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莫三比克風俗

莫三比克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26 00:10:25

1、莫三比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莫三比克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呢?

莫三比克

位於非洲東南部的莫三比克是世界上唯一與英國無憲制關聯,卻又加入了英聯邦的國家(1995年以獨特事例添加英聯邦)。因為曾經被葡萄牙殖民過,國家內部並沒有產生自己獨特的語言,而是都說葡萄牙語,葡萄牙語都是當地的官方用語。

莫三比克土地總面積為799,380平方千米,海岸線長達2630千米,與南非、史瓦濟蘭、辛巴威、尚比亞、馬拉維、坦尚尼亞及其印度洋鄰近。地區高原與山地約佔全國總面積的3/5,其他均為平原。莫三比克與馬達加斯加之間的莫三比克海峽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總長1670千米。

莫三比克人的生活

莫三比克人正餐稱為西馬,其實就是用苞米或是木薯做成的糊糊。吃飯的時候再蘸一些料汁來混合著吃,其實很多非洲我國都是這樣的正餐,既便宜又耐飢。莫三比克人對衣著沒有要求,他們有衣服穿就很不錯了,這主要和莫三比克人確實太窮,沒錢買衣服有很大的關系。

在莫三比克,二手衣服尤其受歡迎,自然價格也很便宜一些,有些歐洲國家就把回收的二手衣服解決在了非洲我國。莫三比克人住宅十分簡單,大部分都是茅草房,好一些的是用土和石塊混和壘起來的,品質要比茅草房好多了,其實非洲天氣很熱,房子也用不著密封性太好。

風俗莫三比克的城市建設智能化,有多層建築,也有設計美觀的五、六層的樓房,樓前有小花園,或配有游泳館,這種房子通常都被刷成白色。莫三比克的部落許多,房子所造的形式也因部落不同而不盡相同,除茅草房外,也有土坯房和磚房。莫三比克北方以苞米、木薯為主食,南方多吃稻米。就全國農村而言,木薯是最普遍的日常食品。

肉食類最普遍的是牛肉、羊肉和雞肉,豬肉很少,一是本地人沒有吃豬肉的習慣,二是有一定數量的伊斯蘭教徒。海魚、海蝦、大對蝦是人們喜愛的食材,大家不習慣吃河裡的魚蝦。莫三比克的蔬菜種類齊全,但人們沒有吃太多蔬菜的習慣。並且吃法也很單一。

平時吃得較多的是番茄、生菜沙拉、豆角、辣椒。在農村,大家習慣用手抓飯,城內則用刀叉、菜盤。莫三比克人吃飯需就水或其它軟飲料,常見的有橘子汁、木瓜汁、純凈水、啤灑或腰果汁。逢年過節,大家也飲白酒。進口的紅、白葡萄酒、威士忌、馬丁尼也為人們所喜愛。

2、世界各國的國慶是幾月幾日,他們又都有些什麼習俗

世界各國國慶日一覽表

1月1日古巴全國解放日

巴勒斯但武裝斗爭開始日

蘇丹獨立日

4日緬甸獨立日

26日澳大利亞日

印度共和日

2月4日斯里蘭卡獨立和國慶日

6日紐西蘭國慶日

11日伊朗伊斯蘭革命勝利紀念日

16日立陶宛獨立日

23日汶萊國慶日

蓋亞那共和國日

24日愛沙尼亞國慶日

25日科威特國慶日

3月3日保加利亞國慶日

摩洛哥登基日

6日迦納獨立日

12日模里西斯國慶日

17日愛爾蘭國慶日

2o日突尼西亞獨立日

2l日納米比亞獨立日

23日巴基斯但日

25日希臘國慶日

26日孟加拉國獨立及國慶日

4月17日敘利亞國慶日

18日辛巴威獨立日

23日英國伊麗莎白二世誕辰正式慶祝日

26日但桑尼亞聯合日

27日獅子山獨立日

多哥獨立日

南斯拉夫憲法日

28日阿富汗國慶日

3o日荷蘭女王貝妞特麗克絲誕辰正式慶祝日

5月1日馬紹爾群島獨立/國慶日

3日波蘭國慶日

12日以色列獨立日

17日挪威憲法日

20日喀麥隆國慶日

22日葉門國慶日

24日厄利垂亞獨立日

25日阿根廷一八一o年五月革命紀念日

約旦獨立日

28日亞塞拜然國慶日

衣索比亞共和國日

3o日克羅埃西亞國慶日

6月1日薩摩亞獨立日

2日義大利共和國成立日

5日丹麥憲法日

塞席爾解放日

6日瑞典國慶日

10日葡萄牙國慶日

12日菲律賓獨立日

俄羅斯宣布獨立日

17日冰島宣布共和國成立日

23日盧森堡國慶日

25日莫三比克獨立日

斯洛維尼亞國慶日

26日馬達加斯加獨立日

27日吉布地獨立日

3o日剛果民主共和國獨立日

7月1日蒲隆地國慶日

加拿大日

盧安達獨立日

3日白俄羅斯獨立日

4日美國獨立日

5日委內瑞拉獨立日

11日蒙古人民革命紀念日

12日吉里巴斯獨立日

14日法國國慶日

17日伊拉克獨立日

20日哥倫比亞國慶日

21日比利時國慶日

23日埃及獨立日

26日賴比瑞亞獨立日

28日秘魯獨立日

30日萬那杜獨立日

8月1日貝南獨立日

瑞士聯邦成立日

3日尼日國慶日

5日牙買加國慶日

6日玻利維亞獨立日

7日象牙海岸國慶日

9日新加坡獨立日

11日查德獨立日

15日剛果獨立日

17日加彭國慶日

印度尼西亞獨立日

19日阿富汗國慶日

2o日匈牙利國慶日

24日烏克蘭獨立日

25日鳥拉圭獨立日

27日摩爾多瓦獨立日

29日斯洛伐克國慶日

31日馬來西亞國慶日

9月1日利比亞九月一日革命節

烏茲別克斯但獨立日

3、南非的風土人情、習俗及禁忌等等?

在南非會有比較嚴重的有關種族與膚色的習俗和社會成規,也就是或多回或少的這里還存在一答些種族待遇。因此來到這里大家要做好入鄉隨俗的准備,千萬不要在南非民眾面前談論當地的政治問題,尤其是有關種族方面的。

禁忌:

1、不光是社交禮儀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城市中的南非人在服飾方面,也比較西化。比較正式的場合中,南非人也是非常講究的,他們著裝較端莊、嚴謹。

2、在餐飲方面,南非的白人也比較西化,比較喜歡吃西餐,比如牛肉、雞肉、雞蛋、麵包等,飲料也以咖啡和紅茶為主。

(3)莫三比克風俗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1、同南非人經商應該注意人家的風俗習慣,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南非社交禮儀可以概括為黑白分明,英式為主。

2、在黑人部族中,尤其是廣大農村,南非黑人往往會表現出與社會主流不同的風格。比如習慣以鴕鳥毛或孔雀毛贈予貴賓,客人此刻得體的做法是將這些珍貴的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子上或頭發上。

3、強調膚色不同,在非洲是最大的禁忌。因此稱呼非洲人,最好照國籍來稱呼。非洲人通常說來國家意識相當強烈,直呼國名聽來就很受用。

4、非洲黑人的文化習俗是什麼

寫真黑人從「頭」開始

初到非洲,一切的感受只有兩個字:新奇。在南部非洲高大的椰子樹搖曳出的熱帶草原旖旎的風光里,穿梭著一個個頭頂雜貨、疾步而行的黑人,撲面展現出異域獨特的人文景觀和多姿的風俗民情。在很多乾旱的地區和一些貧窮的地方,人們要跋涉很遠的路程,頂著水盆或塑料桶,運輸生活用水。即使在城市,婦女們頂著盛水工具,到樓下的自來水管或固定的供水點采水,仍是街區永不褪色的一道風景線。這也是國內報刊在介紹非洲風情時經常刊登的圖片類型之一。我真正認識黑人的「頭功」是在半個月之後,那時我們從國內發出的貨櫃已抵達目的地港口,清關公司找了幾位勞工負責裝運和碼貨。貨物裝在大號硬紙箱里,有些是特大號紙箱,令人意外的是黑人們幹活不是肩扛、背背、手提等方式,一律用頭。不管紙箱有多沉,只要擱到頭上,立馬搞掂,拔腿走人。記得有一特大號紙箱,兩個勞工費盡力氣方勉強抬起,另一勞工趕緊身去頂。由於貨物特重,紙箱在黑工頭頂跳起8字舞,壓得他雙眼外凸變了臉色,頭因不堪重負而像彈簧片一樣高頻率地左右打顫顫,讓人心驚肉跳,大家本認為他不能為之而不為,可不,這位老兄依然搖晃著保持平穩。最終,包裝箱屈服了——給頂破了,他的頭也被鑲進紙箱里。靠著感覺,此人硬是將這個特大特重紙箱頂進倉庫。當時就把我們幾個初來乍到的中國人震了一把,無不肅然起敬,紛紛叫絕於黑人的頭上功夫。後來,時時看到黑工用頭頂米袋、面袋、麻包等等,依然為之驚嘆,擔心對方折了脖子。婦女們常用一布巾纏個圈,置於頭頂,以緩沖壓力保持平衡,除了頂水,她們還頂蔬菜、柴草、水果等一切可頂之物。你可以在大街上,隨意之間就會看到換煤氣的婦女,頂著或空或滿的煤氣罐,悠哉游哉地走著,令我不得不想起我們ChineseWomen的柔弱與享福。曾見過一個賣麵包的人,與玩雜技無異;頭頂著一塊木板,上面不清楚摞了多少層麵包,甩開兩手,沿街叫賣,全然不顧有個閃失時,那些麵包劈嚦啪啦地滾到大街上而引起交通阻塞。男人們頂東西注重的是硬功及氣力,而女人們頂東西講究的是技巧和耐力。頭不僅是他們的人體器官,也是他們以勞動養家糊口,籍以生存的工具。

黑人頭頂無「旋」。我們頭上個個有「旋」,沒「旋」是怪物,還有人據此推算人之性格,講一個「旋」溫(和)二個「旋」凶三個「旋」惡什麼的。就此事我專門詢問過一黑人醫生,他講黃、白兩種人的頭上有,黑人就是沒有。當一些混血兒出生後,他們的家人及近鄰常依據其頭發、膚色、五官特徵為其最終的人種定位問題而爭執不休並樂此不疲。後來,大家的意見終歸一致並約定俗成:查看混血兒的頭上有沒有「旋」,有就劃撥黃、白人種之中,沒有則回歸黑種人之列。

黑人的五官組合明顯不同於其他人種:大眼、扁鼻、闊口、翻唇。他們的睫毛很美,翹翹的,彎彎的,正是我們做美容時想要的那種。長得挺棒的還有他們的牙齒,大小厚薄,整齊劃一,不像我們許多同胞的牙齒扎得張牙舞爪,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黑人嘴大,笑起來能從左拉到右,特誇張,都瞧不見腮了,見到的是滿口白牙,因排列整齊,也就反射出更強的光,這就是我們看電視或與他們面談時,常見其牙齒和眼白部位雪白透亮,閃耀著光芒,挺招人羨慕的。反過來講,人的牙齒和眼白或許是一樣的亮,只不過一粒珍珠放在黑布上要遠比放在白布上打眼得多。

至今,非洲的黑人仍保留著許多民風民俗,有的奇特,有的荒誕,比如說「臉」吧。有一天,一黑人老婦到我們店購特,臉上繪著圖案,說的語言誰都不懂,交流全靠打手勢。事後,黑人店員告訴我,這樣的「臉」在非洲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畫臉」。一些民族在舉行宗教儀式或其他重大活動時,常在臉上塗上顏料,以驅鬼避邪,這樣的花臉洗後即可復原。而剛才進來的這張老臉則屬於第二種情況:「紋面」,圖形不是畫的,而是紋上去的,這可要終其一生了。

我如何也不會忘記那一天,我與黑人司機外出辦事,見路旁低頭走著一個黑人,嘴上居然鎖著一把小鎖,太恐怖了。我猜想可能是此人犯了忌,如偷吃東西或講錯了話而遭此懲罰,如同我國古代犯人充軍發配時在其臉上刺個「囚」字以昭示天下。司機的解釋並非如此,稱之為「其無它,風俗使然也」。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想讓司機充當翻譯,過去詢問此人來自何方,以後抽空去獵奇這個神秘的鎖嘴部落。司機卻鄭重警告我:這些「紋面」、「鎖嘴」及其他與眾不同的人,都生活在一些「老、少、邊、窮」地方,與外界很少交流。他們的民風陋習常遭外人數落,難以融合到現代文明之中,造成他們心理壓力大,極其敏感,敵意性強,容易「動刀子」。他們話不多,說到做到,說殺你無論如何也得把你幹掉,他們信奉原始宗教,天知道都是些什麼教義。所以,遇上這些人,千萬不要與之攀談,躲遠點,最好是繞道行駛。

燕瘦環肥不盡相同

黑人女孩發育較早,有些人在十五、六歲已成為孩子他娘(我們的黑人雇員埃麗絲,今年32歲,卻已榮升入「姥姥」行列)。她們喜愛打扮,知道做女人「挺」美,常穿些低口、敞口或露臍裝。有的還不戴胸罩,易顯出其乳圍的輪廓。在很多農村、山區、林區等地方,女人們同男人一樣,不著上衣,坦胸露乳,仍在沿襲祖輩們的生活習性。但城市的居民都穿戴整潔,已與世界接軌,可也有例外:一些哺乳期的婦女,她們把孩子斜系在胸前,成天敞著一隻乳房,招搖過市。孩子餓了,張口就吸,比喝自來水還方便。那乳房絕對飽滿、舒張。

一次,我們接到從國內發來的一批女式彈力衫,質量不好,賣不掉。埃麗絲見櫥窗里的兩件彈力衫臟了,拿出搓洗之後掛回原處。兩天後,一群黑姑娘逛進商店,要買掛在櫥窗里的「胸罩」。大家莫名其妙,稍後才回過味來。原來彈力衫在洗後嚴重縮水,居然縮成「胸罩」了。這給大家以啟示:與其作為彈力衫不易賣掉,倒不如洗了縮成「胸罩」賣。後來的情況證明了當時的決策是何等英明,幾百件彈力衫在價格未變的情況下,半月後以「胸罩」的形式全部售出。而我們從國內發來的真正紋胸,黑人女性普遍嫌小,賣不動,被黑人店員戲稱「為孩童定做的乳罩」。最後,若有顧客在購物時提出Bassela(地方語:免費贈送品)時,上至老頭,下至小兒,不論是壯漢,還是肥婆,統統給予紋胸以資鼓勵;甚至到了每周禮拜五的「乞討日」,不再給乞丐們一、二枚銅板,每人發一紋胸將其打發了事,也就是說這些真正的胸罩是以白送的方式處理掉的。做國際貿易時,常會出現陰差陽錯之事,令人啼笑皆非,難以防範。以前老闆在東歐做倒爺時,知道胸罩、鞋子、內衣內褲等一些女性用品,運到東歐或俄羅斯市場,必須進大號或特大號的,但在黑非洲,照樣給你上一堂課,補交一次學費。看來,黑人女性的乳房,欺負不得,從女人們顯山露水的曲線上看,燕瘦環肥,各不相同,但她們乳圍的尺寸,依我們賣文胸的情況判斷,則令ChineseWomen要甘拜下風了。

對於一些黑人女性來講,乳罩不但是其展示形體的尖端部位,同時還是存放鈔票的理想錢包。即使所穿的衣服有口袋,她們仍習慣於將紙幣及硬幣直接塞進乳罩,或者將錢裝進小錢袋,再把錢袋塞進乳罩。我們認為這有失雅觀,畢竟購物是在眾目睽睽之下,結賬時不免要往這身體的「禁區」部位搓一把撈一把的。她們卻一點也不難為情,或許這樣錢更安全,因為扒手在偷東西時不易下手、容易察覺;抓到後不但要以盜竊論罪,還要派生出更加嚴重的指揮:流氓活動。

紋身,在世界民族中屬於較普遍的現象,就是在身體的某個部位先繪後紋,平展如畫,但在非洲,情況大不相同。在莫三比克(Mozambique)北部的林區,我見到幾位紋身的女孩和婦女,胸部和背部是用刀和鑿子紋出了一個個蠶豆狀的凸起,排列成形。人們崇尚自然界中某些神秘的傳說和一些兇殘的動物,紋出的圖形或似鬼怪的臉,或成鱷魚的體表狀。回到莫三比克首都馬普托市(Maputo),我與黑人司機因紋身起因有了爭執。他告訴我,紋身不是一種崇拜,也不是圖個美麗,而是與性有關:男女交時,肌膚滑如河魚,無甚愉悅,如果有了這些不平的凸起,會增強摩擦,增添性感點,使人更有激情。或許他是對的,這種紋身僅出現在女性的身上,與男人無關。

我難以忘記的還有那一天,我們在逛街,渴了,就到一黑人兄弟的手推車前買椰子喝。因天熱,這哥倆全敞著懷。我突然被眼前的情況嚇了一跳,在這哥倆肚臍眼的上沿,無一例外地倒插根「大蘿卜」,大小和其本人的拳頭差不多。我把隨行的黑人雇員叫到一帝,詢問是不是這兄弟倆身上的其他器官上移下陷,長錯了地方,「竄門」到肚臍眼上來了。黑工笑著解釋說這就是肚臍,長著這種大肚臍的人在本市大有人在。至於原因嗎,他不確定,講或許是出生時因接生不當而造成。這種解釋令人難以信服,我想這大概歸屬於遺傳或人種原因吧。

泣血歲月禍起黑色

初到非洲,許多事不知明細。一次與一黑人老闆談事,開始他很客氣,越談其態度越冷淡,直到「淡」得雙方不歡而散。

「怎麼回事?」我問隨行的黑人雇員。

「啊,米司特李,你不該叫我們黑人為BlackMan。」

「BlackMen怎麼啦?這和我叫白人是「WhiteMen一樣,你也可以稱我為YellowMen嗎。BlackMan在我們看來是個中性詞,一個稱謂而已。」

噢,不,單詞沒錯,錯的是歷史。」雇員說話,讓人難以理喻的。

談起黑人的歷史,隨行打開了話匣子,敘說起非洲這片古老的土地,先輩們雖然貧窮、落後,倒也寧靜、詳和。自打歐洲白人入侵以後,極端歧視他們的膚色,建立據點,炮轟村舍,屠戮黑人,販賣黑奴,直至殖民統治,留給記憶的全是泣血的歷史。這原本和我們的談話無關,問題在於這些白人在魚肉黑人時就稱他們為BlackMen,稱謂本身無錯,但在殖民者嘴裡,好言也成惡語了。

我明白了,我們叫BlackMen並無蔑視之意,壞就壞在這種叫法多年前就被白人中的殖民者口口聲聲給叫壞了,BlackMen相當於「黑鬼」什麼的,歷史延續至今,遂為種族歧視的載體。

「若不稱黑人,應叫什麼?」我問道。

「你直接叫這個人,那個人就行了,避免使用黑、白、黃顏色字樣。另外我得糾正你,你們黃、白人種叫我們為黑人,嚴肅地講我們不是BlackMen,因為Black是一種Colour(顏色)」。該黑人認認真真地說。

「啊,你們不是黑人,可你們的膚色……」我越發莫名其妙。

「我們的膚色不是Black,是Negro(黑人的一種膚色),故我們是Negro,而非BlackMen」。他把胳膊放到黑皮沙發上讓我辨認:「看一看,這兩種顏色不一樣吧」。

我無言以對,倘若Negro不是黑色,我不知其為何色。在美國,稱黑人為Negro,是一種蔑稱、是貶意詞,而在非洲的莫三比克,黑人認為Negro才是正常的稱謂。

聊起黑人的膚色,也挺有趣。我們剛來時,看黑人都黑得一致,長得一樣,難以明辯個體。這時若有黑人在街上熱烈地和我們打招呼後混進人群,如同一滴水溶進大海,瞬間無影無蹤,即使他折過身來繼續和我們對話,我們已把他忘得一干二凈。當然,黑人初看我們也是如此:你們中國人,朝鮮人、馬來人……都一樣啊。

現在好了,看黑人如同看自己的同胞,人的長相原本就不一樣。黑人之間的膚色,也有很大差別。我曾見到一位黑妞,那真叫黑,說她的皮膚似漆黑,倒不如講漆像她的皮膚黑,因為從她裸露的肩頭上,我清楚地看到太陽倒映在鏡子里的模樣。少數黑人的皮膚顏色幾近黃色,這些人大都屬於混血。所以,以漆黑和混血兒的淡黃為兩點,黑人的膚色滑動在中間不同的位置上。

每天,我與黑人雇員們一起,快快樂樂地做事,但我難以恭維他們的膚色,這並非說明我有歧視傾向,這種膚色確有諸多不便之處。例如,當你每天開車穿梭於城市的各個路口時,你得留心相關車輛駕駛員的反應。通過表情和打手勢,是駕駛員傳遞信息的重要方式。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尚能看清黑人司機的意圖;若是陰天,黑人反射的光線本來就暗,再經過一道檔風玻璃過濾,根本看不清對方駕駛室里的內容,看到的僅是一輛輛空車在跑空。雖然說錯位時可依據對方的車速,打燈情況判斷,但總讓人心裡沒個譜兒。最要命的是許多行人愛穿黑衣裳,這與他們的膚色相配,當你傍晚或夜間行車時,保不準他們會把車嚇一大跳。黑人的安全意識淡薄,過馬路時還樂於與車輛搶行,當你正常行駛時,猛然間發現旁邊黑黢黢地閃出一團黑影,鬼魅般地竄向另一側,趕緊剎車,鳴笛示警。黑人一旦決定穿越馬路,不管有多麼危險,視死如歸,九桿棒棰也打不回。他們總是在小車貼著屁股時及時跑過,你在這兒驚魂未定,他們已在遠處洋洋得意,夜幕中唯留下一串串拖著長長的誇張的笑聲隨時作伴於你的罵娘聲。如果說黑人滴血的歷史,起因於他們的膚色,這種講法有些牽強,而路上光線昏暗時發生的一些車禍,則是名副其實了。

5、關於南非的風土人情,民族習俗等、

南非.South Africa 當地介紹 自然地理: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東、西、南三面瀕臨印度洋和大西洋,北與納米比亞、波札那、辛巴威、莫三比克和史瓦濟蘭接壤。地處兩大洋間的航運要沖,其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線歷來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有「西方海上生命線」之稱。國土面積約122萬平方公里。全境大部分為海拔600米以上高原。德拉肯斯山脈綿亘東南,卡斯金峰高達3660米,為全國最高點;西北部為沙漠,是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北部、中部和西南部為高原;沿海是窄狹平原。奧蘭治河和林波波河為兩大主要河流。大部分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東部沿海為熱帶季風氣候,南部沿海為地中海式氣候。全境氣候分為春夏秋冬4季。12月-2月為夏季,最高氣溫可達32─38℃;6-8月是冬季,最低氣溫為—10至—12℃。全年降水量由東部的1000毫米逐漸減少到西部的60毫米,平均450毫米。首都比勒陀利亞年平均氣溫17℃。 人口:4690萬(南非統計局2005年中估計),主要由黑人、白人、有色人和亞裔四大種族構成,分別占總人口的79.5%、9.1%、8.9%和2.5%。黑人主要有祖魯、科薩、斯威士、茨瓦納、北索托、南索托、聰加、文達、恩德貝萊等9個部族,主要使用班圖語。白人主要是荷蘭血統的阿非利卡人(約佔57%)和英國血統的白人(約佔39%),語言為阿非利卡語和英語。有色人是殖民時期白人、土著人和奴隸的混血人後裔,主要使用阿非利卡語。亞洲人主要是印度人(約佔99%)和華人。有11種官方語言,英語和阿非利卡語(南非荷蘭語)為通用語言。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伊斯蘭教和原始宗教。 首都:南非是世界上唯一同時存在3個首都的國家: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Pretoria)是南非中央政府所在地,人口:220萬;立法首都開普敦(Cape Town)是南非國會所在地,是全國第二大城市和重要港口,位於西南端,為重要的國際海運航道交匯點,人口300萬;司法首都布隆方丹(Bloemfontein) 為全國司法機構的所在地,人口50萬.

6、即將去非洲做工程 求非洲各個國家的介紹習俗 禁忌 飲食習慣 特殊習慣 風景?

希望能幫上你忙,我打字打的好辛苦。。。

首先,安哥拉在西非,坦尚尼亞跟它緯度差不多,但在非洲東海岸,肯亞比較靠北了,卡達、葉門這不都到中東去了。。。
中東的國家比較熱,肯亞比較窮,安哥拉的天氣應該好一些。

其實,非洲跟中東的很多習俗之類的還是差很多的。

1.天氣。先說去非洲要准備的。如果是工程的話,估計要待一陣兒,所以東西一定盡量帶全,帶齊。你說的帽子之類的當然應該有,像防曬霜之類的,因為趕上夏天,可能你出去半天就曬傷了。但是,如果你一去就半年,防曬霜也幫不了你了。。。很多時候穿長袖比穿短袖好,把自己罩住,不容易被曬傷。

2.疾病。說點兒具體的,去非洲很嚴重的就是各種流行病,你去之前要去打針,打疫苗,黃熱病,流腦是比較基礎的,不同國家還有不同要求
出去了要做好自身的防護。亂七八糟的地方還是別去為好~

非洲有很多蚊子之類的小蟲,看似沒什麼大不了,但他們很容易攜帶特別多病毒,造成感染,所以自己一定要小心。出去前一定要帶常用葯,比如治痢疾的,腸胃炎的,頭疼,感冒,發熱的。很多高級賓館里的水都能直接喝,但外出千萬別隨便喝水,細菌很多。。。

3.飲食。非洲的這幾個國家還好,不太是穆斯林,所以吃上可能還好。條件好一些的地方,可能也是當地的飯和西餐相結合的,慢慢適應就能吃的慣了。出去可以多帶點榨菜,那兒沒有;鑒於你待的時間比較長,就不建議你帶方便麵了,除非你的包還有地方。

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飯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飯。吃飯時,大家圍坐一圈,一個飯盒和一個菜盒放在中間。每個人用左手按住飯盒或菜盒的邊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飯和菜,送入口中。此時,你會無所適從,甚至抓得滿手沾飯,而非洲人自己抓飯、吃飯時個個動作干凈利落。

客人吃飯時應注意的是,切勿將飯菜撒在地上,這是主人所忌諱的。飯畢,長者未離席時,晚輩要靜坐等候;子女離席時,須向父母行禮致謝;客人則應等主人吃完後一道離開。

在非洲的不少地方,吃飯時有著嚴格的禮儀,甚至連牛羊雞鴨的每個部位歸誰吃都有規定。如在馬里,雞大腿當年長的男人吃,雞胸脯肉歸年長婦女吃;當家的人吃雞脖、胃和肝;雞的頭、爪和翅膀由孩子們分食。

4.negro和black是禁句

美國黑人對Black一詞並沒有抗拒心理。可是,一聽到有人呼他Negro(黑人之意,尤其指原藉非洲,被販賣到美國做奴隸的黑人及其子孫),就勃然大怒。非洲人對Negro、Black二詞不但有抗拒心理,而且不承認它的含意。強調膚色不同,在非洲是最大的禁忌。

5.拍攝。非洲人普遍認為相機對准某物,拍下鏡頭,某物的「精氣」就給吸收殆盡,此事自是非同小可。人、房屋、家畜一律不準拍攝。觀光客如想拍攝,之前最好向對方先打個招呼,獲得同意之後再行動,以免被投石、被吊或挨一頓揍。

任何國家都有骯臟透頂、窮人群集的地區,世界首富的美國,亦不例外。你若在那些臟亂地區興致淋漓的拍照,跟你同行的當地人就會提出抗議,甚至不肯當你的向導。

發展中國家的人民、最不喜歡自尊心受損,這是身為觀光客務必認清的事實。一見落後的景象就想拍照留念,這無異在找人家的渣兒,如此欠考慮的行為,還是不做為妙。

6.打招呼。非洲流行的招招呼方式——舉起右手、手掌向著對方、目的是表示「我的手並沒有握石頭。」顯然,它是在表明:「沒有武器」這個習俗,自古在世界各地普遍地被採用,只不過樣式稍微不同而已。它可以說是友好的象徵。

跟當地人交談或碰面的時候,可不能目不轉睛地瞪看對方,這么做,對方一定大感不悅。

在非洲,握手時如果握得有氣無力,被稱為是「禮貌不周」。握手有氣無力,表示虛與委蛇,毫無誠心,他們會生氣的。尤其在阿爾及利亞,握手是愈用力愈受尊敬。他們認為,用力的程度跟對方好意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最好握得他們手都感到麻木叫痛。

中東的條件可能會比非洲好一些,會顯得發達些,上述注意事項以外,還應該適當注意當地的風俗。
1.飲食禁忌
信奉伊斯蘭教,猶太教的人不吃豬肉,猶太教牛肉可以吃,但必須有猶太教牧師在場之下宰殺出來的牛,且被宰殺的牛不能太痛苦的情況下才可以供人吃食。他們還有一些禁忌:牛肉和牛奶不可以同時烹任,也不可以兩者同食。沒有魚鱗的魚類,亦在禁吃之列。

2.不能雙手交叉著說話
說話或跟對方面對面的時候,在中東、近東諸國有個習慣:不可以雙手交叉。在利比亞,你若搬出這一套,會被認為你在侮辱對方。其實,在任何國家,雙手交叉著說話,都被視為「態度傲慢」,或是「不禮貌」。在中東、近東地區只是把這看得比較尖銳,認為是一種「侮辱」,或是有意「挑戰」。

3.光說一句「抱歉」並不能了事
在中東,如果犯了什麼錯誤,光說一句「抱歉」,往往不能就此了事。一犯了錯,你必須思路清晰地說出犯錯的原因,然後跟對方討論、溝通。如果省掉這一點,只想用一句「對不起」來打發過去,你會招來對方的輕視。為了一件事,你該把之所以如此的理由搬出來,除非對方徹底了解,否則寸步不讓——這也可以說是彼此尊重。

4.不要穿著太暴露和鮮艷,女士不要裸露太多皮膚。

還有好多諸如見面打招呼呀,給小費之類的細節問題;總之,就是要結合當地的風俗吧,很快能適應的。准備越充分越好~

7、非洲人的生活習俗

非洲人的生活習慣:

1、非洲人見到外國客人,總是顯得彬彬有禮,先是熱情打招呼問候,然後握手致意,有的甚至還要擁抱親吻表示友好感情。剛果人同客人交談時,習慣於用手或頭作出各式各樣的動作,以烘托自己語言所表達的含義,從而加深賓主之間的感情交流。外來客人如果能夠熟悉並掌握當地一些加深感情交流的動作,即使不懂當地的民族語言,也能夠同當地人進行簡單的思想上的溝通與交流,向當地朋友表達見面時的誠摯問候。

2、非洲人招待客人的副食品主要有,香煎肉排、咖哩牛肉、串烤羊肉、清燉整雞、紅燒魚塊、魚香肉絲、土豆燒肉等。這些菜看的味道 濃郁,甜辣適度,焦香爽口。

3、非洲人人還經常用當地的野味食品招待客人,如將當地的大黃螞蟻捕捉後製成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的蟻醬,用來拌猴子肉吃,風味獨特,許多外來之人別說吃過,恐怕從未聽說過。剛果人自製的香蕉酒,芳香撲鼻,口感特殊,是待客飲料中的上品。

4、非洲人講究發型不僅是愛美的表現,而且還表明非洲各國人民的民族屬性、傳統觀念和性格特點,乃至人的不同處境。例如,婦女剃了光頭,通常是寡婦標志,說明她已失去了丈夫;尼日小孩頭上分別留有一綹、兩綹或三綹頭發,這表明孩子已失去了父親、母親或雙親;幾內亞富爾貝族人不論男女,只要頭發蓬鬆散亂,便是告訴人們,他們正在服喪。

5、非洲流行的招招呼方式——舉起右手、手掌向著對方、目的是表示「我的手並沒有握石頭。」顯然,它是在表明:「沒有武器」這個習俗,自古在世界各地普遍地被採用,只不過樣式稍微不同而已。它可以說是友好的象徵。

6、在非洲很多地方,吃飯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而是用手抓飯。吃飯時,大家圍坐一圈,一個飯盒和一個菜盒放在中間。每個人用左手按住飯盒或菜盒的邊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飯和菜,送入口中。此時無所適從,甚至抓得滿手沾飯,而非洲人自己抓飯、吃飯時個個動作干凈利落。

拓展資料:

非洲人一般指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尼格羅人種居民,他們的語言分為科伊桑語系、尼日-剛果語系、班圖語系和尼羅-撒哈拉語系四種。由於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居民當多為黑皮膚,所以非洲人常用來指代黑人。有時非洲人包括北非的阿拉伯人和南非的高加索人種。

非洲的黑皮膚居民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最常見的是蘇丹尼格羅人和班圖尼格羅人。除此之外,還有黑白混血的衣索比亞人和黑黃混血的馬達加斯加人。以及世界上最古老的種族——尼格利羅人和科伊桑人。

一、簡介

因赤道橫貫非洲的中部,有3/4的土地受到太陽的垂直照射,所以,其中有一半以上地區終年炎熱,故稱為「阿非利加」,簡稱非洲。 「阿非利加」是希臘文陽光灼熱的意思。非洲的沙漠面積約佔全洲面積1/3,為沙漠面積最大的洲。其中,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非洲東部還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其他沙漠多分布在南部非洲和東非非洲之角。南北緯15度以內,多為廣闊的熱帶草原,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為熱帶雨林。非洲有2/3的居民屬於黑種人,其餘大部分屬白種人,僅馬達加斯加有一小部分黃種人。

二、歷史

1、人類的發源地

非洲是人類文明歷史最悠久的大洲,自1871年達爾文在《人類起源》中提出了人類起源於非洲的觀點後,世界考古學界提供了大量的物證,表明非洲尤其是東非和南非,可能是人類最早的發源地。從古代猿類進化到現代人類有5個階段:臘碼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化石,在非洲都有發現,且其演變過程比其他洲更具有連續性,各個階段的時間也比較早,這都說明非洲很可能是人類的發源地。 [2]現代分子生物學興起以後,進一步力證現代智人全部起源於非洲。現代分子生物學運用遺傳學的工具對非洲、歐洲以及亞洲人種的母系線粒體和父系Y染色體進行分析,發現不同人種共同的祖先距今天的時間為14.3-14.4萬年,現代智人走出非洲是在5萬年到7萬年前。

2、古代王國

世界上最古老的黑人王國是尼羅河中游的努比亞人所創建的庫施王國,建立於公元前十世紀,由於後遷都於麥羅埃,所以又被稱為麥羅埃王國。公元前8世紀,庫施國王卡什塔征服上埃及首府底比斯,其子皮安基(前751~前716在位)繼而佔領孟斐斯,成為庫施和上埃及的國王 。約公元前730年,皮安基之弟沙巴科建立埃及第二十五王朝,又稱努比亞王朝。約公元前656年,由於亞述人入侵,努比亞人被迫退出埃及。公元350年,庫施王國為阿克蘇姆帝國所滅。庫施王國在文化上深受古埃及影響,但仍保持了很多自己的特點。早期的庫施王國政體上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是「萬民授人君位」,國王由選舉產生。所謂「君為民授」是指國王由公民選舉從王室成員中挑選出來。被推選者往往是軍事領袖、高級官員和氏族領袖等。

然而從皮安基國王開始,轉為君權神授。阿蒙神廟在國王登基典禮中通過神示對國王加以確認,使公眾相信國王是由阿蒙神親自選定的。庫施王國的神廟祭司擁有極高地位,在特殊情況下,可以執行神的旨意為名,勒令國王自殺。麥羅埃王國曾經建有大量精美的金字塔、神廟、石雕、石碑,至今仍保留不少遺跡,麥羅埃遺址現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他們還發明了自己獨創的拼音文字——麥羅埃文字。

三、種族構成

1、概況

非洲最主要的居民是尼格羅人,即平時所說的黑人,但黑人也分為多個不同的類型。其中最常見兩大黑人支系分別為蘇丹尼格羅人和班圖尼格羅人。蘇丹尼格羅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兩河一湖地區,即尼日河-查德湖-尼羅河中上游,西起大西洋沿岸,東至衣索比亞高原西側。

班圖尼格羅人則分布在蘇丹尼格羅人以南廣大地區,是赤道非洲和南部非洲各國的基本人種,也是非洲人口最多最具代表性的種族。除此以外,還有兩個重要的混血種族,分別是非洲之角的衣索比亞人種和馬達加斯加島的馬達加斯加人。衣索比亞人種包括被統稱為庫希特人的庫希特語族諸民族與閃米特語族的阿姆哈拉人、提格雷人。他們是黑白混血人種,相貌兼有地中海人種和尼格羅人的特徵。

馬達加斯加人包括馬達加斯加島所有原住民族,他們是黑黃混血人種,主要由來自亞洲的南島民族和來自非洲大陸的班圖人融合而成。還有兩個被歸類為尼羅格人的古老種族分別為尼格利羅人和科伊桑人,尼格利羅人是中部非洲最早的居民,科伊桑人則是南部非洲最古老的居民,他們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種族,但因為受到後至移民的排擠,現在他們的人口已經非常稀少了,僅存的部落分別分布在熱帶雨林與荒漠中。

網路--非洲人

8、莫三比克國家的國情如何,還有風俗?

莫三比克共和國(葡萄牙語:República de Moçambique)曾譯作莫三鼻給,非洲南部國家,以葡萄牙語作為官方語言、人口約有1920多萬人,1975年脫離葡萄牙殖民地身分而獨立。作為與英國並無憲制關系的國家,在1995年以特殊例子加入英聯邦。自然地理:面積801600平方公里。位於非洲東南部,南鄰南非、史瓦濟蘭,西界辛巴威、尚比亞、馬拉維,北接坦尚尼亞,東瀕印度洋,隔莫三比克海峽與馬達加斯加相望。位於非洲東南部,莫三比克與馬達加斯加之間的莫三比克海峽是世界上最長的海峽,全長1670公里。海岸線長2630公里。高原、山地約佔全國面積3/5,其餘為平原。地勢從西北至東南大致分為三級台階:西北部是高原山地,平均海拔500-1000米,其中賓加山高達2436米,為全國最高點;中部為台地,高度在200-500米之間,有島山散布其間;東南部沿海為平原,平均海拔100米,呈帶狀分布,北窄南寬,總面積33萬平方公里,是非洲最大平原之一。河流眾多,贊比西、林波波等大河均自西向東注入印度洋,富水力資源。馬拉維湖是莫同馬拉維之間的界湖。海岸線長2,630公里,濱海多沼澤、沙洲和紅樹林。大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量600-1,500毫米,北部多於南部。 森林約佔領土的四分之一。 人口:莫三比克人口約有1 8 9 0萬人(2000年),有馬庫阿-洛姆埃、紹納-卡蘭加等60多個部族。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有19.7人。絕大多數屬班圖語系的馬庫阿人、聰加人、馬拉維人、馬紹納人等。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主要部族有自己的語言。大多數人信奉原始宗教。以白為美 在莫三比克流行以白為美的傳統,因此這里的姑娘們總是想方設法使自己顯得白一些。於是每天都會用香粉擦臉。他們相信藉助自然物質中的神力可以使自己變得更美麗,因此她們不像其他國家的姑娘們使用化學化妝品,而是使用一種用當地的猴麵包樹製成的白色粉末,這種特殊的美容品在每家都儲藏得很多。 首都:</B>馬普托(Maputo)——「腰果之鄉」 公眾假期 (政府規定的全國節日) 1 月 1日 元旦 2 月 3日 莫三比克英雄日 (DIA DOS HEROIS DE M0CAMBIQUE) 4 月 7日 莫三比克婦女節(DIA DA MULHER MOCAMBICANA)  5 月 1日 國際勞動節 6 月 25日 莫三比克獨立日(DIA DA INDEPENDENCIA) 9 月 7日 勝利日 (DIA DA VITORIA) 9 月 25日 軍隊日 (DIA DAS FORCAS POPULARES DE LIBERTACAO DE

9、關於非洲的風土人情,地域特點,民俗習慣的資料

非洲大陸北寬南窄,呈不等邊三角形狀。南北最長約8000千米,東西最寬約7 500千米。非洲為一高原大陸,地勢比較平坦,明顯的山脈僅限於南北兩端。全洲平均海拔750米。海拔500 1000米的高原佔全洲面積60%以上。海拔2 000米以上的山地和高原約佔全洲面積5%。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帶。地勢大致以剛果民主共和國境內的剛果河河口至衣索比亞高原北部邊緣一線為界,東南半部較高,西北半部較低。東南半部被稱為高非洲,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衣索比亞高原(海拔在2000米以上,有「非洲屋脊」之稱)、東非高原和南非高原,在南非高原上有卡拉哈迪盆地。西北半部被稱為低非洲,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大部分為低高原和盆地,有尼羅河上游盆地、剛果盆地(面積約500萬千米的剛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和查德盆地等。非洲較高大的山脈多矗立在高原的沿海地帶,西北沿海有阿特拉斯山脈;東南沿海有德拉肯斯山脈;東部有肯亞山和乞力馬扎羅山。乞力馬扎羅山是一座活火山,海拔5 895米,為非洲最高峰。東非大裂谷:為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帶,分布著一系列死火山和活火山,其中高大火山海拔達5000米以上。東非大裂谷帶也是非洲地震最頻繁、最強烈的地區。裂谷帶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經馬拉維湖,向北縱貫東非高原中部和衣索比亞高原中部,經紅海至死海北部,長約6400千米;裂谷帶西支南起馬拉維湖西北端,經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艾伯特湖,至艾伯特尼羅河河谷,長約1700千米,寬幾十千米到300千米,形成一系列狹長而深陷的谷地和湖泊,其中阿薩勒湖的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56米,為非洲陸地最低點。
非洲的沙漠面積約佔全洲面積1/3,為沙漠面積最大的一洲。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面積777萬平方千米;西南部還有納米布沙漠和卡拉哈迪沙漠。

10、介紹非洲某個民族的生活習俗,急!

馬賽族是東非的游牧民族,也是東非地區現存的較有特色的少數民族之一。目前,肯亞有58.4萬馬賽族人,約占肯亞人口總數的2%,主要聚居在裂谷省靠近坦尚尼亞的邊境一帶。
馬賽族男子個頭較高,長相英俊,表情略帶傲慢,曾被西方殖民者稱為「高貴的野蠻人」。傳統的馬賽族人過著游牧生活,以牛羊肉及其奶、血為主要食物,生活在獅子、大象、野牛、豹子等野獸出沒的地帶。長年共生共存使馬賽族人和野獸之間形成了某種默契,平常互不幹擾。

馬賽人多數生活在乾旱、有沙石灌木的草原上,由於傳統習慣和條件,主要從事放牧專養長角牛和羊,也養少量的駱駝和毛驢,過著游牧生活,還保持著不少傳統和尼羅特人文化,保持著萬物有靈的傳統信仰,特別是崇尚牧草和牛群。他們很少吃糧食,而是以吃牛羊肉、喝牛羊奶為生。還有飲鮮牛血的習俗。馬賽人將生血、鮮奶作為可口飲料,把牛血當作傳統的早點,則把煮沸過的牛羊奶作為葯物只給有病的人飲用。

在游牧生活和艱苦的環境中,馬賽人也注意講衛生。來了客人,有時用沙子將手搓搓,再拍打拍打。招待用餐,用濕的或乾的牛糞洗手,有的親眼看到馬賽人跑到牛欄抓起一大把還冒著熱氣的牛糞,反復用兩手上下搓著,拍一拍,再抖摟抖摟,就算洗好。馬賽人為什麼用牛糞洗手昵?一說是居住在那沙土遍地、灌木叢里、自生自滅的荒草原上,地處乾旱,望天生嘆,求水不得;一說是因為馬賽人認為牛是神靈賜予他們的神聖動物,牛身上的一切都是最潔凈的,因而,在缺水的情況下用牛糞洗手,也就不足為怪了。外國人如果到了馬賽人中間遇到這種情況,大可不必驚奇,更不要產生惡感。而要入鄉隨俗。據說,有的外國人到了該地區作調查研究,在馬賽人的盛情款待下,為了得到第一手資料,確有「放下架子」,深入族區,入鄉隨俗,同飲牛羊奶,同食牛羊肉者。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