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桂林的風俗習慣

桂林的風俗習慣

發布時間: 2022-08-23 23:54:23

1、桂林的風俗習慣!!

春節踏著農歷12月24日零時的鍾聲,走入桂林的城鄉。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雞、殺鴨,慶賀春節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著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願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灶的儀式多由家裡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說好話。除夕夜幕降臨後,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桂林"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乾乾凈凈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願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們喜歡闔家團聚,菜餚中必有"圓子"、"歡喜",取其團團圓圓,歡歡喜喜之意。這個夜晚,萬人空巷,都在家中守歲。守歲時,要把火盆的炭火燒得紅紅火火,以象徵生活歲歲興旺。當零時一到,老老少少喜氣盈盈,以爆竹聲聲迎接新年。這喜炮聲不絕於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靜,人們仍無睡意,爐火依然旺著,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會忘記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種,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種猶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財旺、家旺的好兆頭。人們對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許是因為火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帶來了溫暖吧。愛火就如同熱愛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

大年初一清晨,接財神的爆竹喚醒了黎明。街坊鄰里、朋友、同事,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恭祝新年好。春節是人們增進感情,鞏固友誼的好時機,人們互相拜年,寓情於樂,回顧過去,憧憬未來,情濃意濃。

街頭巷尾,一隊隊拜年的瑞獅邊舞邊行,十分活躍,許多孩子尾隨獅子隊去看獅子拜年的熱鬧。當獅子隊走到一家商店門前,主人便點響鞭炮迎接,獅子在門前向主人行拜大禮,領隊也走上前向主人拱手作揖致新年祝福。獅子富有人情味的拜年禮、領隊致的吉祥辭使主人心花怒放,商店也會生意興隆。這時,獅子在鞭炮聲中起舞,舞出一身瑞氣,舞出一身雄風。它那喜氣洋洋的大腦袋、寬闊的額頭、神氣的大眼睛、突起的鼻子、方方的大嘴,金紅色的長毛,其形象既威武又憨態,逗人喜愛。只見獅子剛健而勇猛,出洞、過橋,在抬頭亂雲飛渡,低頭"萬丈深淵"的橋上奮起神威。此時驚獅鼓點如疾風驟雨,驚險而精彩的獅子表演驚心動魄。然後是上下山、飲水吃青、踏星走樁、上雲梯,九天攬月等,獅頭、獅尾配合默契。舞到酣時,疊羅漢采青,獅子採得青後點頭向觀眾作揖。然後理毛、理項,頗有趣味。鼓聲嘎然而止,獅子從九天廣寒直落,驚得全場嘩然,待定睛看時,獅子卻穩穩地落在眾羅漢的手中,正在回頭望月。這一絕技於無聲處攝人心魄,贏得了滿場掌聲。

獅子拜年是桂林人喜愛的傳統項目,因此每到春節前夕,獅子隊都將獅子裝扮一新,苦練獅子舞的傳統套路。春節一到,獅子抖擻精神舞上街頭,到預先約好的人家或商店拜年。獅子走一路舞一路,蹦、闖、凜、吼、踏、躥等表演得生氣勃勃。耍獅的大頭和尚、大頭娃娃一步三扭,逗獅的猴子猴勁十足,獅於隊的鑼鼓聲,給桂林增添了喜氣,帶來融融春意。

桂林的獅子拜年還有猴子采春、采高青、吃地青等多種形式。有些獅子隊的獅子,能夠舞上6米多高的高台,13條板凳疊起的高山,並能在上面運動自如,逗趣逗樂!舞罷,獅子還從從容容地緣凳而下,神態依然那麼自然。當然,吃地青的獅子與采高青的獅子相比,其技巧略低一籌。主人把封包和青菜放在板凳上,前面還放上一盆水,獅子在"吃青"前要喝水,"吃青"後也要漱口,這些極富動物情趣而又擬人的動作,令人忍俊不止。

獅子拜年,在臨桂的一些鄉間,還伴以祝福吉祥的獅子歌: 獅子頭上三點黃, 今日拜上貴廳堂, 恭喜主家生貴子, 五湖四海把名揚。 獅子頭上三點青, 今日拜上貴阿庭, 恭喜主家福氣好, 又添財來又添丁。 獅子尾巴一個球, 來到你家拜豬牛, 恭喜主家豬快大, 有吃有穿總不愁。 獅子眼迷迷, 恭喜主家多福氣, 有福六畜得興旺, 有鵝有鴨又有雞。

獅子歌唱得美情美意,千百年來流傳在民間,年年春節為鄉鄰祝福助興,使人們歡樂不已。

不知不覺到了元宵節,這正月十五之夜,桂林城雖沒有火樹銀花的盛景,卻是萬家燈火。

昔日桂林的元宵節,從正月十三起就有龍燈出遊。龍燈走街過巷,連游三個晚上,所到之處,家家燃放鞭炮,焚香點燭,祈求龍燈帶來吉祥如意。龍燈出遊時還有各種笙蕭鼓樂,高蹺、牌燈、鑼鼓棚等一起湧上街頭,形成一支浩浩盪盪的龍燈遊行隊伍,景況十分壯觀。節日的夜晚,萬家燈火徹夜長明,它和飛舞的龍燈一道把桂林城點綴成一座不夜城。

現在,桂林的元宵夜仍保留著燃燈的習俗。每逢元宵之夜,登高遠望萬家燈火,令人心曠神恰。閃爍的燈光匯成一條燈的河,猶如天上銀河落幾間。那燈光或寧靜、或流動,閃躍在高大的建築物上,開放在綠葉叢中,使桂林的夜空燦爛輝煌。此時家家的廳堂、房間,所有的燈都閃閃發亮,闔家坐在燈下吃著桂花糖心元宵、花生芝麻元宵……那甜絲絲、香噴噴的傳統食品,使家家戶戶都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除夕的火、十五的燈",這是桂林民間流傳的一句諺語。除夕的火盆紅紅火火,而這十五的燈呢,想必也與"火"緊密相關,同樣是對新年寄予一種希望吧。

2、桂林有哪些特別的婚禮習俗?

1、一般桂林城市地區的婚禮習俗傳承下來的沒有很多,但是在鄉村地區就會比較多一些,並且很多形式都比較古老。

2、在桂林的山村地區,其實很多個村子都會有自己的廟會,在那一天人們都會到廟會去殺一頭豬,這是由各個家族輪流殺的,每一年都會有一個家族到那裡殺豬,那一天最好也是要有一對情侶結婚的,所以如果決定在那一年結婚的,也會安排一對情侶在廟會那一天結婚。這也是很多年都傳承下來的習俗,但是如果那一年裡邊沒有人結婚的,也要請法師來做特殊的道場。

許多人或許會說沒有哪一對情侶願意在這一天結婚吧,因為這是一個習俗,都不能按照自己的計劃來,但是現實情況就是相反的,如果那一年決定結婚的話,會有很多的情侶都會選擇在那一天結婚,因為在我們看來,那一天結婚的情侶會得到眾多人的祝福以及很多人的保佑,一般都是能夠白頭偕老的。在我生長的這20年以來,幾乎在那一年那一天結婚的情侶確實也是情感都比較好,並且沒有離婚的。

3、在我們村上其實結婚的時候要的彩禮並不是很多,只是一種形式而已,不管是多少,都是一種心意,但是出嫁的女兒爸爸媽媽都會送她們一瓶女兒紅,這瓶女兒紅都是藏在泥土下一年以上時間的,而且都是藏在廟會里邊。藏在廟會里邊的女兒紅也是經過一些特殊而又神秘的過程煉制出來的。因此如果哪一家哪一戶有女兒的話,在她們18歲的那一年一般都會做女兒紅這種酒,直到她們出嫁就會給她們喝下去。

4、或許現在辦婚禮的時候都是兩個人一起准備的,直到結婚那天,兩個人都一起出場,但是在農村結婚,在婚禮舉辦的前三天,新郎新娘是不能夠見面的,如果他們要准備婚禮的相關事情,也只能在這一段時間之前都准備好。他們只能夠在結婚當天等新郎來迎娶新娘之後他們才能夠見面,特別是前一天晚上見面是不吉利的。

5、現在在農村結婚,人們都比較樂於用攝影的形式,然後把結婚的過程拍出來,並且刻成碟子,在農村結婚,當天晚上情侶不是入洞房,而是唱一個晚上的山歌。因為農村的很多人都是比較喜歡聽當地的山歌,因此趁著結婚的時候大家都一起唱一唱,並且記錄這個時刻,之後都還拿出碟子出來放。

3、廣西風俗有哪些?

1、三月三和歌圩:壯族傳統歌節。又叫三月三、歌圩節、歌圩,壯語叫窩埠坡、雙龍垌。意為到田間或岩洞外唱的歌,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擇配為主要內容。夜歌圩在村子裡,主要唱生產歌、季節歌、盤歌和歷史歌。

2、干欄:也叫木樓、吊腳樓。壯、侗、瑤、苗、漢都有。多為兩層。上層一般為3天間或5開間,住人。下層為木樓柱腳,多用竹片、木板鑲拼為牆,可作畜廄,或堆放農具、柴火、雜物。有的還有閣樓及附屬建築。

一般干欄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開闊,採光也好。一個寨子一個群落,整體肜去,既雄偉又壯觀。有些村寨,家家相通,連成一體,就像一個大家庭。

3、牛魂節:時在農歷四月初八。又稱脫軛節,流行在桂北龍勝一帶壯族山村。傳說這天是牛王誕辰。要給牛脫軛,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豐美的地方。

牛欄要打掃干凈,鋪上乾爽稻草。不準役使,更不準鞭打,還要給牛唱山歌,喂烏米飯。過去有些寨子里還建有牛魔王廟,過節這天,要殺豬祭祀,村民們在廟里聚餐。

4、壯姑夏裝:龍勝縣龍脊一帶壯族姑娘的傳統夏裝,上白下青,用料多為細棉布,現在也有用絹和洛綸的。上衣款式為平領、對襟、中袖。中襟綴兩只布扣,手工精巧,有蝴蝶形、菱形等樣式。袖筒中腰和袖口綉有「花欄桿」,用絲和配色極為講究,花形也多種多樣。

5、壯族婚俗:桂林地區龍勝縣龍脊一帶壯族,結婚時有背新娘、砍梯、拆橋、對歌等獨特婚俗。新娘出嫁時,通常由一個父母健在、子女雙全的男子或者由姑娘的父親,背著出門,叫做背新娘。

背時,要脫去新娘的鞋,到門外才給穿上,表示她腳印已經出門,日後一心向著夫家。也暗示姑娘離家並不情願,是讓人背走的。

(3)桂林的風俗習慣擴展資料:

關於廣西的風俗還有以下:

舞春牛為廣西獨有習俗之一。「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編織而成,牛頭、牛角糊上綿紙,畫上牛眼,牛身是一塊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鑼打鼓在村中表演,鑽進布底的兩人,一人在前撐牛頭,一人在後彎腰拱背甩尾巴,後面跟著的是一個手拿犁架的漢子。

此外,還有敲鑼打鼓的,領唱春牛歌的,他們走到哪裡,哪裡就有歌聲笑聲。舞罷上村又到下村,從初一鬧到元宵節。舞春牛的人們為農家帶來了節日的歡樂,同時,也寄託著對農家豐收、祥和的祝願。

4、我前不久去過桂林,聽說那裡有一種叫「新屋進火禮」,非常有意思,我想問一下它有什麼說法?

新屋進火禮

新房上樑後,四牆砌好牆檐。排架瓜斗和牆檐安裝好桁條,再訂上栓皮就蓋瓦了。蓋瓦先從檐口蓋起,最後蓋屋脊。屋脊兩頭要用三片瓦做翹角,表示主家發達向上,屋脊的正中要八片瓦合成金錢,不但使屋宇有中心好看,而且寓意滿家藏金已冒出梁頂。
房子蓋完瓦後就宣告砌房結束。木工師傅就要收工倒馬(三角木馬)。主人要備辦火燭、財楮,在廳堂朝天井或大門擺上一張小方桌,上面擺上一升米,放上一個紅封包、斟酒、焚香,木工師傅將一隻雞殺了,把雞血往酒杯和木馬上一淋,最後把淋上雞血的紙錢燒了,將木馬扛出新屋丟在村口,七天後主人才能將木馬搬回。倒馬這天晚上,主人設宴款待木工和砌匠師傅,砌匠師傅總是要木匠師傅坐上席。這規矩來自一個傳統的傳說。說是古時有一家人請來砌匠和木匠起新房。砌匠師傅穿著長衫砌牆摸磚粉泥,一天下來,衣服上沒沾一點泥巴,晚上吃飯時主人誇贊不已,正在這時,一個蚊子沾著灰漿從砌匠的頭頂飛過,一滴泥漿不偏不倚地正滴在砌匠師傅的鼻樑上,還沒等砌匠師傅伸手去抹,木匠師傅早用手中斧頭把砌匠師傅鼻樑上的泥漿削得一干二凈,還沒損傷砌匠師傅鼻樑上一根毫毛。砌匠和主人都驚嘆木匠師傅的好手藝。從此,凡是砌匠師傅與木匠師傅同桌吃飯時,總是把上席留給木匠師傅坐,以示對他手藝的敬佩。
房子砌好後,主人就要搬進新房裡去住,俗稱進火。進火之日,是要擇定吉日良辰的。主人要用木炭在火盆里燒一爐火,用紅線捆三把柴,煮飯的鍋頭要放上米,到了進火的時辰,男主人要端起火先進去,女主人隨後拿著柴和裝米的鍋頭隨後。當男主人把火放入新屋的火爐後,女主人立即將准備的木柴(稱火財)放在炭火上,讓木柴燃起來,叫做進火添柴(財),接著就鳴放鞭炮。這些禮俗做完後,再搬其他物件進屋。
新房進火定居是人們生活中建家立業的大事。六親九眷都會來恭賀,禮品除雞鴨果品外,一般都要打一個封包,其中錢數有多有少。最為與眾不同的是進火人的岳丈,除一般的雞鴨糖果、糍粑封包外,還要給女婿女兒送十個碗,十雙筷子,煮飯煮菜鍋頭,還有火爐的三角架。煮飯鍋里還要放上米,以至煮菜的油鹽。以示為女兒女婿立業,提供生活用品,代代相承,越吃越富。在賓客祝賀開席吃進火酒時,陪客先生在開席行令前,還要吟唱賀詞,其祝賀詞是:「基開富有,運肇文明;滿堂榮慶,萬事大成。家發人旺,六畜振興;祥光滿戶,紫氣盈庭,花發上林,玉滿華廳;鸞集喬木,鳳立高門,萬事順意,入戶長興。」
陪客先生唱完贊賀詞,開席鞭炮齊鳴,主賓舉杯高聲道賀,席間熱鬧非凡。新屋裡充滿了喜氣,人人都沉浸在「新居之喜」的歡樂氣氛之中。

5、桂林的結婚風俗一般都有哪些獨特之處呢?

    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的景色是最令人嚮往的。想要更快的了解一個地區,最快的方法就是知道當地的風俗習慣,那麼桂林結婚風俗有哪些獨特之處呢? 

     首先,是侗族的結婚風俗,侗族人一對新人結婚有一個很奇特的習俗,那就是抹黑臉。用特製的東西往臉上塗抹,不僅僅是新娘和新郎要抹黑臉,在場的各位賓客尤其是年輕的,也要相互抹黑臉。通過這一方式熱鬧起來,此舉不僅能夠活躍婚禮現場的氣氛,最重要的是這個習俗在侗族人看來是驅邪的,是對新婚夫婦的真摯祝福。

    侗族的結婚習俗還有定親茶,茶葉是南方人最喜歡的飲品,一般求人辦事,都會送茶葉。如果男女方真的情投意合,男方就要准備一些茶葉和糕點,到女方家裡去說親了。一般這時候還會有一個媒人從中間牽線,向女方的家長介紹男方,一般都是會說好聽的話,極力促成這段姻緣。 此外,壯族還有夜婚的習俗,什麼是夜婚呢?顧名思義,就是在夜裡迎娶新娘,這個習俗也算是壯族人所特有的習俗。一般是在晚上的時候,男方要帶領自己的迎親隊伍去女方家裡迎娶新娘子。如果男方和女方家裡住的不是太遠的話,一般都是男方舉著火把到女方的家裡,一路上邊走還要邊唱歌,以示自己的誠意。

      當女方聽到歌曲時,一般是要應和男方的,表示男女心意互通,也向大家傳遞自己大婚的喜悅之情。 女子在結婚之前要求坐在自己的閣樓里刺綉。結婚刺綉不是為了顯示新娘的綉工有多好,只是人們約定俗成的沿襲下來的一種習俗而已。綉品更多的寄託的是,新娘對於自己未來生活的嚮往與期待。新娘要綉的東西差不多是像鴛鴦、並蒂蓮等這些象徵著成雙成對的事物。桂林的結婚風俗還有結婚當天新娘的婚鞋、嫁妝等方面具體的要求,結婚當天新娘和新郎要注意的具體事項等等,充分表達了人們對新人的祝福之意。

6、桂林的風土人情個風俗習慣

在少數民族人口中,壯族人口最多,其中全中國35%以上的壯族人居住在廣西。壯族人的傳統民居喜歡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綠水之間,點綴著一棟棟木樓,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這點與侗、瑤、苗民族有異曲同工。但是壯族人的房子,都要把神龕放在整個房子的中軸線上。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後廳為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這又是壯族人特有的方式。壯族人服飾多用自織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種多樣。女子服裝一般為一身藍黑,上衣是左衽無領闌乾衣,腰部扎有緊身帶,下身穿長褲,褲角稍寬,褲腳有蘭、紅、綠色的絲織和棉質闌干鑲邊。褲外套短裙,裙也有鑲邊。頭上包黑毛巾,穿綉花鞋,戴耳環、手鐲和項圈,褲腰左邊懸掛一個彩穗筒。壯族男子多穿對襟上衣,紐扣以布結之。胸前縫一小兜,與腹部的兩個大兜相配,下擺往裡折成寬邊;下褲短而寬大,有的纏綁腿;扎綉花紋的頭巾,穿布鞋。壯族民歌特別發達。壯族人無論男女,從四五歲的童年時代就開始學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學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傳幫帶習俗。在農村,無論下地種田,上山砍柴,婚喪嫁娶,逢年過節或青年男女間的社交戀愛等,都用山歌來表達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員之間的對話、吵架有時也以歌 代言。唱歌幾乎成為壯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人人能歌,個個會唱。因此,廣闊的壯鄉,素有「歌海」的美譽。被詩人稱為「鋪滿琴鍵的土地」。歷史上,還涌現出不少像劉三姐、黃三弟這樣被稱為「歌仙」、「歌王」的著名歌手。 壯族人因人口相對較多,長期與漢族人生活在一起,甚至有些壯族人生活習俗也基本漢化了,所以壯族人的生活習俗與漢族人在某些方面很接近,但傳統的民俗還是保留下來。例如:有不少地方的壯族婦女馬上提著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邊打「新水」,討個吉利。男人則提著燈籠奔向廟社燒香化紙。有的地方把大門洞開,一家人聚集在院子里朝東方拜揖,祝福道:「東方大利,一年萬利,今年更比去年好!」初一這一天,多數地方壯族人是不串門的。人們白天吃湯圓,晚餐才吃葷菜,認為這樣可以消災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這一天一律禁說不吉利的話。禁動剪刀,怕新的一年裡家人巧嘴利舌,吵嘴罵人;不得掃地,怕破財。也不得把東西拿到干欄外,更不借東西給別人,怕家財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鑼打鼓, 怕驚動鬼神,但有些地方則可以敲打一種齊人高的牛皮大鼓,周圍幾十里清晰可聞。不少地方從初一到初五灶里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滅,表示子孫綿長,煙火不斷。這天也不得殺生,豬、雞、鴨都必須在年前幾天收拾干凈,以備祭祀和食用。 從初二起,親朋開始來往拜年。特別是已經出嫁的女兒。要帶幾斤肉或雞鴨等禮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娘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時機聚會,共敘別情。除春節外,農歷三月三是清明節,同時也是壯族的歌節。作為清明節是受漢族的影響。但也有的壯族人在三月十三、十四、二十六過清明節掃墓的,與漢族大不相同。壯人對祭掃十分看重,屆時全家出動,帶上五色板、肉、香燭、紙幡到祖先墳上去供,行拜禮。山野間不時傳來鞭炮聲,久久不絕於耳,山崗上,林篁間,白色的魂幡在墳頂的竹竿上飄動,造成了一種神秘肅穆的氣氛。壯族風俗,供品必須在野外吃掉,也有的地方扔掉不吃,迷信認為,帶回家會招鬼進門。不少地方的祭掃的同時,還要舉行盛大的歌圩,是為三月三歌節。近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把這一天定為壯族的節日。1984年在南寧舉行了首屆歌節,700多名來自各縣的歌手登台獻藝,使三月的邕城成了歌舞的海洋。連外國友人也遠渡重洋與壯人同享節日的歡樂。這期間,常伴有祭神、打醮等迷信活動,然而更吸引人的則是搶花炮、演戲、雜技、武術表演、舞彩龍、舞彩鳳、唱採茶擂台賽詩等多彩豐富的文娛活動,近年還添加了演新戲、放電影、球賽等。不過青年男女們的注意力大多不在這方面,而是在如何通過歌圩找到中意的伴侶。

7、桂林的風俗習慣有什麼?

桂林捕魚習俗

古時桂林地區大江大湖很少,山塘水庫不多,除桂北幾縣盛養禾花魚,山區少數民族用坑塘養魚外,其餘多為依靠小江、小溪白生的魚類捕撈,以作食用。桂林地區江河雖少,但魚類諸多,除主要捕撈的鰱、鱅、青、草、鯉、鯽、鯿魚等外,河溪中還有泥鰍、黃鱔、湖鯰、班醴,光倒剌鮁針、桂花魚、白甲魚、白鱔、鱉魚,山區深山溪中還有娃娃、扒石魚等等。魚的種類繁多,生活習性各異,人們為捕撈這些天然美食,便採取了五花八門的方式。就其捕捉工具就有:魚刀、魚叉、魚箭、竹梁、竹筌、竹蝦拔、罩網、魚罾、釣竿、攔江網、鸕鶿、竹筏、魚船等。捕魚方式更是五花八門,最簡單是放水捉魚,翻泥巴捉魚,用釣竿釣魚,晚上用燈火照著,拿魚刀砍魚,用魚叉叉魚,撒網捕魚,用罾搬魚,用攔江網攔捕,放鸕鶿鳥追捕魚等等。

最土俗、最簡單而又最有趣的是捉黃鱔和泥鰍了。這兩種魚不光生活在水裡,而且會鑽洞。也是道高一尺,魔高就有一丈,鄉村裡就是有精通捉魚絕技的人。相傳從前有個捉泥鰍的漁翁,他進入水田,把手指在田水裡一彈,就看出田裡有多少條大泥鰍。他在水田裡邊走邊看,見水冒出泥巴里藏有魚的水泡,將一隻手伸進泥里,用兩個手指,就把泥里的鮮魚夾出來,那鰍魚在他的指頭間,象條面片一般,一點也不動彈,直碼碼地吊在兩指之間,乖乖地憑他丟進魚簍里。這還不算功夫,更勝者是,下到大田角後,漁翁知道哪裡是泥鰍的窩。他站在魚窩中間,兩手在泥里一摸,捉出一條大泥鰍,用嘴咬掉它的尾巴,又將它丟進田裡,漁翁再重新捉魚,把田裡所有的魚捉完了,最後,捉到那條咬了尾巴的鰍魚,這漁翁才肯離開這塊田,再到別的田裡去。漁翁不能在動手捉魚時與別人講話,據說一旦講話就砍了封彩,田裡的鰍魚就拿不完。所以用這種方法捉魚的人,總是個人單獨行動,很少有結伴、合夥捕泥鰍的。

老人說捉泥鰍的漁翁曉得軟功,這話誰也難以斷定是真是假,但漁翁捉黃鱔的硬功,就讓人不得不佩服了。每年插上的早稻由轉青到抽穗這段時間,是黃鱔在田埂邊出入最頻繁的時節,它鑽的洞穴,很容易讓人辯認出來。
這時,趁大白天黃鱔在自己築造的泥窩里睡覺時,捉黃鱔的人沿著田埂一路察看,見到黃鱔鑽的洞就撈衣捲袖,下到水裡,伸出手指順洞道推進,觸摸到黃鱔時,就伸手緊緊地抓住不放,即可將黃鱔捉住。這種捉法,一動手黃鱔會迅速竄泥潛逃,難以抓住。凡有經驗的老手,他不輕易下田,在田埂上走著時就注意觀察黃鱔的行蹤了。只要發現有黃鱔洞穴,他站在田埂上輕重適度地跺上一腳,那黃鱔受到突如奇來的震動,就會嚇得從洞口逃出來。漁翁等它一竄出洞口,眼明手快地伸手一夾,就把黃鱔攔腰夾住。這種提法俗稱「驚魚捉鱔」。這種方法講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講技術,腳跺輕了黃鱔不出來;腳跺重了黃鱔受驚一竄就出洞,伸手慢了它滿田亂竄,捕捉就會難上加難。

田埂寬的地方,土質較硬,跺腳驚動不了黃鱔竄的洞穴,用手摳泥也不便,就要用「趕魚法了!」即用手指在洞穴的進口處撥弄一下,黃鱔受驚,就會從出口處竄出來,照用「驚魚捉鱔」招式,便可手到擒來。
若是兩種方法都失去效果,那隻有用「釣魚法」了。這種方法在池塘、水庫特別適用。只要找一根縫衣針,如姜太公釣魚_般用直鉤即可。依四時季節,在釣鉤上穿上蚯蚓、菜蟲、糞蛆、蜻蜓為餌,尋著黃鱔洞穴,或估計黃鱔出入之處,將釣放下,黃鱔就會上鉤,且釣著的黃鱔都是大條的。

捕捉黃鱔除白天的驚、趕、釣之外,到了天高氣爽或氣候悶熱的晚上,黃鱔出洞乘涼,可用燈籠燒起松光火或用電筒照明工具,走到田問、清水塘中或河邊照魚,只要一發現,可用魚刀一砍,便十拿九穩,順順當當地把黃鱔、泥鰍捉入籠中。
捕捉黃鱔多用赤手擒拿,捉泥鰍一般無擒拿手藝的人,就多藉用捉魚工具魚筌,這魚筌是用竹篾織成的,一頭留有入口。織有倒簽,魚進去後就出不來。放筌捉泥鰍、黃鱔都是在插完田後進行。其方法是:先把螺絲、蚯蚓和韭菜加細糠錘溶成魚鉺,用小缽子裝好備用。將近傍晚,把魚筌提到田垌放進禾田的小槽里,將魚餌放在魚筌上面,並用泥巴覆蓋好,然後將魚筌放在小槽中。一切做好後,用一根小竹子插在旁邊。有的人一晚安放數十個魚筌。第二天清早,趕到田中,看到禾田中的小竹竿,就知道那裡放有魚筌,走過去把魚筌拿起,就可得到魚筌中的鰍魚和黃鱔。這樣捉拿到的魚又無傷害,又鮮活,自己吃味道鮮美,變賣價好, 有的農民一夜間能捉幾斤。故有魚筌捉魚,無本利足之說。

在龍勝的大河、小溪中有一種個小味美的扒石魚,常生活在大河的沙卵石狹縫之中。侗家人為捕獲這種爽口味美的佳餚,就用銅絲磨成尖形的利刃,做成能發射的魚箭,再戴自製的防水眼鏡,潛入一米多深的水裡,見到扒石魚就摳動扳機,把扒石魚射中。如此一沉一浮,射魚老手,一沉下水後,可得五六條扒石魚。這種在工余時間的射魚活動,不僅可解疲勞和煩惱,而且使自身完全融入山野捕魚的情趣和侗家自我休閑的歡樂之中。

恭城的瑤鄉風行鬧魚。他們不僅要選好藏魚的河段,還要選擇鬧魚的日子。更為有趣的是,凡去江中撈魚的人,都要穿上自己最喜愛的服裝,每個人還要帶上午餐,到用餐時好多人圍在一起,將各自帶來的午餐擺在一起,不分你我,大家一起共同享用。這種鬧魚又熱鬧,又有趣味。

桂北地區的農戶風興養魚、捕魚,除魚的口味甚佳,有「魚仔送飯,鼎鍋刮爛」的俗語外,再就是有一種傳統習俗和吉祥的潛在意念。那就是「魚」與「余」諧音,含有剩餘、多餘、用之不盡、食之不完的寓意。於是在逢年過節,辦喜事設宴,都要有魚上席。而且節的魚不能吃完,故意要留下部分,以示餐餐有魚(余),年年有魚 (余)之意。辦酒席魚是最後一道壓席菜,有「魚到酒止」的傳統禮俗。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