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句容有哪些風俗習慣

句容有哪些風俗習慣

發布時間: 2022-08-30 14:08:46

1、南京特色民俗風情

南京白局
民間曲藝。始自明代織錦工人用南京方言演唱俗曲、小調、民歌以自娛,逐步發展成為曲藝曲種。因演唱者不取報酬,"白唱一局",故名"白局"。南京白局常用曲牌主要有:《滿江紅》、《銀紐絲》、《穿心調》、《數板》、《梳妝台》、《剪剪花》、《下河調》、《漢陽調》等,形成曲牌聯綴體。曲目近百個,內容以反映現實生活為主。如《機房苦》是織錦工人對自身苦難的控訴,《搶官米》和《打議員》則反映了光緒二十四年和民國8年南京發生的搶官米和打議員兩起風潮。清末民初後,"南京白局"隨著織錦業一起衰落。1949年後,曾成立專業劇團,現在只有少數業余演唱者。

南京白話
民間曲藝。用南京方言說相聲,所以又名"南京相聲"。流行於南京及其毗鄰地區,相傳始於20世紀30年代。起初只是簡單模仿相聲,後來逐漸有所發展。相聲用第三人稱,南京白話則用第一人稱,演員便成為劇中人,所以演重於說。代表性曲目有《老相識》、《包您滿意》、《人情債》、《廟上風情》、《商業新風》等。現在常有"南京白話"節目在報刊、電台、電視台發表和播出,頗受讀者、聽眾和觀眾歡迎。

南京評話
民間曲藝。南京有記載的評話歷史很長。明末著名評話藝術家柳敬亭曾長期寓居南京。"南京評話"又稱"講評詞"。相傳始於明末清初的"說善書",清末民初為鼎盛時期,流行於南京及其毗鄰地區,並曾流入南京。"南京評話"以長篇講史為主,主要劇目有《三國》、《隋唐》、《水滸》、《岳飛傳》等,"說""演"並重,常於書中穿插許多南京的風土人情、歷史掌故、名勝古跡,富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南京評話近年日漸衰落,但尚有專業演員堅持演出。

花香鼓
民間歌舞。流行於南京、揚州地區。相傳始於明代,清末為鼎盛時期。因舞者手執花香鼓,故名。又因原為奉祀祈禱娘娘,求子求福,故又名"跳娘娘",還因為主要動作以鳳鳥動態取名,亦名"鳳舞"。舞蹈以鑼、鼓、鐃、鈸等打擊樂伴奏,夾唱"鼓詞"。主要動作有"鳳凰朝拜"、"鳳凰點頭"、"丹鳳朝陽"、"鳳凰展翅"、"鳳凰抖毛"、"飛鳳盤龍"等。1949年後,花香鼓經過加工改編,成為觀眾喜愛的民間舞蹈,並被吸收到著名民族舞劇《小刀會》、《雷峰塔》中。所唱"鼓詞"曲調,成為揚劇的曲調。

跳當當
民間舞蹈。又名"龍鳳勝會"。流行於南京溧水縣,相傳始自明代。過去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一至十六日演出。舞蹈動作基本保持兩腿半蹲的"馬步"狀,上身略前傾,兩臂始終伸直,動作舒展,跨步大,有靜有動,明顯地保留了中國武術的韻味。主要動作有"三星相會"、"過壩"、"百鳥朝鳳"、"鳳凰三點頭"、"犀牛望月"、"枯樹盤根"、"童子拜觀音"等。整個演出陣容呈八卦形排列,敲擊大鑼大鼓伴奏,無演唱,酷似鑼鼓助威的習武場面。

解表
祭祀性舞蹈,又名"跳錶"。流傳於南京六合縣及其毗鄰地區。此舞為香火神會的組成部分,為獨舞。由香火童子扮演王靈官將表(即公文)解送交付諸神。舞者手執花香鼓邊唱邊擊鼓起舞。舞蹈步法跳動性強,自始至終跳動不止,步法靈活矯健,富於彈性。舞蹈中舉手投足要求直線運動,動作古樸剛健,干凈利落,靈活流暢。每完成一個動作時,都有明顯的短暫的亮相,這些都突出了此舞獨具的氣質。

麻雀蹦(方山大鼓)
民間舞蹈。因以模擬麻雀蹦跳為主要動作,故名麻雀蹦。又因為開始流行於南京市江寧縣方山鄉一帶,故又名方山大鼓。相傳明末時由河南移民帶來。太平天國時期是"麻雀蹦"發展的鼎盛期。《天朝田畝制度》使農民有了土地,每年秋收後跳"麻雀蹦"以慶豐收。而舞蹈中所擺陣勢,也與太平軍作戰時的某些陣法相似。大鑼大鼓在舞蹈中既是道具,又是伴奏樂器。此舞的基本動作和鼓點有"七五三"、展翅、啄稻、亮翅、抱窩等5種。舞蹈時,雙膝始終貼鼓成半蹲,學麻雀蹦跳狀,膝部屈伸,帶動身體上下起伏,圍鼓作上下左右前後大幅度蹦跳。整個舞蹈節奏鮮明,動作形象生動,英武矯健,活潑熱烈。近年"麻雀蹦"常在大型慶典中演出,深受群眾喜愛。

高淳陽腔目連戲
是一種古老的戲曲劇種。以南京市高淳縣為中心,流傳於江蘇的溧水、溧陽、宜興、江寧、句容和安徽的郎溪、廣德、宣城、當塗等地。被稱為"戲娘"的目連戲,遍布於大江南北。相傳始於元代的高淳陽腔目連戲,是一個只演目連戲的獨特劇種。這個有600多年歷史的古老劇種,從來沒有專業演員和職業戲班,所有演員和樂手,都是臨時集合的農民和工人。高淳陽腔目連戲劇目,包括《台城》、《九世圖》、《目連》,都是演目連的故事。

洪山戲
地方戲曲。起源於南京市六合縣,流傳於江蘇的儀征、江寧、句容和安徽的天長、來安、盱眙。又名香火戲、童子戲,由洪山香火神會發展演變而成。形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已有專業戲班。洪山戲的曲調,由基本調(七字、十字)、神曲、聯彈和雜曲組成,多為一字一腔的說唱型曲調。唱腔為無管弦伴奏的徒歌,以鑼鼓擊節,間或有一唱眾和的幫腔,屬板腔體。洪山戲的表演粗獷、朴實、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具有鮮明濃郁的地方風格。

抖空竹
又名「抖空鍾」、「抖空箏」、「抖嗡子」,是一種民間傳統玩具。它是由陀螺發展演變而來,專指在空中抖動,嗡嗡作響的那種空竹玩具。
在空中旋轉的空竹其形制可分為單軸和雙軸兩種。軸內是空的,每個軸上有四五個,孔內木片作笛以利發聲,連著軸有一個圓柱形的把,把的中段稍細。其玩法是,把空竹懸系在兩根小棍頂端的細繩上,玩者兩手各持一棍來回拉動,便可產生旋轉,並隨速度加快發出「嗡嗡」的響聲。當它轉到一定速度時,玩者還可將它拋向空中,作出種種花樣動作,然後再將它接住。其花樣技巧「鷂子翻身」、「飛燕入雲」、「響鴿鈴」「攀十字架」、「扔高」、「張飛騙馬」、「猴爬竿」等。其中「扔高」一技,有的竟能將空竹拋向空中數十丈高,待其下落再以抖線承接,准確無誤,堪稱一絕。
每逢春節在夫子廟可見空竹出售。明故宮遺址公園、夫子廟等南京的市民廣場,常有三五健身的中老年人一邊在抖空竹,一邊在切磋技藝。

跳五猖
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殷商時期。「五猖」為邪惡之神,在人間常做壞事,偷東西、搶劫、放火、調戲婦女;但他們又喜歡惡作劇,把偷搶張家的東西,又放到李家去,要是看某人順眼,就把所有的東西都給他。老百姓對「五猖」既怕又敬,於是就祭起來以博其高興,會降福給自己。另一說是明太祖朱元璋奪取了江山在南京建立大明政權後,大封有功之臣,卻忘了捐軀的官民,這些戰死者「陰魂」向他訴苦討功。於是朱元璋就想出了以東、南、西、北、中五路之鬼魂概括為「五猖」,讓百姓舉行活動紀念。高淳跳「五猖」有一套程式:由著古裝的村民或挑籃、或扛旗、或敲鑼、或打鼓、造成熱鬧歡騰的場面,然後主要人物一一登場。先是由5個手持五色華蓋、著五色服裝的壯漢進場;接著由4個著綵衣、戴面具扮成道士、土地爺、和尚、判官入場;隨後是五人身穿鎧甲,肩插金翎、手執雙刀威風凜凜的「五猖」入場。這些身穿紅、藍、黃、黑、白五色衣(即代表五方天地,又暗合木、火、金、水、土五行之色),戴五色面具,手持五色行具的表演者,在鑼鼓聲中,或行、或舞、或趴、或躍,做著稀奇古怪的舞蹈動作,給人以古老神奇之感。此項活動,高淳定埠鎮韓橋村至今仍在舉辦。

飛鏜表演
飛鏜表演是一項民俗體育活動,是民間武術項目之一。南京地區,主要是在六合縣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
飛鏜,原為古兵器,是中國武術運動的長兵器械之一。它形似三股叉,正鋒為雙面利刃,狀如劍尖,長約八九寸,左右各有刀牙,呈弧形上彎,叉頭鑲嵌於柄,柄長六七尺。柄端有三棱鐵鑽曰「樽」,用於擊刺架格。因長而重,故為長兵器中的重器械。今已演變為人們強身健體,娛樂身心的表演器械。
飛鏜這項民間技藝在六合得到了很好的發揚,不僅有男隊員,而且有女隊員,一些年近花甲的老人也參加了飛鏜表演。
每逢春節、元宵節和其他喜慶日子南京都有舞龍燈的娛樂活動。舞龍燈,也叫耍龍燈,是一種民間舞蹈。其歷史久遠,形式多樣。

舞龍燈
舞龍燈的民俗起源於古代人們對龍的崇拜。古人將龍視為能呼風喚雨、將福消災的神物,舞龍燈就是為了祈禱神龍的保佑。
舞龍一般用草、木、竹、布、紙紮成,節數不等,多為單數,以圖吉利。除顏色的區別外,還有用荷花、蝴蝶組成的「百頁龍」;用木板凳製作的「板凳龍」;用稻草紮成的「草龍」;用布糊製成的「布龍」。龍身內燃燭的稱「龍燈」,插香火的為「火龍」或「香龍」。
南京地區的龍燈,在造型和表演風格上最具有獨特的有溧水縣的龍燈和棲霞龍舞。

玩石擔和石鎖
石擔是用青石鑿成兩只圓形(磨子狀),中心打一圓孔,裝在竹杠兩頭。兩圓石間距一般為1.6米到2米之間。練功者以單手或雙手握杠,抓起石擔放在他的腳心上,時而慢慢轉動,時而沉下挺上。玩石擔的動作名稱很多:有頂花、推舉、穿花、單臂舉、仙人背纖、風擺荷葉等。石擔的重量不等,一般都在80斤到200多斤之間。石鎖也是以青石鑿成長方形石塊,長邊上側鑿一圓形手柄,形如舊時鎖狀。石鎖一般重量為三四十斤。玩時是以單手抓起做各種動作。其動作花樣有:單龍、雙龍、托塔、順鎖、倒鎖、架肘、背纖、外對月等。石擔石鎖還有二人對練、四人對練。
南京地區的石擔、石鎖活動,據傳始於明代,有山東、河南民間武術名流到江浦縣獻藝收徒而傳播開來。現在作為農村群眾體育活動的內容正在被大力提倡推廣。

2、我想知道一下中國婚禮習俗 從女方第一次登男方門開始 越詳細越好 你可以隨便復制 或者轉載網址

全部過程有三大階段:攀親、訂親、娶親。
一、 攀親。
男方請親友中某人為自家己成年男子「說親」,該「說親」人被稱為「媒人」。男性媒人稱「周公」,女性媒人稱「媒婆」。
媒人和女方父母至少是熟悉的,屬「走得進」的人。先說明來意並將
男方家庭情況(田產、人口、男子品貌等)一一告知,如女方同意,則寫「八字」(測「八字」可知未來命運)。
「八字」有固定的內容和格式,女子年歲未過十六稱「花女」,超出十六稱「坤造」。「八字」貼為紅紙信封大小,毛筆豎書,字數必須成雙,逢單則在末尾加一「吉」字。如女方不同意,則找一借口回絕。
媒人訂到「八字」交給男方,男家將「八字」壓在香爐下,一段時間後,如家中平安,則認為姑娘命好,如家有不順,則認為姑娘命不好,遂退還「八字」。
「八字」的命關通常沒有問題。而「配八字」(二個人出生年月日各排八個字相互排配)則由算命瞎子說了算,配的好則成,配的不好則退。 「八字」退了,雙方不張揚,相互守密以防他人譏笑。
二、 訂親。
「八字」配妥後,兩家就算攀了親,過一段時間,男方選定吉日,請媒人將訂親日期預告女方,並徵求女方對訂親禮品的意見。
訂親日男方由媒人將訂親禮品(衣料、食品等)送至女方,女方請親友陪席,招待男方並回贈禮品(鞋帽等),至此雙方親友皆知,親事公開,訂親完畢。
三、娶親。
娶親程序十分復雜,前後共有二十個基本程序。
1、 看年庚。就是請算命瞎子擇定娶親的日子。
民間認為五月是「毒月」,七月是「鬼月」,因此,娶親擇日上半年
總在正月至四月間,下半年總在八月至臘月間。
2、通信。又稱「下書」、「下禮」。
年庚擇定,男方寫好「紅書」,備一桌灑菜,由媒人送到女家,正式
告知娶親日期,並交付「紅書」和禮金、禮品。
「紅書」的內容和格式也是固定的:封面書四字對聯,如「朱陳結
好,秦晉聯姻」,「珠聯璧合,花好月圓」等。內書:「添姻春XXX(男方父名)端肅頓首拜」等頌詞。而後,女方開出禮單。
禮單內容大致為:禮金(辦嫁妝)、「封」(喜錢)、嫁衣類、首飾類、化妝品、食品類(含煙酒)、還娘席子等。如男方認為女的禮單偏重,則由媒人出面打折,稱為「扣財」,如女方繼續加重禮單稱為「升估」。「升估」絕少,「扣財」常有。
3、備嫁。女方為備嫁忙碌,其木製用具東鄉一般是赴鎮江或寶堰購
置成品,南鄉多數請手藝好的工匠打造。嫁衣請裁縫製做,帳花、枕花、鞋花多由待嫁姑娘自綉。
4、請嫁。出嫁前女方親友近鄰邀請姑娘吃飯,為待嫁姑娘餞行。
5、取嫁妝。娶親的前一天,男方派人到女方取嫁妝,媒人率行,人
數為雙,禮單上所列錢物一並交給女方,女方設席款待。若女方發現實際禮品不夠數會提出意見要求補足,否則不會發嫁。
午飯後發嫁,嫁妝有:箱櫃、地板、桌凳、盆、量子、績麻桶、馬桶、針線匾、銅燈 、銅茶壺、銅腳爐、鏡箱、被毯、枕頭、帳幔、服飾等等。其中鏡箱和馬桶當日不發,次日新娘上轎前由女方派人專送。
6、壓床。舊時的新床是木製的床前有高出地面的地板,床的迎面方
上下左右的板面都有雕花圖案,俗稱「花板床」,成親的頭一晚,男方請一名或三名父母雙全的童男陪新郎睡一晚,稱作「壓床」。在床墊的四角下主人預先擺放了糖果和熟雞蛋,誰找到就歸誰。
7、花轎娶親。抬花轎的必須是四名「童男」(未婚),必須是「鮮娘
鮮爺」,即父母雙全,且是親生父母。
領轎的媒人必須是男性,如媒人是女性則由其夫或子替代。花轎出門
時人數為單數,返回時加新娘便成雙數。
花轎隊員組成:媒人、抬轎四人、鳴鑼開道二人、放銃二人、吹手四至五人、宮燈二至四人、打旗二至四人、火把二人、管轎一人。花轎返回時,不走原路。
8、「小開門」、「大開門」。花轎進入女方村界,鳴炮預告,女方閂上大門,花轎被拒門外,媒人喊門,門內人訂要喜糖、喜煙、喜錢,訂價還價,加加減減,往往要折騰半小時之久,直到守門人滿意,方開門迎客,此為「小開門」。
進屋後主人熱情招待,除煙茶糕點外,還有甜羹、熟雞蛋,俗稱「三道茶」。此時媒人將喜錢紅包交給主人,此為「大開門」,有時媒人會私截部分喜錢(俗例允許),如過分了,主媒之間會有爭議甚至吵鬧,民間稱為「吵發吵發」不傷大雅。
9、新娘上轎。新娘當日早晨不起床,臨上轎前在長輩給了起床錢後
方才起床,這叫計要「起床錢」。
當日中午,女方設宴招待男方賓客,為趕時間男方要一再鳴鑼放炮「催
轎」。
待新娘上轎前,空轎抬至堂前,女方一人手持紅燭在轎內上下照一遍,稱為「照轎」(民間視轎為「喪門」,而不是吉祥物,所以要驅邪)。
新娘上轎時鞋底不能沾娘家塵土,以防帶走財氣,一般由新娘的父親或哥哥抱上花轎。
上轎後新娘的母親或嫂嫂要「哭轎」:一是向女兒表示欠疚,女兒在家沒吃好、穿好,還替家裡做了許多事,十幾年母女朝夕相處難分難舍等等。二是囑咐告誡女兒到夫家之後要恪守婦道,孝敬公婆,體貼丈夫,姑嫂妯娌和睦相處,要為娘家爭光等等。
新娘坐轎後,蓋上轎頂,掛好轎衣,鎖好轎門,紮好轎杠,花轎上肩
將行,女家一人端來一碗水,碗口上放一把菜刀,而後將碗里的水潑在門前,這就是民間「嫁出門的姑娘潑出去的水」之俗語,意為姑娘出嫁就是夫家的人,好歹都得過一輩子,不能「回爐」,刀是斬斷退路之意,勉勵姑娘努力爭氣,萬不可因錯而遭夫家遣返。
10、送子桶。女方請兩名專人將馬桶和鏡箱(馬桶內裝有紅蛋、紅
棗、紅花生等,鏡箱內裝鏡子、梳子,篦子、胭脂、花粉等)送至男方,必須在男方花轎進村前離開男家,途中相遇必須繞道迴避。男方設小宴款待送桶人,並有喜錢和米團子酬謝。
11、下轎點妝。新娘下轎忌某屬相,有被忌者在場自覺離開。轎門打開,一位姑娘端來一杯紅水,把一根筷子的方頭橫豎劈裂,蘸紅水在新娘面部按上中左右下的順序點水印,邊點邊說:
一點妝長命富貴,二點妝金玉滿堂。
三點妝三元及第,四點妝四時如意。
五點妝五子登科,六點妝六路統通。
七點妝七子團圓,八點妝八洞神仙。
九點妝九世同堂,十點妝代代吉祥。
點妝結束後,由伴娘提一籃子,籃子內裝有一把斧子(「代斧」諧音「代富」,即代代富),一束柏樹(長壽),一棵萬年青(夫妻百年好合,萬世長青),交給新娘。
新娘下轎有兩種方式,一是由新郎將新娘直接抱入洞房;二是攙轎,准備一雙大尺碼鞋給新娘穿上,由伴娘攙入洞房。
12、坐富貴。新郎新娘並坐床沿,伴娘遞上兩杯甜水,兩顆湯圓,吃湯圓,喝甜水,寓意夫妻恩愛甜蜜團圓。
13、拜堂。正堂並放兩張八仙桌,桌上放糕點、香燭,桌下鋪一條新席,席上置一新被(折成長方形),新郎新娘雙雙跪拜,先向外拜天、拜地,再向內拜家堂(神),本地風俗拜堂拜神靈(保佑),而不拜父母,夫妻也不對拜。
14、軋新郎。遞酒、送房 桌上擺上菜餚,新郎上坐,表兄表弟陪
坐,並點燃花燭,邊點邊說喜話,如:「花燭拿起,大家歡喜,紅紙拆封,子孫興隆。」、「燭尖對燭尖,富貴萬萬年,燭頭對燭頭,代代出諸侯。」、「一對花燭放光芒,照得華室亮堂堂,表兄表弟齊相賀,歡天喜地軋新郎」,接著便是遞酒,遞酒人是預先安排好的,一般有三人輪流遞酒給新郎,且說酒詞,如:
這杯酒先敬天,喜事恰逢艷陽天,
今日完婚交好運,夫妻恩愛一百年。
這杯酒敬大地,天時地利人如意,
娶來新娘好歡喜,幸福美滿偕伉儷。
這杯酒喜盈盈,新郎捧酒敬父親,
父親飲了杯中酒,子媳賢孝真開心。
這杯酒喜洋洋,新郎捧酒敬親娘,
親娘飲了杯中酒,笑口常開樂無疆。
一杯酒梅花多,唐皇月宮戲嫦娥,
果老騎驢來賀喜,洞房花燭子登科。
二杯酒杏花開,山伯鍾情祝英台,
洞賓捧劍財神到,張仙送子進門來。
三杯酒桃花開,正德(明武宗)酒店戲鸞鳳,
仙姑荷花清香溢,天賜玉女配金童。
四杯酒薔薇放,巫山神女戲寰王,
鍾離搖扇仙風降,鸞鳳和鳴樂新房。
五杯酒石榴芬,金龍獨占玉堂春,
國舅手持雲陽板,一曲道情賀新人。
六杯酒荷花樂,金蓮調戲武松叔,
采和籃內寶貝出,新人帶來全家福。
七杯酒菱花鮮,龍女失節戲白蓮,
湘子吹簫來賀喜,才子佳人蜜蜜甜。
八杯酒桂花香,許仙巧遇白娘娘,
鐵拐葫蘆斟仙酒,一對新人恩愛長。
遞酒結束後,送新郎入洞房,新郎新娘同飲交杯酒。
接下來就是「灌侖」,即將米麥瓜子等物灌到新娘衣領裡面,且有喜話:灌侖灌得多,新婚之夜樂呵呵,灌侖灌得滿,生下兒子做大官。
緊接著是「撒帳」,將花生、瓜子、米麥等物向帳內拋撒,且有撒帳歌:
撒帳東,好似巫山十二峰,一心安入桃源洞,採得鮮花一點紅。
撒帳西,好似花開連理枝,之子於歸宜家日,桃之夭夭正結時。
撒帳南,五色彩雲宅上端,福自天來有聖福,華封三祝慶多男。
撒帳北,雪花好似白絮色,柳絮因風傳佳話,道韞才交全家樂。
金星銀星滿天空,送房鬧喜告大功,眾位親友請退出,新郎新娘伴花
燭。眾人退出,鬧房結束(句容方言:北、色、樂、出、燭,皆押韻。)。
15、開席。親友眾多,酒席要擺十幾桌,自家地方不夠可借用鄰居家
開席,頭一番開不了,可以等頭一番結束後繼續開第二番,民間稱作「流
水席」。
坐席很講究,特別是「新親」席(娘家客人),要按照新親的輩份對等陪席,假如陪客安排的不得當,新親會怪罪主家,甚至會鬧場,實在缺少合適的陪客必須事先和新親家人說明,徵得新親同意後,協調解決。
接下來便是「點席」,「點席」就是指定某人坐在某席某坐,席位等級有高低,座位也分上下大小,點席也不能出錯,必須合規矩,要擺得平,否則也會引發矛盾。「點席」主要針對新親和老親的長輩,如果順利,點席完畢,眾客入席,便可開席。
席間新親派一代表由男方陪同,攜喜煙、喜糖向做菜的廚子謝廚,席間男方的主人要向新親和親友敬酒,新郎官在周公(媒人)的帶領下向新親及所有親友敬酒,新娘不上桌由伴娘將飯菜送至新房。
16、會親。新親吃過酒席後,主人邀請新親和老親中的長輩見面,新
郎新娘也參加,媒人先將新親介紹給老親,再將老親介紹給新親,相互認識,這個環節稱為「會親」。此刻女方家長通常謙稱自家女兒年輕不懂事,希望公公婆婆多多指教,就當女兒看待,男方家長則請女方親家放心,話別後,會親結束。新親即刻辭別。即便天晚路遠,新親必須回家,絕不可以留宿男方。
17、鬧公婆。新親走後開始鬧公婆(新親沒走不能鬧),主要鬧公公,
親友們找來破草帽和扒灰耙讓公公帶帽扛耙,用鍋底黑灰塗抹在公公臉上
並將其強行推入新房,此時公公丑態百出,引得眾親友捧腹大笑。無論怎
么么鬧公公都不可以生氣,民間習俗,大喜大鬧,鬧發鬧發,所謂「三天無老少」,怎麼鬧都不忌諱的。
18、新娘開臉。次日上午,請來有經驗的婦女為新娘「開臉」。先在新娘臉上、脖子上搽抹脂粉,再用二股相互交叉的細線,在新娘臉上絞,絞凈臉上和脖子上的毫毛,修齊鬢角,修細眉毛,這叫「開臉」,民間俗稱「絞臉」。
19、婚後一個月不空房。婚後一個月內新娘不得在外歇宿,即便是「回
門」,也必須在當天太陽落山前趕回婆家。
「回門」是婚後第二天,新郎帶著新娘回娘家,娘家人設宴款待新姑爺,新娘和爹娘談談心,午後夫婦倆辭別回家。
20、謝媒。婚後十天半月之內選一吉日,夫婦倆攜帶香燭、鞭炮、和禮品,到媒人家謝媒,禮品包括布襪、棗子包、糖包、糕點外加喜錢,媒人要設宴款待。
俗話說「新人進了房,媒人撂過牆」,而在本地則並非如此,小夫妻連續三年的新年頭上都要給媒人送包拜年,以表對媒人的答謝之禮。
在農村除「點妝」、「軋新郎」、「遞酒」、「撒帳」己不流行外,其餘各環節基本保留,只不過某些環節有所簡化。而在城市結婚,程式有較大變化,辦酒都進大酒店,而不在家中擺筵席,婚宴採用中西式相結合的形式,許多傳統環節都己省略。

3、南京的方言與民俗的關系

南京方言中選用的字形「韶」字,本是一種音樂,在許多詞彙里也有美好的意思,如韶華、韶光等。南京方言中將民間的吹牛皮、啰里啰唆等意思和這美妙的字形結合在一起,本身就有著豐富的文化韻味,同時也蘊含著民間能自由言說的美好願景。
有些方言詞看似簡單,實則簡明、睿智。比如老南京人口中對於「擺架子」這個意思更習慣用另外一個詞來表達:拿喬,如「人家都已經這么遷就你了,就別再拿那個喬了」。有人認為,喬者,大也。拿喬,就是拿大。這個解釋較為通行,但並不能很好地解釋該詞的來源。南京方言中該詞的另一種寫法卻很有意思,也很貼近人們的生活。「拿喬」寫作「拿翹」,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一架天平原來是水平的,但是如果把一端的重物拿走了,另一端自然就翹起來了。這個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移用到人身上時,一個人翹起尾巴,不就是洋洋得意、擺架子的樣子嗎?
南京人還就地取材,南京話中的很多歇後語與當地的建築有關。如:「三牌樓的狗跑到四牌樓啃骨頭——為了一張嘴,苦了兩條腿」,此語常用於形容、嘲笑貪食之人。想想為了啃塊骨頭,兩腿跑個幾公里,的的確確可以算是吃貨。「馬巷的花——沒結果」,比喻有人做事有頭無尾,不了了之。自明清以來,馬巷一帶專門製作絨花、紙花,這些花當然不會結果的。「文德橋的欄桿——靠不住」。南京有這么多橋,為什麼說文德橋的欄桿靠不住?這裡面有個發生在南京的故事。1907年的端午節,夫子廟舉辦龍舟比賽。比賽當天,秦淮河兩岸人山人海,文德橋上也全是人。因為人太多,本就不結實的文德橋垮了,不少人淹死了。後來,南京人就用文德橋的欄桿比喻做人做事不牢靠。
這些詞語可以算是「南京土特產」,在南京產生,被南京人使用,既記錄了老南京的地理特點和歷史掌故,也反映出南京人的智慧與詼諧。
南京方言中,還有一批獨特的稱謂詞。比如「潘西」一詞,外地人聽到這樣的稱呼特別困惑,不知所謂。原來,潘西意為年輕靚麗的女孩,相對應的還有潘東,年輕男孩。南京的年輕人把談朋友叫作『敘潘西』。當然,潘西也是一句有爭議的方言,因為在南京俚語里,有種觀點認為它是一個不雅的稱呼,有輕慢調笑之意。

4、鎮江句容嫁女兒有什麼風俗

鎮江句容嫁女兒有什麼風俗 

鎮江句容嫁女兒有什麼風俗,特別是下蜀鎮那一塊,詳細點,謝謝

鎮江句容嫁女兒有什麼風俗 

鎮江句容嫁女兒有什麼風俗,特別是下蜀鎮那一塊,詳細點,謝謝

5、句容在哪裡,什麼地理位置,有什麼區域優勢?

句容地處長江流域經濟開發帶,東連鎮江、西靠南京、北依長江並與古城揚州隔江相望,距上海200公里。全市總面積138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2萬畝,總人口60萬。轄10個鎮,1個省級開發區,1個街道辦事處,20個重點鄉鎮工業園區,15個國有農林場圃。

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跡眾多。句容於西漢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置縣,迄今已有2000餘年的歷史(1995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境內氣候溫和,山水秀麗,人文薈萃,古跡眾多,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江蘇省衛生城市、江蘇省雙擁模範城和江蘇省文化工作先進市。市區東南坐落著著名的道教聖地茅山。山峰峻峭,洞天爭奇,素有道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稱,在東南亞地區享有盛名,為江南歷史名勝,江蘇省甲級風景區,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市區西北有我國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寶華山。其「林麓之美、峰巒之秀、洞壑之深、煙霞之勝」被視為四大奇景。獨特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句容發展旅遊事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水陸空立體交通格局已經形成。水路:長江東西流向流經句容北部,擁有一座年吞吐量100萬噸的港口(句容港務處位於橋頭鎮江邊的內河大道河,與長江深水段貫通,承擔煤炭和水泥、砂石等建材的裝卸),句容還緊靠鎮江港和南京港,兩港均屬國際型長江大港。陸路:滬寧鐵路橫穿境內(其中貫穿句容北端的滬寧高鐵、滬寧城際鐵路項目已經啟動正在緊張建設之中),滬寧高速、312國道、寧杭國道橫貫東西南北。航空:西去南京祿口國際機場行程僅30公里,東到上海虹橋機場也僅2個半小時。句容電力事業發展迅速,現有變電所29座,變電容量59.9萬KVA,最高負荷達10萬千瓦,2001年用電量5.26億千瓦時,初步形成安全、經濟、靈活的供電網路。現有日供水能力10萬噸水廠全天侯供水。句容已成為江蘇省電話市,全市程式控制電話網路設備先進。城市規劃和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市區規劃范圍擴大到22平方公里。一座現代化歐式風格的中等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6、家庭的習俗

無錫民俗中除大的節場和十廟廟會與八廟迎神賽會外,還有一些小的節令風俗和特殊的廟會、節場。
無錫風俗稱正月初七為人日,初八日為穀日,初九日為天日,初十日為地日。人們常以這四天氣候的陰雨天晴來預卜一年的災祥。
正月初九日,民間相傳為玉皇誕辰,故稱天生日。這天早晨家家吃糢糕,並把第一碗糕供在廳堂的長台上(所謂「天前」)。這一天洞虛宮玉皇殿(在今市老圖書館處)有朝天典禮,名「齋天」,也叫朝天會、朝王會。到時無錫各廟都得前來朝賀,從正月初八夜晚起,一些相信迷信的老婦就來坐夜念佛。這些陋習在民國以後即全部廢除,這天又相傳是吳泰伯的誕辰。一年一度在梅村舉行泰伯廟會,近幾年每年前來趕廟會、節場購物游覽的常在十萬人次以上。
二月初二,稱梅日。早晨吃糢糕,名「撐腰糕」,傳說吃了可治腰部酸痛。農村習俗在這天用紅紙做成圓封套在梅樹上,認為假使不這樣,梅花樹要氣死。又傳說這一天是土地公公的生日,這天在西鄉有秦巷(在石塘灣鄉)的廟會、節場,如今每年參加的人一般也有三、四萬人左右。
二月十二日,民間傳說是百花生日,稱「花朝」(也有稱二月十五日為「花朝」的)。這天人們在花卉樹上都用紅紙貼上,稱為「賞紅」,以祝草木花榮葉茂,生機勃勃。無錫民間認為,如果這一天氣候晴朗,則百物豐收,所以諺語說:「有利無利,但看二月十二。」
二月十五日,無錫各鄉在這一天常有採茶燈等文娛活動,俗稱「掉採茶」。以惠山和北鄉士橋等為最盛。無錫諺語有「二月半,採茶看」說法。
二月十八日,俗稱這一天為馬和尚過江的日子。馬和尚是一個凶神,如吹北風,馬和尚到江南,江南就要災荒。假使吹南風,則馬和尚到江北,江北則有災禍。所以民間常以這一天的風向來占卜當年豐收與否。
二月十九日,傳說為觀音菩薩生日,又說六月十九日是觀音成道之日。無錫民間婦女在二月、六月、九月三個月中自初一到十九日都吃紊齋祭,俗稱「吃觀音素」。二月十九日南鄉新安鎮靜慧寺有廟會、節場。
二月中還有驚蟄節,相傳這一天聽到雷聲響則年歲豐稔,所以諺語有「源蟄聞雷米似泥」之說。假如,未交驚蟄就打雷,則年成不好,要歉收,以後的氣候也會陰陰濕濕,所以諺語說:「未蟄先蟄,陰濕一百甘日」。
四月初八日,舊時無錫各寺院在這天皆舉行傳經會,傳經對象以婦女為多,所以這天傳經寺院也以尼庵為最盛。其中最著名的寺院是西鄉的華藏寺,東鄉的只陀寺。每逢四月初八日,這兩地的居民,也都家家置辦酒席,招待親友前來游寺。
華藏寺的來歷系南宋紹興年間(1131一1162)敕葬張俊在這里,又在墓的左面修建了一寺,賜名華藏。相傳寺里有平底絲螺,據說人們把絲螺剪去尾部後又被放生在寺里池中,以後這里產生出來的絲螺都是平底的。
傳經會的儀式先在廣場東西各設一座高台,受經者分立廣場面旁,僧尼用銅盤盛滿水,水中放釋跡牟尼小銅像,挨次把水澆在受經者的頭頂,澆完後,受經者就向盤中投錢財,故傳經又稱「浴佛節」。接著僧尼又將佛教經典挨個傳與,第一個傳經的稱,「傳首經」,必須加倍投錢。 。
無錫民間還認為四月初七、初八不能下夜雨,否則對小麥不利。無錫諺語就說:「小麥不怕神共鬼,只怕七、八日夜雨。」
四月初十,無錫俗稱「難日」,這一天常在城中崇安寺設壇恤孤魂野鬼。清朝時設無錫、金匾兩壇,把兩縣城隍也紊服抬來,其餘大街小巷也都燒紙陌。
四月十六日,俗以這一天的晴雨來占卜當年的災害,認為晴有澇災,雨有旱災,以天氣不雨不晴為最佳,諺語說:「有谷無谷,但看四月十六日。」
立夏日,立夏這一天無錫常有「立夏見三新」,即立夏嘗三新的習俗。三新有樹三新、地三新,樹三新為櫻桃、青梅、枇杷;地三新有青蠶豆、莧菜、蒜苗。無錫在這一天有秤人的風俗,家家戶戶、村村巷巷常用大秤秤人的體重。
五月十三日,俗稱是關雲長(關羽)的誕辰,該日有時飄幾點毛毛雨,稱為「關老爺磨刀雨」,如這天有雨就認為人口平安。
六月初三日,俗稱這天晴主旱。若這一天傍晚有雨,則六月份每日黃昏會下雨,稱「黃昏陣」。諺語說:「六月初三打個黃昏陣,上晝(上午)耘稻下晝(下午)困。」意思是六月份多雷雨有利於水稻生長。又認為六月份應該炎熱。所以無錫也有諺語說:「六月不熱,五穀不結。」
六月廿三,舊俗相傳此日為天將靈官將軍的誕辰,靈官三眼,執鋼鞭,民間常在這一天齋祭,又抬著神象在各村飛奔狂跑,俗呼「謝黃靈宮」(謝在此處作動詞用,解釋奔、跑)認為這樣可驅災避疫。
八月初五日,為社神(俗稱大王)誕辰,其實各地奉祀的社神並不一致,強行把他(她)們的誕辰統一,殊為可笑。各地在這一天都募集錢財設祭。各地奉祀的社神有的有姓有名,且大都是歷史上的名人,如春秋戰國時吳國的伍子胥,戰國時楚國的春申君黃歇,秦末楚霸王項羽,三國時東吳大將呂蒙,三國時蜀漢宰相諸葛亮,以及隋朝第二代君主隋煬帝楊廣等。也有沒有姓名而只稱司徒、大夫或郎君的。社神中也有女性,稱為姑或夫人。
十月十三日,這天為南門外保安寺香節,保安寺供穢跡大士象,相傳這一天為其誕辰。
保安寺在南門外伯讀港(今南站鄉),始建於南朝蕭梁大同年間(535一546),當時系江南十大名剎之一。
保安寺內有一無梁殿,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一1620),全部磚砌,不用梁架,屋頂也是用磚砌成的穹窿券洞。無粱殿原有三間兩進,現存正中一間兩進。無梁殿的建築形式流行於明代。目前江蘇這一古建築已不多。除無錫保安寺外,在南京、蘇州、句容還各有一處。

7、搖花船的主要習俗是什麼????

艄公又稱艄搭子,一般來說一主一副,類似於相聲和東北的二人轉,在花船隊伍中領頭。艄公需口才極佳,能夠答得上周圍觀眾的各種問題,中間除花船本身外還必須有四位唱歌的少女,隊伍後面一般是樂器隊,一般為四至六人。

若四人:鈸者一人;胡者兩人,一般兩人胡種不同但必有一人持二胡;鼓者一人。若六人:鈸者兩人;胡者兩人,一般兩人胡種不同但必有一人持二胡;鼓者一人;另一人不定。隊伍最後必有一個身強力壯的人「挑禮」。

(7)句容有哪些風俗習慣擴展資料

鎮江句容搖花船鬧新春:搖出年味 搖出幸福

表演現場,舞船隊掌舵、搖花船、劃槳、吹打樂器,大家各司其職,配合得很是默契。在鑼鼓喧天、吹吹打打的氣氛中,圍觀的大人、孩子都笑容滿面。

社區居民華守旺告訴記者,搖花船是我們句容比較有特色的傳統文化表演節目,一般都是在春節期間的農村才出現,而現在在社區也能看到,讓他重溫了一回兒時過年的感覺。

社區居民華守旺告訴記者,好多年沒看過了,還是以前在老家村上看到的,現在看到這個,很激動,過年就應該這么喜慶,這樣才能提出年味!

舞船隊船娘子趙六秀介紹,搖花船表演預示著新的一年,福壽安康。以前過年期間,搖花船是走街串巷非常受歡迎的表演節目。不過,隨著越來越多的農民進城,觀看傳統節目的村民越來越少,搖花船表演在農村很難見到。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節日和文化日漸回歸傳統,搖花船又恢復到往日的風采,尤其是年輕的一代,對這些老傳統更是新奇和喜愛,這讓她很是欣慰。「我們的表演這么受歡迎,我們非常高興,我會一直搖下去,為更多人搖出年味、搖出幸福!」

社區居民小劉說:「這樣的文化節目還是第一次觀看,非常的精彩,讓我們年輕人也更多的了解到我們祖國的傳統文化,希望我們政府多多舉辦這些人話節目,讓我們年輕人了解到我們祖國更多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的一面!」

8、鎮江人有什麼風俗

鎮江的風土習俗:

1、端午節時鎮江人吃棕子還要食「十二紅」

「十二紅」其實是一個統稱,不一定要湊足十二樣,但有「幾紅」必不可少:

(1)炒莧菜——鎮江民諺「五月紫莧鮮,端午來嘗新」,炒熟的莧菜,湯呈紅色,加上大蒜瓣,紅白相間,清香四溢。

(2)煮黃魚——鎮江民諺「端午黃魚最稱美,風味勝過魚回魚鮮」,魚肉滑潤,嫩白細膩,吃在嘴裡別有滋味。

(3)咸鴨蛋——鎮江兒歌「巴巴掌打到五月五,粽子鹹蛋過端午」,端午的咸鴨蛋,新腌不久,蛋白如玉,蛋黃油潤,淡淡鹹味,鮮美可口。

2、端午節飲用雄黃酒

飲雄黃酒,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雄黃酒,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耳鼻、手足心, 並灑牆壁間, 以法諸毒。起源於鎮江《白蛇傳》,即是以雄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白蛇原形。

以往的雄黃酒,現在在鎮江應演變為鎮江的恆順老酒。

3、正月「上金山,拾金子」

老鎮江有「上金山,拾金子」的說法,沿著西津渡那條充滿轍印的古街,騎驢上金山,自然別有一番趣味。據傳,舊時也有到雲台山財神廟進香的習俗。此外,滿大街還能看到「迎財神」的民俗表演。

4、新年頭一天吃紅棗茶和湯圓

正月初一,很多鎮江人習慣早餐時吃紅棗茶和煮湯圓,即取「早發」「元通」的意思。湯圓一般是用糯米粉搓而成,餡心有脂油白糖、棗泥、豆沙、菜肉,等等。年初一至初二,一般不煮生食,而是吃隔夜飯,取「隔年陳」之意。

5、祭拜先祖

祭祖即民間說的「上墳」。鎮江有「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的說法,意思是清明上墳掃墓要越早越好。清明人們要到過世的親人的墳頭上填土、壓紙、焚香、燒紙錢。

9、句容 三岔豬頭肉介紹

在秦淮河的上源句容市的赤山腳下,當地農民都是將豬散養。這下天篷元帥自由了,一張尖嘴到處亂拱,十分野性,練得了一塊好活肉。當地人就用這樣的豬頭燒煮,便有了百年老鹵。百年老鹵煮出的豬頭肉風味絕佳,色汁醬紅,味道鮮咸。那豬頭肉是爛得有膠,香得有汁,粘得有味。在句容市有專賣店,鎮江一些酒樓定期來此拿豬頭肉。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