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打麻子的風俗

打麻子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28 23:46:08

1、立冬各地傳統食美食

二十四節氣中的的 立冬 ,「立」是「開始」的意思,時間點在公歷的11月7~8日之間,那麼立冬各地吃什麼傳統食美食呢, 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立冬各地傳統食美食介紹,歡迎閱讀!

立冬各地傳統食美食

北京:吃羊肉火鍋

民俗有雲:北吃餃子南吃蔥,銅鍋羊肉好過冬。羊肉性溫熱,常吃容易上火,中醫講究「熱則寒之」的食療 方法 。因此,吃羊肉時要搭配涼性和甘平性的蔬菜,能起到清涼、解毒、去火的作用。涼性蔬菜一般有冬瓜、絲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針菇、蘑菇、蓮藕、茭白、筍、菜心等;而紅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江西:吃麻子果

立冬日,上饒有家家打麻子果「補冬」(民間認為麻子果是補食)的習俗。

麻子果是流行於上饒、撫州一帶的漢族特色小吃。就是將蒸熟蒸爛的糯米放在特製的石槽(叫「臼」)里,用木質的錘子先搗爛,之後用力捶打,之後將大團的麻子果用洗凈的手捏成3cm左右的小團,在外面裹上碾碎的炒豆、芝麻、白砂糖等而成的一種甜食。

北方:吃餃子

立冬時,包餃子,味道既同大白菜有異,還要蘸醋加爛蒜吃,才算別有一番滋味。立冬為什麼吃餃子?因我國以農立國,很重視二十四節氣,「節」者,草木新的生長點也。秋收冬藏,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選擇了「好吃不過餃子」。所以《禮記》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說法。

台灣:吃薑母鴨

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江南: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立冬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 冬至 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長江流域:吃團子

團子是長江流域的著名小吃,有白團子和青團子兩種。團子是圓球狀,寓意團團圓圓,它與北方的元宵像似,又比元宵的個頭大,有蘋果一般大小。一個飯量大的成年人,吃上三個就肚兒圓了。團子外面一層蹦脆蹦脆的,而裡面的各種香料也會隨著團子加熱,香氣撲鼻而來。

團子和包子結構一樣,外層是糯米江,里層是各種不同的餡。團子的餡料豐富:肉、豆腐乾、榨菜、大蒜、姜、香蔥,藕、梅乾菜、辣椒……把它們剁成細丁細粒,調味後放鍋里炒熟,並放上鹽等調味品,冷卻後開始用瀝乾的糯米漿包團子。

紹興:釀黃酒

立冬之日開始釀黃酒,是紹興傳統的釀酒風俗。冬季水體清冽、氣溫低,可有效抑制雜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溫長時間發酵過程中形成良好的風味,是釀酒發酵最適合的季節。因此紹興人把從立冬開始到第二年 立春 這段最適合做黃酒的時間稱為「冬釀」,祈求福祉。

蘇州:吃鹹肉菜飯

立冬日吃上一碗鹹肉菜飯,是老蘇州們的特定習俗。用霜打後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鹹肉、米醋為原料,使用磚砌的爐灶,以稻草為燃料,燒出來的飯又香又糯。鹹肉菜飯雖然沒有載入蘇州的名食譜,但它從來不缺少喜愛它的食客。

其實,吃鹹肉菜飯還有另外一個意義,即吃咸補腎。鹹味自古被列為五味之首,立冬後天氣逐漸寒冷,最易傷害腎的陽氣。鹹味食物入腎,能起到補腎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高血壓患者不宜過多吃鹽。

潮汕:吃甘蔗

潮汕地區,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飯。甘蔗能成為「補冬」的食物之一,是因為民間素來有「立冬食蔗齒不痛」的說法,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經成熟,吃了不上火,這個時候「食蔗」既可以保護牙齒,還可以起到滋補的功效。

閩中:喝草根湯

立冬,閩中俗稱「交冬」,意為秋冬之交。立冬「補冬」,家家戶戶要熬制草根湯,將山白芷根、鹽膚木根、山蒼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下鍋熬煮出濃濃的草根湯後,撈去根塊,再加入雞、鴨、兔肉或豬蹄、豬肚等熬制。

漳州:吃糍粑

這一天,漳州的鄉村人家要舂「交冬糍」慶祝好收成。糯米蒸熟後倒入石臼,舂得韌韌的,黏黏的,揪成 乒乓球 大小,細細地揉成團;花生米炒得香香的,磨得細細的,與白糖拌在一起。做好的小糍粑滾以白糖花生粉,擺放在大海碗里。食用時用筷子一口氣串上幾粒,就像撥浪鼓,所以也叫「撥浪糍」。做好「交冬糍」,得敬一敬土地神,感謝他慷慨的給予。

蘇州:吃膏滋進補

冬令進補吃膏滋是蘇州人過立冬的老傳統。在舊時蘇州,一些大戶人家還用紅參、桂圓、核桃肉,在冬季燒湯喝,有補氣活血助陽的功效。通常每到立冬節氣,蘇州中醫院以及一些老字型大小葯房都會專門開設進補門診,為市民煎熬膏葯,銷售冬令滋補保健品。需要提醒的是,膏方千萬不可「跟風」吃,講究「一人一方」,先吃「開路方」試探性調補,做適當調整後再開正式葯方。

南京:吃大蔥

南京有句 諺語 ,「一日半根蔥,入冬腿帶風」。一立冬,老南京人就特別注意吃生蔥了,以抵抗南京冬季濕寒,減少疾病的發生。按老人的講法,蔥性溫味辛,能發散讓人出汗,使體內郁滯不通的陽氣隨著汗液排出,陽氣運行便通暢了,病邪也就隨汗被驅除了。

立冬氣候特點

1、氣溫下降變化明顯

隨著冷空氣的加強,氣溫下降的趨勢加快。北方的降溫,人們習以為常。從10月下旬開始,先後供暖,人們好在還有一個避寒之地。而對於此時處在深秋「小陽春」的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人們,平均氣溫一般為12℃至15℃。

綿雨已結束,如果遇到強冷空氣迅速南下,有時不到一天時間,降溫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但畢竟大風過後,陽光照耀,冷氣團很快變性,氣溫回升較快。氣溫的回升與熱量的積聚,促使下一輪冷空氣帶來較強的降溫。

此時,令人愜意的深秋天氣接近尾聲,明顯的降溫使這一地區在進入初霜期的同時,也進入了紅葉最佳觀賞期,並在11月底陸續入冬。

2、熱帶氣旋,強弩之末

根據統計,平均每年11月份有2-3個熱帶氣旋生成。尤其是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氣旋,還有可能發展到台風強度。近55年中,11月份有11個熱帶氣旋在我國沿海登陸,登陸地點主要在台灣、廣東和海南。如果這一年年中緯度盛行緯向環流,熱帶氣旋比較活躍,如果中緯度盛行經向環流,也就是冷空氣強,不容易有台風。

3、入冬深秋易有霜霧

正常年份的11月,北起秦嶺、黃淮西部和南部,南至江南北部都會陸續出現初霜。偏冷的年份,11月中旬,南嶺以北也會出現初霜。

11月的北方,隨著冷空氣的前鋒移出本地,鋒後的冷空氣團開始向暖的方面變性,如果沒有後續的冷空氣補充,幾天之後,溫度雖回升了,空氣質量卻逐漸變壞。

特別是大城市,大氣中積累的水汽和污染微粒結合凝結後,形成煙霧或是濃霧,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和交通運行。在我國西南、江南,水汽條件比北方要好,如果早晨氣溫偏低,往往有成片大霧出現。

立冬天氣怎麼樣

北方

秦嶺淮河以北附近地區,冷空氣頻繁出現,降溫成為這個時節的常態,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還有,華北地區霧霾天氣來襲,尤其北京河北地區,霧霾常常會籠罩在上空,出行一定要注意帶上口罩防霾,沒事盡量別在霧霾天出門了。

東北和西北地區,這個時候已經是 大雪 紛飛的景象了,尤其是東北黑龍江地區,已經異常寒冷,這里早在立冬到來之前就已經入冬了。而西北地區秋季的紅黃景象還未完全褪去,但雪花已經飄落了。

南方

就華南地區而言,立冬時節仍是夏秋的景象。尤其是海南廣東地區,這里的夏季剛剛離去,初秋景象才慢慢鋪開,冬季離這里還是有些遠的。據說,這些地方在12月才能進入冬季,寒冷才慢慢來襲,不過這些地區的寒冷來得慢,卻走得很快,才剛穿上厚衣服不久,暖春匆匆趕來了。

對了,立冬過後上述這些地方還會有台風出現,一年中最晚的台風也可能會在12月底出現哦,所以,要時刻關注這方面的消息。

江南西南地區,這個時候霜霧出現了,早晨起來出門,你會被濃濃的霧氣籠罩,植物上也結了薄薄的霜。這意味著,過些日子,寒冷就要到來了。此外,西南地區這個時候迎來雨季,降雨非常多,注意防範地質災害。


立冬各地傳統食美食 相關 文章 :

★ 立冬一般吃什麼傳統食物介紹

★ 立秋各地傳統食物有哪些

★ 2021立冬的習俗及飲食養生

★ 2021秋分節氣傳統食物

★ 立冬節氣吃什麼傳統美食

★ 立秋必吃的六種食物有哪些

★ 2020立冬時節都吃什麼傳統食品

★ 立冬當天吃什麼傳統美食

★ 2021立冬節氣的天氣有什麼特點

★ 冬至的傳統文化和習俗

2、自己家鄉有哪些有趣的習俗?

採茶劇,打麻子,貼春聯,吃熱豆腐,賞燈,腌肉釀酒,打麻糍果,掃墓,年畫。

3、葬墳用的麻子是什麼麻

披麻戴孝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喪服制度。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首次確立了五服制度,根據血緣親疏遠近的不同規定了五種不同的喪服,服制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和緦麻,其服喪期限的長短、喪服質地的粗細及其製作均有不同。按規定,血緣關系越親、服制越重;血緣關系越疏、服制越輕。在喪葬上,中國人忌穿華麗衣服,家庭成員會披麻戴孝,稱為「上孝」。孝服的顏色是白、黑、藍和綠。兒子、媳婦、女兒的關系最親密,要穿棉製的白色衣褲。戴孝則是在衣袖上端戴上孝布,如果死者是男性,則戴在左袖,女的則在右袖。
在我國實行火葬以前,許多地方的老人去世後,安葬的時候總要最親的人(如兒子)拜路,三步一跪,五步一拜。送葬的人穿一身黑衣服,再用一隻麻袋弄成披風樣式,從頭頂披戴到腰間。據民間說,這種特別的打扮還有來歷呢。
很久很久以前,一位老婆婆有兩個兒子,他們成家以後都不孝敬老娘,還總是在娘面前誇口:「等娘過了,要好好熱鬧一番,讓娘睡楠木棺材,要穿紅戴綠,為娘唱七七四十九天道場……」老婆婆知道他們說的是假話,想教訓他們一頓,盡到做娘的責任。老婆婆一夜沒合
河南開封市
眼,終於想出個辦法。
第二天,老婆婆把兩個兒子叫到床前說:「我死了也不要你們花一文錢,用破草席把我一卷扔在陰水洞里就行了。不過你們要從今日開始,天天看著屋後面槐樹上的烏鴉和山樹林里的貓頭鷹是怎樣過日子的——一直到我閉了眼為止。」不花一文錢,這正中了兩個不孝之子的心意,他們馬上答應了。
兄弟倆本來無心看什麼烏鴉與貓頭鷹過日子,但經老娘一提醒,出工收工時便不由自主地注意了起來。原來,烏鴉與貓頭鷹都是細心地喂養自己的孩子的,這些小傢伙不管媽媽飛來飛去銜吃的有多快,還是張大嘴巴,嗷嗷待哺。可是,小傢伙長大以後又怎樣對待生養自己的媽媽呢?小烏鴉還不錯,媽媽老了飛不動,覓不到食,就讓她待在家,銜來吃的填在她嘴裡,等到小烏鴉老了,又有自己的孩子喂養她。這樣反哺之情,代代相傳。而小貓頭鷹卻截然相反,媽媽老得不中用了,就把媽媽吃掉。令人傷心的是,小貓頭鷹後來也被自己的孩子吃掉。這樣反咬一口,一代吃一代。
兄弟倆越看越看不下去,如今這樣對待老娘,將來孩子也這樣對待我們怎麼辦?他們不敢往下想,漸漸地改變了對老娘的態度。可是,天不作美,兄弟倆剛剛開始孝敬贍養老娘,她老人家卻偏偏過世了,兄弟倆後悔莫及。為了表示孝心,安葬那天,他們不是穿紅戴綠,而是模仿烏鴉羽毛的顏色,穿一身黑色衣服,模仿貓頭鷹毛色,披一件麻衣,並下跪拜路。
打那以後,這個風俗就逐漸流傳開來。有的地方百姓比較窮,穿一身黑衣服買不起黑布,於是就裁一條黑布戴在胳膊上。都是為了表示要永遠記取烏鴉與貓頭鷹善惡孝逆的教訓。

4、打麻子是什麼

我小時候管蓖麻叫「大麻子」,不知道樓主是不是問這個

蓖麻大戟科植物的一種,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光滑,上被蠟粉,通常呈綠色、青灰色或紫紅色;莖圓形中空,有分枝;葉互生較大,掌狀分裂;圓錐花序,單性花無花瓣,雌花著生在花序的上部,淡紅色花柱,雄花在花序的下部,淡黃色;蒴果有刺或無刺;橢圓形種子,種皮硬,有光澤並有黑、白、棕色斑紋。喜高溫,不耐霜,酸鹼適應性強。種子叫蓖麻子,榨的油叫蓖麻油,醫葯上做瀉葯,工業上做潤滑油。

5、麻子的基本含義

用糯米做的一種食品,逢年過節時候會打糍粑也叫糯米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食品。
打麻子,也是農村裡搗弄年貨食物的一種活動了,由於是
費力氣趕時間的活,所以每年打麻子都是相鄰幾家人一起
行動。 製作過程大概是糯米浸透後蒸熟,起蒸馬上放入
石臼用搗棍槌搗,打勻後趁熱做成圓餅狀的團子,晾乾
後就是我們說的麻子了。 江西麻子與南京、廣州等地的糍粑是有區別的:外觀上麻子比糍粑表面更光滑、細潤,普通扁圓形代替了普通方塊形;吃法上也與糍粑不同。麻子熱吃時一般蘸上香噴噴的大豆粉,冷麻子也有油炸吃的,也有蒸熱後蘸白糖吃的。

6、麻子是什麼

麻子,陝西特產,甘肅特產,山西特產,河北特產是一種食品,老少皆宜。也一種農作物,形似芝麻,枝高1米以上,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或粘質土壤為宜。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干。味甘,性平,歸脾、胃、大腸經,功效潤腸通便、潤燥殺蟲,臨床用名有火麻仁、炒火麻仁。在中國大西北,麻子是普通老百姓很喜歡的一種食材,經過炒熟後,在看電視,朋友間聊天,麻子都是很好的食物。當然對於無聊的人,麻子也是打發時間的好伴侶。籽粒同綠豆大小,外殼薄脆,內肉質香,可用於榨油色澤暗黃,味道悠香(但不可多食)。

麻子葯用價值
①治疔瘡膿腫:蓖麻子二十多顆,去殼,和少量食鹽、稀飯搗勻,敷患處,日換兩次。(《福建民間草葯》)
②治癰疽初起:去皮蓖麻子一份,松香四份。將蓖麻子搗碎加入松香粉充分攪拌,用開水攪成糊狀,置於冷水中冷卻成膏狀備用。用時將白膏葯按瘡面大小攤於紙或布上貼患處。(遼寧《中草葯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③治瘰癧:蓖麻子炒熱,去皮,爛嚼,臨睡服三、二枚,漸加至十數枚。(《本草衍義》)
④治咽中瘡腫:萆麻子一枚(去皮),朴硝一錢。同研,新汲水作一服,連進二、三服效。(《醫准》)
⑤治喉痹:萆麻子,取肉捶碎,紙卷作筒,燒煙吸之。(《醫學正傳》聖煙筒)
⑥治諸骨哽:蓖麻子七粒。去殼研細,入寒水石末,纏令干濕得所,以竹篾子挑二、三錢入喉中,少頃以水咽之即下。(《魏氏家藏方》
⑦治癘風,手指攣曲,節間痛不可忍,漸至斷落:蓖麻一兩(去皮),黃連一兩(銼如豆)。以小瓶子入水一升,同浸,春夏三日,秋冬五日,後取蓖麻子一枚,擘破,以浸葯水,平旦時一股,漸加至四、五枚,微利不妨,瓶中水少更添。忌動風食。(《醫准》)
⑧治湯火傷:蓖麻子、蛤粉等分。研膏。湯損用油調塗,火瘡用水調塗。(《養生必用方》)
⑨治犬咬傷:蓖麻子五十粒。去殼,以井水研膏,先以鹽水洗咬處,次以萆麻膏貼。(《袖珍方》)
⑩治風氣頭痛不可忍:乳香、蓖麻仁等分。搗餅,隨左右貼太陽穴。(《綱目》) ⑾治小兒頹疝:蓖麻仁三枚,棘剛子(去皮)三十枚,石燕子(燒)一枚,滑石(末)二錢匕,麝香(研)半錢匕。上五味搗研勻,稀麵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五丸,空心,煎燈心湯下。(《聖濟總錄》蓖麻丸) ⑿治齁喘咳嗽:蓖麻子去殼炒熱,揀甜者吃,多服見效。(《衛生易簡方》) ⒀治難產及胞衣不下:蓖麻子七枚。研如膏,塗腳底心,子及衣才下,便速洗去。(《海上集驗方》) ⒁催生並死胎不下:蓖麻子三個,巴豆四個。研細,入麝香少許,貼臍心上。(《衛生家寶方》) ⒂治子宮脫下:蓖麻仁、枯礬等分。為末,安紙上托入,仍以蓖麻仁十四枚,研膏塗頂心。(《摘元方》) ⒃治暴患脫肛:蓖麻子一兩。爛杵為膏,捻作餅子,兩指寬大,貼囟上;如陰證脫肛,生附子末、蔥、蒜同研作膏,依前法貼之。(《活幼心書》蓖麻膏) ⒄治口眼歪斜;蓖麻子仁七七粒。研作餅,右歪安在左手心,左歪安在右手心,卻以銅盂盛熱水,坐葯上,冷即換,五、六次即正也。(《婦人良方》)

7、撲克 蹲麻子 怎麼玩 要具體規則

撲克-蹲麻子具體規則:

首先每人抓5張牌,第一個人抓6張牌,每次出一張,假如上家出黑桃,下家正好用黑桃,就可以換,每次換的張數,看底牌有幾張,1張換一張,2張時必須同時換兩張,不可以換一張,當底牌3張時,想換底牌,必須同時換三張,四張時必須換四張,當底牌為5張時,只可以換一張。

如果不換,就可以把底牌扣下,目的: 就是把手裡的牌都積攢成一個顏色的,然後按照分值計算五張牌的和,如果夠41分,就可以扣下,而且大小王為十分,可以替代任何顏色。

撲克牌-變色龍的玩法:

1,兩個人玩一幅牌,四個人玩兩面三幅牌。

2,規則:每副牌52張,分四種花色,紅桃、黑桃、方塊、梅花。 誰先出光手上的牌就算贏一局,誰的累計罰分在100分或以上誰出局。

發給每位玩家5張牌,其餘的牌放在中央用做以後補牌罰牌之用,翻開頭一張牌做為開局牌,每個玩家出的牌要跟桌面上出的牌花色一樣或者數字相同,若玩家手中沒有能出的牌出時。

3,數字7為懲罰牌,出此牌後,下家被罰兩和牌,並且此禁止出牌。數字8為禁止牌,出此牌後,下家此輪禁止出牌。

字母J為萬能牌,擁有此牌,可以不用理會牌桌上的牌的花色和數字,直接出J同時可以選擇變換花色,但牌面上的牌是J時不能再出J了。字母A為反向牌,出此牌後,出牌的順序將逆轉。

8、山西呂梁地區過年有什麼習俗

有一段謠諺:「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趕做活,二十七去趕集,二十八糊貼扎,二十九去打酒,三十日包餃子。」(貼扎,指各種對聯、年畫、窗花、門神等)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忙到除夕下午,再將室外打掃一遍,即開始整點新衣帽,包餃子,准備迎神的香、燈等物品。除夕之夜,各家通宵不眠,俗稱「鏖歲』」。雞鳴之時,開始焚香、燃燈、擺供品、放花炮、接神、祀祖,然後合家互相拜年。兒童向長輩叩頭拜年,長輩則賜以壓歲錢,以取吉利。按照傳統習慣,太陽出來之前就要吃罷早餐。早飯之後,出門拜年,親者登堂,疏者投刺,途中相遇,作揖點頭,互道吉祥話語,無非「恭賀新禧」、「恭禧發財」、「一年如意」之類。商戶人家在過年期間對財神的祭祀最為虔誠。清末以前,每年三月十五和七月二十二為祭祀財神之日。民國以後僅在過年時於錢垛、錢櫃或專設神位神龕致祭,焚香燃炮,供以雞、鴨、豬、羊。祭罷財神,方赴有買賣往來的各商戶家中拜年。舊日過年,時間拖得很長,一直持續到二十五日天倉節之後。初五日俗稱破五,民間俗言「破五不出門」,初六利出行,到初六商家舉行開市,居民方始探親。初七俗稱人日,俗言是日天晴氣朗則利人口繁衍。初八黃昏後祭星神,於院內點燈七盞,象徵北斗七星,面北奠拜,以取一年順遂吉利。初十俗稱「十不動日」,相傳是日老鼠娶親。十三到十六為元宵佳節,幾日之內,夜間燈火輝煌,社火秧歌,熱鬧非常,俗稱「燈節」。二十俗稱「小添倉」,二十五為「老添倉」,東西米市設立倉官神位,眾往致祭,燃放火花。過了天倉節,新春期間的熱鬧方告結束。郊縣農家過年較之都市別有風情。晉陽一帶,除夕要壘旺火、捆旺草,門上插柏葉。旺火用炭塊壘成塔狀,子夜鍾聲響過,點燃旺火,通村照亮,象徵日子過得「旺火」。年初一,有吃煮南瓜的風俗。謂「吃翻身瓜」。在年終時,用小米煮熟,盛在碗內,用以祭祀祖先,俗稱「隔年撈飯」。初五灑掃庭院,清理垃圾,俗稱「掃窮上」。在古交山區,春節期間的活動最為豐富。於除夕夜張掛祖先神幛,族內各戶均要送供品一份,當年內生男孩之家要供雞一隻,生女孩之家要供酒一壺。初三上午,全族相聚共祭祖先,晚輩給長輩叩頭,俗稱「盤輩數」,然後歡聚一堂,食用供品。下午,送神幛於村口,面向祖塋,焚香叩頭,鳴放爆竹,俗謂「送神』」。「隔年撈飯」之俗與晉陽多有不同,年終日用小米半碗煮熟,撈在碗內,上擺核桃一枚,供於皂君神位,一直到過了二月初二,方倒出曬干,攪在糞內,俗言可以蟲災。正月初五為「送窮日」。於初四下午清掃室內庭院,五日拂曉將臟士送到村外,燒香三柱,鳴放爆竹,表示送走窮氣。這一日的飯食為蒸莜麵或蒸饅頭,俗謂「餾窮氣」。正月初十清晨,在院內供獻莜麥面製成的谷穗狀食品,焚香敬紙,燃放爆竹,禱告天地,祈求五穀豐登。一些地方則須先稱好五穀各一份,以紙包好,同時供於院內。供後復稱,如某種糧食份量增加,俗謂是年收成最好。這一風俗事象,俗稱「接籽頭」或「搶籽頭」。到正月十五,除進行燈節活動外,還有送瘟神的習俗。各村在五道廟或十字路供瘟神牌位,壘塔塔火,供以油麵和饅頭。活動開始,敲鑼打鼓,抬一筐籮逐戶收集一把五穀糧食,從衣服上撕一條布或棉絮和按每戶人數剪的紙人,置於瘟神牌位前。下午,將牌位及收集的物品送到村外,燒香放鞭炮,以火燃燒,意謂送走瘟神,人畜平安,百病不生。正月二十五添倉節時,俗用谷面或軟米面捏成倉官爺、谷囤、糧倉及各種家畜家禽形狀的燈若干盞,內包煮熟的紅棗豆子,燈芯用細谷梗裹棉花製成。入夜,燈內注油,將糧倉燈放在存糧處,牛燈放在牛圈窗檯,雞燈放在炕頭,狗燈放在門上邊,貓燈放在牆角等,一一點燃。倉官爺燈高五寸許,頭戴紅纓帽,左手執簸箕,右手拿斗,騎著馬,馬身上馱若干口袋。將倉官爺燈放置碗內,飄浮在水瓮內。放時要念:「倉官爺爺飲馬來,銀錢糧食(或麻子、黑豆)馱著來,麻子炸了油,黑豆餵了牛。」以此乞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9、你們家鄉過年有哪些習俗呢?

我的家鄉過年有好多習俗,基本上都是為了祈福美好,下面我來簡單介紹一下。

1、首先要從臘八節開始說起,臘八節要吃臘八粥。關於臘八還有一句順口溜是「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節一過,預示著馬上就要過年了,所以大家都開始忙碌起來,收拾衛生,進行家庭大掃除。置辦年貨,買過年的吃的喝的。買新衣服、理發等等。從這一天開始到年除夕夜,都是新年的准備階段。

2、除夕夜。除夕夜是過年最熱鬧的一個晚上,除夕是農歷每年的最後一天,家家戶戶要坐在一起吃一頓年夜飯,預示著團團圓圓。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擺上大魚大肉,好好的吃一頓。除夕這天晚上還要燈光通明,預示著紅紅火火。守歲和給小孩壓歲錢是必須的,過了晚上12點,燃放煙花爆竹,寄託美好的願望。

3、大年初一不去拜年,家家戶戶都在家裡包餃子。這一天還不能洗衣服洗澡,也不能掃地和倒垃圾,都是有很多講究,反正都是對未來一年的一種祈福吧。

4、到了初二就開始走親訪友,開始拜年。大街上也開始熱鬧了,除了好多回家過年的,街上很多店鋪也開始陸續開門了。

5、初五包餃子,用我們這里的話說是「填窮坑」,也很好理解,就是把窮坑填起來。就是通過包餃子吃餃子,祈福自己來年不再窮。而且這一天是財神的生日,戶戶放鞭炮吃餃子也是象徵著對神的恭迎與敬重。

6、初七吃長面,寓意著健康長壽。傳說這天是人類的誕辰日,即人的生日,民間曾把這天叫作「人日」「人日節」或「人勝節」。也是對美好的嚮往和寄託。

7、正月十五元宵節,和全國各地基本一致,這一天要吃元宵或者湯圓。過了正月十五,年就算徹底過完了,過了這一天,生活就逐漸恢復了平靜。

今天是農歷虎年的第四天,祝大家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10、多吃麻子有害嗎

麻子含油量高,不易消化吸收,吃多了容易引起拉稀。

麻子(苴麻), 陝西特產,甘肅特產,山西特產,河北特產是一種食品,老少皆宜。也一種農作物,形似芝麻,枝高1米以上,在中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喜溫暖濕潤氣候,對土壤要求不嚴,以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或粘質土壤為宜。

味甘,性平,歸脾、胃、大腸經,功效潤腸通便、潤燥殺蟲,臨床用名有火麻仁、炒火麻仁。籽粒同綠豆大小,外殼薄脆,內肉質香,可用於榨油色澤暗黃,味道悠香(但不可多食)。

(10)打麻子的風俗擴展資料:

打麻子的活動:打麻子,也是農村裡搗弄年貨食物的一種活動了,由於是費力氣趕時間的活,所以每年打麻子都是相鄰幾家人一起行動。

製作過程:製作過程大概是糯米浸透後蒸熟,起蒸馬上放入石臼用搗棍槌搗,打勻後趁熱做成圓餅狀的團子,晾乾後就是我們說的麻子了。

吃法:江西麻子與南京、廣州等地的糍粑是有區別的:外觀上麻子比糍粑表面更光滑、細潤,普通扁圓形代替了普通方塊形;吃法上也與糍粑不同。麻子熱吃時一般蘸上香噴噴的大豆粉,冷麻子也有油炸吃的,也有蒸熱後蘸白糖吃的。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