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風俗茶食
1、中國各地有哪些飲茶習俗?
在中國各地,喝茶的禮節也不一樣,在北京,主人端上茶來,客人應立即站起來,雙手接過茶杯,說聲「謝謝」。在南方的廣東、廣西,主人端上茶後,要用右手指彎曲後輕輕地敲三下桌面,以示謝意,在另一些地區,客人想繼續喝茶 ,茶杯中應留些茶水,主人見了會繼續加茶水,如果將茶水全部倒完,主人認為你不再喝了,也就不給你加茶水了。
品龍井
品龍井茶,主要流行於江、浙、瀘的大、中城市。品飲龍井茶,要做到:一要境雅,即自然環境、品飲環境優雅;二要水凈,即泡茶用水潔凈;三要具精,泡茶用杯以白瓷杯或玻璃杯為上。倘用蓋碗沖泡,則無須加蓋;四要藝巧,即要適情,即要有閑情逸致,拋卻煩悶瑣事,方有興味品茶。
啜工夫茶
啜工夫茶,流行於廣東、福建、台灣等地,習慣用小杯啜飲。現在,這種品茶方法,已在全國的一些大中城市興起。
實踐證明,要真正領略到啜工夫茶的妙趣,升華到藝術享受的境界,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即上好的烏龍茶,精巧的工夫茶具,以及富含文化的淪飲法。
技藝雙全蓋碗茶
喝蓋碗茶的習俗,在中國漢民族居住地都可見到,但用得最普遍的要數西南地區的四川。人稱:中國茶館數四川,成都茶館甲四川。
四川人所說的蓋碗茶,其實就是用蓋碗泡的茶。用蓋碗泡茶,蓋碗蓋著,可以保溫;啟蓋後,可以涼茶;捏住蓋碗,還可推去茶湯表面的懸浮葉片,攪勻茶湯濃度;而端起碗托喝茶,可以不燙手;將茶碗放在桌上,有茶托保護,不會灼傷桌面。
用蓋碗飲茶,既不失風雅情趣,又十分實用方便。
「一盅兩件」 吃早茶
在中國南方,有吃早茶的風俗,尤其是嶺南,吃早茶的風氣更盛。吃早茶,既能充飢補營養,又能補水解渴生津。
目前中國的一些大中城市都有供應早茶的,而最具代表性的,則是羊城廣州和香港、澳門特區的早茶。
早茶具有茶飲、茶食和茶文化的共性。
說它是茶飲,就是保留著飲茶的基本內容;說它是吃茶,就在於它在飲茶的同時,還用食品佐茶;說它是吃早茶,是因為那裡的人們,特別注重早晨上茶樓吃茶。
2、關於泰州高港的介紹?
基本概況
高港區
本數據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准。
全區有以花卉苗木、特水養殖為龍頭的農業生產基地。形成物流、化工、醫葯、船舶、機電、食品六個產業群,境內有揚子江葯業、梅蘭化工、海企倉儲、益海糧油、中商船舶、德國賀爾碧格齒輪、永盛包裝、奔仙睡衣、三泰啤酒、鴻泰機電等知名企業。江鮮、全羊席名 高港區地圖
聲在外,肯德基、義烏大市場入駐。 2008年高港區經濟建設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態勢,較好地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主要目標任務。200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63億元,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6.51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8147元。全年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2183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9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6652元。當年全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7.6∶59.4∶33。 投資結構逐步優化。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4.41億元,增長25.1%。其中城鄉規模以上投資增長42.77%,占投資總額的62%。形成了「一城三片區」的規劃布局,龍窩湖區、鳳棲湖區和雕花樓?宣堡港水景街區控制性詳規基本完成。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氣候
泰州市高港區位於東經119度38分至120度38分之間,北緯31度55分至33度12分之間,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3攝氏度,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281毫米,全年無霜期220天。
區位優勢
高港區南瀕長江,北倚泰州主城,是泰州的南大門。處於沿海與長 高港區
江T型產業帶結合部,東西承接上海、南京兩大經濟圈,南北聯接蘇南、蘇北兩大經濟板塊,區位優勢明顯。
空港
高港區距上海虹橋國際機場203公里,約2小時車程;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170公里左右,約1小時40分鍾車程;距無錫碩放國際機場約90公里,約1小時車程,距即將建設的蘇中國際機場30公里,約25分鍾車程。
公路
高港區具有「承接南北,貫穿東西」的獨特區位優勢,北上京、津、魯,南下滬、浙、閩的高速公路網便捷通暢;京滬高速、寧通高速、328國道、231省道等公路從我區而過,並在我區設有多處交流道和出口處,已建成的江陰大橋和已開工建設的泰州大橋橫跨高港與無錫、常州、鎮江,今後將進一步加快我區與蘇、錫、常、上海、浙江等長三角主要城市和地區經濟的快速融合。
鐵路
新長鐵路和寧啟鐵路毗鄰交匯,進一步優化了我區及沿江的交通格局。泰州火車站(客貨運站)已開通的直達路線有:北京、蘭州、哈爾濱、杭州、成都、武漢、廈門、青島、深圳等,並已成為蘇中、蘇北地區年貨運吞吐量最大的火車站,極大地方便了我區與中西部地區、北部地區及東南沿海地區的經濟融合。
港口
高港轄區內擁有國家一類開放港口——泰州港,建有專門的國際集裝箱運輸碼頭。經泰州港起運由上海港中轉的班輪可到達世界104個國家和地區。同時,已開通西至重慶、武漢,北至營口、大連,南至海口、蛇口的國內水運網路。
長江岸線
高港區擁有沿江岸線24.2公里,其中水深-10米以上的一級岸線13.6公里;水深-5至-8米的二級岸線長3.3公里。現可供開發利用的深水岸長9.5公里,可建設5萬噸以上的碼頭近20個。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一九九七年四月十四日,江蘇省批准原屬泰興市的口岸、刁鋪、 高港區
田河、許庄、永安洲五個鄉鎮和原屬姜堰市的白馬、野徐兩個鄉鎮由新成立的泰州市高港區管理委員區會管理。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泰州市高港區,以原白馬、野徐、口岸、刁鋪、田河、許庄、永安洲等七個鄉鎮的區域為高港區的行政區域。
編輯本段風土人情
蘇中里下河地區,有著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和豐厚的文化積淀,因而滋生出迷人的水鄉風光,蘊育了醉人的地域風情。這中間,婚俗風情頗具地域特色。 請媒,之於現代城市的年輕人,似乎不可思議。戀愛、結婚,兩個人之間的事,請個媒人在當中,實在別扭。然而,從前的青年男女,均須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婚配。若是私下裡偷偷來往,暗送秋波而至私訂終身,多半不會有好結果的。不是被棒打鴛鴦,便是步司馬相如、卓文君之後塵:私奔。 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則民謠: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畚箕做掃帚。」 這無疑成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天經地義」的極好詮釋。因此,在整個婚俗中,請媒不僅重要,且為首要,便不足為怪了。當地人請媒,講究的是「三媒六證」。不論男女雙方是否熟識,請媒風俗非興不可。所謂「六證」,雙方都可以請,但多半是男方請為主,這樣不至於讓女方落下個「嫁不出去」的名聲。 請媒,當地人稱之為牽紅線,原本是件好事。要是請得好,青年男女之間便能架起座「鵲橋」,兩人姻緣一線牽;要是請得不好,那便是「喬太守亂點鴛鴦譜」,誤了雙方一輩子,也未可知。舊時請媒,有三種情況:一是「三姑六婆」的媒婆,二是成人之美的「紅娘」,三是男女雙方主動拜託的「月老」。稍有社會閱歷的都曉得,這「紅娘」、「月老」在人們頭腦中的印象還不壞, 高港區
均有成就美好姻緣的動人故事。而這「媒婆」,怕是三者中最令人「憎恨」的了。媒婆多數靠三寸不爛之舌做「謊媒」,她們抓住男女雙方的心理,一味地甜言蜜語,天花亂墜,把雙方均吹成天上有地下無,結果是期望愈高失望愈大,雙方均大叫受騙上當,婚姻破裂,家庭悲劇由此產生。 民間流傳的媒婆說謊媒的故事頗多,不妨錄下一則。 有戶人家,兒子長得眉清目秀,一心想找個如花似玉的婆娘。鄰庄的媒婆看準了小夥子的心思,便毛遂自薦,願為其配一個花容月貌的女子,並誇耀說,她選中的姑娘身材添一寸嫌高,減一寸嫌矮;添一分嫌胖,減一分嫌瘦,真正是不高不矮不胖不瘦,五官端正模樣周正的大美人。小夥子的母親知道媒婆說的是哪家姑娘,疑惑地問:「好像聽人家說,那姑娘嘴大了些。」媒婆一聽直搖頭,「若是不信,大嫂去訪就是了。」小伙性急,「去訪,去訪。」三天後,他跟母親去鄰村訪親。巧了,家中只有姑娘一人,小夥子乍一看,姑娘確如媒婆所說,心中暗自叫好。媽媽在一旁看在眼裡,心想常聽人說這姑娘嘴大,倒也看不出,不妨一問,令其開口一試。 「姑娘一人在家呀?」 「嗯。」姑娘手中針線不停,抿嘴應了一聲。 「你媽媽呢?」 「過河。」姑娘嘴撅得高高的,愈發小了。 「過河去哪兒啦?」 「看外婆。」 「看外婆可曾帶什麼東西啊?」 「帶鵝。」 小夥子見母親一連幾問,姑娘回答得清清爽爽,嘴巴一點也不顯大,便高高興 興地拉著媽回去了。當年正月,小夥子花轎迎娶新娘子過門,便拜堂成親了。就在成親的當日,新娘子得哭嫁,小伙一看,我的天,姑娘在閨房嚎啕大哭,那張嘴大得能吞下一隻饅頭都不止,心中直呼上當,懊惱自己沒有訪清楚,悔之晚矣。他哪知道,他那日來訪,姑娘所說幾句話,都是媒婆精心策劃好了的,都不是開口音,動嘴幅度小。這媒婆真是什麼法子都會使,謊媒難防呢! 久而久之,為防止謊媒,當地人請媒時先讓她看看主人家神櫃上三樣物件:鏡、秤、尺。這里有兩層用意:一為告訴媒婆此家主人心眼似鏡,明白得很,同時表明此家家境富裕,有秤稱米吃,有尺量布用;二為暗示媒婆要以這三樣物件去與對方權衡一下,照一照黑白,稱一稱輕重,量一量長短,是否門當戶對,郎才女貌。 即便如此,媒婆在一對新人成婚前及成婚的喜日仍是受人敬重的。不論你家境是貧是富,三頓酒是必請的:請媒酒、待媒酒和謝媒酒,一次都不能少。不僅如此,請吃前,每次都得備禮品,多半是二斤豬肉、兩條魚,還有雙份茶食之類,難怪當地有「好吃做媒」一說。 不過,媒婆「紅席大人」一做,風光也就隨著謝媒酒席而散去了。當地有話,叫「新娘子進了房,媒婆扔過牆」。以後小夫妻和不和睦,恩不恩愛,均與媒婆無什干係了。甭擔心,那媒婆不會失業的,只要嘴能說,腿能走,總會有人來請的。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2008年高港區經濟建設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態勢,較好地完成了年初 高港區
確定的各項主要目標任務。200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8.63億元,全年完成財政總收入16.51億元,人均生產總值28147元。全年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2183元,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4309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6652元。當年全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7.6∶59.4∶33。 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主導作用日益增強。實現工業增加值38.5億元,增長17.5%,高於預期目標1.5個百分點。全區全部工業完成現價產值230億元,增長27.7%,其中列統工業完成產值155億元、銷售143億元、利稅12億元,分別增長35.2%、30.0%和29.3%。實現工業開票銷售收入125億元,增長37.0%。不斷加大規模企業的培植力度,新增銷售過億元企業6家,其中過20億元企業1家。技改投入不斷加大,完成技改投入46.5億元,增長39.5%。實施3000萬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38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14個。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5.3億元,占列統工業產值的35.7%,新開發銷售1000萬元以上新產品50個。民營經濟加快發展,新增私營企業348家,新增個體工商戶1431戶,私營個體經濟凈增注冊資本11.4億元,新增民營企業納稅戶400家,引進區外民資項目注冊資本3.5億元。 建築業進一步發展。實現建築企業增加值9.42億元,增長23.6%,完成建築業施工總產值37.68億元,增長24.9%。承建規模工程75項,創市優以上工程9項。 農業基礎地位不斷鞏固,農村經濟穩定發展。實現農業增加值3.4億元,增長2.5%。糧食產量穩中有升,全區夏糧面積7.77萬畝,總產2.93萬噸,水稻面積7.89萬畝,總產4.58萬噸。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新增花卉苗木8200畝,經濟林果950畝。農業產業化發展良好,新增市級龍頭企業2家,省級龍頭企業1家,6家市級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銷售、利稅分別增長15.7%和8.6%。農業利用「三資」3億元,其中外資1624.5萬美元。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勢頭良好,新增三大合作組織24家。 現代服務業發展加快,消費市場不斷繁榮。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2.4億元,增長15.5%,高於預期目標0.9個百分點。現代物流業發展取得突破,高港綜合物流園正式獲得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授牌,現已累計注冊企業49家,注冊資本金1.88億元,開票銷售規模突破10億元。園區內海企化工倉儲、益海糧油倉儲、錦泰交易市場等進展良好。服務業項目順利實施,20個500萬元以上的重點服務業項目18個開工建設,完成投入15億元,其中府後商業中心、義烏大市場、天潤發超市正式對外營業。消費市場進一步繁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億元,增長19.0%,高於預期目標4個百分點,完成市場成交額19.5億元,增長18.6%。金港裝飾城、福齊天農資連鎖公司、文峰千家惠等一批重點商貿企業規模和效益也都有了新的增長。 重點項目順利推進,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7億元,增長26%,其中城鄉規模以上投資39億元,增長26.2%,占投資總額的59.4%。全區61個重點項目有50個開工建設,完成投資33.51億元,20個重大項目完成投資22.32億元,9個項目竣工或進入設備調試階段。中航船舶、益海糧油一期、銀河寰宇半導體、海企化工倉儲等項目相繼竣工投產,三福船舶永安廠區機動船舶生產線等項目順利實施。城市建設扎實推進,完成城鎮建設投入36億元,新增道路面積23.23萬平方米,新增公共綠化面積23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提高2個百分點。港城路東延、王營河中路北延加快建設,口岸大橋建成通車。花鳥魚蟲市場建成招商,雕花樓景區二期交付使用,江平線、通港路等道路綠化、城區交通信號燈改造等工程已全部通過驗收。完成房地產投資7.51億元,海西置業、海帝花園、百年豪景二期等一批房產項目開工建設。 利用外資穩步上升,對外貿易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協議注冊外資2.4億美元,實際到帳注冊外資1.1億美元。兩大園區充分發揮招商引資主陣地作用,共新批外資項目21個,實際到帳外資達8600萬美元。對外貿易大幅增長,完成進出口總額4.5億美元,增長32.4%,其中完成自營出口總額3.95億美元,增長49.6%,完成預期目標的141.1%。口岸船舶、三福船舶共完成出口2.8億美元,佔全區出口總額的70.9%。外經工作實現新突破,完成外經合同額768萬美元,實現外經營業額547萬美元。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金融形勢保持穩定。完成財政總收入16.5億元,增長35.1%,完成一般預算收入6.2億元,增長31.9%,分別高於預期目標19.1和15.9個百分點。稅收收入與非稅收入同步增長,其中稅收收入完成5.68億元,佔一般預算收入的91.7%,增長32.1%;非稅收入完成5160萬元,增長28.2%。「工貿分離」成效明顯,7家「工貿分離」企業實現稅收1.25億元,成為全區稅收增收的新亮點。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3.92億元,貸款余額59.73億元。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高港區北連泰州市主城區,西鄰江都市,東北與姜堰市交界,東南與泰興市接壤,西南瀕臨長江,總面積221平方公里。 Gaogang Qu 0523 321203 225321 區人民政府駐口岸街道 2006年,泰州調整市區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口岸鎮,以其原轄區域設立口岸街道辦事處,轄6個居委會、25個村委會。撤銷刁鋪鎮,原轄區域調整後,設立刁鋪街道辦事處,轄3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設立許庄街道辦事處,轄1個居委會、8個村委會。原柴墟街道辦事處和環溪 高港區
街道辦事處相應撤銷。 口岸鎮 面積70.660平方千米,人口65904人。 刁鋪鎮 面積55.101平方千米,人口57705人。 永安洲鎮 面積51.220平方千米,人口25937人。 白馬鎮面積25.000平方千米,人口22983人。 野徐鎮面積19.970平方千米,人口21366人。 寺巷鎮面積50.290平方千米,人口64789人。 大泗鎮 面積30平方公里,人口30504人。 2008年,泰州市進行部分行政區域調整,將泰興市胡庄鎮劃歸高港區代管;泰興市宣堡鎮的趙王、喬楊、明河、錢趙、管營、孔橋、蔡庄7個村劃歸高港區代管,隸屬許庄街道辦事處;泰興市第二捕撈公司劃歸高港區代管,隸屬永安洲鎮,領導關系歸高港區農委;姜堰市大泗鎮劃歸高港區代管。 附:關於將泰興市姜堰市部分行政區域分別劃歸高港區海陵區代管的通知 泰興、姜堰市人民政府,海陵、高港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為進一步完善我市行政區域格局,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事業共同發展、協調發展,經研究決定: 將泰興市胡庄鎮劃歸高港區代管;泰興市宣堡鎮的趙王、喬楊、明河、錢趙、管營、孔橋、蔡庄7個村劃歸高港區代管,隸屬許庄街道辦事處;泰興市第二捕撈公司劃歸高港區代管,隸屬永安洲鎮,領導關系歸高港區農委;姜堰市大泗鎮劃歸高港區代管。 將姜堰市罡楊鎮、蘇陳鎮(西石羊、東石羊、雙岸、周埭、蘇陳、北庄、鎮東、徐庄、夏鄭、夏棋、張家院、百里、雙虹、大馮甸、前竇、院庄16個村以及蘇陳居委會)劃歸海陵區代管。 將蘇陳鎮的西查、東查、唐寧、軍鋪、三舍、小馮甸、杏林7個村劃歸姜堰市姜堰鎮代管。 希泰興市、姜堰市、海陵區、高港區人民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認真做好代管的各項交接工作,確保行政區劃調整的順利實施,確保社會穩定。 二〇〇八年九月三日
編輯本段高港老字型大小
萬 庄 羊 肉 店
高港「萬庄羊肉店」是在周邊市縣都享有盛名的正宗老字型大小,坐落在刁鋪鎮近郊引江新村52號。坐南朝北,面臨東西大道——刁鋪鎮解放西路,門前豎著醒目的燈光招牌——祖傳老字型大小,萬庄羊肉店。 萬庄羊肉燒法獨家秘制,味道醇香。尤以全羊席最為有名。老闆萬建平為萬庄羊肉正宗傳人。 推薦指數:五星級★★★★★
天塹通途古碼頭
龍窩,又名龍窩口,地處高港區口岸鎮江邊。溯江而上,離鎮江60公里,到南京145公里;順江而下,距南通119公里,至上海247公里,與蘇、錫、常等江南城市僅一江之隔。北倚古城泰州和里下河地區,濟川河於泰州匯里下河諸河道,南流至碼頭西側而注入長江,是泰州及蘇北里下河地區入江出海的咽喉要道。 推薦指數:三星半★★★☆
口岸大觀園浴室
口岸大觀園浴室位於江平路口岸公路二橋北面西側,原口岸量刃具廠處建造浴室六間五層樓房,建築面積為1548平方米,設有高、中、低檔男浴池堂口10個,女浴池堂口1個。鑒於大觀園浴堂久負盛名,遂命名為「大觀園浴場」。大觀園浴場地處交通要道,人口聚居,開業以來,經營良好,每天浴客達200多人。 推薦指數:三星級★★★ <!--end-->
東升園酒樓
東升園酒樓位於刁鋪鎮府東路118號。由於地處鬧市區,又有祖傳特色,所以慕名而來的新老客戶絡繹不絕,幾乎天天賓客滿座,就連較大規模的飯店對此也羨慕不已。人們衷心祝願「東升園」能夠代代相傳,一代更比一代強,讓特色傳統餐飲文化弘揚光大。 老闆王慶九是東升園酒樓第三代傳人。 推薦指數:三星級★★★
3、揚州有哪些民風民俗
1、觀音山香會
觀音山香會起源於明代,興旺於清代。據農歷六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得道之日,這天觀音山香火最為旺。
2、春節
舊時,新年初一子時一過,便有人帶上豬頭三牲、香燭、鞭炮,趕到土地廟去燒頭香,燒完香回家不再睡覺,等待天亮。天剛一放亮便天「財門」(大門),點燃香燭、鳴放鞭炮「接年」。接著晚輩起床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吃桔子和雲片糕,叫「走大局」、「步步高」。
3、清明節
清明節這天早晨,不少人家吃自製的燒餅,有的燒餅還和嫩柳葉和面做,說是吃了不生災,此俗現今仍然可見。不少家庭還有清明上墳祭掃和踏青(野外郊遊)的習慣。
4、重陽節
揚州人愛在重陽節登高祛邪。這天,不少人爬上平山堂、觀音堂或文峰塔等高處,欣賞秋景,不出門登高的便在家以吃重陽糕象徵登高。舊時每逢重陽節,作坊老闆都要辦酒請工人,席間每人最少兩只螃蟹。工人們吃了重陽酒,更加勁地做工。舊有「吃了重陽酒,日夜不停手」之說。
5、揚州婚俗
訂婚:揚州習俗稱訂婚為「下茶」。訂婚又叫「定婚」。有大定、小定之分。小定又稱」穩親」,是在男女尚年幼情況下的定婚形式。大定就是正式定婚。現在自由戀愛,只要雙方談定了,男方請女方父母上門聚宴,便算是定婚。
結婚:結婚選擇「吉日」,舊時選黃道吉日,現在選在農歷逢雙(尤喜逢六,不選十四)的日子,或「五一」、國慶、元旦這些法定節日。
4、蘇州有哪些風俗?
正月初一,農歷新年。歲朝,男子開門放爆竹三聲,叫作開門炮仗,象徵「高升三級」。家家懸掛神軸,點香燭,供粉圓茶食糖果於祖先神位前,長幼依次而拜,稱為「拜喜神」。之後,幼輩依次向尊長叩頭拜年,尊長率幼輩向左右鄰居賀年;早餐吃年糕、春餅、湯團、圓子,取高興團圓之意。
初三叫「小年朝」。女婿和寄兒女上岳家或寄父母家拜年。
初五,財神(或稱路頭菩薩)生日。初四晚上家家接財神。從初五起,多數商店開門營業。
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吳中有「鬧元宵」舊俗,寺觀廟宇鼓樂獻新,人聲鼎沸。街頭巷尾,鑼鼓鐃鈸聲不絕,稱為「走馬鑼鼓」。正月十三夜上燈,十八日落燈,各街市店輔出售各式花燈。「蘇燈」精奇百出,聞名遐邇。燈節之時,懸彩,雜引流蘇,大街通跟,燈彩遍張,夜則烯燈,火光燭天,光怪陸離,爭奇斗研,遊人如潮。燈節還有打燈謎的習俗,人們將謎面粘諸花燈,任人猜射,中者,以巾扇香囊、果品食物為贈。
正月底,二月初,光福鄧尉冊梅花盛開,冷艷清香,花團錦簇,迤邐數十里。蘇州仍有「探梅香雪海」的習俗。
二月初二,稱龍抬頭日。要吃油煎年糕,吃了腰腳輕健,稱「撐腰糕」。
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又稱花朝。凡種花果樹的,都要給樹枝扎紅綢條,或插紅紙小旗,名為賞紅。農家以為這一天如天氣晴朗,則百物成熟。諺雲:「有利無利,但看二月十二。」這朋黃河以北,漸次解凍,周期性釋放冷空氣南下,因而有二月初八「張大帝吃凍狗肉」,二月十九「觀音暴」,二月二十八「老和尚過江」等諺謠,前三後四必有風雨,十分應驗。
清明節,有上墳祭祖之俗。祭畢,挑新土壓墳頭,並掛白紙。凡新娶媳婦必同行,稱作上「花墳」。人們往往藉此踏青游春。
立夏日,家家備多種應時食品和鮮果,如櫻桃、青梅、元麥等供祀祖先,稱作「立夏見三新」。飲食則有酒釀、海螄、麵筋、芹菜、鹹蛋等,蠶豆也在這天嘗新。各酒店過免費贈送酒釀和燒酒給老主顧,稱饋節。這一天家家要用大秤稱人重量。
四月十四日,軋神仙。四月十四日是八仙之一的呂純陽的生日,他是民間信仰中很有影響的神仙。蘇州閶門內中市下塘的福液觀奉祀呂祖,俗稱神仙廟,據說呂純陽生日那天要化身乞丐、小販,混在人群之中濟世度人,因而逢此盛日每個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軋到他身邊,就會得到仙氣,交上好運,這樣你擠我擠的,叫作「軋神仙」。
五月初五,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家家裹粽子,飲雄黃酒,門懸蒲劍、艾葉、蒜頭,堂內掛鍾馗像,婦女簪艾葉、榴花,小兒額頭用雄黃書上王字,戴虎形帽,空虎紋衣,腕五色絲線,胸前掛上網袋,內盛蒜頭、咸鴨蛋,穿虎頭鞋,庭院四周灑雄黃水,據說可以辟邪,避蛇蟲之害。
六月初六,蘇州有曬書、浴貓狗的風俗,「六月六,狗淘氣浴」,據說可治蚤癩。寺廟在這天曬經,各戶也在這天曬書籍圖畫,曬衣被,可以不生蠹蟲。
二十四,荷花生日,有泛舟賞荷的風俗,其時葑門外的黃天盪和洞庭西山的消夏灣是觀荷納涼勝地。
七月初七,傳說是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民間有乞巧之說。這一天每家以面和糖調勻,捏成蝶形油炸,名為巧果。女子用碗盛河水、井水,攪和。入夜在庭中陳瓜果、蓮、藕等,木料香禮拜祝告「牛郎織女」,同時揮扇乘涼,仰看天際銀河,盼見「鵲橋相會」。
十五日,中元節。這天俗稱「鬼節」,舊時和尚道士在街頭搭高壇,建盂蘭盆會。入晚簫管歌吹,飛鐃走鈸,各顯神通,形同雜技表演,技藝可觀,或行舯河上,作法事,放河燈,祈謝鬼在暑天不為癘為災。
三十日,地藏王誕辰。入晚,家家門前地上遍插棒香,名燒「地頭香」,又叫「狗屎香」,是為了紀念吳王張士庄。士誠小字九四,諧讀「狗屎」。
八月十五,中秋節。晚,家家置供桌於月下,案上置香斗,供菱、石榴、柿子、栗子、白果等時令瓜果及月餅,焚香點燭,叫「齋月宮」。中秋節有吃月餅、糖芋艿的習慣,月餅形如滿月,象徵親人團聚。中秋夜,蘇州婦女還有「走月亮」的風習,其時,皓月當空,金桂飄香,清風送爽,婦女們三五成群,盛妝出遊,一路賞月談笑,興盡方。虎丘乇夜笙歌,遊人如潮,稱為「虎丘踏月聽歌」,為一時勝景。
十八日,蘇州有游石湖的風俗。石湖在蘇州城西南郊上方冊東麓,湖廣二十五里。夜半,滿月西偏,杏春橋九個環洞的水面上都有一月影,金波明滅,九月成串,蔚為奇觀,這便是聞名遐邇的「石湖串月」。
九月九日,是傳統的重陽節,家家戶戶煮五色米糕,名為重陽糕或花糕。舊俗,這天父母都迎女兒回家吃花糕,故重陽節又稱女兒節,同時這天市民都往北塔和虎丘登高。
十月初一,俗稱十月朝,下元節。舊俗,要燒冥衣祭祖先,又稱燒衣節。
十月底,城西天平山霜後丹楓,紅艷如火夕陽在山,縱目一望,彷彿珊瑚灼海,蔚為奇觀,市民多往游賞。其時,西風乍起,菊花競放,湖蟹肥美,有「九雌十雄」之語,相沿成俗。
十一月,冬至節。冬至前夕,叫冬至夜,全家團聚吃冬至夜飯。凡出嫁了的婦女必須回轉夫家,倘留在娘家,將不利於親人,會窮得「十隻飯籮九隻空」。夜飯菜餚特別慧豐盛,喝冬釀酒。飯前祭祖,祭祖的菜必須回鍋燒,否則吃了會喪失記憶力。家人有外出者,也要給他們放副碗筷。各種菜都有吉祥名稱,飯內預放兩只熟荸薺,吃飯時夾出來,稱「掘元寶」。
冬至當日,晨起,吃圓子和南瓜團子。這一天開始起九,叫「連冬起九」,數至九九八十一天而寒盡。民間有「干凈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凈年」的說法,可以冬至陰晴來預卜歲末天氣。
十二月為臘月
初八為釋迦牟尼成佛日,寺院煮粥,內雜棗栗果仁,施散結緣,謂臘八粥,後傳入民間,據說食之可以祛病延年。
二十日後,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戶,俗稱「撣埃塵」。
二十四日送灶君上天,請他向玉帝奏好事。除夕夜,換新灶燈,算是接灶。
除夕。大門上貼春聯,都為吉祥語。是晚,俗呼「大年夜」,家家祭祀祖先,舉行家宴,稱為「合家歡」,雞鴨魚肉,無不畢陳。蔬菜必有青菜,叫「長庚菜」;黃豆芽,叫「如意菜」。這一餐中,魚都不動筷,取「年年有餘」之意,置福桔、荔枝一盆稱為天賜洪福、吉利。
這一晚,長者以朱紅繩綴百錢,或以紅紙包好錢幣給孩童,稱為「壓歲錢」,大人圍坐暢談,小孩玩耍嬉笑,稱為「守歲」。全家人睡時,放爆竹三聲,稱為閉門炮仗,即所謂「爆竹一聲除舊歲」。
夠詳細了吧
5、蘇州的歷史以及風俗習慣
蘇州(漢語拼音:Sūzhōu,方言:蘇州話),中國城市,古稱吳,現簡稱蘇,擁有姑蘇、吳都、吳中、東吳、吳門和平江等多個古稱和別稱。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為蘇州,以城西南的姑蘇山得名,沿稱至今。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大城市,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江蘇省省轄市,行政級別為地級市,實際享受副省級城市待遇,是江蘇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里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顧辟疆所建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私家園林遍布古城內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餘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蘇州因此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蘇州遠在五、六千年前,就有人類聚居。據傳說夏禹治水分天下為九州,蘇州境屬古楊州。商末周初這里是吳國所在地、蘇州市滄稱吳, 即由此而來。春秋時蘇州是吳國的都城。當時吳國大將吳子胥得到吳王同意後在蘇州建城牆,還挖了運河作為護城河,來堅守蘇州城。吳國於周元王三年(前473),並歸越國,後又並於楚。秦和西漢置會稽郡,吳縣為會稽郡首邑。東漢時置吳郡。三國孫吳曾一度建都於此。東晉、南朝宋、齊置午郡,梁、陳置吳州。
隋廢吳郡,並改吳州為蘇州(以姑蘇山得名),這是蘇州得名的開始。在唐代,蘇州、吳郡兩名相同。唐天通元年(696),析吳縣另置長洲縣,兩縣同治於蘇州。五代時,一度叫吳洲,後為吳越國錢寥據地,宋升蘇州為平江府,轄吳縣、長洲、常熟、吳江、崑山五縣,府治設在 蘇州。從此,蘇州又稱為平江城。元朝改平江府為平江路。明初改平江路為平江府,領太倉州和吳縣、長洲、常熟、吳江、崑山、嘉定、崇明七縣。應天巡撫也駐在蘇州。清代沿稱蘇州府。雍正年間,分割長洲地置元和縣、崑山地置新陽縣、長熟地置昭文縣、吳江地置震澤縣、吳江 東山等地置太湖
同廳。時,蘇州是江蘇巡撫、江蘇布政使駐所。太平天國進駐蘇州,建立蘇福省,蘇州為蘇福省的首府,以後恢復甦州府。民國成立,廢蘇州府,長洲、元和兩縣並入吳縣,蘇州則為吳縣縣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城鄉分治,建立蘇州市,為省轄市。1983年3月,實行市帶縣的行政體制,蘇州市和蘇州地區合並。天堂蘇州,東方水城——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蘇州是中國著名古都,曾為春秋之吳國、戰國之越國、三國之孫吳、元末之張吳等多個政權的首都,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經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考證為中國第一古城。她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和集大成者,亦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是傳統文化發達、歷史底蘊深厚、風景秀美如畫的城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的蘇州園林和其他大量的自然景觀和歷史古跡。蘇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逾4200年,是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典型的園林城市。一般認為,蘇州城始建於公元前514年,已歷經2500多年的滄桑。蘇州也是中國最精緻的城市,古城基本保持著古代「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古跡名園」的獨特風貌。
蘇州風俗除了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外,還有軋神仙,冬至,石湖串月.正月初一.歲朝,男子開門放爆竹三聲,叫開門炮仗,象徵"高升三級".家家懸掛神軸,點香燭,供粉團茶食糖果於祖先神位,長幼依此而拜,叫"拜喜神"之後,依此向尊長叩頭拜年,尊長帶幼輩向鄰居賀年,早餐吃年糕,春餅,湯團,圓子,"高興團圓"之意
初三叫"小年朝"女婿和寄兒女上岳家或寄父母家拜年
初五,財神生日,初四晚上家家接財神,初五起,多數商店開門營業.
十五元宵節,鬧花燈.二月十二"虎丘花朝",三月"穀雨三朝看牡丹",清明"山塘看會",四月十四"軋神仙",
五月端午"龍舟競渡",六月廿四"賞荷觀蓮",七月十五"虎丘中元廟會",八月"山塘燈船";石湖串月""虎丘聽歌",九月"陽山關日出",十月"看元祀會"等等
6、南通的春節習俗
南通的春節習俗
南通人過年 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1.圖吉利、討頭彩、盼來年(除夕那天,都要祭祖、守歲、吃年夜飯等等。守歲時,要吃一種甜羹,又叫福壽湯。這湯由紅棗、蓮子、荸薺等熬制而成,取「增福添壽」的意思。初一吃餃子不是蘇中人的傳統,而是吃「元寶蛋」(就是茶葉蛋),客人來了,一定要吃一個。另外,要給客人端一碗糖水,裡面放上一個「歡喜團」(把糯米粉蒸熟以後曬干,搓成一團),寓意甜甜蜜蜜、歡歡喜喜。)
2.臘月二十四就開始忙年(從臘月二十四就開始忙年了。炸蘿卜圓子、豆腐圓子,做年糕、蒸饅頭、准備各種菜餚,一直忙到年三十。還有魚是每家必備的。三十晚上要燒兩條鯽魚兩條鰱子魚。燒好的魚放到家裡的箱幾上,等到過了小年(元宵節)才能吃。此外,每家至少還要買8條活鯽魚養起來,以此寓意年年有魚(余)。年三十中午開始,家家清掃門窗,貼春聯、窗花。然後是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飯、包餃子、守歲。)
3.每鄉每鎮都有跑龍燈(過年時,每鄉每鎮都有跑龍燈的習俗。溧水是南京的龍燈之鄉按照習俗,初七不出(龍)燈,初八才上燈,十八下燈。)
7、荊門有哪些習俗
荊門的過年風俗臘月里備年臘月十五以後,家家都要宰雞殺豬,備好豐盛的菜餚,招待親戚朋友。
過年的時候還有年歌:「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掃堂灰;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意思是說臘月二十三,要祭祀灶王爺;臘月二十四,要清掃家裡的灰塵,堂灰,也就是堂臘灰,這是從掃堂屋(正廳)的灰塵演變成清掃家中里里外外的灰塵;至於割年肉在栗溪指的是提前浸泡、清洗臘肉。我們荊門麻城也是在臘月二十四的時候,家裡的人要把屋裡屋外打掃一遍,這叫作「打堂渣」。
大年三十過年荊門人很重視的節日,俗稱「過年」。這天男人要把水缸挑滿,保證三天有水吃,這叫「福水長流,子孫富足」,現在這個在老家還存在。然後收拾屋子,換春聯,貼門神。
8、漢族的風俗習慣
【文化信仰】
漢民族傳統中信仰儒家思想、道教、佛教,在儒家文化的社會基礎中對道家、佛家諸說多有崇敬!然而遺憾的是,近現代在西方文化的沖擊下,人們的功利主義思想逐漸占據主流形態,中國的傳統文化與宗教卻逐漸式微,民眾有許多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等西方宗教。
漢族,在東南亞被稱為華族,又稱華人或唐人,是中國的主要民族,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目前,漢族人口約為1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9%,分布於世界各地。除兩岸四地外,漢族在東南亞和北美洲也有較多分布。
【漢族形成歷史】
從約公元前5000年起,當今漢族的主體華夏族在黃河流域起源並開始逐漸發展,進入了新石器時期,並先後經歷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階段.公元前2700年,活動於陝西中部地區的一個姬姓部落,首領是黃帝,其南面還有一個以炎帝為首的姜姓部落,雙方經常發生摩擦.兩大部落終於爆發了阪泉之戰,黃帝打敗了炎帝,之後兩個部落結為聯盟,並攻佔了周邊各個部落,華夏族的前身由此產生.
漢族的先民據先秦文獻記載的傳說與夏、商、周立都范圍,漢族的遠古先民大體以西起隴山、東至泰山的黃河中、下游為活動地區;主要分布在這一地區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這兩個類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認為即漢族遠古先民的文化遺存。
遠古傳說,還描述了漢族先民曾經歷漫長的原始公社制時代。在黃帝以前,經過「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見母系氏族制)的階段;關於黃帝的傳說,則標志著由母系氏族部落轉化為父系氏族部落(見父系氏族制),並已進入部落聯盟階段。傳說在黃帝之後相繼以禪讓方式為大部落聯盟首領的堯、舜、禹,被認為是黃帝的子孫
公元前21世紀,中原地區的原始公社制時代走到了歷史的盡頭,階級社會已經出現在黃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從公元前21世紀以後,相繼出現了夏(約公元前21世紀~前16世紀)、商(約前16世紀~前11世紀)、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幾個王朝。首先在黃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濟之間以及淮河支流汝、潁上游;繼而發展至淮河、泗水、長江、漢水的廣大地區。西周時,已出現華、夏單稱或華夏連稱的族名, 以與蠻、夷、戎、 狄相區別。但是,這時華夷之辨尚不甚嚴。
春秋(前770~前476)時,華夷貴賤尊卑的觀念已很強烈,當時區分華夏與蠻夷的標准,族類與文化都被重視,文化尤為首要因素。華夷因禮俗、服飾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僅與齊、燕、韓、趙、魏同稱諸夏,而且是兩個最強大的華夏諸侯。七雄合縱、連橫、兼並、爭戰,但族體相同,形成諸夏統一趨勢;於是華夏成為穩定的族體,分布區域也已達東北遼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東南湖湘吳越等廣大地區。
秦始皇統一中國並建立了秦朝,隨後漢朝建立,並統治中國400餘年,該時期中國版圖空前擴大,此時漢族人口分布仍集中與黃河、淮河流域,從西晉末年起,五胡亂華,漢族人口逐漸向長江、珠江及中國東南部大規模遷徙,而從西晉到隋代的建立這一段期間,漢族進入中亞和雲南。到明,清時,南方漢族人口便超過了北方,後滿人禁止漢人出關進入東北,清朝後期為充實邊疆,准許漢族進入中國東北,在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大量引入山東漢族.自明朝起漢族開始零星向東南亞移民,從19世紀起又有漢族向歐洲,北美等地移民。
【建築形式】
漢族由於分布地區廣大,其傳統住房因地區不同而有不同的樣式。居住在華北平原的漢族,其傳統住住房多為磚木結構的平房,院落多為四合院式,以北京四合院為代表;居住在東北的漢族,其傳統住房與華北基本相似,區別在牆壁和屋頂,那裡的住房一般都很厚實,主要是為了保暖;居住在陝北的漢族,則根據黃土高原土層厚實、地下水位低的特點挖窯洞為住房,窯洞不僅冬暖夏涼,而且不佔耕地面積;居住在南方的漢族,其傳統住房以木建房為主,講究飛檐重閣和律卯結構。由於南方各地習俗和自然條件不同,在住房建築布局上也有差異。如丘陵山地的樓房依山而建,江浙水鄉則注重前街後河,福建的土樓龐大而美觀,蘇州的樓閣小巧而秀麗。
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的漢族,其傳統民居的共同特點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室內採光;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梁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
【文化藝術】
漢族在古代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藝術,具有鮮明的特色。無論政治、軍事、哲學、經濟、史學、自然科學、文學、藝術等各個領域,都擁有眾多具有深遠影響的代表人物和作品。西周時期,就形成了完善的文化成就,這就是禮樂文化,周禮非常繁縟,據《周禮》有吉、凶、軍、賓、嘉五禮,樂在西周很重視,有專門職官管理,金文中也記有樂官。周代樂舞如《大武》為周武王克商所作。周代的已有比較完善教育制度,如「禮」「樂」「射」「御」「書」「數」六藝就是周代貴族的文化教育內容,中國最早的經典如《周易》、《尚書》、《詩經》、《周禮》、《樂經》(已佚)、《春秋》都產生這個時期,以及春秋時期的諸子學說等。
在春秋戰國時期,華夏各諸侯國出現過百家爭鳴的生動活潑的局面,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大體同時的古希臘文明東西輝映。至漢武帝時(前141~前87在位)推行「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政策,於是以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統治漢族古代思想與文化近2000年,同時,程度不同地影響著其他少數民族,甚至影響到中國相鄰的國家。在古代軍事理論方面,早在春秋末就有軍事名著《孫子兵法》問世。西漢初年整理出182家兵法,特別是宋朝以來一直作為武學必讀的《武經七書》,集中了古代軍事著作的精華。注重史學也是漢族文化史的一個突出的特點。自司馬遷撰《史記》,歷代都有紀傳體史書,至清代已形成著名的《二十四史》;編年體以《春秋》、《左傳》、《資治通鑒》為代表;其他各種紀事本末體史書及古史、 雜史、地方史志、 史學理論等官私撰述,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古代歷史文獻最豐富的國家,其中絕大多數出於漢族學者的手筆。在自然科學方面,天文學與數學的成就,一向為世人所矚目, 其中如張衡(78~139)、祖沖之(429~500)、一行(俗名張遂,683~727)、郭守敬(1231~1316)等已被舉世公認為世界文化名人。古代農學往往包括古代科學技術的多方面成就,據不完全統計,2000多年間,包括已經散佚與流傳至今的農書達370餘種,其中如《汜勝之書》、《齊民要術》、《王禎農書》、《農政全書》,是古代農學著作的代表作。
在古代漢文文學發展中,詩歌的發展占顯著地位,如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等都有許多藝術成就極高的作家與作品,而屈原(約前340~前278)、李白(701~762)、杜甫(712~770)、柳永(約987~約1053)、 蘇軾(1037~1101)、 陸游(1125~1210)、辛棄疾(1140~1207)等人的名字與作品,不僅在中國文學史上大放異彩,在世界文學史上也是公認的名家。散文有著名的秦漢古文,至唐中晚葉,由韓愈(768~824)、柳宗元(773~819)等倡導恢復秦漢古文運動,到歐陽修(1007~1072)、蘇洵(1009~1066)、 曾鞏(1019~1083)、王安石(1021~1086)、蘇軾、蘇轍(1039~1112)時,古文運動大獲全勝,號為「唐宋八大家」。小說創作,到明清時獲得很大發展,長篇巨著如:《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儒林外史》;短篇集如:《聊齋志異》均素負盛名。還有不少少數民族作家也運用漢語進行創作,產生了許多名家與名著,而《紅樓夢》,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作。 其他在繪畫、書法、工藝美術、音樂、 舞蹈、戲劇、曲藝等方面,都有不少蜚聲中外的名家,他們獲得了令人贊嘆的藝術成就。在這些藝術的發展中,尤其表現了漢族人民善於學習和吸收其他各民族之長,以發展其藝術,形成了特有的風格。在一些類書巨著的編纂方面,也是由來已久。唐、宋時的《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特別是明清的《永樂大典》、《圖書集成》可稱世界上著名的古老的百科全書,不僅顯示了以漢族文化為主體的中國古代文化的光輝成就,也顯示了古代漢族學者與少數民族學者合作與互相學習的精神。
【漢族音樂】
漢族是有音樂傳統的民族,漢族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創造。秦以前,漢族先民已創造了樂器和樂曲,發明了樂律。漢唐盛世,漢族音樂以歌舞音樂見長;宋元以後,則以戲曲音樂為主。當今世界公認的音樂律制,如五度相生律(漢族稱三分損益律)、純律及平均律,漢族皆獨立發明,其成果如車條之輻輳,匯入世界音樂理論之軸心。
9、義烏傳統上過年有什麼習俗?
1、迎洪羅相公:
迎洪羅相公等民俗文化活動每年由義烏田心村的四個自然村輪流承辦,每次為期四天四夜。相傳100多年前,田心村連續乾旱,於是村裡派人到荷葉塘村請來洪羅相公,洪羅相公來到後,果然田心村上空下起大雨,拯救當地百姓,那一天就是農歷十一月初八。
當地人感其恩德,以後每年這一天,都要舉行盛大儀式慶祝豐收,企盼來年國泰民安、五穀豐登,這一盛大的民間文化習俗在田心村代代相傳。
2、切麻糖:
關於義烏切麻糖的習俗,在《義烏縣志》中有這樣的記載:除夕前,「家家切炒米糖供春節茶食」。《義烏風俗志》中則有了更多的描述:春節期間,全縣城鄉用糯米、粟米、油麻、花生、大豆,經過蒸炒爆後,用紅、白、麥芽等糖切制「麻糖」,或稱「炒米糖」「胖米糖」與「寸金糖」。
3、做紅粿:
紅粿等傳統喜慶點心則是義烏人民在春節期間用於自家宴請時必不可少的菜品。宴初,在賓客們將酣未酣之際,呈上一籠熱氣騰騰的蒸饅頭,輔以鮮艷欲滴的紅燒肉與淡色素口的箬筍,一口咬下去,鮮美濃郁、滿口生香。
4、蒸饅頭:
據記載,吳店饅頭是義西有著百年歷史的名小吃。外形為半圓狀,柔軟而帶韌性,用手一抓,整個饅頭縮於手心,放開則復原如初。傳統的吳店饅頭,是義烏春節、元宵、端午等傳統節日中的主食,也是歷來老義烏人禮俗紅白喜事當中必不可少的一份禮物。
5、贈送春聯祝福:
每逢春節,義烏城鄉家家戶戶都會精選紅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寄語祥瑞,增添春節的喜慶氣氛。春節前,在義烏城鄉也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熱鬧盈盈的場景,書法家現場鋪台蘸墨,以筆寄意,在紅紙上書寫新春的祝福,送給來往的市民。
10、東台的過年風俗有哪些?
舊時東台素有蘇北「小上海」之稱,地域廣闊,人口眾多。清末全縣原有十場四鄉,人口120萬,辛亥革命以後、北伐之前,東台城幾乎匯聚周邊省、市的大小商號:湖南的米商、湖北的木商、江西的陶瓷商、安徽的茶商和「朝奉」(典當行的經紀人)、揚州的絲綢商和鹽商、鎮江的油麻商和醬醋商一並來到這里。
始建於乾隆三十三年的東台建縣尚晚,一向對外來的經濟、文化並不拒絕接受,多元經濟的湧入引來多元文化在這里紮根,經過一百多年的選擇吸收,逐漸形成了東台地區習俗文化的特色。
采買祭祀年貨是東台人的頭等大事。大戶小家買年貨,買多買少根據手頭上金錢富餘程度而定。寺街、丁公橋、關橋口直至油坊頭、盧家嘴、下壩、北關橋河口一帶,一進臘月便停滿了四鄉八鎮進城買年貨的鄉親們的船隻;前店後住家,「人家皆枕河」,與蘇南城鎮經營格局一般的商店,為這座僅靠商業流通積累資金的城市提供服務。
農民們卸下用「幫船」(有篷,不同於浙江人的烏篷船)運來的棉花、糧食,從「陸陳行」、「棉花行」里換來現洋,加入到采買年貨的隊伍中去。抗戰前東台釋、道、儒諸教興盛全縣,有八百多處廟宇宮觀,數千的僧眾,上萬的善男信女,春節祭祀的供品、吃齋念佛的乾果、山貨花銷無數。東台城內經營南北貨的商號、店鋪有數十家之多,其中同治、光緒年間綵衣街、寺街先後有吳盛茂、周祥記、劉萬順、胡春發這樣較大的南北貨老字型大小店相繼在這里開業;
三昧寺、大聖寺、泰山寺等各大叢林,僅春節蠟燭采購一項,就分別達數百斤之巨,馬公橋下的梁源昌蠟燭坊成品燭供不應求,只好提供毛坯燭心供各大商號自行加工,「周振新」油漆店也為梁源昌蠟燭坊承擔雕刻、繪畫工藝蠟燭、龍鳳喜慶燭的業務;一時間香店也因寺廟香客的需求量大而生意興隆,寺街「劉太升」香店、海河邊「柯開泰」香店繁忙景象略見一斑,最出名且有一定經營規模的莫過於「姚信和」香店了。
一到春節買香爐、燭台的人多,也造成東台銅匠、錫匠鋪多,吃銅匠、錫匠飯的人增多,筆者收藏有一副「大花」型號「東台永茂隆」錫匠鋪戳記的雙喜燭台,清楚地印證這一歷史現實。在佛教興盛的東台,哪怕十分貧寒的家庭為了過年祈福納祥,也會買一副西溪土窯生產的泥香爐、瓦燭台。
買天燈、送灶糖、旗桿斗、陳飯花、門神、喜錢,則又是舊東台城內的一道亮麗的風景。天燈用染成深紅色的油紙做燈罩,上面用金紙貼印「天燈」二字,滾圓的土製燈托上插上八厘米長的紅色的「拜燭」,從除夕守歲起開始點亮,夜夜如此,一直到農歷正月十八結束,從不間斷。
掛在堂屋房檐下的「天燈」數目也有定規,除了「天、地、人」三個燈之外,再加這戶人家男孩的數目就是這家天燈的盞數。「旗桿斗兒……陳飯花……」,「送灶糖呃、灶書哩買兩張……」
臘月十五一過,城內歌唱般的吆喝聲此起彼伏,賣這類祭祀、祈年物品的小販,都是一些城鎮底層社會生活無著的貧民,他們藉助「年市」,換取一點點「度命錢」。
東台街面上的各色喜錢(花絡錢)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而宮復盛紙坊印製的版畫享有盛譽,遠銷高郵、寶應、興化、泰州里下河地區,內容多取「文王訪賢」、「龍鳳呈祥」等歷史故事,還有「年年有餘」、「歲歲平安」等吉祥圖案,套色印刷,鮮艷奪目,官家、店鋪、居民、農戶均購買張貼,其中貼在大門上的門神,掛在堂屋中央的菩薩軸子卻與別處不同:東台人繪制的門神尉遲敬德、秦叔寶眉宇之間多了一些慈祥,少了一些威嚴,而菩薩軸子上的觀世音畫像也顯得格外的慈眉善目,充滿人間煙火氣息,這可能與東台這座商城充滿「和氣生財」的理念不無關系吧!
東台城春節祀神祈福的糕點、糖果十分豐盛。前後街有十幾家「茶食店」(對糕點糖果店舊稱),甚至不起眼的地方也有店面,「五味齋」、「五福齋」、「國香齋」、「美味齋」,「賀萬興」,最出名的莫過於三家,專門經營京派糕點的清真素食的「鼎盛館」,花樣糕點、麻切、桃酥可以和淮安「西園桃酥」媲美的「麒麟閣」,「稻香村」的雲片糕、嵌桃麻糕、楊酥糕也遠近聞名。
這些店家的「菊花餅」、「棗泥佛手」、「董糖」、「豆莢」、「蘭花根」、「小饊子」、「冰糖酥」以及各色果子,在店堂內堆積如山,香氣四溢,此時七里長街的東台城的年味更濃了。這些茶食店盛糕點茶食的包裝也十分經濟,一律用當地出產的柴篾子扎的筐片或用土紙袋包裝,既美觀又節約。這些精美的祈福祀神的糖果糕點後來被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禪(東台人)帶到上海,至今在玉佛寺內還可以品嘗到。
農歷臘月二十四一過,家家戶戶買鰱魚過年已成習俗。不管大戶小家都會買兩尾鰱魚,考究的人家還喜歡買兩尾血紅色鰱魚(東台人俗稱「血鰱」),掛在屋檐下,待除夕晚上煮上它,擺放在堂屋香案上,討「鰱魚(年余)、鰱魚(年余),年年有餘」的吉利「口彩」。
祈福納祥是東台人過年習俗的重要內容。東台「送灶」習俗有臘月二十三的,也有臘月二十四的,沒有統一的規矩。東台祭灶用品除延請「灶老爺」、「灶馬」、「灶書」以外,還要擺出一盤祭品供奉在灶頭上,表示對灶老爺的誠心,「送灶糖」、豆腐、茭草、茶葉、粳米,合裝在一個磁碟子中,意思是用「送灶糖」甜灶老爺的嘴,遮「家醜」,上天言「好事」;豆腐,取諧音「偷富」,「茭草」剪碎整齊擺放在盤內,供上天的「灶馬」享用,東台人為灶老爺准備得真周到。
除夕中午飯一過,「裝陳飯」的春節儀規便在東台城大戶小家中同時上演。女主人將預先蒸熟的糯米飯分別裝在兩個大體上差不多大小的「陳飯盆」內,堆成饅頭狀,用手抹平整,飯中央首先貼著一塊15×3.5厘米左右的「陳飯糕」,隨著飯的坡度將「陳飯糕」蒸軟貼在飯面上,糕面白底、紅邊框、紅字:「福壽源長」「福壽雙全」「金玉滿堂」「天官賜福」等字樣,陳飯糕上依次疊上花饅、花糕、福建橘子各一隻,然後將「旗桿斗兒」、「陳飯花」分別插在這兩盆飯面疊起的花饅、花糕、橘子上;「旗桿斗兒」長短根據主人堂屋室內高矮而定,它就是東台人祈年祝福的重要物件,長短大約一公尺五左右,用較粗的柴葦做立桿,外用金銀五色彩紙包裹,由上而下裝飾著各色微型的「喜錢」和福、祿、壽、財、喜五位仙人,四層兩兩相對的「八仙」在靈芝祥雲的襯托下串插其間,木刻水印,栩栩如生。
「陳飯花」約半公尺高,上面用各色彩紙剪的微型「喜錢」裝飾,「喜錢」頂端以及插在「陳飯花」背後的松柏枝上都扣上染成五顏六色的白果和紅棗,兩盆陳飯的飯面上都嵌上南貨店裡賣的專門用於「裝陳飯」的五色乾果:紅棗、黑棗、桂圓、荔枝、(染色)白果。陳飯盆安置在香案的右側,有考究的大戶人家飯盆擺放在紫檀或花梨木的雕花盆架上,以示慎重。
「陳飯盆」也有講究,有專門鑄造的鼎銅的(銅錫合金)或紫銅的器皿,上面鑄有「聚寶盆」三個大字;有「清三代」青花、粉彩的專用「陳飯盆」,也有用同治、光緒年間的祭紅的「陳飯盆」或哥窯開片「碎瓷」大碗代替陳飯盆的;小戶人家只要還有一口飯吃也要「裝陳飯」,不過盛飯的器皿沒有那麼講究罷了,為了指望來年福祉的降臨,「裝陳飯」成為東台人追求未來幸福的精神寄託。
「謝神」、「辭年」、「守歲」是東台人過年習俗的重要儀規。臘月二十起,東台人就習慣性地進入「數夜」的倒記時階段,個個逢人張嘴便說「今天二十夜」,即農歷臘月二十的意思。臘月二十四「送灶日」一過,便進入實質性過年階段,首先是「忌口」,不論大小人等,在外在內均不得口出惡言穢語,更不得說與「吉利」相左的言辭,二十五、二十六「撣塵」,即打掃室內外清潔,為祭天地神靈准備,「謝神」是第一道儀規。「謝神」即擺放豬頭、鯉魚、雄雞(「三牲」)以及酒水祭祀天地神靈,感謝上蒼恩賜,讓合家大小一年太平;然後全家每人吃兩只水汆荷包蛋,意思為「捧元寶」。臘月二十八燒「辭年紙」,即祭祀祖先,禱告先人祖先,祈求祖先保佑來年順利。
不忘先輩恩德,慎宗追遠。除夕傍晚時分,是東台人一年中最隆重最神聖的時刻:大街小巷一片靜穆,除了急急忙忙回家的行人之外,很少有人再往街上走動;店家紛紛上「榻子」(即上門板)「打烊」,家家戶戶忙著貼對聯、貼花絡錢;街頭巷尾的土地廟內一片繁忙,大紅色的天燈早早掛上,家庭主婦紛紛從家中走出來,打著燈籠上土地廟燒香,祈求土地老爺保佑來年一家大小平安,隨後便聽見一家家關門上閂的聲響,街上不時地傳來更夫敲擊竹筒的聲音。從臘月二十三至來年二月二這一段時間內,東台城歷來有大街小巷「巡更」的「慣例」。
東台城裡吃年夜飯,守歲酒沒有固定的時間,而是以全家人是否到齊為限,店家則等遠路外出收賬的人全部回來後才開始吃「守歲酒」,「守歲酒」成了和諧、平安、團聚、圓滿的象徵。吃完守歲酒,男主人便在院子里擺上水碗、糕點,焚一爐好香,請灶神降臨,「下界保平安」。堂屋內「旺盆」(即鑄鐵的火盆)內松枝、木炭早已燃上,滿屋頓時暖洋洋的,充溢著松枝的清香。
大戶人家堂屋內懸掛著當地畫家周應芹、張小齋畫的「天官」畫像,祈求「天官賜福」,香案前的房梁二桁上掛著近三尺高的大幅紅色「花絡錢」(寬幅五張,窄幅六張襯在寬幅花絡錢的旁邊),小戶人家則掛上觀音、菩薩軸子,希冀菩薩保佑一家平安。
香案前除了陳設的祭祀糕點、乾果、陳飯盆之外,必不可少紅天竹、臘梅、水仙三樣鮮花供品,分別插裝在瓶、盆中。這時女主人也忙碌起來了:煮紅棗、做湯圓,男主人便在堂屋裡擺放好供品,點燃起香燭紙馬。祀神用的乾果、糕點供品不外乎紅棗、栗子、荔枝、桂圓、雲片糕、麻切、桃酥、雪棗八種;「九角盒」內同時也擺放好待客的糕點。
舊時東台城裡春節一家人團聚吃茶流行用「祭紅」器皿,大戶小家基本上把祭紅碗與祭紅蓋碗拿出來擺放在堂屋的八仙桌上,碗中放少許紅糖備用。長輩們為小輩們准備的壓歲錢也整齊地一字排開,擺放在桌上,壓歲錢的封套上還擺放了幾片用紅紙條封上的雲片糕。
子時一到,院子里鞭炮齊鳴,堂屋內紅燭高燒,香煙繚繞,一家大小挨次在神靈祖先的牌位或畫像前叩頭,然後恭喜新年的到來。小輩們必須先吃「開口糕」,表示一年高升、進步,然後再向長輩恭祝新年,長輩還禮給小輩壓歲錢。舊時辛苦了一年生活無著的窮苦貧民,也竭力把家中打掃得乾乾凈凈,同時准備一頓再簡單不過的年夜飯。舊時東台過年流傳下來這么一段辛酸的民謠:「二十八,去想法;二十九,有了有;三十夜,不在家;大年初一,拱拱手」。
《清嘉錄》蔡雲《吳歌》也有類似記載:「天地堪容避債台,一年積欠一宵催。店門關到質錢庫,還點燈籠走一回。」這便都是底層社會人群的真實寫照,其實舊時過年只是富人炫耀富裕的代名詞,窮人談不上什麼歡慶、愉悅,討債的現實逼得他們「年關」難捱啊。
大年初一不許睡懶覺,這是東台城的舊規,大概因為東台是一座商業流通城市,商人尚勤的緣故,東台城裡的人「守歲」後睡不到幾個小時便又起身了。
一家大小圍坐在八仙桌旁,開始新的一年的第一次活動——「新年早茶」。舊時吃「三道茶」,餐具為祭紅蓋碗、祭紅碗、紅漆筷子。頭道茶:紅糖開水茶,表示紅紅火火,甜甜蜜蜜。二道茶:紅棗茶,即「喜棗」茶,開門見喜,喜上加喜。三道茶:湯圓茶,實心無餡湯圓,實實在在,萬事圓滿。吃完早茶,家庭主要成員,男女主人這一天都不外出,小孩子們自由活動,外出「拜年」,討「包喜錢」,到城裡遊玩;少數老年人、居士、吃齋念佛者早已在子時之前就聚集在三昧寺、大聖寺、泰山寺山門外等候「燒頭香」了。
舊時東台的春節就在這一系列的過年習俗中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