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擺酒風俗
1、河源過年有什麼習俗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河源人民過元宵節,家家戶戶辦酒餚相聚,吃甜品湯圓。舊時縣城或大的圩鎮非常熱鬧,有的搞金獅隊、武術隊表演,有的在公園搞游園活動,廟宇從早到晚遊人絡繹不絕。入夜,三街六巷燈燭輝煌,龍燈、紙馬沿街起舞。各大商店門前的彩燈有的附有謎語、征聯。在民間,有「賞花燈」的習慣,若年前添了新丁(生男孩),須買燈懸掛在祖屋大廳,元宵節(有的提前一二天)要設筵「做燈酒」,晚上舉著火炬、香火龍追龍神。新中國成立後,節日氣氛依舊,民間活動猶存。20世紀90年代後,河源市政府在市區,各縣在縣城有時還舉行盛大的焰火晚會。
「鬧花燈」是漢民族最傳統的元宵民俗活動,但閩西客家地區除了常見的在街頭房舍懸掛或固定場所展示的花燈外,還有自己獨特的鬧花燈方式。如連城芷溪的「出案花燈」,一株大花燈,由近百個各式小花燈組成,造型十分復雜精緻,一人擎著,正月初一便由數戶人組合出遊,到正月十一日「正日」全部花燈匯合出遊,爭奇斗艷,鑼鼓鞭炮不絕於耳,龐大隊伍從村頭到村尾長達數里,氣氛恢宏;再一是永定撫市正月十三至十七日的「故事花燈」。「故事」由青少年男女扮演,以轎子抬著,隨隊而行的是花籃燈、採茶燈、鯉魚燈、獅象燈、蝙蝠燈、龍燈等,也是一路鑼鼓、十番、響銃、鞭炮,直到深夜放焰火、「燒架花」後結束;永定下洋的鬧花燈完後,還各自將燈迎放到祖宗墳墓前,既喻添丁,又盡現客家崇宗敬祖盡孝精神;連城坪上的「水上花燈」,則把各式花燈抬到祖祠前池塘里的木排上,四周坐著十番樂隊演奏,二小伙撐著游池塘,燈光水影、樂聲悠悠,引來岸上觀者陣陣掌聲,又具另一番風味。
2、河源元宵節習俗
河源元宵節習俗:
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舉辦迎春花市,數以百萬計的人參加逛花市活動。置鮮花。家家必置,包括擺年桔、擺水仙、插鮮花。
謝灶 :臘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爺上天,叫「謝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貢品有:一碗米,兩磚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禮燒豬肉,一些蔗、桔,紙錢等。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送壓歲錢是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年初一早上,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年,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但不能去遠的地方。
春節是喜慶之日,耍舞的多是熱烈奔放的彩龍、金龍和紗龍之類,白天舞布龍,晚上耍龍燈。至於踢踺子,是很久以前的傳統文化
還真找不到河源結婚酒席菜單,給你復制一個通用版的吧,你要真辦酒席到任何一個河源大酒店,有結婚菜單提供可以拿回家再研究的。
傳統婚宴常用菜單
民間早就有「無宴不成婚、無酒不嫁女」的說法,婚宴菜單大有學問,如果您准備的是中式風格的婚禮,菜單的分量就更不可忽略了,文化、風俗習慣無不穿插在其中。下面就舉例為大家揭開菜單的神秘面紗吧!
菜餚的數目應為雙數
婚宴菜餚數目通常以八個菜象徵發財,以十個菜象徵十全十美,以十二個菜象徵月月幸福。
比如在江南地區流行的「八八大發席」,全席由八道冷盤、八道熱菜組成。而且舉辦婚禮的日子也通常多選於農歷雙月的初八、十八、二十八,暗扣「要得發,不離八、八上加八、發了又發」的吉祥寓意。常見菜單如下:
八冷碟:炙骨、油雞、紅鴨、風魚、蟄皮、彩蛋、香菌、芹菜。
八熱菜:如意海參、八寶酥鴨、花釀冬菇、三鮮海圓、荷花雞茸、一品棗蓮、麒麟送子、全家合歡。
以吉祥語命名菜餚
主要是為了寄託對新人的美好祝願,烘托氣氛,愉悅賓客。
比如:珍珠雙蝦我們可以取命為【比翼雙飛】,奶湯魚圓我們可以取名為【魚水相依】,紅棗桂圓蓮子花生羹我們可以取名為【早生貴子】......
婚宴中的菜品如果是色、料、味成雙成對我們通常以鴛鴦命名如:鴛鴦魚片、鴛鴦雞淖、鴛鴦酥等來寄予新人和諧美滿的祝願。
下面是某名媛的婚宴菜單,從菜餚的名字足可以見其婚禮的甜蜜與氣勢了吧!
四海同歌韻和鳴——龍鳳拼盤 鸞鳳喜映神仙池——迷你佛跳牆
百年好和錦玉帶——玉環鴛鴦貝 海誓山盟龍鳳配——蒜茸蒸龍蝦
月老紅線牽深情——紅燒刺參扣魚肚 比翼雙飛會鶴橋——金錢雞拼釀雞翅
天長地久慶有餘——糖醋煎黑鮪魚 紗窗綉幕鴛鴦枕——什錦燴蔬菜
同心齊譜金鏤曲——紅鱘米糕 七夕佳偶牽手心——虱目魚丸湯
花團錦簇並締蓮——團圓蓮子露 馥蘭馨果合家歡——環球水果盤
現在上海酒店比較常見的婚宴宴席的名稱主要有【比翼雙飛席】、【龍鳳呈祥席】、【山盟海誓席】等,而其中菜品的命名也都始終遵循著「吉祥」的原則:
如:比翼雙飛席
八冷碟:鴛鴦彩蛋、如意雞卷、糖水蓮子、稱心魚條、大紅烤肉、相敬蝦餅、香酥花仁、恩愛土司
八熱菜: 全家歡樂——燴海八鮮、比翼雙飛——酥炸鵪鶉、魚水相依——奶湯魚圓、琴瑟合鳴——琵琶大蝦、金屋藏嬌——貝心春卷、早生貴子——花仁棗羹、大鵬展翅——網油雞翅、萬里奔騰——清燉金踢
四果點: 甜甜蜜蜜——喜慶蛋糕、歡歡喜喜——夾心酥糖、熱熱鬧鬧——糖炒栗子、圓圓滿滿——豆沙湯團
菜品原料注禁忌
傳統婚宴菜品中原料一般都有雞、魚,象徵這吉祥喜慶,年年有餘,而且一般都作為壓軸菜上席。
宴席中甜品的主要原料有大棗、花生、桂圓、蓮子等,主要是取其諧音,祝福新人早生貴子。
傳統喜事當然少不了「紅」,婚宴中大部分的菜餚都以紅色為主調,一般有「醬紅、棕紅、橘紅、胭脂紅等」,給賓客帶來喜慶的感覺。
地區民族不同,喜好風俗禁忌也有差別:
四川地區傳統的婚宴中應出現紅燒肉和甜菜如甜燒白的菜品;東北地區的婚宴一般都要上「四喜丸子」象徵喜慶;信奉清真的人是不吃豬肉的,清真婚宴的「八大碗」、「十大碗」中通常以牛羊肉為主,講究一點的配上土雞、土鴨、魚等菜餚,有著豐富的民族特色。;而在香港地區婚宴菜品千萬不能出現豆腐、荷葉飯一類的菜餚飯點。
婚宴中的水果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不可輕視。傳統宴席上一般選用石榴(因其籽較多,有多子之意)、西瓜、楊梅、蜜桃(取意今後生活甜蜜美滿);忌諱上梨和橘子,因為梨有與分離的「離」同音,橘子又要一瓣一瓣地分開來吃。
4、河源這邊擺酒席 一般是幾個菜?具體菜名
看你自己羅。有錢就多點沒錢就點了。數量別太不吉利就行了,像14一湯之類的。可以12一湯。菜名這有點難,你在酒店擺的話他們會給你報酒席的菜式。你自己看著來就行了。大多都是什麼四季發財,六六大順呀。還有就是要選些合本地口味的,別十個菜有九個都是辣的,有錢肉一般就是海鮮多。沒就豬雞鴨魚呀。要多准備打包盒好讓朋友打包。說白了就是原什麼場地所結定的。
5、河源風俗
河源地處廣東省東北部,是沿海與山區的交界之處,這里聚居的90%是客家人,客家人是在東晉戰亂時原藉為河南地區的中原漢族人,經過幾次艱難拔涉,時延1050年,遷徙到贛南、閩南、粵東北等到地方,在繼承原中原地區某些文化風俗的基礎之上,結合自身的生活環境而形成的一個獨特民系。客家民系是中華漢民族的一個支系,其最為明顯的特徵是講客家話,客家話是漢民族八大方言之一。客家人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風俗習慣,只是因時期和地域的不同而稍有差異。客家人多數居住在山區,素有「無客不往山,有山必有客」的說法,因受外界影響少,而各個地方客家人又有其自己的小特色,如口音差異,但大同小異。
6、廣東河源的春節的風俗習慣有那些
河源主要的客家人居多,所以一般都是客家風俗。
過年
"百節年為首",客家人與全國全省多數地方一樣,視過年為一年中最為隆重和歡樂的節日。人們很早就開始准備過年。九、十月開始曬番薯片、米糕片供過年油炸和炒食。"冬至"一到,開始蒸酒。年近三十日,家家戶戶要蒸糖糕、做米果、殺豬、做豆腐、宰雞等,歡歡喜喜迎接新年到來。
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後要把灶台刷干凈,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燒香、點燭、放紙炮。
入年界
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緊准備過年,外出的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入年界限後,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後,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掃塵,打掃衛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曬被褥蚊帳,乾乾凈凈過年。
過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過年氣氛最為熱烈、最為歡樂愉快的一日。這天上午,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廳堂要掛起祖宗畫像,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谷倉門上、禽畜欄前、傢俱床鋪以及水缸邊都要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乾乾凈凈過年。各家廳堂還要陳設供桌,布置香案,擺起雞、魚、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團圓飯,菜餚豐盛。桌上要多放幾副碗筷,以示請祖先回來一起過年。飯前,要先給祖先篩酒,將酒灑地,然後開始吃飯。席間,老人小孩吃雞腿,以示尊老敬幼。
守歲
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乾乾凈凈,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辭舊歲,迎新春,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家長要給小孩發壓歲錢,有些地方還要給老人壓歲錢。
開大門
正月初一按《通書》規定的吉利時辰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
拜年
正月初一早上吃素。飯後人們相互拜年以吉利話相頌。小孩們穿著新衣,歡樂嘻戲,有的爭向年長者拜年:"公公叔叔家發財,糖子餅果拿給涯(我)。" 正月初二,走親戚拜年。特別是新婚女婿(岳家會用書貼來請)要去岳父母家中拜年。一般小倆口一起去,也有隻女婿一人去;有的當天回來,也有住五、六天的。去時要帶小母雞、米果、糖果和香燭、鞭炮等,到時要在岳家祖先靈前燒香、點燭、放鞭炮。中午岳家請客,女婿要喝醉,不醉不熱情。
吃歲飯
吃歲飯 初三早上吃"歲飯"(有的年前廿九日晚上蒸好,有的正月初二晚上蒸好),飯上插上筷子,家中有幾個人就插幾雙,再插上一根帶葉樹枝,有的還要放上桔、柚等水果。吃歲飯前先要把飯擺在"當天"神位上,供奉天神和祖先。吃歲飯要准備很多菜,有雞有肉,與大年三十吃團圓飯差不多。初三不能殺生,雞要在初二殺好或過年時留下。
出年界
正月初五,出年界。廳堂的祖宗畫像要收起,紙門簾要取下燒掉,外出做工幹活的就可以啟程了。
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元宵節,又叫"上元節",家家戶戶要籌辦菜餚,喝酒過年。要鬧元宵,新春遊樂活動到達高潮。 從過年開始到正月十五,各地游樂活動不斷,以游龍燈、舞獅為多,有的從正月初一、二起開始活動。龍燈和獅隊來到前,會預先發貼,來後要給他們送紅包、吃點心。龍燈、獅隊等除到各家各戶表演外,還要到村中各廟宇和祠堂向神靈及祖先拜年。逢到春節後的第一個墟期,各路龍燈、船燈、獅燈等都要到集上表演,叫做"開墟"。
7、廣東河源 客家風俗是什麼 ??? 急 快、
在肇慶鼎湖區九龍湖山下,是一萬多客家人聚居的地方,淳厚的山民、典雅的民居回、古樸的婚俗、好客的主人答、淳樸濃郁的客家風情,還有獨特的、被國內外建築學家列為中國五大傳統民居之一的客家圍屋,構成了九龍湖特有的客家民俗文化。那原始的古法造紙、精煉桂樹油等,正是當地客家人與自然相融、保護自然生態、服務人類自身的典型表現。在鳳凰台上,地地道道的客家小夥子和姑娘們表演的客家風情,讓您賞心悅目,還有甜美的山歌對唱、優雅的山村舞蹈、獨特古樸的婚禮。
8、河源過年的風俗有哪些?
河源過年的風俗有:
1、祭灶
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二十三日晚後,河源客家人要把灶台刷干凈,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三十日晨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在灶前燒香、點燭、放紙炮。入年界農歷十二月二十五日。
2、入"年界"
加緊准備過年,外出的河源客家人都要趕回家過年。入年界限後,要教育小孩不能相罵,不能講不吉利的話。在入年界前後,要擇定吉日在屋內掃塵,打掃衛生。要清洗廚桌板凳,洗曬被褥蚊帳,乾乾凈凈過年。
3、過大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是過年氣氛最為熱烈、最為歡樂愉快的一日。這天上午,河源客家人家家戶戶要拜菩薩、敬神。大年三十,各家廳堂要掛起祖宗畫像,在大門口貼上鮮紅春聯,谷倉門上、禽畜欄前、傢俱床鋪以及水缸邊都要貼上紅紙條,叫做"封歲",也叫"上紅"。
4、守歲
河源客家人吃罷團圓飯,灶具要洗得乾乾凈凈,以備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歲,辭舊歲,迎新春,每個房間要整夜燈火通明,叫"點歲火",有些地方牛欄、豬舍也要點上燈。家長要給小孩發壓歲錢,有些地方還要給老人壓歲錢。
5、開大門
河源客家人正月初一按《通書》規定的吉利時辰開大門,頓時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徹雲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