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媒婆風俗
1、媒婆是什麼
過去的媒婆就是現在的婚介機構。實質一樣。以前多是一個紅娘幫您操辦,現在與時俱進,多是一個團隊幫您操辦。
鑒於當前全國社會單身群體很大,老中青各年齡段,各職業界都有,因此大家都不乏相應的戀愛選擇面。婚姻大事通過正規婚介機構介紹的方式是舊式中國媒人傳統的延伸,具有一定的嚴謹性,要比網路虛擬可靠得多,至今依然是全世界單身人士重要的相親渠道,經久不衰。這在日本韓國台灣東南亞等地區尤盛,歐美國家也被廣泛接納。
您可在目標地選擇幾家婚介機構去實地考察看看,再之後選擇1-2家婚介機構登記成為會員。凡創辦年月久,資源豐富,收費適中,性價比較高的正規婚介機構,一般都可信可靠,成功率也不低。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去徵婚相親的朋友主要的還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對另一半的要求不要過高,否則會增加匹配的難度。徵婚相親正如考大學看大病,都是勞心事,每個人情況不同,最後結果也不一樣。但見面就是硬道理。雖說世上總有守株得兔的幸運人,但絕大多數人的滿意或較為滿意的姻緣,只有在以各種方式,不斷約見的對接中才能實現。祝君早日夢圓!
2、媒人的地方特色
仡佬族在姑娘出嫁吉日,新郎家派兩個後生家和媒人一起來新娘家接親,這時,女家的長輩、兄弟、姐妹和親戚便異口同聲大罵媒人,俗稱「罵親」,罵了媒人既提高了新娘的身份,據說還吉利,所以當母親的便把媒人罵得狗血淋頭。此時的媒人只好作啞裝聾,任由對罵個痛快。罵媒是哭嫁中必不可少的節目,也是最具反抗色彩的哭嫁歌詞。舊社會,婦女無婚姻自由可言,由於「三從四德」的束縛,平時對於自己的終身大事幾乎不能置一詞,全由媒人和父母擺布;因此,這登花轎之前的「罵媒」,便是難得的發泄機會。這早已反映在戲曲和民間說唱等藝術之中。
川劇《柳蔭記》有《英台罵媒》一折,英台罵媒人,言詞激烈,聲色俱厲,充分表現了祝英台剛烈的性格和反封建精神。她罵道:「提媒婆,更恨她,胡言亂語嘴喳喳.……唯願你,房屋遭火化,田園水推沙。」但這場戲現在卻被刪掉了,五六十年代還有的,全國第一屆戲曲會演的川劇《柳蔭記》也有這一折,是陳書舫演的祝英台,得了一等獎。據說,媒人從來不怕你罵,反倒怕你不罵;你不罵,他的「霉(媒)氣」反而脫不了。這也是風俗民情中的一種幽默。 居住在中國雲南省的普米族,在舉行婚禮的前三天,媒人要把禮物送到姑娘家去。而且在女方家寨子里要做三天客。這三天,寨子里的每戶人家都要對媒人熱情款待,請媒人吃肉喝酒。
第四天,是迎娶新娘的日子。男方家同來送禮的人和女方家送親的人一起*護送新娘到男方家去。而媒人卻被反鎖在一間屋子裡,還有一位女方家的歌手陪著他。屋外有兩位姑娘手拿著鑰匙在守候。這時,屋裡的歌手和媒人對起歌來:
女方歌手:東方一把海螺鎖,媒人鎖在屋裡了;南方一把珍珠鎖,媒人鎖在屋裡了;西方一把黃銅鎖,媒人鎖在屋裡了;北方一把白玉鎖,媒人鎖在屋裡了;中間一把金子鎖,媒人鎖在屋裡了。
男方媒人;我來到珍貴的親戚家三天三夜,三道門我都開了;這個寨子里每家我都做過客,
領受了盛情的好酒好肉;今天是吉祥的日子,姑娘都接走了;你家是把我鎖不住的。我用海螺鑰匙,把東方的海螺鎖打開了;我用珍珠鑰匙,把南方的珍珠鎖打開了;我用黃銅鑰匙,
把西方的黃銅鎖打開了;我用白玉鑰匙,把北方的白玉鎖打開了;我用金子鑰匙,把中間的金子鎖打開了;我打開五把寶鎖,要把你家最好的一朵花采走了。
送親的隊伍走運了,屋裡的歌聲仍持續不斷。什麼時候媒人唱贏了,屋外守門的姑娘才會把門打開,讓媒人去追趕娶親的隊伍。但是姑娘寨子里熱情好客的鄉親們,每家准備一壇酒,在寨子門口等候媒人。每家的酒媒人都要喝一口才能通過。沒有經驗和酒量的媒人,出不了寨門,就會被灌得爛醉如泥。
3、當媒人有什麼忌諱
說到媒人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結婚是大事,在古代的時候都說結婚要聽父母之言,媒妁之命,但是隨著現在社會不斷發展,婚姻自由,談戀愛自由,但是有時候相親也是需要到沒人的,所以說沒人在當今社會還是存在的。但是做媒人也是有禁忌的,那麼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媒人禁忌以及第一次當媒人怎麼說,一起跟小編去了解下吧!
一、做媒人禁忌
1、俗話說,媒婆的一張嘴,上嘴唇配婚姻,下嘴唇大殺媒。做媒婆一開始的時候,一定要盡量避人耳目,否則不但婚事會說不成,還會遭人唾罵。託人說媒的人,尤其是女方是最忌諱嘴碎的媒婆了! 還沒說成四鄰八舍的都知道了,一不小心就會壞了女方的名聲,如果最終也沒說成,女方會被認為失了名節,最後還有可能會導致女方不好找婆家!
2、此外,作為媒人雖然勤快地奔走於男女兩家,但親事沒撮合成功的時候,一定不要吃雙方款待的食物。因為在民間,媒婆如果吃了雙方款待的食物,不但成不了,反而會弄巧成拙,這其中可能有點急是怕說破的道理! 所以好事不能先高興,樂極生悲,好事也就變成壞事了,所以沒人在這時候不敢貪嘴,再說吃了人家的東西,萬一婚事說不成,別人很有可能會說你是騙吃騙喝的!
3、還有些地方媒人去女方家說媒的時候,最忌諱遇到走下坡路的狗和蛇。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不吉的兆頭,如果是去說親事的話,很有可能說不成,所以如果他們遇見這種情況的時候就會轉身回家,改天再去說。所以您在當媒人的時候,若是遇到這種情況最好要避免,以免得白跑一趟!
二、媒人是朋友怎麼給紅包
1、現在思想比較開放,所以沒有硬性規定要給媒人多少錢,而那些介紹的親戚朋友,也只當是幫一個忙,所以吃頓飯拿包煙也就過去了。但如果這個事情在當地很正經的話,那紅包還是要給的,可以根據當地習俗來安排;如果習俗沒有規定,那麼女方給800元,男方給1000元,再請他吃飯之類的就夠了。
2、5000元左右
雖說現在專業媒人已經很少了,但在部分地區,仍有人拿這個作為職業。他們的行業標價在5000元左右,這是成功了的價格,如果沒有成功的話,還是需要適當給一點費用,當做人家的辛苦費。所以根據當地風俗習慣來說,媒人5000元的紅包是應該的,哪怕說朋友也不能打折。
3、8000元-10000元
風俗不同,所以給媒人的價格也有所不同。很多地方仍然覺得媒人非常重要,所以在她們說媒成功後,新人會奉上8000元-10000元以上的紅包作為謝禮。一般是男方給5000元,女方給3000元,合起來這樣數字好聽一點,而且也是當地最基礎的價格,所以給朋友8000元,也是說得過去的。
三、做媒人的禁忌
1、媒婆說媒雖然受人敬重,但也有許多忌諱。
一般說來,媒婆說媒忌諱四處張揚,開始的時候要盡量避人耳目。否則非但婚事可能說不成,還要遭人唾罵。託人說媒的人家,尤其是女方更忌諱媒婆「嘴碎」,媒未說成時,四鄰八舍都知道了,會壞了女方的名聲。如果最終也未說成,女方還會認為失了「名節」,從而釀成災禍和悲劇。
2、直到現在,青年人談戀愛,不論是自己認識的,還是由介紹人介紹的,開始時都是隱密的,到了一定的程度,關系確定了,才逐漸公開。
3、在台灣媒婆雖勤快地奔走於男女兩家,但親事未撮合成功時都忌諱吃雙方款待的食物,以為若是吃了,親事反而會告吹。這其中有點「吉事怕說破」的道理,好事不能先高興,樂極生悲,發事就會變成了壞事了。親事一告吹,白跑幾十趟,最後連份媒禮也落不下,豈不自找倒霉嗎?所以不敢「貪嘴」。再說,吃了人家的東西,萬一婚事說不成,人家會說是「騙吃喝」的。或許有幾次沒說成婚事的,一回想,恰好是吃了人家的東西,由於偶合心理的歸咎,更視此行為說媒之禁忌。然而生活中確有以說媒為由頭來往於兩家之間騙吃騙喝的,因為他(她)的目的不在說媒,所以沒有說不成的顧忌,當然也就不諱避吃喝了。
以上這些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整理的做媒人的經濟和相關信息啦,大家都知道作為媒人也是需要小心謹慎的哦,也有比較多禁忌需要注意,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到大家,還有關於答謝媒人送些什麼禮物比較好,大家也可以了解下相關信息哦!
4、農村媒婆說媒有什麼講究??
1、俗話說,媒婆的一張嘴,上嘴唇配婚姻,下嘴唇大殺媒。做媒婆一開始的時候,一定要盡量避人耳目,否則不但婚事會說不成,還會遭人唾罵。託人說媒的人,尤其是女方是最忌諱嘴碎的媒婆了! 還沒說成四鄰八舍的都知道了,一不小心就會壞了女方的名聲,如果最終也沒說成,女方會被認為失了名節,最後還有可能會導致女方不好找婆家!
2、此外,作為媒人雖然勤快地奔走於男女兩家,但親事沒撮合成功的時候,一定不要吃雙方款待的食物。因為在民間,媒婆如果吃了雙方款待的食物,不但成不了,反而會弄巧成拙,這其中可能有點急是怕說破的道理! 所以好事不能先高興,樂極生悲,好事也就變成壞事了,所以沒人在這時候不敢貪嘴,再說吃了人家的東西,萬一婚事說不成,別人很有可能會說你是騙吃騙喝的!
3、還有些地方媒人去女方家說媒的時候,最忌諱遇到走下坡路的狗和蛇。因為他們認為這是不吉的兆頭,如果是去說親事的話,很有可能說不成,所以如果他們遇見這種情況的時候就會轉身回家,改天再去說。所以您在當媒人的時候,若是遇到這種情況最好要避免,以免得白跑一趟!
5、介紹對象去媒人家見面,給媒人都買什麼
一、媒人意義的解析
媒人在中國的婚姻嫁娶中起著牽線搭橋的作用。女性媒人又稱媒婆或大妗姐。中國古時的婚姻講究明媒正娶,因此,若結婚不經媒人從中牽線,就會於禮不合,雖然有兩情相悅的,也會假以媒人之口登門說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才會行結婚大禮。
媒人會自提親起,到訂婚、促成結婚都會起著中間人的作用,在男女雙方間作跑腿,聯絡,協調、細節調解,搞氣氛,說吉祥說話,祝福新人幸福美滿,直至婚禮結束,媒人屬於義務性質,不得請求支付報酬。各地的風俗習慣會有所不同。
二、送媒人什麼禮物
(一)風俗上給媒人的禮物
1、送豬腿
有些地方送豬腿,這種送法看起來很鄉村,但是卻很實在,而且一直是許多地方一直以來的結婚送媒人什麼東西的首選。因為它寓意著媒人為了新人的婚事奔走於兩家之間,所以現在送只豬腿給媒人補補腳力。
2、送紅包
送紅包並不俗氣,相反有時候更討媒人的歡喜。但要注意紅包里的錢一定要是個吉利書喲!666,888都行,結婚這個人生大事咱們一定要圖個吉利呢。
3、送鞋子
有些地方必備送媒人的禮物是鞋子,紅娘送紅鞋,因為鞋和謝同音,送禮物送給媒人鞋那就是謝媒人,謝謝媒人的熱心牽線促成了一段美好的姻緣。
禮物
(二)現代可以送給媒人的禮物
1、茶具套裝是首選
由茶壺、暖爐、茶盤、茶巾等組成的全套品茶套裝,菩提茶壺能充分發揮茶葉的品味,不僅是精美的茶具,還是創意時尚的裝飾品,是送給長輩的最佳禮物。
2、茶葉禮盒送健康
普洱茶、鐵觀音、西湖龍井等,具有暖胃、降血脂等功效,老少皆宜的養生茶葉。高檔禮盒包裝,是送健康的上佳之選。
3、按摩椅
可以買一些保健品、按摩器送給媒人,願他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頸部背部肩部多功能按摩,推拿+揉捏按摩手法,高度可調節,在家輕松享受按摩,釋放壓力,健康生活必備。多功能家用按摩枕,可仿推拿敲擊手法,按摩頸部和腰部,健康送禮首選。
4、足浴盆
送禮還是要送健康,足浴盆也是不錯的選擇,促進血液循環,可自動按摩腳底的足浴盆,遙控功更加省力,深桶式設計腿到腳都能感受到溫暖,是送長輩的健康禮物。
現代給媒人送的禮物絕不會僅限於那些傳統型禮物了,新人們根據媒人所需送禮物的話,那是最好不過了。
6、什麼是媒婆
媒婆[méi pó]
媒人在中國的婚姻嫁娶中起著牽線搭橋的作用。男性媒人又稱月老,而女性媒人一般稱為媒婆或大妗姐,媒婆同時也是舊時以說合婚姻為職業的婦女。[1]
中文名
媒婆
外文名
woman matchmaker
別名
婚姻介紹人
詞性
名詞
解釋
婚姻嫁娶中起著牽線搭橋的女性
快速
導航
歷史地位演變歷史稱謂分類社會地位
稱謂簡介
媒婆是指舊時以說合婚姻為職業的婦女。
媒婆
元 王實甫 《破窯記》第三折:「說合先定千條計,花紅謝禮要十倍。打發的媒婆不喜歡,調唆的兩家亂一世。」《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九回:「叫了幾家媒婆來說知,看了幾家鴉頭和貧家女兒;看對了,便娶了一個過來。」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二部十七:「 老王太太 請媒婆把被子送到親家,自己冒著風雪,上農會去找 蕭隊長 。」
歷史地位
中國古代無媒不成婚。《詩經·衛風·氓》中所說「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即指此。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最早的媒人是女媧。《路史後紀二》記載:「以其(女媧)載媒,是以後世有國,是祀為皋禖之神。」羅蘋注引《風俗通》曰:「女媧禱祠神,祈而為女媒,因置昏姻。」《周禮》、《呂氏春秋》諸書中,也都記載上古時於仲春之月設太牢祭禮高禖的活動。另外,周代還設有官媒,專司判合之事。據《周禮·地官》記載:「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書之。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
媒婆
媒婆在中國的婚姻制度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孟子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封建社會的自然經濟形態使人們的勞動、教育、娛樂都局限在家庭里,「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因此相互之間很是隔膜,也使得家長們彼此都不知道對方家裡有些什麼人。因此,即使自己家裡的兒女已長大成人,卻不知哪家需要嫁女娶媳。封建的風俗造成了人們在求偶問題上的靦腆心理,想得到配偶不公開言明成了封建社會風俗的重要特徵之一,直言問之等於愚昧無知,委託他(她)人曲道求之是封建時代求偶之法的重要表現形式,有一個媒人從中斡旋是最好不過的了
7、作為媒人去喝喜酒要包紅包嗎
每個地方的風俗是來不源一樣的,有些地方沒人去喝喜酒的時候,新人是要給媒人發紅包的,以表示他的對你的真心感謝,但是有的地方就不是這樣的,他們可能會給沒人在事前買一些比較貴重的禮物送給他表示自己的感謝,但是在喝喜酒的時候就不會再發紅包了。所以你可以了解一下你們當地的風俗,當地的風俗是怎麼樣的,你就按照執行就可以了。
8、結婚各地方的習俗
以下為各地婚俗,隨時代不同,稍有不同,具體如下:
上海:定親———排定「八字」,准備彩禮
嫁娶———唱「哭嫁歌」,中途顛轎
納彩———金芽玉塵,早生貴子
迎妝———送「子孫桶」,忌諱送鍾
拜堂———吉時成親;吃暖房———賓客敬酒
吵新房———嬉耍新娘;回門———三天後回娘家
北京:新郎虛箭射新娘 同房先要吃餃子
按照傳統的方式北京地區人士說親時,要先托媒人往女家問名,將男女生年屬相相合,只要雙方生肖並無相沖,即可合婚。
婚約確定後,男家便要擇吉日,帶備紅柬(婚書)舉行訂婚禮,男家要給女家送上衣物,首飾,洋酒及果餅等禮物,叫 " 過禮 " ,但這只是 " 小定禮 " ,婚期前一個月,得送 " 大定禮 " ,一般是吃的,穿的,及洋酒及活鵝,樣樣俱全。
至吉日臨近,男家還要給女家送上 " 催妝 " 禮,計有豬羊肉,乾麵,年糕等。其中 " 肉 " 是要女家割離骨肉,讓女兒出嫁,年糕則是女兒出嫁後步步登高之意。
女家在男家 " 催妝 " 後,便要立即將嫁妝送往男家,以裝設新房。
新娘到達男家進門前,新郎會手持弓箭,於新娘腳下虛晃三下,藉以驅除邪妖,之後新娘跨過火盆,方可進門。
然後,新郎新娘雙雙拜天地,入新房 " 坐帳 " ,並一起吃 " 子孫餑餑 " (餃子)及長壽面,並飲交杯酒等。
婚後第三天,新姑爺陪伴新媳婦回門,叩拜岳父母。
貴州侗族: 踩腳後跟試情意和火把迎親
「踩腳後跟」是貴州東南一帶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種活動。侗族小夥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會在趕場的時候,悄悄地跟在對方身後,故意踩一下對方的腳後跟。對方被踩了,回過頭來覺得這個小夥子自己中意,便會跟著對方走,一直走出場外,兩人悄悄細談。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裝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發現對方不跟出來,也就作罷,再進場另覓對象。
「踩腳後跟」是貴州東南一帶侗族青年交往的一種活動。侗族小夥子若是看上了哪位姑娘,他就會在趕場的時候,悄悄地跟在對方身後,故意踩一下對方的腳後跟。對方被踩了,回過頭來覺得這個小夥子自己中意,便會跟著對方走,一直走出場外,兩人悄悄細談。如果自己不中意,就假裝不知道,不去理睬。踩的人發現對方不跟出來,也就作罷,再進場另覓對象。
天津婚俗
天津的婚俗在外地人看來是頗覺熱鬧有趣的。新婚之家大門兩旁的紅雙喜字,嫁女之家貼的單喜字,向人們宣告了新婚的喜訊。這紅紙金色喜字把婚事的紅火喜慶氣氛,把人們的歡樂心態都濃縮其中。
然而解放前,在紅喜字貼出之前和結婚之日,卻有著繁瑣講究的婚姻禮俗過程。那時天津民間的婚姻俗基本遵循著古代六禮程序。先是媒人說合,然後下聘禮定親,最後擇吉日接。也有少部分人家實行新的文明結婚方式。
那時富裕人家辦婚事,最愛鋪張奢華,追求體面熱鬧。男家下聘禮時,有的女家還請吹鼓手吹起嗩吶接,亮禮給親友看,吃一頓喜面。下聘之後,如果男家禮聘重,女家也要准備很重的嫁妝。嫁妝多得有48台。最少的嫁妝也必有一個喜桶一對燈台。臨到嫁娶之前3天,女家要在院子里吹起嗩吶亮嫁妝。男家也要在院子里吹起嗩吶亮轎。晚上要讓童男童女圍著花轎邊轉邊唱喜歌,叫童子轉轎,引來觀者滿巷。
迎親結婚之日當然是最熱鬧的時候。男家的花轎在旗羅傘扇儀仗和吹鼓手的陪同下,抬到女家門口打催妝。頭蒙紅蓋頭、上下里外一身紅的新娘坐進花轎,懷抱一隻裝著棗、栗子的大瓶子,被吹吹打打、熱熱鬧鬧的迎到男家。花轎後面跟著的送親人中還有一個夾著涼席、抱著公雞的童男和一個抱著大瓶的童女,據說抱雞意在拍雞使鳴以避邪,涼放到新房窗檯表喜泰吉祥。兩只瓶寓雙雙平安之意。黃昏時,花轎停男家門口,男家大門關閉,以為避邪氣,新娘喊媽媽開門,實際也是改口稱媽的儀式,這時門才開。一對新人拜堂行禮之後,各抱包著貼金紅紙的金磚一塊,並肩坐帳,交換金磚,放進斗里。然後新郎用秤桿挑開新娘的蓋頭,一對新人正式見面,算是明媒正娶,再就是鬧洞房、分大小等細節。在親、拜堂等儀過程中,司儀、伴娘的喜娘要求是夫妻子女俱全的全可人。全可人在每個儀式細節中念這祝福的喜歌。
婚禮後的第四天,還有四回禮儀。新娘帶新郎回娘家。舊時四回時,新娘要帶回貞節紅(處女紅)布,當眾交給親娘擺到祖宗供桌前,這是特殊的習俗。
解放前,天津由於受九國租界地外來的習俗的影響,已有一部分人家採用新的文明結婚方式。介紹人把男女青年及雙方父母帶到戲院看戲,雙方借機對面相親。然後按舊例下聘禮訂婚。迎親不用花轎用轎車。新娘不是舊式打扮,而是頭戴白紗,身穿拖地白群,由童男童女拖紗,在教堂或禮堂舉行結婚典禮。
解放以後,天津婚俗就大大簡化了。不查八字,不做花轎,不吹吹打打,中叩拜天地,不驗貞節紅。男經人介紹在公園或電影院見面,然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戀愛了解,男方給女方某種禮物訂親。雙方商定備住房、傢具、衣物,辦好結婚登記手續,選個雙日,貼出喜字,就迎親結婚。近幾年來,天津的婚禮習俗仍然是簡化的趨勢,男女雙方量力而行。
雲南彝族--奇俗婚宴跳跳菜
雲南大山裡的彝族,有一種被稱為"跳跳菜"的婚宴. 這種喜宴上菜的過程彷彿是高難度的雜技和舞蹈。為首的大師傅率眾師兄弟,雙手拱揖,面對賓客亮相,先拜天地"三界"神仙,次拜列祖列宗"三明"先祖,再拜吹嗩吶的諸樂師,向他們深鞠一躬,希望配合默契,上菜成功。
然後是鮮明、嘹亮的嗩吶齊鳴,大師傅們次第從廚房魚貫而出,臂搭肩頂,頭頂置案,表演著啞劇,幽默而滑稽,一前一後,一張一合,互為配合步姿,一步步地進入宴席。動作要輕松、優美、流暢、連貫,落菜時先放哪碗,後放哪碗,全有固定程序。此時,大家緊張,興奮的心弦剛一鬆弛,後邊又接上來第二對、第三對……。 險哪!多達一二十個盛滿了菜餚的碗,放在一雙手臂上還兼跳著舞步,弄著怪相,別小看托盤,分量可不輕,非一個壯漢絕托不起來,稍有不慎,扣地一盤,那可要在眾人面前丟臉,這真是頂尖民間大師級的表演賽。 最精彩一幕是用10根手指,每指頂一碗菜,叫"空手疊塔跳",上菜時,雙手兩肘要有各種動作,前伸,側展,左拐右扭,雙腳踢踏節拍,在樂曲中跳著舞上場,此時,宴樂達到高潮,兩位搭檔忽前,忽後,忽左,忽右保駕護航,觀眾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盯著看,但卻沒有一滴油汁濺下…… 更奇的是"口功送菜",口中銜兩柄銅勺,內中各置一大碗菜,口功、臂功、腕功、指功齊用,絕不亞於雜技分毫。 宴桌上每一碗菜都是全棋中一粒"子",各有定位。一招一式,一起一落,皆自成韻。
僳僳族有趣的婚禮
婚禮,在不同的民族中,各有特色。雲南騰沖僳僳族的婚禮分 「送親」、「婚禮」兩部分舉行。
送親
隨著數支火葯銅炮槍齊鳴,新娘由自己的姐妹兄弟、叔伯嬸娘等直系親屬二十四人組成的「高親」隊伍陪伴著,在一位穿著打扮與自己一模一樣的女朋友伴隨下,向男家出發。一路上,人馬浩浩盪盪,銅炮槍遇水鳴幾次,過橋放幾槍,充滿熱鬧的氣氛。將到新郎家,迎新的第一批人馬,送上水酒,大家喝上幾口又繼續進發。隨後第二批迎親隊伍又到來,送來了晌午飲食,「高親」隊伍吃喝之後,又風塵撲撲,趕到新郎家。
婚禮
隨著陣陣鞭炮聲,熱鬧非凡的婚禮正式開始。新郎、新娘在主婚人——「總管」的指揮下,雙雙向祖宗行禮,然後共同吃兩碗飯、兩碗肉、兩碗酒,再與親屬:「高親」共進晚宴。宴席以吃肉(「高親」 特別受優待,一人一斤)喝酒為主。凡是參加婚禮的客人,要喝三碗酒。酒足飯飽後,婚禮便進入高潮。除新朗新娘外,在「梆梆頭」的領唱下,參加婚禮的男女老幼,或者在堂屋裡圍繞著火塘,手拉著手,載歌載舞,跳起「梆梆舞」。
「梆梆舞」主要由「梆梆頭」領唱(梆梆頭一般五、六個。少者二、三,多者十幾個,由長者或本寨有聲望、懂舞的人充當)。領唱者一般只唱兩句,每句七個字,男女老少合唱。群舞者重復「梆梆頭」 領唱的詞。結尾句,群舞者可唱高八度。歌詞內容大都是新郎、新娘成長的過程以及他們的優點和一些慶喜的詞句。
對客人的招待,根據主人的財力而定,有一天招待三餐酒飯的,也有招待四次的。第二天晚上繼續跳「梆梆舞」。第三天親朋吃了早飯,紛紛告辭。到此,歡樂的婚禮才告結束。
青島婚禮習俗
青島的舊風俗禮儀很多,隨著社會的進步,一些繁瑣的風俗禮儀也已被革去,下面是筆者對目前的青島婚俗的略記,共有興趣的讀者參考:
新娘出門不得回頭招手
新娘出門不要哭泣,一方面會不吉利,另一方面是破壞新娘妝面,
下車時,新郎和新娘要從車的同一側下,不要分開下,否則不吉利
有身孕這不宜參加婚禮
在新娘家吃水餃時,碗內要留雙數。
青島地區的婚姻風俗?與山東省其他地區大體相同。男子結婚稱「將媳婦」,女子結婚稱「出門子」。結婚禮儀除特殊情況外,要經過說媒、相親、訂婚、送日子、娶親等多道手續。
說媒
也叫保媒」,由媒人為男女兩家介紹,締結婚姻關系。媒人可以是親友、熟人,也可以是專門的媒婆,他們按照門當戶對、年齡般配、家境相當等基本條件,往返男女雙方家中說合,一般是對男方要求條件要高一些。若雙方有意,則由男方向大家提親。向女家提親的人越多,女家越感到榮耀,即所謂「一家女百家求」。如女方向男家提親,則會被譏諷為「閨女嫁不出門了」。舊時,若雙方滿意,兩家男女要互挽年庚帖子,把男女雙方的出生年、月。日、時各寫在上面,字數還必須是雙數。請算命先生「合婚」,推算雙方屬 相和生辰八字是「相生」還是「相剋」,如不相剋,才可商議結親的事。
相親
舊時,新婚夫妻在侗房揭蓋頭時方能見面。為了防止受媒人欺瞞,女方父母只能暗地裡打聽,了解男方的相貌、年齡與媒人說的是否相符,同時還要打聽男方的為人和家庭境況。如今相親己成為公開的必不可少的程序。
溫州婚禮習俗
討歡彩
結婚求吉利,討好兆,稱紅喜事,庚貼用紅紙,禮品中必有紅喜蛋,蛋呈圓形,諧為「狀元」,並與紅棗(早)、花生(生)、桂(貴) 、蓮子(子);合成「早生貴子狀元郎」彩話。婚後,將此蛋果連同喜糖分送親鄰。嫁妝、重盛、門窗均貼上紅雙喜或吉祥圖案剪紙。
請庚幟
舊時,媒婆奔走於男女網家之間說合,並代男方往公家請庚帖(生辰八字)。男家將庚帖置於灶神香爐前,三日後卜吉合婚。七日內家中平安無事,由媒人將男庚貼送至女家,亦經卜吉,合則議聘,不會將庚帖退回。
定親
舊時定親分「小定」和「大定」。定親前議定聘金,聘金多寡決定嫁妝豐薄。「小定」聘物多為金戒指一對,及糕餅、魚肉等禮品;女方回送江西瓷碗一筒十隻,以「碗」諧「穩」,含「百年好合」意,另有紅棗、花生等、「大定」為正式定親,主要送聘金和龍鳳婚書、女方收起男婚書,另一份填寫後裝入原帖盒,交媒人送回男方。「
大定」與「送日」常並合進行。即男方同時將迎娶日期告知女方。
嫁娶
嫁前一日,女家設宴待客。擇吉辰在中堂為新娘絞去面毛,謂「開額」,母親為女兒加笄,謂「上頭」、婚娶日,男方先迎取嫁妝。而後迎親隊伍啟行、女家母女、姐妹、姑嫂哭別、內容通常為:留戀父母,勸勉女兒或訴說怨苦,各地均有《哭嫁歌》流傳。
花轎至男家,由儐相念贊,按贊詩內容舉行拜堂儀式。新娘由兩個「利市人」用貼有紅雙喜的新米篩遮護,跨過火盆至中堂,與新郎同拜天地,眾撒以紅綠米,紅花生。禮成,入洞房,吃「和同飯」,飲「交杯酒」。畢,中堂開筵、第一桌左上首,謂之「頭位」,例由岳父或舅父坐。
鬧調房
諺雲「七日洞房無大小」,結婚之日鬧房尤烈。親友至,新娘敬煙奉茶。客人瓷意調弄新娘,出難題,索禮物,常發生羞辱新娘新郎、主客各不歡悅情事。建國後,鬧洞房較往昔文明,若遇客人有越軌言行,陪人或長輩出面調解。近年此俗已趨淡化。
部分地區有唱歌祝賀習俗,如「三字豎起本是川,百年夫妻好姻緣;夫妻雙雙成好合福祿壽禧共周全」。
坐筵
即婆媳交家儀式,婚後三日舉行。中堂設筵,上為朝天主位,下為關封位,旁設女賓席。吹班樂作,新娘立主位,婆立關封位,女賓人座、樂曲聲中,婆媳互換位置,新娘以主人身份向賓客行見面禮。
文明結婚
「五四」運動後,部分人結婚儀式仿效西萬國家,請地萬名流為證婚人,主持婚禮,雙方家長稱主婚人。婚禮開始,新郎西裝革履,新娘穿白色禮服,在樂聲中並肩 進場。證婚人、主婚人及新郎、新娘俱在婚書上蓋章,婚者互換戒指、互相鞠躬致意,繼而證婚人、主婚人與新致詞。
解放後,婚札更簡朴。幹部結婚只擺茶點。70年代,婚俗趨繁。訂婚時男方要送金飾,女方回贈衣、鞋。雙方分喜糖給親友。結婚時,女方多數帶縫紉機、自行車等「四大件」。至80年代,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攀比之風嚴重,聘禮高者,金飾達500克、聘金萬元以上,女方回以高檔西服、摩托車等;結婚時,女方還帶彩電、電冰
箱、立體雙頻道收錄機等「新五大件」。
閩台婚俗-茶禮
在我國,茶與婚姻有著密切聯系,早在明朝時就有「訂親茶」的記載。清代人福格在《聽雨叢談》卷八中說:「今婚禮行聘,以茶葉為幣,清漢之俗皆然,且非正室不用。」與茶有關的婚俗,最有趣的當推閩南和台灣。
閩台婚姻禮儀總稱為「三茶天禮」。「三茶」即訂婚時的「下茶」,結婚時的「定茶」,同房合歡見面時的「合茶」。
在舊社會,男方隨媒婆或父母到女方家提親、相親,女方的父母就習慣叫待字閨中的女兒端茶待客,茶杯斟滿後,依輩份次序分送到男方親客手中,由此拉開了「相親」的序幕。男方家人乘機審察姑娘的相貌、言行、舉止,姑娘也暗將未來夫君打量一番,當男到女家「送定」(定親)時,由待嫁女端甜茶(閩台民間叫「金棗茶」),請男方來客品嘗。喝完甜茶,男方來客就用紅紙包雙數錢幣回禮,這一禮物叫「壓茶瓶」。到了娶親這一天,男方的迎娶隊伍未到女家,女家就要請吃「雞蛋茶」(甜茶內置一個脫殼煮糖的雞蛋)。
男方婚宴後,新郎、新娘在媒婆或家人的陪伴下,捧上放有蜜餞、甜冬瓜條等「茶配」的茶盤,敬請來客,此禮叫「吃新娘茶」。來客吃完「新娘茶」要包紅包置於茶杯為回禮。結婚成親的第二天,新婚夫婦合捧「金棗茶」(每一小杯加兩粒蜜金棗),跪獻長輩,這就是閩南、台灣民間著名的「拜茶」,也是茶禮在婚事中的高潮。倘若遠離故鄉的親屬長輩不能前往參加婚禮,新郎家就用紅紙包茶葉,連同金棗一並寄上。
在閩南、台灣,茶樹是締結同心、至死不移的象徵。
9、兩家吃定親飯媒人應該怎麼做
兩家吃定親飯媒人應該好好跟雙方家長溝通一下,將不必要的麻煩解決,防止訂婚那天出現爭議而鬧笑話。
定親是我國大多數地方的婚俗。定親通常是男方到女方家。去時需帶上給女方的禮物。為了喜慶和吉利需要帶一些禮物。男方到女方家就需要和親戚家人們一起吃定親飯了,兩家吃定親飯,媒婆的位置還是比較重要的,因為媒婆需要將雙方的一些婚禮上的要求全部問清楚,彩禮,習俗,不管雙方哪一方有問題,都需要為他們協商好。避免訂婚那天出現爭議而惹雙方都不痛快。
10、媒人去女方家說些什麼?
媒人說媒是一種技巧,跟他們說媒的時候,不僅要很熟悉男方和女方的家庭基本的情況,而且還要准確的判斷是不是門當戶對。
在說媒的時候一定要揚長避短的去跟對方反映真實的情況,讓對方首先認識到長處,從而能夠達成願意嫁娶的目的,當媒婆去到女方家裡的時候有一些專屬於媒婆的台詞,比如天生一對如膠似漆恩愛長。
媒人注意事項
介紹對象前,要先了解雙方的一些硬性要求。對工作,收入,長相,性格,等等一些方面有沒有主體的要求。是不是達不到要求的,就不去回面。一定要了解清楚,不然糊里糊塗的把雙方約出來,結果互看不上眼,就都是媒人的錯了,都要埋怨媒人。
給別人介紹對象不能馬虎,要對雙方的情況很了解。如果不是很了解情況,就要主動去先了解一下情況,最起碼雙方基本的信息像年齡,收入,身高,體重,等等,一定要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數。最好還要了解一下性格,這樣在和對方介紹時,也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供對方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