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家鄉風俗
1、貴州黔西洪水苗族葬禮風俗
苗族人死多行土葬,不用棺,也不壘墳。民國《馬關縣志。風俗志》載,苗族之喪葬,「自人死時即敲鼓吹蘆鱉以樂鬼,晝密不停,鼓間數秒一敲,絲間數分一吹,直至埋葬而後已」;
苗族人死後,實行棺木土葬,葬儀中要念《上天經》,請開路師傅。殺三隻雞為「枕頭雞」 、「點字雞」、「喊魂雞」。
人葬後十二天做一次祭奠活動。較長時間後要舉行較隆重的做齋儀式,請鼓手、蘆笙手、歌手、獻飯者,可以幾代人做一次。每代人殺一頭賠禮豬。做齋時,要做假人代替死者,祭師和子女、舅叔 要唱歌,歌的內容蘊含著豐富的為人處世哲理和本民族規矩禮節。
苗族人死多行土葬,不用棺,也不壘墳。民國《馬關縣志。風俗志》載,苗族之喪葬,「自人死時即敲鼓吹蘆鱉以樂鬼,晝密不停,鼓間數秒一敲,絲間數分一吹,直至埋葬而後已」;埋葬之前,子孫要「朝暮蒲食」,並「以酒肉喂塞死者之口」;選擇墳地時,「以木棒一條拼力向空拋擲,就棒落橫則橫葬,科則斜葬」。部分「白苗」人死要為之穿白衣,並用竹子或細本條編成一框架,盛屍於 內,停屍堂中,出葬前三天要為死者猖喪歌,入夜,為親友者,必來慰藉,坐卧相陪。部分苗族人冠 則用寐布包好吊在屋內供親友弔唁,擇日埋葬。
麗江甲子鄉婆族人死,出葬時要請巫師擊皮鼓、吹蘆鱉為死者開路。昭通、楚雄部分苗族流行橫葬;文山一帶「花苗」、「偏苗」則行直竄。「白苗」葬前有「敲牛」習俗,即婦女死,其娘家要向女貿家索取一頭牛宰殺,娘家未「敲牛」之前,女婿要向岳父母家匯報其妻私有財物等情況。在苗族的觀念中,人死是因為靈毫脫離開人體的緣故,相信死者靈魂可以變鬼,所以要請巫師向死者超度亡 魂。有的苗族,葬後十二天要「做齋」三天。解放有,苗族遇有喪事,要殺牛、羊、豬、雞祭獻,並 設酒宴,耗費很大。
2、苗族的生活習慣及風俗有那些
一、生活習慣:
苗族講究禮節,各種場合都是長幼有序、大小有別。過去苗族家庭用餐一般是男的先吃,女的後吃,有時母親可以與丈夫和兒子同桌進餐,但女兒和兒媳總是後吃。若家裡來了客人,用餐時男客由男的陪同進餐,女客由女的陪食。若老幼同桌吃飯,上坐老人,其餘則分坐。
老、幼或主、客同在火坑邊烤火敘談時,靠近中柱的那一方習慣讓長輩、老人或客人坐。家人出門,夫妻同路,男前女後,且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父子同行,20歲以下的兒子必須走在父親的後面,否則會被認為不懂禮貌。
二、風俗:
1、飲食:
苗族飲食習俗自有其特點。黔東南、湘西、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為大米,也有玉米、紅薯、小米等雜糧;黔西北、川南、滇東北的苗族,則以玉米、土豆、蕎子、燕麥等為主食。副食種類很多,肉類有自家養的家畜、家禽和魚類,蔬菜有豆類、菜類、瓜類,此外還採集野菜和從事漁獵等以補充。
2、婚姻:
苗族婚姻的締結過程非常復雜,婚禮儀式也極為復雜。畢節地區和雲南屏邊等地,結婚一般都是新娘步行到夫家,不拜堂。但湘西地區是坐轎,威寧地區是坐轎或騎馬。宣恩新娘到夫家時,必須從側門進入洞房,並由陪伴的未婚姑娘端盤請新娘新郎喝「交杯酒」。
(2)黔西家鄉風俗擴展資料
苗族的文化藝術:
1、苗族音樂,豐富多彩。有民歌曲調、蘆笙曲調、瑣吶曲調和策琴曲調,其中最普遍的是民歌曲調和蘆笙曲調,而蘆笙曲調是苗族音樂中最有代表性的曲調。
2、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銀飾等民間工藝瑰麗多彩。用蠟刀蘸蠟在白布上畫好圖案花紋後,浸入染缸染色,然後用水煮沸,脫去黃蠟現出藍底白紋圖案的蠟染工藝,已有上千年左右的歷史,在苗族民間流傳甚廣。
3、苗族的民間口頭文學非常發達,其數量浩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藝術精湛,包括古歌、傳說、民間故事、歌謠、敘事詩、諺語格言等樣式。
3、苗族有哪些風俗?苗族的傳統文化有哪些?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原先無民族文字,20世紀50年代後期創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現今大部分人通用漢文。
苗族過去信仰萬物有靈,崇拜自然,祀奉祖先。"祭鼓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於農歷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進行,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跳蘆笙舞,祭視先人。食時邀親朋共聚一堂,以求增進感情,家庭和睦。 苗族的音樂舞蹈歷史悠久,群眾喜愛的蘆笙舞,技藝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首飾製作等工藝美術,瑰麗多彩,在國際上享有盛名。苗族節日較多,較隆重的節日有過"苗年"、"四月八"、"龍船"節等。
苗族的傳統風俗:
1、開年節
開年節是苗族人民的「春節」,也稱作「客家年」。過年時,家家戶戶殺豬宰羊,烤酒打粑慶豐收,希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按照風俗,苗族人民用對歌的方式表達他們對新年的祝福和希望。一大早,黔湘渝(貴州、湖南、重慶)邊區五鄉四鎮的各族同胞就從四面八方趕到三省市交界的天星坡腳,用歌聲表達迎新的喜悅。還要唱《開春歌》,歌詞大意為思春、盼春、惜春、挽春等。
2、踩花山節
踩花山是苗族傳統節日。雲、貴、川等省苗族群眾在農歷正、二月間或四、五月間盛行踩山、跳場,源於青年男女的求愛活動。節日期間,青年男女對歌、跳蘆笙舞、尋求配偶;老農們則來到花場地交流生產經驗,傳授生產技術,祝願五穀豐登。居於山區的苗民在節日內還要進行鬥牛比賽。屏邊縣的苗族還舉辦跳獅子和爬花桿的比賽。
3、四月八
苗族傳統節日,傳說這個節日起於明代。每逢農歷四月初八,苗族人都身著盛裝群集於貴陽市噴水池邊,吹笙奏笛,對歌談心,以紀念、憑吊傳說中的古代
4、英雄亞努。
此外,四月八還是布依族的節日,有稱它為「牛王節」的,也有叫「牧童節」或「開秧節」的。每逢這天,人和牛都要吃「牛王巴」或糯米飯,並休息一日,表示對耕牛的慰勞。
5、龍船節
龍船節是流行於湘西和黔東南施洞、松桃一帶的苗族節日。大都在農歷五月初五進行。這天除了角逐龍舟外,還有跑馬、鬥牛、踩鼓等活動。
6、姐妹節
在貴州省東部清水江畔的苗家村寨,每年農歷三月十五至十八日為苗家「姐妹節」。節日里,苗家按傳統風俗都要吃「姐妹飯」。這種飯是用姑娘們在山上採集的野花和葉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後蒸成的。節日里還有熱鬧的鬥牛場面和「遊方」活動。
7、趕苗場
為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敘永、古藺一帶。每年農歷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舉行兩次。關於趕苗場的起源,相傳是苗族人在一次起義失敗後形成的。官府不讓他們聯聚會。人們便以到場壩吹蘆笙娛樂為名,秘密聯系,後來逐漸演變為固定的節日。
8、贈帶節
流行於敘永縣下東一帶。每年農歷二月初五日舉行。屆時,方圓數十里的青年男女。如雙方中意,便可互贈腰帶,作為訂婚禮物。事後反悔者,可索回腰帶,解除關系。
(3)黔西家鄉風俗擴展資料
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於中國的黔、湘、鄂、川、滇、桂、瓊等省區,以及東南亞的寮國、越南、泰國等國家和地區。
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和苗族口碑資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時代又遷移至江漢平原,後又因戰爭等原因,逐漸向南、向西大遷徙,進入西南山區和雲貴高原。自明、清以後,有一部分苗族移居東南亞各國,近代又從這些地方遠徙歐美 。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2010年中國人口普查中,中國苗族總人口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數民族中居第四位。
參考資料
網路-苗族
網路-苗族節日
網路-苗族的習俗
4、苗族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信仰萬物有靈或多神鬼,喜食酸辣味,喜飲酒,每逢重大節日,都要舂糯米糍粑,蒸糯米飯.
通過遊方,跳月等社交活動自由對歌,戀愛成婚
禁忌:不吃牛羊肉 忌狗肉上灶 忌在屋裡煮蛇肉 父母或同村人去世 一個月內忌食辣椒
5、苗族的文化習俗簡單介紹
1、苗族民間口頭文學
苗族的民間口頭文學非常發達,其數量浩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藝術精湛,包括古歌、傳說、民間故事、歌謠、敘事詩、諺語格言等樣式。
2、苗族音樂
苗族音樂,豐富多彩。有民歌曲調、蘆笙曲調、瑣吶曲調和策琴曲調,其中最普遍的是民歌曲調和蘆笙曲調,而蘆笙曲調是苗族音樂中最有代表性的曲調。
3、苗族民間工藝
苗族的挑花、刺綉、織錦、蠟染、銀飾等民間工藝瑰麗多彩。用蠟刀蘸蠟在白布上畫好圖案花紋後,浸入染缸染色,然後用水煮沸,脫去黃蠟現出藍底白紋圖案的蠟染工藝,已有上千年左右的歷史,在苗族民間流傳甚廣。
(5)黔西家鄉風俗擴展資料
苗族的風俗習慣:
1、苗族的婚姻嚴禁同宗族者婚配,婚姻締結的主要形式是自主婚姻,過去也有父母包辦的, 但婚前青年男女都有比較自由的戀愛活動,多在節日或農閑時舉行,在村寨附近有固定的地點,由本寨姑娘與外寨男青年在此對歌,雙方有意後則互贈禮品作為定情的信物。
2、過去苗族的喪葬形式比較復雜,有樹葬、懸棺葬、岩洞葬、火葬和土葬。土葬已成為苗族現今採用的主要葬式。現代各地苗族成年人正常死亡後舉辦喪葬形式和過程,已經漸趨一致,只是在細節上有所差別。
3、苗族聚族而居,村寨周圍茂林修竹,風景幽美。村寨大多設有寨門,寨內種植有常青的保寨樹。苗族地區盛產木材,因而房屋大多為木結構建築,以瓦或杉木皮、茅草等蓋屋頂。
6、苗族有哪些習俗,節日,飲食,服裝?
一、苗族的飲食習俗
1、黔東南、湘西、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大米,也有玉米、紅薯、小米等雜糧。
2、黔西北,川南,滇東北的苗族,則以玉米、土豆、蕎子、燕麥等主食。黔東南地區的苗族把糯米飯和蔬菜一起封存壇內,一、二個月後再取食的醅菜,是一種特具風味的酸腌菜。
3、苗族飲酒十分普遍,凡遇婚喪、節日或親友來訪,都用酒招待賓客。
4、苗族的日常飲料以油茶最為普遍。湘西苗族還特製有一種萬花茶。酸湯也是常見的飲料。
二、苗族的禁忌習俗
苗族禁忌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禁忌。
1、在苗家做客,切記不能去夾雞頭和雞肝吃,按苗族傳統的禮節,雞頭是要敬給老人的。客人一般也不能夾雞雜和雞腿,雞雜要敬老年的婦女,雞腿則是留給年紀小的小孩。
2、遇苗家門上懸掛或插在門邊的草結、樹枝時,不要冒然就進去了,這是苗家人豬牛生產或是請巫師來做法事,謝絕外人進入家門的做法。
3、苗族禁殺狗、打狗,不吃狗肉。
三、苗族的服飾
苗族的服飾在各地各有其特點。
1、男子服飾。
黔西北、滇東北的苗族男子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
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束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冬天腳上多纏裹綁腿。
2、女子服飾。
各地區的苗族婦女服飾差異較大,式樣約幾十種之多,但大多數地區婦女穿大領對襟短衣和長短不同的百褶裙,有的長及腳面,有的短至腿根,僅七、八寸長。
四、苗族的節日
1、踩花節
踩花山是境內苗族人民的盛大傳統節日,一般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一、初三、初六這幾天舉辦。凡有苗族居住的各縣,這幾天都要立花桿,舉行隆重的踩花山活動。
2、打背節
打背節流行於境內富寧縣的部分地區,於每年農歷正月初三到十五這幾天舉行,是苗族男女青年的節日。
(6)黔西家鄉風俗擴展資料:
苗族習俗來由
1、飲食口味來由
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過去,由於山區缺少食鹽,因此很多苗族人民終年淡食,只能以酸辣調味,日久形成習慣。
2、語言
苗族有自己的語言,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分湘西、黔東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於苗族與漢族長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漢語並用漢文。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3、文字來由
傳說苗族古代曾有文字,與漢字可能同源,後來失傳,這些傳說如今已難以考證。20世紀初,一些苗族知識分子為發展苗族文化教育,創制了一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石板塘創制的方塊苗文、石啟貴創制的速記苗文,貴州松桃龍紹華運用國際音標編制的苗文課本,等等。
網路-苗族
7、貴州畢節黔西縣結婚嫁女風俗,不放鞭炮不點蠟燭的嗎?
懷孕了很多東西和風俗不實施。。當然沒有的前提下結婚嫁女規矩很大內。接過婚的容規矩只是比正規結婚少些。。但是不象你說的這樣。懷孕了就是不能放鞭炮蠟燭等等好多規矩都不用。風俗很多了話太多不多講了,,你具體象了解就確定答案
8、苗族的風土人情
一、在飲食方面:
1、吃油茶。油茶是將油炸後的爆花米,摻水煮成的待客茶,客人喝了,主人高興,不喝,則視為瞧不起主人。有的還要喝3杯,第一杯是油茶,第二杯是苦茶,第三杯是甜茶。
2、吃山泥鰍(晰蜴,統稱四腳蛇)。將處理後的山泥鰍加少量米粉,一起腌入壇子內,用來招待貴客。
3、吃青菜。農歷過年喜歡吃青菜,通常不切碎。
二、穿戴方面:
苗族的服飾因地區不同而有差異。男,老人穿無領斜扣大襟衣,束腰帶,穿褲腳,打綁腿。中年人和青年人,穿開襟上衣,短而小,布料多是自產的"家機斑衣"。
婦女服飾另具風格,上身穿無領鑲邊綉花衣,綴欄插花瓣與其間,下身著鑲邊、綉花或數紗寬腳褲。引人注目的女頭帕,一般有一丈多長,顏色是青、藍兩種,黑色相間襯花格子有的包絲帕。
三、居住方面:
1、吊腳樓,吊腳一般2-3屋,飛檐翹角,並有走廊圍白木質欄桿,欄桿雕有各種圖案。吊腳下層用來貯藏糧食,存放農具、堆放柴草、土灰,或圈牛、羊、豬及廁所等。上層為人居住。
2、火爐,形狀為方形,高60-70厘米,上面周圍用木板蓋好,四周用磚、石砌好,中間圍成正方形火塘,用來燒火做飯,周圍下層為空間,用以關雞、鴨。天冷時,主、客人都坐在火爐上,說笑、談論家事和休息。火爐上吊有一個不同形狀的木架,將種子、茶葉簍、草鞋等掛在上面。
(8)黔西家鄉風俗擴展資料:
苗族起源:
苗族可以追溯到距今五六千年前的炎黃傳說時代。當時在黃河下游和長江中下游一帶出現了以蚩尤為首的九黎部落聯盟,而在甘陝黃土高原上形成了以炎帝神農氏和黃帝軒轅氏為首的另兩大部落集團。
炎帝與黃帝沿黃河由西向東發展,先後與蚩尤在涿鹿一帶發生戰爭。蚩尤先打敗炎帝,「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後來炎帝與黃帝聯合戰敗了蚩尤,「軒轅之時,蚩尤最為暴,莫能伐,於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
蚩尤死後,天下大亂,黃帝便畫了幅蚩尤的畫像威懾天下,天下這才安定下來。而蚩尤的九黎集團戰敗後大部分向南流徙,開始了苗族多苦多難的遷移史。至今苗族人民中還廣泛流傳著蚩尤的傳說,他們始終信奉蚩尤為其始祖。
9、苗族的風俗習慣苗族的風俗習慣簡介
建築
苗族地區盛產木材,因此,過去的房屋多為木結構。建築在山區的吊腳樓,一般分為兩層,上層住人,下層圈養牲畜或堆放雜物。
10、貴州省黔西縣地方好么?風土人情怎麼樣?
樓主你好
我是黔西的,所以我很樂意來回答你的這個問題
首先,我要鄙視上面那個回答者,不知道他是哪裡的,但是他的回答那麼多,完全不是自己寫的,根本就是復制然後粘貼進去的,我根本看不出他的回答里有多少是關於黔西的
多的不說了,我們就來談談你的問題吧:
一、黔西縣確實是一個好地方:
1、黔西縣山清水秀、地勢平坦;
2、黔西縣有很多的旅遊景點,如世界自然花園遺產地百里杜鵑、可以追溯歷史到20萬年前古猿人的沙井觀音洞、離天只有一尺八(誇張)的七層塔、有各種動物的水西公園、具有歷史意義的文封塔等,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二、具有特色的風土人情:
1、黔西縣,可以說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地,這里的少數民族主要有苗族、水族、仡佬族、彝族、蔡族等,每個民族都十分好客,對客人款待特別周到;
2、過年的那幾天,部分少數民族還扮演了自己的節目,最為突出的要屬苗族了,蘆笙舞,蕭等,都是很多少數民族很擅長的。
。。。
其他的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出了
對黔西縣感興趣的,想和黔西人交友的歡迎加
QQ:25116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