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關於昆明安寧市的風俗和光

關於昆明安寧市的風俗和光

發布時間: 2022-09-01 03:35:56

1、雲南安寧簡介

2011年末,安寧市轄9個街道辦事處,有65個村民委員會,363個村民小組,34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49個居民小組。全市常住人口34.4萬人,比上年增長1.0%。全市戶籍人口26.5 萬人,比2010年末減少0.6%,其中:農業人口12 .08萬人,占總人口的45.6%;非農業人口14.42萬人,占總人口的54.4%。在總人口中,男性為13.57萬人,女性為12.93萬人,所佔比重分別為51.2%和48.8%。0—14歲人口3.75萬人,15~64歲人口19.72萬人.65歲以上人口 3.03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分別為14.2%、74.4%和11.4%。全市有少數民族人口36803人,占總人口的13.9%。世居少數民族人口主要有白族11140人,彝族13524人,苗族3824人.回族3108人。全市的計劃生育工作不斷加強,人口的增長得到有效的控制,人口的素質和質量得到不斷提高,2011年全市人口出生率為10.51‰;死亡率為5.22‰,自然增長率為5.29‰。
安寧歷史悠久,被譽為「螳川寶地,連然金方」。漢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漢王朝在此置連然縣,設鹽官。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稱安寧縣。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稱安寧州。民國2年(公元1913年),復稱安寧縣。抗戰時期,為發展抗戰工業,打通國際交通線,在安寧建立105鋼鐵廠、橋頭村鋼鐵廠,修建過境的滇緬公路。1950年4月20日,安寧縣人民政府成立。1956年10月,改安寧縣為昆明市安寧區。1959年9月,復稱安寧縣。1995年10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設安寧市至今,歸昆明市管轄。
地理位置:安寧地處昆明西郊,距昆明主城區28千米。介於東經102°8'~102°37'和北緯24°31'~25°6'之間。南北長約66.5千米,東西寬約46.4千米,總面積1301平方千米。東面和東北面與西山區接壤,西面和西北面與祿豐縣交界,南面和東南面與晉寧縣相連,西南面與易門縣毗鄰。
行政區劃:安寧市轄9個街道辦事處(即八街街道辦事處、縣街街道辦事處、溫泉街道辦事處、青龍街道辦事處、草鋪街道辦事處、祿脿街道辦事處、太平新城街道辦事處、連然街道辦事處和金方街道辦事處),有66個村民委員會,348個村民小組,3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48個居民小組。

2、各個民族的民風民俗

各民族風俗習慣
漢族——大年初一,人們不掃地,不向外潑水,不走後門,不打罵孩子、互相祝賀新年吉祥富貴,萬事如意。
滿族——年節將近時,家家打掃庭院,貼窗花、對聯和福字。臘月三十,家家豎起六米多高的燈籠桿,從初一到十六,天天紅燈高掛。年三十包餃子,考究褶子多為好,子時煮餃子,有的里邊包上銅錢,吃到者有好運。春節要拜二次,年三十晚上一次,為辭舊歲;年初一再拜一次,為迎新春。春節前還要舉辦跳馬跳駱駝等競賽。正月十五還有鬧燈會。
朝鮮族——家家戶戶貼春聯,做各式豐盛飯菜,吃「八寶飯」,除夕全家守歲通宵達旦,彈伽倻琴,吹洞簫。初一天亮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給長輩拜年。節日期間,男女老少縱情歌舞,壓跳板、拔河。正月十五夜晚舉辦傳統的慶祝集會,由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旺盛。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齊跳轉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綉有雲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競賽。
蒙古族——五更吃餃子、放鞭炮與漢族同。此外,除夕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辭歲酒」,然後青年男女跨上梭馬,騎串蒙古包,先給長輩們叩頭祝福,接著喝酒跳舞,隨後串包男女還利用這一機會廷行賽馬競賽。
納西族——正月新春人們互相訪親拜友,輪流做客,中青年男子組織燈會,並與別村競賽。城市、鄉村都辦燈會 燈會節目演的是本民族故事:如《阿紐梅說笑》、《老壽星放鹿》、《社戲夜明珠》、《獅子滾綉球》、《凰舞》等。
藏族——除夕之夜,舉辦盛大的「跳神會」,人們戴上假面具載歌載舞,以示除舊迎新,祛邪降福。
彝族——春節期間集會跳「阿細跳月」,有些村寨年初一取水做飯都由男子承當,讓婦女休憩,以而對她們勞累一年的慰勞。
苗族——把春節稱作「客家年」,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白族——白族人民從除夕開始互拜、贈予禮品。除夕歲守夜。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奮。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以祝福日子甜蜜。大家或結伴遊覽名勝古跡,或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
壯族——年三十晚上,家家的火塘上要燃起大火,終夜不熄,叫做「迎新火」。民間習慣包粽子過春節。節日期間還要組織豐富多採的民族文體運動慶祝,唱「採茶」、舞獅龍、跳打扁擔舞、鬧鑼、打陀螺、賽球、演地方戲等。
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從河裡背回「吉祥水」。以為初一的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的吉利。
東鄉族——喜歡在春節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
羌族——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麵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奠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後用約二尺多長的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鄂溫克族——正月初一,互相拜年,非凡是對自己的長輩和親戚務必在初一那天去磕頭拜年。在年初一晚上,男女老幼集合在一個較大的房子里縱情地快樂,一般都由老年人召開這個娛樂晚會,由婦女們先開始跳或唱,接著不分男女大家都跳起舞來。
達斡爾族——正月初一,天亮起來,婦女准備早餐,男人燒香拜天拜地拜諸神位,祈求天神及神恩賜太平豐年,拜完神,向長輩敬酒叩頭接收老人的祝詞。吃完水餃,穿起新衣服,近親男女聚積在一齊,由長輩年老者率領,按輩份高低進行各種娛樂運動。
哈尼族——除夕婦女忙著做糍粑,小夥子上山砍竹子,搭鞦韆架。不論男女老少,春節里都喜歡盪鞦韆。
布依族——除夕夜,全家人圍坐在火塘旁,整夜守歲。大年初一天剛亮,姑娘們便爭先恐後奔向河邊去挑水,誰最先挑回頭擔水,誰就是最勤奮最幸福的人,也以此預兆豐年。
瑤族——節日期間,人們聚在一齊,觀看風趣別致的「耕作戲」。一人扮牛,一人扮扶犁農民,一人扮擴鋤農民,三人邊舞邊歌,表示慶農業豐收;青年男女則聚在村寨四面草坪上,吹蘆笙,彈月琴,唱山歌,物色意中人。
景頗族——春節期間舉辦「打靶」競賽。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綉的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細線算神槍手,姑娘們便獎給神槍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拉祜族——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是雲南拉祜族的「擴塔」節(拉祜語為春節)。除夕,每家每戶要做象徵太陽、月亮和星星的糯米粑,祭日月星辰,盼望在新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初一至初四,青年男女爭先恐後跑到泉邊,迎接象徵純凈、幸福的新水,以先得為快。同時,帶著禮品走村串寨、訪親問友。

3、昆明特點

建議你到昆明市政府網站看看,那裡的資料齊全.

春城昆明

城市概況:雲南省省會,西南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地處我國西南邊陲、雲貴高原中部。全市總面積21111平方公里,轄5區1市8縣,總人口578萬,聚居著26個民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百花盛開,氣候宜人,是著名的「春城」、「花城」。

歷史文化:25萬年前,就有古人類在昆明地區活動。從公元13世紀起,昆明成為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我國內地連接東南亞「古南方絲綢之路」以及四川-雲南-越南的樞紐和通道。昆明是偉大航海家鄭和、人民音樂家聶耳的故鄉。護國運動、「一二一」等愛國民主運動為中國民主革命作出了貢獻。悠久的歷史,多元的文化,形成了當今昆明「歷史悠久、古跡多,風景秀麗、名勝多,人文薈萃、名流多,開發較早、交往多」的鮮明特色。

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昆明經濟始終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綜合經濟實力進入西部地區先進行列。經過多年的發展,形成了卷煙、機電、生物資源、信息、商貿旅遊等五大支柱產業。農業持續、穩定、協調發展,結構調整成效明顯,特色突出,「斗南花卉」、「呈貢蔬菜」成為國內外知名品牌。工業形成了以機械、冶金、煙草加工等為主的體系,是雲南省的工業基地和西南地區重要的工業城市。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商貿、旅遊、信息、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對全市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帶動作用和促進作用。2003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812億元,增長10.3%;完成地方財政收入62.9億元,增長11.8%。2004年,全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942.14億元,比上年增長12.0%,人均生產總值達18744元,比上年增長10.9%,財政總收入完成184.93億元,比上年增長36.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完成85.64億元,增長36.1%,地方財政支出104.84億元,增長29.8%。

對外經濟貿易:2004年,全市繼續加大對外開放力度,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外向型經濟繼續發展,招商引資成果顯著。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04戶,實際利用外資6228萬美元。
進出口貿易增勢強勁。全年海關進出口貿易總額26.1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6.9%,其中出口13.84億美元,增長37.6%;進口12.31億美元,增長59.0%。

旅遊資源:美麗的自然風光、燦爛的歷史古跡、絢麗的民族風情,使昆明躋身為全國十大旅遊熱點城市,首批進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全市有各級政府保護文物200多項,有石林世界地質公園、滇池、安寧溫泉、九鄉、陽宗海、轎子雪山等國家級和省級著名風景區,還有世界園藝博覽園和雲南民族村等100多處重點風景名勝。10多條國家級旅遊線路,形成以昆明為中心,輻射全省,連接東南亞,集旅遊、觀光、度假、娛樂為一體的旅遊體系,旅遊業繼續呈恢復性增長。2004年共接待海內外遊客1757.09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4%,其中國內遊客1707.76萬人次,旅遊收入126.61億元,分別增長10.2%,16.1%;海外遊客49.33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13073萬美元,分別增長15.6%,15.4%。旅遊總收入137.50億元,增長16.1%。。

城市建設:始終重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功能不斷完善。目前,主城區面積達到180平方公里,城市綠化覆蓋率30%,人均公共綠地面積7.8平方米。供水、供氣、供電等市政配套設施日趨完善。昆明周邊200公里范圍內主幹道基本實現高等級化,昆河、貴昆、成昆、南昆等鐵路通達國內外。昆明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800多萬人次,已開通國內、國際及地區航線100多條。正在修建的昆曼公路,規劃籌建的泛亞鐵路,由昆明出發,可以到達周邊國家和地區。

發展目標:面對新形勢和新任務,確立了建設現代新昆明的發展戰略,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以滇池為中心,實施「環湖交通」、「環湖截污」、「環湖生態」、「環湖新城」工程,進一步優化城市發展環境,全面提升城鄉形象,增強城市綜合實力,把昆明建設成為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環境優美、功能完善,「春城」、「歷史文化名城」、山水園林生態城市特色突出,面向東南亞、南亞的現代化區域性國際城市。

4、誰能為我提供關於雲南省昆明市的一下風俗 人文等資料?

民風民俗

昆明是一個多民族匯集的城市,世居26個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漢、彝、回、白、苗、哈尼、壯、傣、僳僳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響,融會貫通,同時又保持各自的民族傳統,延續著許多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習慣和文化藝術。生活在昆明地區的各民族同胞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風純朴,無論是其待人接物的禮儀、風味獨特的飲食、絢麗多彩的服飾,還是風格各異的民居建築、妙趣橫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 受到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眾多的民族節日中,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繞三靈」,傣族的「潑水節」,苗族的「踩花山」,僳僳族的「刀桿節」等久負盛名,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每逢節日,各民族群眾都會穿上自己手工刺綉染制的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舉行摔跤、鬥牛、對歌等活動。按照歲時節令,農歷三月初三的西山調子盛會、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陽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觀賞月等許多習俗在民間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藝種類繁多,滇劇、花燈戲、民歌小調以及少數民族劇種、民間敘事長詩、民間傳說等,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和傳頌,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旅遊景點

·大觀樓 ·雲南民族村 ·圓通寺
·西山-龍門 ·筇竹寺
·滇池 ·大觀樓 ·九鄉風景區 ·世博園
·石林風景區 ·翠湖 ·圓通山
·金殿風景名勝區 ·昆明黑龍潭 ·玉龍灣·雲南陸軍講武堂·轎子雪山
其他主要旅遊景點:昆明湖 岩泉寺 煉象關 文廟 官渡古鎮 一二一四烈士墓 梅樹村 楊升庵 大理古國留寶幢 昆明近日樓 金剛塔 昆明太華寺 大德寺雙塔 法華寺石窟 王仁求碑 逼死坡 賽典赤墓 昆明西華園 石寨山古墓群 西南聯大紀念碑 聶耳墓 太和宮 昆明石林 九鄉 西山 翠湖 滇池 昆明西山森林公園 轎子雪山 七彩雲南 白邑黑龍潭 小江 五華山 普渡河 小白龍森林公園 鍾靈山

名稱由來

「昆明」一詞作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難稽考。關於「昆明」一詞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大多數學者認為,「昆明」最初是我國西南地區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昆明」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寫作「昆」、「昆彌」或「昆淋」。早期並非城市名稱,而是居住在中國西南地區即今日的雲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個古代民族的族稱。
見諸記載,「昆明」一詞的出現,可追溯到漢武帝時期。當時的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西南夷列傳》中寫道:「西自同師(今保山)以東,北至葉榆,名為嶲、昆明、皆編發,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地方可數千里。」由此可見,「昆明」一詞是古代雲南一個少數民族的族稱。
「昆明」作為地名出現,則是在唐代。「武德二年,於鎮置昆明縣,蓋南接昆明之地,因此為名。」按此處置昆明縣,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鎮(今鹽源縣境)。唐代為什麼把定笮鎮命名為「昆明」,記載當中已寫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此處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蓋漢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雲南西部地區。直到南詔、大理國時期,烏蠻、白蠻興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為烏蠻、白蠻據有,昆明族才東遷滇中,聚居於滇池周圍。宋寶佑二年(1254年),元滅大理,在鄯闡設「昆明千戶所」,「昆明」始作為地名出現,延續至今。
「昆明」一詞的含義,晉常琚解釋說:「夷人大種日昆,小種日叟。」這句話可解釋為人口眾多的昆明族。
至於有的地方誌記載:「昆明北之梁王山名昆侖……昆明之名取義於雲南洪水退除,昆侖山南方有離(黎)明景象,當屬非虛…… 昆明名取義不外標識雲南之文明景象……謂日月相推而明生可以燭照一切,蓋雲南僻處邊徼,開辟較後,以昆明名省會,謂自後當可比同腹省,或其光明更著,可以照耀各先進省也。更就字形言,昆為日比二字並合而成,即日日相比之意,言其文明將日比一日進步也;明為日月二字並合而成,即日月合璧之意,言其前途之發達將如日月之升恆也,昆明之取義如是……」此一家之說,僅供參考。

氣候特點

昆明四季溫暖如春,全年溫差較小,市區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最熱時月平均氣溫19℃,最冷時月平均氣溫7.6℃。
由於溫度、濕度適宜,日照長,霜期短,所以鮮花常年不謝,草木四季長青,昆明「春城」的美譽由此得來。
昆明日溫差較大,一天之中有四季,一下雨就成秋天了,在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去時別忘了帶件毛衣或外套。另外,昆明的雨季大多集中在5~10月,只要一下雨,氣溫就會降下來,這個時候前往,建議遊客最好帶件風衣。

歷史文化

昆明歷史沿革

1、遠古 昆明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悠久的歷史。它與滇池的形成和演變有著密切的關系。遠在數萬年前昆明人的祖先就已在這一帶過著茹毛飲血、穴居野處的原始生活。約四千至七千年前,滇池一帶已有了定居的農業民族,從事「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和捕撈、狩獵、採集、飼養畜禽等多種經營活動,並已能紡紗、織布。滇池地區和稻穀種植至今至少已約有數千年的歷史。
2、青銅器時代 青銅器時代滇池地區各氏族部落,以叟族為主,屬氐羌族語系。氐羌,是中國古代分布在陝西、甘肅、青海、四川到雲南北部一帶的古老游牧民族。其中一部份從越@(今四川越西)渡金沙江而南進入滇池地區,與當地傣僮語系氏族「蒲」、「僚」等部落相融合,共同促進了滇池地區的開發和發展。
3、楚王入滇 公元前三世紀(紀元前298-277年間),楚人庄率眾入滇,抵滇池地區,與當地的叟族部落聯盟,建立了以叟族為主的「滇國」,自稱「滇王」。「滇王者,其眾數萬人,其旁東北有勞浸、靡莫,皆同姓相扶」。「庄開滇」帶來了楚國和中原內地先進的文化、技術,對促進當時以滇部落為主的滇池地區的政治、經濟發展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4、漢設益州郡 西漢王朝建立後,積極謀求對「西南夷」地區的開發。公元前109年(西漢元封二年),漢武帝征發巴蜀地區士卒,以大兵臨滇,先後征服了滇池東北面的勞侵、靡莫等部落,滇王被迫歸降。漢王朝以滇池地區為中心設置了益州郡,郡治與滇王駐地同在今晉城附近。郡下設縣:昆明為谷昌縣,昆陽為建伶縣,晉寧為滇池縣,安寧為連然縣,富民為秦臧縣,宜良為昆澤縣,把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度推行到了西南邊疆,標志著古代雲南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統治的開始。郡縣制度的施行,有力地促進了滇池地區奴隸制社會的解體。漢族移民和中原內地先進技術、文化的傳播,使滇池地區的經濟發展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蜀漢諸葛亮平定南中後,改益州郡為建寧郡,「郡治仍益州郡之舊」,任用「大姓」為地方官吏,實行促進民族團結的政策。
5、設寧州 公元271年(晉武帝泰始七年),晉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寧、雲南、永昌、興古)從益州(治成都)分劃出來,設立寧州,與益州同列,為全國十九州之一。東晉以後,「方土大姓」爨氏勢力逐漸強盛,成為滇中地區的統治者。公元339年(成帝咸和十四年),晉王朝封爨琛為寧州刺史,並承認其世襲地位。歷經南北朝隋初的二百多年間,在中原政治動亂、民族紛爭的形勢下,爨氏對昆川一隅的統治,保持了「力役齊平,教化清靜」的較為安定的社會局面,使滇池地區的社會經濟有了新的發展。到公元414年(晉義熙十年),爨龍顏任建寧太守,達到了極盛時代,有所謂「剖符本邦,衣錦晝游,民歌其德,士詠其風」之喻。到梁末隋初爨瓚、爨震時代,滇池地區已是「戶口殷眾,金寶富饒」、「多駿馬、犀象、明珠」,成為當時西南在經濟上較為繁榮和富庶的地區。
6、唐南詔國 公元617年唐王朝建立,先後在雲南設置了九十二州。滇池地區為九十二州的主要部份。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唐朝任命爨氏子孫爨弘達為昆州刺史,治理屬縣,治所仍設在益寧城。唐代中葉,蒙氏勢力在洱海地區崛起,建立南詔國。公元746-747年,蒙氏皮羅閣進兵安寧,攻滅爨氏。於昆川(今昆明城區一帶)置拓東城,成為南詔國的東部重鎮。拓東城的開辟,為古代昆明的城市發展奠定了基礎,並發展成為南詔的第二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往來廣西、貴州和安南(今越南)的重要通道,在當時大西南的社會經濟發展和與東南亞的國際交往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7、大理國鄯闡府 公元937年,大理段氏奪取南詔政權,建立大理國,統一了雲南,在拓東城的基礎上設鄯闡府,為大理國八府之一。府治沿襲拓東城。段氏政權在其內部經歷了較劇烈的社會變革,釋奴隸,免徭役,進一步瓦解南詔的貴族統治,解放了社會生產力。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和商業貿易的興盛,城市日趨繁榮。鄯闡府的城市規模進一步擴大,繁華的市中心逐漸移至盤龍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街)一帶,大理國國主也經常駐節於此。段氏統治者在鄯闡營造宮室園林,興修水利,修築河堤,發展古代城市建設。到大理國末期,鄯闡城已發展成為滇中一座「商工頗眾」的繁華城市,商業、手工業和對外貿易都有了一定的發展。
8、元昆明縣 公元1253年(元憲宗三年),元軍攻佔雲南。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賽典赤主滇後,把軍事統治時期所設的萬戶、千戶、百戶改為路、府、州、縣,正式建立雲南行中書省。置昆明縣,為中慶路治地(昆明命名即始於此),並把行政中心由大理遷到昆明。自此,「雲南」正式成了行省一級行政區劃的名稱,「昆明」也正式作為全省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元朝統治時期,經過初期的軍事掠奪和民族鎮壓之後,逐漸代之以定賦稅和改善民族關系的政策,並大興民屯,整修水利,訂立租賦,免除徭役,「開雲南驛路」,「馳道路之禁,通民往來」,這些措施雖未必得到完全的貫徹施行,但對安定雲南政局,加強與祖國內地的政治經濟聯系,打擊農奴主和奴隸主勢力,促進封建地主經濟的發展,仍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元朝官吏在昆明地區挖海口河,疏通螂螳川,降低了滇池水位,不僅解除了昆明城市的水患,還「得壤地萬余頃,皆為良田」,擴大了農田面積。並修金汁河、松花壩,引盤龍江水灌溉滇池東岸農田;還從內地引進養蠶技術,發展絲織業,使農民和手工業者「收利十倍於舊」,使滇池地區的政治經濟在元朝中期有了新的發展。公元1381年(洪武十四年)明朝進軍雲南後,改元代「路」一級行政區劃為府,仿內地建制,設置雲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先將中慶路改為雲南府,置知府、知州、知縣。雲南省治、府治和昆明縣治同設在昆明城內。洪武十五年,修築了昆明城池,由磚砌成,周圍9里左右,高近3丈,有六座城門,城外有護城河,河上可行舟船。城內以五華山為中心,修建了比元代更多的官衙、宅第和牌坊,在風景名勝地修建了亭台樓閣。城南為居民區,劃分為若干「里」。東關、南關為「商阜之地」,「列肆縱模」。清朝時建置沿襲明制,昆明仍為雲南府和昆明縣治所,城市規模沒有超出明代的范圍。
9、清和民國 到了清朝後期,自鴉片戰爭,特別是1885年(光緒十一年)中法戰爭以後,法、英等帝國主義勢力迅速侵入雲南。1905年(光緒三十年),清朝把昆明辟為商埠。1910年(宣統二年),滇越鐵路修通昆明。進一步加強了昆明作為全省商業、貿易中心的經濟地位和交通樞紐地位。1884年(光緒十年)創立的雲南機器局,成為昆明近代工業的開端。之後,造幣廠、製革廠、官印局、電報局、郵政局等官辦企業也應時而生。1900年(光緒廿六年),昆明開始出現商辦企業。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滇池出現小火輪,市內也開辦有「人力車公司」。到1911年(宣統三年),全市已有火柴、麵粉、玻璃、香煙、五金、制茶、皮貨加工、西葯加工、火腿罐頭等十多種行業,最多的為火柴業,已有廠商四家。此外,還有四十三處煤、鉛、銅、鐵、碗花(鈷)等礦產的小規模開采。1937年抗日軍興,外地的工廠、學校內遷,大量的資金、設備和人材流入昆明,促進了昆明經濟的短暫繁榮。國民黨中央和雲南地方的官僚資本紛紛在昆設置和開辦工廠企業,如中央機器廠、煉銅廠、電工廠、發電廠、53兵工廠、電力制鋼廠、紡紗廠、煙廠等相繼建立。到1940年,昆明已發展成為與重慶、川中、廣元、川東等地同時是當時西南大後方八個工業中心區之一,是戰時重要的經濟支柱和工業支柱。據國民黨政府經濟部的統計,1940年昆明地區主要的工廠企業已達80個,僅次於重慶和川中區,居西南第三位。其中:機器製造工業11個,冶煉工業6個,電器工業7個,化學工業25個,紡織工業18個,其他工業13個。工類門類也較齊全。對保證當時的軍需民用起了一定的作用。在工業發展的同時,交通運輸、商業、貿易、金融等也有了較迅速的發展。隨著滇緬公路的建成,打通了國際交通線,昆明已成為當時與抗日盟國保持國際聯系的唯一通道,是西南大後方重要的交通樞紐,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當時抗戰軍需物資的供給和國際出口貿易的往來。由於「西南聯合大學」以及大批學術文化界人士的遷來,使昆明不僅是支持抗戰的軍事重鎮和工業基地,也是西南大後方的學術文化中心,在傳播民主思想,發揚科學文化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1911年,昆明人民繼武昌起義後,舉行重九起義,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統治。1915年,又首舉護國義旗,組成護國軍出師討袁,在全國人民的聲援下,粉碎了竊國大盜袁世凱投靠帝國主義復辟封建帝制的反動陰謀。1926年,以王德三烈士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雲南省臨工委成立①,為昆明人民的革命斗爭開辟了光輝的道路。抗戰勝利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昆明大、中學生在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要求成立聯合政府的斗爭中,爆發了聲振全國的「一二一」愛國運動,極大地震撼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之後,昆明人民不斷地掀起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的斗爭,並與雲南農村掀起的人民武裝斗爭匯合成革命巨流,在全國解放戰爭節節勝利的形勢下,迎來了昆明的和平解放。
10、昆明解放 1949年12月9日,雲南和平解放。1950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昆明,成立「軍管會」。城區按原來八個區的建制進行接管,建立市、區政權。郊區當時屬昆明縣建制,歷史上昆明是市、縣分治,接管後劃歸武定專區管轄,下屬在原十六個鄉、鎮的基礎上,按照地理特點和歷史因素,建置六個區,設區工委會、區公所進行管理。因此,當時昆明市轄區范圍尚較狹小。僅東起東華、金馬山,東北臨虹山,西接麻園、黃土坡、菱角塘,南至螺絲灣、雲南紡紗廠,全部面積僅為7.8平方公里左右。

5、昆明的民族風情,自然風光,人文景觀,自然景觀

昆明,雲南省省會,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雲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時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遊城市。

昆明地處雲貴高原中部,位於東經102度10分至103度40分,北緯24度23分至26度22分,東西最大橫距140千米,南北最大縱距220千米,城區距首都北京2100千米(航空線),南達中越邊境515千米,西抵中緬邊境876千米,西南至中老邊境906千米。

昆明地理位置屬北緯亞熱帶,然而境內大多數地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具有典型的溫帶氣候特點,素以「春城」而享譽中外。昆明氣候的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1. 春季溫暖,乾燥少雨,風高,蒸發旺盛,日溫變化大 .2.夏無酷暑,雨量集中.3.秋季溫涼,天高氣爽,雨水減少,霜期開始. 4.冬無嚴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5.干、濕季分明.

景觀:西依西山之畔,是游覽觀光的理想之地。昆明周圍,東有二碑,千佛塔,阿廬古洞,彩色沙林,南有撫仙湖,星雲湖,九龍池,通海秀山;西有安寧溫泉,祿豐古生物化石遺址;北有武定獅子山,祿勸彝文摩岩石刻。可為景點多矣,其中滇池和路南石林均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行政區劃

轄盤龍區、五華區、西山區、官渡區、東川區五個區和呈貢縣、晉寧縣、富民縣、嵩明縣、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宜良縣、石林彝族自治縣(原名路南縣)、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八個縣及安寧市。

氣候

昆明四季溫暖如春,全年溫差較小,市區年平均氣溫在15℃左右,最熱時月平均氣溫19℃,最冷時月平均氣溫7.6℃。

由於溫度、濕度適宜,日照長,霜期短,所以鮮花常年不謝,草木四季長青,昆明「春城」的美譽由此得來。

昆明日溫差較大,一天之中有四季,一下雨就成秋天了,在冬、春兩季,日溫差可達12~20℃,去時別忘了帶件毛衣或外套。另外,昆明的雨季大多集中在5~10月,只要一下雨,氣溫就會降下來,這個時候前往,建議遊客最好帶件風衣。

地理
昆明地處雲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於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於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候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遙遠的西伯利亞貝加爾湖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的盤龍江、翠湖、滇池等水域。

昆明市域總面積約1556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約98平方公里。總人口400萬。全省26個主要民族在昆明都有居住。

人口/民族/文化
雲南少數民族眾多,全國56個民族中,雲南有51個,其中人口超過5000人,並有一定聚居區域的有25個。在25個少數民族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景頗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怒族、德昂族、獨龍族、基諾族等15個民族為雲南特有。1995年末,少數民族人口達1355萬人,居全國第二位。 雲南少數民族人口分布,以聚居、雜居、散居三種類型並存、具有平面分布以邊疆為主、垂直分布以山區為主的明顯特徵。主要聚居於內地壩區和邊疆河谷的有回族、滿族、白族、納西族、蒙古族 、壯族、傣族、阿昌族、布依族、水族等10個民族;主要聚居於半山區的有哈尼族、瑤族、拉祜族、 佤族、景頗族、布朗族、德昂族、基諾族等8個民族;主要聚居在高山區的有苗族、僳僳族、藏族、 普米族、怒族、獨龍族等6個民族;彝族在半山區和高山區都有分布。總人口400萬。全省26個主要民族在昆明都有居住

昆明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結構,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市是一個發展中的國際旅遊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會為中心的集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遊勝地。

歷史名稱
「鴨池」 為元初蒙古人對昆明的稱呼,也作「押赤」或「雅歧」,

交通
昆明市是雲南省的交通樞紐、通訊中心及中國面向東南亞的口岸。昆明機場是中國五大國際航空港之一,有飛往仰光、曼谷、新加坡等的6條國際航線、通往香港的一條地區航線及通往國內各大中城市的約40條航線,以及省內的7條航線。現有昆明至成都、昆明至貴陽、昆明至南寧、昆明至內江、昆明至河口等12條鐵路干支線,以及省內的廣大鐵路、昆玉鐵路等。昆明的公路四通八達,有108、213、320、324、326等多條國道經過,有5000多公里的公路通往省內各地和鄰省鄰國。

旅遊景點
·大觀樓 ·雲南民族村 ·圓通寺

·西山-龍門 ·筇竹寺

·滇池 ·大觀樓 ·九鄉風景區 ·世博園

·石林風景區 ·翠湖 ·圓通山

·金殿風景名勝區 ·昆明黑龍潭 ·玉龍灣·雲南陸軍講武堂·轎子雪山

昆明民風民俗
昆明是一個多民族匯集的城市,世居26個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漢、彝、回、白、苗、哈尼、壯、傣、僳僳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響,融會貫通,同時又保持各自的民族傳統,延續著許多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習慣和文化藝術。生活在昆明地區的各民族同胞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風純朴,無論是其待人接物的禮儀、風味獨特的飲食、絢麗多彩的服飾,還是風格各異的民居建築、妙趣橫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 受到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眾多的民族節日中,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繞三靈」,傣族的「潑水節」,苗族的「踩花山」,僳僳族的「刀桿節」等久負盛名,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每逢節日,各民族群眾都會穿上自己手工刺綉染制的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舉行摔跤、鬥牛、對歌等活動。按照歲時節令,農歷三月初三的西山調子盛會、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陽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觀賞月等許多習俗在民間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藝種類繁多,滇劇、花燈戲、民歌小調以及少數民族劇種、民間敘事長詩、民間傳說等,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和傳頌,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教育
雲南大學 昆明理工大學 昆明大學 雲南農業大學 雲南財經大學 雲南民族大學 雲南師范大學

特色小吃
過橋米線 小鍋米線 大救駕 燒餌塊 氣鍋雞 老奶洋芋 米涼蝦 宣威火腿 豆燜飯 洋芋燜飯 抓抓粉 春卷 紫米八寶飯 宜良烤鴨 開遠小卷粉 香竹烤飯 香茅草烤魚 白族三道茶 燒豆腐 豌豆粉 喜洲粑粑 洋芋粑粑 路南乳餅 大理乳扇 雞樅菌 乾巴菌 牛肝菌 竹蓀 松茸 虎掌菌 黑木耳 青頭菌 耙肉餌絲

昆明特產
報春花

每當殘冬欲逝,新春來臨之際,報春花以最艷麗最熱情的姿態,綻放出萬紫千紅的花朵,展現出一片絢爛的錦霞,第一個報到春天的來臨。因此人們把報春花視為春天的使者。
春花又叫年景花或櫻草,屬於報春花科,報春花屬,原產我國西南部,其中雲南種類最多。我國共有報春花230種,雲南就有158種。其中多為野生種,從高山到平壩,從丘陵到深谷,處處都有報春花的蹤影。「天涯何處無芳草」這句名言在雲南如果用來指報春花是恰如其分的。春節前後,報春花與嬌艷的山茶,絢麗的杜鵑,晶瑩的玉蘭,頂霜傲雪的梅花,共同繪出絢麗多彩的畫卷,迎來雲貴高原的春天。

茶花

雲南山茶花,花大色艷,有的一株盛開萬朵,如火如荼,紅霞一片。山茶花早在1300多年前就被人們發現。栽培始於隋、唐,宋漸多,元代以後與日俱增。

傣家竹編

竹編是傣家人擅長的工藝。如果你有機會到傣鄉作客,一踏上那別致的竹樓,彷彿進入了一個竹子編織的世界:牆壁用竹子編成,地毯是竹編席墊,室內陳設的傢具什物,大到衣櫃,小到飯盒、小凳,以及涼帽、雨帽,隨身攜帶的小背簍,無一不是竹編的。
竹編工藝品種類繁多,造型古樸,美觀實用,是上好的工藝品。內施朱、外漆金、並壓印出孔雀羽紋飾和鑲嵌上五彩的琉璃圖案,顯得富麗堂皇,是佛寺里祭祀的用具。

傣錦

是傣族民間織錦,傣族婦女人人會織,傣錦以織工精巧,圖案別致,色彩絢麗,富有濃郁的民族氣息而聞名。傣錦的花色和面料不同,價格也有所差別,在各地攤上都可看到,如一條普通的傣裙,攤主開價100元,可還價到60元左右。

杜鵑花

全世界共有杜鵑850多種,我國就有460餘種,佔世界總數的54%;而雲南就有260餘種,佔全國總數的百分之五十,佔世界總數30%,可見雲南杜鵑種類之豐富。
雲南杜鵑花分布面廣,全省絕大多數縣區均有生長。大理的點蒼山、麗江玉龍雪山、中甸哈巴雪山等,都可見到漫山遍野萬紫千紅的杜鵑花。騰沖縣有一株高25米,地徑30.7米,冠幅60平方米的大樹杜鵑。春夏之交,萬花齊放,紅霞一片,稱得上是「世界杜鵑之王」。

建水紫陶

建水民間傳統工藝品,始於元末明初。用建水近郊五色陶土製作成型,經過書畫、雕刻、填刮、燒煉、磨光等工序,陶器色澤深紫,花紋雪白,叩聲如磐。其中深黑嵌白者,尤為上品。
建水紫陶品種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頭陳列裝飾用品等。造型大多古樸典雅,別具一格,用作蒸具,可蒸雞、鴿等肉食品,鮮美異常。

劍川木雕

劍川的木雕歷史悠久,技藝精湛,有「木雕之鄉」美稱。劍川木雕用於室內廳堂擺設的桌、椅、凳、茶幾,高檔傢具中有「雙鳳朝陽」、「飛龍攬雲」、「孔雀開屏」等配套的傢具多達24件,特別是在其間鑲上大理石顯得更加美觀大方。近年來,劍川木雕廠又開發生產了一批旅遊小件工藝品。
它是用比較珍貴的木料雕製成的各種工藝品,古樸別致,深受遊客的青睞。比較集中的木雕工藝品銷售點一是花鳥市場,二是翠湖南路的眾多工藝品店。

昆明牙雕

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有立體牙雕和平面牙雕之分,更值得一提的是刻字組像,形象生動,雕工精細,設計精巧,是難得的工藝收藏珍品。小牙雕大約幾十元,大一點的上百元左右。

蠟染

蠟染是流行於雲南省少數民族地區的民間手工染印工藝品,昆明蠟染面料融合雲南少數民族的文化,圖案獨特新穎,古樸大方,一塊蠟染布的價格約15元左右。

路南挑花

路南挑花是石林彝族自治縣撒尼人(彝族的一個支系)的傳統手工藝,歷史悠久。主要產品有背包、桌布、窗簾、服飾等。挑花手法多樣,有單面挑、雙面挑:有素色挑花,有新色絲線挑花。有的產品有挑、有綉、有補。其成品或精巧,或粗放,充分表現了撒尼人的聰明才智和藝術創造力。

木雕工藝品

這是用比較珍貴的木料雕製成的各種工藝品,古樸別致,深受遊客的青睞。比較集中的木雕工藝品銷售點一是花鳥市場,二是翠湖南路的眾多工藝品店。

撒尼掛包

勤勞智慧的撒尼婦女,在迷人的石林風景的陶冶中,培養和發展了愛美的天性和精美的手工縫制技巧,備受海內外遊客歡迎的秀花掛包就是她們的傑作。它是一種生活用具,也是一種精美的民族民間工藝品,掛包的圖案及挑花技巧,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和地方色彩,是雲南民族掛包中的代表,曾獲得國家旅遊產品獎。

烏銅走銀

是雲南獨特的工藝美術技藝。產品以烏銅為胎,在胎上雕刻各種花紋圖案,以金或銀冷嵌其間,即呈現黑黃或黑白分明的裝飾效果,色態極其雅緻。如使烏銅走銀與斑銅和錫制工藝品相結合,裝飾效果顯得更加鮮艷明朗。

錫工藝品

錫工藝品採用個舊出產的高純精錫,經過溶化、壓片、下片、造型、車光等多道工序,再精鏤細雕,刻上各種圖案,精心製作而成。其成品潔白似銀、光亮如鏡、還具有耐酸鹼、無毒無味、防腐、不易氧化等特點。錫制工藝品品種繁多,巨細皆備,除生活用品外,還有許多精緻美觀的藝術品、欣賞品、禮品和獎品。

玉蘭花

玉蘭的花蕾綻開以前,象毛筆筆尖,故又稱木筆或辛夷,可入葯,有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玉蘭花瓣肥厚脆嫩,洗凈,從麵粉、白糖和水調成的麵糊中拖過,然後油煎,便成香嫩可口、別具風味的玉蘭餅。

雲南斑銅

昆明青銅製造歷史悠久,早在戰國時期、西漢時期昆明地區就創造出具有鮮明民族特色、奇異的地域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的青銅文化。斑銅工藝就是在吸收青銅、銅鼓製作技術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一朵奇葩。早在1915年的「太平洋萬國巴拿馬博覽會」上,昆明的斑銅工藝品「九龍鼎」就令世人驚嘆,被重金購走。斑銅製作工藝復雜,它採用獨特的工藝使銅和其他金屬混而不合,呈現出各種瑰麗的棱斑花紋,色彩金黃交錯,華貴高雅,因而取名斑銅。斑銅製品既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動物及仿古製品,又有造型優美的鼎、爐、瓶、罐、爵等靜製品,「孔雀冥王」、「五型薰爐」、「大犀牛」等被列為國家珍品而永久收藏。

雲南食用菌

雲南地處雲貴高原,山多林茂,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秋兩季,時晴時雨,為食用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極其有利的自然條件。雲南食用菌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在滇味菜餚中是名貴的「山珍」。其中最具經濟價值的是雞樅、松茸、竹蓀,此外還有牛肝菌、羊肚菌、青頭菌、乾巴菌、猴頭菇等。

雲南水果

雲南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山高水長,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兼有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氣候。各種時鮮水果,品種繁多,四季不斷,昆明街頭常年都有供應。著名的果品有:景谷象牙果,新平、元陽、元江、路江產的菠蘿,紅河、玉溪、思茅、德宏產的芝麻蕉、天寶蕉、矮腳蕉,河谷區的菠蘿蜜、呈貢的寶珠梨,昭通的青蘋果,昆明郊區的黃桃,昆明、陸良產的桃李、會澤、蒙自的石榴,河谷地區的酸角等。

雲煙

昆明卷煙廠生產的「雲煙」、「紅山茶」、「茶花」、「大重九」、「春城」等產品,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雲子

即雲南圍棋子,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早年以永昌府(今保山市)生產的棋子質量較高,又稱永子,明清時期為進獻皇室的貢品,雲子古樸渾厚,手感舒適,色澤柔和,適於弈者作長時期的觀看與思考。白子潔白如玉,黑子在棋盤上呈漆黑色,手指夾住對著光看則呈碧綠色,素有「國寶」之稱。

扎染布

扎染布是大理周城鎮白族人民生產的傳統染織品。它以當地土靛為染料,把原色白布,經過人工紮成「八卦圖」、「蝴蝶」、「三塔倒影」、「梅花」等各種花樣,放到染液中冷染十餘次,一展開即得蘭底白花圖案。其特點是花色樸素大方,不易變色。製作服裝、室內窗、門簾、檯布、壁掛等裝飾用料、還可製作紀念袋、紀念巾等多種旅遊紀念品,深受遊客的喜愛。

珠寶玉石

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雲南形成了以昆明為心,以騰沖、瑞麗、盈江、芒市等地為依託的珠寶玉石集散地。剛玉類寶石有:紅寶石、藍寶石;綠柱石類有:祖母綠、 海藍寶石、金剛石、石榴石(紫牙烏)、電氣石、紫水晶、黃玉、蛋白石、橄欖石、綠松石、孔雀石、獨山玉、岫玉、瑪瑙、珍珠等。其中翡翠最有名氣。翡翠是一種硬玉,主要產於緬甸。紅者為翡,綠者為翠。玉石多為翠,一旦出現翡,就是「萬綠叢中一點紅」的寶中之寶。達到寶石級的翠玉有四種綠色調:祖母綠、秧草綠、蘋果綠、翠綠。好的翡翠的特點為:首先色澤艷麗、光彩奪目;其次質地堅硬、稀有。

名稱由來
古族名。漢晉時,居住在滇西滇東和滇中山區的「編發,隨畜行徙」的一些部族,叫昆明諸種,或昆明之屬。是雲南境內人數最多和分布最廣的民族集團。當時,漢人把雲南境內各少數民族又泛稱為「夷」或「夷種」。稱大種曰「昆」,小種曰「叟」。與昆明人同時存在的還仍有嶲(音西)、笮、邛等同族部落。屬於「隨畜遷徙,毋常處,毋君長」的原始社會時期。他們多次阻斷了漢武帝尋求通身毒(印度)的通道。東漢時,劉尚渡瀘擊「昆明諸種」追至不韋(今施甸)並在洱海和保山地區設西部都尉(後改為永昌郡),管理這一帶的「昆明」人。住在滇池以東的「昆明」人,在他們住地都留有「昆明」這個地名。諸葛亮南征後,移南中勁卒青羌萬余家於蜀。「青羌」,與交納賦稅的賨叟不同。他們當是住在山區從事游牧的「昆明」人,與住在壩區從事農耕的「僰」、「叟」人處於垂直分布狀態。史載三國時雲南有所謂「上方夷」和「下方夷」之分。「上方夷」即是山居的昆明人。西晉以後,朱提郡的「叟」人和「僰」人大量西遷,滇東遂成為「昆明」人的主要聚居地區。由於居住在「爨」氏統治地區的東部,後來又稱為「東爨」。但族屬上區別於「西爨」。蜀漢時,原居住在滇西的「昆明人」,又大量移居至滇中和滇東北與原來居住在那裡的「昆明」人匯合。隋唐五代時聚居在滇東北的昆明人曾建立過「羅殿國」。「滇僰」西遷和「昆明」東遷,是東漢至隋唐時期民族遷徙的主流。

6、安寧趣事 大家好,我是剛剛來到安寧的,想多了解一下安寧的歷史,所以想在這里徵集一下關於安寧的一些事情

如果你想了解多一點安寧,可以去訂一份報紙啊,了解當地的時事什麼的,掌握第一手信息,不就能更加了解嗎?至於趣事,那個可以去和安寧人談談,聊天嘛,總能獲得更多的信息。像歷史百度一下,應該有很多的。朋友,最後祝你在安寧玩得娛快,開心

7、各族人民的風俗習慣

蒙古族見面要互致問候,即便是陌生人也要問好。平輩、熟人相見,一般問:「賽拜努(你好)」;若是遇見長者或初次見面的人,則要問:「他賽拜努。」(您好)。

款待行路人(不論認識與否),是蒙古族的傳統美德,蒙古族待客十分講究禮節和規矩。例如,吃手把羊肉時,一般在將羊的琵琶骨帶肉配四條長肋送給客人。如果是用牛肉待客,則以一塊帶肉的脊椎骨加半節肋骨和一段肥腸送給客人。

到蒙古族人家裡做客必須敬重主人。進入蒙古包後,要盤腿圍著爐灶坐在地氈上,但爐西面是主人的居處,主人不上坐時不得隨便坐。主人敬上的奶茶,客人通常是要喝的,不喝有失禮貌;主人請吃奶製品,客人不要拒絕,否則會傷主人的心。如不便多吃,吃一點也行。

白族是我國西南邊疆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麗江、碧江、保山、南華、元江、昆明、安寧等地和貴州畢節、四川涼山、湖南桑植縣等地亦有分布。

使用白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還有說法主張白語(白族的語言)、土家語也屬於漢語族。絕大部分操本族語,通用漢語文。元明時使用過「僰文」(白文),即「漢字白讀」。使用漢字書寫,有自己的語言,文學藝術豐富多彩。善經營農業、鹽漬杜鵑花。三道茶是雲南白族招待貴賓時的傳統飲茶方式。

(7)關於昆明安寧市的風俗和光擴展資料:

蘊涵於回族民居文化現象上的一些禁忌和禮儀,為我們揭示了雲南回族精神世界的底蘊。在許多回族家庭中尤其是老年人居住的房間里,是絕對看不到任何有人或動物的圖畫、雕塑的。

回族建房是絕對不看陰陽、風水的,他們至多選擇一下民居的朝向:如喜好坐北朝南、背陰朝陽,喜好平坦、寬敞、乾燥,忌低窪潮濕和易遭山洪水流沖刷處。

民居大門一般禁忌向西開,但也不是絕對的,在某種情況下(受到地形的限制),也可以變通。回族民居內部的布局分配體現"以西為貴",西房通常為老年人居住,西牆是老年人在家禮拜時面對的地方。當老年人做禮拜的時候,切忌旁人從正在禮拜的老人面前走過。

8、昆明迷人的風光風俗美食風景名勝士特產

風景:雲南民族村 ·西山三清閣 ·文廟 ·玉龍灣 ·圓通寺 ·安寧溫泉 ·金殿風景區 ·九鄉 ·石林風景區 ·鄭和公園;
東西寺塔 ·滇池 ·昆明黑龍潭 ·植物園·長湖 ·雲南省博物館 ·白邑黑龍潭旅遊區 ·世博園 ·昆明西山森林公園;
官渡古鎮 ·清水海 ·煉象關 · 陽宗海 ·馬蹄河 ·岩泉寺 ·圓通山 ·筇竹寺 ·雲南陸軍講武堂舊址;
金馬碧雞坊 ·西山 ·曹溪寺 ·轎子雪山·翠湖公園·晉城古鎮 ·曇華寺 ·盤龍寺·大觀樓 ·文明街歷史文化街區。

9、雲南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跡

1動物王國
雲南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使它能供種類繁多的野生動物棲息。按氣候劃分,既有熱帶、亞熱帶、溫帶的動物,也有寒帶的動物;
按植被類型劃分,既有高山森林、草甸種類,又有河谷,平原種類,形成了寒溫熱帶動物均有,動物種類南北東西交匯的奇特現象,被譽為「動物王國」。
雲南擁有脊椎動物1737種,佔全國種類的58.9%;國內見於名錄的昆蟲2.5萬種,雲南有1萬多種。在脊椎動物中,獸類有300種,佔全國種數51.1%;鳥類有793種,佔63.7%;爬行類143種,佔37.6%;兩棲類102種,佔46.6%;淡水魚類366種,佔45.7%。
西部橫斷山區自中生代以來,地質運動相對穩定,基本上無大面積冰川覆蓋,成為許多動物的「避難所」,使一些古老的原始種類和孑遺物種得以保存下來,成為不可多得的「野生動物物種基因庫」。
許多野生動物為雲南所僅有,如魚類中有5科40屬249種為雲南特有。
2 植物王國
雲南擁有多樣性的氣候類型和地理環境,分布著從寒帶、溫帶到亞熱帶、熱帶的植物種類。據初步統計,中國約有高等植物 26,000種,雲南就有 15,000多種,低等植物不可勝數,是中國植物種類最多的省份,而且許多植物種類為其獨有,因而享有「綠色雲南」、「植物王國」等美譽。
雲南有耕地 280萬公頃,森林面積近 1000萬公頃,覆蓋率為 24.2%,木材總蓄積量 988億立方米,是中國四大林區之一。盛產橡膠、茶葉、甘蔗、咖啡、胡椒、葯材、香料、花卉、熱帶水果和特種林木等。全省生長著 200多種中草葯,其中三七、蟲草、天麻、砂仁、黃蓮、雲伏苓、雲木香等多種葯材享譽中外。全省有 365種香料植物,居中國第一位,其中,依蘭香、香莢蘭、甘松等都是製造高級香料的重要原料。

全省有 2000多種觀賞植物,山茶、杜鵑、報春、木蘭、百合、蘭花、龍膽、綠絨蒿「八大名花」中外馳名。「春城無處不飛花」這一膾炙人口的詩句,真實地反映了省城昆明一年四季鮮花盛開,美不勝收的景況。此外,雲南的芒果、香蕉、菠蘿、菠蘿密等熱帶水果也十分豐富,在你飽覽自然風光的同時,也可大飽口福。

3虎跳峽
虎跳峽,納西語稱「撫魯阿倉過」,撫魯為銀石山,阿倉過為阿倉峽,全稱為銀石阿倉峽。它位於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的銜接部及滇西北橫斷山和滇東高原區兩個地貌形態組合區域交界地帶。
虎跳峽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峽谷。峽長17公里,谷地海拔1800米,江面落差200多米。有18個險灘,兩岸雪山峭壁筆立於江面之上3000多米。整個阿倉虎跳峽分為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迴道路25公里。各段江面奇窄,北岸只容一個單行的山道旁,飛瀑直瀉,巨石橫生。
虎跳是峽谷中最窄的一段,離公路邊的虎跳峽鎮9公里,其江心雄踞一塊巨石,橫卧中流,如一道跌瀑高坎陡立眼前,把激流一分為二,驚濤震天。傳說曾有一猛虎借江心這塊巨石,從玉龍雪山一側,一躍而跳到哈巴雪山,故此石取名虎跳石。
中虎跳離上虎跳5公里,江面落差甚大,「滿天星」礁石區是這里最險的地方。百米峽谷中,礁石林立,水流湍急,驚濤拍岸。
從中虎跳過險境「滑石板」,即到下虎跳。下虎跳有縱深1公里的巨大深壑,這里接近虎跳峽的出口處,是欣賞虎跳峽最好的地方。
佇立虎跳峽邊,震耳欲聾的咆哮,那吞天吐地的氣度,完全成了一種雄性威力的宣洩。眾多的潛伏江底的虎跳石,阻攔激流涌瀉的巨流,噴濺一道一道如翻江倒海般的巨浪,形成白浪沖天的雄奇景觀。
4瀘沽湖
瀘沽湖位於寧蒗縣北部永寧鄉和四川省鹽源縣左側的萬山叢中,距寧蒗縣城73公里。它猶如一塊明珠鑲嵌在群山懷抱之中,碧波盪漾,風光迷人,有「高原明珠」、「滇西北的一片凈土」、「東方第一奇景」等美稱。這里古樸的民風,秀麗的山光水色與濃郁的傳奇風情,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瀘沽湖湖面海拔2680米,面積為50多萬平方公里,平均湖深45米,最深處達93米,湖水清澈蔚藍,最大能見度為12米,是中國最深的淡水湖之一,也是世所罕見的至今未被污染的處女湖。每逢晴天,藍天白雲,倒映湖中,水天一色,景象奇麗。
瀘沽湖,摩梭人親切地稱為母親湖。相傳在洪荒年代,瀘沽湖曾是一片陸地。有一天,洪水從格姆山中以鋪天蓋地之勢噴涌而來,頃刻之間把這片陸地變成一片汪洋。此時,有一位母親正在喂豬,身旁的兩個孩子正盡興玩耍,眼看洪水撲面而至,母親急中生智,忙將兩個孩子抱進豬食槽中,後來母親卻被洪水吞沒,葬身水底。兩個孩子乘著豬食槽,漂浮水面,得以倖存。洪水過後,陸地變成了湖泊,兩個孩子也就成為這里的人類先祖。人們為紀念這位偉大的母親,把這個湖稱為「母親湖」,湖上行駛的船隻也仍仿照豬食槽的模樣製作,叫「豬槽船」。
瀘沽湖自然造型十分優美,周圍山巒環繞,神姿仙態,洲灣堤島,或隱或現。湖岸曲折婀娜,逶迤伸展。無數大大小小沖積而成的片片扇表開闊沙灘,提供了遊客休息遊玩的天然處所。湖東南三家村後山上,有一幽谷蜿蜒而下,這里清泉淙淙。小巧玲瓏的「菩薩洞」就幽藏在這條溪谷之中,它是遊客養情怡情,避蔭納涼,領略幽谷風光的絕妙境地。瀘沽湖具有濃郁的人文風情和優美的自然風光。摩梭少女的風姿,獨木輕舟的典雅,此起彼伏的漁歌,堪稱「湖上三絕」。在瀘沽湖的每個山灣村寨,你都可以看到那些穿著秀麗衣裝,落落大方,清秀美貌的摩梭姑娘。
在姑娘們熟練的操作下,獨木舟貼著清波輕快地行駛,將你載入一個童話般的世界。舟劃至湖心,摩梭少女放開歌喉唱起古樸動聽的漁歌,歌聲委婉,在平靜的湖面上久久縈繞,使你心醉神迷,情難自禁。「湖上三絕」使無數中外遊客留戀、贊嘆,它成為瀘沽湖遠近聞名的一道獨特風光。
瀘沽湖的水很美,這里地處偏僻,自然環境破壞較小,水質純凈,清澈透明。一天四時,水光色彩均不一樣:早晨,朝陽初露,湖水被染成一片金黃;太陽徐徐上升,湖水又變為翠綠;等到夕陽西下,又變成一片墨綠色。這里的民族風情更為奇特。居住在滬沽湖畔的摩梭人至今還保留著世界罕見的母系氏族的民族風情,他們的「阿注」婚姻、語言文字、生產生活方工及風俗習慣帶給人們一種神秘的感覺,並且成為考察和研究人類文化發展歷史的鮮活形態。瀘沽湖是滇西面貌保存最完好的秀麗風景區之一。

10、關於各民族的民風民俗

各族的民族風俗不同,具體舉例如下:

蒙古族: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

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均與佛教有關。

彝族火把節是所有彝族地區的傳統節日,流行於雲南、貴州、四川等彝族地區農歷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場面最壯觀、參與人數最多、最富有濃郁民族特徵的節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

居住在中國西南邊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守歲。天一亮,姑娘們爭著到屋外去挑水,誰挑回第一擔水,誰就是最勤勞的姑娘。

德昂族絕大多數以大米為主食,部分地區雜以苞谷和薯類為主食。

藏族黃昏時,不能隨便到人家裡走,尤其人家將有分娩的孕婦及剛生產的產婦或重病人時,陌生人更不能去。家裡有兩個人同時出門,並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時出家門,必須前後出門而且出門時間要隔開。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