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七大文化風俗圈

七大文化風俗圈

發布時間: 2022-08-25 22:25:34

1、世界九大文化圈

世界九大文化圈分別是:西歐文化圈、東歐文化圈、東亞文化圈、南亞文化圈、東南亞文化圈、
非洲文化圈、拉丁美洲文化圈、太平洋文化圈、伊斯蘭教文化圈。

1、西歐文化圈 

地區:西歐、北美和澳大利亞等地區。 

民族:日耳曼人。 宗教:基督教新教和羅馬天主教。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2、東歐文化圈 

地區:俄羅斯、東歐等地區。 

民族:斯拉夫民族。 

宗教:正東教。 

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3、東亞文化圈 

地區: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和蒙古等地區。 

民族:漢族、蒙古族、朝鮮族、大和民族。 

宗教:佛教、道教。 

氣候:季風和溫帶大陸性氣候。 

4、南亞文化圈 

地區: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地區。 

民族:多民族融合。 宗教: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等多宗教混雜。 

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5、東南亞文化圈 

地區:中南半島、馬來群島。 民族:多民族混雜。 

宗教:佛教、天主教、伊斯蘭教。 

氣候:熱帶雨林、熱帶季風氣候。 

6、伊斯蘭文化圈 

地區:中亞、西亞和北非等地區。 

民族:阿拉伯民族。 

宗教:伊斯蘭教。 

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7、非洲文化圈 

地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 

民族:黑人民族。 宗教:原始宗教。 

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為主。 

8、拉丁美洲文化圈 

地區:墨西哥及以南的美洲地區。 

民族:多民族混血。 

宗教:天主教。 

氣候:高溫多雨,多氣候類型。 

9、太平洋文化圈 

地區:太平洋中各島嶼地區。 

民族:棕色人種為主的各民族。 

宗教:基督教和少部分原始宗教。 

氣候:熱帶和副熱帶氣候。 

(1)七大文化風俗圈擴展資料:

區域的劃分依據

提出區域文化性格概念,首先要將 「區域文化性 格」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予以確認。文化人類學家和文化地理學家們很早就將地球表面按文化類型劃分為許許多多的文化區。

文化圈不僅限於一個地理空間范圍,它在地理上不一定是連成一片的。世界各地可以同屬一個文化圈,一個文化圈可以包括許多部族和民族,是一個民族群。

此外,「文化圈」還有多種劃分法,如:按時代劃分;按地區劃分;按人種劃分;按物質文化劃分;按經濟類型劃分;按社會特徵劃分等等。

2、這是世界七大文化區分布地圖?

正在為您解答!

理論上講還是比較準的。西方文明的分布區域如此廣泛,主要還是因為大航海時代和殖民擴張。在殖民擴張的過程中,侵略者會對當地的原住民與當地文明進行」清除「與征服,如北美的印第安文明。而除了西方的其他國家,比如中國,雖然在大航海時代時的航海技術遠先進於西方各國,但中國主要走的是和平路線——詳見鄭和下西洋——而不是拓展殖民地,因此華夏文明的擴展范圍僅僅局限於現在的中國(蒙古國以前是我國的領土:外蒙古,後來獨立出去了)

回到西方。西方國家在建立殖民地後,由於其政策的不平等,移居的白人同時也受到了嚴重的經濟限制。於是,在18,19世紀時,發生了大規模的獨立運動,如美國獨立戰爭,玻利瓦爾和聖馬丁起義。這些政權都是由白人所建立的,因此,這些國家的統治范圍也就納入了西方文明的分布范圍。

至於非洲(除了南非,注意,曼德拉不是南非共和國的建立者),20世紀非洲獨立運動的領導者大多為黑人,方式就是推翻西方的殖民政府。所以,非洲大部分還是屬於當地文明的范疇的。

俄羅斯就不用說了,雖然人家在亞洲的土地比歐洲大,但他依然是歐洲國家。。。

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3、長江流域文化

長江流域水稻文化有其本身特徵卻又斷與周邊文化接觸、滲透、交融黃河和長江兩大流域間種接觸交融頻繁深刻與黃河流域古文明融合成豐富多彩華文明直延續至今且更新、更難預測面貌迎接新世紀挑戰另方面容易被忽略長江流域水稻文化還有強大生命力向東、向南傳播東方日本、朝鮮及南洋島嶼留下深刻烙印限於篇幅里作討論
長江流域水稻文化向黃河流域滲透其犖犖大者而言有下幾方面:
1)稻文化與華龍
稻文化與華龍
炎黃子孫都龍傳人自豪龍對華民族具有思議凝聚力龍動物自界里並存種實際動物龍經過人們綜合、想像、虛擬、創造出來神化了動物
論雕塑龍繪畫龍舞龍燈龍或龍舟之龍盡管們姿態千變萬化都具有共同特徵即:周身披鱗四腳帶爪頭上長對角下巴有須頸部有鬃;龍除了爬行身體還能盤曲、纏繞把頭部角、須、鬃去掉剩下原型動物 只能鱷魚了再把四腳去掉剩下能爬行又能盤曲、纏繞非蛇莫屬了所筆者認龍原型動物當鱷魚再加上牛羊須馬鬢和蛇尾巴和盤曲、纏繞能力, 便成龍南方許多地方尨舟或龍燈其尾巴鳳尾東夷族鳥圖騰融入閩越之閩間蟲蛇福建省別縣至今還有迎蛇舞蛇節日舞龍昆蟲之蟲本來應該從三蟲蟲現被簡化了蟲(蛇)蟲分了
五六千年前光長江、黃河流域也處分布著湖泊沼澤鱷魚(古籍也作鼉tuo、或鱓或鱷)理想生境鼉爬蟲類動物有冬眠習性春天驚蟄開始活動晝伏夜出鼉鳴叫象擊鼓聲古代記載說鼉鳴聲能傳至十餘里外因鼉形狀怕又夜鳴早有人甚畏之聲亦畏記載《大戴禮記》:二月剝鱓鼓也《詩·大雅》:鼉鼓逢逢戰場上擊起鼉鼓其逢逢之聲能鼓勵士兵奮勇前進故稱鼓勵開春氣溫升高雨水增加了正鼉交配繁殖季節從事農耕人們常常把鼉鳴與雨水聯系起來認種吉祥之兆甚至於雨水鼉所招致人類體內卵子和精子肉眼看而鼉卵卻非常大人們目睹母鼉產卵看小鼉破卵売而出母鼉常常口裡銜著小鼉爬行保障小鼉安全凡此種種都產生女子吞卵而懷孕產子聯想導致了圖騰產生
隨著黃河流域對鼉捕殺和氣候轉涼、降雨量減少湖泊沼澤萎縮鼉數量也斷減少長江流域則仍舊非常之多所《山海經》說應龍殺死蚩尤和誇父去南方生息南方因此而有多雨水了[4]神對北方氣候由濕轉旱、湖泊沼澤動物因而南遷好注腳
龍頭形狀基本上象鼉眼睛更大鼉、鱓、鱷字雙口都強調其大眼睛狀貌更怖能受良渚文化玉琮上饕餮(大眼)影響或反之饕餮紋受鼉啟發而想像創造饕餮有貪食、兇狠之義同鼉食性貪婪兇殘相似
龍有蛟龍、勾龍、應龍之分蛟指小龍《楚辭·離騒》:麾蛟龍梁津焉詔西皇使涉予王逸註:小曰蛟大曰龍故還有蛟鼉、蛟鱷等連稱勾龍神名:社神蓋共工氏之子勾龍也能平水土帝顓頊之世舉土正天下賴其功堯祠社[5]應龍傳說有翅膀會飛龍相傳禹治洪水時有應龍尾畫地成江河使水入海故《楚辭·天問》:河海應龍何畫何歷鮌何所營禹何所存勾龍作人(神)名其前綴之勾乃古越語發語詞類似還有勾吳、勾踐等應龍傳說由屈原提問種傳說流行於長江流域證明
至於蛟龍更與古越人翦髪紋身習慣有關古越人善於駕駛獨木舟們信奉蛟龍圖騰剪髪文身爛成章象龍子者避水神也[6 ]1976 年浙江鄞縣石禿山出土了春秋戰國時期靑銅鉞上面刻有龍舟競渡圖案實物佐證說明龍舟起源於東南沿海古越人所凌雲聲說龍船民族學眼光視之即越人祭水神所駕之舟[7]雲南晉寧石寨山古墓出土面殘銅鼓上有舟船競渡圖紋該銅鼓時代約相當於戰國至東漢(公元前5世紀~公元1世紀)圖船體狹長平淺首尾微翹槳手們作奮力劃槳姿態[8]說明劃龍舟風俗隨著百越人遷徙而攜帶會消失查秦漢文獻里沒有龍舟連稱詞出現歷史上南方口語向稱尨船至今此
龍船大約於漢時傳入黃河流域同時出現龍舟之稱龍舟首先成皇宮內苑水上游娛也舉行競渡皇宮里龍舟同於民間要大加妝飾 美化特別皇帝所坐龍舟發展成亭台樓閣水上移動宮殿十分豪華《淮南子·本經訓》指出龍舟鷁首浮吹娛此遁於水也批評農業豐收應該此奢侈浪費現存宋人張擇端《金明池爭標圖》及元人王振鵬《龍池競渡圖》人保留了宋元時期汴梁(開封)皇室龍舟競渡繁華景象其爭標競賽龍舟也較民間奢華
龍起源和發展過程和水關系密切兩者猶形影相隨存與水無關龍.《易·系辭》:雲從龍召雲者龍說龍能召雲雲密集了會下雨龍神和水神二位體《說文》釋龍: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春分登天和秋分潛淵兩句反映龍和農耕密切關系春分水稻和其作物播種季節需要水分開始;秋分穀物需要水分結束時候原始人們想像龍司理雨水神蟲(古代蟲指大型動物)春季上天司降雨秋天穀物收獲潛入水下過冬
選擇端午節舉行龍船競渡因端午前水稻插秧完畢農時相對較閑時龍王已天上農民利用段時間舉行龍船競渡祭龍、娛龍好時光現龍舟競賽大多已取消了祭祀儀式變成單純文娛活動 廣西寧明縣神傳說蛟龍叫圖額雌性水神又名白母娘當母系時期信仰殘余寧明縣五月五龍船競賽時還要放鞭炮地炮唱祖傳《端陽節歌》:劃船恭敬白母娘鞭炮地炮響連天壯族祭祀白母娘(蛟龍圖騰)與古百越族同源[9]又苗族人民龍船下水時也要舉行祈禱儀式全體劃手分立龍船兩側面向東方因苗族相傳東方海洋們祖先生活地方祭祀時巫師要誦念禱詞:要劃龍船渾天才明;要劃龍船五穀才熟;要劃龍船人類才興…[10]凡此都有力地說明龍船起源於沿海古百越族
龍舟登上陸地便轉成了龍燈正月元宵節舞龍燈節日元宵節通常立春前年農耕開始時進行祭龍娛龍祈求開春龍神上天及時普降雨霖舞龍燈開始前也要舉行祭祀儀式誦念經文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丁興旺開始舞龍燈燈龍口裡常銜著顆珠子稱龍珠或者把龍珠分離出來放大由人手持龍珠逗引龍去搶珠、呑珠稱龍戲珠其實種生殖崇拜升華上面已指出原始人們看鱷魚、蛇、鳥等都會產卵小鱷、小蛇、小鳥都從卵破売而誕生用來推想解釋女子之所懷孕必定也亦因誤呑(往往夢里)某種動物卵而導致了懷孕卵極富神秘感東西無論南北元宵節舞龍燈同時家家都要吃湯圓北方人稱元宵湯圓其實龍珠(也即動物卵)象徵各家吃了湯圓各家都有了人丁興旺保障
龍長江流域水稻文化精神圖騰信仰和黃河流域黍粟文化及西北畜牧文化圖騰信仰復合圖騰屬於華民族原始天人合思想范疇皇帝溝通天人代表因而皇帝被視龍化身皇帝衣服稱龍袍坐位稱龍座容貌稱龍顏皇帝子孫稱龍種皇帝所坐樓船也稱龍舟……從天安門華表、北海九龍壁、故宮祭壇、曲阜孔廟、太原晉祠、及全國各地建築、牌坊上都有栩栩生龍浮雕還有全國各地龍命名地名龍山、龍江、龍川、龍井、龍安、龍州、龍門、龍池…;動物名龍蝦、龍虱、龍鯉……;植物名龍荔、龍腦、龍膽、龍葵、龍舌蘭……;更知其數首龍傳人引起了台下成千上萬人同聲唱和追根溯源生動有力兩河水稻和黍粟文化融合佐證卻易人們所忽視

4、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中國七大文化嗎?

1、一種精神——茶道精神
君山銀針、西湖龍井、安吉白茶、雲南普洱茶……這些享譽海內外的"東方樹葉"以其色、香、味俱全的特質贏得了眾多外國人的心。綠茶的清淡、紅茶的幼滑、普洱的愈存愈香……
品完之後回味無窮,清香留在唇齒間。這都是中國茶葉所獨具的魅力。除了舌尖的誘惑之外,飲茶所濃縮的中國人的處世態度和精神追求也具有不可忽視的魅力,這就是茶道精神,值得中國向全世界推薦。
中國茶道是以修行得道為宗旨的飲茶藝術,其目的是藉助飲茶藝術來修煉身心、體悟大道、提升人生境界。中國茶道是"飲茶之道"、"飲茶修道"、"飲茶即道"的有機結合。"
飲茶即道,是修道的結果,是悟道後的智慧,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中國茶道的終極追求。順其自然,無心而為,要飲則飲,從心所欲。不拘泥於飲茶的程序、禮法、規則,貴在樸素、簡單,於自然的飲茶之中默契天真,妙合大道。
中國茶道集宗教、哲學、美學、道德、藝術於一體,是藝術、修行、達道的結合。中國茶道既是飲茶的藝術,也是生活的藝術,更是人生的藝術。
一兩好茶、一壺沸水、一套古韻猶存又契合茶葉特性的茶具,一個灑落陽光的午後,煮一壺好茶,看茶葉在沸水間上下翻騰,最後靜靜沉落,凝練成最適宜的顏色,清香溢滿心間。就像是看人生起伏,繁華過後見真淳。掬一杯好茶,滿足味蕾,更體會中國人的智慧。如此之魅力,如此之精神,怎能不向全世界展示?

2、一種音樂——中國傳統民族音樂
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是用中國傳統樂器以獨奏、合奏形式演奏出來的。十大古曲、各種傳統樂器、各具特色的民族歌曲、民族舞蹈等等,中國傳統民族音樂有著龐大的體系和深刻的文化內涵。
中國民族音樂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在歲月積淀和總結中形成了專屬於自己民族的音樂特色。從西周開始民間就流行吹笙、吹竽、鼓瑟、擊築、彈琴等器樂演奏形式,那時涌現了師涓、師曠等琴家和著名琴曲《高山》和《流水》等。秦漢時流行鼓吹樂,魏晉的清商樂,隋唐時的琵琶音樂,宋代的細樂、清樂,元明時的十番鑼鼓、弦索等,演奏形式豐富多樣。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嵇康臨刑前彈奏絕唱廣陵散,白居易詩歌"猶抱琵琶半遮面",中國古代的音樂總是與文學聯系在一起,總是帶有那麼一些詩意的內涵。
中國民族音樂一般分為五大類,即歌曲、歌舞音樂、說唱音樂、戲曲音樂和器樂。每類音樂又各有多種體裁、形式、樂種和作品,如歌曲又有古代歌曲和民間歌曲之分;民間歌曲中又分勞動號子、山歌、小調、長歌及多聲部歌曲等不同的體裁;同是山歌,又因地區、民族的不同而風格迥異,各具特點。
中國古琴曲《流水》曾被美國人刻成曲碟用衛星發到太空,可見傳統音樂在國外也頗受吹捧,但與此形成對比的是我們本土創作的中西混搭的音樂在外國並不受歡迎。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們應該向世界推薦的是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文化。中國許多古曲,不僅旋律優美,曲子背後還有動人的故事和深刻的道理。例如《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我們把民族音樂推向世界,重點推薦的民族音樂所獨具的中華文化魅力和民族精神內涵。例如"和"的思想。

3、一種"china"——瓷器
China就是中國的意思,英國威廉王子大婚,婚禮上的瓷盤也是中國製造。瓷器作為中國古代超高技藝的一個表現形式應該作為重點的推薦對象。
中國是世界上率先發明瓷器的國家,為人類歷史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瓷器的發明,堪稱我國的"第五大發明",它在技術和藝術上的成就,傳播到世界各國,並深刻影響了其陶瓷和文化的發展,為我國贏得"瓷器之國"的盛譽。
"瓷器"的發明始於漢代,至唐、五代時漸趨成熟;至宋代為瓷業蓬勃發展時期,定、汝、官、哥、均等窯,名垂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紅等新品迭出;明代繼承並發展了宋瓷傳統,宣德、成化窯製品,尤為突出;清代風格古雅渾朴,比前時稍遜,卻勝在精巧華麗、美妙絕倫,康熙、雍正、乾隆時所制器物,更是出類拔萃,令人叫絕。
瓷器的發明不僅展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凝聚了勞動人民辛勤的汗水,更蘊含了重要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瓷器在漢唐以後源源不斷地輸出到世界各地,促進了當時中國與外界的經濟、文化交流,並且對其他國家人民的傳統文化和生活方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中國為世界人民所認識,獲得"瓷國"的美譽。同時,瓷器還是人類從"野蠻時代"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它是中國對世界歷史、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作出的一項重大且不可磨滅的貢獻。
瓷器所蘊含的獨特的中華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不僅展示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技藝的高超,也對世界的文明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瓷"作為展現中國文化的代表推向世界當之無愧。

4、一種誘惑——飲食
智慧的中國人在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在中華傳統文化的陰陽五行哲學思想、
儒家倫理道德觀念、中醫營養攝生學說,還有文化藝術成就、飲食審美風尚、民族性格特徵諸多因素的影響下,創造出彪炳史冊的中國烹飪技藝,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飲食文化。
從外延看,中國飲食文化可以從時代與技法、地域與經濟、民族與宗教、食品與食具、消費與層次、民俗與功能等多種角度進行分類,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體現出不同的使用價值,異彩紛呈。
從特質看,中國飲食文化突出養助益充的營衛論(素食為主,重視葯膳和進補),並且講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調和的境界說(風味鮮明,適口者珍,有"舌頭菜"之譽),奇正互變的烹調法(廚規為本,靈活變通),暢神怡情的美食觀(文質彬彬,寓教於食)等4大屬性,有著不同於海外各國飲食文化的天生麗質。
中國的飲食文化除了講究菜餚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畫外,還要搭配用餐的氛圍產生的一種情趣,它是中華民族的個性與傳統,更是中華民族傳統禮儀的凸現方式。
從影響看,中國飲食文化直接影響到日本、蒙古、朝鮮、韓國、泰國、新加坡等國家,是東方飲食文化圈的軸心;與此同時,它還間接影響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像中國的素食文化、茶文化、醬醋、麵食、葯膳、陶瓷餐具和大豆等,都惠及全世界數十億人。
總之,中國飲食文化是一種廣視野、深層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區域文化;是中華各族人民在100多萬年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在食源開發、食具研製、食品調理、營養保健和飲食審美等方面創造、積累並影響周邊國家和世界的物質財富及精神財富,值得向全世界推薦。

5、一種戲曲——崑曲
2001年,崑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作為"百戲之祖"的崑曲,"代表作"之名確實當之無愧。
600年前,崑曲誕生在江蘇崑山一帶,以宋詞音樂為基礎,融合了江南民歌小調,唱詞則主要來自當時文人的創作,同樣也沿襲了唐詩宋詞的創作傳統,用詩一樣的語言去抒發情感,就如江南的園林一樣,都是當時中國文人精心營造的藝術生活典範。
昆劇是中國戲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體系的劇種,在我國文學史、戲曲史、音樂史、舞蹈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崑曲音樂屬於曲牌體,運用曲牌多達兩千多種,行腔優美,在演唱技巧上注重聲音的控制,場面伴奏樂曲齊全。昆劇表演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諧和,載歌載舞。
崑曲的興衰和士大夫地位有密切的關系,士大夫的文化修養,為崑曲注入了獨特的文化品位,他們的閑適生活和對空靈境界的追求,賦予了崑曲節奏舒緩、意境曼妙的品格,加之士大夫內心深處含有對社會對人生的哀怨、悲涼感受,使得崑曲在音樂、唱腔上每每顯示出惆悵、纏綿的情緒。明末清初的崑曲鼎盛時期,文人把它作為一種交流方式,親自表演、演唱、寫劇本、設計舞蹈。文人把中國的文化傳統和習俗都融入到崑曲當中。因此,今天當我們聽到和看到崑曲的時候,一方面是欣賞崑曲的表演本身,另一方面則可以感受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因為感動,因為魅力,因為獨具特色,所以值得我們大力推薦。

6、一種震撼——中國功夫
中國功夫源遠流長上千年,不僅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更因其濃厚的神秘色彩而為中外所矚目。事實上,中國功夫亦因一代巨星李小龍的一系列動作電影而大放異彩並風行全球,裡面所展露的中國拳腳功夫,更受到國際間高度的重視,使中華民族特有的武功推向了世界,成功的打響了中國功夫這塊金字招牌。
中國功夫有其深刻的文化內涵。講求禮、苦、超越。首先講求禮,練武的人首先是知禮,為了制止打人,而不是為了打人。苦,要求練武的人要有吃苦耐勞精神,不僅要練武吃苦,而且要在工作中,生活中,都要有一種心理的承受力。具有一種百折不撓的精神。超越則講求說練武的人,不是一介武夫,而是和紳士一樣的更重的是,還要有一種超越自我的能力。
中國功夫是中國武術和中國氣功的一種統稱,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和人類自身的肢體認識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現象,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寶貴遺產,也是一種特殊的極具價值的體育運動方式。中國功夫講究剛柔並濟,內外兼修,既有剛健雄美的外形,更有典雅深邃的內涵,蘊含著先哲們對生命和宇宙的參悟。中國功夫的神秘面紗:七大拳系,詭秘的暗器,武學的種種境界,獨特的武林江湖,中國人獨有的武俠情結以及所衍生的武俠文化。武術是以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搏鬥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傳統體育項目,是中國人民長期積累起來的一宗寶貴文化遺產。

7、一種智慧——儒家文化思想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多年來,儒家學說做為中國學說的主流學派,在中華大地上綻放異彩,獨領風騷,74位諾貝爾得獎者及工作者一致呼籲,人類若要在下一個世紀能生活和發展,必須學習2500多年前的孔子的儒家思想,才能安享人類和平美好的生活。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思想學派,歷來以思想政治方式對中國社會的發展產生著重大的影響。在西方,盡管形態不一,但儒家思想還是在產生著積極的影響。也就是說,儒家文化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文化,能夠影響世界的文化,至今還在人類文明建設中發揮作用。
儒家思想講求"和"、講求"天人合一",追求一種通過對天、地、人的融會貫通而達到的的"道"。講求陰陽變化,追求"中庸"的和諧。不管是孔子的"仁愛"思想,還是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人合一"思想等都在探討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己內心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些思想在全球化的今天對於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都是有益的借鑒。我們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雄厚的思想內涵,都值得我們向全世界推薦。

5、中國的七個傳統節日有那些?

中國的七個傳統節日:除夕、春節、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中元節、下元節。

1、除夕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是時值每年農歷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辭舊迎新、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節日。

除夕因常在夏歷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大年三十,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民間最為重視。家家戶戶忙忙碌碌或清掃庭舍,迎祖宗回家過年,並以年糕、三牲奉祀。

2、春節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歷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拜祭神靈、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3、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日,是中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元宵節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4、寒食節

寒食節:在夏歷冬至後105日,清明節前一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鞦韆、蹴鞠、牽勾、斗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餘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一大祭日。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5、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掃墓祭祖的日子。中華民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經歷史的發展演變,清明具有極為豐富的內涵,各地都發展出了不同習俗,而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6、中元節

中元節,即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

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7、下元節

下元節,為農歷十月十五,亦稱「下元日」、「下元」。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正月十五中國稱上元佳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中國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中國稱下元節,祭祀祖先。

(5)七大文化風俗圈擴展資料

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一個民族或國家的歷史文化長期積淀凝聚的過程。

中國古代的這些節日,大多數與原始信仰、天象物候、歷法、數學以及後來劃分出的節氣有關。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乃中華民族特有的特色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除夕(臘月最後一天)、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寒食節(清明節前一天)、清明節(陽歷:4月5日前後)、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九)、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小年(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四) 等。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傳統節日

6、求中國七大傳統節日的簡介(50~100字)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大年初一)
中國傳統節日:路神生日(大年初五)
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十五)
中國傳統節日:春龍節
(龍抬頭)
中國傳統節日:寒食節
中國傳統節日:清明節
中國傳統節日:立夏節
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中國傳統節日:天貺節(翻經節、姑姑節)
中國傳統節日:火把節
中國傳統節日:七夕(中國情人節)
中國傳統節日:盂蘭盆節(中元節、鬼節)
中國傳統節日:地藏節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
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
中國傳統節日:祭祖節
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節
中國傳統節日:闊時節
中國傳統節日:臘八節
中國傳統節日:小年
中國傳統節日:除夕
端午節的傳說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毀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郁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
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郁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汨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紛紛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汪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劃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中秋節的傳說
相傳,遠古的時候,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烤得大地冒煙,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下去。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叫後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侖山頂,遠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下了九個多餘的太陽,解救百姓於水火這中。不久,後羿娶了個美麗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扔下妻子,只好將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不料,此事被後羿的門客蓬蒙看見,蓬蒙等後羿外出後便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葯,嫦娥知道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當機立斷,取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後,身體立刻飛離地面,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後羿回來後,侍女們哭訴了一切。悲痛欲絕的後異,仰望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她驚奇地發現,今天晚上的月亮特別圓,特別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羿忙命人擺上香案,放上嫦娥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肖息後,紛紛在月下擺上香案,向善良的嫦九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7、世界各國的文化風俗習慣有哪些

.蒙古族: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也有一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多住圓形氈房,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一定朝南開,爐子設在氈房正中天窗底下。在農牧區,蒙古族都住平房,室內有土炕。
2.回族:歷史上,回族人從出生時開始,就要請阿訇起回回名字,結婚時請阿訇證婚,死亡後請阿訇主持殯葬,各方面均受伊斯蘭教的影響。特別在飲食習慣上,回民忌吃豬肉,不吃一切動物的血和自死之動物,等等.(為了宗教活動和生活習俗上的便利,回民習慣在住地修建「禮拜寺」,明末清初則統稱清真寺,多圍寺而居。

在飲食上,回族人普遍吃牛、羊、駝等反芻類偶蹄食草動物,不吃馬、驢、騾、豬、狗肉,不吃動物血液和自死動物。尤其禁食豬肉。回族很講究飲食衛生,注意淋浴和洗滌。走進農村回族清潔整齊的屋內,往往可看見門後房樑上吊著一個水罐,下面有通下水道的淺坑,這里是人們經常沐浴大凈的地方。平時洗臉、洗手,則用湯瓶,而不用臉盆。湯瓶又名洗壺,它最早從阿拉伯傳入,現在城裡的回族飯館,也常掛著一塊繪有「湯瓶」的清真木牌,有的還在湯帆」F加添「虎圖白」棍或阿文的「清真言」,以示這是地道的伊斯蘭文化。

回族有兩大節日即開齋節和古爾邦節,來源伊斯蘭教。齋戒為穆斯林「五功」之一。開齋節即是齋戒期滿的日子。一般在回歷的第九個月舉行齋戒、齋戒期滿,十月一日為開齋節。古爾邦節在開齋節後的第70天,回歷的十二月十日舉行。因為十二月十日是教徙赴麥加朝覲的最後一天,大家宰殺牛羊慶祝,聚餐聯歡。(附上一句,我就是這其中一員)
3. 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區及青海海北、黃南、果洛、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肅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土藏族自治縣以及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 藏族人信奉喇嘛教,即藏傳佛教。藏族人身穿長袖短褂,外套寬肥的長袍,右襟系帶,腳穿牛皮長靴。
4.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穿長褲,系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婦女大多穿大領短衣和百褶裙。山區苗族的住宅建築大多是「吊腳樓」,它是按照山坡的自然地勢,在下方和上方分別豎立較長和較短的木樁支撐,在樁上鋪樓板建築。樓上住人,樓下堆放雜物或關家畜。

5.阿昌族份蘇阿昌族男子穿藍、白色或黑色對襟上衣,下穿黑色褲子,也有穿左大襟上衣的.阿昌族人民性格開朗,又十分講禮好客。他們待客禮儀中盛行使用茶壇,這是一種煮茶的土陶用具。到阿昌族家中去做客,主人會先拿出酒壺倒上一小盅酒為來客洗塵,隨後又拿出茶壇,放上茶葉,倒上開水,放到炭火上煮一會,煮好之後倒進茶杯里,主客一道喝茶交談。

5.傣族:潑水節潑水節一般在傣歷六月中旬(即農歷清明前後十天左右)舉行。
6.維吾爾族人待人講究禮貌。在遇到尊長或朋友時,習慣於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後身體前傾,連聲問好。家裡來客都熱情招待。維吾爾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
7.哈薩克族男女都嫻善騎術。青年男子喜歡摔跤和刁羊,每逢節日和喜慶,牧民都要舉行各種騎術表演和比賽;「姑娘追」是青年們最喜愛的娛樂項目。
8.柯爾克孜族傳統服飾很講究。男子喜歡戴氈帽,上身穿白色綉有花邊的圓領襯衫,冬天穿黑、藍色「袷袢」,下身穿寬褲,著高筒靴。
9.錫伯族 錫伯族的村屯四周築有圍牆。忌食狗肉。
10.烏孜別克族的傳統服裝,以男女都戴各式各樣的小花帽為特點。
11.塔吉克族家庭一般都是三代同堂,男性是一家之主。
12.塔塔爾族 為防止食品變質,每家倉庫或院內都壘挖一深坑,夏天放易腐食品,冬天將積雪和冰塊放進去,這種食品儲藏室叫「帕孜」,牧區的塔塔爾族適應游牧生活,住帳篷。
13.達斡爾族最大節日是春節,臘月三十那天要祭祖、掃墓,晚上玩個通宵,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向長輩拜年、請安,然後男女老少穿上節日服裝,逐戶拜年。
14.滿族人很早就信奉薩滿教,每逢祭祖、祭天,要由薩滿戴上神帽,穿上裙子,繫上腰鈴,擊鼓起舞,邊禱邊跳。滿族人重禮節,有一個時期,小輩對老輩是三天一小禮,五天一大禮;三天見長輩要請安,五天見長輩要「打千」。
15.朝鮮族的傳統食品有冷麵、泡菜和打糕等。
16.壯族人喜歡吃腌制的酸食,以生魚片為佳餚,婦女有嚼檳榔的習慣
17.彝族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用長數丈的青布包頭。女子頭上纏包頭,有圍腰和腰帶。男女外出時都披「擦爾瓦」,形如斗篷,下綴長穗。彝族的傳統節日以火把節最為隆重
18.土家族:婦女愛穿左襟大袖短衣,滾花邊,下著八幅長裙或鑲邊筒褲,頭挽發髻,喜歡戴耳、項、手、足圈等銀飾物。男子穿對襟衣,多扣子。衣料多用土布或麻布,史書上稱為溪布、峒布。
19.布依族:男子大多穿多襟短衣或長衫,包藍色或白底藍方格頭巾。婦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長褲,或套鑲花邊短褂,或系綉花圍腰,也有穿大襟大領短襖,並配臘染百褶長裙的。在節日里,婦女還戴各種銀質首飾,臘染是布依族珍貴的手工藝品。
20.侗族:鼓樓是侗族村寨中別具一格的建築物,形似寶塔,是村民聚會、休息和娛樂的地方。各村寨都有鼓樓,有的高達13層,頗為壯觀。逢年過節,侗族人民便聚居在鼓樓前的廣場上,盡情歌舞。
21.白族服飾以藍、白、黑色為主,男女都包頭。他們喜歡吃酸、冷、辣味食物,還愛喝烤茶。白族信奉佛教,洱海地區寺院遍布,曾有「妙香古國」稱。
22.哈尼族人大多信奉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以「龍樹」為保護神。幾段打了結的繩子作為賬本,被哈尼人珍藏在家中最安全的地方。1957年,哈尼族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文字。
23.黎族生活在海南省最南端「天涯海角」地區。這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錢鈴雙刀舞、打柴舞、舂米舞等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24.高山族的衣服主要用麻布、棉布製成,樣式各地不一。一般男子穿披肩、背心、短褂、短褲。婦女穿短上衣、圍裙和自肩上向腋下斜披的偏衫,在衣服上加刺紋綉,並佩戴用貝殼、獸骨磨成的裝飾品。高山族人民能歌善舞,精於雕刻和繪畫。
25.納西族喪禮一般為土葬.傳統節日中,比較盛大的有二月八日的三朵節和火把節。
26.水族服飾最有代表性的是女性的服飾。上衣為緊身窄長袖右開襟,襟沿鑲綉有花邊,與漢族的「姊妹裝」頗相似,但袖長而窄。身短而緊是與漢族「姊妹裝」的微小區別。
27.瑤族青年男女婚前交往比較自由,交往的方式主要通過對歌活動來進行。對歌一般出現在節日和婚娶等活動中,農閑季節青年男女串寨或走親戚也要進行對歌活動。
28.拉祜族的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十月十五至十七的「葫蘆節」,拉祜族人還在農歷六月二十四過驅蟲護糧的「火把節」、農歷八月間穀物成熟時過「嘗新節」。
29.僳僳族人世代遵奉的一些社會道德風尚,在這里,曾為道家老子所極力推崇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理想社會情形,卻是早已深深融入僳僳人血脈的一種行為准則。刀桿節」的活動內容主要有兩項,一是「下火海」,二是「上刀山」。
30.怒族:村寨多分布在怒江兩岸的山腰台地上,房屋樣式有木楞房、千腳落地屋等,片石屋頂房是用地區特殊石材資源建蓋的特色住屋。怒族的飲食相對簡單,但也不乏自釀酒、「俠辣」、石板粑粑、漆油茶等風味獨特的民族特色食品。
31. 布朗族喜食竹筒飯以及各種副食、蔬菜、肉類。食垛生,食通過獨有方法製成的各種南咪、酸茶。還食用山野里的各種蟲類。
32.赫哲族——除夕,大家忙著做年飯,剪窗花,糊燈籠。初一,姑娘、婦女和孩子們穿上綉有雲邊的新裝,去親朋家拜年,用「魚宴」款待客人。有酸辣風味生魚、用味香酥脆的「炒魚毛」和大馬哈魚籽。民間詩人向人們獻詩、講故事。婦女們玩「摸瞎糊」、「擲骨頭」。青少年則進行滑雪、滑冰、射草靶、叉草球等比賽。
33.鄂倫春族——除夕,全家圍坐,共進晚餐。品山珍,喝美酒,吃年飯。青年人給家族及近親長者敬禮,叩頭請安。午夜,人們捧著樺樹皮盒或鐵盒繞馬廄數圈,祈祝六畜興旺。初一,著新裝互相拜年請安。青年男女聚在一起跳轉圈集體舞。有打獵舞,「紅果」舞,「黑熊搏鬥」舞等。
34. 普米族有成人禮的習俗,男女長到13歲時要分別舉行「穿褲子禮」和「穿裙子禮」。
35.佤族地區較多繪畫及雕刻像,雖相對粗糙,但卻充溢著早期人類的審美理想。繪畫見於大房子的木板壁上,用炭黑、石灰、牛血塗繪,圖案有動物、人物活動和山水等,畫法粗獷簡明,風格與在佤族地區發現的距今3000多年的滄源崖畫相類似。雕刻物則以人像、牛頭居多,放置於門頭及寨樁上。
36.京族——初一要拿上香燭到井邊燒拜,叫「買新水」,藏族婦女初一的天不亮就要從河裡背回「吉祥水」。認為初一的新水可以帶來福音和好運,能保一年的吉利。
37. 東鄉族——喜歡在春節期間打土仗,以示對養育自己的土地的熱愛之情。
38. 羌族——每家每戶要做各種油炸麵粉小牛、小羊、小雞等祭品,用以祭祀祖先和天神,過年要喝咂酒,大家圍壇而坐,由最長者唱《開壇詞》,然後用約二尺多長的麥管從左至右,依次咂飲。
39.景頗族——春節期間舉行「打靶」比賽。初一早晨,人們紛紛聚到賽場上,姑娘們把自己綉的荷包掛在竹竿頂端,射手射中吊荷包的細線算神槍手,姑娘們便獎給神槍手一碗香甜的米酒。
40. 德昂族婦女服飾的別致在於以「藤篾纏腰」為飾。
41.保安族人民的風俗習慣明顯地受到伊斯蘭教教規的約束。結婚選在「主麻日」。
42.塔塔爾族的「撒班節」,又稱為「犁頭節」
43.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節日是諾若孜節, 信奉伊斯蘭教,也有一部分信仰喇嘛教。
44.塔吉克族的許多傳統節日,與當地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柯爾克孜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基本相同。
45. 景頗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46. 獨龍族有日食兩餐的習慣.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各地時間不一)。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准備的多寡而定
47.中國俄羅斯族的風俗習慣與俄羅斯的俄羅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仰東正教,使用俄語和俄文,也用漢、維、哈文。
48.裕固族是以畜牧業為主的民族。過去,他們不僅住的是毛氈帳篷,穿的衣服、鞋襪,吃的肉、奶是畜產品,而且生產和生活上用的大部分用具也都是毛皮製成的。現在,已有一部分人改為主要從事農業生產。裕固族主要信奉喇嘛教格魯派(黃教)。
49. 撒拉族的禁忌有:忌食豬肉、狗肉、驢肉、騾肉和死的畜禽肉及動物的血;嚴禁在清真寺內及其附近地吐痰或攜帶污濁之物進入清真寺;
50.仡佬族即中國古代「僚人」, 仡佬族很喜歡吃辣食,吃法很多
51. 錫伯族人喜愛騎馬射箭。因而,錫伯族享有「射箭民族」的美譽。他們能歌善舞,「東布爾」是錫伯族特有的彈撥樂器。
52. 拉祜族信仰大乘佛教和基督教。民間文學也極為豐富,傳統的樂器有「蘆笙」和「三弦」。 拉祜族除種植糧食以外,還大力種植甘蔗、茶葉、咖啡、橡膠。創辦了煉鐵、農機、采礦等,其中瀾滄鉛礦是全省著名的大型企業。
53.基諾族待客真誠,在民間一直保留「生分熟吃」的習俗,即捕獲到獵物之後,凡是見到捕獲者的人,生時都可分一份,熟時都可去吃,直到吃完為止。飲酒也是如此,只要客人不放杯,主人一定要奉陪到底。
54.珞巴族:珞巴,是藏族對他們的稱呼,意為南方人。多信巫教。主要從事農業,兼營狩獵,擅長射箭。
55.畲族:有客人到門,都要先敬茶,一般要喝兩道。有一種說法:「喝一碗茶是無情茶。」還有說法:「一碗苦,兩碗補,三碗洗洗嘴。」客人只要接過主人的茶,就必須喝第二碗。如果客人口很渴,可以事先說明,直至喝滿意為止。若來者是女客,主人還要擺上瓜子、花生、炒豆等零食阿昌族

8、三跪九叩禮節的詳解?

1、三跪九叩其實不很古,這個禮節只是從清朝開始的。

2、三跪九叩之禮的行禮方式為:聽到「跪」的命令時,行禮者跪下,隨著「一叩頭」、「再叩頭」、「三叩頭」的三聲命令,將手放在地面上,三次將額頭叩向地面。聽到「起」的命令時,行禮者起立。如此發令共計三次,行禮人叩頭共計九次,因此被稱為「三跪九叩之禮」。
就是雙膝跪地下三次,磕九個頭。這是最敬重的行禮方式。
近義詞
頂禮膜拜、打躬作揖
出自
清·昭連《嘯亭雜錄·內務府定製》:「福晉父率闔族謝恩,行三跪九叩禮。」
解釋
叩:磕頭。雙膝跪地下三次,磕九個頭。這是最敬重的行禮方式。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含褒義
例子
劉紹棠《小荷才露尖尖角》:「於是,三支高香,一盅酒,二尺紅布掛枝頭,俞文芊~,拜了大柳樹做乾娘。」
簡要介紹
據《周禮》記載,古代跪拜禮有九種: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動、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肅拜。 唐道士朱法滿《要修科儀戒律鈔》一書中稱道士拜禮有四種:「一稽首、二作禮、三遵科、四心禮」。稽首是三跪九叩禮。作禮就是拜禮,分一次或三次。遵科是按科儀對禮拜的規定去做。心禮是不必動作,心念口言,即可感動神靈。 據書籍據載應在周就有三跪九叩禮了!而三跪九叩禮是針對天、地、君(皇帝)、師、父。 跪拜是尊敬到極點的象徵,下跪表示內心誠服。三跪九叩是大禮,表示內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誠心,是拜神最大禮節。 所謂三跪九叩就是一跪三拜,拜時頭要碰地,三跪九叩拜跪,拜神時先出左腳,手背向上。喪事叩頭時,真正大禮是四跪十二拜,先出右腳且叩頭時手心向上。

明朝初年,明太祖簡化各種繁瑣的禮儀 。遣使至蕃國安南時,該國王對香案及詔書行五拜禮,並跪香案前,三上香,俯伏,實即五拜三叩之禮 。

清朝定鼎中原後,以三跪九叩的拜天之禮,取代了明朝的五拜三叩之禮。滿清定製除了要對天子要行三跪九叩之禮外,朝貢之國覲見之時亦須尊此禮。然而,因為各國禮儀習俗不一,遇有拒絕行此大禮的抗議,清以天朝上國自居,輕易屈尊降貴免此大禮自覺有失大國臉面,因此,時有「禮儀之爭」。
康熙
康熙朝,俄羅斯使團來華訪問。大使不願向皇帝下跪,遂起爭執。 當時,滿清男子行跪拜大禮是這樣的:雙手按左膝,屈右膝跪地,左膝隨之屈躬俯首,離地一寸左右,雙手據地稍停,然後挺身目視受拜者胸部,手仍拊髀為一叩。行此禮必須注意,滿族人最忌的是不按禮式行禮,不依形式貿然伏地一叩首,會被認為這種磕頭是家中喪父出門報喪的「報喪頭」。三跪九叩就是跪拜禮的「禮中之禮」了。 俄羅斯方面認為歐洲外交通行「對等原則」,大使代表沙皇前來與清帝國修好,理應得到平等對待,而非行此有背尊嚴的臣屬之禮。這一爭執頓時讓雙方陷入尷尬。 只因康熙非常願意和俄羅斯談判解決中俄邊境問題,兩國在外交談判內容上爭議不大,俄羅斯方面也不願撕破關系,無功而返。 此時,禮部想出折衷辦法,希望以私人召見的方式,在「密室」完成「三跪九叩」大禮,這樣對於兩國來說都是留有面子。然而,俄羅斯大使不採納如此建議。 迫不得已,中國方面唯有請出當時在華傳教的一名傳教士前來斡旋說項,該名傳教士巧妙的根據中國人向來戴帽子,只有有罪囚犯才將頭顱外露之一傳統,指出若是清朝他日回返俄羅斯,必定向沙皇行脫帽致敬禮,並入鄉隨俗,尊重俄羅斯傳統禮儀。話已說到這份上,俄羅斯大使也就乘機下台,行「三跪九叩」大禮,皆大歡喜。 清朝自視為「天國」,中國皇帝要求的「三跪九叩」禮儀在傳教士的眼內屬於「世俗之禮」,理應得到尊重。然而,中國方面對待歐美國家所重視的平等概念卻沒有認清,認為行「三跪九叩」覲見理所當然,中西文化的沖突然日漸激化。隨著中國國力日衰,仍然在做著大國威儀舊夢的滿清終於被迫近的槍炮聲警醒,而此時,環顧四周,才發現自己已經遠遠落後於世界。
辛亥革命
歷史翻到了辛亥革命這頁,那天,在臨時大總統大會上,孫中山提請廢止跪拜禮,以普通相見為一鞠躬,最敬禮為三鞠躬。全體代表一致決議通過。「三跪九叩」這一帶有濃濃奴性色彩的儀禮也就被湮沒在歷史之中了。
一、近代民俗變遷的基本脈絡 近代民俗變遷是近代社會變遷的重要組成部分,並與近代社會轉型相始終。近代民俗變遷涉及到社會各個角落、各個層面。以下從禮儀、消費、服飾、飲食、居住、出行、節日、婚喪等八個方面進行概括,大致可以窺見近代民俗變遷的基本脈絡。 1、禮儀習俗的變化:在鴉片戰爭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傳統的社交禮俗和祭典禮俗,包括稱謂、見面禮等仍在社會上占據主導地位。人們見面要行作揖、拱手、跑拜、請安等禮。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勢,但在封建時代成為敬重、臣服的一種禮節,以體現封建社會的等級尊卑,跪拜主要對尊長,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禮,平輩之間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與此相適應還有一套「大人」、「老爺」、「太太」、「老太太」等稱謂。然而,開國以後,在沿海通商地區,受西方平等觀念影響,先是在新式知識分子內部,逐漸採用握手、鞠躬等見面方式,並且用「先生」、「女士」、「小姐」、「同志」取代了先前的稱謂。1912年民國成立後,明令祭孔時「除去拜跑之禮,改行三鞠躬,祭服則用便服。」(註:《丁祭除去拜跪》,〔上海〕《申報》1912年3月5日。)不久,又明令廢除社交中實行的叩拜、相揖、請安、拱手等舊禮節,改行鞠躬禮為主。同年8月17日,民國政府公布了《禮制》,用法律的形式,確立了新式禮節的合法地位(註:《東方雜志》第9卷第4號,1912年9月。)。行鞠躬禮,使用「先生」、「君」的稱呼,反映出近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平等關系。總之,脫帽、靶躬、握手、鼓掌等新禮俗逐漸成為中國通常的「文明儀式」、「文明禮」,反映出社會禮俗的進步趨向。此外,在城市中交際舞的流行、生日聚會以及同事宴請等,都反映出近代交際習俗的新變化。 2、消費習俗的變化:近代西方資本主義的侵入以及中國新式商業的產生和迅速發展,對傳統消費習俗產生巨大沖擊,並直接導致了消費習俗的變遷。在鴉片戰爭後的道光年間,享用洋貨在上層社會已漸成時尚,不過開始僅限於通商口岸等少數地區和官僚富裕之家,到19世紀末,隨著通商口岸增加到70餘個,於是洋貨消費遍及各階層,即使在雲南交通偏僻之地的商店裡,也可見到不少洋貨,包括各種哈剌呢、嗶嘰、羽紗、法蘭絨、鍾表、玻璃等,一應俱全,而且其售價「並非貴得驚人」(註:姚鎬編:《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106-1107頁。)許多「農民亦爭服洋布」,中產之家更是「出門則官紗紡綢不以為侈」,「一般青年均羔裘如膏矣」(註:宋延齋:《蒲圻鄉士志》,轉引自嚴昌洪:《中國近代社會風俗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2頁。)。此外,賽馬、賽船、網球、足球、西餐、啤酒、西式點心、西式飲料、業余劇社、公園、室內音樂會、電影、電燈、電話、自來水、郵政、電車等西式生活方式無不影響到中國人消費方式的改變,使中國人消費結構、消費內容均發生重大改變。此外,以上海為例,色情消費、游樂消費也成為商人、富人等消費方式中的重要內容。 【三跪九叩的利弊】 三跪九叩表層上代表了一種對他人的尊重。但實則這是一中封建的象徵,也是一種權利的作祟。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