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諧音
1、北方人的風俗習慣
正月不剃頭是指我國大多數地方都流傳著的「正月不剃頭,剃頭死舅」的習俗;該習俗起源於1644年清廷頒布剃發令的前後。
正月剪頭死舅舅是屬於誤傳。不剪頭的含義是「思舊」,這是從明末清初開始流傳的風俗。當時,清朝命令所有國民必須剪發,有人為懷念明朝,就在正月里不剪發以表示「思舊」。但又不能公開與清朝政府對抗,於是就有了「正月剪頭死舅舅」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
(1)風俗諧音擴展資料:
實際上,「正月里理發死舅舅」的說法實際上是源自於一個「誤解」。清朝後漢人被強制剃發留辮,他們懷念前朝,心有不甘,會在正月的時候拒絕剃發以示紀念,有思念舊朝的意味,「死舅」就是「思舊」的諧音,經過人們誤傳就成了「死舅」。
據考證,1644年清朝入關後,官方要求所有男子留「沙壺頭」,即剃掉前額的頭發,在腦後扎一條辮子。於是許多人把遵從傳統習慣和懷念明朝的情感結合起來,約定每到正月里大家都不剃頭,並將這個行動定名為「思舊」,意思是「思念過去的歷史」。
,中國文化的核心是一種「人倫文化」,注重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這樣的文化背景促使原本的「誤會」竟形成了強大的力量。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節俗」的傳承應有所選擇,現代人應該與時俱進地理解春節的文化內涵,過春節由「重儀式」向「重文化」轉變,不要因為一場「誤會」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
2、春節有哪些習俗,各有什麼寓意?
春節習俗有:
1、貼年紅,即是貼春聯、門神、年畫、福字、橫批、窗花等的統稱,因這些是過年時貼的紅色喜慶元素,所以統稱為「貼年紅」。貼年紅是中華傳統過年習俗,它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2、年夜飯,是年節習俗之一,又稱年晚飯、團年飯、團圓飯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闔家聚餐。年夜飯源於古代的年終祭祀儀式,拜祭神靈與祖先後團圓聚餐。團年飯是年前的重頭戲,不但豐富多彩,而且很講究意頭。吃團年飯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儀式完畢後才開飯。
席上一般有雞(寓意有計)、魚(寓年年有餘)、蚝豉(寓好市)、發菜(寓發財)、腐竹(寓富足)、蓮藕(寓聰明)、生菜(寓生財)、生蒜(寓會計算)等以求吉利。中國人的年夜飯是家人的團圓聚餐,這頓是年尾最豐盛、最重要的一頓晚餐。
3、齋日:早晨拜神,放炮仗。初一的上午用齋菜拜祭太歲神,早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發菜、冬菇等,這一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一早吃完,往後便可以大魚大肉。
4、燒門神紙:舊時初三日夜把年節時的松柏枝及節期所掛門神門箋等一並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5、送窮鬼:農歷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是漢族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在中國各地還有自己的送窮辦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於送走窮鬼。反映了古代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漢代東方朔《歲占》收錄的古俗認為,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中國民間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3、你知道哪些風俗的寓意?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國由來己久的習俗,元宵即「湯圓」,它的做法成份風味各異,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義卻相同。代表著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日子越過越紅火。俗語有句話叫和氣生財。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團圓對於一個完整的家庭來講是多麼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節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送花燈」即「送孩兒燈」
2.「送花燈」
「送花燈」簡稱為「送燈」,其實質意義就是送孩兒燈。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表示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則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願女兒孕期平安。
「耍龍燈」
3.耍龍燈
龍是中華的圖騰,中華民族崇尚龍,把龍作為吉祥的象徵。正月十五舞龍燈,載歌載舞的喜氣氛圍,流傳於很多的地方。
「舞獅」象徵著吉祥如意
4.舞獅子
舞獅,又稱「獅子舞」、「獅燈」、「舞獅子」,多在年節和喜慶活動中表演。獅子在中國人心目中為瑞獸,象徵著吉祥如意,從而在舞獅活動中寄託著民眾消災除害、求吉納福的美好意願。
猜燈謎
5.猜燈謎
每逢元宵節,各個地方都打出燈謎,希望今年能喜氣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唐宋時燈市上開始出現各式雜耍技藝。明清兩代的燈市上除有燈謎與百戲歌舞之外,又增設了戲曲表演的內容。
踩高蹺
6.踩高蹺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元宵「觀燈」
7.觀燈
觀燈是元宵節期間的漢族傳統民俗活動。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漢族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走百病」這是一種被人忘卻的元宵節習俗
8.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迎紫姑是漢族傳統民俗活動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稱廁姑、坑三姑。古代民間習俗正月十五要迎廁神紫姑而祭,占卜蠶桑,並占眾事。每到迎紫姑這一天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紮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與夜間在廁所間豬欄迎而祀之。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正月十五來「逐鼠」
10.逐鼠
逐鼠在農歷的正月十五舉行。養蠶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牆角、邊放嘴裡還邊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傳說這樣做,本年的老鼠就不會吃蠶寶寶。
4、還有什麼習俗寓意什麼?
1、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2、每年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祭祀灶神,用麥芽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讓灶王爺上天別說壞話。
3、貼門神。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掛在人的旁邊,後來是畫成門神人像張貼於門。早先的門神是傳說中專門管鬼的神荼、郁壘兄弟二人,後來改成其它人物。以保家庭平安。
4、貼春聯、窗花、「福」字、年畫。大門的「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5、吃年飯:過去多為農歷除夕晚餐,桌上必有肉丸全魚,寓意團團圓圓及年年有餘。有的地方魚是「看魚」只擺不吃。
6、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或守通宵,最少至初一子時。燃爆竹:從新舊年交替時開始燃放。目的是為了驅趕叫「年」的怪獸,以免它傷害人畜。
7、拜年:從正月初一開始給長輩拜年,相互拜年。當然都說吉利話。
8、正月初一不能掃地,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以免破財。有的地方說是這天是掃帚生日。
9、給壓歲錢。有的地方是吃完年夜飯後,由長輩發給晚輩;或者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當然是希望走財運的意思。
(4)風俗諧音擴展資料:
農歷五月五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盛會,非常熱鬧,通常民間都會自發組織龍舟比賽,吃粽子,喝雄黃酒,掛艾草於門庭。「龍舟競渡」是在戰國時代就已有的習俗,關於賽龍舟的傳說有很多種,但圖個好彩頭、努力向上的寓意一直沒有改變。
中秋賞月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是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重陽登高
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以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臘八煮粥
我國古代的天子國君在臘八節要進行臘祭,祭祀八谷星神,慶賀豐收;禱祝祈求來年風調雨順。民間則要祭祀天地、祖先、神靈,感恩這一年來的恩澤庇佑,並祈求來年繼續施恩。臘八粥」,又稱「福壽粥」,有增福增壽之意。
5、跟過年習俗有關的諧音成語
1 恭賀春節
2 恭賀新喜
3 合家歡樂
4 飛黃騰達 fēi huáng téng dá
飛黃:傳說中神馬名;騰達:上升,引伸為發跡,宦途得意。形容駿馬奔騰飛馳。比喻驟然得志,官職升得很快。
5 幸福美滿
6 官運亨通 guān yùn hēng tōng
官運:官場中的運氣;亨通:順利。指仕途順利,步步高升。
7 美夢連連
8 萬事順利
9 榮華富貴 róng huá fù guì
榮華:草木開花,比喻興盛或顯達。形容有錢有勢。
10 一帆風順 yī fān fēng shùn
船掛著滿帆順風行駛。比喻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礙。
11 萬事如意 wàn shì rú yì
如意:符合心意。一切都符合心意,很順利
12 恭喜發財 gōng xǐ fā cái
恭喜:恭賀他人的喜事。恭祝你發財
13 吉祥如意 jí xiáng rú yì
祥:祥瑞。如意稱心。多用祝頌他人美滿稱心。
14 年年有餘
15 日日生財
16 心想事成
17 招財進寶 zhāo cái jìn bǎo
招引進財氣、財寶。
18 五福臨門
19 大吉大利 dà jí dà lì
非常吉祥、順利。舊時用於占卜和祝福。
20 金玉滿堂 jīn yù mǎn táng
堂:高大的廳堂。金玉財寶滿堂。形容財富極多。也形容學識豐富。
21 福在眼前
22 事事如意
23 喜上眉梢 xǐ shàng méi shāo
喜悅的心情從眉眼上表現出來。
24 三陽開泰 sān yáng kāi tài
《周易》稱爻連的為陽卦,斷的為陰爻,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
25 加官受祿
26 安居樂業 ān jū lè yè
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27 開門大吉
28 花開富貴
29 玉兔臨門
30 龍鳳呈祥 lóng fèng chéng xiáng
指吉慶之事。
31 財源滾滾
32 六六大順
33 鴻運當頭 hóng yùn dāng tóu
鴻運:大好的運氣。正是走好運的時候
34 大發利市
35 喜氣洋洋 xǐ qì yáng yáng
洋洋:得意的樣子。充滿了歡喜的神色或氣氛。
36 歲歲平安
37 恭賀新禧 gōng hè xīn xǐ
禧:吉祥幸福。恭敬地祝賀新年幸福吉祥如意。賀年的常用語。
38 福星高照 fú xīng gāo zhào
形容人很幸運,有福氣。
39 財源廣進
40 吉星高照 jí xīng gāo zhào
吉星:指福、祿、壽三星。吉祥之星高高照臨。
41 多福多壽
42 財運亨通 cái yùn hēng tōng
亨:通達,順利。發財的運道好,賺錢很順利。
43 健康長壽
44 春喜臨門
45 開春大吉
46 龍門精神
47 百業興旺
48 六畜興旺 liù chù xīng wàng
六畜:牛、馬、羊、豬、雞、狗。指各種牲畜、家禽繁衍興旺。
49 五穀豐登 wǔ gǔ fēng dēng
登:成熟。指年成好,糧食豐收。
50 辭舊迎新
51 金牛迎新
52 牛年吉祥
53 牛氣沖天
54 壯氣吞牛 zhuàng qì tūn niú
形容氣勢雄壯遠大。
6、你還知道哪些與漢字諧音有關的傳統習俗說說看?
漢字諧音的傳統就是有一些對聯可以利用諧音來體現。
7、生活中的哪些習俗也運用諧音等方式賦予了豐富的寓意
不知道你哪裡人,就湖北來日常中最常見的就有:
送人不送鍾(終);吃了飯就不版得再次飲酒,否權則視為犯上(飯上);家裡辦喪事要給來吊喪的人肥皂和毛巾,因為湖北話毛巾叫袱子,送肥皂去晦氣,送毛巾就是送福;過年一定要有魚(余)。
你要說全國的那就更多了,徽州家裡堂屋條案上東邊一般擺個花瓶,西邊擺個鏡子,就是區「東西平靜」;北方人家一進門都喜歡種兩棵石榴,那是取石榴多子。
太多了,一時半會寫不完啊!我覺得你可以去找本民俗吉祥圖案和吉祥語方面的書看,裡面講的基本上都符合你的要求。
8、收集帶諧音的吉祥話和各地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帶諧音的吉祥話:
1、福倒(福到)
2、年年有魚(年年有餘)
3、柿柿(事事)如意
4、加冠(官)進爵
5、蝠獸(福壽)連綿
6、筷筷(快)樂樂
7、金錢蟬身 (纏)
年俗:
1、貼春聯
貼春聯這種春節期間的活動從宋代開始盛行,每到過年時家家有貼春聯的習俗。
春聯,俗稱「門對」,又名「春帖」,是對聯的一種,因在春節時張貼,故稱春聯。春聯的一個源頭是桃符。最初人們以桃木刻人形掛在門旁以避邪,後來畫門神像於桃木上,再簡化為在桃木板上題寫門神名字。
春聯堪稱中華民族獨創的藝術奇葩,它以雅俗共賞的特性深受世代人民喜愛。春節前夕,家家戶戶都要貼上紅紅的春聯,一副副透著喜慶和熱烈的春聯表達了人們迎新納福、企盼新生活的美好願望。
2、倒貼福字
在我國,人們往往用一個「福」字來表達對福運、福氣、幸福的嚮往和追求。每當辭舊迎新的時刻,家家戶戶都要把「福」字貼在屋門上,意味著福氣進入家門。許多地方還倒貼「福」字,利用「倒」與「到」的諧音,寓意「福到了」。
3、貼窗花
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4、貼年畫
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著雕版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裡,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5、除夕守歲踩歲
守歲,俗稱「熬年」,是從吃年夜飯開始。年夜飯是一年中最具家庭親情、充滿溫馨祥和的家宴,此時,人們不僅享受著滿桌佳餚,更享受著濃濃的親情和節日的喜慶。
除夕夜,民間還要舉行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