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風俗風貌

風俗風貌

發布時間: 2022-08-26 02:10:05

1、中國傳統民俗

廠甸,傳統老廟會

這是今年北京所有的廟會:

■ 龍潭廟會

時間:2007年2月16日(農歷臘月二十九)至2月24日(農歷正月初七)

地點:龍潭公園

票價:票價:團體預售票5元(有日期限制),請柬6元(無日期限制)
註:當日買票需6元,請柬廟會期間不再銷售。

廟會特色:

本屆龍潭廟會以「和諧崇文歡樂龍潭」為主題。8大類160餘項文化、體育、游藝等互動性、參與性強的活動異彩紛呈。此外,奧運的精靈——「福娃」還將和遊人共同喜迎新年。全園的競技舞台上將迎來眾多世界冠軍。此外,銷聲匿跡近五十年的老北京叫賣聲和市井風俗也將出現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劇場。

分為幾大類:體育競技活動★文藝文化活動★民風民俗活動★科普游藝活動★「商業小吃特色突出設置五條各具風格的特色街。

@ 紅樓廟會

時間:2007年2月18日(正月初一)至2月23日(正月初六)
地點:大觀園內及周邊
票價:團體價8元;廟會期間一律10元
廟會特色:
在今年的紅樓廟會上,除再現「元妃省親」古裝遊行的盛大場景外,大觀園還將首次向中外遊客展現為服務社會而開發的傳統婚慶典禮「寶玉成婚」、 壽筵大典「賈母賀壽」的熱鬧場景,這既是一次創新,又為春節廟會增添了一道喜慶靚麗的風景線。紅樓美食以及老北京風味小吃,也是今年紅樓廟會的一大亮點。在紅樓宴酒店的陽光大廳內,身著古裝的服務員將向您呈現「紅樓宴」中的精美小吃——小粽子、吉祥果、如意糕、太君酥等均是平日里不多見的紅樓特色小吃。

■ 地壇廟會

時間:2007年2月17日-2月24日(農歷臘月三十至正月初七)
地點:北京地壇公園
票價:10元
廟會特色:
2007年地壇廟會以方澤壇為中心,在四周設置了京味民俗大講堂、攝影藝術長廊、非物質文化遺產廣場、南北民間花會表演區。廟會期間,組委會將舉辦天津泥人張、陝西鳳翔泥塑、山東濰坊年畫等民間工藝品展覽;劉一達等7位京城著名民俗文化專家將每天一個新話題向遊人講述傳統年節的習俗;年初四,著名心理專家楊鳳池教授將針對子女教育、老年孤獨等問題現場解答群眾的疑惑;組委會還邀請鑒寶專家免費現場鑒定群眾收藏的寶物。廟會期間還將舉辦猜燈謎、抖空竹、蹴球等文化、體育、游藝類活動。

■ 朝陽公園洋廟會(即北京朝陽國際風情節)
時間:2007年2月18日(正月初一)至2月24日(正月初七)
地點:北京朝陽公園
票價:零售票10元/人;團體票8元/人
廟會特色:
展示異域風情、打造激情之旅,是每一屆風情節所追求的風格,英國、德國、蘇格蘭、義大利、西班牙、俄羅斯、挪威、蒲隆地、澳大利亞等國的精英藝術家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特色表演,迄今為止已有超過200位國外藝術家參與。雲貴、內蒙古、新疆等國內民族風情也成為歷屆風情節的特色看點。

■廠甸廟會
時間:2007年2月18日(正月初一)至2月23日(正月初六)
地點:北起宣武區南新華街和平門路口,向南經虎坊橋路口至虎坊路文化廣場
廟會特色:廠甸特有的娛樂氣氛也很吸引人,高蹺、太平鼓、小車會、五虎棍……各種花會競相表演,更是北京天橋的老藝人為你表演絕活。以大糖葫蘆為代表的風味小吃更是不可錯過。琉璃廠到了正月卻格外的熱鬧。

■ 北京蓮花池廟會
時間:2007年2月18日(初一)至2月23日(初六)
地點:蓮花池公園
票價:6元(1.2米以下兒童免費、持學生證、老年證半價)
廟會特色:
第七屆北京蓮花池廟會」將繼續以蓮花池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為依託,立足於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進一步打造蓮花池民俗文化品牌,充分挖掘展示民間手工藝品、民間絕活、民間收藏、民間花會等一系列民俗文化,通過品小吃、觀市井、看絕活、賽花會等活動,再現老北京市井風俗風貌。使蓮花池廟會成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的一個平台,使大家不斷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使民族傳統文化逐漸發揚光大,把「蓮花池廟會」逐步打造為品牌廟會。

■ 東岳廟春節文化廟會
時間:2007年2月17日(臘月二十九)至2月24日(正月初七)
地點:朝陽區東岳廟
票價:10元,團體8元
廟會特色:
「借問祈福何處好,路人皆指東岳廟。」「福」文化成為東岳廟廟會的核心與特色,距今至少也有300年的歷史了。東岳廟坐落在朝陽門外大街,始建於元朝延佑六年(1319年),佔地71畝,是道教正一派在華北地區最大的廟宇。全廟分正院和東、西道院三部分,沿中軸線分七進排列著洞門牌樓、瞻岱門、岱嶽殿、育德殿、後罩樓等建築,布局嚴謹,氣勢恢宏。廟中供奉的是泰山之神東岳大帝及眾神祗,有神像近千尊,尚存12尊明成化十七年(1485年)用金絲楠木雕刻的三官及府臣像。廟內的石碑數量居京城眾寺觀之首,多達140餘通,以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撰文、書丹並篆額的《張留孫道行碑》最為著名。東岳廟自1995年辟為北京民俗博物館。

■ 白雲觀廟會
時間:正月初一至初六(2007年2月17日—2月 23日)

地點:西城區白雲觀
票價:10元
廟會特色:
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復興門外白雲路之東,是北京最大的道觀,號稱「全真第一叢林」。老年間,白雲觀正月開廟的主要活動有「會神仙」、「順星」、「打金錢眼」、「摸石猴」等等。據說摸了石猴就可以「封爵封侯」,有了「官運」。而婦女們到元君殿送子娘娘面前「拴娃娃」,是為了祈求來年喜得貴子。正在患病的人到葯王前燒一炷香,拜上一拜,祈求的是早日康復,每個人的意願都簡單而朴實。逛白雲觀還有一個很愜意的活動。目前白雲觀是中國道教協會所在地。

■ 紅螺寺廟會
時間:正月初一至初七(2007年2月18日—2月24日)
地點:紅螺寺景區
票價:30元
廟會特色:
禮佛拜祖、撞吉祥鍾、打金錢眼、風味小吃、書畫攝影展、雜技花會表演、賞歲寒三友---松竹梅等,漫步10里「綠色長廊」中,感受到這里濃濃的綠意。

2、北京有哪些民風習俗

1、春餅

北京民俗食品,一種烙得很薄的面餅,又稱薄餅。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農歷二月初二,是中國古諺所說龍抬頭的日子,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餅,名曰「吃龍鱗」。春餅比吃烤鴨的薄餅要大,並且有韌性,因為要卷很多菜吃。

2、京劇

被稱為「國粹」的京劇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它的前身為徽調,通稱皮簧戲。表演上歌舞並重,融化了武術技巧,多用虛擬性動作、節奏感強,創造了許多程式性的表演動作。演唱時講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樂性。在唱、念、做、打方面逐漸形成了完整的藝術風格和表演體系。

3、麵塑

麵塑俗稱為面人、江米人。歷史上民間有逢年過節用麵粉捏「月糕」、「面魚」等習俗,由此產生麵塑藝術。北京麵塑藝術經過幾代民間藝人的傳承發展,吸收其它藝術之精華,廣采眾長並不斷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麵塑藝術派別。「面人郎」是其中的一個流派。

(2)風俗風貌擴展資料

北京民風習俗的特點:

北京具有豐富的民俗文化資源,其數量之多、品類之廣泛、內容之獨特,均在全國首列。古都北京向來是移民集聚地,不僅生活著來自國內各地的幾十個民族的居民,而且還居住著世界各地的外交使節、商貿賓客和文化交流使者以及各國留學生和文化觀光客。

千百年來,古樸而獨特的民族風情使北京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燕趙故地的生活習俗,其手工藝、紡織、印染、服飾、飲食、喜慶習俗、婚喪習俗、商貿習俗以及梨園會館習俗等,都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

3、中國的風土人情

風土人情:風--當地的民風,民俗。 土--地理特性(區別與他處的山山水水) 也包括有地方特色的土特產,美食。 人--當地的人文,文化。 情--待人接物,禮節以及生活習慣。 總之風土人情 就是 一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禮節、習慣的總稱。

雲南十八怪
雲南因地處低緯度、高海拔區,受緯度位置和垂直高差雙重影響,氣候類型多樣,南方是熱帶季風區形成的河谷盆地,東部是被形容成"萬紫千紅永不凋"的冬暖夏涼氣候。雲南還是中國少數民族成分最多的省份,除了漢族以外還聚居著有彝、白、壯、傣、納西、藏、瑤族等其他25個民族,佔了全省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正是由於其獨特的地理風貌,特殊的氣候狀況,多彩的民族風情,奇特的風俗習慣,產生了許多不同於其他地方的奇異現象,隨著遠來的遊人、匆匆的過客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留下短暫的足跡並離開之後,他們所耳聞目睹的那些奇聞異趣也逐漸流傳開來,並每每被冠以怪"字,也因而流傳下"雲南十八怪"、"雲南二十八怪"、"雲南八十一怪"等說法。

雲南第一怪:

雞蛋用草串著賣:老鄉們為了便於買主攜帶所購買的雞蛋,又不被碰壞,便以竹蔑或麥草貼著蛋殼編,每個都隔開,十個為一串,可以掛在牆上,想吃的時候便吃幾個拿幾個。

雲南第二怪:

摘下斗笠當鍋蓋: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

雲南第三怪:

三隻蚊子一盤菜:雲南的許多地區,天氣較為炎熱,終年蚊蠅不絕,特別是野地與牲畜圈裡的蚊子個頭都比較大大,故誇張說3個蚊子一盤菜。

雲南第四怪:

火筒能當水煙袋:當地人抽煙所用的煙袋很像內地的吹火筒,只不過吹火筒是往外吹,而它是往裡吸,煙氣經過水過濾,可以減低焦油的濃度,味道更加清涼香醇。

雲南第五怪:

糌粑被叫做餌塊:雲南產大稻米,特香糯,把大米蒸熟舂打後,揉製成長條形的半成品,可炒吃、煮吃、蒸著吃,顏色白如雪,象內地做的白米粑,當地稱餌塊。

雲南第六怪:

背著娃娃談戀愛:少數民族期盼人丁,盛婚後數日媳婦便回門了,等有了娃娃再回婆家與丈夫相聚,開始真正的談戀愛。

雲南第七怪:

四季服裝同穿戴:雲南地區氣候多變,夏天不熱冬天不寒,白天和晚上的溫差較大,可以說是冷熱瞬變,在街上四季服飾隨處可見,長的、短的、厚的、薄的,顏色艷麗,絢麗多彩。

雲南第八怪:

螞蚱能做下酒菜:雲南許多地區的人都有吃蟲的愛好,變害蟲為佳餚,化昆蟲為美味,所以螞蚱、蝗蟲等,都因為油煎之後,焦脆鮮香,而成為了美味的下酒菜。

雲南第九怪:

姑娘被叫做老太:雲南有些地區口音娘娘不分,喊姑娘其實就是指姑與娘,而把姑姑與娘娘喊為老太,所以你問姑娘他說老太,喊老太也就是內地人所稱的小姨。

雲南第十怪:

和尚可以談戀愛:雲南與幾個信奉佛教的國家接壤,而佛教國家的男子上寺廟當和尚就像內地上學讀書或服兵役一樣,到時還可以還俗結婚生子,受其影響,邊民也穿和尚服談戀愛。

雲南第十一怪:

老太太爬山比猴快:雲南多高山深谷,當地的婦女們從小到老都勤勞無比,爬山越嶺、種地砍柴都習以為常,因此練就了一身矯健的身板與腳勁,七八十歲的老人登山往往如履平地。

雲南第十二怪:

新鞋後面補一塊:少數民族婦女在綉花鞋後面,用布巧做鞋曳,上面綉花精心點綴。既美觀又有擋灰擋泥的實用價值。

雲南第十三怪:

汽車還比火車快:由於有許多的高山峽谷,所以雲南境內的鐵路坡度很大、彎道較多,使得火車的速度特慢,形成了火車沒有汽車快的獨特景觀。

雲南第十四怪:

腳趾常年都在外:雲南到處崇山峻嶺,行路較不方便,爬山跑路多了會有較多的腳汗,於是就做成淺幫鞋,露出腳趾,能夠感到更加涼爽。

雲南第十五怪:

娃娃全由男人帶:雲南的婦女們歷來勤勞,所以很多外面的活都由她們來干,而男子們相對來說卻比較清閑,大多都呆在家裡帶孩子。

雲南第十六怪:

花生蠶豆數著賣:舊時滇省民風多純善,喜歡以物易物,恥言商品交易,故花生蠶豆等物品都數堆賣,人心就是秤一桿。

雲南第十七怪:

這邊下雨那邊曬:這句話是用來形容雲南特殊的地理位置與十里不同天的多變氣候的。相差十里便會有不同的天氣景象,而同一座山的兩面也是一面艷陽天,一面雨傾蓬。

雲南第十八怪:

四個竹鼠一麻袋:山區竹林很多,有繁茂的竹筍。食竹筍的鼠多肥碩,形壯與家鼠有很大差相異。用這樣的山珍待客真是賽過雞鵝。

http://bbs.pep.com.cn/thread-412848-1-1.html裡面有好多,去看看。

4、泰國的民俗風情

1、泰國人對於不認識的長輩都習慣叫叔、伯、姑、姨、或爺爺、奶奶。同輩之間也稱兄道弟,或姐妹相稱。他們從小受家庭教育,在家庭要尊敬父母、長輩。學校培養學生尊敬老師、對高年級同學要有禮貌的風氣,教導學生敬老師猶如敬奉父母。

2、一年一度的宋干節,人們都習慣向自己尊敬的長輩、上級灑聖水祝福。在敬老師那天,學生要向自己的老師膜拜致敬。尊長敬師的風尚與社會提倡知恩報德的教育有關,泰國女子在各個方面取得了與男子平等的地位,如受教育、選舉與被選舉權。

3、因為有佛教背景,所以泰國人避免使用大塊動物的肉。大塊的肉被切碎,再拌上草葯和香料。泰國傳統的烹飪方法是蒸煮、烘焙或燒烤。受中國影響,引入了煎、炒和炸的方法。受葡萄牙、荷蘭、法國和日本的影響,在17世紀後期,在泰國菜中引入了紅辣椒。

4、2019年7月28日,泰國國王瑪哈·哇集拉隆功冊封詩妮娜·披拉薩甘婭妮為「貴妃」。這是自1932年以來,泰國王室首次公開承認一夫多妻制。

5、泰國人不喜歡勾肩搭背,不喜歡從背後驚嚇別人,女士進入皇宮時不可穿短袖和無袖裝,男士必須穿有領子的上裝,不得穿拖鞋,男女不得露肩。打招呼要雙手合掌,不可用腳指人或物。不可以觸摸別人的頭,因為在泰國頭部是身體最神聖的部位。

(4)風俗風貌擴展資料

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在20世紀90年代經濟突飛猛進,躋身「亞洲四小虎」之一。1975年7月1日,中泰兩國正式建交,建交後兩國各領域友好合作關系全面順利發展。2012年4月,中泰兩國建立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系。泰國也是東盟成員國中第一個與中國建立戰略性合作關系的國家。

佛教是泰國的國教,在泰國凡是信仰佛教的男孩子,到了一定年齡,都要在一段時間內削發為僧,連王室和貴族也不例外。泰國處處可見身披黃色袈裟的僧侶以及富麗堂皇的寺院。因此泰國又有黃袍佛國的美名。佛教為泰國人塑造了道德標准,使之形成了崇尚忍讓、安寧和愛好和平的精神風范。

農業為泰國傳統經濟產業,農產品是泰國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泰國海域遼闊,泰國灣和安達曼海是得天獨厚的天然海洋漁場,曼谷、宋卡、普吉島等地是重要的漁業中心和漁產品集散地。泰國是世界市場中主要魚類產品供應國之一,也是位於日本和中國之後的亞洲第三大海洋漁業國。

5、《長安十二時辰》哪些細節展現了唐代的習俗風貌?

最近《長安十二時辰》大火,不僅是因為它的劇情內容硬核,它的細節程度也讓人嘆為觀止,給觀眾們很好的展現了一個正規的唐朝風貌。下面我就來列舉一下哪些細節展現了唐代的習俗風貌。

首先,我們可以從它的妝容和服飾來談起。很多人看古裝劇知道年代全憑官方解說,而這部劇你一看妝容和服飾就一下判定在唐朝。

從妝容上來說,唐代的妝容大多喜歡白白的妝容,所以大部分的女生臉都是相對比較白的,而腮紅也是非常有特點。從服飾來說,中晚唐時期的女孩子都喜歡穿大袖衫、「齊胸襦裙」等,喜歡一些富貴艷麗的衣服;而男士喜歡襆頭圓領衫。

除了妝容服飾,他們的禮儀也非常用心,他們用的是我們很少在其他古裝劇里看到的叉手禮。而在下屬面見最高統治者的時候稱呼是「聖人」,而不是「陛下」等。

除了人物的刻畫,該劇的背景也十分貼近現實。他們所拍攝的背景都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整個劇都非常的真實,更能深入人心。來來往往的做生意的商客,使得長安城熱鬧非凡。而我們也可以從劇中看出,一般長安城晚上不可以出門等,但是由於是上元節所以才被允許。

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可以看到,雖然表面上長安城非常熱鬧,但是面對來來往往的商客和絡繹不絕的人群,這其中也蘊藏著不少使得盛世唐朝衰敗的原因。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作品,值得觀看。

6、老北京有什麼習俗??

1、羊肉臘八粥

按舊俗,一進臘月就開始忙碌著准備過春節了。正如老北京俗諺所雲:「小子,小子,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老北京的春節是由臘八拉開序幕的。

如今,在北京依舊保留著泡臘八蒜、熬臘八粥的習慣,也有人保留了到寺廟進香拜佛的習俗。但是,北京地區的臘八粥中,曾經的羊肉臘八粥則消逝了。

2、書春攤

過了臘八之後,各種民俗節目輪番上演,但有些民俗逐漸消逝,像「書春攤」在北京就永遠看不到了。據《燕京歲時記》記載:「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

貼掛春聯的習俗至今還保留著,但是今天的春聯大多是印刷品,很少有書寫的,昔日的「書春攤」的消失是很自然的。

春聯是我國獨有的楹聯文化中重要的部分,雖然有節令色彩,但是營造的「白雪映紅聯」氣氛,令年味大增。至於經營「書春攤」者並非全是什麼文人墨客,大多是破落文人乃至毛筆字寫好的中小學生。

3、天地桌

除夕天地桌,在《燕京歲時記》中有所記載:「每屆除夕,列長案於中庭,供以百分。百分者,乃諸天神聖之全圖也。百分之前,陳設蜜供一層,蘋果、乾果、饅頭、素菜、年糕各一層,謂之『全供』。

供上簽以通草八仙及石榴、元寶等,謂之『供佛花』。及接神時,將百分焚化,接遞燒香,至燈節而止,謂之『天地桌』。」這種年俗僅限於大戶人家,平民百姓涉及極少,它的消逝不會留下遺憾,作為歷史上的民俗現象,讓人們了解一下也是有意思的。

4、接神

所謂「接神」,在今天說起來也很有趣,在《京都風俗志》中有「除夕,夜靜更深,則爆竹之聲漸起,是即接神者。而昇平之世,於斯可見其概也」的記述。

看來,接神只是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的象徵,宗教的內容並不多,只是人們在新年來臨之際寄託美好願望的一種方式,因為「接神以後,即為新年」。

5、祭祖

所謂「祭祖」,形式很簡單,就是家人排輩分依次向逝去的祖宗影像或牌位燒香叩頭。在祭祀的供桌上要擺上供品,其中不可或缺的是蜜供。

《光緒順天府志》中就有記載:「蜜供,用面切細方條,長寸許,以蜜煎之,每歲暮祀神祭祖,用充供果。」老北京用來祭祖上供的蜜供,壘成寶塔形,上面還插「供花」,看起來十分莊重。

7、開封民風民俗資料

我想下面的資料夠你寫的了:
廟會

一年一度的東京禹王大廟會是展示開封民間藝術的大舞台,也是品嘗開封風味小吃的好去處1993年,開封恢復了「東京禹王大廟會」這一傳統的民俗文化活動,深受廣大市民的歡迎。廟會期間不僅有民間祭祀活動,而且還有舞獅、盤鼓、旱船、踩高蹺、吹嗩吶、豫劇、京劇等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表演及風味小吃、旅遊商品展賣活動。

燈會

開封的元宵燈會自宋代以來綿延千年。古都燈會繼承了歷史傳統,不斷發揚光大。燈會種類繁多,設計新奇,規模宏大。每當元宵之夜,市內造型各異的彩燈比比皆是。整個古城火樹銀花,璀璨奪目。一年一度的燈會,常常吸引大批中外遊人前來觀賞。每年的元宵燈會讓人充分領略「火樹銀花不夜天」的絢爛風姿。

鳥市

養鳥是七朝古都開封的風俗,是其他古都都所不及的特點。追溯汴京鳥市的歷史,在《東京夢華錄》中就有記載。從開封養鳥人家留下來的古董上,還可以看出在明代開封的養鳥、買鳥又有了新的發展。到了清代,開封的養鳥達到鼎盛時期,鳥市就在大相國寺。近年來在汴京公園西側自發形成的汴京鳥市,是我市一個獨特的景觀。

菊花

早在北宋時期就盛極一時,明清時代養菊之風更為盛行,已有近千年的栽培歷史,品種繁多近千餘種,有菊城之稱。深秋時節,滿城金菊盛開,遊人絡繹不絕,形成了傳統的菊花花會。

夜市

開封夜市久負盛名,早在北宋時期,東京夜市便處處皆是,熱鬧非凡。今日開封,每當夜幕降臨,遍布大街小巷的夜市便開始緊張的忙碌。那盞盞燈光,此起彼伏的叫賣聲,熙來攘往的人流,看上去分外熱鬧。位於市中心的鼓樓夜市規模最大,品種最多。這里的風味小吃,調制精,風味雅,深受中外賓客的喜愛。炒涼粉、杏仁茶還曾遠涉重洋,赴新加坡表演,廣受當地媒體和賓客的贊譽。如今,逛夜市、品小吃、體味古都民俗風情,已成為游開封的一大樂事。

風箏

三月春風放風箏,是開封市民家家戶戶喜愛的活動。開封風箏歷史悠久,花樣繁多,製作考究。每到春季,古城上空風箏紛飛,爭奇斗艷。民間藝人製作的工藝風箏、微型風箏,是中外風箏愛好者收藏欣賞的佳品。近年來,開封先後承辦了全國第二屆風箏比賽和國際風箏會,使這一傳統的民俗活動不斷發揚光大。

斗雞

斗雞是開封人喜愛的一項民間傳統博戲活動。斗雞比賽勇猛激烈,精彩有趣。斗雞的選擇、飼養、調教、訓練都有一套嚴格、科學的方法,極富樂趣。近年來,開封飼養斗雞的居民逐年增多,開封斗雞協會每逢旅遊文化節日都要舉行斗雞比賽,引得中外賓客競相觀看,場面十分熱鬧。

盤鼓

過春節,逢節慶,打盤鼓,是開封傳統的民間文化活動。開封盤鼓節奏性強,套路多變,氣勢恢宏,深受廣大市民和中外遊人的喜愛。目前,開封有盤鼓隊30餘支,每逢元旦、春節、國慶和文化節、菊花花會、廟會都要舉行盤鼓表演和比賽。那隆隆的盤鼓聲,豪放的擊鼓英姿,促人精神振奮。開封盤鼓隊曾赴日本、香港表演,廣受贊譽

8、各個地方的民風民俗

一、安徽集居與散居.安徽宣城民俗風情

舊時民間村落多為集族而居。如至今還保存明清時期建築風貌的黃山市黟縣宏村、西遞村等,村民居舍相連一體,依山抱水,坐北朝南。

各戶頭喜歡建立獨門獨戶的居室,如建成連三、連五、連七(七間屋並排建築),或「明三暗五」式居室,中間為大廳,左右室各間隔為二,前場後院。多數為土磚瓦房,少數建青磚牆壁;貧戶則蓋土牆茅屋遮頂。

共和國成立後,少數城市民眾住進了單元樓房;80年代後興起老城改造,各街道大都建築有整齊劃一的高樓大廈,城鎮人以居住單元樓為主。90年代以來,小區建設漸成氣候。

二、四川彝族火把節:

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歷六月廿四日,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

康定轉山會:

每年四月初八這一天,人們從四面八方雲集康定,在山頂草坪上,帳篷綿延,人山人海,白天賽馬,摔跤等民族體育活動。入夜,燃起篝火,席地飲酒,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黃龍廟會:

每年農歷六月十六日,方圓數百里的藏、羌、回、漢各族人民集會黃龍寺,在寺前空地上帳篷連營,爐火如星,各部酋長率眾排列大圍,環跳互唱,應聲山谷。

川劇:

是流行四川地區的一種地方戲劇,是戲曲中較為古老的劇種之一。由於它歷史悠久,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濃郁的生活氣息和廣泛的群眾基礎,在我國戲劇舞台上佔有一定位置,文藝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

春倌說春:

漢族社會習俗。流行於四川各地。時間在春節前後。舊時的春倌頭戴烏紗帽,身著官服,左手執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現在的春倌,裝束與普通人一樣,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

他們爬山涉水,走鄉串戶,每到一地,便編一些吉利的歌謠演唱。說唱完畢,將一張紅紙印製的檢牛圖送給主人家。說檢結束後,戶主要送些錢幣給檢倌,以作報酬。


牽牲見客:

彝族交際習俗。彝族待客,根據客人在會上的不同需求而分別宰殺不同的牲口:貴客殺牛,次者殺豬羊,一般客人殺雞。不管宰殺什麼牲口, 都一定要等客人進門後,將牲口牽致電客人面前讓客人看過然後才宰殺,以表明牲口絕非死物或偷來的。

吉縮:

彝族交際習俗。彝語音譯,意為迴避。按傳統習慣,媳婦和公公、大伯及丈夫的叔叔、伯伯之間都要迴避,以示互相尊重。凡需相互迴避的人,平時坐、立、行走都要保持一定距離,不能面對面坐在一起,不 能使用粗俗語言,身體各個部位不能有任何接觸,即使身上的披氈也不能挨擦著。

雙方在路上相遇,媳婦應恭敬地站在一旁,等對方走後再走。媳婦不能當著應迴避的人梳頭,如果在梳頭,突然發現對方走來,應趕緊用披氈把頭 蒙住,否則就是失禮。

摔跤:

彝族傳統游藝活動。每逢年節和喜慶場合,鄰近村寨的人們都要聯合進行摔跤比賽,場面十分熱鬧。按習俗,獲勝的摔跤手將成為姑娘們的偶像,優先贏得姑娘的愛情。

三、山西

頭腦是太原名吃之首,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來歷是這樣的:明末清初傅山先生傅山精通醫術,尤善婦科。傅山母親陳氏晚年多病,他潛心研究發明了「八珍湯」,為老母滋補調養之用。

八珍湯原為元明時的一味療病中葯,由人參、白術、白茯苓、當歸、川芎、白芍葯、熟地黃、炙甘草組成,皆為補氣養血珍品。精通醫術的傅山,將「八珍湯」從純葯劑改造為葯膳,還得助於古代頭腦酒的食俗。

初喝者,猶新觸洋酒,思須凈,心須純,這樣第一次勉強下咽,第二次略辨其香,第三次便能津津有味得其真趣了。頭腦養生,常吃不上火。頭腦中有羊肉、山葯、藕片。羊肉性熱補虛,藕根清熱化痰,山葯補脾除濕。據說頭腦還有美容之效,女人吃很好。

(8)風俗風貌擴展資料:

早在《漢書·王吉傳》一書中就有「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的記載。《禮記·王制》雲:「歲二月,東巡守。至於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覲諸侯,問百年者就見之。命太師陳詩,以觀民風」。這里說的王者巡守之禮,就是國君深入民間,對鄉村社會的民情風俗進行一番調查研究。

太師是掌管音樂及負責搜集民間歌謠的官吏,他把民間傳承的民歌(國風)呈遞給國君。國君通過這些民歌,「觀風俗,知得失」,制定或調整國家的方針政策。我國古代詩歌總集《詩經》中的《風》,就是古代各民族之間流傳的民歌。

這些民歌,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風俗習慣,包含著大量的古代民俗事象,對研究我國古民俗具有重大價值。就比如《水滸傳》中的江湖文化、俠義文化都屬於民俗文化意識范疇。

(8)風俗風貌擴展資料來源:網路:民俗

9、荊州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1、沔陽花鼓戲

沔陽花鼓戲,俗稱花鼓子,中路花鼓戲。清道光年間起源於湖北沔陽州,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湖北省江漢平原一帶備受觀眾喜愛的傳統戲曲劇種。在民間,盛傳著「聽了花鼓戲的喲喂喲,害起病來不吃葯」的美譽。

2、天沔花鼓戲

天沔花鼓戲又稱沔陽花鼓戲,荊州花鼓戲,是一種湖北的地方傳統劇種。誕生在湖北中部的天門、沔陽一帶,這一帶平原遼闊 ,湖 港交織,歌天沔花鼓樂一起千人應和,是古楚文化的腹地。荊昔稱"花鼓子"。

3、關帝廟會

各地先後建有關王廟、關帝廟、老爺廟、關廟、武廟等多種廟宇 每逢夏歷五月十三日舉行關帝廟會。民間傳說這天是製造旱災的怪物旱魃經過的日子,因於祀典關帝時祈其顯靈,驅邪避災,普降甘霖,以解農憂。是日又稱「雨節」。

4、荊州國際龍舟

荊州國際龍舟節是中國湖北省荊州市舉辦的一項國際性的龍舟賽事,從2000年開始舉辦,極大提高了荊州的旅遊和文化宣傳活動。也被稱為荊州龍舟賽,荊州賽龍舟。

5、說鼓子

說鼓子又稱荊州說鼓,是一種湖北省的傳統曲藝曲種,以說為主,說中帶唱,擊鼓說書,用嗩吶伴奏的傳統民間曲藝形式。流行於松滋、公安、石首、監利等地。老輩藝人認為「說鼓子」是由元、明「詞話」 衍變而來。主要流行於湖北荊州地區的石首、松滋、公安、監利等縣。

10、海南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海南的漢族人較多..
基本就和大陸沒什麼不同
有點像廣東人
民族風俗
海南省的居民,分屬於漢、黎、苗、回、藏、彝、壯、滿、侗、瑤、白、泰、佤、畲、水、京、土、蒙古、布依、朝鮮、土家、哈尼、僳僳、高山、錫伯、門巴、納西、仫佬、哈薩克、鄂倫春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與苗族的生活習俗。
據歷史記載,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
早在遠古時代,黎族同胞就在這塊土地上刀耕火種,民族風情質朴、敦厚,長久以來就以獨特的民族文化和絢麗的織錦工藝著稱於世。黎族同胞主要聚居在五指山區地勢較平的山麓或臨河的盆地,村寨大小不等,錯落有致。低矮的茅草房掩映在嚴嚴實實的椰子樹與檳椰樹間,樹的空隙間用竹籬笆圍成小塊菜地,各色蔬菜嬌嫩欲滴。清澈的小溪淙淙流過房前,讓人有「走進山間別墅」的感覺。檳椰是黎胞走親訪友的貴重禮物,以數目多少表示情意厚薄。
特色活動
海南民俗節慶活動: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習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們世代聚居在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區及西南部,現有人口130餘萬。黎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我國南方的壯族和布依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杞、孝、潤、賽和美孚五個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於山谷坡地或山間盆地之中,村寨周圍長有茂密的樹木或刺竹。黎族傳統住宅以茅舍為屋,稱為「船形茅草屋」,傳說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來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黎族男女要相互對歌或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每年農歷「三月三」是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紡織技術。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就是從黎族人那裡學到了先進的棉紡技術。黎族人織的黎錦一般以黑、棕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花紋圖案有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子纏紅色或黑色頭巾,上衣開襟,布巾縛腰;婦女的服飾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們共同的服飾。
海南島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衍生了許多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
每逢農歷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換花節。每年農歷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農歷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歷「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項目。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歡樂節」。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