
賓陽炮龍節是獨具賓陽民族特色的一種非常熱鬧、隆重、全國少有的傳統節日(即一年一度的農歷正月十一晚舉行舞龍活動)。
青蛙歌會又叫蛙婆節和青蛙節。每年農歷正月初二,東蘭壯家人便敲鑼打鼓到田野去找青蛙,一年一度的青蛙歌會就這樣開始了。
青蛙節主要的活動內容是人們通過送青蛙升天,祈求風調雨順,人壽年豐。在長達半月一月的歌會活動中,青蛙所以成為萬民同歡的對象,皆因傳說她是天神婆和雷王公的女兒,專管人間福禍,能呼風喚雨,預報豐年吉祥。
蘆笙節是苗族人民喜迎新春,預祝一年農歷風調雨順、農業收的節日,是苗族地區最為普遍的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十三在水安太鄉舉行的蘆笙節(又稱為十三坡會)最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