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傳統風俗
1、陽泉過年有哪些習俗??
同志你好:在我們陽泉,過年的風俗習慣大不一樣,
1、在城市:過年時由版於上班時間早權點,所以人們便初一在家吃,初二開始出門走親訪友,互相拜年。近年來隨著人們經濟和對生活品味的不斷提高不少人過年到飯店包桌、或外出旅遊過年。
2、在我們農村:過年比城市復雜,過年除了吃地方風味的菜外還要有:
(1)、初一4點早早起床進行迎接神的到來這一活動。
(2)、6點前吃了早飯到父母面前進行拜年儀式活動。
(3)、7點進行小家族拜祭活動。
(4)、8-9點進行大家族拜祭活動。
2、山西省陽泉市的風俗風情有哪些?
陽泉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自然風光秀麗宜人,古跡名勝聞名遐邇。至今尚存有春秋末期趙簡子修建古城遺址,漢淮陰侯韓信駐軍遺址,唐代平陽公主率軍駐守娘子關的遺址等。在平定境內南部的東浮山,相傳女媧在此築灶煉石補天,使整個東浮山的石頭呈褐紅色,投入水中後浮而不沉,至今遺灶尚存,還有明代陸深《浮山遺灶記》的碑文。市北60公里的藏山,相傳春秋時代晉國趙氏孤兒曾藏匿於此,有藏孤洞的傳說,藏山之名即演繹於此。除此,陽泉還保存有北魏石窟,南北朝摩崖石刻,宋代重建的有唐代遺風的林里關帝廟正殿,金元以來的古建築群體等不少古文化遺址。還有1931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平定武裝起義的遺址,以及1940年舉世聞名的「百團大戰」主戰場——獅腦山遺址。此外還有許多古剎廟宇、石刻碑碣、古塔古墓等文物足跡。具有醫療價值的梁家寨溫泉、葯林寺以及娘子關瀑布,北方罕見的大型鍾乳岩溶洞奇觀——蓮花洞、五華洞等,令人流連忘返。陽泉還是晉冀兩省旅遊區的連接點,從陽泉到太原晉祠、佛教聖地五台山、革命聖地西柏坡、左權八路軍總部舊址和黃崖洞、井陘蒼岩山、正定大佛寺和大觀園,均很便利。陽泉文化悠久,古有「三晉文化數二定」(平定、定襄)之說,歷史上曾有「文獻名邦」之美稱。陽泉歷代重教興學崇尚文化。據文獻記載,早在北宋末年即建冠山精舍,元代惟呂公冠山書院在山西及華北名聲顯赫。明清兩代相繼建立名賢書院、高岑書院、懷音書院、崇尚書院。明代的喬宇,清代的竇瑸、張穆,近代史上的石評梅都是陽泉文化的傑出代表。
3、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習俗有哪些
1、龍抬頭
農歷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二月二」處在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驚蟄」、「春分」之間。自古以來,人們在仲春「龍抬頭」這天敬龍慶賀,以祈龍消災賜福、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農歷「二月二」,既是「龍抬頭節」,又是土地神誕辰「社日節」。
2、平定塔火
一般是在每年春節後,元宵節的前三天開始准備和進行,每當這個時節,平定縣城內城外的街道上,鋪面前,客棧前,所有朝街的工、商、兵、學等行業的門口,都要盤起一座塔火。
就是街市旁的住戶也不例外,在平定縣的鄉、鎮、村莊里,大多數人家也要壘起塔火,這種塔火,用煤炭做燃料,燃燒時間長,燒紅的炭火紅焰鮮亮,氣氛熱烈。
3、酒宴
宴請必須提前一天下請貼或報請,當天催請一、二次,以示熱情禮貌,宴席中要待茶、待酒、待煙,有茶三、酒四、煙八桿的程序。
4、舞龍燈
凡喜慶活動,各村各寨都喜歡組織舞龍燈、獅子及各種花燈之俗。新年舞龍燈、獅子時,常配有各種故事燈、花燈,場面壯觀。龍燈,要進入每家每戶的堂屋祝賀新春。
5、節禁
春節這天,不動刀、剪、針之類的金屬物;不掃地,不倒拉圾,不打水,更不口出惡言或打罵兒女。已出嫁之女春節忌住娘家。
4、陽泉的祈福是什麼?
陽泉的祈福的意思是指祈求神明降福或設醮還願之事,。陽泉人的一個傳統,寓意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大陽泉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村裡有著空間格局完整、建築特色鮮明的古代。
陽泉的簡介
陽泉市地處山西省中部東翼,地理坐標為東經112°5′—114°4′,北緯37°40′—38°31′,位於太行山中部西側,北接忻州定襄縣、五台縣,東臨河北省石家莊平山縣、井陘縣,南連晉中昔陽縣,西俟晉中壽陽縣、太原陽曲縣;南北長約106千米,東西寬約42千米,全市面積土地總面積4559平方公里。
形地貌陽泉市地處黃土高原東緣,屬於山西東部山地。境內地貌以山地為主,其餘為丘陵和平原。山地包括九條山脈。北部上有牛道嶺山脈,它處於系舟山和太行山的。
西北上有兩嶺山脈,它是系舟山的支脈。其餘山脈排列成東西兩列,東列包括四條山脈,自北向南依次為白馬山脈、秋林山脈、綿山山脈和艾山山脈,它們屬於太行山的中段,山頂海拔700一1700米。
5、陽泉的社火是什麼?
陽泉的社火是一種慶祝春節的傳統慶典狂歡活動。也是高台、高蹺、旱船、舞獅、舞龍,秧歌等等的通稱,具體形式隨地域而有較大差異。社火中最具表現力的是高台。每個高台均有一主題。常見的故事情節有三打白骨精,二郎救母等。多取材於秦腔故事。高台往往由經驗豐富的民間藝人指揮建造。
社會台的搭建
高台往往由經驗豐富的民間藝人指揮建造。即在一個專用的桌子也有汽車或拖拉機上,使用鋼筋,布料,彩紙等材料做出各種造型,如假山,樹木,動物等,然後按其內容把男女兒童年齡一般4到5歲裝扮成故事中的人物,固定在高台上,少則1人,多者10餘人,高可數丈。
6、山西陽泉有什麼風俗?
婚俗
青年男女舉行婚禮的前兩三天,男方要帶上蒸饃、羊肉給女方家送去,叫"催妝禮"。結婚那天,男方要去車接新娘。新娘要穿紅衣服,洗大凈。稱"離娘水"。同時,還要請全可人(即父母雙全、子女雙全、夫妻和睦的人)送親。送親宜早不宜遲。把新娘接到門口時,新郎要圍著車轉一圈,然後將新娘和送親人迎進大門。有條件的從大門到新房門,要鋪紅氈或毛毯子,如沒條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著新娘走進新房,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兩家客人互道過"色拉目"後,舉行念"尼卡哈"儀式。首先請阿訇選誦一段《古蘭經》,然後,阿訇當著證婚人問新郎:"你願意娶她為妻嗎?"新郎如願意要馬上表態。再問新娘,新娘表示同意,阿訇則宣布:"從現在起,你們二位正式結為夫妻。"並告誡二位新人要互敬互愛。儀式結束後,新娘新郎才進洞房。新郎進洞房後,揭去新娘的紅蓋頭,摘掉頭上的喜花,互相交換禮物,新郎送給新娘包著錢的紅紙包,新娘給新郎小紅布蛋蛋式"針扎子",新郎還要用喜糖、核桃、喜棗撒向前來要喜糖的人,稱為"撒喜"。晚飯過後,大家開始鬧洞房,由一人當司儀,出點子,讓新郎、新娘表演節目。三天後,新郎陪著新娘"回門"(即回娘家)。有的當日"回門"。
倒懸花鼓
在山西省稷山縣的農村,流傳著一種獨特的民間文藝活動形式,即「倒懸花鼓」。倒是花鼓這種獨特的民間演出形式,成為國內絕無僅有的民間文藝演出活動中的奇葩。
倒懸花鼓,就是把人體的兩只腳面懸掛在鐵杠上,頭的兩側、胸、背、兩條小腿上都綁著鼓。人在倒懸身體的情況下,邊打鼓,邊不斷地進行著雜技表演。在兩邊還有兩人,則是邊打鼓,邊用兩腳牢牢地控制著支柱,並注視著中間的表演者的安全。據說,早在南宋時期,這種音樂在動作連為一體的民間舞蹈「花鼓」就已遍及山西省的南部地區。三人結成一個小組,或者再增加四、五個伴舞者。在村裡逢節日時,便自發地集隊表演,形成一種習慣、風俗。
時代在變化,在發展,這種「倒懸花鼓」也在變化、發展,「倒懸花鼓」的動作變得日益復雜起來。如今,把過去腰上綁一個鼓增加到胸、肩、背、頭、兩條腿上都綁了鼓。為了向更高層次發展,稷山縣境內的農民們不斷進行著改進,向著更高難度的「倒懸花舞」變化。
這種倒懸著身體進行花鼓表演,據說可以很好地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給腦細胞輸送新鮮的血液,而且對防止衰老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