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沂水喪葬風俗

沂水喪葬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9-03 01:47:59

1、傳統葬禮上有什麼規矩?

埋葬流行於世界各地。約產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在西歐,莫斯特期墓葬是所知最早的土葬。原始公社時期,各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各家庭亦有固定的墓葬場。土葬墓一般葬一個遺體,但也有數人或氏族合葬的。

漢族土葬有幾千年的歷史,古時講究入土為安,因《周禮》規定「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厚葬才是孝順。新中國建國後則統一改為了火葬。愛斯基摩人居於冰天雪地無法土葬,每築一小型圓頂雪舍安葬死者。

葬死者,最初視為聖地,但後來則視為不潔之地加以迴避,並用石灰塗成白色俾便辨認而免誤入,此即隱喻之語源。但此類洞窟墓地極多民族仍視為聖地並予朝拜,如西印度及斯里蘭卡數以千計之岩窟廟即是。

(1)沂水喪葬風俗擴展資料:

死者一般作卧姿,面對方位每與宗教有關,如穆斯林死者必令右側朝著聖地麥加;佛教徒頭部北指;古埃及人面西,當即是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之謂。

非洲達加里族男女有別,據某學者謂:男屍面東,意指日出而作——狩獵耕種;女屍面西,意指日落應炊晚膳。巴比倫及蘇美人卧姿僅限高階層身分,賤役只能作屈身姿,像是在待命侍候。

美洲印第安人死者土葬時踡伏作胎兒狀,似有返本歸源之意。若干民族采立葬,1970年維也納有所謂「立葬愛好者俱樂部」,會員死後置入塑膠筒,掘地為洞直立埋葬。

2、農村辦喪事有什麼流程?

喪葬習俗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各地風俗不盡一樣,但基本精神大體相同,都是悼念老人功德、祈禱先人來世幸福,是一種孝行,是家家戶戶躲不開離不了的大事。喪葬習俗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一部分,它涵蓋了儒、道、佛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也是人們的一種信仰。在數千年的神權社會里,人們認為,人的生死輪回,天命難違;禍福善惡,因果報應;靈魂永在,迷信鬼神;感恩行孝,來世福音;作惡多端,禍及子孫等等,因此安葬和厚葬老人理所當然,漸漸形成葬禮習俗,代代相傳。
喪葬習俗流傳至今,各地已有不少變故,特別是解放後至今,許多濃重的迷信色彩和繁瑣內容已經革掉。
喪葬要改革,要移風易俗,特別要破除封建迷信。跪拜禮是漢民族幾千年來的重要禮節,農村喪葬中行跪拜禮和鞠躬禮,應根據實際情況和本人自願,逐漸推行鞠躬禮。所有迷信色彩應通過村規民約逐漸廢除,同時注意節儉,反對鋪張浪費,逐漸推行興建集體骨灰堂來代替土葬,逐漸推行與遺體告別和開追悼會等形式內容。
為繼承中華民族喪葬文化,為喪葬改革移風易俗,為交流經驗相互學習,因以記之,共分四部分。、

父母咽氣之前,兒女最好能在父母身邊,聽父母交代後事,或叫做遺囑。父母交代的事要牢記,不打折扣,以使父母死而瞑目。農村還有一個說法,父母咽氣時身邊有幾個兒女是命中註定,不在跟前的就等於沒有。所以兒女離得再遠,父母病危就一定要盡快趕到父母身邊。有的老人病危時幾天不咽氣,專等兒女來到跟前才咽氣閉目,骨肉之情也。

人在咽氣之前要穿壽衣,如果咽氣之後穿壽衣,就意味著是失身走得,視為不孝。穿壽衣可有自己家人來穿,也可以請別人來穿,穿單不穿雙,穿雙有人亡。穿好壽衣之後,口裡再放上一個拴有紅繩的「噙口玉」,象徵大福大貴。繩的另一頭拴在壽衣的紐帶上,然後再用頃批紮上腿,意思可能是怕炸屍之後屍體亂跑。
扎腿繩有的入殮或火化時要剪斷,有的不剪。所以轉生後小孩在學走路時大人要在兩腿之間向地上剁一刀,意思是將這根繩剁斷好走路。不過現在青年人知道得很少了。

意思是人死後要背著錢搭子去陰司,以便打點路鬼和陰曹地府的判官們,人和鬼一樣,都離不開錢,即有錢能買鬼推磨。
咽氣之後首先要燒錢搭子,否則陰魂不散,孝子等人亦不可動哀,燒完搭子是孝子第一次動哀「哭喪」,所有在場人大哭一場,悲哀悲慟,驚天動地。
錢搭子是用一大張白紙折疊的,裝滿紙錢,上面寫明亡人的姓名和家鄉居住、死亡時間等,以免本人認錯或他人冒領。現在有的戶不信這一套,也有不燒搭子就哭喪的。
由本家人分別去請本村治理喪事的男、女執事若幹人(或紅白理事小組人員),並確定一位喪主最信任的人掌管喪事錢財。倒頭之後要立即給娘舅家送倒頭信,治喪的規模、程序等重要事項都要得到娘舅家來人同意後方可進行。

3、山東沂蒙老區殯葬全免費嗎?

沂蒙山區腹地的山東沂水許家湖鎮前坡村,一場葬禮剛剛結束:沒有成堆的紙扎,沒有人披麻戴孝,沒有一次次的「潑湯」(當地農村一種舊式的喪葬儀式),也沒有大吃大喝的現象。

連告別儀式都是在村南部的長山公益性公墓舉行的。先由紅白理事會成員致悼詞,親朋好友一起三鞠躬,隨後將逝者的骨灰安葬在公墓內。


「算上新逝者和遷墳進來,公墓已經使用了200多處墓穴。不光使用墓穴不花錢,殯葬過程也『全免費』,這可為老百姓辦了件大好事。」長山公益性公墓管理人員王樹奎說。

王樹奎所說的「殯葬全免費」,是沂水縣實行的殯葬費用全免政策:今年5月10日起,對具有沂水戶口、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殯葬過程中涉及的遺體運輸費、火化費、骨灰盒費和公益性公墓墓穴使用費全部免除,逝者統一安葬在公益性墓地,相關費用由縣財政承擔

「過去我們這里修一座墳少則六七千元,買一口棺材少則兩三千元,如果再加上遺體運輸、火化、骨灰盒、孝布紙扎等配套用品和宴請賓朋的費用,整個流程沒有兩三萬元可辦下不來,這對一個家庭特別是貧困群體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王樹奎說。

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對遺體接運、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殯葬基本服務費進行減免,但這些只佔殯葬費用的一部分,真正佔大頭的墓地花費,則不在減免之列。


根據沂水縣有關部門測算,當地每年大約有8000人去世,「殯葬全免費」政策實施後,僅基本殯葬服務費和墓穴費兩項,縣財政每年就可為百姓減負近2000萬元。

傳統的喪葬方式除了百姓負擔重,還圈地佔墳、蠶食耕地。在沂水縣四十里堡鎮林家官莊村,新修建的公益性公墓「金鑾福澤園」與傳統墓葬區毗鄰。

「我們村有800多口人,僅20年時間就把佔地16畝的老公墓全部占滿了。在新建的公墓,1畝地可以建200處雙穴墓,佔地只有11畝,可供7000多口人使用,相當於省下了一二百畝地。」林家官莊村黨支部書記林立錄說。

作為山東省內一個經濟不算發達、財政收入居中的「普通縣」,殯葬費用由財政兜底,沂水縣吃得消嗎?

「實施全免費政策,財政的確要掏一筆錢,但公益性公墓建設投入是一次性的。今年由於公墓集中開建,縣財政需投入5000萬元左右,建成以後縣財政每年只需投入2000萬元的惠葬和管理運行費用,就可為逝者家屬戶均節約90%的喪葬花費,縣級財力完全可以承受。」沂水縣委書記薛峰說,沂水縣已建成縣級公墓1處,鎮級公墓109處。自6月初以來,實現了死亡人員100%入公墓安葬。


當前,「喪事簡辦、厚養薄葬」「殯葬全免費」的新風氣正在「席捲」臨沂市。在沂水縣先行先試的基礎上,8月1日起,臨沂市全面推行惠民殯葬政策,為所有臨沂戶籍的逝者免費提供遺體接運、存放、環保爐火化、骨灰寄存及骨灰盒、公益性公墓安葬等6項殯葬服務。

「惠民殯葬能減輕群眾負擔、推動移風易俗,也能有效節約土地、防範森林火災、保護生態環境,是多贏的事情。」臨沂市文明辦工作人員姜連洲說。

這樣的好政策就應該全國推廣,讓老百姓活的好死的起,讓利於人民。

4、喪葬習俗有什麼?

喪葬習俗流有圓墳、燒七、燒百天、燒周年、燒三周年。

1、圓墳

自古中國喪葬習俗有出殯日起三天原墳的習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樑、擺供品、上香、踩院子、燒紙等程式。(骨灰盒在殯儀館存放的,只擺供品、上香、燒紙)。

2、燒七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燒一次紙,燒七次,過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為燒七。今天的人們往往將做七改變為四次,即:一七、三七、五七、七七。

按喪事習俗,燒一七、七七、以死者兒子為主,稱做:有頭,有尾;三七、以死者兒媳為主;五七、以死者女兒為主。(燒五盆紙花)。按喪事習俗,燒七(做七)。

3、燒百天、燒周年、燒三周年

死者亡故後100天,孝子要上墳燒化冥紙冥錢,或將死者亡靈請回家中祭奠。此亦為小祭,也稱「百日」。

周年分頭周年、二周年和三周年。頭周年、二周年皆為小祭,三周年最為隆重,一般都要過大事,搭設祭棚,請鼓樂手、陰陽班子打醮念經、呈獻紙活、花圈等。


(4)沂水喪葬風俗擴展資料:

喪葬中,所有人手握牽引靈車繩索的人一起合唱輓歌。漢代田橫的門客寫的輓歌的歌辭有《薤露》、《蒿里》二章。當時田橫自殺,門客哀悼他,就悲哀地唱起來了。歌辭的意思是說人就象薤上的露水,容易曬干滅亡,又以為人死了靈魂回歸到泰山南邊的蒿里。所以有這兩章。

5、喪葬基本習俗講究,都有哪些?

第一,穿喪服。

在整個喪葬儀式期間,所有的家屬和親人都要穿喪服。直系親屬比如女兒、兒子,還有孫子孫女,是要披麻戴孝,穿麻衣。其他的親戚朋友,要根據身份和輩分的不同,穿著不同的喪服。

現在各個地方的喪服顏色各有不同,一般是藍色、黃色、白色為主。各個地方的習俗不同,即便是同一個地方可能不同的人家,穿著的顏色也有講究,因為有喜喪和普通喪事的區別,這要根據每個喪主家庭的實際情況而定。

第二,出殯。

在過去,出殯就是將棺木抬到山下下葬。親人在送葬的途中,需要三跪九叩。但是現在已經取消了土葬,都改為火葬。所以就是將遺體火化之後,將骨灰盒取回,葬在墓地里。

第三,死牲。

一般來說,喪葬時都要准備一些死牲。根據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同,比較富有的人家會准備豬,窮苦的人家就會准備小隻的雞鴨。這些死牲就是傳統意義上的供品,被認為是非常有福氣的東西。

在喪葬儀式結束之後,這些供品就會分給親戚朋友帶回家。還有一些會把這些供品用於舉辦宴席,因為很多農村在出殯回來之後是要辦宴席的。

第四,焚燒。

在入棺的當天晚上,要指將死者的衣服、被褥等東西都燒掉。意思就是燒掉了這些東西之後,人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連同他曾經的痕跡都一同燒掉了。就像是一個儀式一般,不帶什麼來,也不帶什麼東西走。

除此之外,有些地方還會燒紙房子、紙錢、紙車子等,希望死者到了下面也能夠有錢花,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

第五,服喪。

現在服喪已經變得越來越簡單了,可以在家裡設靈堂。同時,在服喪期間要吃素食,穿素衣。

6、老人去世後的喪葬習俗?

白布、黑布、紅布、藍布、別針 冥紙、冥幣、火盆、木板、桌子、紅筷子、小米飯、糕點、水果、香等 ;老人去世後首先要做的是給親人清洗,臉、身上、腳都做一下簡單的清洗,然後穿上定好的衣服,現在有壽衣,也有的他生前最喜歡的衣服。

 老人喪葬時借用的物品一律要給錢買,一毛錢也可以,意為不白用。 老人火化後要求是女兒手戴紅手套用紅筷子撿骨殖,先頭後腳。紙牛和一些衣服要燒了,兒女身上的孝布也需要在火前燎一下,這些孝布據傳說小孩子使用可以辟邪。尤其是長壽的老人靈前使用的,在農村很受歡迎。

去世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老人去世燒頭七都准備:焚燒香、燒紙、金紙、銀紙、金元寶、銀元寶、金庫、銀庫等物品,以示紀念。頭七,喪殯習俗。習慣上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該於魂魄回來前,給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必須迴避。

最好的方法就是睡覺,睡不著也應該要躲入被窩;。在燒七時,喪家要在大門口掛白紙燈籠,表示家有重孝。頭七在家設靈牌,焚香明燭,供獻酒餚祭奠,下餘六七都到墳地化紙錢。作為口口相傳、流傳已久的傳統習俗,祭祀通過燒紙這種傳統的祭祀方式,傳遞了親情與思念。

有時內容參考:網路——風俗

7、解決「死不起」應向沂水學習是怎麼回事?

據山東《沂蒙晚報》報道,自5月10日起,具有沂水縣戶口的居民,在沂水死亡所涉及的殯葬費用全部免收。據悉,沂水縣此次惠葬政策免收涉及的費用包括屍體運輸費、火化費、骨灰盒等,公益性公墓安葬免費提供墓穴。

沂水作為一個經濟不算發達的小縣,在推動殯葬免費上的表現令人刮目相看。目前,國內部分地區為了減輕民眾喪葬負擔,也拿出不少優惠措施,但主要是「減免」,惠民力度差了「全免」一個檔次。

解決民眾「死不起」的難題,更多地方都應向沂水看齊。作為政府,不能只算自己的賬,而要為民眾算一算賬。喪葬應該是人人平等享有的基本福利,政府部分買單是全世界通行的規則,而「全免」顯然是更進一步。

沂水的殯葬費全免,在為民眾減負的同時,更有效地推動了喪葬的移風易俗。喪葬的習俗大幅度改觀,公墓使用率大幅度提高,喪事大操大辦得到一定程度遏制。通過經濟手段,改變喪葬落後風俗,這是一個可借鑒的思維。

一直以來,對於推動喪葬的移風易俗,許多地方手段層出不窮,且這些手段往往以強制、嚴禁、處罰為主,屢屢引起爭議。如一些地方大規模的平墳運動,有的地方甚至還鬧出掘墓焚屍的荒唐劇,至於嚴禁喪事大操大辦的禁令,更是稀疏平常。

地方政府推廣文明喪葬當然得積極作為,但作為政府部門更應看到,許多喪葬落後風俗由於傳統悠久,改變並非一日之功。政府部門的工作需要的是耐心與技巧,動輒採用粗暴的行政手段,非但不能改變民眾的思維,反而會激起民怨,讓民眾對於文明喪葬敬而遠之。

通過經濟手段的引導,推動喪葬移風易俗,政府其實大有可為。

公益性公墓多了,墓地收費低廉甚至免費,民眾亂埋亂葬自然會大大減少;通過火化費、骨灰盒等費用的免費,來培養民眾厚養薄葬的觀念,可能效果比一些禁令要好得多。

相反,如果政府一方面力圖推動喪葬的移風易俗,一方面又允許高價賣墓地,允許喪葬領域的各種高收費存在,那無疑是自相矛盾,不利於培育民眾厚養薄葬的觀念。從這意義上說,推動廉價喪葬,有條件的地方甚至「殯葬費用全免」,也是撬動文明喪葬的重要一步。

8、辦理喪事一般都是什麼流程呢?需要幾天,從人去世開始算

喪事辦理程序

1、辦理死亡手續:

當親人去世後,死者家屬或單位必須開取的死亡證明:正常死亡的,由醫療衛生機構出具醫學死亡證明;非正常死亡的,由區、縣以上公安、司法部門出具死亡證明。

2、注銷戶口:

死者家屬持死亡證明書到駐地派出所注銷戶口。

3、聯系火化:

1)打電話或派人前往殯儀館或殯葬服務站聯系火化,登記死者姓名、住址、年齡、性別、死亡原因、死亡時間、遺體所在地、死者戶口所在地;

2)登記家屬姓名、住址、電話、與死者關系等;

3)預定服務項目,服務時間。

4、接運遺體:

按預定時間,家屬持死亡證明在指定地點等候靈車接運遺體。

5、遺體火化:

1)遺體運送到殯儀館;

2)遺體整容;

3)遺體告別;

4)遺體火化,選購骨灰盒、領取火化證明;

5)領取骨灰。

6、骨灰安放:

按選定方式安放骨灰,並領取骨灰存放證。此後,家屬持此證明來公墓祭掃。

(8)沂水喪葬風俗擴展資料: 

喪葬習俗流傳至今,已經有幾千年歷史。世界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喪葬習俗。雖然喪葬品准備及喪葬程序不斷減化,但是主要內容並沒有太大變化,並且流傳至今,家家躲不開,離不了。喪葬文化,也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文明史中的一部分,它涵蓋了儒家、道家、佛家、三大教派的思想理念。喪葬習俗懂的人不多,但是,做白事司儀行當的人卻不少。

人死之日起,每七天燒一次紙,燒七次,過七殿,共七七,四十九天,此為燒七(也叫:做七或犯七)。今天的人們往往將做七改變為四次,即:一七(被三天原墳所代替)、三七、五七、七七、(只燒單數,燒大七)。

按喪事習俗,燒一七、七七、以死者兒子為主,稱做:有頭,有尾;三七、以死者兒媳為主;五七、以死者女兒為主。(燒五盆紙花)。按喪事習俗,燒七(做七)。 

9、我想知道葬禮的全部程序和全部風俗習慣

針對不同民族 不同地區 風俗習慣的差別很大 正所謂「十里不同俗」

漢族喪葬舊的傳統是講究重殮厚葬,並且夾雜著許多迷信的習俗。漢族自古盛行棺木土葬,葬禮隆重,分殮、殯、葬三個階段進行。

殮,就是給屍體穿衣下棺。人初死入殮前要給死者招魂、沐浴。殮分小殮和大殮兩步。小殮是給屍體裹衣衾,一般用布帛,富庶人家用絲綢,有的皇族用玉衣。大殮是把屍體裝進棺材。棺材稱「壽材」,男棺刻有「壽」字,女棺刻有「福」字,有的則刻以「福祿壽」三字的合寫體。小殮時還要把米放在死者口中,富庶人家含璧、珠等,皇族含玉,近代則含一銀元,均稱之為「飯含」。大殮時往往隨殮一些物品,一般人有衣、被及日常用品等物,富庶人家及皇族隨葬物品繁多且貴重。

殯,就是入殮後停柩於殯宮,殯期長短不一,少則3日,多則30天,主要由奔喪者而定。古代多停棺3個月而葬,至多達7個月。漢族傳統習俗,父母死亡,兒女必奔喪,否則為不孝。而親朋好友將來哀悼祭奠死者,稱之為「吊喪」或「弔唁」。奔喪者均要喪服。古代漢族喪服分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織麻五種,稱為「五服」,用粗、細不同的麻布製成,按親疏關系不同而穿不同的喪服,稱為「披麻戴孝」。近代多用白布做喪服。現代城市一般興胸佩白花,臂戴黑紗。

葬,就是掩埋死者遺體,即棺木入土。舊俗入葬前往往要看風水、擇墳地,謂「擇吉地」。送葬又叫出殯。送葬時,古代漢族一般是「孝子」在前執紼,挽柩者唱輓歌。輓歌到近、現代演變為哀樂。親朋好友寫輓詞或輓聯送葬,到近、現代又演變成送花圈,花圈上寫輓聯。

古有以人殉葬的習俗(主要是近親、近臣和近侍,至清朝人殉仍有遺存),後逐漸以陶俑代之,到近代則以紙扎人像伴葬。

葬禮以後,有做七、斷七、百日、周年等追悼儀式,並將牌位送歸祠堂,這已從葬禮時對人的儀禮轉為對「鬼靈」、「祖靈」的儀禮。

另外,漢族還有「歸葬」的習俗,就是將死於他鄉的遺體歸葬原籍。
喪事期間,死者親屬要穿孝服,在靈堂守靈。中國古代禮制,把孝服按與死者血緣關系的親疏分為五等,在現代漢語里還有「五服」這個詞,表示血緣關系的遠近。孝服用白布做成,這與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禮服的習俗大不相同。清朝時有一英國人第一次到中國來,遇到出殯的隊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卻痛苦悲哀,覺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殯時有人唱輓歌,晉代大詩人陶淵明生前就為自己寫過《輓歌詩》三首。後世的輓聯、挽幛就是從古代的輓歌演變而來的。

喪葬儀式規模大小與死者的地位身份密切相關,在封建社會對不同地位身份的人喪儀都有嚴格的規定。王公貴族、富豪之家常以規模宏大的喪儀來炫耀自己的權勢。《紅樓夢》里寫寧國府死了秦可卿,所用棺材價值數千兩銀子,由二、三百名和尚道士念經,出殯時的隊伍「浩浩盪盪,壓地銀山一般」。而窮苦百姓連起碼的溫飽尚且達不到,自然也就談不上「重殮厚葬」了。有時甚至只能用一片席子包裹一下屍體,草草埋掉。

尊長死後,子孫要在家守二十七個月,其間停止交際和娛樂,做官的也必須離職回家守孝,以表示對尊親的哀悼,稱「守制」

葬禮程序的實例

設某人享年81歲,男性,軍人出身,子孫滿堂。
更衣,著軍裝,穿壽鞋。身蓋黃綢,面蒙白綢巾。
衣服上的紐扣要全部剪掉,用布帶將衣服系好,但不能打「死結」
初步整容:五官復位,口內置金元寶或一枚硬幣。左手握一隻金元寶(均為仿製品),右手握一根打狗棍(方便筷)。
屍體用紅線綁好,主要是手、腳。家若有貓、狗要看管好,不能接近屍體。(以免死者靈魂被附於動物身上)運至殯儀館。
家設簡易靈堂
遺像:已事先准備好放大照片一張,購專用像框一個。置黑綢帶。
供桌供奉:五穀一碗(用五樣谷類),香爐一個,備香若干,時鮮水果、糕點舊式也供奉米飯一滿碗,上插筷子一雙,供大饅頭,等。
明燈:采購喪葬物品:黑紗、白花、白布、紅布、燒紙、瓦盆(底部有孔)、
紙活:公雞、白幡、紙馬(女用紙牛)、別墅、金銀庫逝世當日晚,由家屬在瓦盆內燒紙,親友來訪亦燒。第二天,到派出所辦理注銷戶口手續。第三天,出殯。
家屬著裝
直系晚輩血親系白孝帶,平輩戴黑紗。其他親屬戴黑紗。孫輩在白孝帶上和黑紗上縫一小塊紅布。其他來賓戴白花。
准備的物品:幾日燒的紙灰用紙包七小包或七枚硬幣、一寸照片兩張。
要帶的物品:靈堂內的供奉、派出所的死亡證明、死者的衣物、白酒一瓶。
出殯前,將遺像放在頭車前面,長子率眾晚輩血親跪於車前,將瓦盆舉過頭頂,說:「爸爸,您一路走好」,遂將瓦盆用力摔碎,越碎越好,但不可摔兩次。將紙公雞置於頭車,意為「金雞引路」。長子(或長孫)上頭車,持幡。
車隊的每輛車上都貼有標志。為死者年齡。該死者為81歲,加一天歲,一地歲。則車號為83。逝者為男性則貼在車的左後側,若為女性則貼在車的右後側。
也有的地方有撒紙錢的習俗。一路上不停地撒,意為「買路錢」,也有的地方遇過橋時,將紙錢放在橋上,用石頭壓好。 靈車起頭後一般不停車,在遇紅燈前,司機算好時間,緩緩前行,在遠處等待,當信號變為綠燈時加速通過。
車至殯儀館前,將紙公雞拋出車外。(有的地方用活公雞)
進入殯儀館後:
領取屍體,辦理火化手續。
在辦火化手續之前,選好骨灰盒和一小型靈位牌。靈位牌可請工作人員代寫。注意男、女的寫法:先考、先妣。屍體取出後舉行「開光」儀式。屍體從冷藏櫃內取出時,長子抱頭,其他人抱身,將屍體放到停屍車上。如需要移動時,仍是長子在屍體頭部。開光前將屍體身上的紅線剪開,將燒紙灰放入紙棺,也有的放入死者的衣袋內,再將屍體放入紙棺。意為子女給的上路錢。
殯儀員指導孝子(長子或長孫)開光。孝子持一棉簽,沾白酒或酒精,在死者身上擦一下,名為開光。意為使其身體各功能復活。開光順序是從頭到腳,依次為頭、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腳。殯儀員說一句,孝子復述一句,然後在該部位上擦一下。例:開鼻光,聞花香;……開右手光,寫文章;開左手光,抓錢糧;開腳光,腳踏蓮花登開堂。開光辭男女略有不同。
開光時,家屬不能哭,更不能將眼淚落在屍體身上。開光後,將屍體交給工作人員化妝。
舉行悼念儀式或告別儀式。儀式前要向司儀交待好死者的生平(在家事先擬好),主要來賓的名單,將一張一寸或二寸照版交給工作人員。儀式結束後,屍體火化。同時,在長子的帶領下,舉行祭奠儀式和燒東西。
將遺像和靈位版供奉好,擺上五穀和水果、糕點,共五樣(有的地方是四樣),放鮮花、白酒、香煙等。長子先上香一箸,然後按輩份依次上香。按先長後幼、先近後遠的順序。
燒東西。先燒紙幾張,然後將死者的衣物等燒掉,再將供品都燒掉。如有花圈,要取下七朵花,留待以後「燒七時」再燒。
燒東西時,將帶來的白酒灑在衣物上,以助燃。燒完東西,葬禮結束,將白花,孝帶除去。直系親屬改帶黑紗。
除留下少數幾人外,其他人去吃喪宴。喪宴廳外備幾盆清水,白酒和糖果,凡從殯儀館回來的人在進入宴會廳前要先洗手,用酒涑口或含一塊糖。
喪宴開始前,家屬列隊,殯儀員主持。主持宣布:家屬對各位親朋來參加葬禮表示感謝,給大家鞠躬,然後由家屬代表講話。主要內容是感謝,略備薄酒,請大家享用。
喪宴進行中,主要晚輩血親要到各桌敬酒。
領骨灰。在骨灰盒中,放硬幣七枚,擺成北斗星狀。然後選大塊骨灰放入骨灰盒,最後一快應是頭蓋骨。
在骨灰盒正面放上死者照片一張。
骨灰寄存,結束。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