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永春家鄉風俗

永春家鄉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29 10:57:32

1、閩南有哪些過年的風俗

閩南過年的習俗

春節為一年諸節之首,是一年中最具喜氣的節日。人們將過春節稱為「過新年」。年,既是時間單位,也是節日名稱,是年與年之間的大節。現在不少人總是感慨年味越來越淡,其實,舊時泉州關於春節的習俗是十分隆重精彩的。

泉俗認為「年兜」——即除夕那天是祭祀祖先的重大節日。那天中午,家家戶戶都要盡力備辦豐盛菜餚敬奉祖先,即便是貧寒之家也要盡力而為。供桌上擺滿各色糕果和雞鴨魚肉,中間高堆「過年飯」,以陶缽盛大米(象徵豐衣足食),上面再擱碗糕(因為碗糕俗稱發糕,象徵興旺發達)、柑橘(象徵吉祥如意)、紅雞蛋(象徵吉祥、有福)、紅米丸(象徵團圓、圓滿)和米粉蒸制的金、銀錠(象徵財源廣進),中插春枝(象徵年年有餘,閩語中的「剩」就是「春」音,所以以前很多農戶在過年時都要在存放大米的米缸和存放糧食的米囤上貼個「春」字,既寓意春節來臨,更寓年年有餘,有「春」——有剩餘),供桌前還要再置放一個火爐(象徵家運亨通、紅火),一直擺到傍晚,再燃放鞭炮,子孫們就跪拜祖先,祭禮也告完成,俗稱辭年。

現在很多人家在除夕那天拜祖先沒那麼煩瑣,一般就是備辦一些豐盛的菜餚,給祖先燒香點燭、燒「金紙」,放鞭炮。安(安溪)、永(永春)、德(德化)等山城拜祖先一般要有米飯、「米果」(用飯米磨成米漿蒸制而成,即米豆腐)、炸肉丸、豬蹄、雞(或鴨)和水果;泉州、晉江、石獅、惠安沿海一帶拜祖先一般是用米飯、魚丸、雞卷、芋角(把大芋頭切成塊)、炸排骨、牡蠣煎(一種小吃,用新鮮牡蠣拌地瓜粉用油煎炸而成)和各色果品。——芋頭也上供桌?也許會有不少人產生疑問,如果你看過芋頭剛挖出來是怎樣的,你就會明白了。剛挖出來的芋頭是有許多小的芋艿附在一個大芋頭上的,它象徵著多子多孫,於是堅信多子多福的古人們就把它也擺上了供桌,希望多子多孫,人丁興旺香。(另,閩南地區清明祭墓,有人也會將幾個小芋艿放在墓碑前。其寓意同樣是希望多子多孫,多子多福。)閩南人拜祖先多愛用雞和魚等葷菜是因為「雞」諧音「吉」象徵吉祥如意,「魚」諧音「余」,象徵年年有餘。果品一般愛用柑橘,大橘(鵪鶉蛋那麼大的橘子),糖品一般用金橘(是橘子的一個品種,只有半顆花生米那麼大,味奇酸不能生吃,得去籽用鹽水浸泡去其酸澀之味之後加白糖腌制熬煮成蜜餞,是泉州地區的山城永春所特有的,三明地區的尤溪也是主要產地)。這是因為「橘」諧音「吉」,閩語的「橘」和「吉」同音,象徵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泉州有句俗諺:「清明(或冬至)不回家無祖,年兜不回家無某(妻)。」說明民間對於除夕吃團圓飯歷來十分重視。過去泉州男性外出謀生者甚多,但無論奔波在多遠的地方打拚,除夕日均要回家團聚,共享天倫之樂。農村更有「哪怕三隻腳的凳子也要搬回家中過年」的說法。拜祖先多在中午,但除夕夜也是不能忽視的。北方除夕夜要吃水餃,南方則無此習俗,但除夕那天的晚餐也是極豐盛的,一家人團坐在一起,邊吃邊聊,氣氛極濃烈。

安(安溪)、永(永春)、德(德化)等山城在除夕那天晚上還要吃甘蔗。說到甘蔗,閩南地區過年時一般都要買甘蔗,少則兩三根,多則七八根,十幾根。因為買多了,一般是連帶葉的蔗尾都留著,根部也不削皮,這樣才能夠存放得久一點。買回後一般都是放在門後,特別是大門——舊時大門為雙扇門,左右兩扇門後要各放一根連根帶葉的甘蔗。因為除夕一夜連兩歲,所以閩南人在除夕那天晚上都要吃甘蔗,寓意「甜頭甜尾」,一年到頭生活甜蜜幸福。吃完的蔗渣正好「熗火盆」。—— 「熗」在閩語中就是「燃燒」的意思,一般是傍晚時分在家門口用田裡的稻草、拾來的枯枝等東西堆成一堆成盆狀(就是圓形的),然後放火點燃,寓意來年生活紅火、興旺,同時也有驅邪避災之意,到了晚上,「火盆」快燒盡時,就用蔗渣放入火堆,充當燃料。

而晉江(特別是安海一帶)除夕晚上流行的是「跳火盆」,所謂「火盆」(或稱「火群」),是在家門口以干薯藤、稻草以及「撣塵」用過的掃塵枝等燃起火堆,然後家中所有的男性成員逐一從熊熊火堆上跳躍過去,男嬰由成人抱著跳過,外出未歸的男人則由在家的兄弟替跳,同樣寓意來年生活紅火、興旺和驅邪避災之意。

泉州、晉江、石獅沿海一帶過春節還要蒸碗糕,有的還把碗糕叫做「發糕」。閩語的「發」就是發財、發達的意思,因為蒸碗糕得先「發酵」,所以碗糕寓意著能夠發達發財、發家致富;米粉發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頂部就會裂開,寓意「笑口常開」,象徵全家幸福安康、歡歡喜喜,整日笑嘻嘻;碗糕大都是做成甜味的,寓意生活甜蜜,吉祥如意。

安(安溪)、永(永春)、德(德化)等山城一般沒有蒸碗糕這習俗,但過年是一定要蒸「米果」的,即米豆腐,因為除夕那天中午拜祖先的時候一定要有「米果」,這「米果」是用普通的「飯米」(即煮干飯用的米)磨成米漿,然後再加入少量的鹽和蘇打粉用旺火蒸製成的,可以直接吃,或蘸醬油、醋吃,也可以煮成湯,或加入米粉煮湯。安(安溪)、永(永春)、德(德化)等山城在春節來臨時還經常會做一種用蒸熟的冬米搗製成的白米果,也有人叫「冬米米果」,或直接叫白米果,一般做成圓餅狀,蒸熱後可以包白糖和花生粉,捏成餃子狀直接吃,也可以切成條片狀用香菇丁、冬筍絲、白菜絲、胡蘿卜絲、芹菜絲和其他調料旺火熱油炒熟了吃。另外,安(安溪)、永(永春)、德(德化)等山城在春節時還經常會蒸「芋米果」和「菜頭米果」。 「芋米果」顧名思義就是摻入芋頭的米果,就是把芋頭去皮蒸熟後搗爛,然後放入「飯米」磨成的米漿中,加入鹽和油爆蔥花,拌勻後蒸熟。吃的時候要先切成大塊的片狀,再用熱油炸後蘸醬油、醋等調料吃,味道很香。——依據個人喜好,也有不蘸調料吃的。至於「菜頭米果」就是把做「芋米果」的芋頭換成礤成絲的蘿卜做成的「米果」(閩南話的「菜頭」就是「蘿卜」,閩南人喜好蘿卜,因為「菜頭」諧音「彩頭」,寓意好財運,所以除夕那天和初一那天的飯桌上一般要有盤蘿卜炒肉片或蘿卜燉肉的菜),「菜頭米果」的吃法跟吃「芋米果」一樣。

除夕夜過了12點,閩南地區還有個習俗就是「號正」,就是家家戶戶要點燃鞭炮,寓意辭舊迎新,迎來了「正月」,新的一年又開始了,又有了新的希望,美好的開始。有不少人家早早備好果品開始點「天公燈」——就是點亮門前的紅燈籠,住套房的這燈籠一般掛在陽台上,住樓房的一般掛在最高樓層的陽台上,擺上果品,點上香,拜天公。同時,還要拜祖先。家裡有安放神佛像的,還要燒香點燭的拜神佛,祈求神佛保佑全家人身體健健康康,出入平平安安,萬事順心如意。以前還有守歲的習俗,現在少有人守歲了——當兒孫輩的不能早早上床休息,要圍坐在一起閑聊笑鬧,通宵達旦的,據說,小輩們越遲睡,越能夠讓家中老人增壽,「守歲」,其實是兒孫輩對長輩表示孝心的一種方式。倒是一些不知疲倦的十幾歲的小毛孩精力旺盛,通宵達旦地瘋玩,他們或許早忘了守歲本來的真正意義是什麼了。大多數人年前忙乎了好多日子,號正後,都休息去了,因為第二天還得早起。

到了正月初一這天,全家都要早早起床,閩南地區有正月初一起早喝「金橘茶」之習俗。即清晨起來,要喝杯清茶,同時還要吃顆「大橘」或「金橘」,寓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順順利利。閩南地區正月初一這天的早飯必須是吃干飯——據說這天吃了干飯,出門才不會被雨淋。這天早上的菜餚中還必須有道「長命菜」和一盆以蘿卜為主料煮成的菜餚。所謂「長命菜」其實就是芥菜,一般是前一天晚上要把芥菜一葉一葉的剝下,連葉帶莖洗凈後放入開水鍋中煮燙變軟,再撈起放入涼水中,然後用手把莖葉撕成長條狀——記住,絕對不可以用刀切!待到第二天用油鹽烹煮即成餐桌上的「長命菜」。因為芥菜株形高大,撕下的莖葉成長條狀,這菜寓意長命百歲,福壽綿綿。講究的人家第一口菜必須夾「長命菜」。這「長命菜」閩語就叫「長菜」。至於過年還須有蘿卜做菜餚,則是因為閩南地區把蘿卜稱為「菜頭」,「菜頭」又與「彩頭」諧音,寓意新的一年有好彩頭,事事順心如意。

正月初一這天,閩南地區有不掃地,不動刀剪,不取井水的習俗。因為掃地寓意把財氣都掃走了,所以,即使要掃地,必須從門口往裡掃,寓意把財氣往家裡掃,垃圾也只能找個地方堆放,不能倒掉。刀剪為鋒利之物,常常讓人有受傷、流血之不祥聯想,不動刀剪,是為了避免新的一年有血光之災。所以,閩南人還規定除夕那天要剪好手腳的指甲,而且,之後只能等到舊歷十六才能重新修剪。現在大多數人家都用上了自來水了,所以,不取井水的習俗也被漸漸淡化了。不取井水是因為傳說井中有井神,初一那天去取井水就會動了井神,惹其發怒,從而給自家帶來災難。

正月初二,閩南地區俗稱「女婿日」,也就是在這天,出嫁的女兒要和丈夫回娘家探望父母。

正月初四為迎神日,又稱接神日。臘月二十四日這天,家家戶戶把灶王爺等諸神送上天,讓其上天言好事,諸神在天宮玩夠了,要到這天才下凡間,所以,到了正月初四這天就要把他們恭恭敬敬地接回家中供奉,以求神佛庇佑全家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萬事如意。

正月初五這天,大多商鋪開始繼續開張,農人開始下地幹活。

正月初七這天為「人日」,一般要吃雞蛋壽面。

正月初九這天為「天公生」,與過年一樣隆重。古人認為天是老大,豈能不敬天公?

正月十五為元宵節,要吃湯圓,賞花燈。

另外,對春節的習俗,泉州、晉江、石獅沿海一帶有句順口溜:初一場(這天擺開娛樂場,開始娛樂活動),初二場(昨天的娛樂繼續),初三無姿娘(閩南呼婦女「姿娘」,此日婦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天(灶君從天上匯報回來),初五舀肥(這天農民要開始掏糞便肥田、農事開始了),初六隔機(這天婦女要整理織布機、開始織布),初七七元(這天要取菜、果七樣做成「七寶羹」),初八完全(到了這天,年糕等好東西已經吃完了),初九「天公」生(這天是老天爺的生日,要拜天公),初十好食天(天氣依舊寒冷,宜在家飲酒作樂),十一「倒去覓」(出嫁的女兒這天要回娘家探望)(註:其實,閩南地區的絕大部分縣市是把初二定為「女婿日」,出嫁的女兒要和丈夫回娘家探望父母。),十二請女婿(這天,丈母娘要好好宴請女婿)。十三吃糜(稀飯)配芥菜(以前日子窮,好吃的東西到這個時候也都吃光了,要開始粗茶淡飯的日子了),十四搭燈棚(搭好燈棚,准備上元節的活動),十五上元暝(即上元節,也即元宵節),十六地媽生(有天公,當然有地母,這天是大地母親的生日), 十七「那怎生」(節日就這樣過去了)。

也同屬於泉州地區的安(安溪)、永(永春)、德(德化)等山城對春節的習俗也有句順口溜,跟上面的那則大同小異:初一場(這天擺開娛樂場,開始娛樂活動),初二場(昨天的娛樂繼續),初三初四宰豬兼宰羊(初三、初四,屠戶已經開始殺豬宰羊賣肉了,意即市場開始熱鬧了),初五舀肥(這天農民要開始掏糞便肥田、農事開始了),初六隔機(這天婦女整理織布機、開始織布),初七人生日(女媧就是在這天造出人來的,是普天之下所有人的生日,這天要跟平時過生日一樣,大家中午都要吃壽面加一對煮蛋——一個雞蛋,一個鴨蛋)。初八五穀生日(在這天,五穀雜糧被五穀神創造出來並養育了萬物之靈長——人類,所以,為了報答養育之恩,我們也要給它們過生日),初九「天公生」(這天是老天爺的生日,要拜天公。這個日子農村人是相當重視的,過得相當熱鬧,不亞於過年!一般在那天,人們都要早早起來「點天公燈」——就是掛上紅燈籠,然後要准備整雞,整魚及其他食物、果品來拜天公,其中,米龜和甜果是必不可少的!米龜的皮是糯米粉做成的,極柔韌,講究的人家要特地去田間采來鼠麴草,並把鼠麴草搗汁加入糯米粉再揉成粉團——鼠麴草有清涼下火,清肝明目之效用,節日期間以油炸食物及甜膩食品居多,所以,加入鼠麴草汁液吃了能夠清熱敗火,解毒利肝,更有益身體健康,餡料有咸甜兩種,一般都是豆沙餡,個別人做的鹹味餡是蔥頭油炒曬乾的蘿卜絲,別有風味,做成的這種米龜又稱「菜脯龜」(閩南地區稱曬乾的蘿卜塊或蘿卜絲為「菜脯」)。初十「地媽」生(這天是大地母親的生日,也要備辦較豐盛的菜餚來報答大地母親對人類的養育之恩),十一請女婿(丈母娘要請女兒、女婿這天回娘家探望並好好宴請女兒、女婿),十二請無來(去邀請沒有來的意思),十三再去覓(再次請女兒、女婿這天回娘家探望)(註:此二句實為押韻而做的,並無實意。)十四迎燈敬(這天開始舞龍、弄獅——即舞獅等娛樂活動),十五上元暝(即上元節,也即元宵節),十六去討錢(年前欠錢未還的,討債的人只有到了這一天才可以上門討債)。

過了正月十五,「年」也就算過完了!一切又回復到平常的起居生活了。

2、我們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10篇

每個人都有自己美麗的家鄉,而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各種各樣的風俗,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我們家鄉的風俗 作文 500字,歡迎大家閱讀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我們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1

我的家鄉在福建永春。每年在 春節 這個傳統節日里,家鄉舉行著各種各樣古老的慶祝活動。我最喜歡的是「游神」。

正月初,「游神」活動是最隆重的。全村子的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不僅准備好各種果蔬肉類等供品,還要備好一疊疊金紙香炮,然後會召集一些強壯的青年人去用轎子抬神靈,圍繞著村子游一圏。一路敲鑼打鼓,游到哪家門前,那家人就會拿出備好的供品祭拜,還要燒金紙、舉香、跪拜神靈,祈求菩薩保佑全家老小平安健康。

這天,我們全家早早地准備好,等待著「游神」隊伍到我家門前。鑼鼓聲終於越來越近了,我興奮極了。看見了好幾個人走在前面,穿著道家服,手上拿著專用放炮器,炮聲「噼噼啪啪」響個不停。後面跟著舞獅隊,舞的獅子可真精彩。再後面,幾個人抬著轎子,上面坐著從廟宇里請出來的神明。只見「游神」隊伍圍繞著祭品桌轉圈。大人們把煙炮點燃了,現場出現了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煙花,有的像肥肥小貓,有的像可愛的小狗,還有的像雪白梨色的小馬……好看極了。我手上舉著點燃著的香,跪在地上,眼睛卻偷偷瞄著桌子上各式各樣的巧克力、餅干、蘋果……「祭品好豐盛。」我嘀咕著,忍不住直流口水。

家鄉的春節習俗真有趣,歡迎來年到我的家鄉過節。

我們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2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的老家——湖北也有著別樣的風俗。

在湖北過年時, 除夕 這一天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吃飯前要先放一串鞭炮,然後關上門祭拜祖先,接著便是吃團圓飯了,在飯桌上雞魚是必不可少的,吃到最後魚總是不能吃完,寓意著年年有餘。

到了初一,我們的第1餐要吃雞,爸爸告訴我吃雞,也有著象徵的寓意。因為雞通「吉」,所以吃雞就代表著大吉大利,希望以後的日子好運連連。爸爸還說吃雞時不同的人吃不同的部位。比如:主要的勞動力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有希望的後生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

奶奶在初一這天,六點鍾便開始熬雞湯了。當我們起床時差不多七點鍾了,此時的雞湯已經燉熟了,一陣陣香味從廚房裡飄了出來。我迫不及待的來到廚房,只見灶上的鍋中正冒著熱氣,雞已經切成了一份一份,正躲在鍋中的各個角落裡頭。

很快雞湯便被端上了桌,聞著那誘人的香味,大家都紛紛誇贊到「奶奶的廚藝真好!」奶奶都被誇贊的不好意思了,等菜都上齊後我們便開始吃飯了。只見表弟率先拎了一個雞翅膀,我也緊跟其後夾了一個。大人們也都紛紛開動了。

看著碗中的雞翅,它已經被燉成了金黃色,我吃掉皮後裡面的肉變成了粉色。吃完雞翅我又找了幾塊雞肉吃,那吃的是滿嘴油光。

吃著這頓飯,我想:我也要把這個習俗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不讓它遺失在歲月的長河中。

我們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3

每年的 元宵節 ,我家鄉可沒有花燈可賞,更沒有燈謎可猜,有的是熱鬧、火爆的「玩意兒」。「玩意兒」是大人們的說法,其實是跑早船、跑紙馬的總稱。

「玩意兒」在家鄉可算是最熱鬧的和最讓人喜愛的文藝形式了。過去的過年過節既沒有電影電視也沒有手機網路,人們只能自編自演創作一些娛樂節目。每年冬天,人們農活一忙完,便湊在一起編演這些「玩意兒」,這樣一直鬧騰到元宵節後。村村鑼鼓喧天,家家都在看「玩意兒」演「玩意兒」,有時村與村還要比試一番,那可是盛大的集會了。小夥子們拚命地跑,村村鑼鼓敲得震天響,再加上人們的叫聲、歡呼聲,好像是千軍萬馬混戰在一起,廝殺在一起。

而今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可人們卻覺得缺少了什麼。有一天,不知怎的村裡響了幾槌鼓聲,隨即是一陣鑼響,再之後鑼鼓齊響,人們又擺弄起了被遺忘的「玩意兒」。開始是一個村,逐漸的十里八村全響起來,人們離開電視離開手機離開網路,走出家門又湊在一起笑在一起了。我有幸又能看到了那雄赳赳、耀武揚威響著串鈴的紙馬,永遠的傻小一家的滑稽表演,踩著尺把長高蹺的孫悟空翻跟頭……

近幾年,家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多希望家鄉的傳統風俗會一直傳承下去。

我們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4

端午節 有包粽子和賽龍舟的風俗。我們淳安縣雖然不賽龍舟,但還總是包粽子吃呢!

對我們淳安來說,粽子不僅在端午節包,在其他時候也包。不過,在端午那天會包多一點,有時吃到明年都不稀奇。

粽子是種吃食,主要由糯米、粽葉、五花肉、棗、栗來做。有時包臘肉香腸,少時還會放紅豆排骨。粽子是從古代屈原跳江之後有的食物。 傳說 ,屈原跳江以後。楚國百姓怕魚把屈原吃了,就包了粽子投進江中,希望魚吃粽子就不吃屈原了。所以,粽子就傳到至今。

我喜歡粽子。不僅僅是因為粽子的美味,粽子的多樣。還因為這表達了楚國百姓對屈原的敬愛與贊美。屈原不在了,但粽子卻從兩千多年前,一直傳到今天。

我們家經常包粽子。首先是准備好原料。把肉切塊放鹽和老抽腌漬一個晚上。把綠豆和糯米混合原料基本准備好了。將兩張粽葉捲成一個斗狀。往其中加糯米,盡可能填滿,放上小塊的腌肉。蓋上,抓緊,手不能松。如果折口太小,還能再加一張粽葉。拿根繩子,要足夠長,首尾相連。把繩子尾巴的那兩股扭在一起,然後開始繞。繞到最後在另外兩個角上打個八字形。最後抽繩首,拉緊就好了。

還有一個步驟,就是品嘗粽子。粽子雖然有點難做,但吃起來卻很美味。單看那樣子,聞聞那香味,就夠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況是,大口大口的吃著,在嘴裡品嘗著人間美味呢!

我相信,家鄉包粽子的風俗,會一茬茬往下傳,直到永永遠遠!

我們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5

風俗,是一個地方的節日習慣,也體現了當地的 文化 。而我家鄉的風俗也許很常見,但卻是我們家人溫情的體現,體現這是一個溫暖的家。

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在這個溫馨的節日里,和家人吃上一桌團圓飯,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而在這個喜慶的日子裡,可不只有吃這么簡單。包餃子,貼春聯,掛燈籠……這幾個活動中,要數包餃子為頭牌!

「包餃子嘍,包餃子嘍!」在這大年三十,我最愛聽的就是這話。我們家的餃子都是自家和面,自家調餡,自家包好。這些工序可為餃子增添了不少的風趣。這不,拿出一個盆兒,麵粉往裡兒倒,加水,和面。將手洗凈,觸碰那柔軟的面團,用手攪和。靜置一段時間後,將面揉搓成長長的一段,再用刀分切為小段,搓圓。再用擀麵杖擀麵,擀成圓形。這邊母親在忙活,我就去父親那瞅瞅吧!父親熟練地操著刀,切著菜板子上方正的肉塊,搭配著事先切好的芹菜,攪和在一起。添上些許調味料,繼續用筷子攪和,美味的餡料就完工了!看完爸這波工程,我回到了我自己的崗位,包餃子。

拿起一片薄薄的麵皮,握在掌心中,餡料不多不少,正好一勺。麵皮對折,用手粘合面邊。一下……兩下……三下……一個餃子就大功告成啦!嘿嘿,最後一步——下鍋!將一整盤餃子倒入鍋內,沸騰的水「撲哧撲哧」地吹著號子,「撲通,撲通,撲通。」餃子玩起了跳水……

我的家鄉雖沒有獨特的風俗習慣,但卻擁有著人情味兒,很濃,很濃。

我們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6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雖普天同慶,可各地的風俗不同。我是泰州人,咱們的春節可有趣了!

春節前最重要的是除夕晚上的年夜飯。家裡的三大姑、八大姨,所有的親朋好友都會聚在一起。除非有重要的事,即使身在異鄉,也會趕回來,好聚一場。酒桌上大家互相祝福,人人臉上綻開了打心眼裡的笑容。

泰州人的新年離不開鞭炮,在天剛朦朦朧朧透出一點光亮時,鞭炮聲就已經響徹天空。它成了人們大年初一起床的鬧鍾。看向窗外,家家戶戶的燈都陸陸續續亮起來,穿新衣,戴新帽,雙手拱起敬菩薩。之後便是全家總動員,每個人都忙得不亦樂乎。白花花的糯米粉,綠油油的餡料,包在一起,下鍋。當聽到「咕嚕咕嚕」的聲音時,早晨的第一道美味—湯圓就出鍋了。願新的一年裡闔家團圓,幸福美滿。

太陽升起,第一縷陽光灑落在大地時,人們更加忙碌起來。人們在家裡紛紛熱情迎接前來拜年的親朋好友。小孩子們總是不約而同地排成一個小隊,挨個兒去拜年,回來時總是收獲滿滿,衣兜里被揣滿了各種各樣的甜美的糖果。有些好友相隔雖遠,可情誼深如桃花潭水一般,縱使開幾十分鍾的車,也要去會友拜年。到了下午,電影院便成了人流眾多之處,春節檔的電影,往往會給人帶來歡樂。夜幕降臨之時,更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個個拿出最大最好的煙花,一時間,煙花勝過了月光,在那一刻為漆黑的天空布上一朵又一朵絢麗的繁花。

春節就這樣短暫而快樂地度過,成為了一年中最美好的時光。

我們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7

蹣跚學步的小孩子,勞碌奔波的大孩子,白發蒼蒼的老孩子,提到拗九粥,誰不是嘴裡就立即生出那香甜軟糯的滋味呢?

相傳,有一位孝順的孩子名叫目連。擔心為牢中母親送的吃食全被看陰牢獄卒吃掉,於是用數種食材煮成甜粥,再在表面上灑上黑芝麻讓獄卒誤以為是烏垢不敢吃,粥才得送到目連母親的手中。因為目連濃厚的孝心感動了福州百姓,而這天正好是正月二十九,所以拗九粥從此成了福州特有的民族風俗。

以前,總看到外婆一人坐在矮凳上,一碗雜米一個盆,半天時間篩選,半天時間淘米。在煤爐子上煮一夜,第二天一睜眼,用勺子輕攪兩下,晶瑩剔透的糯米散發著軟玉似的亮光,烏黑錚亮的黑米流露著古銅的色澤,紅棗已有三四倍大,桂圓、馬蹄、花生也悄無聲息地融進了濃香中。高捧一碗,大口灌下。讓雜米的輕糯,紅糖的甜膩,馬蹄的清爽順喉而下,一口氣喝上幾碗才算過癮。

就這么喝著拗九粥長大的我,看到外婆的滿頭青絲不知不覺已成了蒼蒼白發。今年拗九節就讓我來為你熬粥吧!

說干就干,我買回了食材,回憶著外婆舊日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淘洗起來,熬煮正式開始了!大火燒開,小火慢燉。「咕嚕咕嚕」「吱滋吱滋」這不是熬粥,這是一場小型家庭音樂會。數分鍾後,一股燒焦的糊味撲鼻而來。我方才慌忙地打開鍋蓋,往鍋里探了探頭,不禁嚇了一跳。這鍋中水是水,豆是豆,「傷痕累累」……「唉,做拗九粥怎麼這么難啊?我努力了這么久還做成這樣……要不,算了?」我在心中默默打起了退堂鼓,正當我准備收拾「戰場」,猛一回頭,媽媽神不知鬼不覺地站在我身後。「外婆喝得不是區區一碗拗九粥,還是你一片赤誠的孝心啊!」媽媽語重心長道,「別氣餒,我們重頭來過。」揣著對外婆的感恩之心,在媽媽的指導下,我終於成功了!

外婆默默無言地品著粥,兩粒珍珠般晶瑩剔透的東西滑過她歷經滄桑的臉,「嘀嗒」落進了粥里,但她笑了……

濃濃拗九粥,深深感恩情。不僅是拗九粥,中國各地的特色民俗各有千秋。讓我們一起好好傳承、保護、尊重 傳統文化 。

我們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8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我的家鄉是美麗的融城,那兒至今還流傳著許多獨特的元宵習俗。

每到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媽媽總會煮起一鍋湯圓。白白胖胖的小湯圓,懶洋洋地躺在碗里,撈上一個,放入嘴中,留下的只有滿口香甜。

吃完湯圓,我心心念念的便是看花燈、猜燈謎了。爸爸帶著我們來到廣場,放眼望去,千姿百態的花燈相互照映。忽然,廣場上的一個巨大的寶葫蘆吸引了我的注意。寶葫蘆花燈由紅黃藍三種顏色組成,旁邊還靠著一個財神爺。「葫蘆」與「福祿」音同,又是富貴的象徵,代表長壽吉祥,還有財神爺相助。人們為了討個好彩頭,紛紛上前與它們合影。

看了花燈,免不了要猜燈謎。我看準一個小燈籠,疾步上前,伸手拿下燈謎,打開紙條,只見上面寫著「狀如蘑菇一珍寶,當年白蛇將它盜,其實是味好葯草,滋補健身價值高」。剛看到謎面,我百思不得其解,始終找不到突破口。就在我幾乎想要放棄的時候,一株植物浮現在我的腦海,「靈芝!」我脫口而出,隨即一蹦三尺高,可不就是靈芝嗎!」狀如出蘑」「白蛇將它盜」,一聯想,不是靈芝還能是什麼!我懊悔自己想得太慢,卻又喜滋滋地拿著謎條去領獎了。

好不容易猜出燈謎,一陣喧鬧聲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抬頭望去,許多人圍在那邊,時不時傳來歡呼聲,排在外圍的人們踮起腳尖,迫切地想看到前面的景象。是什麼這么引人注目?好奇心驅使著我,想一探究竟。會不會是……想到這,我也顧不得什麼了,抱著獎品就朝人群跑去。

一陣推擠過後,我憑借著孩子的優勢擠到了人群中間,透過大人間的縫隙,我證實了自己的猜想——那就是板凳龍!一條條用一塊塊凳板串連而成的游動的龍燈,被人們架著,遊走在廣場中間。在人們的演繹之下,板凳龍栩栩如生,它在這一刻彷彿化身為條條真龍,直入人們的心田。伴隨著音樂聲,它時而直入雲霄,時而俯沖直下,時而蜿蜒盤旋。它,板凳龍,在這個元宵佳節,已然成為全場的主角。歡呼聲、驚叫聲、音樂聲,響成一片,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望著天上的明月,意猶未盡的我久久不願離去。滿天星光,滿場燈光,人生何如,總有無盡的美好。

我們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9

夜,來了。幕布般的天空被輕紗似的薄雲籠罩,一輪白玉嵌在空中,清清冷冷。這景象不免被月下的那一片耀眼的光輝比下去,那一片別有洞天的光輝便是——南泉燈會。

漫步至燈會正門,不免為之震撼。這扇大門是一個空心弧形,兩端皆有一個以赤色為主,以寶藍色點綴的花瓶相襯,中央一朵淺絳的牡丹招展著,頗有國色天香之姿。大門頂端,五彩花卉徐徐展開,兩只蝴蝶伴其側,霎亮人眼。

進入燈會,映入眼簾的是一棵棵身著熒光衣的翠樹,右方是一條長河,被光芒映得瑩瑩的,水波盪漾,光芒被拉長,隨即又如初。河上又別有一番景緻,繼續向前,原只有零星光芒的河面被填滿了,是荷燈!那些精靈落在河上,幾片翠若玉盤的荷葉,將其襯得越發靈動。細看,那花瓣還在「起舞」,輕輕展開、漸漸合上,著實有趣。看著看著,一陣薄霧飄來,荷燈便似美人蒙上面紗,嬌羞動人。

蓮燈後,一條巨龍穿透雲霧,盡情地展示自己威武的身姿。它的身子像山脈般彎曲,身上的鱗片被燈光照得金光閃閃,巨龍大張著口,口中似乎含著一顆金珠。繼續移步向前,再次路過一扇大門,這扇門也煞似有趣,兩位仙人反手奏著琵琶,輕輕搖晃,好似被身下的祥雲托在空中。

南泉燈會的景緻真是數不勝數,邁步向前,又有一處引人駐足,一座座泛著異彩的山峰連綿不斷,如五彩霞光,整個場景宛若一幅畫卷。畫中,一位詩人泛舟湖心,舉杯邀月,對酒當歌,一手扶在身後,抬頭仰望,似在向明月吐心中思緒,將人拉入「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境中。

沿著道路觀賞,半晌便到了一個廣場。那兒有一處壯觀的景緻——「九龍壁」瓷器燈組,它不是繪畫,也不是彩色幕布,而是瓷器餐具一個個組合成的。九條飛龍騰雲駕霧,形態各異,一隻張牙舞爪、一隻仰天長嘯、一隻躍躍欲試。巨龍的鱗片和身體皆用瓷器組成,太有創意了,在燈光的照耀下,九條龍似活了一般,眼睛閃著光,鱗片熠熠生輝,頗有王者氣勢。流光溢彩的仙女洞、生動有趣的夢幻森林、氣勢磅礴的峭壁飛泉、五光十色的孔雀開屏。一一映入眼簾,印入腦海。

寒意漸濃、夜已深。在這冷意浸入的冬日,這溫暖人心的「明珠」,將人的疲憊驅散,讓人心生喜悅!

我們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10

中國的習俗文化多姿多彩,春節更是一個眾人所知眾人歡喜的節日。「萬物迎春送殘臘,一年結局在今宵。」熱熱鬧鬧中,春節的習俗張揚著出場了。

春節,新年伊始,辭舊換新,大家都換上了新的衣服,家家都會貼 對聯 和福字。福字要倒貼,名曰福到了,年味也到了。這種種風俗中,可把小朋友忙壞了,暈頭轉向地跟在大人身後跑,趣味無窮。

大年初一,也是我最期待的日子。這一天大街上燈火通明,「噼噼啪啪」的聲音是年的交響樂,也喚醒了孩子們那顆熾熱的心。鞭炮的種類有很多,二腳踢,麻雷子,大地紅,甩炮數不勝數,琳琅滿目。家鄉還沒有禁止放鞭炮,大人一邊提醒我們小心,一邊湊熱鬧一樣地問:仙女棒還有嗎?

到了晚上,大街小巷似乎變得格外渺小,天空成了最美妙的畫卷,當煙花在寂靜的夜空中爆開時,綻放出七彩的美麗,那綻放的煙花就如同多流星雨淅淅瀝瀝,又似降落傘從空中降落,也如螢火蟲般在夜空中偏偏起舞,綻開,落下,一瞬間的美麗,一瞬間的光彩,那一刻,整個世界都屬於它們,整個世界隨著它們的綻放而光彩一瞬,它寄託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期望與點點心願,直升天空,為畫卷增添了新的一筆。

吃團圓飯是春節夜裡必不可少的一件事,這一頓飯和平時是不一樣的,除了更加豐盛以外,更多的是家人團聚的美滿與濃濃的愛。大年初一,從早上一開始,爺爺奶奶就開始准備食材了,而我和媽媽則在准備零食,因為今天會有許多親戚朋友來吃團圓飯。春節的食物也有一定的寓意,只為新的一年圖個吉祥。餃子寓意著招財進寶,祈福求吉,年糕寓意著生活和工作年年高,這兩樣東西都是過年必不可少的。看著媽媽熟練地用筷子把肉餡兒放在雪白的餃子皮中間又把餃皮對邊按在一起,按起許多好看的花邊,又把包好的餃子放入鍋中,雪白的餃子在鍋中翻滾,留下了美妙的身姿……

到了晚上,親戚朋友都趕來了,千言萬語都化為美好的祝福,送給了對方,房間里格外溫暖,菜飯的熱氣騰騰和那人與人的溫情,這一刻,格外美好。

美妙的中國風俗,美好的中國年,充滿著濃濃的年味與愛。每一個風俗背後都藏著美好願望,每一個風俗中,都留下歡笑陣陣。


我們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10篇相關 文章 :

★ 家鄉風俗作文500字

★ 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10篇

★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下冊作文500字10篇

★ 家鄉的春節風俗作文500字10篇

★ 家鄉的風俗500字作文10篇

★ 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左右5篇

★ 關於家鄉的風俗的作文500字6篇

★ 家鄉的風俗作文500字

★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500字5篇

★ 家鄉的風俗小學生作文500字精選5篇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網路.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3、永春過年為什麼有炸佛這個風俗?

因為他們相信,誰炸的佛最多,誰的庇佑就最多

4、福建省永春的風俗習慣民間傳說和歷史人物故事?

永春是晉江河流的源頭,從五代後周期間至民國時期,主城區桃溪有眾多碼頭。鼎盛時期,桃溪從事船運業務百隻溪舟船穿梭於晉江河流。來自大洋彼岸的海貨,順著晉江、順著桃溪,在永春進行交易。永春人也順著這條水路到東南亞等地經商,尤其在東南亞更是數量眾多,在坊間也就出現了「無永不開市」的說法。它展現的是永春人在貿易中的重要作用,也見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繁華。
早年,永春百姓為尋活路,無奈背井離鄉遠渡重洋,史載,永春人的出洋史和永春縣史同長。公元933年升桃林場為桃源縣,938年改桃源縣為永春縣。據《永春縣志》關於永春人移居海外記載,約1015年,顏必和從達埔鎮洋頭遷往金門,其曾孫十六郎從金門渡海下南洋,永春人遷居海外的歷史已近千年。
永春置縣1070多年,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縣為直隸州,割泉州府之德化、延平府之大田屬之,隸屬福建省。1913年廢州,改州為永春縣。千百年來,永春人才輩出。唐有昭州刺史盛均,其為文造句煉字,極具功夫。五代陳保極兄弟頗富文名,聲騰江左;清源軍節度史、「晉江王」留從效,勤儉養名,對泉州發展對外貿易有著卓越貢獻。南宋蔡茲、陳知柔、黃維之等,皆為理學名家,正道直行之士;留正三朝為相,庄夏為兵部侍郎,卓有政聲。明有善於書畫的李開芳,詩人兼書法家顏廷榘,為官廉正的進士劉應望,會試殿試兩得第一的狀元庄際昌。綜計自唐至清有狀元1人,武探花1人,文進士77人,武進士13人,文舉人190人,武舉人155人,擎起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一片天空。

5、永春訂婚風俗

好像要買「海瀝干」
餅干,糖果是少不了的(而且要用紅色的布袋裝)專
香煙(好像紅雙喜的比較受屬歡迎),見人就遞煙,甭管大人小孩(女生除外,當然有些地方女生也要請抽)。而且記得給做飯的大叔兩包香煙。
雙方家長一定要到場,人越多越好,表示家門顯赫嗎。。。
糖、餅一定要和女方父母協商好,由男方父母或者媒人(未必是相親,可能是類似公證人之類的)去商量。永春的分餅習俗很被看中,有人1,2千元可以分完,有人要1,2萬,看女方父母的社會交往情況了。
要定情物,未必要貴重,但是要表達心意,呵呵。
1、不是雙方家長一定要到場?
一般都要到場,表示重視
2、要准備哪些東西?(女方說買點糖果之類的好像)
煙、酒一般都要,不用多,成雙就好(2、4、6、8隨意),糖、餅可以多帶一些,永春好象有給親戚分糖的風俗
3、要不要給禮金?大概多少?或者包紅包之類的?如果要的話,都要包給誰?大概多大的紅包?
紅包 禮金 雙方可以商量包多少,應該一個意思吧,以後結婚的時候還要再給一次聘金的
如果你嫂子已經跟你們家處得不錯,其實可以直接叫你嫂子幫忙問下家裡訂婚一般需要准備什麼

6、永春有什麼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掃墓風俗,在永春沿襲已久。一般人家帶食品到墓前敬獻,清除墓草,在內墳上撒紙錢,描紅墓碑字跡,以容示紀念。今學校等單位利用清明節祭掃烈士墓,緬懷先烈。

清明期間,永春人素有吃潤餅的習俗。「潤餅」又叫「薄餅」,原是閩南的小吃,盛行於泉州後來流傳到台灣地區,泉州人以及閩南人每逢「過年」、「清明節」等,便有吃薄餅習俗。餅皮薄而柔嫩,包裹鮮美可口的餡料來吃,鮮嫩香甜!其特點:嫩脆甜潤,醇香多味。別有一番風味。

拔河,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它發明於春秋後期,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成為清明習俗的一部分。

放風箏是清明節人們最喜愛的活動之一。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將其病況寫或畫於扎制的風箏上,用線系著風箏在空中放飛,讓它飛至高空就拉線剪斷,疾病災難便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後來,風箏亦逐漸發展成廣為流行的郊遊娛樂活動。

7、閩南春節習俗

1、筅塵日

筅塵日即年終大掃除。人們為了迎接新年,用嫩竹枝葉、榕樹枝葉,或用稻草、甘蔗葉等紮成長長的撣子,用來清掃屋角樑上的灰塵蛛網,同時也用「桌布巾」來清洗各種農具、物品。

「筅塵」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清潔干凈,以便能清清爽爽過個年,同時也是為了驅除病疫,掃除瘟物,祈求來年平安。掃完塵,掃把上的嫩竹枝葉、稻草、甘蔗葉等一般都不會丟棄,而是收藏起來,待到除夕夜時,再拿出來,用來作燃料,以便「跳火群」。



2、蒸碗糕

「筅塵」節之後,在閩南一帶的很多地方,如泉州、晉江、石獅等沿海一帶,為過好春節,還要蒸「碗糕」,這「碗糕」也稱為「發糕」。在閩南語里,年糕是越「發」越好,因為「發」就是發財、發達的意思。蒸「碗糕」得先「發酵」,所以「碗糕」寓意著能夠發達發財、發家致富。

8、泉州市永春縣的民俗文化

泉州市永春縣歷史/民俗文化
永春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福建省第二大山脈——戴雲山脈自德化南伸本縣,綿延全境。境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以蓬壺馬跳為界,大致可分為兩部份。西北群山疊嶂,幽壑高岩,泉清樹綠;東南丘陵起伏,盆地相間,猶如珠串散布。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曾經數游永春,不禁贊道「千潯瀑布如飛練,一簇人煙似畫圖」。 東關橋
永春民風淳樸,勞動力充足,素質良好。全縣勞動力20.6萬人,占總人口的39.2%。每十萬人口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者達586人,其比例居泉州市第二位。全縣有普通師范學校、技工學校、成人中專學校各1所、職業中學4所、普通中學36所。1995年開始全縣實施九年義務教育。
永春縣是福建省著名僑鄉和港澳台胞的主要祖籍地,華僑歷史源遠流長。早在明德宣五年(公元1430年)就有人旅居南洋群島。在東南亞至今仍有「無永不開市」之說。目前旅居海外的華僑、華裔以及港澳台同胞達103萬人,足跡遍布世界40多個國家和地區。他們在僑居地與當地人民一道披荊斬棘,艱苦創業,創造了輝煌的成就;他們熱愛祖國,關心家鄉建設,為永春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1993年11月成立的「世界永春社團聯誼會」(簡稱「世永聯」),不僅對加強海外鄉親的橫向聯系,敦睦鄉誼,合作交流,而且對該縣開展海外僑務工作,加快永春社會經濟發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等方面,都起了很大作用。近年來,永春發揮僑鄉優勢,積極發展外向型經濟。項目規模日趨擴大,投資領域不斷拓寬。

永春白鶴拳
拳術,又稱國術,閩南人亦叫「打拳頭」也稱功夫武術。在福建閩南一帶以及星馬、印尼等地華僑中,一談起打拳頭,常要繪聲繪色稱道:「永春白鶴拳,無燒也拉侖。」「無燒也拉侖」系閩南方言,即水不燙,也有微熱的意思。這里是用來形容永春白鶴拳的厲害。
永春白鶴拳作為南少林一達尊、二太祖、三行者(猴拳)、四羅漢、五白鶴、五大拳種中最年輕的拳種,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歷久不衰,是有它的歷史淵源,健身作用和技擊價值的,它以悠久的歷史,獨特風格,朴實又豐富的內涵,辯證而富哲理的技法而盛行於世.,永春白鶴拳是一個具有多項內容的優秀拳種。永春白鶴學以鶴為形、以形為拳、取象於名、冠於雅稱、寓意其中、便於記誦、易於領悟、利於習練。
它的套路動靜有法、虛實分明、快慢相間、起伏有序、脈絡貫通、神氣流暢、似剛非剛、似柔非柔,形神兼備,輕盈靈巧、瀟灑飄逸、彈抖勁力足、技手變化多。
它講究「內外合一」,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意守丹田、以意引氣、意到氣到、氣到勁到、以氣催力、吐氣生威、攻防並重、運手務柔、著手須剛、講究「子午虛實、吞吐浮沉、剛柔緩急、後發先至」,拳法結構嚴謹清晰,攻防意識鮮明,手法短橋多變,步法走閃靈活,勁力飽滿剛脆。
永春白鶴拳自創始形成、傳播發展、衍化變革,以至形成完整技術理論體系,迄今已三百餘春秋,雖幾經滄桑,亦創造輝煌。現支分派衍,花繁葉茂,雖各自開宗垂統,然情結祖庭。改革開放二十年來,海內外鶴友,或組團或個人,紛紛到永春尋根訪祖,交流技藝。作為中華武術瑰寶的永春白鶴拳,繼承發展,我儕責無旁貸,任重而道遠。但我們堅信,有著三百多年光輝歷程的永春白鶴拳,得天之時、得地之利、得人之和,必將更加發揚光大
白鶴拳與太祖、羅漢、達尊、行者諸拳一並稱為少林五祖拳。它是福建南拳中較年輕的拳派,是祖國南拳百花圃中一朵鮮艷明媚的奇葩。這一拳派,最早在福建省著名僑鄉永春縣流行,而後傳到德化、大田、永安、福州、福清、泉州、同安、廈門、漳州直至台灣等地,故又稱「永春白鶴拳」。近來在福建南安又有發展成為自成體系的[鶴拳道]。
美妙的傳說
白鶴拳顧名思義,當與白鶴有關。在永春民間,至今仍流傳著一個白鶴仙教拳法的故事。清朝康熙年問(1662——1722年),福建省福寧州(今福安、寧德一帶;另一說為浙江省處州府麗水縣)北門外,有個名叫方種公的,妻室早亡,唯一女兒,玻名七娘。方七娘自幼聰明過人,好學武藝,俏麗多姿。方種公年上花甲,方七娘正滿十六妙齡。遠近各方青年紛紛登門,向七娘求婚。七娘為贍養老父,發誓不嫁。不料,有豪門望殷子弟,競竄入方家,妄想調戲七娘。
一天,七娘正埋頭飛梭織布。突然,一隻白鶴翩翩飛來,佇克機旁,許久不肯走。七娘順手抓起梭盒擲去。但見白鶴輕輕展翅,把梭盒彈了回來。七娘又舉一竹枝,向白鶴打去。白鶴一腳輕輕抖動,竹授反而被彈到廳堂外去。這一切,使方七娘倍覺棹奇。入夜,白鶴不走棲息梁間。七娘睡中夢見,有一老人走來,對她說: 「我是白鶴仙人,看你將遭人塗炭,特米相助。我有娘家正法,似剛非剛,似柔非柔,名為鶴拳。你若願意,我當全都傳授給你。」七娘喜出望外,連忙下跪,拜鶴佃為師。從此,白鶴仙日夜不停,教方七娘拳技。幾個月後,方七娘成了遠近聞名、獨具一格的拳師。那些對她存有痴心妄念的公子哥兒,個個聞風喪膽。有一天,白鶴仙人對七娘說:「你藝學已成,今只一事相告。某月某日午時,如有陌生人前來你家避雨,當要留他。這人就是你的結發郎君了。」方七娘朝等暮盼。幾個月又過去了,她又添一歲,可連個人影也沒見到。女大當婚,方種公心也急了。他叫來七娘說:「還是在鄉里挑個滿意的吧!」七娘說什麼也不肯。父女倆無言對坐。就在這時,天上黑雲滾滾,屋外狂風呼嘯,霎時,暴雨傾盆。不久,傳來陣陣敲門聲。七娘又驚又喜地開門。但見一青年,肩扛木棒,一頭吊著個布袋。那青年靦腆地說:「雨太大,借個落腳地,避一避就走。」七娘讓他進門,方種公看他眉目清秀、舉止端莊,高興地問他何方而來。青年彬彬有禮答說:「我姓曾,名阿四,永春人。只因家境貧困,才到貴地打拳棒賣膏葯,藉以糊口。」方種公按白鶴仙人所囑,便留下曾阿四。夜間,在方種公一再催促之下,阿四無奈掄棒行拳。不料被方七娘用指輕輕一掃,便棒飛人倒。曾阿四立即跪拜七娘為師。自此,曾阿四成了方家女婿。七娘把白鶴拳所有技法、套路都傳授給池。夫妻倆恩恩愛愛。光倒荏苒,一幌幾年過去。他倆有了兩個男孩,方種公卻不幸去世。
有一天,知州派出爪牙,走村串戶,橫征暴斂。看到方七娘姿色超凡,吏爪便生邪念,上前要戲弄七娘。七娘踏個偏步,雙手揮劈。其中一個吏爪便腦漿橫飛。知州當即派人揖拿七娘治罪。那知當夜曾阿四已攜七娘母子潛逃。幾往周折,他們回到永春縣。而後,在永春五里街金峰山麓的觀音亭一帶,向鄭、王、吳、林、李、蔡、顏、樂等姓的二十八英俊傳授白鶴拳技,白鶴拳就這樣,在永春山區紮根繁衍開始結果,成為鄉人普遍喜愛好學的武藝。
獨特的風格
永春白鶴拳內容豐富多彩,有徒手拳法,有操持器械各法,又有點穴技法。徒手拳法有雙手、兩腿、頭部「五技」,有108個技法和兒十個套路。每個動作,均有名稱,如鶴冠、鶴嘴、鶴翅、鶴腳、弓、箭等。各技法,也有如「白鶴獨立」、「白鶴展翅」、「白鶴踏雪」等名稱。套路也各有獨特的命名。初學者,要先練「三線」、「搖技」、「運氣」、「搖節」等。器械包括刀、槍、劍、戟等十八般武藝,亦各有其技法、套路。永春白鶴拳還有按經絡、穴位、時辰不同,用「鶴技」點斷筋脈的技法。此外,它還包括一套推拿、按摩、接骨、治防的方法、葯方以及製作丹膏葯散的知識。因而,白鶴拳名師又是骨傷科名醫。
民間常言「遇鶴如能電,敗勢摔三丈」。其技擊必發聲,一指一節,一招一式,有如風馳電掣,銳不可當。然而.白鶴拳動作又形似鶴姿,剛柔相濟,靈巧時朗,優美多姿,其起勢均系「白鶴寄腳」,以作標志。白鶴拳善用掌與腿法。拳法以節力、指力為主,防則多用節力,攻則多用指力。手臂至掌,要做到上節吞肩、中節吞墜尾節如猛虎擒豬之勢。從內到外,則需做到內節如鐵、外節如綿,尾節手指如泥。技擊時,應手似輪車、肘如輔轉、動手如牛舌、運手如馬腳,後發而佔先。其腿法,站立之狀,應是「不丁不八」,兩腿用力按「前三後七」分。左右兩腳,視情況,以一腳為主,靈活旋轉。腳腿站法分平馬、勒馬,連同身姿,又分上中下三盤。腿的技法主要有踢,掃、鉤等永春白鶴拳講究以靜待動、以氣推力。勘應從沉腰束腳,落大椎,起單田,提腸縮氣,夾尾推而來。因此,必須苦練氣功、基本功,達到內外功兼修。只有這樣,才能「吞吐浮沉,子午分明。脈能貫通,神氣流暢。意形相隨.內外合一。剛柔相濟,順逆相生。」
廣泛的流傳
永春地處閩南山區。在漫長的暇社會中,虎狼出沒,兵匪窩亂,豪紳勒索,官吏壓迫,鄉村百姓,掙扎於水深火熱之中。這一切,逼使許多人都要有「二譜功夫」。那些離鄉背井、遠渡重洋謀生的,對拳術更要有「二步七」。因此,當七娘、阿四把白鶴拳帶到永春山區後,從縣城州內、五里街、達埔、蓬壺到岵山、太平、湖洋等地,到處設有拳館,男女爭相學技。《永春縣志》載:「鄭禮,和風里大羽人,善拳術。康熙間,……禮父明,嘗與七娘角,不敵,病將死,遺言命禮師七娘。」「禮與林椎、姚虎等與七娘習白鶴拳,禮精勤不懈,遂以技名。」其時,鄭禮技藝最高。名揚閩南各地後,他遠游福建、江西.與各地拳師較量,並從中取人之長。從而,使永春白鶴拳得到發展。他的徒弟,遍於八閩大地。此後的二百多年,正如《永春縣志》所雲:「永地以拳名者,大率禮之徒所授也。」與此同時,永春白鶴拳也隨著出洋謀生的人,傳播到東南亞各地。特別是索稱「無永不開阜」的馬來亞,幾乎各主要市鎮,都有永春拳師在開館授拳。
歷史上,永春白鶴拳在抵禦深山獸害、反對封建壓迫、抗擊土匪強盜中,曾起過很大作用。有一年,返永春探親的幾位海外華僑,因害怕路過南安一山嶺被土匪搶劫,滯留泉州許久。名拳師鄭禮在泉州比武聞訊,忙找上僑親說:「跟我回去,包保無事」。來到山嶺,果有幾個強盜從叢林跳出,殺氣騰騰。持刀搶劫。鄭禮佯裝眾人代表,上前欲交出財寶,便用「單枝」朝一歹徒點穴,又賣個空,奪下歹徒大刀,殺了過去。眾匪只好下跪告饒。僑親於是安抵故里。清咸豐三年(1853年),應太平天國起義、威震八閩的永春林俊義軍,武藝高強,翹勇善戰,所向披靡,先後攻克永春、德化、大田、永安、尤溪、仙游等十八個州縣。首領林俊,就是名赫一時的白鶴拳名師。
由於白鶴拳在少林五祖拳中是最年輕的拳種,它善於吸收其他拳種之長,發展自己,加上永春民間廣泛傳播,因而,使永春白鶴拳一度蜚聲中外。1928年8月,偽國民政府在南京舉辦全國首屆國術考該、比賽。永春選十人參加,個個均合標准。其中一人參加比武,曾獲金牌嘉獎。載譽歸來,又應南洋僑領陳嘉庚等邀請,於1 929年8月,由李萬悅率領,前往星馬等地演,歷時八個多月,深得僑胞和當地人民的歡迎。陳嘉庚還多次接見永春白鶴拳師,並予資助。由於華僑要求迫切,永春白鶴拳師多人,還留下來在東南亞各埠設館傳藝。1930年冬,,永春縣又在五里街「翁公祠」開辦國術館,先後由林寶山,潘世諷、潘孝德等任館長,系統地傳授白鶴拳。
解放後,在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重視下,永春白鶴拳得到進一步發展。對流傳於民間的白鶴拳套路、技藝進行發掘,搜集、整理。多次推選代表,參加各級舉辦的武術表演、比賽。其中,鄭禮拳師後裔、省武術協會會員、曾兩次榮獲全省武術表演、比賽一等獎的鄭文存 ,整理了「永春白鶴拳》手稿,對其來歷、特點、技法,拳套等作了較完整的總結。文存拳師年已八十,仍精神矍鑠,於閩南各地繼續傳授白鶴拳。在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等地,還出版了《干德原白鶴拳譜》、李載鸞著的《白鶴拳秘要》等書籍。不久前,國家體委,省體工隊曾派人到永春,尋訪白鶴拳名師,發掘整理永春白鶴拳。永春縣的這一風格獨特的拳術,必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和發展。這一拳圃中的鮮花,必將在祖國的大好春光中,開放得更加爛漫。

永春特產
永春岵山的荔枝、達浦的甘蔗、下洋的煤礦、玉斗坑子口的香茶、湖洋的蘆柑、縣城的紙織畫、農家的榜舍龜;下洋的牛姆林、蓬壺的百丈岩、一都的岱山岩、石鼓的魁星岩、五里街的萬春寨、岵山的北溪村、錦斗的烏髻岩等都是永春人民的驕傲。
「永春佛手,清香可口!」
「永春佛手香又甜,暢銷全國賺大錢!」
永春的佛手三次去全國參加比賽,次次都得了一個冠軍,所以又有了一句話 :「永春佛手,全國第一!」
永春縣五里街鎮的逢源飲料廠、下洋鎮的紅獅水泥都暢銷全國,價格便宜,質量上等。
永春老醋是中國四大名醋之一,聞名全國。
http://ke.baidu.com/view/282246.htm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