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農村的風俗習慣
1、近代 習俗有哪些變化
1、鴉片戰爭前的中國,物質文化生活與社會習俗多沿襲傳統。從當朝皇帝到達官貴人,穿長袍馬褂,吃滿漢食品,住深宅大院;平民百姓則粗食布衣,住普通民居。當時,吃穿都是中國自產。
2、鴉片戰爭以後,西方文化逐步滲透到百姓生活中,「洋布」「洋裝」漸漸進入中國城市百姓生活。
3、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結合中西樣式設計的中山裝,受到新派人士的歡迎。到了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服裝五花八門,有西服,有粗布大衫,有旗袍,學生裝在青年人中成為文化教養的象徵,而仿照歐洲風格的裙子也流行於大城市中。中國各地飲食具有地方特色,如南方人喜吃米飯、海鮮,北方人喜歡麵食、肉類。鴉片戰爭後,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裡開始出現西餐館,還有麵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為有錢人的一種時尚。隨著中國開設通商口岸越來越多,西方建築樣式更多地出現在中國,一些官員或商人也建起歐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近代中國社會風俗也受到西方民主思想的影響。戊戌變法時的維新派,主張「斷發易服」「廢止纏足」,並改革傳統的婚姻制度。辛亥革命前後,「斷發易服」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4、民國時期,政府頒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在大城市裡,婚喪儀式由繁瑣愚昧,改為簡約文明。與大城市相反,近代中國的廣大農村,仍然處在落後、封閉的狀態。傳統的風俗習慣,在農村堅若磐石地沿襲下來。
2、鄉村的民俗是什麼?
1、祈壽祝福習俗。
起乳名、掛長壽鎖。一些農村地區的嬰兒還有乳名,大多意思就是說代表著長壽,比如「銀鎖」等等。
每當孩子出生滿月的時候,外婆家就會贈送給孩子銀質的長壽鎖,項圈、手鐲、腳鐲,並且給孩子佩戴上。長壽鎖的反面刻有壽字,正面刻有「長命百歲」四字,再搭配銀項鏈。手鐲和腳鐲上也都有著銀鈴鐺。
2、年俗
臘月里的殺年豬、臘八蒜、臘八粥、蒸年干糧、做豆腐、掃塵、辭灶、寫春聯、貼掛錢、剪窗花、貼年畫、貼春條、豎燈籠桿子、趕窮漢子集等等。
3、重陽節曬秋天豐收的喜悅
在一些山區裡面的村莊,因為他們所居住的地理位置,情況呢,比較復雜,村莊裡面的平地佔少數,所以家家戶戶就會利用起自己家的房門前、房子後面,窗戶或者是陽台等,把農作物掛起來,曬起來,時間長了,也就成了一種傳統的農村風俗習慣現象。
4、農村「瑞獅」
每逢年節,一些農村「瑞獅」紛紛出門上路,到處鑼鼓喧天,熱鬧非凡。
獅頭造型為正面頂部有一王字,意為王者風范;額頭前凸,聰明透頂等。背面上方繪有龍鳳,意為龍鳳呈祥;中部繪有八仙寶物、八仙題詩,彰顯激發客家兒女每個行業都可以出一個狀元的思想理念。
5、中秋節吃月餅賞月
中秋節也是傳統的節日,村民在這一天都要食用月餅。舊時,村民有以絨線穿一個大月餅吊在小孩的胸前玩賞,這些習俗現在已少見。
6、北方的建房的時間主要在春季
一是北方的春天,氣候比較乾燥,雨水稀少,這時候打牆造屋,最適合泥土、水泥等粘結物乾燥凝結,也不擔心蓋到半截的房子被雨淋壞。因為少雨,有「春雨貴如油」之說,也有十年九旱之說。
二是農閑原因,主要是因為在農閑的時候人們都有時間,自己也方便監工,工人們也有時間專心建房,還可以叫親戚朋友來幫忙,親戚則都是白乾,無非是管頓飯而已,還是省大筆工錢。
娶妻難的現象在農村也越來越嚴重,主要還是由於娶妻花費太大,很多年輕農民都沒有能力支付巨額的彩禮。因此在農村也出現了一個怪事情,那就是彩禮的多少決定了能不能結婚。
8、農村立碑
現在農村立碑,確實很隆重。大戲一台唱幾天幾夜,親朋好友都回來捧場。立碑的時間都是定在父親周年這一天,母親為隨縱。
當然立碑時都是父母雙亡,無論父母那個死在後邊,最低過三個周年才能立碑,三年內為守孝期,祖墳是不能動土的,在這三年內,就連清明節也不能掃墳添土。
墓碑的正面,刻有土墓中人的姓名,和立碑人的姓名,和立碑時的年月日,這種立碑的方法也就是在我們農村,子孫給老人的立碑儀式。
9、「鬧元宵」風俗
這個風俗習慣在農村各地,各地村莊組織起了舞龍隊,統一裝束、穿家過戶的挨家送恭喜送喜悅,讓農村恢復了闊別已久的「鬧新春」場景。
10、荷包蛋風俗
一些農村招待客人,至今流傳著一種傳統的風俗習慣,吃正餐前讓客人喝一碗荷包蛋茶水,即開水裡燉荷包蛋,荷包蛋熟透後出鍋加白糖,此茶水清熱去肝火。
(2)近代中國農村的風俗習慣擴展資料:
民俗的由來:
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勞動時有生產勞動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傳統節日中有傳統節日的民俗,社會組織有社會組織民俗;
人生成長的各個階段也需要民俗進行規范,結婚人們需要有結婚典禮或儀式來求得社會認同,在人的精神意識領域也有民俗,許多生活中的禁忌也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許掃地,如果進行打掃就會破壞來年的財運等。
3、農村習俗有哪些?
1、祈壽祝福習俗。
起乳名、掛長壽鎖。一些農村地區的嬰兒還有乳名,大多意思就是說代表著長壽,比如「銀鎖」等等。
每當孩子出生滿月的時候,外婆家就會贈送給孩子銀質的長壽鎖,項圈、手鐲、腳鐲,並且給孩子佩戴上。長壽鎖的反面刻有壽字,正面刻有「長命百歲」四字,再搭配銀項鏈。手鐲和腳鐲上也都有著銀鈴鐺。
2、年俗
臘月里的殺年豬、臘八蒜、臘八粥、蒸年干糧、做豆腐、掃塵、辭灶、寫春聯、貼掛錢、剪窗花、貼年畫、貼春條、豎燈籠桿子、趕窮漢子集等等。
3、過年放鞭炮。
在每年的大年三十晚上十一二點,門戶人家都會放鞭炮來迎接新年。鞭炮有長有短,長條的鞭炮就意味著來年更加順風順水。而且,大年初一後來訪的客人,都會為他放一次鞭炮以示慶賀與祝福。
4、回娘家,不能跟老公同房。
在有些地方的農村裡,還有著這樣的風俗,嫁出去的閨女,如果回娘家住,是絕對不能跟老公同房的,除非是沒有哥哥和弟弟的。老人家都說,在娘家同房的話,會導致娘家人丁不旺,克人。不知道有沒有道理,但成了約定俗成的規矩,望樓主採納,謝謝。
4、近代中國農村的風俗習慣變化較小,主要是因為() A.未受到列強的侵略影響,所以變化不大 B.自
C
5、中國人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中國人的風俗習慣有貼春聯、掛年畫、耍龍燈、舞獅子、祭祖、賞花燈、包餃子、鬧年鼓、迎廁神、吃粽子、賽龍舟、賞月、祭月、觀潮、吃月餅、賞菊賦詩、喝菊花酒、插茱萸等。具體介紹以下幾個風俗習慣:
1、貼春聯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春聯的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據說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
2、掛年畫
掛年畫是中國春節特有的風俗。流行於全國各地。新年裡,將年畫掛在門上或掛在壁上。由古代貼門神演變面來,原為驅邪,後變成烘托新年熱鬧氣氛和表達人們歡樂的情緒。
3、賽龍舟
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一,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4、賞月
中秋節是我國最古老最著名的節日,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賞月活動更具規模。還指八月十五中秋節觀看滿月,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盛於唐宋。
5、插茱萸
插茱萸是舊時民間節日風俗,流行於黃河中下游、淮河、長江流域等地。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時,民間采茱萸插戴頭上,亦有用茱萸製成囊佩帶的,俗信能驅邪治病。
6、農村近30年來,有哪些風俗習慣的改變?
改革開放以來農村最大的變化大概就是衣食住行方面但對於農村貧富差距來說,卻也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鴻溝。小編知道各位可能都對開放政策有較好的了解,例如在農村發生的改變有低矮瓦房變成如今的高樓安置房。鄉間小路從此通上瀝青馬路……這些都歸功於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開明政策。以前的農村和城市都是有非常明確的分界線,而在改革開放之後農村在國家的幫助下逐步上升,開始打破其界限。農村在得到得到政策改善之後,完全從一個極其破敗的年代開始迎來新生。
但地區間的貧富差距關系卻還是存在明顯差異。可以從新年這個典型的團聚節日可以看出。山裡人會因為能力的問題存在先富和後富的差距,因為平時的走動並不算親密,而突然過年過節的時候很隆重的去串門這就會引起一種心裡不必要的為難感會發現這樣突然的拜訪對雙方都會造成麻煩。經過發展過後各自的圈子不同就很難融合在一起,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關系的破滅。相鄰之間的聯系會越來越淡,農村人好像都在政策變好之後忙著賺錢分手再像之前那樣聚在一起閑談加強鄰里之間的關系。
不僅如此各種農村小節日,如果放在放在現在的生活現狀來看都沒辦法生存下去。因此親戚之間關系越來越疏遠,年味越來越淡各種節日氣氛不濃厚。都昭示著在新政策的執行下雖然打破農村和城鎮之間存在的明顯,但實際上也在無形之中改變了傳統的農村風俗習慣不再像以前那樣注重節日氣氛,人情世故而是更多的是為了個自的生活在奔波。
以上是小編選取的一小部分關於農村的風俗發生的改變,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咨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評論。
7、中國近代的衣食住行變遷 比如60年代 70年代什麼的 詳細的最好
近代與現代衣食住行的差別
近代 現代
衣 男子的服裝主要有長袍、馬褂、中山裝、學生裝及西服等等。其中長袍、馬褂,為《服制》中規定的服飾,一般用於交際。 中國人的著裝,也從灰藍單調走向五彩繽紛。從單一的款式走向多樣化,並且年年翻新,變化無窮。城市年輕人的服飾,已逐步融入國際潮流。
食 中國傳統飲食十分豐富,但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裡開始出現西餐館。吃西餐成了有錢人的一種時尚。 到1987年,中國人民已基本上解決了過去幾千年沒有解決了過去幾千年沒有解決的溫飽問題。在這個基礎上,人們進一步提高飲食水平,注重吃好。政府發動的「菜籃子工程」,使豐富的蔬菜、肉蛋海鮮擺上餐桌。城市人更講究營養,注重膳食結構,粗糧,綠色食品受到人們的喜愛。
住 "1854年,租界當局修訂土地章程,准許華洋雜處,華人開始湧入租界。到了70年代,進入租界的華人富商數量愈加增多,他們也開始住進了洋房。最初他們的住房是完全按照外僑原住國的建築式樣建造的,是純粹的西式建築。但是隨著進入租界的江浙富人的增多,房屋建築者們為了迎合中國人的居住習慣,在建造洋房的過程中,又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的一些特點,這樣就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也就更適合中國人的居住習慣,同時也使華人對西式建築的認同感更為加強。 在漢口、南京、福州、天津、青島等地也出現了石庫門式的里弄住宅。
" 中國人自古以來特別重視住房, 安居樂業使中國人幸福生活的一句成語。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的住房狀況得到空前的改善。農民們紛紛建造起了樓房,城市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安居工程」也使中低收入的職工也能買到合適的住房。人均住房面積大大提高。人們不僅僅滿足於寬敞的住房,而是追求具有現代設備、環境優美的舒適住宅。
行 電車、馬車、人力車、獨輪推車、手推車……新與舊、快與慢,並駕齊驅,蔚為大觀。當時人力車的數量最多 汽車、飛機、輪船、自行車、摩托車、電動車等,家用轎車已經開始普及,人們甚至已經在運用太空梭和宇宙飛船作為新的交通工具去遨遊太空了。
風俗 近代的風俗習慣受到西方的民主思潮的影響,主張「斷發易服」「廢除纏足」,改革傳統的婚姻制度,移風易俗。但在廣大的農村,女子纏足仍然沒有停止。在城市,新一代的知識青年,改變了傳統的婚姻習俗,倡導婚姻自由。那時的社交禮儀逐漸採用西方的握手、鞠躬, 取代等級森嚴界限鮮明的跪拜禮儀。 新中國成立後,在風俗習慣方面盪滌了封建糟粕,取締賣淫嫖娼、販毒吸毒、反動會道門等社會丑惡現象。廢除了包辦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婚姻制度。黨 和政府還提倡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無私奉獻、樂於助人。 使社會風氣發生了根本的改變。
8、農村的老傳統習俗,我們還記得多少?
農村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相比在家種地,農民在外打工更累,壓力也更大。好不容易盼到過年,農民朋友紛紛返鄉,終於能休息休息了。
首先是收拾家裡的衛生。農村過年圖的是個熱鬧,村裡關系好的人家,到正月都得去串串門兒、拜個年。你要出去拜年,別人也會來你家。所以就要將家裡徹底的收拾干凈,別人看著舒服,也關乎到自己的面子。在外打工的農民,家裡一年沒怎麼住人,收拾起來可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兒。農村有句話,叫「房子不怕人住,就怕不住人」,說如果房子一直沒人住,屋裡屋外不僅變得非常臟亂,更重要的是沒有了「人氣」,趁著年還沒來,得好好打掃,給屋子暖一暖。
春節當然是最重要的節日,但臘月也有兩個節日,臘八節和小年,它們在農民朋友心目中的地位當然比不上春節,但在北方大部分農村,都是很需要重視的。臘八節自然要喝臘八粥,臘八粥是由黃米、江米、杏仁、瓜子、花生等多種食材一起熬制的,有著預防高血壓,美容養顏多種功效。農村也會趁著臘八節這天殺豬,將豬肉備好,准備過年。殺好的豬肉還得送給親朋好友們一份,分享這一年的收獲。
臘月二十三是農歷小年,在天農民家裡的女性會剪些自己喜歡的窗花,貼在自家窗戶上,圖一個新鮮勁和吉利。除了貼窗花,這天家裡還要貼春聯,有的地方叫對子,和窗花一樣,也是為圖吉利。這天也是農村一家之主最忙碌的日子,小年開始,就正式開始准備過年的食材和鞭炮等必需品了,因為天氣比較冷,采買的很多東西存放的時間比較長,所以這天也是去市集采購的大日子,爭取一次性把過年需要的吃喝用品都准備齊全。
另外,小年還有最重要的一件事要做:祭灶王。傳說這天是灶王回天庭後,回報每家每戶這一年的所作所為的日子,祭灶王是希望灶王能在玉帝面前說自己家的好話,好讓第二年家裡能夠風調雨順,和和美美。祭灶王要在鍋灶旁邊貼上對聯,給灶王准備貢品,特別是糖。老家有說法,說讓灶王吃完糖,上天回報的時候嘴就是甜的。另外,要准備雞蛋給狐狸和黃鼠狼,傳說中,這兩種動物是灶王的手下。
到了臘月二十五,農村就要磨豆子做豆腐吃了,傳說這天玉皇大帝會來民間體察民情。農民在這天吃豆腐,是為了讓玉皇大帝看到自己一清二白,也能讓玉皇大帝多多關照自己。雖然後來人們不相信這個傳說了,但在臘月二十五這天磨豆腐的習慣就流傳下來了。
臘月二十七這天,家沒有養雞的還要買一隻雞來殺,因為雞和「吉」字發音相近,也是寓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而且農民認為雞血是可以沖走這一年身上不幹凈的東西,在新的一年能夠重新開始。這天還要將菜刀和剪刀都磨快,因為春節期間不可以動刀針的,所以這一天要將這些都准備好。
關於臘月二十八和二十九有著「臘月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的說法,每家都會根據人口來蒸饅頭吃,但數量不能小於五。吃了饅頭也期許著第二年家裡人能夠爭口氣,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最後就是年三十了,大年三十要做的事情就不用小編多說了吧,城裡和農村的過法基本都是一樣的,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餃子,晚上一起看春晚,然後一塊吃一頓團圓飯,一起迎接新年了。忙活了一整個月,雖然累了點,但為了這一天也很值得。
這些都是農村臘月遵守的習俗,在農村,一般還會將一些重要的事情放在臘月做,比如說結婚。年前,親戚朋友陸續回家,而且這段時間大家也都放假,這時候舉辦婚禮來的人多,一起幫忙的人多,都能沾沾喜氣,熱鬧熱鬧。而且這時候要准備年貨,順便就把結婚辦酒席的食材都一塊買了,過年和婚禮一起辦,以後過結婚紀念日也很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