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遼寧的風俗習慣

遼寧的風俗習慣

發布時間: 2022-08-31 01:10:12

1、遼寧省最好玩的風俗是什麼?

遼寧屬於北方自然有吃餃子、睡火炕、冬吃冰棍、冬釣的習慣,至於風俗,現在漢族佔大多數,而漢族的風俗沿用至今已經沒有什麼了。

2、遼寧的春節習俗是什麼?

<br/>遼寧春節習俗: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到來了,全國人民為歡歡喜喜過大年,都開始忙碌起來了,買年貨,貼春聯、貼門神、貼花、放鞭炮、掃塵、洗浴、祭灶、祭祖、守歲、拜年等各種各樣的活動都開始了,而全國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習俗都不相同。<br/> <br/>遼寧滿族人居多,滿族的春節和漢人差不多。<br/> <br/>滿族的傳統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一致,所謂「奉省歲事,滿漢舊俗不同,久經同化,多已相類」(《奉天通志》卷九十八)。但「滿漢舊俗不同」,滿族年節有特殊的風情。<br/> <br/>春節:節前要做滿族傳統糕點----薩其瑪,張貼對聯、窗花、掛箋(按旗屬分別貼紅、黃、蘭、白色)、福字(沈陽市新民縣遼濱塔村瓜爾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滿族喜戴荷包,春節節前宮廷要例行賞賜王公大臣「歲歲平安」荷包,民間也互相贈送。除夕下午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除夕要接神,接神後在大門口放一橫木以阻鬼魅進來。除夕也掛門神,以驅邪避鬼,這是吸收了漢族風俗的結果,門神約分為「將軍門神」、「福祿門神」、「判子門神」、「娃娃門神」等。今沈陽故宮藏有宮廷門神。除夕夜分發「神紙」,其後晚輩男子到族內各家「辭歲」。除夕半夜子時家家吃餃子,還要把幾枚銅錢暗放餃子中,吃到者則「終歲大吉」。接神、辭歲要燃放鞭炮。除夕夜家家院內豎燈籠桿,高挑紅燈,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宮廷中於臘月二十四日掛「天燈」,每夕上燈,至次年二月初三日。<br/> <br/>元旦,俗稱大年初一,人家皆早起,穿戴新衣冠,互相恭賀新春,謂之「拜年」。<br/> <br/>吃餃子叫"揣元寶"滿族春節擷趣<br/> <br/>滿族春節古稱"元旦",滿語稱"阿涅業能業",是滿族傳統的盛大節日。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舉行。節期一般為三至五天,舊時有的地區延至正月十五日。流行於全國各地滿族地區。<br/> <br/>滿族春節源於漢族習俗。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後,天命三年(1618年)起兵進入遼陽、沈陽地區,在漢族經濟文化的影響下,滿族社會發展起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皇太極即位後,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定都北京,大批滿族居民遷移關內,與漢族雜居共處,在經濟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響,關系密切。天長日久,漢族許多習俗文化被滿族人民所吸收,春節便隨之而成為滿族與漢族共俗的傳統節日。<br/> <br/>節前,人們積極地置辦年貨,清掃庭院,張貼對聯、掛箋(亦稱掛旗)、窗花和福字,蒸年糕、烙粘水勺。初一凌晨子時,家家戶戶鳴放鞭炮,辭舊迎新。同時,在自家西牆祖宗板下擺設供品、點燃韃子香,叩拜祖宗,祈求神靈保佑全家大小在新的一年中平安無事,萬事如意。新年伊始,全家團聚吃團圓餃子,俗稱"揣元寶"。煮餃子時,家主要吆喝:"小日子起來了嗎?"其他人同時回答:"起來了!"他們把餃子從鍋底浮起來比作日子起來了。然後讓小孩爬上櫃子上蹦三下,以示新日子"蹦個高"。<br/> <br/>這天晚輩要向長輩叩頭拜年(舊時女性行跪拜撫鬢禮)家長要給小孩守歲錢。宗族近親也要互相拜年,親朋好友則筵宴相邀,一起敘舊話新。男孩子成群結隊鳴放煙花、鞭炮,玩耍木爬犁,或興高采烈地溜冰;姑娘和少婦們則身著盛裝,玩耍嘎拉哈(用豬或牛膝關節骨製成的玩具)。<br/> <br/>歌舞是節日活動的重要內容。據《渤海國記》記載:官民歲時聚會作樂,先命善歌舞者,數輩前行,士女相隨,更相唱和,迴旋婉轉,號曰"踏追"。踏追即踩高蹺。至今,此俗仍沿襲不衰。初一至初五,人們都相聚一處,唱歌、跳舞、踩高蹺、盡情娛樂,有的地方,年輕人還自發組織演出隊,走村串屯進行表演,祝賀新年,節日氣氛更加濃郁。<br/> <br/>滿族過年,習慣用精粉、雞蛋、糖、芝麻、青紅和瓜仁等原料製做"薩其瑪",其色美、味香、可口,是人們喜愛的具有獨特民族風味的節日佳品。<br/> <br/>遼寧東北的年俗<br/> <br/>春節是中國最為隆重的節日,有很多古老相傳的風俗,以遼寧東北來說,講究就不少。<br/> <br/>舊時,一切辭舊迎新、祈福迎祥的慶典幾乎都集中在除夕夜舉行。全家都要換上新裝。<br/> <br/>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燭、廣陳供品,依尊卑長幼,向宗親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辭歲。隨後,舉行家宴,長輩們坐了上首,晚輩們團團而坐,取「闔第團圓」之意。飯果必要豐富,讓人有充實感,預示來年豐衣足食,事業興旺。<br/> <br/>這頓飯是對年菜的首次品嘗,可以葷素一齊上.通常必要有紅燒肉、燉羊肉、米粉肉、紅燜肘條、元寶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雞凍兒、魚凍兒、豬肉凍兒、豆兒醬、豆豉豆腐、芥末墩兒、辣芥菜、炒醬瓜兒等年禧套路菜。<br/> <br/>席間,老少互相祝願、兄弟間推杯換盞,盡情享受天倫之樂。飯後,孩子們將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響,謂之「踩歲」;再將懸掛於室內、外的春燈一齊點起來,照耀著四壁的年畫和春條,室內、外一片燈火輝煌。<br/> <br/>「天地桌」上供著大幅黃紙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諸佛」或「百份」(天地諸神像冊),設大餅,蜜供、面鮮、果品、素菜、年糕、年飯為供品,高點金字紅燭與子午香,以表迎請諸神下界賜福。<br/> <br/>為珍惜已逝的歲月,男女老少都要徹夜不眠,進行不同的娛樂活動,謂之「守歲」.孩子們歷來是隨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陞官圖、擲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戲人、點走馬燈,放「滴滴金兒」,「耗子屎」、「黃煙帶炮」……老太太們則坐在一起斗紙牌、打麻將、打十胡。<br/> <br/>娛樂中佐以鮮果、糖果、乾果雜拌兒、溫朴、炒紅果、蜜餞海棠等,邊吃邊玩,盡情享受,直至「接神」。<br/> <br/>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聲響,震徹夜空.「遍天銀花銹,闔街硝煙濃」。家家齊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餡水餃,迎接諸神下界。<br/> <br/>禮成後,即宣告舊歲已去,新年來臨,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嚴時刻.全家互道「新禧」,晚輩們要到堂上給長輩們叩首拜年,長輩們必給未成年的小孩兒一一引進「壓歲錢」。<br/> <br/>最後,全家吃一頓素餡餃子,謂之「五更餃子」、「團圓餃子」。<br/> <br/>在百十個餃子里,只有一個放有硬幣,謂之吃到這個餃子的人,主一年諸事順遂。<br/> <br/>現在東北人過年,仍然保留著許多古老的傳統習俗。

3、遼寧春節習俗

遼寧省春節習俗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這是「老沈陽」有關臘月習俗的順口溜。

過年是三十除夕夜,但「老沈陽」人兒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忙道上了,到年三十,連續八天不間斷作業。「老沈陽」人稱臘月二十三為小年。

很多遼寧人在大年三十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都要掛紅燈籠,大年三十晚上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
飯桌上的菜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數量須是十道菜,意為十全十美等。菜名要寓意吉祥、發財、團圓等,比如要有一道燉魚,預示年年有餘,而飯桌上必須有的一道佳餚就是餃子,餃子狀似古時的元寶,且要把一枚硬幣包在餃子里,這都是對來年財源滾滾的美好期待,誰吃到包有硬幣的餃子,則代表這個人來年會發大財。這過年吃餃子,可以說是從初一吃到十五,啥時候年過完了,這餃子才能停。

三十夜十二點准時吃過「團圓飯」,團圓飯前,要先為祖先燒紙錢,讓祖先這一年在另一個世界可以有足夠的錢花。而團圓飯後的 「守夜」,所有房間的燈必須打開,讓祖先及逝去的長輩可以通過燈回到家裡團圓。

初一初二稱為「壓歲」,且初一不能出門,初二出門去親戚長輩家拜年,領取一年的壓歲數。

初五又稱破五,意思是說從這天開始過年的各種忌諱就可以破除了,不用理會了,當然還是要吃餃子表示一下。

正月十五一般各地都有觀花燈或者煙花節,這一天是春節除夕夜以外,對於「老沈陽」人來說,最熱鬧的一天,每家門前都會懸掛燈籠,而且晚上都會出來觀花燈,人山人海,滿街的燈籠,看得你眼花繚亂,

嫁出去的閨女不可以在娘家過年的,否則這一年會對娘家兄弟不利。所謂年三十晚上「不許看娘家燈」說的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當然,這種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風俗目前已經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而慢慢被人遺忘了

4、遼寧有什麼傳統節日習俗?

遼寧農村,一到農歷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就開始准備過年了,做年糕、蒸黏豆包,很多人家還會殺豬請客,邀來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吃上一頓宴席,吃好喝好之後,熱情的主人還會把灌好的血腸分給客人帶回家。

兒女們這幾天都會盡量在家幫忙,但是,嫁出去的閨女卻是不可以在娘家過年的,否則這一年會對娘家兄弟不利。所謂年三十晚上「不許看娘家燈」說的其實也就是這個意思。

當然,這種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風俗目前已經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而慢慢被人遺忘了。


很多遼寧人在大年三十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家家都要掛紅燈籠,大年三十晚上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

5、遼寧盤錦人結婚的風俗習慣和婚禮流程是什麼?

盤錦人結婚的習俗:

1、婚前三天左右送聘禮。

2、婚禮當天男方需叫喜車接新娘

3、進門以後需先改口稱。

4、發紅包接新娘。

5、新娘新郎拜別新娘父母。

6、新娘由新郎抱上喜車。

7、喜車在回去時,不可與來時行一條路。

8、到新郎家行拜禮。

9、送新娘回新房換喜服。

10、新娘新郎敬酒。

11、送客。

12、洞房。

6、東北人民有哪些風俗習慣?

1、在農村臘八之後人們開始殺豬宰雞,把豬肉切成塊,放在大缸中送到倉房裡凍起來,以備節日期間食用。

2、過年時,將酸菜、肥肉和血腸放在大鍋里燉,這便是人們常說的 「殺豬菜」。

3、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餃子中包上硬幣或者花生、果仁,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福氣多多。

4、在東北,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掛紅燈籠,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燈籠要保持徹夜通明,意味著益壽延年。

5、高蹺和秧歌這一傳統項目向來都是東北人的摯愛,一到過年會有高蹺和秧歌表演。

(6)遼寧的風俗習慣擴展資料:

東北地區一般指的是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五盟市(呼倫貝爾市、通遼市、赤峰市、興安盟、錫林郭勒盟)、河北省承德市、秦皇島市山海關區。

東北民族體系由四大古族構成,東胡鮮卑室韋蒙古族、穢貘夫余高句麗百濟朝鮮族、肅慎挹婁靺鞨女真滿族、商族古燕族漢族,奠定了四大民族政權行政區布局變遷對東北歷史的影響。

東北人類活動的遺址相當多,舊石器早期遺址遍布遼河、松花江流域,遺址文化類型與北京猿人、山頂洞人的基本特質完全一致。到了周代,東北各地的原始部族經過融和、遷徙,逐漸形成了很多分支。

7、遼寧鞍山的過春節習俗

遼寧鞍山過春節的習俗有:吃帶硬幣餃子交好運、年夜飯後吃凍梨、年三十點長壽燈、正月不剪頭
、初一初二不掃地、做的菜不可以是單數 、必須有魚和豬蹄、大年三十十二點要開門迎接財神進家門、初五之前的不能丟垃圾。

中國國土富源遼闊,民族眾多,每個民族在春節都會有一些特殊的習俗。

但總體都差不多,春節的民俗、習俗從古代流傳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

春節活動均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祭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遼寧省民風民俗

各地民風民俗:(供參考)
一..藏 族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生活習慣,藏族是一個古老而熱情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習慣和生活中的禁忌。
1、兩個久別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時,你的手不能搭在對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過或踩在別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別人的衣服上,更不能從人身上跨過去。
3、婦女晾衣服,尤其褲子,內褲不能晾在人人經過的地方。
4、不能在屋裡吹口哨或大聲哭叫。
5、家裡人出遠門,客人剛走,中午和太陽落山後及藏歷大年初一不能掃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當著已故人的親屬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該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線、織毛衣、地毯等。
8、黃昏時,不能隨便到人家裡走,尤其人家將有分娩的孕婦及剛生產的產婦或重病人時,陌生人更不能去。
9、過了中午以後,不能把家裡的任何財產拿出去。
10、一個陌生人到你從來沒有到過的大山及懸崖峽谷,不能大聲喧嘩。
11、不能跨或踩吃飯的用具、鍋碗、瓢盆等。
12、家裡有兩個人同時出門,並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時出家門,必須前後出門而且出門時間要隔開。
13、婦女到晚上不能梳頭和洗頭,也不能披著頭發出門。
14、在使用掃把和簸箕時,不能直接用手傳遞,必須先放在地上,然後另一個人從地上撿起來。
15、每當親朋好友到你家串門或看望你時,會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為禮物送你,客人臨走時把東西騰出來,不能全部騰空,必須留一點在裡面或換一點自家的東西裝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縫的碗不能用來吃飯,也不能給客人倒茶。

二..彝 族
彝族火把節,也就是彝族年。彝族人的眼裡,火象徵光明、正義、興盛,象徵著能夠摧毀一切邪惡的強大力量。火把節是彝族人民歡樂、愛情和幸福的節日。
三.香港年俗
農歷新年是我國傳統上一個盛大的節日,相信無一個個中國人不識。然而,在香港過農歷年,在習俗上和氣氛上卻和傳統的截然不同。
近年來,已很少香港人在農歷新年時按傳統在家裡貼春聯、年畫的了,取而代之的則在一些商店或家中貼上「生意興隆」、「出入平安」等的揮春。雖然如此,但貼揮春的原意和貼春聯和年畫一樣,取其吉利之意,希望來年事事順利,平平安安。
此外,舞獅、舞龍燈等也會在一些新界鄉村、圍村中出現,在新年的市區街頭上也很難看到的大型的舞獅、舞龍燈的表演了。至於放炮仗、鞭炮等在香港是一律禁止的,不過自一九八二年開始每年農歷年初二的晚上,在維多利亞港上都會舉行盛大的煙花表演,這已成為這十多年來迎春的一個節目了。
香港被稱為「美食天堂」,春節有關吃的習俗也不少,而大部分家庭也會在春節期間吃「團年飯」,一般是在家裡設宴,於除夕全家上上下下、里里外外聚在一起,享受晚飯。而飯後的一大節目,首選相信是逛花市了,農歷新年期間,港九多處都設有年宵市場,其中以維多利亞公園的花市最大、最熱鬧。香港市民習慣於晚飯後一家大小逛花市,除夕夜時更是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一起歡度佳節。
在香港過農歷新年,最開心的莫過於收「利是」的小孩子了,在春節拜年時,到處可以聽到「討」利是的歡笑聲。「利是」原為「利事」,取大吉大利寬好意頭,同時也成為了春節時與親人不可缺少的習俗。

四.澳門年俗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 "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給灶神按中國傳統也用灶糖,說是用糖糊灶神之嘴,免得其到玉帝面前說壞話。我在澳門花街的一澳門人家的灶頭見過一張聖誕老人像,奇怪的是,聖誕老人像邊貼著"上天言好事,回宅降吉祥"的聯兒。
澳門人過年是從臘月二十八開始的,臘月二十八日在粵語中諧言"易發",商家老闆大都在這歲晚之時請員工吃"團年飯"以示財運亨通,吉祥如意。澳門的年味,從臘月二十八這天便能真切的感受到的。
五.台灣春節習俗拾趣
春節,是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最為隆重的民間傳統佳節。在與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灣,其歷史文化、風士人情、生活習俗、親緣血統等等均與祖國大陸,尤其是福建閩南地區一脈相承,因而島內民眾的春節習俗自然與祖國大陸民間大同小異。
由於寶島居民的祖先(多為閩南和客家人)去台開發,距今年代久遠且屢經滄桑,那裡的春節習俗也逐漸形成了一些獨特的模式和色彩。
六.有趣的江蘇春節習俗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裡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裡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

9、遼寧省春節的風俗習慣

春節前要做滿族傳統糕點----薩其瑪,張貼對聯、窗花、掛箋(按旗屬分別貼紅、黃、蘭、白色)、福字(沈陽市新民縣遼濱塔村瓜爾佳氏家中有印福字的桃木印板)。

滿族喜戴荷包,春節節前宮廷要例行賞賜王公大臣「歲歲平安」荷包,民間也互相贈送。除夕下午和元旦上午要祭祖、祭天。

除夕要接神,接神後在大門口放一橫木以阻鬼魅進來。除夕也掛門神,以驅邪避鬼,這是吸收了漢族風俗的結果,門神約分為「將軍門神」、「福祿門神」、「判子門神」、「娃娃門神」等。

今沈陽故宮藏有宮廷門神。除夕夜分發「神紙」,其後晚輩男子到族內各家「辭歲」。除夕半夜子時家家吃餃子,還要把幾枚銅錢暗放餃子中,吃到者則「終歲大吉」。接神、辭歲要燃放鞭炮。

除夕夜家家院內豎燈籠桿,高挑紅燈,由除夕至初六,夜夜不熄。宮廷中於臘月二十四日掛「天燈」,每夕上燈,至次年二月初三日。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