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文風俗
1、雲南風俗是怎麼樣的?
雲南風俗如下:
1、雲南佤族,摸你黑。佤族主要居住在雲南的臨滄滄源縣。他們有本身的說話是佤語。佤族間木鼓視為神器,人們會用木鼓跳舞,而木鼓節是他們最隆重的節日,摸你黑,也聲名遠揚。
2、雲南傣族潑水節。傣族潑水節,是流行於雲南省傣族人民聚居地的傳統節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
3、丟包。潑水節也是未婚青年男女們尋覓愛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時節。潑水節期間,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歡做丟包游戲。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製作的花包,是表示愛情的信物。
4、賽龍舟,賽龍舟是潑水節精彩的項目之一,常常在潑水節的第三天舉行。那日,穿著節日盛裝的群眾歡聚在瀾滄江畔、瑞麗江邊,觀看龍舟競渡。
5、放孔明燈,們在廣場空地上,將燈燭點燃,放到自製的大汽球內,利用空氣的浮力,把一盞盞孔明燈放飛上天。一盞盞明亮的孔明燈在漆黑的夜晚越飛越高,越飛越遠。人們以此來紀念古代的聖賢孔明。
2、簡述雲南民族習俗文化的特點
雲南民族習俗文化的特點:
1、雲南少數民族民居建築各具特色,各式和樣。雲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有著25個少數民族。在民族分布上有「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
在聚居的地方,可以看到各少數民族自己獨特的建築樣式,例如大理白、彝族、寧菠納西族、怒江傈僳族、元江哈尼族、西雙版納傣、景頗族等,在這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築樣式都是統一的,沿襲自己民族幾千年來的風格。
在雜居的地方,可以看到各少數民族相互交流,相互吸取,由此而衍生出的很多新的建築樣式。。
2、雲南少數民族的服飾絢麗多彩,各具特色。
彝族婦女的服裝多為寬邊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整件衣服上用紅色、金色、紫色、綠色等顏色的絲線挑綉各種花紋圖案,在衣領上還鑲嵌有銀泡。
納西族女子上身著長過膝蓋的大褂,寬腰大袖,腰系百褶圍腰,下著長褲,背披披肓。
這種披肩是用羊皮去毛、洗凈、硝白,而後縫制而成的,然後在披肩上綉上兩條白布帶,勞動時就將披肩的布帶拉到胸前十字交叉系緊,看上去猶如七顆閃亮的星星圍著一輪明月,人們把這種著裝稱為「披星戴月」。「披星戴月」衣即美觀又防風雨還耐磨損。
3、在語言和文化方面也有各自的語種和文字。
雲南是一個多民族、多語種、多文字的邊疆省份,全省25個少數民族中,除回、水、滿3個民族使用漢語文外,其他22個少數民族使用26種語言,14個民族使用22種文字。
4、民族節目也豐富多彩,有的民族有許多節日,有的節日則是多民族所共有。
大致分為宗教祭祀性節日、生產活動性節日、紀念慶祝性節日、社交娛樂性節日。較著名的節日有: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潑水節、納西族的三朵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僳僳僳族的刀桿節等。
5、雲南是全國宗教類型最多的省份,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原始宗教在雲南均有,堪稱中國的「宗教王國」。
3、雲南風俗文化
一、傣族潑水節
傣族的新年,雲南各地的傣族,都以「潑水」的形式來慶祝,所以傣歷新年,又稱「潑水節」。「潑水節「是雲南少數民族的數百種節日中,影響最廣,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之一。西雙版納是傣族聚居區,全州各地都有「潑水節」,其中尤以景洪市每年舉辦的「潑水節」規模最大,盛況空前。
「潑水節」一般從傣歷新年的第3天(4月15日)開始。這一天彬彬有禮的傣家兒女,取來清潔的水,用樹枝蘸取,互相潑灑,以示為您洗去一年的塵垢,祝福您在新的一年裡清潔平安。現在的「潑水節「已演化成群眾性的狂歡活動,「水花放,傣家狂」,人們提桶端盆取得水來,見面就迎頭蓋瞼地潑下,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象徵著占祥、幸福、健康。
二、 彝族火把節
雲南的彝族、白族、納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普米族等少數民族都有共同的節日--火把節。彝族火把節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同時也是彝族人民最隆重的節日。
每年農歷6月24日至25日(陽歷7月8日-9日),彝族人民都要穿上節日盛裝,彈著月琴、大三弦,吹著蘆笙來參加火把節。
人們高舉火把匯集在村 頭、寨邊或廣場上,然後在松林、田間賓士,表示驅除蟲害邪惡,以求豐收幸福。每年逢火把節的晚上,從昆明到路南縣石林風景區的中外遊客有數萬人至十幾萬人,每個人手持火把,與彝族人民匯集在石林風景區,把整個大地照得通紅,形成燦爛耀目的火海。為給旅遊者助興,當地政府還在石林風景區組織放禮花,整個夜空五彩繽紛,使觀者目不暇接。
三、白族三月街
雲南大理三月街,相傳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日開始歷時一周左右的三月街,不僅是大理白族人民的物資交流盛會,而且是白族人民一年一度歡聚的節日。三月街每年都按時在蒼山東麓、大理城西舉行。這期間諸商雲集,環貨山積。各族人民都要把好的工藝品、土特產拿到三月街出售,把最優秀的文藝節目搬到三月街上演出,選最好的騎手參加賽馬。
隨著商品經濟發展,三月街的規模越來越大。其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有二十多個省、市、自治區及幾十個國家的外國友人參加這一盛會,在全國或雲南亦屬少見。
四、哈尼族長街宴
每年農歷12月初(陽歷10月10日左右),是元陽縣俄扎鄉哈播村哈尼族的春節--昂瑪突節。昂瑪突節是哈尼族人民祭護寨神、拜龍求雨的節日。每當節日的頭天,村中龍頭就到村頭的龍樹林中央擺設祭桌,宰殺無雜色毛的龍豬,敬請龍來和大家共度佳節。請龍完畢,龍頭就把龍豬肉切成與全村戶數相等的塊數分給各家各戶吃。
昂瑪突節的第二天,家家戶戶要做黃糯米、三色蛋、豬、雞、魚、鴨肉、牛肉乾巴、麂子乾巴、肉鬆、花生米等近40種哈尼族風味的菜餚,准備好酒,抬到指定的街心擺起來,一家擺一至二桌,家家戶戶桌連桌沿街擺,擺成一條700米多長的街心宴(當地人稱長龍宴或街心酒),這是中國最長的宴席。
(3)雲南人文風俗擴展資料
雲南各個民族除回族、滿族、水族通用漢語外,其餘都有自己的語言,使用的民族文字共22種。其中,傣族文字語言與泰國有一定的歷史淵源。納西族的東巴文化歷史悠久,東巴文字是迄今還在傳承的象形文字。
雲南有曲藝83種,為全國之冠,其中少數民族曲藝56種,漢族曲藝27種。彝族歌謠據統計有七十二調,大的有梅葛調、青棚調、阿色調等。大理地區白族曲藝發展成熟,產生了三腔、九板、十八調。哈尼族曲藝種有哈巴、臘苔、優歷克等,分布在哈尼族不同的支系民眾中。
傣族神話傳說與古歌謠結合,產生了民間說唱藝術章哈。納西族形成了有故事內容的說唱藝術納西大調,傈僳族曲藝尼丹木刮,佤族曲藝柏巧、嘮瓊嘎卜(木鼓說唱),苗族曲藝然更、巴臘叭,拉祜族曲藝嘎門可等,都有大量的神話傳說曲目,它們與民間歌謠結合,通過原始宗教祭師和歌手的演唱,流行在各民族當中。
參考資料 網路 雲南
4、雲南的習俗有哪些?
1、對歌
是雲南許多少數民族青年傳統的戀愛方式,也是節日的慶賀方式。
如苗族的「遊方」、瑤族的「唱風流」、布依族的「浪哨和趕表」、拉祜族、哈尼族、白族的唱調子、藏族的唱山歌等,都是少數民族青年男女通過對歌交流感情,尋覓情侶,選擇配偶的方法和途徑。對歌內容根據當地流行的詞曲,視環境和對象臨時編出內容,歌聲抑揚頓挫,對答妙趣橫生。
2、哭婚
哭婚是壯、彝、哈尼、藏等民族的婚姻風俗,一般在婚禮前幾天或婚禮當天進行,由新娘的母親及家屬中的女眷陪伴新娘哭,表現新娘對少女時代生活逝離的悲傷、對父母養育之恩的報答、對家人離別的眷戀,也有對婚姻不滿的控訴。
3、搶親
在雲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頗、瑤等民族都有搶婚習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戀愛婚姻受到阻攔的情況下發生。事先得到女方的默許,由男方繳約夥伴佯作搶親或約夥伴搶走暗中選好的姑娘,姑娘即使願意,也必須佯作反抗。
4、丟包
每年潑水節時,傣族男女青年身著節日盛裝,相對排成兩行,女方把花包擲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裝作不接花包,愉快認輸,把禮物贈給姑娘,雙雙離場去傾訴衷腸。丟包時穿插有歌舞、野餐等活動。
5、踩月亮
是苗族青年交友和婚戀習俗,又稱走寨,每當月明之夜,小夥子們三五成群彈著月琴,吹著洞簫到村村寨寨去尋找中意的姑娘,吹拉彈唱,嬉笑娛樂,通過「踩月亮」彼此了解,建立友誼,甚至相戀而盟誓終身。5、雲南風土人情的簡單介紹?
1,火把節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古老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2,大理三月街
大理三月街,又名「觀音市,也叫大理三月會,今天又叫三月街民族節,是白族盛大的節日和街期。三月街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民族傳統盛會,它既是雲南西部最為古老而繁榮的貿易集市,也是大理州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民間文藝體育大交流的盛大節日。
3,白族劍川石寶山歌會
白族劍川石寶山歌會每年農歷7月27日至29日舉行,會期3天。每逢此時,劍川及鄰近的大理、洱源、雲龍、蘭坪、鶴慶、麗江等縣的白族青年男女及歌手數萬人雲集石寶山的石鍾寺、寶相寺、海雲居、金頂寺的滿山遍野里,甚至在肅穆的神像面前,彈唱白族情歌。
4,插花節
插花節是頗具特色的彝族傳統節日,以雲南省大姚縣政府舉辦的節慶活動尤為隆重盛大,每年農歷二月初八,當地彝族群眾把從山中採回馬櫻花等鮮花,插在房門、農具等地方及一些神位上。
5,牟定三月會
牟定三月會,又名三月街,是當地彝族的歌舞盛會。參加的人數10多萬人。除本州各縣都有人來參加外,州外、省外都有人來參加。三天三夜的歌舞盛會,也是一次大規模的文化交流、物資交流盛會。
6、雲南有哪些有特色的風土人情嗎?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雲南少數民族所獨處的 自然環境、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形成了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和婚姻習俗。走進雲南,猶如走進了婚俗的歷史博物館。
1.傣族:女娶男嫁,不重生男重生女。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由於唐玄宗寵信楊貴妃,愛屋及烏,使楊氏一族顯赫富貴,權傾朝野,致使白居易在《長恨歌》中留下如此感嘆。在雲南西 雙版納的傣族農家中恰恰如此。男孩出生後,幼時到寺院為僧三年方可回家務農。成年後當選中自己的意中人到姑娘家提親獲准後,就要到女方家勞苦三年接受考 驗。每天黎明即起,上午為女方耕種收割,下午則要到瀾滄江邊淘金,為自己准備嫁妝。經歷三年辛勞之後,才能嫁入女家。這對於經歷了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漢族來 看,無異於終身為妻子之奴。我們一行在一傣族農家觀光時,一位擺攤的豐滿美麗的少婦憂郁地告訴遊客,她姐弟三人,弟弟已出嫁,她和妹妹在家中境遇不同,妹 妹生了三個女孩揚眉吐氣,而自己則生了兩個賠錢貨(男孩),倍受老母和家人的歧視。不知我們的漢族女同胞聽了有何感想。
2.納西族:女耕女織,男子逍遙求高雅。
在世界文化遺產麗江,生活著一個勤勞的民族納西族。但勤勞二字似乎只是相對婦女而言。女孩從出生到嫁人,註定了要辛勞一生。女人幾乎擔負了生產生活的全 部,那真是她耕田來她織布,她賣菜來她修屋,就連殺豬宰牛也得動手。男人干什麼去了呢?他們在追求高雅,男人一日七件事,詩、書、琴、畫、煙、酒、茶。男 人終生在學習、研究、發展東巴文化(納西文化)。難怪在麗江城,衣、食、住、行、游、購、娛,所到之處,都見辛勞的納西婦女。難怪皮膚黝黑的納西女導游不 無郁悶地說:當白族姑娘在蝴蝶泉旁梳妝打扮憧憬著風花雪月的浪漫人生時,我們納西女人卻在玉龍雪山下披星戴月為全家人的生計操勞。同行的一對時髦新婚夫婦 當時的反映令人噴飯,新娘大聲為納西女人鳴不平,而新郎則悄悄地對我說:恨不生為納西男。
3.摩梭人:男不娶,女不嫁,最古老的婚俗。
居住在滇西北瀘沽湖畔的摩梭人是納西族的一個分支,保留著最古老的婚俗:阿注婚。阿注,在摩梭語中是親密朋友的意思。阿注婚的特點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 各自在母系大家庭中生活,成為夫妻關系的男女,沒有實質上的經濟聯系,男子夜間到女家居住,天明回母親家,所生子女由母親及舅、姨撫養,男子不養子女,要 撫養的卻是外甥。由於阿注婚是男子晚上到妻子家,天明即走開,亦稱為走婚。阿注婚中男女婚姻純粹建立在愛情的基礎之上,雙方一旦產生愛情,即可結為阿注關 系,解除阿注婚,非常簡單,只要女方閉門不納或男方不去就行了,男女從此即可尋找新的情人。在阿注婚的家庭中,是以母親為中心的血緣大家庭,不存在父子、 婆媳、妯娌關系,母親死後由家中家中最能乾的女子承擔家庭重任。在阿注婚家庭中,同母系血緣的男女絕對禁止阿注關系,這一特點倒符合優生優育和婚姻法的規 定。當遊人在大型歌舞晚會「麗水金沙」中欣賞「走婚」的舞蹈時,無不被阿注婚那純潔無暇不帶任何世俗功利色彩的愛情所感動。
7、雲南風俗有哪些?
1、石寶山歌會,流傳於雲南省劍川縣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石寶山歌會是白族地區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歌會於每年農歷的七月二十七至八月初一在雲南大理州劍川縣石寶山舉行,屆時來自劍川、洱源、麗江、大理、蘭坪等地的白族群眾聚集一處,彈弦對調以歌覓偶。
2、梨花會是白族傳統盛會,在每年梨花盛開時節舉行。陽春三月,遍布在劍川壩子里、坡地上、河谷間的座座梨園都披上了潔白雅緻的素裝,棵棵梨樹上綴滿了耀眼的白花。梨園里盪漾著美的韻味,在春風里搖曳的梨樹枝條,彷彿向人們頻頻招手。
3、大理三月街,雲南省大理市傳統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大理三月街是白族人民盛大的傳統節日,主要活動地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大理古城。它始於唐代永徽年間,系由廟會演變而成,其產生與佛教在大理的傳播有著密切的關系。
4、牟定三月會,又名三月街,是當地彝族的歌舞盛會。參加的人數10多萬人。除本州各縣都有人來參加外,州外、省外都有人來參加。三天三夜的歌舞盛會,也是一次大規模的文化交流、物資交流盛會。
5、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基諾族、拉祜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有著深厚的民俗文化內涵,被稱為「東方的狂歡節」。不同的民族舉行火把節的時間也不同,大多是在農歷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動有鬥牛、斗羊、斗雞、賽馬、摔跤、歌舞表演、選美等。
8、雲南有哪些風俗?
雲南的春節習俗有很多,例如:
1、打醋炭:除夕之夜,在火盆里裝著燒紅的炭和松針,然後往火盆里灑醋,用醋蒸汽來清潔空氣,然後關門,把火盆拿出大門倒掉,寓意著一年的晦氣被徹底驅除出家門。
2、翻梢:在年三十晚上用一顆甘蔗把門頂起來,有的人家會用到兩株甘蔗,代表好事成雙。年初一時,把甘蔗的梢翻過來,意味著新一年翻身。
3、吃長菜:長菜,是老昆明年飯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寓意長吃常有,長長久久。
4、跳歌:入場的男女手拉著手,自然地圍著篝火,隨著音樂的節奏,向逆時針方向轉動,一直持續到凌晨兩三點。
5、放高升:取一根大竹子,竹節里裝上火葯,點燃以後,可把整棵竹子射向天空,高達一百多米。
9、雲南的傳統習俗
雲南的傳統習俗為潑水節,「潑水節「是雲南少數民族中,影響最廣,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之一。西雙版納是傣族聚居區,全州各地都有「潑水節」,其中尤以景洪市每年舉辦的「潑水節」規模最大,盛況空前。雲南有哪些風俗
對歌是雲南許多少數民族青年傳統的方式,也是節日的慶賀方式。
在雲南的彝、傣、白、阿昌、傈僳、景頗、瑤等民族都有搶婚習俗,通常是在男女自由戀愛婚姻受到阻攔的情況下發生。
每年潑水節時,傣族男女青年身著節日盛裝,相對排成兩行,女方把花包擲向中意的小伙,如果男方有意,就裝作不接花包,愉快認輸,把禮物贈給姑娘,雙雙離場去傾訴衷腸。
10、雲南的「民風民俗」有哪些?
雲南的「民風民俗」有:竹筒當鍋煮飯賣、牛奶做成扇子賣、過橋米線人人愛、米飯粑粑叫餌塊、談情說愛用歌代、新娘要把墨鏡戴、娃娃出門男人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