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海南島風俗

海南島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9-01 08:40:15

1、海南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海南的漢族人較多..
基本就和大陸沒什麼不同
有點像廣東人
民族風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據歷史記載,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遠古時代,黎族同胞就在這塊土地上刀耕火種,民族風情質朴、敦厚,長久以來就以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絢麗的織錦工藝著稱於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區地勢較平的山麓或臨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錯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嚴嚴實實的椰子樹與檳椰樹間,樹的空隙間用竹籬笆圍成小塊菜地,各色蔬菜嬌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過房前,讓人有「走進山間別墅」的感覺。檳椰是黎胞走親訪友的貴重禮物,以數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特色活動
海南民俗節慶活動: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習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們世代聚居在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區及西南部,現有人口130餘萬。黎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我國南方的壯族和布依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杞、孝、潤、賽和美孚五個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於山谷坡地或山間盆地之中,村寨周圍長有茂密的樹木或刺竹。黎族傳統住宅以茅舍為屋,稱為「船形茅草屋」,傳說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來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黎族男女要相互對歌或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每年農歷「三月三」是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紡織技術。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就是從黎族人那裡學到了先進的棉紡技術。黎族人織的黎錦一般以黑、棕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花紋圖案有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子纏紅色或黑色頭巾,上衣開襟,布巾縛腰;婦女的服飾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們共同的服飾。
海南島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衍生了許多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換花節。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歷「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項目。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歡樂節」。

2、海南習俗

換花節、冼夫人文化節、三月三、南山長壽文化節、海南島歡樂節、萬寧文燈節等。
1、換花節: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海口市瓊山區府城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府城元宵換花節。
2、冼夫人文化節: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海口市龍華區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節(原稱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
3、三月三: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歷「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4、南山長壽文化節:「南山長壽文化節」是三亞市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慶活動,每兩年在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期間舉辦,活動為期一周。
5、海南島歡樂節:海南島歡樂節由海南省政府和國家旅遊局主辦的全省性旅遊節慶,每年11月舉行。作為新策劃的旅遊節慶活動,該節的特點是「旅遊搭台,唱旅遊戲」。歡樂節在全省旅遊市縣舉行,各地不同特色的活動,讓遊客可以有多樣的選擇。歡樂節強調歡樂性和參與性。
6、萬寧文燈節:在萬寧市,放文燈是盛行已久的民間娛樂習俗,在興隆景區,凡逢節日、慶典或大型活動,都有放孔明燈的習俗,來乞求保佑。在首屆中國青年歡樂節暨第五屆海南島歡樂節這個特別的節日里,萬寧興隆旅遊區變成了天上燈市,在興隆康樂文化廣場上,人們齊聚一起共放文燈,放飛心願。

3、海南島民俗風情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一、苗族風俗
每年三月三日,苗族同胞與黎家人一樣,盛裝歡慶節日。各家還製作五色飯,(也是海南苗族的特色美食),以紀念苗族先民五姓人家。五色飯是苗族人將山蘭稻米,分別用桑等植物葉浸染成黑,紅、綠、黃四色米,與白色米共煮,混合製成特香佳餚。苗族婦女的臘染技藝水平很高,能染出有各種精美圖案和花鳥的衣裙、手帕和巾帽,因而苗族婦女的頭飾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
二、黎族風俗
黎族是海南島原著民族,在海南島的歷史有三千多年,有著特有的原生態文化。但是在現代文明沖擊之下,黎族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資源面臨著傳承的壓力,很多寶貴的技藝和文化形態正瀕臨失傳。保護璀璨的原生態黎族文化刻不容緩。紋身是海南黎族特有的習俗,是世界民族中一種罕見的原創性文化現象。紋身,黎語叫「打登」,亦叫「模歐」。海南漢語叫「綉面」或「書面」。西文則叫「打都」,是黎家人的一種傳統習俗。最早記載海南黎族紋身的是《山海經海內南經》,文中說漢武帝於元卦元年(公元前110年)平定南越時,在海南島設的珠崖、儋耳二郡,就有「點涅其面,畫體為鱗采」,既指當時在海南島上的黎族先民這種習俗,由此推斷距今2000多年前黎族婦女就有了紋身傳統。有學者評價說,黎族婦女紋身是"刻在人體上的敦煌壁畫",是寫在身上的歷史。紋身是黎族一筆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
三、特色活動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習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們世代聚居在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區及西南部,現有人口130餘萬。黎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我國南方的壯族和布依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杞、孝、潤、賽和美孚五個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於山谷坡地或山間盆地之中,村寨周圍長有茂密的樹木或刺竹。黎族傳統住宅以茅舍為屋,稱為「船形茅草屋」,傳說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來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黎族男女要相互對歌或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每年農歷「三月三」是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紡織技術。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就是從黎族人那裡學到了先進的棉紡技術。黎族人織的黎錦一般以黑、棕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花紋圖案有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子纏紅色或黑色頭巾,上衣開襟,布巾縛腰;婦女的服飾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們共同的服飾。海南島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衍生了許多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換花節。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歷「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項目。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歡樂節」。

4、海南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海南端午節風俗有以下:
1、洗龍水:洗龍水是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節習俗。一般的說法,海南四面環海,老百姓們對屈原投江寄予了美好的願望,認為屈原投江後變成了龍神,在端午節這一天會出來活動,這天所有的水也就變成龍水。人們洗龍水可以得到龍神的保護,身體健康不長熱瘡熱痱,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2、不送粽:在海南島西南部分市縣,樂東縣,東方市,有些地方還有一個「不送粽子」的習俗。人們從五月初四上午就開始包粽子,一般都是在中午前包好。相傳農歷五月初四包粽子,是為了在農歷五月初五把煮好的粽子拿來「祭祀」以表示對先人的尊敬。在這里,粽子是不能隨便送人的。若這一年哪戶人家有家人離世,這戶人家端午節是不可以包粽子的,這種情況親朋好友才能給他們送粽子。
3、祭祖:海南瓊北地區有端午節祭祖的習俗。端午節當天早晨,人們就准備好雞、蛋、五花肉、魚、酒、米飯等上香祭祖。做公習俗是世代相傳的,無論節日大小,人們總不會忘記祭拜逝去的先人。
4、游公:在海南陵水的部分地方,村民還會自行組織「游公」活動,即抬出本村的「公」(在陵水,基本上每村都有鎮守本村的神像,當地人俗稱為「公」。)安放在漁船上在陵河下游巡遊,據老一輩的人說這是為了驅趕河裡不幹凈的「東西」。部分村子甚至「游公洗澡」,煞是奪人眼球,充滿了地方特色。
5、立雞蛋:海南部分地區有立雞蛋的習俗。相傳端午節當天正午,是陽剛正氣匯集之極,平日不易豎立的雞蛋在此時可直豎在地上。如果在端午節當天正午的時侯能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未來的這一年會有好運的到來。其實原理是於端午節當天,當太陽直射北半球,太陽引力與地心引力相互拉扯,恰巧形成兩股反方向的拉扯力量,從而作用在雞蛋上,就容易使蛋直立起來。
6、躲端午:在東方市,農歷五月初五這一天,還有「躲午」避災的說法。傳說,五月初五的中午是個不吉利的時段,這個時間未滿周歲的孩子要到姥姥家過端午,稱為「躲午」,意為有外公外婆的保護,即躲開妖魔鬼怪的侵害。
7、放風箏:萬寧放風箏活動具有歷史傳統,和樂樂群村端午節有放蜈蚣風箏的傳統。端午節前後是最佳時間,尤其端午節那天更熱鬧。人們祭罷祖先、吃過節飯,洗過艾水浴,便群出郊外觀看放風箏。

5、海南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海南島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衍生了許多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

換花節: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是瓊山府城一年一度的獨具風味的大盛會,換花節原是瓊山特有的民間節日,歷史悠久,但是以前換的是香,而不是花,意在香火不絕,如今傳統的換香變成了換花,其活動的形式、規模、范圍、區域也逐年擴大,形成了凝聚著友誼、美好、幸福、歡快為一體的新的娛樂。

軍坡節: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

三月三: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歷「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儋州民間歌節:每年中秋為儋洲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項目。

海南歡樂節: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歡樂節」。

古萬洲婚姻習俗:古萬洲所在地就是今天的萬寧。古萬洲的婚姻習俗很有講究,從訂到結婚要以歷幾個比

較復雜的過程:
第一步是"定禮"。必須送檳榔,凡是女子受聘某家就叫做"吃某氏檳榔";
每二步是"納幣"。這里包括送銀元禮物到女方,同時,將男女生辰八字寫在紅紙上,請算命生先推算,男女雙方是否"相剋"如不相剋,則可訂婚
第三步是"擇吉清期"。也就是選擇吉祥之日成婚。在擇吉之時,還需向女方送聘禮,可以送金、銀首飾、手鐲、錢物,也可送獵、酒、米等。結婚日期一般由男方提出。如果女方家中無喪事或重大變故,一般不能拒絕;
第四步是"成婚"。
結婚的這天,新郎必須親自來接新娘,新娘坐八抬大花嬌,並請樂隊吹吹打打舉行大宴,親朋好友前來祝賀,並送錢為禮物,新娘到了新郎家後,先"拜堂", 拜堂行三跪九叩首大禮,然後在上吃"合登酒",酒喝三杯就行,到夜晚入洞房。第二天夫婦雙雙到大堂上拜見新郎父母,第三天"回門",即新夫婦回訪娘家,拜見岳父岳母
海南的風俗習慣每個民族都不一樣,
黎族的「跳竹竿」

是黎族最富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民間舞蹈之一,也叫「打竹舞」。每逢過年過節,黎族同胞便身著艷麗的民族服裝,歡聚在廣場上,跳起「打竹舞」來,跳竹竿時,8跟長竹竿平行排放成四行,竹竿一開一合,隨著音樂鼓點的節奏,不斷地變換著圖案。由4-8名男女青年隨著或快或慢的節奏,在交叉的竹竿中,靈巧、機智、自由地跳躍,當竹竿分開時,雙腿或單腳巧妙地落地,不等竹竿合攏又急速躍起,並不時地變換舞步做出各種優美的舞蹈動作,參加舞蹈的青年男女,一邊跳舞一邊由小聲到大聲地喊著:「哎--喂、哎--喂」,大大增添了熱烈氣氛。

黎族婚俗黎族青年的婚戀別具特色,按照黎族習俗,村子裡的姑娘長到十六歲,就要搬出父母的住房,單獨住在離父母不遠的閨房內。閨房多為茅草房,內放一張大床。住進閨房的姑娘便開始了自由戀愛。年輕的小夥子可以隨意到閨詞語民姑娘聊天、玩耍,姑娘喜歡上的小夥子就留宿房中,不喜歡就讓他離開。被姑娘逐喜歡上的小夥子經閨女房的自由戀愛之後,由父母正式上門提親。提親時要帶上一些姑娘愛穿的衣服和檳榔。檳榔是求婚最重要的禮物,帶少了姑娘家會不滿意。等到正式舉行婚禮時,十分熱鬧,有伴娘伴郎山歌,有新婚夫婦在歡樂聲中飲幸福酒,還有「逗娘」活動,全村人殺獵宰羊在一起慶賀

6、海南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1、三月三節

黎族三月三節(農歷三月初三)是海南省黎族人民最盛大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黎族青年的美好日子,又稱愛情節、談愛日,黎語稱「孚念孚」,每年農歷三月初三舉行,是海南黎族人民悼念勤勞勇敢的祖先表達對愛情幸福嚮往之情的傳統節日。

2006年5月20日,黎族三月三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民俗)。

2、元宵換花節

據海南省民俗專家介紹,「換花節」起源於「換香節」,唐末已存在元宵張燈結綵、換香活動。「換香」蘊含著當地老百姓互換香火,有換吉納祥,發財旺丁的寓意。

後來出於節慶安全考慮,1984年,府城民間「換香」習俗改為「換花」,「換花」逐漸成為人們元宵鬧春的主要活動,並演變成年輕人追求愛情的新習俗。

換花節原是府城特有民間節日,歷史悠久,據說源自唐代。但是,從前換的是香,而不是花,意在香火不絕。海南建省辦特區後,傳統的換香變成了新潮的換花,活動的規模、范圍、區域逐年擴大,形成了凝聚友誼、美好、幸福、歡快為一體的新的娛樂形式。

3、海南國際椰子節

海口有「椰子街」並開辦椰子燈會;在椰子之鄉文昌縣品嘗鮮美椰子;在通什市,黎族和苗族將過他們盛大的狂歡節"三月三",可觀看到黎族、苗族人民的婚俗和祭祖典禮;三亞有"國際龍舟賽"和"民間武術比賽"。 

節慶旅遊日程 下午三亞國際飯店集中,住國際飯店。 參加開幕式,游覽椰子街,觀看椰子市燈籠展示。住國際飯店。 到椰子縣文昌嘗椰子,參加三月三黎、苗族通什市聯歡和婚禮儀式,以及向祖先獻祭。

4、海南島歡樂節

海南島歡樂節,由海南省政府和國家旅遊局主辦的全省性旅遊節慶,每年11月舉行。作為新策劃的旅遊節慶活動,該節的特點是「旅遊搭台,唱旅遊戲」。歡樂節在全省旅遊市縣舉行,各地不同特色的活動,讓遊客可以有多樣的選擇。歡樂節強調歡樂性和參與性。

5、萬寧文燈節

在萬寧市,放文燈是盛行已久的民間娛樂習俗,在興隆景區,凡逢節日、慶典或大型活動,都有放孔明燈的習俗,來乞求保佑。在首屆中國青年歡樂節暨第五屆海南島歡樂節這個特別的節日里,萬寧興隆旅遊區變成了天上燈市,在興隆康樂文化廣場上,人們齊聚一起共放文燈,放飛心願。

萬寧文燈節是歡樂節的重頭戲之一。本屆文燈節活動突出「青春歡樂喜洋洋,萬寧文燈呈吉祥」的主題,把濃郁的海南文燈文化、黎苗族文化、萬州美食文化、溫泉文化與在興隆地區21個國家歸國華僑的異域文化、風情相互交融。

7、海南有哪些風俗特色?

海南島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民族風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美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據歷史記載,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遠古時代,黎族同胞就在這塊土地上刀耕火種,民族風情質朴、敦厚,長久以來就以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絢麗的織錦工藝著稱於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區地勢較平的山麓或臨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錯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嚴嚴實實的椰子樹與檳椰樹間,樹的空隙間用竹籬笆圍成小塊菜地,各色蔬菜嬌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過房前,讓人有「走進山間別墅」的感覺。檳椰是黎胞走親訪友的貴重禮物,以數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海南苗族咬手定情 「伸手給哥咬個印,越咬越見妹情深,青山不老存痕跡,見那牙痕如見人。」 這是流傳在海南省苗族的一首歌謠。咬手是海南苗族男女青年表達愛情的一種獨特方式。每逢節假日,特別是三月初三,在檳榔樹下,芒果林中,小河溪邊,山坡草地上,青年男女唱起美妙而動聽的歌曲,抒發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心願,尋求自己的意中人。咬手定情後,他們便各自拿出最心愛的手信,如戒指、耳環、竹笠、腰簍之類的禮品,互相贈送,作為定情物,以示終生相伴。 特色活動 </B>海南民俗節慶活動: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習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們世代聚居在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區及西南部,現有人口130餘萬。黎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我國南方的壯族和布依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杞、孝、潤、賽和美孚五個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於山谷坡地或山間盆地之中,村寨周圍長有茂密的樹木或刺竹。黎族傳統住宅以茅舍為屋,稱為「船形茅草屋」,傳說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來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黎族男女要相互對歌或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每年農歷「三月三」是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紡織技術。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就是從黎族人那裡學到了先進的棉紡技術。黎族人織的黎錦一般以黑、棕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花紋圖案有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子纏紅色或黑色頭巾,上衣開襟,布巾縛腰;婦女的服飾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們共同的服飾。 海南島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衍生了許多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海南島換花節。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節(原稱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歷「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項目。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島歡樂節」。 另外海南的節日還有:萬寧文燈節、南山長壽文化節、海南熱帶雨林節、三亞國際啤酒節、三亞國際廣告電視藝術節、天涯海角國際婚慶節、保亭七仙溫泉嬉水節等。

8、海南的習俗

海南的習俗有元宵換花節、冼夫人文化節、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節、儋州民間歌節、文昌公期、萬寧文燈節、南山長壽文化節、保亭七仙溫泉嬉水節等。漢族、黎族、苗族是海南世居民族,黎族是海南島上最早的居民。

海南的習俗有哪些
海南地區有著別具一格的節日文化和傳統節日。

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吃年飯前,照例要祭祖敬神、競放鞭炮,鞭炮放得越多越好。其他諸如守年、洗腳、喊年習俗也都應有盡有。

黎族一般實行土葬,葬俗因地區、方言不同而存在差異。在五指山腹地,人死後,則鳴槍報喪,男人用獨木棺葬於本村氏族公共墓地,外村嫁來的女子,則需抬回其娘家由娘家料理喪事,並葬在娘家的墓地。

海南傳統四大名菜:文昌雞、加積鴨、和樂蟹、東山羊。“清補涼”、竹筒飯、椰子飯等都是海南特色美食。

9、海南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冬至節-------以農歷廿四節氣中的\"冬至\"為節日。文昌、瓊海等東部地區,此日除在家祭祖外,
宗教信仰--------海南漢族居民有少數人信仰天主教、基督教。佛教在民間有一定影響,但佛教僧尼....
土地公誕辰--------農歷二月初二日,主要流行於海南島西部地區。當日以農村(坊)為單位祭祀...
軍坡節 --------海南東北部市縣民間最大規模的祭祀節日。祭祀神為南北朝時期南方女英雄洗太夫人。
梁沙婆節 -------瓊山市鄉村民眾紀念本地梁沙婆神的節日。時間為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二日
農事分工習俗 -------海南農村一般是男人干犁耙、砍山開荒、修渠、趕車等重活,女人干插秧
種樹習俗-------瓊海農村在種植椰子樹時,講時令,擇吉日,多遷定初一或十五之日種植,名日吉利。
插標記 -------儋州地區,農作物若被牛吃或被盜,主人以現後在田角用樹枝綁上幾片野菠蘿葉
飲食習俗 -------海南島四面環海,中部高山,海鮮、野味、禽畜和果品等十分豐富。
建新宅習俗----- 農村住宅一般是土木結構,正屋\"一\"字3間,中間為廳,左右為房。
生育習俗 -------新媳婦臨產前,娘家要備好嬰兒衣帽、鞋襪等,並請接生婆去看望女兒
壽慶習俗 -------海南島漢族地區老人普遍從61歲開始,每10年為大壽。
婚嫁習俗-------漢區婚姻習俗一般有提親、訂婚、行聘、結婚4個程序。
再婚習俗-------男方喪偶,歷來可以再婚。如青年喪偶,未有子女,再婚時不舉行儀式
童養媳-------經父母作主,送未到婚嫁年齡的女兒給富裕人家作童養媳,男家給女家錢物。
喪葬習俗-------病人彌留之際,兒女為其備棺備壽衣,臨終時為死者剃頭、洗浴、穿壽衣鞋等
舞龍舞獅-------海南漢族地區元宵節及盛大慶典都有舞龍舞獅活動。所舞的\"龍\"多由民間藝人製作。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