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撐腰糕風俗

撐腰糕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25 13:39:53

1、蘇州的風俗飲食習慣

蘇州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和集大成者,亦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傳統文化發達、歷史底蘊深厚、風俗飲食都有特色。

蘇州地區自秦漢以來,就「信鬼神,好巫覡」,民間信仰根深蒂固,是一個典型的多神論信仰地區。
蘇州習俗
正月初一,農歷新年。歲朝,男子開門放爆竹三聲,叫作開門炮仗,象徵「高升三級」。家家懸掛神軸,點香燭,供粉圓茶食糖果於祖先神位前,長幼依次而拜,稱為「拜喜神」。之後,幼輩依次向尊長叩頭拜年,尊長率幼輩向左右鄰居賀年;早餐吃年糕、春餅、湯團、圓子,取高興團圓之意。
初三叫「小年朝」。女婿和寄兒女上岳家或寄父母家拜年。
初五,財神(或稱路頭菩薩)生日。初四晚上家家接財神。從初五起,多數商店開門營業。十五為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吳中有「鬧元宵」舊俗,寺觀廟宇鼓樂獻新,人聲鼎沸。街頭巷尾,鑼鼓鐃鈸聲不絕,稱為「走馬鑼鼓」。正月十三夜上燈,十八日落燈,各街市店輔出售各式花燈。「蘇燈」精奇百出,聞名遐邇。燈節之時,懸彩,雜引流蘇,大街通跟,燈彩遍張,夜則烯燈,火光燭天,光怪陸離,爭奇斗研,遊人如潮。燈節還有打燈謎的習俗,人們將謎面粘諸花燈,任人猜射,中者,以巾扇香囊、果品食物為贈。正月底,二月初,光福鄧尉冊梅花盛開,冷艷清香,花團錦簇,迤邐數十里。蘇州仍有「探梅香雪海」的習俗。
二月初二,稱龍抬頭日。要吃油煎年糕,吃了腰腳輕健,稱「撐腰糕」。
二月十二,百花生日,又稱花朝。凡種花果樹的,都要給樹枝扎紅綢條,或插紅紙小旗,名為賞紅。農家以為這一天如天氣晴朗,則百物成熟。
諺雲:「有利無利,但看二月十二。」黃河以北,漸次解凍,周期性釋放冷空氣南下,因而有二月初八「張大帝吃凍狗肉」,二月十九「觀音暴」,二月二十八「老和尚過江」 等諺謠,前三後四必有風雨,十分應驗。
清明節,有上墳祭祖之俗。祭畢,挑新土壓墳頭,並掛白紙。凡新娶媳婦必同行,稱作上「花墳」。人們往往藉此踏青游春。
立夏日,家家備多種應時食品和鮮果,如櫻桃、青梅、元麥等供祀祖先,稱作「立夏見三新」。飲食則有酒釀、海螄、麵筋、芹菜、鹹蛋等,蠶豆也在這天嘗新。各酒店過免費贈送酒釀和燒酒給老主顧,稱饋節。這一天家家要用大秤稱人重量。
四月十四日,軋神仙。
四月十四日是八仙之一的呂純陽的生日,他是民間信仰中很有影響的神仙。蘇州閶門內中市下塘的福液觀奉祀呂祖,俗稱神仙廟,據說呂純陽生日那天要化身乞丐、小販,混在人群之中濟世度人,因而逢此盛日每個人都可能是他的化身,軋到他身邊,就會得到仙氣,交上好運,這樣你擠我擠的,叫作「軋神仙」。
五月初五,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家家裹粽子,飲1酒,門懸蒲劍、艾葉、蒜頭,堂內掛鍾馗像,婦女簪艾葉、榴花,小兒額頭用1書上王字,戴虎形帽,空虎紋衣,腕 五色絲線,胸前掛上網袋,內盛蒜頭、咸鴨蛋,穿虎頭鞋,庭院四周灑1水,據說可以辟邪,避蛇蟲之害。
六月初六,蘇州有曬書、浴貓狗的風俗,「六月六,狗淘氣浴」,據說可治蚤癩。寺廟在這天曬經,各戶也在這天曬書籍圖畫,曬衣被,可以不生蠹蟲。
六月二十四,荷花生日,有泛舟賞荷的風俗,其時葑門外的黃天盪和洞庭西山的消夏灣是觀荷納涼勝地。
七月初七,傳說是牛郎織女在鵲橋相會,民間有乞巧之說。這一天每家以面和糖調勻,捏成蝶形油炸,名為巧果。女子用碗盛河水、井水,攪和。入夜在庭中陳瓜果、蓮、藕等,木料香禮拜祝告「牛郎織女」,同時揮扇乘涼,仰看天際銀河,盼見「鵲橋相會」。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這天俗稱「鬼節」,舊時和尚道士在街頭搭高壇,建盂蘭盆會。入晚簫管歌吹,飛鐃走鈸,各顯神通,形同雜技表演,技藝可觀,或行舯河上,作法事,放河燈,祈謝鬼在暑天不為癘為災。
七月三十日,地藏王誕辰。入晚,家家門前地上遍插棒香,名燒「地頭香」,又叫「狗屎香」,是為了紀念吳王張士庄。士誠小字九四,諧讀「狗屎」。
八月十五,中秋節。晚,家家置供桌於月下,案上置香斗,供菱、石榴、柿子、栗子、白果等時令瓜果及月餅,焚香點燭,叫「齋月宮」。中秋節有吃月餅、糖芋艿的習慣,月餅形如滿月,象徵親人團聚。中秋夜,蘇州婦女還有「走月亮」的風習,其時,皓月當空,金桂飄香,清風送爽,婦女們三五成群,盛妝出遊,一路賞月談笑,興盡方。虎丘乇夜笙歌,遊人如潮,稱為「虎丘踏月聽歌」,為一時勝景。
八月十八日,蘇州有游石湖的風俗。石湖在蘇州城西南郊上方冊東麓,湖廣二十五里。夜半,滿月西偏,杏春橋九個環洞的水面上都有一月影,金波明滅,九月成串,蔚為奇觀,這便是聞名遐邇的「石湖串月」。
九月九日,是傳統的重陽節,家家戶戶煮五色米糕,名為重陽糕或花糕。舊俗,這天父母都迎女兒回家吃花糕,故重陽節又稱女兒節,同時這天市民都往北塔和虎丘登高。
十月初一,俗稱十月朝,下元節。舊俗,要燒冥衣祭祖先,又稱燒衣節。
十月底,城西天平山霜後丹楓,紅艷如火夕陽在山,縱目一望,彷彿珊瑚灼海,蔚為奇觀,市民多往游賞。其時,西風乍起,菊花競放,湖蟹肥美,有「九雌十雄」之語,相沿成俗。
十一月,冬至節。
冬至前夕,叫冬至夜,全家團聚吃冬至夜飯。凡出嫁了的婦女必須回轉夫家,倘留在娘家,將不利於親人,會窮得「十隻飯籮九隻空」。夜飯菜餚特別慧豐盛,喝冬釀酒。飯前祭祖,祭祖的菜必須回鍋燒,否則吃了會喪失記憶力。家人有外出者,也要給他們放副碗筷。各種菜都有吉祥名稱,飯內預放兩只熟荸薺,吃飯時夾出來,稱「掘元寶」。
冬至當日,晨起,吃圓子和南瓜團子。這一天開始起九,叫「連冬起九」,數至九九八十一天而寒盡。民間有「干凈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凈年」的說法,可以冬至陰晴來預卜歲末天氣。
十二月為臘月 初八為釋迦牟尼成佛日,寺院煮粥,內雜棗栗果仁,施散結緣,謂臘八粥,後傳入民間,據說食之可以祛病延年。
二十日後,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戶,俗稱「撣埃塵」。
二十四日送灶君上天,請他向玉帝奏好事。除夕夜,換新灶燈,算是接灶。
除夕。大門上貼春聯,都為吉祥語。是晚,俗呼「大年夜」,家家祭祀祖先,舉行家宴,稱為「合家歡」,雞鴨魚肉,無不畢陳。蔬菜必有青菜,叫「長庚菜」;黃豆芽,叫「如意菜」。這一餐中,魚都不動筷,取「年年有餘」之意,置福桔、荔枝一盆稱為天賜洪福、吉利。
這一晚,長者以朱紅繩綴百錢,或以紅紙包好錢幣給孩童,稱為「壓歲錢」,大人圍坐暢談,小孩玩耍嬉笑,稱為「守歲」。全家人睡時,放爆竹三聲 ,稱為閉門炮仗,即所謂「爆竹一聲除舊歲」。

蘇州飲食
 蘇式食品歷史悠久,它早在古代江南青蓮崗文化時期(約公元前4500——前4000年)就已形成。在蘇州、吳縣等地出土的文物,如炭化穀粒、加工糧食的陶杵、數量眾多的動植物殘骨、殘骸,及與飲食有關的食器遺物鑒定情況來看,食品初加工已在當時人們的經濟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蘇州氣候宜人,飲食以清淡為主.符合養生理念。
蘇州民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形成姑蘇美食精工巧作、文藝雅緻的風格。蘇式食品是我國傳統食品幫式中重要的一支,在我國食品發展史和世界飲食文化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蘇式食品與蘇州絲綢、園林、工藝並列為蘇州四大文化支柱。
 蘇式食品品種繁多,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至今已有12個大類,1200多個著名品種。12個大類分為6個幫式和6種特色,即蘇式菜餚、蘇式鹵菜、蘇式面點、蘇式糕點、蘇式糖果、蘇式蜜餞、蘇州小吃、蘇州糕團、蘇州炒貨、蘇州名菜、蘇州特色醬菜、蘇州特色調味品。
飲食食品的四大特色:
1、講究時令時鮮。2、講究選料做工,3、講究色香味形,4、講究花色品種。
蘇州小吃是中國四大小吃之一,是品種最多的小吃,
蘇幫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蘇菜獨具地方特色,選料嚴謹,製作精細,擅長各種烹飪技術,注重調湯並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從食物中最能品出當地的文化內涵。

2、吳江金家壩的民風民俗

吳江風俗與養生

被譽為「吳根越角」的吳江,人文萃集,醫道廣播,在老百姓的日常風俗中,滲透著豐富的養生文化。現拾取幾例,以饗讀者:

第一, 吳江的「住俗」中蘊涵著養生文化。

吳江的老房子,跟江南其它很多地方一樣,瓦片是黑色的,牆是白色的。《易經》泰卦「 」顯示:陰在上,陽在下。陰氣重而下沉,陽氣輕而上升,這樣就是一種陰陽交泰的狀態。而粉牆黛瓦的房子上面的黑色為陰,下面的白色為陽,也是泰卦的演繹。這就喻示著人的生理與心理應該如所居住的房子一樣,保持陰陽和合的狀態,才能保持健康。吳江的老房子盡管門前有照壁的不多,但很多都有高的門檻,門兩側還有石鼓鎮守,對著道路的牆壁上還嵌著沉重的磨盤。這些都表示要抵禦房屋外界,特別是經由道路而來的邪祟,喻示著人應該預防疾病,特別是出門行道,更要嚴把預防關。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吳江民間分家後,房子東邊住兄,西邊住弟。因為哥哥年長,身體逐步走向以收斂為主,需要補充青春的生發之氣;弟弟年少,血氣方剛,身體以生發為主,需要用收斂加以約束。而東方屬木,能見到朝陽,主生發;西方屬金,能見到日落,主收斂。因此要用「哥東弟西」的風俗來補益其缺。

第二, 吳江的「食俗」中蘊涵著養生文化。

吳江人遇到農歷「二月二」,要吃撐腰糕。這撐腰糕好比是腰部肌肉。吃撐腰糕的風俗是要我們做好下田勞動的思想准備,並鍛煉好腰部,增強腰背肌的力量,到時候就不怕腰酸,也不怕「閃腰」了。吳江人有立冬吃雞的風俗。立冬開始,天氣轉寒,而雞與本地原本缺乏的牛羊肉一樣,是熱性的,可以助人發熱禦寒。這個習俗重要的不是吃雞本身,而是通過立冬吃雞這種行為提醒人們冬天來了,要注意溫煦身體。吳江人常說「冬吃蘿卜夏吃薑,四季不用請醫生」,也是一條寶貴的養生經驗。夏天人的陽氣散發在體外,而體內相對寒濕,需要補充溫熱驅寒的東西,就要多吃薑。冬天陽氣收在體內,體內需要清涼通氣,就要多吃蘿卜。每逢楊梅上市時節,吳江人會買來楊梅食用,楊梅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之功效,多食不僅無傷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楊梅可止渴、和五臟、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吳江人還習慣把楊梅浸泡在高度白酒里,等到腹瀉時,取酒浸楊梅食用,止瀉效果比葯還好。我還注意到,吳江西南地區在新年裡流行喝「三道茶」,它們分別是簞底茶、熏豆茶、茶葉茶。第一道簞底茶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可以為天寒地凍中遠道而來的親朋「加油」;第二道熏豆茶有熏青豆、胡羅卜、桔皮、蘇子、芝麻等很多茶料,色、香、味、形、養俱佳;第三道茶葉清茶上在餐後,可以解油膩、助消化。

第三, 吳江的「事俗」中蘊涵著養生文化。

吳江一些養蠶的地區,除夕的守歲蠟燭不點燃到「蠟炬成灰」,而要在其燃至一半時吹滅,在來年開始養蠶時點燃,這才讓它燃燒到底。這個風俗就喻告時逢年末的人們,不可縱欲狂歡,要留下一定的精力,准備投入到來年的生產勞動(主要是養蠶)中去。另外,吳江人常說「吃了端午棕,還要凍三凍」,是為了提醒人們,端午之後,盡管自然的陽氣已經占據上風,但陰氣還很厲害,還要注意飽暖,以免遭受風寒。吳江人形容一個人專心致志會說他「人中吊起」。什麼是「人中吊起」呢?我們做教師的會發現,學生在專心聽講時,下嘴唇會托著上嘴唇向上努,這就是所謂的「人中吊起」。因為從中醫的觀點看,人中是人體最重要的兩條經脈:任脈與督脈的交匯處,我們在需要集中注意力時不自覺地抬起人中,目的就是使任督二脈的運行更加通暢,從而把氣血調用起來。老百姓在人暈倒後掐他的人中,用的也是這個原理。

總之,吳江風俗中蘊涵養生文化的地方,是不勝枚舉的。在我們高度重視生命健康的今天,繼承這筆豐厚的養生文化遺產,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3、蘇州在24節氣的時候,有什麼習俗

蘇州節令食品豐富多彩,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較為典型的是:立春日吃春餅、春卷,俗稱「咬春」;元宵節吃圓子、油追;二月初二吃「撐腰糕」,謂之吃了撐腰糕「支持柴米憑身健,莫惜終年筋骨勞」;三月初三吃「眼亮糕」;清明日吃青團子、焐熟藕、馬蘭草、枸杞頭、螺螄;立夏日吃酒釀、咸鴨蛋、蠶豆、筍;端午節吃粽子,飲雄黃酒;立秋日吃西瓜;七月初七吃巧果;中秋節吃月餅、糖芋艿及時鮮瓜果,取意月圓人雙、甜蜜如意;重陽節吃重陽糕,即以米粉和蜜餞做成五色糕,或以雲片糕代之,寓意百事俱登高;冬至夜飲冬釀酒,吃冬至團;臘月初八吃臘八粥;臘月廿四夜吃謝灶團;除夕吃年夜飯,舉行家宴,稱「合家歡」或「全家福」。

4、二月二這天有什麼習俗嘛,該吃什麼東西?

一、二月二龍抬頭習俗:

「二月二」這天民間一直有「理發去舊」的說法。為孩子理發,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發,叫「剃龍頭」,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有民諺為證:「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二、抬頭這天的食物也與龍有關。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

1、吃豬頭肉稱「挑龍頭」

2、吃面條是「扶龍須」

3、吃水餃叫吃「龍耳」

4、吃米飯是吃「龍子」

5、春餅又稱「龍鱗餅」

三、二月二龍抬頭傳說

傳說武則天廢唐立周稱帝,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

龍王不忍生靈塗炭,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於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後感動了玉皇大帝。

於二月初二將龍王釋放,於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5、吳江有哪些風俗以及他們的優缺點?

吳江風俗與養生

被譽為「吳根越角」的吳江,人文萃集,醫道廣播,在老百姓的日常風俗中,滲透著豐富的養生文化。現拾取幾例,以饗讀者:

第一, 吳江的「住俗」中蘊涵著養生文化。

吳江的老房子,跟江南其它很多地方一樣,瓦片是黑色的,牆是白色的。《易經》泰卦「 」顯示:陰在上,陽在下。陰氣重而下沉,陽氣輕而上升,這樣就是一種陰陽交泰的狀態。而粉牆黛瓦的房子上面的黑色為陰,下面的白色為陽,也是泰卦的演繹。這就喻示著人的生理與心理應該如所居住的房子一樣,保持陰陽和合的狀態,才能保持健康。吳江的老房子盡管門前有照壁的不多,但很多都有高的門檻,門兩側還有石鼓鎮守,對著道路的牆壁上還嵌著沉重的磨盤。這些都表示要抵禦房屋外界,特別是經由道路而來的邪祟,喻示著人應該預防疾病,特別是出門行道,更要嚴把預防關。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吳江民間分家後,房子東邊住兄,西邊住弟。因為哥哥年長,身體逐步走向以收斂為主,需要補充青春的生發之氣;弟弟年少,血氣方剛,身體以生發為主,需要用收斂加以約束。而東方屬木,能見到朝陽,主生發;西方屬金,能見到日落,主收斂。因此要用「哥東弟西」的風俗來補益其缺。

第二, 吳江的「食俗」中蘊涵著養生文化。

吳江人遇到農歷「二月二」,要吃撐腰糕。這撐腰糕好比是腰部肌肉。吃撐腰糕的風俗是要我們做好下田勞動的思想准備,並鍛煉好腰部,增強腰背肌的力量,到時候就不怕腰酸,也不怕「閃腰」了。吳江人有立冬吃雞的風俗。立冬開始,天氣轉寒,而雞與本地原本缺乏的牛羊肉一樣,是熱性的,可以助人發熱禦寒。這個習俗重要的不是吃雞本身,而是通過立冬吃雞這種行為提醒人們冬天來了,要注意溫煦身體。吳江人常說「冬吃蘿卜夏吃薑,四季不用請醫生」,也是一條寶貴的養生經驗。夏天人的陽氣散發在體外,而體內相對寒濕,需要補充溫熱驅寒的東西,就要多吃薑。冬天陽氣收在體內,體內需要清涼通氣,就要多吃蘿卜。每逢楊梅上市時節,吳江人會買來楊梅食用,楊梅有生津止渴、健脾開胃之功效,多食不僅無傷脾胃,且有解毒祛寒之功效。《本草綱目》記載:「楊梅可止渴、和五臟、能滌腸胃、除煩憒惡氣。」吳江人還習慣把楊梅浸泡在高度白酒里,等到腹瀉時,取酒浸楊梅食用,止瀉效果比葯還好。我還注意到,吳江西南地區在新年裡流行喝「三道茶」,它們分別是簞底茶、熏豆茶、茶葉茶。第一道簞底茶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可以為天寒地凍中遠道而來的親朋「加油」;第二道熏豆茶有熏青豆、胡羅卜、桔皮、蘇子、芝麻等很多茶料,色、香、味、形、養俱佳;第三道茶葉清茶上在餐後,可以解油膩、助消化。

第三, 吳江的「事俗」中蘊涵著養生文化。

吳江一些養蠶的地區,除夕的守歲蠟燭不點燃到「蠟炬成灰」,而要在其燃至一半時吹滅,在來年開始養蠶時點燃,這才讓它燃燒到底。這個風俗就喻告時逢年末的人們,不可縱欲狂歡,要留下一定的精力,准備投入到來年的生產勞動(主要是養蠶)中去。另外,吳江人常說「吃了端午棕,還要凍三凍」,是為了提醒人們,端午之後,盡管自然的陽氣已經占據上風,但陰氣還很厲害,還要注意飽暖,以免遭受風寒。吳江人形容一個人專心致志會說他「人中吊起」。什麼是「人中吊起」呢?我們做教師的會發現,學生在專心聽講時,下嘴唇會托著上嘴唇向上努,這就是所謂的「人中吊起」。因為從中醫的觀點看,人中是人體最重要的兩條經脈:任脈與督脈的交匯處,我們在需要集中注意力時不自覺地抬起人中,目的就是使任督二脈的運行更加通暢,從而把氣血調用起來。老百姓在人暈倒後掐他的人中,用的也是這個原理。

總之,吳江風俗中蘊涵養生文化的地方,是不勝枚舉的。在我們高度重視生命健康的今天,繼承這筆豐厚的養生文化遺產,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6、二月二龍抬頭這個習俗是怎樣形成

歷經數百年的發展與演變,二月二節至今仍然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得以傳承,又因地域或者自然等其它條件的差異而各具特色,固有的文化內核通過各種不同的形式傳承著,在我國色彩斑斕的眾多節日文化中獨具特色。然而,我們也應該清醒的看到,近年來由於市場經濟的強勁沖擊,“二月二”節已明顯呈現出衰亡的跡象。作為一種瀕危的傳統文化,對“二月二”節俗的深入研究已刻不容緩。


一、漢族現存二月二節俗

二月二節自唐時開始成為一種節日,至元代最終得以定型,歷經明清各朝的不斷完善,融入了眾多的文化內涵,延綿不息的傳承了下來,時至今日仍是許多民族盛行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

漢族過二月二節相對少數民族來說較為盛行,我國北方流傳民諺:“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二月二日舉行的習俗活動不可勝數,陝西地區人們於此日在房屋周圍撒草木灰,謂“打圍牆”。其意在於消毒驅蟲,防蛇蟲叮咬。陝西佛坪地區,人們在二月二清晨要端上一簸箕灶灰或者其它草木灰,圍屋撒上一圈,敲開門時要用擀麵杖,以驅蟲消毒。漢中一帶南鄭、西鄉地區,人們在二月二日用簸箕盛草灰,沿著房屋圍撒,邊撒邊念到:“二月二,灰簸箕,蟲子螞蟻飛過去。”據說這樣可以防止蠍蟲入屋。

陝西北部府谷、榆林一帶過“龍抬頭”節,清晨以灶灰為屋舍,防蟲蠍,並將栆面製作成“棗牌”(一種祭品)分給家裡老幼食之,以圖吉利。北京等地,有諺語“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沒處藏”流傳,就是指照每年二月二日的照蟲活動。此活動一般在二月二日的晚上進行,人們將過完年後剩下的蠟燭點著到屋內的四處角落各照一照,認為這樣做的話,馬上就要復甦的蠍子、蜈蚣等蟲蟻會因為油煙熏射和年燭晃照而掉落而死,已達到驅除蟲蛇的目的。


東北等地則流行二月二日婦女以布製作成雞形,懸於室內,從而“避蚰蜒、制蟲蟻”,有些地方還要在此日清掃房間,認為這樣可以讓人身體健康。

南方有的地方有二月二祭蟲之俗,江南一帶,每逢二月初二家家戶戶要把陳年的玉米、高粱、糯米及蕎麥等磨成米粉,製作成卷團、壽桃等各種各樣的果子形狀,有的還捏成豬、狗、羊、雞等家禽形狀,蒸熟插上竹稍,到太陽落山的時候送至田頭,或者擺在各家祖墳前。據說百蟲之神食用之後就不會去吃祭祀它的人家的莊稼了。蘇杭一帶人們在二月二祭祀土地神,認為此日為土地爺爺生日,擺案設香火,拜祭土地老爺,祈求五穀豐登。

成都等地人們在二月二還有外出踏青、賞春之俗。江南地區尤其蘇杭一帶,二月二的節日食品也很具特色,江蘇人自清代始便習慣在二月二吃“撐腰糕”,這種年糕經油煎炸後食用,特別可口。南北各地老百姓還習慣在二月二食用的食物上冠以“龍”字,如“龍須面”、“龍麒麟”、“龍角”、“龍耳”等等,食物要做成龍或者龍身上某個部位的形狀。


天津地區人們於是日吃“煎燜子”,燜子即龍鱗的象徵,燜子的製作有澱粉熬成膠塊,切成小片後置於平底鍋油煎,直到煎出一層黃色脆皮,然後盛到碗里澆上醬油、芝麻糊,再撒上蒜末,攪拌好即可食之,味道非常鮮美。俗雲:“吃了龍鱗餅,全年不受凍”

東北一帶,還有逢二月二日吃豬頭之俗,龍頭節這一天,要在家中設一桌豬頭宴,象徵食龍頭。一家老小圍而食之,一邊吃著香味撲鼻、熱氣騰騰的豬頭肉,一邊食用一些煎餅之類的熟食作拌料。做豬頭肉時,要先將豬毛拔干凈,用開水煮爛,食用前加上腌韭菜、醬、蔥花等佐料。這樣做出來的豬頭肉肥而不膩,味道香美。另外,北方有的地區人們還要在二月二這一天舞龍歡慶、聽評書,南方則由演社戲、祭土地老爺等集體歡愉場合。

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在近代社會還如此流行的節日習俗隨著當代社會市場化的強勁沖擊,已嚴重淡化。如今,在漢族民眾中大多已僅存一些形式,以剃龍頭、吃龍須面以及一些依稀的娛樂形式保留了下來。


二、二月二節淡化的原因

自20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現代化的快速發展和國家政治變革速度的加快,我國曾經異常風靡的全國性傳統節日在很大程度上遭受沖擊,尤其以二月二節為代表的一些瀕危節日更是趨向於消亡,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一些節日民俗文化被人為的扭曲、變形,有些則被人淡忘,傳統節日的“文化記憶”逐漸為人們所遺忘。

首先,長期以來人們對傳統節日文化形成了一種偏見

近世以來,社會變革激烈,社會政治文化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加之移風易俗運動數十年的推廣,封建落後與傳統文化的聯系慢慢的在人們的內心裡聚集,包括二月二節在內的傳統文化被人們一刀切的舍棄、淡化。

我們看到,現代節日如“元旦節”、“勞動節”等等在當代人那裡更有市場,人們熱衷於“黃金周”的享受,而那些傳承了數千年、蘊含了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的端午、清明、中秋等傳統節日卻處身於自生自滅的狀態下,只有在農村和偏遠的地區還保留著一些原始風貌,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它們生存的空間也在逐步擠壓,內容和形式均在急劇縮小,生存的環境嚴重惡化。


其次,節日文化的形式不易保留

與物質文化遺產相比,非物質文化遺產沒有實體性的“文物”做為依託。現代社會,娛樂方式日趨五花八門,精神享受的快餐化加速了傳統節日文化的消亡,像二月二節這樣一種靠群眾自發組織、資源參與的較大型大眾節日,已很難延續它的生命力。很多年以來,我們在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上的不力,保護意識的低下以及思想上的重視不夠,使得二月二節的習俗瀕臨消逝,二月二節的文化內涵逐漸被人們所遺忘。

最後,外來文化的沖擊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二月二傳統節日的消亡

自清末國門被強行打開,西方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一時如潮湧般湧入國內,而改革開放以來,上至政府下至民間主動的迎合,西方文化的沖擊已使二月二節為代表的傳統節日遭受了沉重的打擊,為青年一代所淡忘、冷落。他們普遍的認為,祖上傳下來的這些傳統的節日即土氣又缺乏時尚,普遍的以追求西方的聖誕節、情人節等為時髦,西方文化的強勢滲透致使傳統節日日趨收到冷落。


在全球化逐漸深入發展的今天,我們傳統的社會生活結構正在快速的結構,我們固有的文化傳統正發生急劇的變遷。在西方文化的強勢滲透的大環境中,以二月二節為代表的傳統文化遭到嚴重毀棄已隨處可見,現代社會與傳統社會鏈接紐帶的缺失使得傳統節日逐漸喪失了其原有的文化內涵,日趨“空心化”,剩下的僅僅是一些表象的吃吃喝喝的形式。如此等等,使得我們的保護工作將更加艱巨,保護的緊迫性也日漸深刻。

7、平湖的民風民俗

平湖農村造房子,有一個拋梁的風俗,拋梁是造房子最喜的喜日。
拔牙要丟屋頂或床下
煎中葯時旁邊放把剪刀
小孩不能吃魚籽。魚籽營養豐富,但是小孩子消化功能差,太小的孩子不宜吃魚籽
二月二吃蜜長糕」是平湖民俗中的一個傳統的歲時習俗。過了春節後的正月,天氣漸暖,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節氣已接近「春分」之日。「二月二,瓜果蔬菜儕(註:讀作chái,意為「都,全」)落地。」舊時百業勞動者准備開始一年的勞作,繁重的生產需要健強的身體;所以要在開春前進行「撐撐腰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二月二」這個平湖獨特的歲時習俗。「蜜長糕」又名「撐腰糕」,也就成為民間深受大家喜愛的歲時食品。

8、二月二龍抬頭的詩句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對詩句都再熟悉不過了吧,詩句具有語言節奏鮮明的特點。你知道什麼樣的詩句才能稱之為經典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二月二龍抬頭的詩句,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月二龍抬頭的詩句1

《二月二日出郊》[宋] 王庭皀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雲猶含態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隴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二月二日》[宋] 晁說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憐失盡漢家春。

二年不識挑生菜,萬國誰知有殺身。

群盜猶多南渡客,征鴻難問北歸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昇平與爾親。

《二月二日席上賦》[宋] 賀鑄

仲宣何遽向荊州,謝惠連須更少留。

二日舊傳挑菜節,一樽聊解負薪憂。

向人草樹有佳色,帶郭江山皆勝游。

載酒賦詩從此始,它年耆老話風流。

《二月二》[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日》[唐] 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更作風檐夜雨聲。

二月二龍抬頭的詩句2

1、二月二抒懷

公差告退退無休,添載私營拼老秋。汗馬加鞭催望眼,雲龍祈雨盼抬頭。

書刊夢話當調笑,酒泡詩囊漫解愁。借韻能呼三昧醒,不虛熬盡一燈油。

2、二月二日即事

春潮昨夜沒平灘,一雨催花色半含。雁喚元宵歸塞北,燕銜新社到江南。

無歡不必游花樹,有病何須置葯籃。只把公忠答天地,從教兒女鬧冠簪。

3、《七絕·全唐詩》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4、《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二,龍抬頭,天子耕地臣趕牛。正宮娘娘來送飯,當朝大臣把種丟。

春耕夏耘率天下,五穀豐登太平秋。

5、二月一日作 白居易

園杏紅萼坼,庭蘭紫芽出。不覺春已深,今朝二月一。

去冬病瘡痏,將養遵醫術。今春入道場,清凈依僧律。

嘗聞聖賢語,所慎齋與疾。遂使愛酒人,停杯一百日。

明朝二月二,疾平齋復畢。應須挈一壺,尋花覓韋七。

6、木蘭 李商隱

二月二十二,木蘭開坼初。初當新病酒,復自久離居。

愁絕更傾國,驚新聞遠書。紫絲何日障,油壁幾時車。

弄粉知傷重,調紅或有餘。波痕空映襪,煙態不勝裾。

桂嶺含芳遠,蓮塘屬意疏。瑤姬與神女,長短定何如。

7、偈 釋志端

來年二月二,與汝暫相棄。

燒灰散長江,勿占檀那地。

二月二龍抬頭的詩句3

古詩中二月二的習俗:

踏 青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唐]白居易:《二月二日》

這首詩描寫二月二日新雨初霽,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發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碼頭,一群身著輕衫牽著駿馬的少年正徐徐走著。二月二在唐代也稱「踏青節」,此時正值大地生機盎然,百草萌生,是踏青出遊的絕好時節。詩文抒寫踏青見聞,刻畫了一派春意盎然的詩情畫意。

挑 菜

久將菘芥芼南羹,佳節泥深人未行。

想見故園蔬甲好,一畦春水轆轤聲。

[宋]張耒:《二月二日挑菜節大雨不能出》

這首詩寫的是宋代二月二挑菜節的習俗。詩人說,每年二月二這天,他都要采來青菜燒一鍋肉菜湯。而今年的二月二雨大路滑,不能出去挑菜做羹了,只好坐在家中,回憶故鄉菜園中那生長旺盛的蔬菜,彷彿又聽到引來春水的轆轤的聲音。這種「挑菜」的風俗,始於唐代,唐代人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就說:「二月二日,曲江拾菜士民極盛。」到了宋代,這種風俗更加盛行。每年春二三月,百草生發,人們便紛紛到郊外挖來野菜,或到園中摘取新菜,生食或作成菜餚,這樣既可嘗到鮮菜的美味,又能討到發財的吉利(「菜」「財」同音)。當時還把二月二日這天定為「挑菜節」。這種風俗,在宋代還由民間傳到了宮廷。

迎 富

才過結柳送貧日,又見簪花迎富時。

誰為貧軀竟難逐,素為富逼豈容辭。

貧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為。

里俗相傳今已久,漫隨人意看兒嬉。

[宋]魏了翁:《二月二日遂寧北郭迎富》

這首詩反映了宋代二月二迎富的習俗。詩人說,正月晦日送窮的日子剛剛過去,又到了戴著花迎富的時候。因為「窮神」難以驅逐,許多人已對「送窮」沒了興趣;可一向渴求富裕的人又怎能迴避「迎富」的風俗呢?貧困若是容易除去人人都想除,富貴若可以求得那我也去求。不過這些都是傳之久遠的風俗而已,我只是隨大流去看看熱鬧罷了。」

撐 腰 糕

二月二日春正饒,撐腰相勸啖花糕。

支持柴火憑身健,莫惜終年筋骨勞。

[清]蔡雲:《撐腰糕》

此詩寫的是江南一帶二月二吃「撐腰糕」的習俗:二月二這天春意正濃,大家互相勸說著吃隔年的'花糕可治腰痛。擔柴挑米憑的是腰板結實,有了健康的身體就不怕終年勞作。二月二吃「撐腰糕」,這種風俗在江南一帶也傳之久遠。所謂「撐腰糕」,就是用糯米粉製成的扁狀、橢圓形,中間稍凹,如同人腰狀的塌餅。過去一到二月二這天,江南一帶家家都將隔年的「撐腰糕」用油煎食,據說可以治腰痛。不過想減肥細腰的女子,這種糕卻不能多吃。

擴展閱讀:二月心情說說

1、行動是治癒恐懼的良葯,而猶豫、拖延將不斷滋養恐懼。一月再見,二月你好!

2、耐心點,堅強點;總有一天,你承受過的.疼痛會有助於你。一月,再見,二月,你好!

3、愛,原來是沒有名字的,在相遇之前等待的,就是它的名字。一月,再見,二月,你好!

4、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一月,再見,二月,你好!

5、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一月,再見,二月,你好!

6、思路決定出路,氣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性格決定命運。一月,再見,二月,你好!

7、你不可能代替誰負起責任。這里好比沙漠,我們大家只能適應沙漠。一月再見,二月你好!

8、把困難舉在頭上,它就是滅頂石;把困難踩在腳下,它就是墊腳石。一月,再見,二月,你好!

9、別說別人可憐,自己更可憐,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一月,再見,二月,你好!

10、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疇。一月,再見,二月,你好!

11、把艱辛的勞作看作是生命的必然,即使沒有收獲的希望也心平氣和的繼續。一月,再見,二月,你好!

12、保護好你的夢想,等到它開花結果的那天,它會讓你俯視所有曾經看低你的人。一月再見,二月你好!

13、有時候,我們必須閉上嘴,放下驕傲,承認是自己錯了。這不是認輸,而是成長。一月再見,二月你好!

14、成功沒有快車道,幸福沒有高速路。所有的成功,都來自不倦的努力和奔跑;所有幸福,都來自平凡的奮斗和堅持。

15、你的確要學的有心計,但是記住,永遠記住,在社會上要勝利的唯一的方法永遠只是一個,那就是實力,永遠不用懷疑。

16、不斷進取,勇於面對一切困難,努力克服它,戰勝它,這是生存的法則。相反,逃避是懦夫的作為,最終只能帶來更多的危機。

17、我堅信,青春並不僅僅意味著年齡或身體的年輕。只有終生恪守青年時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才是真正的青春的光彩。

18、以一顆謙卑心,看身邊人;以一顆恭敬心,看身邊事。他人總有你看不到的優點,也總有你發現不了的價值,無需對他人的努力評頭論足。

19、生活是一部大網路全書,包羅萬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彈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飛馬牌大鍾,上緊發條,便會使人獲得濃縮的生命。一月再見,二月你好!

20、成功和失敗彷彿是兩個不同的音符,人生如戲,不努力就沒有機會,努力進取就有希望。為了夢想,不停進取,去抓住成功的門環,就有可能叩響成功之門!命運全靠自己掌握!

9、二月二,龍抬頭!這些習俗你知道多少?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從節氣上說,農歷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此外,農歷二月初二,春回大地,萬物復甦,蟄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蟲蛇獸,將從冬眠中醒來,傳說中的龍也從沉睡中醒來,要在這天抬頭升天,故有民間信奉的「龍頭節」,又稱「春龍節」等。

這一天過後,農村逐漸進入繁忙的春耕時節,選種、踏田、開犁……正所謂:

龍夢醒,天暖正早春,

龍抬頭,填倉風雨順。

龍尾擺,田間起花雲,

龍鱗閃,五穀進家門。

二月二也叫「春龍節

傳說武則天稱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龍王三年不得降雨。龍王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便將龍王壓於大山之下,並告示天下:「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靈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

人們為了拯救龍王絞盡腦汁,直到第二年二月二,一位婦女背著一袋黃豆走親戚,途中不慎將黃豆撒了一路,陽光下,這些黃豆閃閃發光。人們看見後高興地說:「這不就是金豆嗎?炒熟了不就開花了嗎?」於是,家家戶戶把炒好的、開了花的黃豆供在當院,龍王因此得以回歸天庭。後來,人們為了懷念、紀念龍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黃豆,一邊炒,嘴裡還念叨著流傳的俗語:「二月二,吃(黃)豆花,大人小孩給一把。」明朝玉米傳入中國,之後,人們又用香噴噴的爆玉米花祭祀龍王,一直流傳至今。

二月二還是「踏青節」

二月初二春遊踏青之俗,傳說始於唐代。當時,長安的人們為了活躍生活,便乘二月二之時,三五成群地來到郊外踏青,有些婦女還提籃執鏟去挖鮮嫩的薺菜佐食。

有何意義呢?首先是遛百病。冬季過去,春季來臨,能到田間走一走,對恢復體能、陶冶性情大有好處。其次是農田生產勞動。春遊時挖野菜的民俗大多在田地里進行,可以藉此除去田間的雜草,保證麥苗的正常生長。其三是民間飲食習俗。民間稱吃野菜為「吃青」或「吃鮮」。據說,春季麥田裡的薺菜,不僅營養豐富,還可清熱敗火。

詩詞里的二月二

二月二日

白居易(唐)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

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日

李商隱(唐)

二月二日江上行,

東風日暖聞吹笙。花須柳眼各無賴,

紫蝶黃蜂俱有情。萬里憶歸元亮井,

三年從事亞夫營。新灘莫悟遊人意,

更作風檐夜雨聲。

這些習俗你知道多少

剃龍頭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風化雨的主宰。農歷二月二,人們祈望龍抬頭興雲作雨、滋潤萬物,素有「二月二剃龍頭」的說法。中國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因此,民諺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每逢二月二這一天,家家理發店都是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祭祀龍神

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天早晨家家戶戶打著燈籠到井邊或河邊挑水,回到家裡便點燈、燒香、上供。舊時,人們把這種儀式叫做「引田龍」。其目的是祈求雨水普降,消除蟲害,五穀豐登。

納吉

除祭祀龍神外,民間往往還舉行多種活動納吉,諸如舞龍、戴龍尾、開筆等。舞龍,遇上好的年份,老百姓幾家合夥製作一條草龍,二月二日這天上街舞龍慶祝,期望新的一年在龍的蔭護下再獲豐收。

圍倉

二月初二正是驚蟄前後,百蟲萌動,疾病易生,蟲害也是莊稼的天敵,因此人們引龍伏蟲,希望借龍威鎮伏百蟲,保佑人畜平安,五穀豐登。

吃龍鱗

二月二這一天的民間飲食多以「龍」為名,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面條叫「扶龍須」,蒸餅也在面上做出龍鱗狀來,稱「龍鱗餅」。這些習俗寄託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撐腰糕

農歷二月初二,江蘇蘇州民間有吃「撐腰糕」的習俗,市民們紛紛來到糕點店購買「撐腰糕 」,期盼一年裡平安健康。

炒豆子

很多地方當天還有炒豆子、吃豆子的習俗。「二月二吃豆豆,人不害病地豐收」,吃了各種炒制的豆子,意味著這個年就算過圓滿了,一年辛勤勞作又開始了。

早春時節這樣養生

今日天氣

26日20時至27日20時,新疆西部、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北部、青藏高原東南部等地有小雪或雨夾雪;西南地區東部和南部、西藏東南部、海南島東部和台灣等地有小雨或陣雨,部分地區有中雨。

多鍛煉

到陽光充足、綠化好的地方活動,多做些深呼吸,給大腦提供新鮮充足的氧氣,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從而可提升自身免疫力,抗感冒。

宜清淡

飲食宜清溫平淡,宜溫熱,忌生冷。應少高脂肪油膩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後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

龍抬頭日,

祝您一年好運從這頭到那頭!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