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風俗娶妻陪客

風俗娶妻陪客

發布時間: 2022-08-31 07:50:00

1、苗族人結婚風俗習慣

苗族青年男女社交自由,導致一些青年早戀,解放前一般在15至17歲就結婚,18歲以前都有第一小孩,俗稱三十六歲做爺爺的說法。新中國成立後,頒布了《婚姻法》禁止了早婚,但在一些偏僻山區仍有早婚早育現象。 男女青年訂婚後,男方於春節期間去幾個小伙挑著糍耙,臘豬腿、壇子酒,糖果等去女家拜年一、二次。苗族結婚儀式非常隆重,在結婚前一月,女方開始哭嫁,村中未婚姑娘,每晚聚 會陪哭,嫂子們勸解亦哭,統稱「哭嫁」,實際是唱出嫁歌。婚前三日男方送肉酒聘禮到女家。女方則宴請賓客,舅爺,姑爺及親友禮作賀。這時「哭嫁」也達到高潮。
結婚之前一天叫「插花日」此日女方家賓客齊集,男方必須在插花日派迎親隊伍去女方家。迎親隊伍由年青的7----11人單數組成。領隊的男人叫「娶親大哥」,女子叫「娶親婆」另外還跟隨一班吹鼓手[樂隊]。迎親隊到女方家寨外即鳴放鞭炮,女方緊閉大門,必待娶親大哥送 上開門禮紅包,講一番娶親客套話,才准進門, 迎親隊坐席飲酒時。女方村中的姑娘們會向迎親客人們勸酒,必將迎親客人灌醉,姑娘們還借勸酒、上菜、上茶、盛飯等伺機向迎親人臉上摸抹鍋底黑,摸得娶親人個個成為大花臉,名曰「打粑」, 或用豆渣和蕁麻葉對娶親人圍攻,打得娶親人遍體都是豆渣;蕁麻葉蜇得娶親火焦辣疼,叫「打親」「打發」,既越打越親,越打越發。要女方待老年人出來制止才停。然後,晚上男女青年可以對唱山歌,通宵達。結婚日叫做「正日」,正日黎明,開始發親,由女方送親大哥[兄弟]背新娘從正門出換新鞋送入戶門外的花轎中,抬去男家。若途中與別寨娶親隊伍相遇,則各搶先從高處繞過。到了男家門外就由娶親大哥背新娘從門前火盆上走過,然後新郎新娘行禮拜堂,男方則大擺宴席三天,答謝親朋好友等不在話下,過完三早後新郎陪新娘回娘家探親小住幾天。

2、貴州普安縣娶親習俗

1. 鬧房
鬧房從公布結婚信息、開始邀請親朋好友鄉里鄉親開始。與男方年紀相仿的好朋友就會到男方家裡喝酒、聊天、玩,直到深夜。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慶賀他們的朋友;同時也是為了趨走「不幹凈」的東西,讓新房保持熱熱鬧鬧的局面;三是因為他們會在婚禮的時候幫助他們的新郎搶新娘和幫忙擺筵席。在女方請客的前一天,這幫人會到新娘家中喝酒。

2. 女方請客
貴州花江地區的筵席規則是:筵席必須是主人自己家裡做給朋友吃,不能在餐館裡面請客。擺筵席那一天一共吃兩餐。早餐——在上午10點半左右開始,且只有一個菜:青菜豆腐湯(一清二白),當然是辣的,因為青菜豆腐湯外加干辣椒是他們的特色菜。第二餐——在下午4點左右開始,只有六個菜(象徵新娘新郎一生順利之意)。

在筵席進行中,女方必須安排幾個加飯的人員端著裝飯的盆子在筵席中央不停的走動,看到誰需要飯就立即給他加飯。這是風俗的同時,也是因為貴州人吃筵席非常的快,從開始上菜到最終吃完,一共所用時間不到8分鍾,所以需要專門加飯的人。當他們還未吃完的時候,第二輪飯局的人已經站在正在吃飯者的後面,等待著坐下吃飯了。

3. 過禮,接新娘,送親
在女方請客的空擋時間中,男方的父母會陪同新郎在新郎親朋好友的幫助下送禮到新娘家中。禮品有:首飾盤、紅包盤、新娘服盤、新衣服盤、新內衣內褲盤、鞋子盤、紅雞蛋盤、紅核桃盤、鹵豬盤、瓜子盤、喜糖盤。當新郎送禮進門的時候,會安排一個人輩分比新郎小、年紀較大的人倒水給新郎讓他洗臉。

女方請客當天的晚上11點半,新郎會在他朋友的陪同下來到新娘家裡接新娘。要盡情的為難新郎,讓新郎受盡「折磨」的之後再讓他進門。他的朋友就是幫新郎解圍、幫他撞們的人了。反正在怎麼玩也必須在11點55讓新郎進門,以便在12點的時候准時接走新娘。

接到新娘後,新娘的父母只能送人到門口,不能走出門,也就不算送親客。新娘的其他親人就提著新娘的物品和送親物品,送親到新郎家。送親時,新娘由親人背下樓再由新郎家中的長輩扶著,撐著紅傘走在前面。(紅傘——喜慶、驅邪。走在前面——取路面干凈,沒有被人走過。)送親走出新娘家中後,新郎就遭殃了。他的朋友們會在幾天前買很多雞蛋,然後將其曬臭,這就是臭雞蛋了。用臭雞蛋來砸新郎,所以新郎非常之慘淡,如果中招就渾身都是臭的,而此時沒有人會幫助他,只有受著吧。送親到家後,新郎家人會煮消夜給送親客吃。消夜只有一個,那就是當地特產——煮粉。然後陪新娘帶到2、3點就回家。

4. 正式結婚筵席
接到新娘後就是正式婚禮,由男方請客吃飯。同女方請客程序是一樣的——兩餐。不過這時的第二餐的菜色會多一些,有12個左右。送親的人員此時可以到男方家中吃第二餐的酒席,當然吃飯的時候不能跟隨男方親友一起在外面吃,只能在新郎新房的客廳中單獨擺酒席讓送親人員吃飯。吃完就陪新娘,陪到晚上11點左右,然後離開。

5. 男方鬧新房
各種惡搞游戲盡情出招。

6. 三日回門
回門之前的幾天,新娘只能在自己的新房——也就是新家中活動,絕對不允許外出活動。三天之後的清晨(凌晨4點左右),新娘就在新郎的陪同下回娘家。(因為早,在這一天路是沒有人走過的,非常干凈的路面。)然後在娘家吃早餐和午餐。回門後新娘可以出門了。也就真正的完成了新婚典禮。

3、四川人娶媳婦都有哪些風俗了?

訂婚禮俗記要
訂婚又稱「文定」,昔稱「納吉」及「納徵」,訂婚雖然不像結婚般繁復,但傳統習俗仍非常重視,男女雙方均需准備若干禮品,其過程如下:

·新郎先在家行完家祭,而後與媒人同乘一車前往女方家迎娶。下了車,進了門,紅包可跑不掉哦!
(一)貢禮官:俗稱「押箱先生」,專門負責送禮行聘事宜。貢禮官必須控制人數(湊成雙數)、車輛(六輛或十二輛)、聘金(雙數且用紅紙包裝妥當)、六件禮。
(二)家祭:出發前往女方家納采之前,男方先行在家行祭祖儀式,這時將納采所用之「盒仔餅」或大餅,上香祭告列祖列宋,將前往某處女方家下聘,請示列祖列宗保佑這段姻椽美滿幸福。
(三)出發:行完家祭後,貢禮官負責將所有聘禮搬上車,新郎與媒人同乘一事,前往女家。
(四)紅包:出發前貢禮宮除了打理人數、車數、聘禮外,也得提醒新郎多准備紅包。如:前來開新郎車門的舅爹、「壓桌」、六名隨去的親人都需備有新娘見面禮、捧洗臉水的女方新友、媒婆禮。
· 訂下終身後如何下聘
「吃米香,嫁好婿」,六禮中要有米香餅。
·為什麼要准備四色糖呢?
是象徵新人甜甜蜜蜜,白頭到老的意思。
聘禮不僅代表男方報答女方家長的心意,感謝女方家含辛茹苦撫養即將過門的新嫁娘,同時也代表了男方的面子。所以大多數都願意添置得風風光光、體體面面,而且每件聘禮也都包含了討吉利、增圓滿的象徵意義。
聘禮通常分簡單的六件禮或講究的十二件禮,聘禮的多寡依照個人的預算安排,同時不妨托媒人向女方家長請教,詢問女方意見,做個兩全其美的排場。
·男婚女嫁正式登場
霹哩叭啦!鞭炮聲響起,男方迎娶的人到啦!當天要進行祭祖、奉茶,直到戴上牽手到白頭的戒指後才算禮成。
·大禮過後,女方如何回禮?
中國人一向講究「禮尚往來」,在男方過大禮後,女方自然也要備回禮,可不能讓男方空手而歸啊。

漢族--婚俗

過去漢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大都是父母從小就給訂了婚,有的還指腹為婚,即孩子還未出生,雙方父母就為他們確立婚姻關系。
同姓不婚:即同一姓之男女不相嫁娶,始於西周初期,是周民族實行族外婚時遺留下的規定。春秋時,人們同姓婚會造成後代畸型及不育已有進一步認識,但同姓婚配仍在貴族中時有發生。戰國後,以氏為姓,漢代以後,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對同姓婚又循古制,予以禁止。宋、元一宗唐律,同姓為婚乾杖而離之。明、清時地域更大,人口眾多,早成為以地域為基礎的社會,取代了原先以血緣為基礎的氏族。故《明律例》與《清律例》均分同姓、同宗為二,中表面規定兩者皆禁止通婚,實際同姓而不同宗也可以結婚。清末冊律,將同姓不婚與親屬不婚合並,只禁止同宗結婚。
訂婚前要請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訂婚時,由男方給女方一些財物作「訂禮」,結婚時女方也要帶給男家很多財物,叫「陪嫁」。
舉行婚禮那天,新郎要坐上禮車或花轎,到女家去"迎親",禮車或花轎前邊有樂隊。新娘被迎進男家後,要參拜天地和父母。禮畢,新婚夫妻入洞房。這時男家設宴款待前來賀喜的親朋。有的地方還有鬧洞房、聽壁腳的習慣。
查日子:漢族婚姻風俗。又稱報日子。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農村議婚訂婚的一個步驟。男女青年相識了解後,稟告父母,托媒溝通,男方給女方送彩禮,然後定婚期。
舊時多先請算命先生排「八字」,如命相相合才進行。有些地方雙方家長相會為子女訂婚。如全州縣一帶,雙方意見一致後,媒人代男方送酒肉衣料給女方,約定日期陪同女方家長和舅舅到男家相會,男方設宴款待。小夥子執壺斟酒,先敬女方舅舅後敬自家舅舅,然後先客後主依序敬酒。雙方商定婚期,訂婚告成。爾後男女送女方重禮、聘金,女方准備嫁妝,男方准備傢具,依期舉行婚禮。如女方催婚,便做一對糯米粑(俗稱「團圓粑」)送到男家,男方心領神會,盛情款待並請左鄰右舍陪客。一般均尊重女方倡議將婚期提前。
賀郎歌: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興安縣一帶。拜堂、晚宴後,親友簇擁新郎於正廳,唱賀郎歌。即興現編賀詞,也有戲謔、詼諧之詞。親友唱一首,新郎飲一杯酒。唱到半夜,送新郎入洞房。女歌手閉門以待,男女對唱《開門歌》,盡興方開門。進門後唱歌鬧房,由「恭賀新郎酒一杯」唱到「十杯」,新郎依次由1飲到10杯(酒力不勝者可由男歌手代飲)。然後唱《交歡酒》,新人雙雙同飲一杯。最後歌手扣門唱《扣門歌》以結束婚禮。
坐紅堂: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男女青年結婚前夕分別在自家祭祖並接受尊長訓誡。新娘穿紅掛飾,由同班姐妹相伴,端坐堂屋細聲委婉唱《哭嫁歌》,念父母恩,敘姐妹情。姐妹們叮囑新娘過門後孝敬老人、和睦兄弟姐妹,贊新郎俊秀勤勞。當新娘訴說不如意的心事時,姐妹們多方勸慰。唱到深夜衣依依告別並贈禮品。新郎亦由同班兄弟相伴坐在自家正廳,接受長輩勤儉理家,為人處世之教。教導結束老人退堂,小夥子們說笑打諢追新郎,歡樂深夜方散。
討鑰匙: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北全州縣一帶。新娘之嫁鑰匙,由其年幼弟妹或侄男女中任「送親郎」掌管。拜堂前,新郎向送親郎送封包討鑰匙,以便拜堂後打開箱子,展示其中穀米錢物,象徵婚後五穀豐登、家庭富裕。送親郎嫌少不接,新郎多次添加。送親郎收下封包,新郎討得鑰匙後,歡歡喜喜與新娘拜堂。
看屋:漢族婚俗之一,農村議婚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又名看家門、查家。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屆時女方和兩位稱為「陪姑」的姑娘在10多位親友的陪同下,到男女查訪家況(也有女方本人不去的)。男方設宴款待。媒人介紹議婚雙方相識。女方親友代提財禮要求,男方當時通常一概應承,並贈諸賓客「行腳錢」。次日,雙方通過媒人細議。有些地方還允許進入議婚男子內室翻箱倒櫃察真情實況,之後再通過媒人議婚。
黑房搶親: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桂東賀縣一帶。在下程山區,新娘哭嫁兩天兩夜後,過門之日清早與女伴們同藏黑房。男女迎親隊伍到達後,新娘的兄長(或堂兄表哥)和親威中的男青年破門而入。女伴擲沙子揮竹枝抵抗。搶者力圖將女伴們拖出門外以排除干擾。如兩個搶者敗陣,則增到4人乃至10多人,直到把新娘強背出門。再由男方迎親隊中的兩個(或4個)女子輪流背新娘到郎家。搶親角逐中,男給女抹鍋煙墨,女撕男衣衫,使古搶婚遺風演變為男女青年的打鬧嬉戲。
拜堂彩語:漢族婚姻風俗,流行於廣西多數縣鄉。婚禮中的一個重要程序。常由新郎的舅舅點燃供桌上的一對喜燭,並說彩話賀喜祈福。如桂東賀縣一帶常用彩語:「龍獨光光,高照華堂,夫妻並壽,福祿成雙」、「手拿花紅丈二長,恭喜外甥娶新娘,鸞鳳和鳴添福壽,夫妻和睦百年長。」祝詞說完後,新郎新娘拜天地、祖宗,並對拜成親。
回門:舊時漢族婚姻風俗。即成婚後三、六、七、九、十日或滿月,女婿攜禮品,隨新娘返回娘家,拜蠍妻子子的父母及親屬。自親迎始的成婿之禮,至此完成。此俗起於上古,泛稱「歸寧」,為婚後回家探視父母之意。後世各地名稱不一,宋代稱「拜門」,清代北方稱「雙回門」南方稱「會親」,河北某些地區稱「喚姑爺」,杭州稱「回郎」。近代通鮑在婚後第三天,又稱「三朝回門」。此為婚事的最後一項儀式,有女兒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賜,女婿感謝岳父母及新婚夫婦恩愛和美等意義,一般,女家皆設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長陪飲。新婚夫婦或當日返回,或留住數日,若留住時,則不同宿一室。

4、農村娶媳婦有什麼傳統習俗?有哪些習俗被淡化了?

「天上無雲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這是以前的鐵律,沒有人可以改變的。媒人俗稱」冰判大人」,是婚姻的見證人。一般是由男方邀請有名望的地方長輩,或能說會道的「職業性」媒婆。是要男方長輩婚前頭天晚上作陪,美酒佳餚招待;婚宴時和女方上客一起坐貴賓席的。現在雖說也請媒人,但要說「無媒不成婚」,年輕人會笑掉大牙。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戀愛自由的今天「無媒不成婚」已經成為過去,完全是無稽之談,沒有人理會這些「臭規矩」了。

男女雙方合婚姻」八字」

這個」合八字」還真的不簡單。是根據男女雙方出生的年月日時與天乾地支組成六甲納音所形成的八個字,叫「生辰八字」。比如,甲子年、丙午月、庚辰日、乙丑時。這甲子、丙午、庚辰、乙丑就是一個人的「八字」了。「合八字」更是相當的繁復,它要求婚姻的男女雙方的」八字」只能相生,不能相剋,各種各樣,名目繁多。比如,子午相沖、卯酉相沖、寅申相沖等等的男女屬性是不能成婚姻的,這里不一一盡言。明眼人都知道,這些過去的迷信說法,無非就是哄鬼的,是一些「」江湖術士」詐騙錢財的騙術。現在已經沒有人相信,也會隨著時代的變遷慢慢的消聲滅跡了。

各種繁復禮義

各種繁復禮義

禮義方面實在太多,這里僅舉一例:親家迎上客。以前女方出嫁時,是要同族同姓氏的長輩兄弟姐妹親屬才能送嫁,其它外姓親戚是不能參與送嫁的。上客也是要男方三請四邀才顯尊貴赴宴的。赴宴時是走在迎親隊伍後面、需男方親家親自相迎,還要講一段非常客氣的話以表示對女方上客的尊重:啟稟親家、親家母,承蒙不棄,許以令愛,下嫁寒門。本應五里輔張,十里把盞,今番車馬未備,又未及遠迎,只因寒家少讀詩書,不知周公禮義,多有得罪,望乞恕哉。今番屈駕寒舍,真是蓬蓽生輝,今酒水淡薄,席宴不恭,望親家各位見諒等等長篇大論。女方親家還要回復什麼高攀貴府、禮義周全、華翰相邀、等等哆哩哆嗦,盡是些無用的廢話。現在婚宴酒席你那麼多繁復禮節講半天,人家飯都吃完了,還有人信你個鬼!現在也很少有這種事了。

告祖拜堂、鬧洞房

這個新娘坐轎,吿祖請神,拜堂成親相信大家都在電視裡面看到過。像我們家鄉現在也只是聽說過而已,根本上就沒有見到過。莫說是淡化了,可能基本上是過時的產物了。至於鬧洞房我們還是看到過,有很多五花八門的規矩套路,什麼四節發財、五富臨門、九九歸圓等等。反正現在也基本上很少有人鬧洞房了,就是有年輕人開玩笑,也很少有懂規矩的。

農村娶媳婦的風俗禮義,規矩套路還有很多很多,現在也有些遺忘記不清了,也有很多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遺棄了。這里僅僅只是個人的一點淺薄見解。說真的,那些迷信產物也是毫無意義的。就近代的婚禮彩禮以前也有許多規定要求,部分還延續至今,個人認為也不可取。男女兩個人的婚姻家庭應盡量從簡,少消費、不負債,才是幸福美滿的。

5、山西朔州一帶農村娶妻有哪些必要風俗禮節啊

一般的嫁娶禮儀都要有嚴格的講究:1.1議婚議婚又稱議親。包括求婚、過帖、相親等階段。議婚一般先由男方托媒人提親,相當於古代六禮中的納采。若雙方同意,即請算命先生測生辰"八字",核定雙方是否相合。1.2定婚定婚也稱定聘,經過儀婚,如果一切相合,就要商定彩禮。一切"禮金"或"聘金"都已經議定並列成禮單,儀定聘日後,男方只納"禮金"的一部分,俗稱"上半禮"。然後,交換庚貼,交換庚貼以後,就是正式定婚了,同時這也稱許親。有的在交換庚貼是,雙方要設筵款待親友,名為定親飯。有的還講究互換"龍鳳貼",即男方貼上印有"龍",女方貼上印有"鳳",一般還要互送定親物。男方送女方的有:銀錢、衣服、首飾、什盒等;女方要送男方的有:文房四寶、瓷瓶、扇子、荷包、紅褲帶等。不論貧窮還是富裕,紅褲帶是必不可少的,隱喻拴系在一起的意思。1.3成婚成婚也就是娶親。由男方選擇吉日,給女方下"娶貼",雙方都提前准備。迎親的前幾天,男方就要把彩禮、衣物、首飾、酒肉送給女方;迎親的前一天,女方就要把陪送嫁妝如:桌椅、箱櫃、被褥、梳妝用具等送給男方。女兒出嫁前夕,往往要在家"陰臉",也就是避日曬不出門,一般都要二、三十天。出嫁前一、兩天,母親要給女兒"開臉"。也就是美容、修臉,如:整眉、拔汗毛、剪鬢角。黎明前,要將發辮梳成發髻,這個就成為"上頭",這就表示姑娘要做媳婦了。迎親的儀仗形式有繁有簡。一般為三乘抬轎,兩、三匹馬,富裕人家五乘抬轎。三乘抬轎就是單娶單送,五乘抬轎就是雙娶雙送。有的地方新郎要去女方家迎親的,但有的地方新郎就不去的。男方娶親的和送親的均騎騾馬。迎親的儀仗,從前之後都要有炮手,開道旗、鼓樂、花轎、騎乘。娶親的人是在女方家娶的,一般都會受到女方家的筵席款待,還要吃一些簡單的茶果、油炸食品,這稱為"穿茶"。新娘上轎頭蒙紅蓋頭,由兄長抱到轎上,以免腳著地帶走娘家好運。迎娶路線回時不走來時路,講究走大回環。返回是如果經過寺廟、井台、碾磨的時候,就要用紅毯或紅布遮掩新娘坐的轎窗,意思就是以防白虎星、鬼邪等開打擾。如果行走路上有水井、洞口、窟窿的地方,都要用紅紙遮蓋,為了避邪煞。迎親回來,鼓樂齊奏,炮聲連天,迎接人一擁而出。花轎停下後,先由婆母給新娘擦粉,喂新娘一塊冰糖。隨後由一個"全福人"(雙親俱在之人)或兩童女相扶,同新郎一同腳踩紅地毯步入院內,新娘下轎時,雙手拿"寶壺",由贊禮人撒五穀、紅棗、糖塊、錢幣開路。院內旺火已經點燃新郎背者或抱著新娘繞著旺火轉圈,以圖吉利。正房前放置香案,香案除供品外,還放有弓箭、斗、尺子、稱、鏡子等物品,意在鎮妖辟邪。新娘和新郎同到香案前,在贊禮人的主持下,先拜天地,後拜高堂,再夫妻對拜。禮畢後進入洞房。院內觀看的人爭先敲破洞房窗紙向內窺視,窗孔敲破的越多越好,意取多生子。入洞房後,新郎要手持弓箭向四面虛射,名為"攆白虎"。然後,新郎將新娘的"紅蓋頭"揭去,二人共飲一杯酒,名為"團圓酒"。晚飯後,家人、親戚或村民,都要來鬧洞房,又稱"耍笑"新娘。其間也有的是耍笑大伯、公婆的。民間有諺語說:"不鬧不發","鬧洞房,沒大小"。有的是"文鬧",以向新娘出謎語、說趣話而取樂,有的是"武鬧",逼新娘和新郎做一些親熱、戲弄的動作。鬧洞房後,新郎和新娘入睡,姑嫂、小叔或婆母要在洞房窗前"聽房"以觀新郎和新娘是否和美。1.4拜人第二天,新郎和新娘要在香案前分別按輩分大小向家人、親朋叩頭,這就稱作"認大小"、"謝人",被拜人則應備有禮物。1.5回親回親又稱"回門"。結婚後第二、三天上午,新娘帶著新郎回到娘家認親。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新娘家老人心裡非常重視三天回門,因此新郎事先不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在禮品上都要有所准備,爭取給岳父岳母留下好印象。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問候老人。這時,新郎就應改口,跟新娘一樣稱岳父母為爸爸、媽媽。村民要來看女婿,"品頭論足"取笑"新姑爺"。中午吃飯的時候,有的給新郎吃里邊包著鹽、花椒和辣椒的餃子;也有的淘氣的女孩兒(一般是小姨子)給新郎臉上暗地抹黑,或有男青年讓新郎做些過分的事,如讓給村裡的同輩或小輩叩頭等。1.6送和堂在回親的第二天,有女方的同輩把新郎和新娘送回新郎家,這就稱為"送和堂"。1.7住對日這是婚禮中的最後一項。從送和堂那天開始,先到新郎家住一天,然後回到新娘家住一個月,其間,兩方的村裡的親戚分別請新郎和新娘吃請,這稱作"認親"。至此,熱鬧隆重的婚禮才算宣告結束,一對新人正式開始了婚姻生活。婚嫁禮儀程序有繁有簡,但人們仍然認認真真的辦理,絕不馬虎。其目的有兩個:其一,就是要使婚禮得到社會的承認,合法化;其二,就是為新婚夫婦清除邪惡,祈求美滿幸福的生活。實際上,現在很多農村還延續這種風俗,而城市人有的參雜了很多現代時尚的因素,鄉土氣息越來越淡了。山西朔州繁瑣的嫁娶禮儀中,也有細致的、獨特的一面。在議親的過程中,要請算命先生測"生辰八字"。歷來認為"白馬怕青牛"、"龍兔淚交流"、"豬狗不到頭"、"蛇虎如刀銼"、"羊鼠一旦休"、"金雞怕玉龍"等等,這些屬相都是相剋的、"方沖"的。古代不知有多少意中人因屬相不合而被迫分手。不光是要測屬相,還要涉及陰陽無行。無行也有相生相剋,從而就能判定婚姻的吉凶。在迎親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嫁妝送給男方,有的女方在送嫁妝的物品中放一些核桃、棗、花生,意義在於祝願早生貴子;也有的在梳妝匣或衣物皮箱底部放置鑄有"密戲圖"的銅鏡(俗稱"壓箱底",現代人一般都放些錢或貴重的東西)、花線等,供女兒到夫家後打開看。舊時女子出嫁年齡較小,此物為古人的性教育用品。當然最具特色的要屬朔州平魯地區特有的"騾馱轎"習俗。這種習俗就是在舉行婚禮的時候特有的,在迎親時新娘的轎子要用"騾馱轎"。"喜轎"也稱"花轎"是舊時婚禮禮儀的交通工具,表示新娘是明媒正娶的原配夫人。"騾馱轎"就是兩頭騾子一前一後的馱著一乘三乘以上的花轎。所使用的兩頭騾子是訓練有素的騾子,體質壯、毛色好、聽"騾夫"的話。"騾馱轎"的花轎做工考究、木料結實、雕刻細膩、結構嚴謹,它同其他的花轎最大的區別就是結實牢固。"騾馱轎"的花轎裝飾圖案皆具有喜慶吉祥成雙成對的意思,如雙鳳凰、雙蝴蝶、雙蝙蝠上下盤旋,兩兩相對組成,含有夫妻之間和和美美、鄉親相愛的意義。也有雙兔和雙魚等,俗稱"滑魚急兔"。"騾馱轎"的花轎中的一個重要部件就是"轎桿",它長而結實,架設在花轎的兩側,"轎桿"兩端綁有用上乘皮革做成的"達腰","馱"的力點就在這里。娶親這天"馱夫"最受人尊敬,他們身著黑色新衣,頭纏白色毛巾,裝束的精精乾乾的。好的"馱夫"即使道路崎嶇,他們也能把"騾馱轎"趕的穩穩當當的,又使人不用飽受顛簸之苦,所以,"小紅包"往往是新娘子送"馱夫"的必需品。新娘下轎後,新郎要背著或抱著新娘圍著"旺火"正轉三圈,倒轉三圈,以圖吉利,這種習俗非常類似與南方婚嫁中的"跳火盆"。"旺火"用碳塊壘成塔狀,中間放有木柴,為的是能使碳塊更容易燃燒,再用彩色的紙或布做成各種圖案披在"旺火"的外面,這就叫做"披彩花",在"旺火"的頂部貼上大紅字條,上面要寫著"旺七沖天"四個大字,也有辟邪的說法。朔州嫁娶禮儀的飲食方面也有一定的講究。一般的富裕人家的喜宴上都會有"六六"、"八八"之說,所謂"六六"、"八八"就是指"六涼六熱"、"八涼八熱",還有的地方有"十全席",也就是加上了"火鍋"。不管是什麼喜,都不回缺"喜饃",上面一般都捏有"滑魚吉兔"等吉祥物。美酒也是筵席所不可缺少的東西,在加上朔州特有的游藝競技民俗--劃拳(猜拳),能使喜慶氣氛更加濃厚。朔州嫁娶禮儀中的禁忌也很有特色。如:一年內忌辦兩次婚嫁;婚嫁一般忌姑姑做娶親,姨姨和姐姐做送親;新娘的紅蓋頭上一般都綉有"龍鳳呈祥";如果在婚嫁當天,迎親路上有兩隊迎親的相遇,雙方新娘要互換針線或喜帕;拜天地時忌寡婦在場;洞房忌用新房;忌寡婦和有身孕的女子進入洞房。

6、中國古代傳統婚禮民俗禮儀

中國傳統結婚禮儀
中國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因此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後來演化為婚禮。三書六禮是中國的傳統婚姻習俗禮儀。「三書」指在「六禮」過程中所用的文書,包括聘書、禮書和迎書。「六禮」是指由求婚至完婚的整個結婚過程。「六禮」即六個禮法,指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和親迎。

一、看親篇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閨人未識,是妍是媸無人知曉」。經媒人說合後,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這種由男方在媒人的服侍下到女家作初次訪問的活動,稱之為「看親」。雅稱「相親」。

相親的日子是由媒人預先定好並通知男女雙方的,因此,雙方都要作好准備。男方要根據婦方父母的愛好,准備一點禮物;婦方要灑掃庭院,准備接待客人。作為當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盡可能有風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給對方一個好的「第一印象」。看親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個關鍵環節,特別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對待。禮物雖無非煙酒點心之類,並不在乎數量多,價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觸犯對方父母的禁忌;衣著打扮要大方入時;言行舉止要謙虛有禮。古時看親時,男子只能由媒人創造機會偷偷看姑娘一眼。

中國是個「禮義之邦」,講究含蓄。看親的結果往往並不直接表白出來,而用各種暗示來表現。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進門之後,女方父母先給小夥子倒上一杯熱茶,小夥子看了姑娘覺得中意,就把這杯茶一口飲干;然後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結親,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飯,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辭回家,有的父母甚至還托媒人將男方帶來的見面禮帶走。

有些地區除了看親之外,還有「察人家」的習俗。「察人家」其實也是看親,是男方由媒人帶領到女方看過姑娘後,婦方父母對婚事暫不表態,再由媒人帶領,回方男家。祁陽一帶則稱為「看當」。看當時,男方父母應先奉上香茶一盞,然後和婦方父母交談。婦方父母通過察看男家並與男方父母交談,如果對婚事認可,就將香茶喝盡,男方父母立即以「親家」相稱,並盛情款待客人。否則,女方父母應起身告辭,男方不要勉強留客。

二、過禮篇
「看親」、「看當』、之後,要履行訂婚手續,俗稱「過禮」。

「過禮」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認為是對兒女的婚事負責,往往在接到紅帖之後要請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雙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慮。好在現代人多半不相信這一套了,所以即使交換紅帖,往往也只不過是一種形式而已,有的甚至連換帖的形式都免了。

「換帖」、「合八字」之後,媒人要選個好日子,帶男方去「過禮」訂婚。「過禮」是大事,一般嫁娶的主動者(無論男女)要向另一方送一筆重禮,禮物至少要包括豬肘子一個, 酒一對,雞鴨各一,給對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襪各一雙,包封一個,給姑娘的東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錢、給姑娘一些什訂婚禮物,一般都在事先由媒人同雙方分別協商好,不能由男方(或女方)給多少算多少。當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應該盡量替對方著想,力求節儉一些,少收聘禮。

「過禮」之後,男女雙方即可商定日期,到當地政府辦理結婚證,正式確定婚姻關系。

三、擇吉篇
結婚證辦好後,男女雙方在法律上已經建立了合法的夫妻關系。然而在中國,這僅僅是結婚活動的第一步。按照傳統的做法,嫁娶的主動者一方,其父母應選擇迎娶的良辰吉日,並由媒人通知對方,准備迎娶。稱為「擇吉」和「送日子」。

擇吉一般請教星象學者或算命選擇辦理,也可以自己看《通書》(雅稱「歷書」、俗稱「家家歷」,傳統稱之為「皇歷」)擇日子。文化程度高的則可以自己推算。一般認為,只要「六合」相應,就是好日子。如「丙寅日」等。擇日完畢,雙方確定了結婚日期,就應該發出婚宴請柬,請親朋好友來參加婚禮了。

請柬一般由嫁娶者或其父母親自送達親友手中。親友們接到赴喜宴的請柬後,除特殊情況可以只送禮不參加以外,一般都應登門道賀。道賀前,先要准備好禮物。禮物的多少視各人與主方關系的親蔬、交誼的深淺、本人的經濟條件而定。送男方的一般都付現金、用紅紙打「包封」。包封簽子上一般要寫上一句表示祝賀的話。

包封裡面裝著現金,鈔票要下面朝上,一張張疊好放齊。鈔票最下層用紅紙寫上「 XXX 賀」或「 XXX 、 XXX 同賀」等字樣,謂之「掛里」,便於賬房登記。

送給女方的禮物多是實物,但也有用紅包替代的,稱之為「助嫁」。家物多是箱、櫃、床、被、餐具、衣料之類。送女方的禮物往往是親友們聞訊即主動送去,並不等請貼來了再送。因為女方父母要以送禮人的多少為據去決定「出嫁酒」的規模。

四、迎娶篇
佳期在即,男女兩家都要殺豬宰雞,准備喜宴,還要請好廚師、儐相、伴娘、轎夫、賬房、師爺及其他幫同辦事的勤雜人員。這些人應聘後,應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開始工作,作好迎親擺宴的准備工作。傳統婚禮一般是女家早晨「出嫁酒」、男家中午擺喜筵;如果是納婿(招郎——男到女家)則反之。

一切准備就序後,男家鳴炮奏樂,發轎迎親。媒人先導,接著是新郎、伴娘、花轎、樂隊、禮盒隊。女家在花轎到來之前,要准備好喜筵。姑娘要由母親或姐姐梳好頭,用絲線絞去臉上的絨毛,化好妝,謂之「開臉」,然後飾上鳳冠霞帔,蒙上紅布蓋頭,等待迎親的花轎。

花轎一到,女家動樂鳴炮相迎。凶親隊伍進入女家堂屋後,花轎落好,新郎叩拜岳父岳母,並呈上以其父名義寫好的大紅迎親簡貼。接著是女家動樂開筵。席間,媒人和新郎要小心謹慎一些,因為中國民間有不少不成文的習俗,在新婚的三天里,親朋戚友中的平輩和晚輩青少年可以別出心裁地在媒人和新郎身上編演幾出小小的喜劇,稱之為「洗媒」和「掛紅」(鄉下俗稱「賀新客」)。新娘的嫂子說不定會在盛給新郎的飯碗下層埋伏半碗辣椒面;新娘的妹妹會在斟酒時特別給姐夫抹一把鍋底灰 .....對這些能增加歡樂氣氛的小鬧劇,媒人和新郎應該容讓——雖不妨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小小地報復一下,但卻絕不能生氣、發火,甚至同主客吵鬧、扭打。

早宴之後,新郎新娘在媒人的引導下向新娘的祖宗牌位和長輩行過禮之後,伴娘就可攙著新娘上花嬌了。上轎時,新娘不妨哭幾聲,以示對父母家人的依戀。

新娘上轎後,即奏樂鳴炮,啟轎發親。樂隊在前,樂隊後面是新郎(有條件的要騎馬),接著是花轎和其他送親的人員。新娘在啟轎時,往往要塞個紅包給轎夫,以免花轎搖擺得過於厲害。

接親的隊伍將要到達新郎家門口時,男家要鳴炮動樂相迎。花轎停在新郎家的堂屋門前,男家請的伴娘(一般是年輕貌美的女子)要上前掀起轎簾,將新娘攙下轎來,儐相上前贊禮,賓客向新郎、新娘身上散花(一般用紅、黃各色紙屑替代),將婚禮推向高潮。

五、拜堂篇
拜堂是婚禮的高潮階段。迎娶之日,男家發轎之後,儐相就要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場所。當花轎停在堂屋門前,男方請的伴娘站到花轎前時,儀式即已開始。香案上,香煙繚繞,紅燭高燒,親朋戚友、職司人員各就各位。儐相二人分別以「引贊」和「通贊」的身份出現,開始贊禮。新郎新娘按引贊和通贊的贊禮開始拜堂。

拜堂儀式程序如下:
引贊:新郎蒞位(佇立於轎前)
通贊:啟轎,新人起。
引贊:新郎搭躬。(拱手延請新娘)
引贊: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
奏樂鳴炮
通贊: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進香燭。
引贊:跪,獻香燭。明燭,燃香,上香,俯伏,興,平身復位。
通贊: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
然後,是傳統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雙親,夫妻相拜」最後才「引進洞房」。拜堂儀式到此結束。

六、喜宴篇
在傳統婚禮進行的前一天,男家已經張燈結綵,其布置大略如下:
堂屋:
1、門前對聯一副,加橫批。
2、堂屋中間高懸一方形彩燈,彩燈四面分別繪上「鸞鳳和鳴」、「觀音送子」、「狀元及第」、「合家歡」圖案。
3、香案上一對碩大紅燭。
4、兩邊「對座」牆上貼「陪對」一幅。
5、後「金牆」上帖「天地君親師位」六個大字,自上而下直寫。這六個字的寫法有講究:天要平,即「天」字的兩橫要寫平,不能彎曲;地要寬,即「地」字寫寬一些,不要過窄;君不開口,即「君」字要全封閉,不能留空隙;親不閉目,即寫繁體「 親 」 字,右邊的「 見 」字不能把上面的「目」字最後一橫全部封住;師無別意:繁體的「 師 」字要少寫一撇,寫作「 師」 。

新房:
1、門框兩邊貼對聯一副,加橫批(橫批一般寫「鸞鳳和鳴」四字);
2、門上貼大紅雙喜字;
3、新房正中懸彩燈;
4、窗戶上貼剪紙的大紅雙喜字,四角貼剪紙的蝴蝶圖案;
5、窗戶兩邊貼對聯;
6、牆壁四周掛字畫。

廚房:正門對聯一副,加橫批,門上貼紅「喜」字。

其他:所有房間門上均貼「喜」字一個。

拜堂之後,新娘便在新房落座,不再出來。新郎要走出新房接待賀客。如在賓館、酒家宴賓,則夫妻雙方都得出去會見賓客並向賓客敬酒。

喜筵要按來客的尊卑長幼排定座位,稱之為「請客」,或者「清客」。排座位的原則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客人按其長幼和身份、地位從高到低排列座次。主席要擺在堂屋上方正中,請「大親」坐上首右邊席位,新郎的父親或舅父坐上首左邊席位作陪,其餘按尊卑長幼對號入座。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貴的一席擺在新房中,請新娘的母親坐首位,由新郎的母親或舅母作陪。其他各席的座位一般也要按尊卑次序排定。座位排定後,儐相宣布動樂鳴炮開宴,新郎要先到首席斟酒敬酒,說幾句表示感謝的話祝酒,然後,廚房開上第一道菜來,把婚宴推向高潮。

各席的酒菜應該一個樣,唯「男大親」和「女大親」所在的席次,通例必須有清蒸的豬肘子一個。而且,新郎要時刻守候在桌邊,為「上親」斟酒、送熱毛巾等,以示尊敬。

喜筵結束前,媒人早已溜走,謂之「逃席」。倘若不走,「洗媒」的人會把他的臉抹成鍋底。喜筵結束後,「上親」先到退堂屋休息一會,吃些點心,由男方尊長陪著說些客套話,待勤雜人員把席面撤去,掃了地,大親就該起身告辭了。臨起時,男家要「打發」衣料、鞋襪之類,講究的還有紅包。「送大親」是又一個熱鬧場面,男家所有體面的人都要送到門口,還要鳴炮動樂,以示敬重。新郎及其父母應送客至村口。

七、鬧房篇
中國有鬧洞房的風俗。在過去,由於很多新人們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識,新婚之夜要他們生活在同一空間,心理上可能會感不自在。鬧洞房,無疑可以通過公眾游戲讓新人消除隔閡,捅破羞怯的「窗戶紙」。而在今天,鬧洞房主要是向新人們表示祝福之意。

八、回門篇
按照我國婚俗習慣,結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稱「回門」。這是一種必不可少的禮節。新娘家老人心裡非常重視三天回門,因此新郎事先天論是從思想上還是在禮品上都要有所准備,爭取給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禮品事先備齊,買新娘家老人喜歡的禮品,禮品一般有四件。回門一般在上午九、十點鍾動身。新郎新娘應參加婚禮那樣認真修飾、打扮,保持婚禮上那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問候老人。這時,新郎就應改口,跟新娘一樣稱岳父母為爸爸、媽媽,要叫得自然、親切,對待親友和鄰居也應表現出親切熱忱,彬彬有禮,見人先打招呼,以禮相待。就餐時,新娘要陪著新郎,一一向父母、親友和鄰里敬酒,感謝大家對自己新婚的祝福。飯後,不要急於回家,應再陪父母聊一會兒,聽聽他們的教誨,然後再告辭回家。並應主動邀請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裡做客,也可邀請親友、鄰里。

結婚傳統禮儀程序的15個步驟:
1、祭祖:男方在出門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

2、出發:迎親車隊以雙數為佳。

3、燃炮:迎親禮車行列在途中,應一路燃放鞭炮以示慶賀。

4、等待新郎:禮車至女方家時,會有一男童侍持茶盤等候新郎,新郎下車後, 應賞男孩紅包答禮,再進入女方家。

5、討喜:新郎應持捧花給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時,新娘之閨中密友要攔住新郎,不準其見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條件要新郎答應,通過後才得進入。

6、拜別:新人上香祭祖,新娘應叩拜父母道別,並由父親蓋上頭紗,而新郎僅鞠躬行禮即可。

7、出門:新娘應由福高德劭女性長輩持竹篩或黑傘護其走至禮車,因為新娘子在結婚當天的地位比誰都大,因此不得與天爭大。

8、禮車:在新娘上禮車後,車開動不久,女方家長應將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車後,代表女兒已是潑出去的水,以後的一切再也不予過問,並祝女兒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9、擲扇:禮車起動後,新娘應將扇子丟到窗外,意謂不將壞性子帶到婆家去,扇子由新娘的兄弟拾回,擲扇後必須哭幾聲,且在禮車 之後蓋「竹篩」以象徵繁榮。

10、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樣要一路燃放禮炮。

11、摸橘子:迎新車隊到達新郎家時,由一位拿著橘子或蘋果的小孩來迎接新人,新娘要輕摸一下橘子,並贈紅包答禮。這兩個橘子 要放到晚上,讓新娘親自剝皮,意謂招來「長壽」。

12、牽新娘:新娘由禮車走出時,應由男方一位有福氣之長輩持竹篩頂在新娘頭上,並扶新娘進入大廳。進門時,新人絕不可踩門 檻,而應橫跨過去。

13、喜宴:時下頗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禮,大都在晚上宴請客人同時舉行觀禮儀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禮服,換上晚禮服向 各桌一一敬酒。

14、送客:喜宴完畢後,新人立於家門口送客,須端著盛香煙、喜糖之茶端著盛香煙、喜糖之茶盤。

15、鬧洞房:新人被整之災情大小,端視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禮上戲弄別人,或平素待人夠不夠忠厚等。

7、我想知道一下中國婚禮習俗 從女方第一次登男方門開始 越詳細越好 你可以隨便復制 或者轉載網址

全部過程有三大階段:攀親、訂親、娶親。
一、 攀親。
男方請親友中某人為自家己成年男子「說親」,該「說親」人被稱為「媒人」。男性媒人稱「周公」,女性媒人稱「媒婆」。
媒人和女方父母至少是熟悉的,屬「走得進」的人。先說明來意並將
男方家庭情況(田產、人口、男子品貌等)一一告知,如女方同意,則寫「八字」(測「八字」可知未來命運)。
「八字」有固定的內容和格式,女子年歲未過十六稱「花女」,超出十六稱「坤造」。「八字」貼為紅紙信封大小,毛筆豎書,字數必須成雙,逢單則在末尾加一「吉」字。如女方不同意,則找一借口回絕。
媒人訂到「八字」交給男方,男家將「八字」壓在香爐下,一段時間後,如家中平安,則認為姑娘命好,如家有不順,則認為姑娘命不好,遂退還「八字」。
「八字」的命關通常沒有問題。而「配八字」(二個人出生年月日各排八個字相互排配)則由算命瞎子說了算,配的好則成,配的不好則退。 「八字」退了,雙方不張揚,相互守密以防他人譏笑。
二、 訂親。
「八字」配妥後,兩家就算攀了親,過一段時間,男方選定吉日,請媒人將訂親日期預告女方,並徵求女方對訂親禮品的意見。
訂親日男方由媒人將訂親禮品(衣料、食品等)送至女方,女方請親友陪席,招待男方並回贈禮品(鞋帽等),至此雙方親友皆知,親事公開,訂親完畢。
三、娶親。
娶親程序十分復雜,前後共有二十個基本程序。
1、 看年庚。就是請算命瞎子擇定娶親的日子。
民間認為五月是「毒月」,七月是「鬼月」,因此,娶親擇日上半年
總在正月至四月間,下半年總在八月至臘月間。
2、通信。又稱「下書」、「下禮」。
年庚擇定,男方寫好「紅書」,備一桌灑菜,由媒人送到女家,正式
告知娶親日期,並交付「紅書」和禮金、禮品。
「紅書」的內容和格式也是固定的:封面書四字對聯,如「朱陳結
好,秦晉聯姻」,「珠聯璧合,花好月圓」等。內書:「添姻春XXX(男方父名)端肅頓首拜」等頌詞。而後,女方開出禮單。
禮單內容大致為:禮金(辦嫁妝)、「封」(喜錢)、嫁衣類、首飾類、化妝品、食品類(含煙酒)、還娘席子等。如男方認為女的禮單偏重,則由媒人出面打折,稱為「扣財」,如女方繼續加重禮單稱為「升估」。「升估」絕少,「扣財」常有。
3、備嫁。女方為備嫁忙碌,其木製用具東鄉一般是赴鎮江或寶堰購
置成品,南鄉多數請手藝好的工匠打造。嫁衣請裁縫製做,帳花、枕花、鞋花多由待嫁姑娘自綉。
4、請嫁。出嫁前女方親友近鄰邀請姑娘吃飯,為待嫁姑娘餞行。
5、取嫁妝。娶親的前一天,男方派人到女方取嫁妝,媒人率行,人
數為雙,禮單上所列錢物一並交給女方,女方設席款待。若女方發現實際禮品不夠數會提出意見要求補足,否則不會發嫁。
午飯後發嫁,嫁妝有:箱櫃、地板、桌凳、盆、量子、績麻桶、馬桶、針線匾、銅燈 、銅茶壺、銅腳爐、鏡箱、被毯、枕頭、帳幔、服飾等等。其中鏡箱和馬桶當日不發,次日新娘上轎前由女方派人專送。
6、壓床。舊時的新床是木製的床前有高出地面的地板,床的迎面方
上下左右的板面都有雕花圖案,俗稱「花板床」,成親的頭一晚,男方請一名或三名父母雙全的童男陪新郎睡一晚,稱作「壓床」。在床墊的四角下主人預先擺放了糖果和熟雞蛋,誰找到就歸誰。
7、花轎娶親。抬花轎的必須是四名「童男」(未婚),必須是「鮮娘
鮮爺」,即父母雙全,且是親生父母。
領轎的媒人必須是男性,如媒人是女性則由其夫或子替代。花轎出門
時人數為單數,返回時加新娘便成雙數。
花轎隊員組成:媒人、抬轎四人、鳴鑼開道二人、放銃二人、吹手四至五人、宮燈二至四人、打旗二至四人、火把二人、管轎一人。花轎返回時,不走原路。
8、「小開門」、「大開門」。花轎進入女方村界,鳴炮預告,女方閂上大門,花轎被拒門外,媒人喊門,門內人訂要喜糖、喜煙、喜錢,訂價還價,加加減減,往往要折騰半小時之久,直到守門人滿意,方開門迎客,此為「小開門」。
進屋後主人熱情招待,除煙茶糕點外,還有甜羹、熟雞蛋,俗稱「三道茶」。此時媒人將喜錢紅包交給主人,此為「大開門」,有時媒人會私截部分喜錢(俗例允許),如過分了,主媒之間會有爭議甚至吵鬧,民間稱為「吵發吵發」不傷大雅。
9、新娘上轎。新娘當日早晨不起床,臨上轎前在長輩給了起床錢後
方才起床,這叫計要「起床錢」。
當日中午,女方設宴招待男方賓客,為趕時間男方要一再鳴鑼放炮「催
轎」。
待新娘上轎前,空轎抬至堂前,女方一人手持紅燭在轎內上下照一遍,稱為「照轎」(民間視轎為「喪門」,而不是吉祥物,所以要驅邪)。
新娘上轎時鞋底不能沾娘家塵土,以防帶走財氣,一般由新娘的父親或哥哥抱上花轎。
上轎後新娘的母親或嫂嫂要「哭轎」:一是向女兒表示欠疚,女兒在家沒吃好、穿好,還替家裡做了許多事,十幾年母女朝夕相處難分難舍等等。二是囑咐告誡女兒到夫家之後要恪守婦道,孝敬公婆,體貼丈夫,姑嫂妯娌和睦相處,要為娘家爭光等等。
新娘坐轎後,蓋上轎頂,掛好轎衣,鎖好轎門,紮好轎杠,花轎上肩
將行,女家一人端來一碗水,碗口上放一把菜刀,而後將碗里的水潑在門前,這就是民間「嫁出門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之俗語,意為姑娘出嫁就是夫家的人,好歹都得過一輩子,不能「回爐」,刀是斬斷退路之意,勉勵姑娘努力爭氣,萬不可因錯而遭夫家遣返。
10、送子桶。女方請兩名專人將馬桶和鏡箱(馬桶內裝有紅蛋、紅
棗、紅花生等,鏡箱內裝鏡子、梳子,篦子、胭脂、花粉等)送至男方,必須在男方花轎進村前離開男家,途中相遇必須繞道迴避。男方設小宴款待送桶人,並有喜錢和米團子酬謝。
11、下轎點妝。新娘下轎忌某屬相,有被忌者在場自覺離開。轎門打開,一位姑娘端來一杯紅水,把一根筷子的方頭橫豎劈裂,蘸紅水在新娘面部按上中左右下的順序點水印,邊點邊說:
一點妝長命富貴,二點妝金玉滿堂。
三點妝三元及第,四點妝四時如意。
五點妝五子登科,六點妝六路統通。
七點妝七子團圓,八點妝八洞神仙。
九點妝九世同堂,十點妝代代吉祥。
點妝結束後,由伴娘提一籃子,籃子內裝有一把斧子(「代斧」諧音「代富」,即代代富),一束柏樹(長壽),一棵萬年青(夫妻百年好合,萬世長青),交給新娘。
新娘下轎有兩種方式,一是由新郎將新娘直接抱入洞房;二是攙轎,准備一雙大尺碼鞋給新娘穿上,由伴娘攙入洞房。
12、坐富貴。新郎新娘並坐床沿,伴娘遞上兩杯甜水,兩顆湯圓,吃湯圓,喝甜水,寓意夫妻恩愛甜蜜團圓。
13、拜堂。正堂並放兩張八仙桌,桌上放糕點、香燭,桌下鋪一條新席,席上置一新被(折成長方形),新郎新娘雙雙跪拜,先向外拜天、拜地,再向內拜家堂(神),本地風俗拜堂拜神靈(保佑),而不拜父母,夫妻也不對拜。
14、軋新郎。遞酒、送房 桌上擺上菜餚,新郎上坐,表兄表弟陪
坐,並點燃花燭,邊點邊說喜話,如:「花燭拿起,大家歡喜,紅紙拆封,子孫興隆。」、「燭尖對燭尖,富貴萬萬年,燭頭對燭頭,代代出諸侯。」、「一對花燭放光芒,照得華室亮堂堂,表兄表弟齊相賀,歡天喜地軋新郎」,接著便是遞酒,遞酒人是預先安排好的,一般有三人輪流遞酒給新郎,且說酒詞,如:
這杯酒先敬天,喜事恰逢艷陽天,
今日完婚交好運,夫妻恩愛一百年。
這杯酒敬大地,天時地利人如意,
娶來新娘好歡喜,幸福美滿偕伉儷。
這杯酒喜盈盈,新郎捧酒敬父親,
父親飲了杯中酒,子媳賢孝真開心。
這杯酒喜洋洋,新郎捧酒敬親娘,
親娘飲了杯中酒,笑口常開樂無疆。
一杯酒梅花多,唐皇月宮戲嫦娥,
果老騎驢來賀喜,洞房花燭子登科。
二杯酒杏花開,山伯鍾情祝英台,
洞賓捧劍財神到,張仙送子進門來。
三杯酒桃花開,正德(明武宗)酒店戲鸞鳳,
仙姑荷花清香溢,天賜玉女配金童。
四杯酒薔薇放,巫山神女戲寰王,
鍾離搖扇仙風降,鸞鳳和鳴樂新房。
五杯酒石榴芬,金龍獨占玉堂春,
國舅手持雲陽板,一曲道情賀新人。
六杯酒荷花樂,金蓮調戲武松叔,
采和籃內寶貝出,新人帶來全家福。
七杯酒菱花鮮,龍女失節戲白蓮,
湘子吹簫來賀喜,才子佳人蜜蜜甜。
八杯酒桂花香,許仙巧遇白娘娘,
鐵拐葫蘆斟仙酒,一對新人恩愛長。
遞酒結束後,送新郎入洞房,新郎新娘同飲交杯酒。
接下來就是「灌侖」,即將米麥瓜子等物灌到新娘衣領裡面,且有喜話:灌侖灌得多,新婚之夜樂呵呵,灌侖灌得滿,生下兒子做大官。
緊接著是「撒帳」,將花生、瓜子、米麥等物向帳內拋撒,且有撒帳歌:
撒帳東,好似巫山十二峰,一心安入桃源洞,採得鮮花一點紅。
撒帳西,好似花開連理枝,之子於歸宜家日,桃之夭夭正結時。
撒帳南,五色彩雲宅上端,福自天來有聖福,華封三祝慶多男。
撒帳北,雪花好似白絮色,柳絮因風傳佳話,道韞才交全家樂。
金星銀星滿天空,送房鬧喜告大功,眾位親友請退出,新郎新娘伴花
燭。眾人退出,鬧房結束(句容方言:北、色、樂、出、燭,皆押韻。)。
15、開席。親友眾多,酒席要擺十幾桌,自家地方不夠可借用鄰居家
開席,頭一番開不了,可以等頭一番結束後繼續開第二番,民間稱作「流
水席」。
坐席很講究,特別是「新親」席(娘家客人),要按照新親的輩份對等陪席,假如陪客安排的不得當,新親會怪罪主家,甚至會鬧場,實在缺少合適的陪客必須事先和新親家人說明,徵得新親同意後,協調解決。
接下來便是「點席」,「點席」就是指定某人坐在某席某坐,席位等級有高低,座位也分上下大小,點席也不能出錯,必須合規矩,要擺得平,否則也會引發矛盾。「點席」主要針對新親和老親的長輩,如果順利,點席完畢,眾客入席,便可開席。
席間新親派一代表由男方陪同,攜喜煙、喜糖向做菜的廚子謝廚,席間男方的主人要向新親和親友敬酒,新郎官在周公(媒人)的帶領下向新親及所有親友敬酒,新娘不上桌由伴娘將飯菜送至新房。
16、會親。新親吃過酒席後,主人邀請新親和老親中的長輩見面,新
郎新娘也參加,媒人先將新親介紹給老親,再將老親介紹給新親,相互認識,這個環節稱為「會親」。此刻女方家長通常謙稱自家女兒年輕不懂事,希望公公婆婆多多指教,就當女兒看待,男方家長則請女方親家放心,話別後,會親結束。新親即刻辭別。即便天晚路遠,新親必須回家,絕不可以留宿男方。
17、鬧公婆。新親走後開始鬧公婆(新親沒走不能鬧),主要鬧公公,
親友們找來破草帽和扒灰耙讓公公帶帽扛耙,用鍋底黑灰塗抹在公公臉上
並將其強行推入新房,此時公公丑態百出,引得眾親友捧腹大笑。無論怎
么么鬧公公都不可以生氣,民間習俗,大喜大鬧,鬧發鬧發,所謂「三天無老少」,怎麼鬧都不忌諱的。
18、新娘開臉。次日上午,請來有經驗的婦女為新娘「開臉」。先在新娘臉上、脖子上搽抹脂粉,再用二股相互交叉的細線,在新娘臉上絞,絞凈臉上和脖子上的毫毛,修齊鬢角,修細眉毛,這叫「開臉」,民間俗稱「絞臉」。
19、婚後一個月不空房。婚後一個月內新娘不得在外歇宿,即便是「回
門」,也必須在當天太陽落山前趕回婆家。
「回門」是婚後第二天,新郎帶著新娘回娘家,娘家人設宴款待新姑爺,新娘和爹娘談談心,午後夫婦倆辭別回家。
20、謝媒。婚後十天半月之內選一吉日,夫婦倆攜帶香燭、鞭炮、和禮品,到媒人家謝媒,禮品包括布襪、棗子包、糖包、糕點外加喜錢,媒人要設宴款待。
俗話說「新人進了房,媒人撂過牆」,而在本地則並非如此,小夫妻連續三年的新年頭上都要給媒人送包拜年,以表對媒人的答謝之禮。
在農村除「點妝」、「軋新郎」、「遞酒」、「撒帳」己不流行外,其餘各環節基本保留,只不過某些環節有所簡化。而在城市結婚,程式有較大變化,辦酒都進大酒店,而不在家中擺筵席,婚宴採用中西式相結合的形式,許多傳統環節都己省略。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