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紅蛋的風俗
1、紅雞蛋的各地傳統
中國民間歷來有分食紅雞蛋的傳統,主要是賀降誕之喜或祈求子嗣。以下為幾處小地留有的紅雞蛋習俗:
1. 山東微山縣在新娘送入洞房後,由攙扶下轎的婦女為她開臉,用染了紅色的雞蛋在她臉上滾幾趟,邊滾邊念吉語:「紅雞蛋,滿臉串,今年吃你的喜饃饃,明年吃你的喜雞蛋。」
2. 還有的農村地區在舉行婚禮的前一、二天時,女方要進行一道美容工序:絞臉,她們把前額和後頸露出的一些絨毛用兩根擰成麻花狀的紅線「絞」下來,具體請兩位大嫂輪番操作,一緊一松,一松一緊,把絨毛「絞」掉,「絞」完臉以後,用兩個紅雞蛋在臉上滾,一邊滾一唱道:「紅雞蛋、滿臉串,今年喝喜酒,明年把『喜』見!」。然後,在新娘臉上撲些粉,既蓋住了被「絞」出的血點,又美化了容顏。紅雞蛋在這個程序中也起到了作用,雖然具體的唱詞有異,但表達內容不變;
3. 舊時膠縣生男孩第三天向娘家報喜,女孩第六天報喜,婆家人去時帶1斤重的饅頭20個,娘家必須全留下,否則小孩不好養,娘家要回上19個紅雞蛋、4碗小米,路上碰到的第一個人要送紅雞蛋,這叫做「人人喜」;
4. 蓬萊縣生男孩帶公雞去報喜,生女孩報喜用母雞,由此可以看出雞和雞蛋在民間傳統風俗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5. 鄒城男孩報喜用一本書,女孩報喜用一朵花,此外還給鄰居親友送「報喜蛋」,即染紅色的雞蛋,娘家和親友鄉鄰前來祝賀新喜,叫做送粥米或送湯米;在開封一帶,嬰兒出生後報喜常帶紅雞蛋。如果是男孩,要六個或八個,必得雙數,染紅後還要在雞蛋的一頭用墨點一個黑點,表示「大喜」,男孩送雙數的原因是,孩子長大以後好找媳婦,和媳婦成雙成對,必能花好月圓。如果是女孩,雞蛋只染紅色,不點黑點。數量是5個或7個,必須是單數,表示「小喜」。送了單數的雞蛋,說明家裡添了女孩,將來好嫁出去。
2、結婚為什麼要給客人紅雞蛋啊?有什麼特殊寓意嗎
這個誰知道呀!
每個地方的習俗不一樣的。
誰知道它代表什麼寓意,
只有你們本地的老人知道。
因為這個以前的習俗,
一輩一輩的傳下來的。
所以老一輩的人才知道。
3、紅雞蛋的由來是什麼
1. 卵生神話說:
我國先民在想像中追溯著天地形成、人類起源,綜合古籍可總結出「卵生」神話的影響。在三國徐整所著《三五歷紀》中最早對始祖盤古氏開天闢地故事有了記述:「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令,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又有《史記》述商人起源:有娀氏的女兒簡狄「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為商人始祖;又述秦人起源:顓頊氏的孫女女修在織帛時,「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乃秦人始祖。正是這種朦朧的對於「卵」的原始崇仰,在民間形成了將雞蛋和出生、傳宗接代聯繫到一起的傳統文化。且紅色在民間被看成是喜慶祥瑞之色,因此多為紅皮雞蛋。
2. 祥瑞之物說:
紅雞蛋之功,非單食用,民間自古就有「雕卵畫蛋」之工藝品,而且,這在風俗資料中也可找到諸多歷史記載。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記有「鏤雞子」習俗,注雲:「古之豪家,食稱畫卵。今代猶染藍茜雜色,仍加雕鏤,遞相餉遺,或置之盤俎。」以此可知,「鏤雞子」或畫卵,就是在雞蛋上染畫顏色後,朋友間作為相互饋贈、食用佳品。宋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五引《鄴中記》里也有「寒食日,俗畫雞子以相餉」的記載,都說明此習俗一直在民間流傳,並逐漸發展成熟為一門民間傳統工藝,在各種喜慶場合成為饋贈佳品,顏色也慢慢演變到單一的最能渲染喜慶之意的紅色。直到現在,雕卵畫蛋依舊是一種民間工藝品,人們從對「卵」的崇拜,發展到了喜愛紅蛋並視之為祥瑞之物。
3. 圖騰崇拜說:
從考古學的角度可探知中國原始文化中有相當大的比重是對於「鳥」的圖騰崇拜,河姆渡、良渚、馬家窯文化中有大量鳥紋形象,而古人所謂「玄鳥」,包括而後成為中華民族代表性圖騰之一的鳳凰,均以未經馴化的原雞為原型。於是,「雞」便成為了人們的原始圖騰崇拜在現實中的依託。《史記?秦本紀》中有吞卵的女修,其後裔大廉「實鳥俗氏」,「身體是鳥而能人言。又雲口及手足似鳥也。」由此知秦人也以野雞為圖騰。從對雞的喜愛崇仰,逐漸發展成民間的紅蛋習俗,滲潤著濃郁的歷史信息。
4. 生殖崇拜說:
紅蛋習俗是原始社會人類生殖崇拜文化的遺留,蛋既能孵雞,故人食蛋便能生子,因此古人每以「雞子」代稱雞蛋。這種基於對雞蛋功能的認識而形成的思路,可以從一系列具體的行為方式中尋繹出來。雲南鶴慶一帶的白族少婦,每逢春耕前多到河塘乞育,乞育者手握兩個煮熟的紅雞蛋,到塘里沐浴,並用紅蛋滾擦身體,回家後與丈夫分食紅蛋。這種紅蛋滾擦身體的行為,便與本文開頭民謠中唱得「紅雞蛋,滿臉串」極為相似。那麼,本身就有孵育子嗣功能的雞蛋,何以又要染成紅色呢?對此,「生殖崇拜說」也做出了不同於「卵生神話說」所謂紅為喜慶之色的解釋,而認為此乃初民的經血崇拜觀念的傳承。此種觀點有《中國史稿》為證:「據了解,一些近代仍處於原始社會階段的氏族部落中,有的認為紅色代表鮮血,是生命的來源和靈魂的寄生處」(郭沫若主編《中國史稿》第一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1頁)。
5. 辟邪禳災說:
紅蛋習俗也起源於辟邪禳災的巫醫之術的運用。古人以雞為百禽之長,認為其具有鎮伏妖魅的作用,如《春秋運斗樞》雲:「玉衡星精散為雞」;《春秋解說辭》雲:「雞為積陽,南方之象,火陽精物炎上,故陽出雞鳴」等等,都反映出古人對雞之神性的認識。雞從蛋出,蛋由雞生,則蛋亦有神性是理所當然的。舊時民間還盛行用雞蛋占卜之俗;古人又以為凡遇喜慶之事,必有妖魅相擾,或某些特定的節氣與時辰,必有病疫侵人,所以食蛋防範。像今天中原和西南一些地區的「三月三,吃雞蛋」風俗,以及民間流行的新婚之夕讓新人分食紅蛋的傳統,都可推探出紅蛋習俗實由雞蛋辟邪的巫術演繹而來。
4、滿月酒上都有紅雞蛋,這個紅雞蛋有什麼含義?
在中國民間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紅雞蛋,滿臉串,今年吃你的喜饃饃,明年吃你的紅雞蛋。」喜饃饃是一種婚慶吉祥的風俗食品,俗傳:喜饃饃帶回去,親人吃了得吉利。因此,這句歌謠屬於祝福的吉語,再從字面上理解,此句開頭和結尾的兩處紅雞蛋代表的含義並不相同,前一個「紅雞蛋」是作為一種聖物出現,有祈子賜福之功。
而後一個「紅雞蛋」則成為了孩子降生的報喜標志,也是一種起宣告作用的物體。向親友分發用顏料染紅的雞蛋,是通行於全國各地的一種表達喜慶的方式,常用於結婚、生育、做「滿月」等各種喜慶場合,以示慶賀並圖吉祥。
農村生了小孩,特別是生了頭胎,從小孩出生的那天到滿一個月,其舊俗很多。報喜。小孩出生的當天,孩子的爸爸必須去岳父家敬祖放鞭,報告喜訊、報母子平安,告訴岳父岳母添了外孫。送米酒。女兒生了外孫,母親要釀米酒、備雞蛋,第三天挑著米酒和雞蛋去看女兒和外孫。小孩滿一個月,家裡人要忙著為孩子做滿月,以示慶賀。娘家要給外孫買新衣、鞋帽、座椅、推車、搖籃等小兒用品,在小孩滿月的那天送去,通常叫送祝米。
吃紅蛋。小孩滿月請酒,也叫吃滿月蛋,屬民間喜慶宴席之一,家裡要接客,親戚需趕情。這種喜酒與其它宴席不同的是,凡坐席吃酒的賓客東家都發四個煮熟染色的紅雞蛋,人們帶回去做禮品。後來,也有的人家做滿月將雞蛋不煮熟,只將生雞蛋染上紅色就行了。出窩。小孩做了滿月,女兒要抱著孩子到娘家過門,外孫出生後第一次隨母親到外婆家過門俗語叫「出窩」。孩子回家時,外婆還要給外孫肩上搭花線,頸上掛銀墜,以示祝願外孫長命富貴。
5、家鄉風俗:在我們出生時,為什麼是我們出生時為什麼吧紅色雞蛋給親友呢?
喜蛋
根據傳統習俗,在嬰兒出生第三天,也就是「三朝」,行「三朝禮」。嬰兒出生後三天沒有發生意外,產婦也平安度過三天,全家人便得以安心,要進行沐浴,所以這一天也叫「洗三」。為嬰兒祝福,向親友報喜。親友尤其是婆家要來祝賀,在孩子面前說吉祥話,東家要送上誕生禮以示感謝。
送的誕生禮基本上就是喜蛋,也叫紅蛋,其實就是熟雞蛋。南北方習俗略有不同,北方的喜蛋是水煮蛋,染上紅色。南方則送鹵蛋,因為南方比較熱,煮熟的雞蛋不好保存,所以改成了鹵蛋。
6、為什麼過生日要吃紅蛋
過生日吃紅蛋,一種說法是蛋取自誕生之意。另一種說法是蛋是營養品,以前的人很喜歡但又很少,所以人們等到生日那天才拿雞蛋來慶祝。 關於生日吃紅蛋的吃法也有兩種,其中一種吃法是說要先把紅蛋在身上滾一下,這樣能帶來福氣!
7、碗裡面放個紅色雞蛋是哪個地方習俗?
全國各地都有這個習俗啊,不管那個省都有些地方有這個習俗,家裡有喜事就會這樣,比如誰家有人結婚或者有誰生了孩子,都會請附近的人吃紅雞蛋,但是有些人就專門這樣騙錢,說是家裡有人生病,到處發紅雞蛋,然後讓人家給錢說是用來充喜,這種大部分都是騙錢的。
8、為什麼小孩子過生日要吃紅雞蛋?
其實,民間吃紅雞蛋的習俗非常普遍。不僅是小孩子過生日,當家裡有新生命降臨、小孩子滿月或節日時,吃紅雞蛋是最為常見的慶祝方式。若說起由來,可以追溯到中國人的「卵生」觀念。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的時候,世界一片混沌,就如同「雞子」(雞蛋)一樣,盤古劈開了這枚「大雞子」,才有了天、地和天地間的萬物。所以在遠古人的觀念中,人類及自然的一切都是從卵中生長出來的。由此還有一系列的神話傳說與此相關:有娀(sōng)氏的女兒簡狄「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為商朝人的始祖;顓頊氏的孫女女修在織帛時,「玄鳥隕卵,女修吞之,生子大業」,大業是秦人的始祖……在中華神話傳說里,聖人或祖先的由來有許多都和神鳥產卵有關,在先民們的觀念中,鳥卵是一切萬物始祖的由來。由於對「卵」的原始崇拜,人們將雞蛋和出生、傳宗接代聯繫到了一起。
在中華原始文化中,人們對於鳥的崇拜十分常見,在河姆渡、良渚、馬家窯文化中就有大量鳥紋形象。而古人所謂的「玄鳥」,是以未經馴化的原雞為原型。於是,雞便成為了人們的原始鳥獸崇拜在現實中的依託。也正因為如此,古人們認為雞是百禽之長,具有鎮妖伏魔的作用。雞生蛋,蛋生雞,雞有神性,雞蛋自然也有神性,也能夠避邪除魔。
你還能看出來這些都是雞蛋嗎?
不僅如此,民間對於雞蛋的喜愛與崇拜也是自古有之。古時候的人們就喜歡在雞蛋殼上面染上顏色或畫上圖案,互相贈送,更有在蛋殼上面雕刻出精美圖案的高超技藝。並且,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紅色可以避邪,將雞蛋塗成紅色,更是大大增強了雞蛋避邪安定的功能。所以,紅雞蛋在民間是喜慶祥瑞之物。不僅在孩子出生、滿月、生日之時要吃紅雞蛋,以表達對孩童健康成長的祝願,甚至在新人結婚之時,也用紅雞蛋傳達對他們傳宗接代、子孫滿堂的期望。民謠「紅雞蛋,滿臉串,今年吃你的喜饃饃,明年吃你的紅雞蛋」中,第一個「紅雞蛋」是新娘出嫁時用以滾臉的喜物,第二個「紅雞蛋」則是新娘來年生子時用以分發給親朋報喜的雞蛋。
其實,不僅是過生日,在有些地方,諸如端午等節日時,也有吃紅雞蛋的習俗。如今人們生活條件越來越好,許多家庭給孩子過生日時也用蛋糕替代了紅雞蛋,不過這兩者在本質上並無差別,都體現了長輩對孩子健康成長、平安喜樂的祝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