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既然是歷史的產物
1、什麼是風俗什麼是習俗?
1、風俗是指特定區域、特定人群沿革下來的風氣、禮節、習慣等的總和。相沿積久而成的風氣、習俗。
2、習俗:舊社會,城鄉居民禁忌較多,表現在人們行為的各個方面,相沿成習。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多帶封建迷信色彩。
3、風俗是由歷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著很強的行為能力。習俗是社會道德和法律的基礎和補充部分。
舉例:
1、四川人在端午節劃龍舟。這里是風俗。
2、四川人把"我先走了"說成"我走嘍先"。這是習俗不是風俗。
2、風俗是什麼
中國自古就有重視風俗的 傳統,「為政必先究風俗」、「觀風俗,知得失」是歷代君主恪守的 祖訓。最高統治者不僅要親自過問 風俗民情,還要委派官吏 考察民風民俗,在制定國策時以它作為重要參照,並由史官載入 史冊,為後世的 治國理政留下治理風俗的 經驗。
簡介
風俗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風俗的多樣性,是以習慣上,人們往往將由自然條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為規范差異,稱之為「風」;而將由社會文化的差異所造成的行為規則之不同,稱之為「俗」。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正恰當地反映了風俗因地而異的特點。風俗是一種社會傳統,某些當時流行的時尚、習俗、久而久之的變遷,原有風俗中的不適宜部分,也會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改變,所謂「移風易俗」正是這一含義。
作用
風俗由於一種歷史形成的,它對社會成員有一種非常強烈的行為制約作用。風俗是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基礎和相輔部分。
與習俗的區別
習俗就是習慣;風俗就是個人或集體的傳統、傳承的風尚、禮節、習性。形成風俗的事件都挺大,挺普遍;而習俗可大可小,可普遍也可特殊細小。
前者與風俗同,後者就只能用「習俗」不能用「風俗」:廣東人端午節劃龍舟是風俗,而廣東人把「我先走了」說成「我走先」。那是習俗不是風俗。
3、民族風俗習慣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民族的風俗習慣,都是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風俗習慣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由簡到繁的發展過程。茹毛飲血、巢居穴處是原始社會人類的共同習俗。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生活的多樣化以及民族共同體的形成,逐漸形成了民族的風俗習慣。
我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在長期社會發展中逐漸形成的。有些民族風俗習慣與一個民族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關。還有些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一定歷史時期的經濟文化生活的反映。
例如,從事畜牧業、農業、林業或漁獵業的各民族,在飲食、居住、出行、服飾、婚姻、喪葬等諸多禁忌、好惡是不同的。還有些民族的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有密切的聯系,如有些宗教對於教徒的婚喪、嫁娶、飲食等方面的規定,有的慢慢地變成了民族的風俗習慣。
(3)風俗既然是歷史的產物擴展資料
1、傣族
傣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和德宏地區,在臨滄、大理和麗江等地也有分布。傣族聚居地盛產水稻,傣族人以大米為主食,最喜歡吃糯米,而且能用糯米加工食品,如把糯米裝入香竹中烤製成竹筒飯,用蘆葉把糯米、花生包成粽子,用米漿蒸成卷粉。用油炸成糯米油果、糯米卷等。
傣族人口味喜歡酸、辛辣和香味。其烹調方法主要有蒸、烤、煮、腌等。其中烤魚很有特色,做法是先去除內臟,把蔥、蒜、姜、辣椒剁成泥,放在魚腹內,然後用香茅草包紮好,放在暗火上慢慢烤至焦黃。酥香而嫩。傣族人以酸竹煮雞、煮魚等視為待客的最佳菜餚。
2、羌族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的西北山區。羌族居住地山高坡陡.石頭多土地薄.氣溫較低.羌族聚居地主要產玉米、洋芋(馬鈴薯)、小麥、青稞、蕎麥和各種豆類,但產量都不高。蔬菜有白菜、蘿卜、青菜等。
羌族的主食還有金裹銀、蕎面條、麵疙瘩、酸湯面、玉米湯圓、炒麵、饃饃等。副食品常見的有酸菜、砣砣肉、白豆腐、油炸洋芋片和臘肉等。羌族人吃馬肉、狗肉和野獸肉。北川產的「羌活魚」.形似四腳蛇,羌民也吃。還喜歡吃豬肚子骨頭。
羌族著名的土特產有茂汶和北川的花椒及茶葉。羌族人飲料主要是酒和茶。用青稞、玉米等釀制的醉糟酒,飲用時用長竹管咂吸。城鎮羌民清晨也有喝早茶的習慣。
3、白族
白族,大部分居住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散居於昆明、元江、麗江等地。大理自治州糧食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薯類、蕎麥等,經濟作物有甘蔗、烤煙和茶葉。河湖盛產魚類,山區有豐富的植物和動物資源。
大理州洱海以產魚著稱,尤以弓魚最有名。人們喜食沙鍋菜。沙鍋魚的做法是將火腿片、嫩雞塊、冬菇、臘肝片、玉蘭片、豆腐等十幾種原料按比例與魚放人沙鍋內.加上胡椒、八角、鹽等調味品,置於火上用微火燉熟,此菜味道極鮮。
4、不同民族的風俗是什麼?
1、回族
在飲食上,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駝等反芻類偶蹄食草動物,不吃馬、驢、騾、豬、狗肉,不吃動物血液和自死動物,尤其禁食豬肉。回族很講究飲食衛生,注意淋浴和洗滌,平時洗臉、洗手用湯瓶,而不用臉盆。
2、滿族
滿族人很早就信奉薩滿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薩滿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繫上腰鈴,擊鼓起舞,邊禱邊跳。滿族人重禮節,有一個時期,小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三天見長輩要請安,五天見長輩要「打千」。
3、土家族
婦女愛穿左襟大袖短衣,滾花邊,下著八幅長裙或鑲邊筒褲,頭挽發髻,喜歡戴耳、項、手、足圈等銀飾物。男子穿對襟衣,多扣子。衣料多用土布或麻布,史書上稱為溪布、峒布。
4、布依族
男子大多穿多襟短衣或長衫,包藍色或白底藍方格頭巾。婦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長褲,或套鑲花邊短褂,或系綉花圍腰,也有穿大襟大領短襖,並配蠟染百褶長裙的。在節日里,婦女還戴各種銀質首飾,蠟染是布依族珍貴的手工藝品。
5、彝族
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用長數丈的青布包頭。女子頭上纏包頭,有圍腰和腰帶。男女外出時都披「擦爾瓦」,形如斗篷,下綴長穗。彝族的傳統節日以火把節最為隆重。
5、什麼是風俗習慣?我國的民族風俗習慣有哪些特點?
風俗習慣,是指個人或集體的傳統風尚、禮節、習性,是特定社會文化區域內歷代人們共同遵守的行為模式或規范。
我國民族風俗習慣具有社會性、規范性、地域性、穩定性、敏感性等特點。
風俗主要包括民族風俗、節日習俗、傳統禮儀等,是社會道德與法律的基礎和相輔部分。這是一種社會傳統,某些當時流行的時尚、習俗、久而久之的變遷,原有風俗中的不適宜部分,也會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改變。
(5)風俗既然是歷史的產物擴展資料
民族風俗習慣的形成
任何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都是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
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風俗習慣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由簡到繁的發展過程。茹毛飲血、巢居穴處是原始社會人類的共同習俗。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生活的多樣化以及民族共同體的形成,逐漸形成了民族的風俗習慣。
我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在長期社會發展中逐漸形成的。有些民族風俗習慣與一個民族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關。
還有些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一定歷史時期的經濟文化生活的反映。例如,從事畜牧業、農業、林業或漁獵業的各民族,在飲食、居住、出行、服飾、婚姻、喪葬等諸多禁忌、好惡是不同的。
還有些民族的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有密切的聯系,如有些宗教對於教徒的婚喪、嫁娶、飲食等方面的規定,有的慢慢地變成了民族的風俗習慣。
6、民族風俗習慣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民族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相沿以傳的生活方式,它表現在飲食、服飾、居住、婚姻、生育、喪葬、節慶、娛樂、禮節、生產、禁忌等諳方面。風俗習慣是民族特點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另一個民族的重要標志之一。自然環境、生產力水平、生產方式、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都是影響民族風俗習慣形成的因素。我國各民族由於自然和社會環境條件不同,所形成的風俗習慣有很大的差異,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穩定性。民族風俗習慣是一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生產力水平下的產物,具有深刻的社會根源、歷史根源和自然根源,因此只要民族存在,形成這種風俗習慣的社會、歷史和自然根源不變,民族風俗習慣就會長期存在。而且,民族風俗習慣一旦形成,其中就蘊藏著該民族群眾的共同心理感情,民族風俗習慣的變遷往往落後於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的發展變化。(2)群眾性和社會性。民族風俗習慣世代相傳,滲透到該民族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因此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深刻的社會性。(3)民族性和敏感性。風俗習慣反映著民族的生活方式、歷史和文化傳統、心理素質和感情境界,因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體現著民族性;並且這種民族性往往會表現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上,因此在社會交往和政治生活中有時是一個敏感的問題,需要慎重對待。(4)地域性。
7、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主旨題中的「理解概括」選項老選錯怎麼辦?
眾多考生在行測備考過程中發現,言語理解每個字都認識,每個句子也能讀懂,但是總是會和正確答案擦肩而過,要麼是看到四個選項無從下手,要麼是排除兩個選項剩下兩個二選一糾結,又或者是原本選擇了一個選項,但是臨時「倒戈」改答案,一改就錯。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家對題乾的理解概括不到位,另一方面,大家對選項設置的維度還不清晰。
為了更好地把控題干,排除選項,對題目整體的理解概括變得尤為重要。
一、題干概括,宏觀微觀結合
通過把握文段的核心話題,逐一概括題干內容,從行文脈絡中去把握文段的重點,最為重要的是,在明確重點以後一定要用自己的話概括清楚。值得注意的是,總結性的概括中,可以把握兩個維度——宏觀上,明確觀點傾向(事實、問題、意義、原因、影響、對策);微觀上,把握主題詞。
二、選項帶入,擇優選擇
要把控好主旨題的選項, 一方面要做好題干總結性概括,根據概括內容直擊選項,正向選擇,另一方面,選項帶入題干,首先判斷與文段是否一致(有無提及、是否一致、有無強加或者顛倒邏輯關系),如果文段提及,再判斷重點與否、全面與否。
當然,希望各位考生注意,言語部分理論只是為了給大家提供一個做題的支撐,讓大家在做題時候能夠有抓手,或者說,讓大家在做題時候能夠減少一些糾結的同時,更清晰、更篤定地知道自己的理解與思考的正確性,具體而言,我們從題目來感知:
例1.風俗既然是歷史的產物,就不可避免地隨著歷史的發展而變化,但凡能夠存在的, 都有其依存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環境。滄海桑田的變化,經濟的發展,制度的更迭,都會促使風俗變遷,有些舊風俗的衰亡猶如新風俗的興起一樣,是自然和社會的新陳代謝,是合理的現象。衰亡的不一定都要復興,有的不妨任其自生自滅。例如建國初有的少數民族文字已經消亡,中國社會科學院少數民族語言研究所曾經幫助這些民族恢復文字, 但事與願違,不受當地人的歡迎,因為他們認為學會本民族的文字,走不出家鄉,寧可選擇學漢字。但是,這種文字既然在歷史上存在過,就是一份值得珍視的文化遺產,需要作為文物保存在歷史記憶中,讓現代人感知先人的智慧,使其「亡而不忘」。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應該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對待風俗
B.風俗是一種無法復制的非物質遺產
C.風俗的變遷是多種因素耦合的結果
D.風俗作為一種文化遺產應大力保護
【中公解析】答案A。題干整介紹作者對待風俗變遷的態度。一開始簡單介紹風俗變遷,具體而言「隨歷史發展變化」「是合理的現象」;接著指出作者觀點——風俗的衰亡不一定要復興;然後,通過「例如」引出例子來論證風俗衰亡不一定要復興,並且通過但是進一步深化觀點「要作為文物保存在歷史記憶中」。綜上,簡單概括,整個文段意在強調:風俗的衰亡不一定復興,但是要作為文物保存在歷史記憶中。這是從微觀角度進行的概括,從宏觀角度,無非是在介紹作者對待風俗變遷的態度。基於選項來看,B選項介紹風俗是什麼,主旨傾向是介紹事實,但是題干明顯是表達作者態度,B直接排除;C選項是介紹風俗變遷的原因,文段有所提及「滄海桑田的變化,經濟的發展,制度的更迭,都會促使風俗變遷」,但是文段是基於風俗變遷表達作者觀點,所以C雖然文段提及,但是非重點。D項「應該大力保護」文段中未提及,直接排除。A項是文段主旨的同義轉述,當選。
例2.2014年審計報告首次對違規部門和單位「點名道姓」,此舉著實令人眼前一亮。但是,從審計結果看,被爆出的問題仍與歷年相似,涉案部門和單位也多是「老面孔」。為何「年年審計,年年老問題」呢?除權力缺乏有效監督和制約外,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違法違規成本過低。以往僅將審計出來的違規行為大都歸咎於被審計的部門和單位,而對「一把手」在領導、決策、管理方面的情況三緘其口,更不用說追究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歸根結底,「審計風暴」需要有「問責」托底。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解決屢審屢犯問題還要靠制度建設
B.強化外部監督需將各項信息透明化
C.「審計風暴」亟需後繼問責的護航
D.屢審屢犯緣於違法違規的成本過低
【中公解析】答案C。文段介紹審計中的問題展開。首先介紹事實並肯定性評價:審計「點名道姓」讓人眼前一亮,接著用「但是」轉折指出問題:審計結果的問題與以往相似,然後基於問題探討了原因並展開論述:違法違規成本低。最後用「歸根結底」來總結,並且用「需要」來引出對策性的觀點,即:審計風暴需要問責托底。做好這樣的概括,一方面要把握好微觀話題:審計和問責,另一方面把握好主旨傾向是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可以直擊選項,選擇C。當然,從選項帶入排除的角度,D項是原因,宏觀傾向不對,直接排除,AB雖然是解決我,但是「制度建設」「信息透明化」都不是核心主題詞,所以更為篤定選擇C。
通過這段文字,希望廣大考生能夠在做主旨題的時候,真正地做好題乾的理解概括,除了對材料進行梳理時候,能夠細化每個部分在講什麼,同時能在最後做好總結性概括,從微觀的主題詞和宏觀的主旨傾向上把控,確保最後選擇選項的時候更加篤定,久而久之,片段閱讀主旨題的正確率就會明顯提升。
8、什麼是民族風俗習慣的定義
民族風俗習慣,是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中相沿積久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具體表現在各民族的生產、居住、飲食、服飾、婚姻、喪葬、節慶、娛樂、禮儀、禁忌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歷史傳統、心理感情以及道德准則、宗教觀念等。作為民族特點的一種外在表現,風俗習慣對民族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簡介:民族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相延久積而成的喜好、風俗、習慣和禁忌,主要表現在飲食、服飾、居住、婚姻、生育、喪葬、節慶、娛樂、禮節、生產等方面。它具有社會性、規范性、地域性、穩定性、敏感性等特點。
形成:任何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都是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產物。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風俗習慣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由簡到繁的發展過程。茹毛飲血、巢居穴處是原始社會人類的共同習俗。隨著生產的發展,社會生活的多樣化以及民族共同體的形成,逐漸形成了民族的風俗習慣。
我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是在長期社會發展中逐漸形成的。有些民族風俗習慣與一個民族的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有關。還有些風俗習慣是一個民族在一定歷史時期的經濟文化生活的反映。例如,從事畜牧業、農業、林業或漁獵業的各民族,在飲食、居住、出行、服飾、婚姻、喪葬等諸多禁忌、好惡是不同的。還有些民族的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有密切的聯系,如有些宗教對於教徒的婚喪、嫁娶、飲食等方面的規定,有的慢慢地變成了民族的風俗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