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溫州民族風俗
1、溫州民俗特色有哪些?
1、攔街福,溫州城內每年農歷二月初一從康樂坊開始,至三月十五日五馬街止,主要街道依次舉行祈福活動,稱「攔街福」,為地方性傳統節日。
2、芥菜飯,農歷二月初二,溫州素有吃芥菜飯的習俗,謂可以防止生疥瘡。《瑞安縣志》記載:「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
3、吃巧食,每逢七夕吃「巧食」習俗。「巧食」是米粉拌紅糖、蘸芝麻製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拋在瓦背上,酬謝喜鵲搭橋之功,並望多給人間報喜。
4、三朝,結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後者俗稱「三日兒」。洗生婆要在「三朝」為嬰兒洗浴、更衣和檢視臍帶痕。外婆家要送禮,內有壽桃、紅蛋、花生、福壽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擺酒請洗生婆和女客。
5、五月忌,農歷五月,多陰雨天,衣、物都容易霉爛,稻田亦易遭蟲害,認為五月諸事不吉,稱為「惡月」,採取不嫁娶,不造船等迴避的辦法。
2、溫州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關門炮和開門炮的說法在溫州有關門炮、開門炮的說法,在網上有傳閱,我這里也來講敘自己的見聞。
在年三十晚上,溫州人家關門時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在門外放炮仗,稱之為關門炮,表示舊歲平安。
大年初一清晨,溫州人家開門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門外放炮仗,稱之為開門炮,用以圖新年吉利。
開門炮關門炮一般放三個雙聲爆仗(俗稱二踢腿),不過一般備四個炮仗,俗稱「帶四放三」,留一個作預備。
這是我們在溫州過年溫州老闆們給我講的有關於過年的習俗,這很適用,我在永嘉甌北鎮這里,每年都會看到這樣的情況。
(2)浙江溫州民族風俗擴展資料:
過年吃年糕在甌北鎮這里,村民都有吃年糕的習慣, 正月初一的早餐,也就是新年的第一餐一般是大年三十准備好的,菜碟一定要用高盞碗,取其高字,謂「一年高一年」。
吃年糕,我也喜歡吃,其做法有有炒年糕,煮年糕,蒸年糕,還有的就是油炸年糕,在過年當天當地的的村民是非常的熱鬧的。
3、溫州民俗有哪些呢?
溫州民俗有:
1、曬書:六月六,宋真宗趙恆聲稱上天賜予他一部天書,定六月六日為「天貺節」。書籍在古時是珍貴之物,古人為防止書籍善本受潮或遭蟲蛀,每年會有「曬書」(又稱曝書)之舉。
2、嘗新:在溫州各地的農村,舊時夏令六月,當早稻登場後,城鄉家家戶戶舉行「嘗新」儀式,以示慶祝豐收。農家取新米煮成米飯,在中庭擺起一張小桌或茶幾,放一盤茄子、一盤帶豆和一碗新米飯,先薦神明祖先,後全家開始吃「嘗新酒」。
3、過重五:農歷五月初五是民間傳統的端午節,溫州人俗稱「重五」。民間過重五節,不僅要吃粽子、吃雞蛋、插菖蒲,還有一項非常熱鬧的活動,就是劃龍舟比賽。
4、九月九登高送娘舅:九月九是重陽節,是象徵老人幸福、長壽、安康的節日。過去每當重陽節,孩子們有送「登高」敬獻娘舅的習俗。
5、十月末水冰骨:農歷十月底,手伸到水裡已經有刺骨的感覺了。這段時間多為陰天,感覺冷颼颼的,一年中最冷的時節開始了。
4、溫州民俗是什麼呢?
溫州民俗:
1、正月燈
農歷正月,辭舊迎新,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喜度春節。尤其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燈節)的活動最熱鬧,各式民俗燈藝紛呈輝映,可謂「萬家燈火不夜天」。
2、二月鳶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溫州人習慣叫鳶。農歷二月,風和日麗,正是孩子們野外放風箏的好時光。
3、三月麥稈作吹簫
農歷三月,正是農家麥子收成時節。孩子們憑著自己靈巧的小手,將曬在路旁的麥稈芯折成一段,放在嘴裡當簫吹,居然能吹出悠揚的聲音來。
4、四月四做做戲
農家最閑是四月。所以在這個時節,劇團都紛紛下鄉演出。孩子們也最喜歡跟隨大人去看戲,湊熱鬧。
5、五月五過重五
農歷五月初五是民間傳統的端午節,溫州人俗稱「重五」。民間過重五節,不僅要吃粽子、吃雞蛋、插菖蒲,還有一項非常熱鬧的活動,就是劃龍舟比賽。
6、六月六洗垢蹉
意謂在這一天是人們洗頭、洗浴的最好時光。又因為農歷六月份日照時間最長,老百姓紛紛把去年底過冬的棉被拿出來曬太陽,防止發霉。
7、七月七巧食喜鵲啄
農歷七月初七,是民間傳說中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這一天,溫州家家戶戶都有吃巧食的習俗,而且把巧食放在屋脊上,讓喜鵲來啄,以此來紀念鵲橋會。
8、八月八月餅餡芝麻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在外的親人都千方百計回家過節,而家人都要早一個星期把芝麻月餅做好,等待合家團聚,邊吃月餅邊賞月。
9、九月九登高送娘舅
九月九是重陽節,是象徵老人幸福、長壽、安康的節日。過去每當重陽節,孩子們有送「登高」敬獻娘舅的習俗。「登高」似「九層糕」,是用糯米粉製成的糕點。
10、十月末水冰骨
農歷十月底,手伸到水裡已經有刺骨的感覺了。這段時間多為陰天,感覺冷颼颼的,一年中最冷的時節開始了。
11、十一月吃湯圓
農歷十一月迎來冬至,溫州人又叫「冬節」,溫州人歷來有吃湯圓、吃麻糍的習慣。湯圓吃過又大一歲了。
12、十二月糖糕印狀元
農歷十二月,溫州家家戶戶都忙著做糖糕過新年。一些人家還專門做了印著當官做狀元圖案的糖糕,贈送給親戚鄰里,互討吉祥。
5、溫州獨特的民俗文化是什麼?
1、三朝。結婚和孩子出生的第三天,都叫「三朝」。後者俗稱「三日兒」。洗生婆要在「三朝」為嬰兒洗浴、更衣和檢視臍帶痕。外婆家要送禮,內有壽桃、紅蛋、花生、福壽糕及四季衣物。主家要擺酒請洗生婆和女客。
2、芥菜飯。農歷二月初二,溫州素有吃芥菜飯的習俗,謂可以防止生疥瘡。《瑞安縣志》記載:「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
3、吃巧食。每逢七夕吃「巧食」習俗。「巧食」是米粉拌紅糖、蘸芝麻製成,有舌形、指形等。夜把「巧食」拋在瓦背上,酬謝喜鵲搭橋之功,並望多給人間報喜。
4、搗年糕
也叫「搗糖糕」用糯米摻些秈米,加上紅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搗韌,然後做成長方形,瑞安叫「慢食」。也有做成元寶狀的,最大重約3公斤,插上銀花可放在中堂長條桌上,每個房間也可擺上。這也叫「做年糕」,即年年高升的意思。
5、撣新
每年農歷十二月廿四前後,沿襲臘月「撣新」習俗,溫州全城家家戶戶掃塵驅垢,粉壁飾室,滌具曬物,每戶人家趁此機會洗去家裡一年堆積下來的污垢,准備乾乾凈凈迎春。
6、浙江溫州的家鄉風俗有哪些?
浙江溫州的家鄉風俗:
1、曬醬油肉和鰻鯗
溫州人習慣大約在農歷十一月份就開始曬醬油肉和鰻魚鯗。用生瘦豬肉、生雞鴨放在醬油中泡浸,然後曬干食用,別有風味。
2、搗年糕
搗年糕也叫「搗糖糕」,用糯米摻些秈米,加上紅糖或白糖,蒸熟,放在石臼中搗韌,然後做成長方形,瑞安叫「慢食」。有年年高升的意思。
3、分歲酒
除夕夜合家同堂,擺酒聚餐,或邀請好友親朋同食,開懷暢飲,稱「分歲酒」。因為除夕是新舊年交替的分界線,吃分歲酒,意即新舊歲由此夜而分。因此,這餐飯不論貧富,都要盡量辦得豐盛些。溫州人很講究吃「分歲酒」,又稱「年夜飯」。
4、開門炮
正月初一凌晨,家家戶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後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徵送舊迎新和接富,俗謂「接年」。
5、元宵燈會
鬧花燈是中國傳統元宵佳節的慶祝活動,祈求一年的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溫州瑞安的曹村,元宵節鬧花燈還有求取功名、登科及第的涵義。瑞安曹村有「神燈現,名士出」之說,曹村人將花燈視為神燈,它可以照亮士子的前程,為士子的科考之路指明方向。
7、溫州傳統節日風俗有哪些?
溫州傳統節日風俗有:
1、剃龍頭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在農歷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鴻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2、攔街福
寧村「二月二攔街福」是龍灣區獨有的一個民俗傳統文化節日,也是我國古老的攔街福中的一種。相傳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浙江一帶倭患基本盪平,人們為緬懷湯和恩澤,祈求太平,追求美好的未來。
在「龍抬頭」的二月初二,舉行「攔街祈福」儀式,整個活動為期兩天,初二攔街祈福,初三百家宴席。「攔街福」民間民俗活動也有400多年的歷史,成為了當地的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3、迎神賽會
平陽縣麻步鎮在二月二舉行迎神賽會。該廟會歷史悠久,起源於明代萬曆年間。據傳,古時候村民們將神像抬出廟門在魚塘周邊各村巡行,一路上敲鑼打鼓,燃放爆竹,鳴放火銃,過去甚至還要點燃火堆,在助長神靈出巡聲勢的同時,起到將老虎猛獸驅趕出境的作用,以保護一方平安。
如今,舉行迎神賽會驅趕猛獸的原始意義早已經成為過去,但村民們還是一如既往地會舉行規模盛大的迎神賽會,特別是小孩扮演的「掌印吏員」和「七仙女」等神話中人物已經成為當地一種民間風尚,迎神賽會也成為一種類似於中國鄉村的「狂歡節」的全民狂歡游樂活動。
4、吃芥菜飯
農歷二月二吃芥菜飯是溫州民間廣為流傳的習俗,並有「吃了芥菜飯不生疥瘡」的說法。《瑞安縣志》說,「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古時候老百姓生活窮困,衛生意識淡薄,再加上缺醫少葯,皮膚病(如疥瘡)患者多,且易傳染。
5、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龍抬頭」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標示著陽氣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氣溫回升,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時節作為一個祈福納祥轉運的日子。
8、溫州有什麼習俗?
溫州有關門炮、食年糕、新年酒的習俗。
1、溫州,簡稱「甌」,浙江省轄內地級市;浙容江省區域中心城市之一。
2、溫州本地方言以甌語最為重要,一般泛指通行溫州各地的溫州話。溫州話是吳語的一種,屬於吳語甌江片,是南吳語的代表。民間一般公認溫州鹿城區通行方言為溫州話。溫州方言除甌語外,還有閩語、蠻話、蠻講、畲客話、金鄉話、大荊話和羅陽話等。
3、溫州歷史悠久,有豐富的文化遺存。甌越文化、山水文化、民族文化等源遠流長,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戲曲、造型藝術、民間美術、民間手工技藝、民間習俗等有著深厚的底蘊和獨特的價值,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十分豐富。
4、自2005年非遺保護工作全面開始以來,通過溫州市性普查,共確定非遺線索55萬余條,有價值項目27000餘個。在此基礎上成功申報和公布樂清黃楊木雕、細紋刻紙、溫州鼓詞、泰順的葯發木偶、永嘉崑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級17項,省級78項,市級22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國家級6人,省級64人。
5、農歷二月初二,溫州素有吃芥菜飯的習俗,謂可以防止生疥瘡。《瑞安縣志》記載:「取芥菜煮飯食之,雲能明目,蓋取清精之義」。芥菜飯佐料有肉絲、香菇絲和蝦米等。
9、浙江溫州的風俗有哪些?
浙江溫州的風俗有
1、正月燈:農歷正月,辭舊迎新,家家戶戶張燈結綵,喜度春節。尤其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燈節)的活動最熱鬧,各式民俗燈藝紛呈輝映,可謂「萬家燈火不夜天」。
2、二月鳶:「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風箏,溫州人習慣叫鳶。農歷二月,風和日麗,正是孩子們野外放風箏的好時光。
3、三月麥稈作吹簫:農歷三月,正是農家麥子收成時節。孩子們憑著自己靈巧的小手,將曬在路旁的麥稈芯折成一段,放在嘴裡當簫吹,居然能吹出悠揚的聲音來。
4、四月四做做戲:農家最閑是四月。所以在這個時節,劇團都紛紛下鄉演出。孩子們也最喜歡跟隨大人去看戲,湊熱鬧。
5、五月五過重五:農歷五月初五是民間傳統的端午節,溫州人俗稱「重五」。民間過重五節,不僅要吃粽子、吃雞蛋、插菖蒲,還有一項非常熱鬧的活動,就是劃龍舟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