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風俗特色
一、普通婚俗
定婚
舊時婚姻由父母包辦,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講究「門當戶對」,相信生辰八字。八字無沖無克,雙方父母同意,便可訂親。訂親時男方備酒席,請親族中有名望者陪媒。女方用紅紙寫好「庚書」(生辰八字),置於拜盒,由媒人交男方,稱「發八字」。男方據女方提供的尺寸做好衣物等,由媒人送給婦方作信物。亦有「血盆定親」、「指腹為婚」者。
報日
男方在徵求女方同意之後,將迎親日期正式通知女方,謂之「報日」。報日前根據男女雙方的生辰八字選擇黃道吉日,由男方用大紅紙寫成「龍簽」、「鳳簡」(即婚期通知書),連同按女方要求籌辦的禮品、禮金一並送到女家。
搬嫁妝
結婚前兩天,男方到女方搬嫁妝。女方待酒、給腳力錢。錢用紅紙包好,數量不等,但對背帳子、挑百子捅(馬桶)、腳盆(俗稱「小家業」)和掌鑰匙的人要封大禮。女方事先將嫁妝擺在客堂中,讓人觀賞,謂之「亮嫁妝」。嫁姨由「全福人」(兒女雙全的婦女)縫制,也由「全福人」鋪床。在新娘進房這前,新郎要選一兒童陪睡,謂之「壓床」。
迎親
男方打發花轎迎取新娘。發轎前,先對花轎敬香、放鞭炮;牽娘點燃3支紅香,托著鏡子照花轎的四周,謂之「照轎」;而後鎖橋、發轎。迎親隊伍一路放鞭鳴銃,敲對子鑼。到達女家門前,須投帖叫門;女方則再三索要「喜錢」,直至滿意時方可開門迎入。
新娘出嫁前一天,請禮賓「開眉」(用緔鞋線絞去臉上的汗毛)。上轎前梳妝打扮,頭頂一塊大紅綉花方綾,謂之「蓋頭」。臨上橋痛哭一番,稱「哭嫁」。
迎親花轎來去不走舊路,去時繞道走,回時走捷徑。中途換人不歇轎;停轎不落地。迎至家門,舉行「回車馬」儀式,鼓樂齊鳴,叫喜聲不絕。
拜堂
花轎入宅、鳴炮奏樂。牽娘打開轎門,牽出新娘。先拜天地,後拜家神、祖宗、父母,最後夫妻交拜,入洞房。新郎先向新娘行大禮,然後揭去新娘的蓋頭;夫妻並排坐床沿、喝交杯茶、交杯酒後,新郎出房招待賓客。客人散後,新郎回房,新娘斟茶敬新郎,並行大禮。富家大戶請禮生、樂生呼禮,一般分告祖、回鑾、踩堂、拜曉等四堂禮,以踩堂最為熱鬧。黃陂的踩堂歌別具一格,被《中國民間歌曲集成》收錄。
鬧新房
新娘進房後,開始鬧新房,亦稱「盤新娘」。男女老幼均可與新娘嬉笑打鬧。用衣服兜些紅棗、豆子、花生,摻雜苦楝砣等涌進新房,向床上和新娘的身上撒去,名曰「撒帳」。隨後,眾人或坐或立,七言八語,或說戲謔新娘的「
四言八句」,或提難以答復的問題難為新娘,或要新娘、新郎做一些表示親妮的動作。總之開各種各樣的玩笑,直至深夜方散。
回門
婚後第三天,由新娘的兄弟去新郎家接姑爺姑娘雙回門。並在當天日落前送回新郎家。新娘回到新郎家進門前,要在用板凳或木梯搭成的「橋」上走過,叫過橋。過橋後要「拜旗」,所謂「旗」,即綁在樹上的門幔。這些都是鬧劇,為婚後余興。
二、便親婚俗
男女簡單成婚,謂之「便親」,多在窮人或再婚者中流行。
童養媳
俗稱「細媳婦」。童養媳有兩種原因:一是女方家境貧寒,子女多,養不活,便將女兒送到婆家當童養媳;二是男方家窮,兒子訂不到親,先抱個姑娘做養女,成年後做媳婦。童養媳地位低下,挨打受罵是常事。成親叫做「圓房」。
回頭親
也叫「對換親」。男女兩家均為窮家薄業,又各有子女,婚嫁兩難,於是請媒人說合,互換成親。此種婚姻,嫁妝微薄,酒席從簡。
轉房婚 即兄死嫂配弟,或弟死弟媳配兄。多數族規把轉房婚視為「亂倫」,予以禁止。
入贅
俗稱「招坐堂女婿」。女家無兒,怕斷煙火,招婿進門,傳宗接代。婚禮由女方主辦,婚後生的子女一般隨母姓。
招夫養子
女亡夫後,不願守寡,又有一份家產,就招一個合適的男子進門支撐門戶,撫養子女。
搶親
以強硬手段將寡婦或對婚約不滿的姑娘搶到家中,草草成婚。也有男女相愛,因女方家庭或宗族反對,只好暗中約好而「搶」親的。
2、湖北黃石結婚風俗
難道你不是湖北人嗎?
首先她第一次到你家,你父母必須給錢她本人,
然後就是"過路"費或者你說的上門費吧,就是你到她家去,那天她家的所有親戚都要到他家,擺酒.讓他家的親戚等等看看你,相當於訂婚.這個費用是很大的也是主要的.你要給他媽媽.至於多少,看情況,但一般越多越光彩.至少要10000.這個錢很重要,要讓他家在親戚面前又光,10000其實算少的.另外那些親戚朋友也是要給錢她家.但一般不多.
然後她正式到你家,一般要由她的平輩比如兄弟姐妹等等陪同一起,你家的親戚也全部要來,同樣要喝酒.你爸爸或者媽媽要給錢陪同她一起來的親屬.每個人都要給,比如她哥哥和妹妹,一般每人不低於500,這個錢放心好了,以後會回到你身上的.同時,你家來的親戚也要給你錢,同樣一般也不多.
這樣的過程結束後,財輪到具體的結婚事宜.
結婚後,過年過節按照規矩是要逐一的到她家和她家的親戚那裡去" 趕禮" ,這個其實錢花不了多少,但很繁瑣.各地跑來跑去累.
疲於應付.但具體情況具體辦,你要問他家,主要是她媽媽,看看她家都有哪些在"走"的親戚.(這里的走是方言 ,意思就是經常密切交往的親戚.)主要是一些關系比較近的.過年過節的時候都要買點東西去看看.她媽媽說的在"走"的親戚都應該去.但一般都是買些煙酒水果之類的,無須再直接給錢了.另外如果身在外地,實在去不了,你問問她媽媽,她媽媽說不去可以不去,因為她父母在,有些親屬其實現在還輪不到你們趕禮.這方面到不必太在乎,總之在節日之前問問她媽媽就可以了.有些可以免掉.
補充一點,你第一次到她家的親戚家去的時候,是要"打發"的,也就是要給錢,一般給他們家的小孩.這個也不多,100 200都可以.記住第一次去,無論哪家,只要准備去,就必須意思意思.這個是風俗,可能她家裡條件不好,你家也一般,她父母通情達理.可能不好意思不會告訴你這些的,但事實上湖北東南地區廣泛的都存在這種風俗.但這個錢你能回來.
等你們結婚後,他們家的親戚按規矩都要邀請你們倆到他家正式的吃個飯.到時候他們也要給錢你這個女婿的.一般親戚給得不多,但如果是她家的關系很近的親戚,比如她哥哥 姐姐家,那給你的應該不低於500.家境不好的,可能還要少點.
同樣的,如果你們結婚後,你家的親戚也應該一家家的邀請你們倆正式到家裡吃飯,這個時候,你家的親戚要給錢新媳婦.一般按照親戚關系的深淺來給.
等結婚後,上面兩邊的親戚都走完了,基本就結束這些方面的.以後遇到重要的節日就買點禮物到她家該去的親戚那裡上門坐坐即可.
各家情況不一樣,有的父母很愛面子,很在乎這方面.尤其是親戚多,農村的,一般都很在意這些.
具體情況,其實到時候她媽媽會告訴她,她也會問你的.(很多時候,無論是她媽媽直接問你還是她問你,其實她們都有計劃了,這個時候你要盡量裝不懂.一切讓她家安排.
還有什麼不懂得留言問
3、黃石的除夕有哪些風俗?黃石的!
大年三十要吃年飯,祭太祖,晚上還要守歲,(還有看春晚基本沒人不看的),晚上過12點以後每家每戶還要放鞭炮。大年初一早上拜伯伯叔叔爺爺家的年,大年初二要給去年死去的親朋好友的家裡給他祭拜。大年初三拜外婆舅舅家的年,大年初四拜姑爹姨爹家的年,大年初五拜表叔表伯舅婆家的年。
大年三十晚上忌諱摸地,摸了地說是手上會長很多倒纖,大年初二忌諱給活著的人拜年因為這天是緬懷死去親朋好友的,過年這幾天忌諱下午拜年的,說是不吉利!
還有更加詳細的如下:臘月三十—黃石人最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現已禁鞭),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准備開飯。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炸制春卷。元宵節的晚上,人們還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餡做湯圓食用,以預祝一年工作圓滿、順利。春節期間,人們還吃糖炸年糕,以象徵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黃石過年習俗
除夕:
男人:這天要把水缸挑滿,保證3天有水用,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有自來水後,該習俗無形廢止)。然後要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黃昏時開始祭社,過小年(臘月二十四)時請灶神 「上天言好事」,除夕時灶神已回來,歡迎他「下地降吉祥」。
女人:不管多忙,到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這叫「過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來」。然後要將牲畜喂飽,囑咐狗不要亂吠,以免嚇跑財神。
年飯:先放鞭驅邪,天亮前吃年飯,「越吃越亮」,吃時魚不能動筷,要「年年有魚(余)」。其間長輩給晚輩「壓祟」錢(今之壓歲錢其實是訛傳)。
守歲:年飯後全家圍爐喝茶聊天,據說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會附體。守歲時家裡燈都要亮著,午夜一過,家家鞭炮齊鳴(武漢1994年開始禁鞭)。
初一:
聽動靜:五更時鳥雀鳴叫則主豐年,群狗亂吠則主亂象。
觀天色:風宜北,諺曰「北風吹到南,無錢也去擔,南北吹到北,有錢也沒得」。
出方:初一起來,衣冠整齊,以酒酹地,拜天地家神,年幼拜尊長,然後燃鞭出門,向喜神方拜,稱為「出方」。
頭三天:
接年飯:頭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過年時吃剩的飯菜,企盼「有吃有剩」。後來演變為家家煮麵條、豆絲、糍粑當頓。不能向外潑水,也不能掃地,以免走了「財喜」。
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否則就是「欺祖滅倫,寵妻滅母」。初三以後拜親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錢有勢的,這叫「人往高處走」,否則便一年走下坡路。
送年:初三後可繼續拜年,但要開始焚香敬神了,各寺僧侶出來沿家收年飯,施主們都不吝嗇,謂之「越把越有,富貴長久」。 (還有我也是黃石人)
4、黃石傳統或習俗作文400字~500字
我國一年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節日,它就是古老的「春節」.千百年來,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如掃塵,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與春節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節的眾多風俗至今都代代相傳的.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原古時代就記載著春節掃塵的風俗.因為『塵』與『陳』是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布新的涵義,用意是把一切貧窮,晦氣統統掃地出門,人們寄託著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借掃塵的方法去整理全年來的得失,嚮往打算新年的美好開始.用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方式來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烘托出喜慶的節日氣氛,把福字倒著貼,意示著「福氣已到,幸福已到」.還有行行色色的年畫,窗花,春聯貼掛,期盼賜予福祿壽,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待著辭舊迎新的時刻,當五彩繽紛的爆竹遍地開花,四處響起的時候,新年走到我們眼前,人們都會穿得整齊漂亮,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賀.長輩們給晚輩分發壓歲錢,真是其樂融融,新年新氣象啊!春節還有不得不說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紅豆,寓示著一年紅紅火火;吃年糕,寓示著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湯圓,寓示著全家都團團圓圓.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趣味樂事也說不勝說,祝福寓意講不勝講.試問有誰不喜歡這傳統的春節呢?試問又有誰不想傳承這古老的習俗呢?
5、黃石的端午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端午節習俗 懸鍾馗像: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賽龍舟:當時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香港有競渡,近來英國人也有仿效我國人作法,組織鬼佬隊,進行競賽活動。
吃粽子: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
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各地的端午節習俗
[河北省]
北平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椹,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於端午節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
鄒平縣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布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
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並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陝西省]
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病」。
[甘肅省]
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江蘇省]
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儀征縣也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
高郵的端午較為特殊,有系百索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等習俗,孩子興掛「鴨蛋絡子」,就是挑好看的鴨蛋裝在綵線結成的絡子中,掛在胸前。
[四川省]
石柱有「出端午佬」的習俗。由四人以兩根竹竿抬起一張鋪有紅毯的大方桌。毯上用竹篾編一個騎虎的道士。敲鑼打鼓,街遊行。舊時,川西還有端午「打字子」的習俗。是日,成都人皆買李子,於城東南角城樓下,上下對擲,聚觀者數萬。光緒二一年(一八九五年)因擲李與外國傳教士發生衡突,此俗因而停止。樂山、新津等地端午賽龍舟時,還舉行盛大商品交易會。
[浙江省]
桐盧縣鄉塾之學童,端午節具禮於師長,稱之「衣絲」。醫家則於午時采葯,相傳此日天醫星臨空。
[江西省]
建昌府午節用百草水洗浴,以防止疥瘡,新昌縣以雄黃、丹砂酒中飲之,稱之「開眼」。
[湖北省]
黃岡市端午節巴河鎮迎儺人,花冠文身,鳴金逐疫。宜昌縣端午競渡,但以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日特盛。五月十五又稱「大端陽」,食粽、飲蒲酒,例同端午。
[湖南省]
攸縣端午,孕婦家富者用花幣酒食,貧者備雞酒,以竹夾楮錢,供於龍舟之龍首前祈求安產。岳州府競渡以為禳災、去疾。又作草船泛水,稱為「送瘟」。
[福建省]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建陽縣以五日為葯王曬葯囊日,人家皆於此日作醬。上杭縣端午用小艇縛蘆葦作龍形戲於水濱,稱為競渡。仙游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綵線,系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廣東省]
從化縣端午節正午以燒符水洗手眼後,潑灑於道,稱為「送災難」。新興縣端午,人家各從其鄰近廟宇鼓吹迎導神像出巡。巫師並以法水、貼符驅逐邪凡魅。石城縣端午,兒童放風箏,稱為「放殃」。
(海南省)
每逢端午,海南各處都會如中原一般舉辦龍舟競渡等活動。在如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縣治城垣定安,五百年歷史的明成化古城門洞內,仍有兩個石階疊架著兩條鮮艷、修長、昂揚的龍舟。海島先人,端午時節,扛起龍舟,奔向大河,揮汗於南渡江中競渡……歷史就從一個個古色端午,時光交錯著流淌到了今朝。素有「椰鄉」之稱的文昌,是宋慶齡的祖居地,臨海傍河。自古以來,當地沿海沿河居民每逢端午,都會舉辦賽龍舟的活動,祈福求安。海南除了與內地相同的賽龍舟、吃粽子、掛菖蒲和艾草,還有一個海島百姓都熟知的內容,就是洗龍水和洗草葯澡。家在海南的小鄭說,從小過端午,家裡總會四處彌漫艾草香味。媽媽早早的在家門口懸掛艾草,晚上,燒了一大鍋的艾草水,就著艾草,洗洗身子,說是這樣,可以驅魔避邪,強身健體。小吳,家在海邊,幼時,每逢端午,家裡人都會帶他到海邊去洗龍水。百姓們認為,屈原先生早已當了龍神,洗洗 「龍水」,龍神會保佑孩童健康成長。自幼,海島內的百姓,都相信,海浴——用海水擦眼,可以去眼疾;用海水洗身,可以去除皮膚疾病。滂海的澄邁縣,為紀念這一特色民俗,每逢端午,都會在盈濱半島舉辦「龍水節」 。海島各地的人們老老少少,都紛紛來此一起「洗龍水」 。萬人共泳,這一端午海面奇觀,你看過么?端午,也是清明之後,海南人一家團聚的日子。據說,只要能夠回家,島上的人們都會在這一天回祖宅。祭祖、向父母請安、與兄弟姐妹戲耍。女人們,則早在半個月前就張羅著裹粽,到正日子,家家戶戶,送粽傳平安,熱鬧非凡。海島上的一年,就在粽子飄香、龍舟競渡、龍水嬉戲中,進入了漫漫長夏。
6、湖北的獨特風俗有哪些?
湖北的獨特風俗有如下:
1、湖北黃石
黃石結婚風俗中還在具體的婚房布置中有基本的要求,就是不管是樓房,還是農村家裡的房子,都一樣要在床品搭配與窗簾,床具,被子等方面,選擇大紅的全面裝飾搭配,從而討個非常好的彩頭。
當然現代的床與被子有了很多的變化,但是男方家裡一定要准備一套男紅女綠的普通真絲被子,這是基本的結婚准備,要放在床上疊好,而新娘坐福的時候,床的中間就要有一個坐福用的墊子,這是婚房布置的一個重點。
2、恩施:殺年豬、打糍粑
恩施地區聚居著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多個少數民族,在這里民族文化如一朵奇葩一般,展現了它的獨特魅力。
恩施地區過年大概都在臘月二十之後就開始做准備,幾乎每家每戶都要殺豬,而且殺豬的時候也會請鄰居到家裡吃皰湯,同時這也是孩子們期待的時候。
除了殺年豬,就是打糍粑。剛出鍋的糯米非常好吃,用印盒把糍粑放入裡面,然後用力的按按,就成了一個圓又圓的而且還有很多漂亮花紋的糍粑。恩施人家每家都有各種各樣的印盒,花紋也各有不同,還有福祿壽喜等字樣。
3、武漢:除夕「咵天」到凌晨
除夕,武漢人要貼對聯門神、貼福字、貼窗花,要祭祖,吃團年飯,一家人團團圍坐,邊吃邊咵,一直到轉鍾,才算完成了守歲。零點一到,就放鞭炮,小輩向長輩拜年,長輩把准備好的壓歲錢給伢兒們。
正月初一天一亮,鞭一放,就可以半開大門出門(封門錢紙留一頭在門上)。出外拜年了。
拜年在武漢也有講究,初一拜父族的爺爺奶奶伯伯;初二拜母族的外公外婆舅舅;初三拜妻族的岳父岳母;初四拜親友;初五是財神生日,商店復業接財神(蠻多做生意的都要到歸元寺燒頭炷香,祈求新年財源滾滾)。初六把初一累積起來的垃圾倒掉,這叫「送窮」。
4、黃岡:小年祭祀祖先 大年初一不能洗頭洗澡
在黃岡,除夕早上貼對子,晚上守歲,到晚上十二點,人們會放煙花慶祝。自半夜時分至天光時分幾乎都有煙花沖天,響聲此起彼伏!
至於過年日程安排,黃岡地區的習俗是,大年初一在自己村裡拜年,初二拜外公拜舅舅。初一不能洗頭,洗澡,不能將家裡垃圾往外掃,更不能動土。而且還要吃大年三十留的菜以表示年年有餘。
5、黃石:年飯要用「三全」 團年飯的魚不能吃
黃石的春節,基本是從除夕開始的。這一天,全家歡聚一堂,吃一頓豐盛的團年飯。年飯一般要用"三全"(全雞、全魚、全鴨)、"三糕"(魚糕、肉糕、羊糕)、"三丸"(魚丸、肉丸、藕丸)等。近年來人們又在桌子中間置一火鍋,熱氣騰騰,更增添了節日氣氛。
開飯時間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間的。吃飯前,人們先在門外點一掛鞭炮,放完鞭炮即關上大門准備開飯。
在大家圍坐飯桌之前,守舊規矩的人家還要先祭祖,擺上幾副碗筷請祖宗入席。祭祖儀式之後,大家才開始上桌吃飯。魚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餘。家人邊吃邊談,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7、湖北黃石的某些風俗
有這個風俗復吧,不過要具體看制對方家庭環境了,有的家庭比較在意這個,有的也很隨便的。
其實關鍵不是給不給錢或物品,而是有沒有那份心,如果對方家長對你滿意,從言語和神情中就能體察到了,錢的話,只是表達方式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