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羌族風氣風俗

羌族風氣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23 09:51:46

1、羌族分布范圍,風俗習慣,服飾特點,重點節日(不要很長的,簡潔)

羌族主要抄分布於四川省阿壩襲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茂縣、理縣,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
風俗習慣:羌人居於川西北高原的峽谷山間,多居住碉樓和吊腳樓,高則數十丈,善於唱歌跳舞,節日多在一起圍成圓圈,跳鍋庄,羌語稱「莎朗」。羌族有著名的樂器——羌笛,王之渙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羌人喜飲酒,以青稞釀制咂酒,羌語叫「日咩西」,北川羌人多飲以玉米釀制的白酒。
服飾上,羌人著長衫,外套羊皮馬褂,婦女多為布織褂子。穿船型布鞋,叫「雲雲鞋」。頭上一般會有很多頭飾,以銀為主,一般來說頭上包帕子,在靠近嘉絨藏區的羌人的頭飾和藏人差不多。
重點節日有六月初六轉山會,也叫祭山會,在北川,這一天是祭祀大禹的日子。十月初一,是羌歷新年。另外在茂縣有瓦爾俄足節,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你要簡潔的,差不多就這樣,更多請關注www.qiangzu.com或者bbs.qiangzu.com
謝謝對羌族及羌族文化的關心

2、羌族有什麼風俗

羌族民族風俗
建築居所 羌族有自己古老的歷史和優秀文化。2000年以前,《後漢書·西南夷傳》描述「依山居止,壘石為室,高者至十餘丈」的「邛籠」,即今羌語碉樓之意。碉樓有四角、六角、八角的幾種形式,最高的有十三四層,高有幾十米。碉樓以不規則的石片、石塊用黃泥土粘合砌成。修建時不弔線、不繪圖,亦不用柱架支撐,全憑目測和經驗,信手砌成。這樣建築的碉樓堅固耐久,可經數百年,有的經地震也未傾斜倒塌,充分顯示出羌族人民高超的建築技藝。

3、羌族的風俗習慣

羌族是我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最早是河煌地區的牧羊民族,以後向東向南遷徙,是華夏族的主要族源之一, 也是古代蜀族和今天藏族、彝族的主要族源。它們大部分融合到漢族和其它少數民族之中,只有在四川的岷山 地區保留了全國唯—一塊羌族聚居區,這包括阿壩州的茂縣、汶川、理縣、黑水、松潘,以及綿陽市的北川縣 。其中以茂縣羌族集中聚居最多,佔全部羌族人口總數的60%。

羌族具有獨特的物質文化成果和民族風情,綿延幾千年而不間斷,被稱為中國各民族演化史上的一個「活化石 」。其中最具特色的是至今仍存的碉樓、棧道和溜索等建築形式。碉樓在羌語里叫做「邛籠」,「皆依山居止 ,壘石為室,高者至十餘丈」,著名的有茂縣黑虎鄉的群碉、明嘉靖年間修築的桃坪碉。棧道在羌族地區的特 色是險峻,茂縣較場一帶的棧道遺跡,傳為是蜀人的祖先蠶叢氏的遺作。溜索古稱「窄」,是用於渡河的竹 索 ,羌族中心區茂縣古有「繩州」的設置,其名稱即來源於古羌的繩橋。 現存的歷史文物中,以橫架於滔滔服江 之上、長達100多公尺的茂縣石鼓 「鴛鴦溜」最為著名。

羌族地區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這里有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物, 有蠶叢和大禹的遺跡。「禹興於西羌」, 汶川刳兒坪和茂縣石鼓鄉(原名石紐鄉)以及北川的石紐,都有大禹誕生的紀念地。茂縣縣城名「鳳儀鎮」, 也是源於歌頌大禹的「鳳凰來儀」的古語。在茂縣維城鄉有蜀漢大將姜維修築「維城」的遺說。疊溪本為古蠶 叢重鎮,因地震而變成今日風光秀麗的地震湖。

羌族的民俗亦很有特色,至今保留著白石崇拜習俗,戶戶羌寨莊房都供奉白石。羌笛傳自遠古,各種歌舞歡快 多情,羌族服飾有獨特的魅力。其民族著名節日有羌歷年、祭山會、牛王會,娛樂活動有跳莎朗舞、爬天桿、 射獸饃、放索套。其它如挑花刺綉、雲雲娃、喝咂酒等,都可令人享受羌族文化的獨特風情。羌族地區盛產花 椒,「茂椒」至今仍是烹好川菜的重要調味品。

4、羌族的節日習俗注意事項是什麼?注意事項

羌族的風俗習慣注意事項:
(1)祭祀禁忌。祭山大典為該族最隆重的祭典,又稱「山神會」、「塔子會」、「山王會」。祭祀旨在求山神保佑人畜興旺、五穀豐登、林木繁盛、天下太平。在祭祀期間,嚴禁入山采樵狩獵。羌地入夏常乾旱,故祈雨為該族另一經常性宗教活動。祈雨前須搜山,即禁止任何人上山砍柴、挖葯或狩獵。未婚婦女不許參加搜山祈雨活動。搜山中若發現違者,予以譴責和痛毆,直到流血乃止。族人非如此不足以取悅天神,否則祈雨無望。
(2)產忌。家中豬產仔時要在門上拴竹篾條,孕婦禁扯之,否則胎兒會死。若遇母豬或大牲畜產仔,3日內有孕夫婦禁入產棚。忌產婦在堂屋臨盆,須到房屋的最低層分娩。產婦未滿月不得入灶房,否則會開罪於灶神和家神菩薩;亦忌見生人,怕生人將鬼帶來。
(3)喪期禁忌。家有死人,行葬禮5天內忌與外人來往。丈夫剛死的寡婦,須圍青苗菩薩轉幾圈,以木梳梳頭,方可與他人見面。
(4)生活習俗禁忌。忌觸動銅鏡、海螺殼。因小孩素日多佩帶銅鏡,帽上釘海螺殼,用以避邪。若生人觸之,會冒犯神靈,於小孩不利。忌生人入病人居室,其禁忌標志為門前放一板凳。忌帶草帽進屋,認為草帽招鬼。忌將筷橫於碗上,忌倒扣酒盅,因敬鬼儀式上才如此。農歷大年初一忌大聲叫罵,並須將火鉗、菜刀、繩藏起,因為這些東西為不吉。此外,該族還有鍋庄忌等

5、羌族的風俗文化是什麼?

1、「羊」文化:羌族從信仰和生活都和羊密切相關,民族標記就是「羊」。羌族祭祀天神用羊、吉祥物是羊;生活上吃、穿、用的都離不開羊。

2、「白石」文化:羌族對白石情有獨鍾,認為「神聖而吉祥」。原因之一是對白色的傳統崇拜;之二是歷史上白石曾經幫助他們打敗了敵人而能夠在今天的居所(四川岷江、涪江流域)結束長途遷徙和逼迫,終於安頓下來。

3、釋比文化:羌族的民族宗教信仰中,作為祖傳的神職人員被稱為「釋比」(音:Rebbi),他們是羌族中的宗教領袖、祭司,也是巫師,擔當神和人、人和鬼之間的中介人。他們是羌族中最權威的文化傳承者和知識集大成者。

4、傳統的天然壘石房、高碉、城牆:修建高碉是羌族的特有的傳統技藝,也通常是天然石壘砌而成,卻十分堅固。羌族的城牆也頗有特色。

5、佩刀、陶罐與酒文化:製作特色的陶罐,特別是有波紋的雙耳罐,是羌族特別是「笮」羌的特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羌族男人幾乎人人有佩刀。

這和他們多戰事有關,也和生活上方便使用有關,比如割肉、砍柴等。「咂酒」是用青稞或麥子做的糧食酒,集體飲用;「醉酒」是羌族的一大特色。羌族不論男女,以「醉」為豪氣,常常在聚會時候酩酊大醉。

6、民族舞蹈:全民同樂之圈舞薩朗舞,與藏族鍋庄同。不論男女老幼,羌族都喜歡在一起跳圈圈舞蹈。這種舞蹈圍成一圈,表示全村民同心合一敬神、集體和睦同歡之意。羌族文化講究「陰陽」,有時跳舞會把男女分在圈圈兩邊。有時會一男一女配搭牽手跳舞。

7、特別講禮儀的婚俗:多禮節、蒙蓋頭。其傳說蒙蓋頭是自羌人傳給漢人。

歷史

「羌人」分為「先古羌」(秦朝之前的古羌人)和「後古羌」(秦朝之後的西羌「胡夷」民族又叫羌族),先古羌在秦統一後,和東部人群融為一體,形成漢族的胚胎。

有學者認為:包括夏、周、秦等國家,可能都與古羌人相關。殷商時有用羌人來祭神的習俗,被認為來自於戰爭俘虜,是頻繁接觸、摩擦的象徵。

後古羌自秦朝以後從西北湧入,發展演變成為今天的部分漢族、羌族以及西南各操藏緬語族語言的少數民族,包括:藏族、彝族、白族、納西族、普米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諾族、阿昌族、景頗族、獨龍族、怒族、土家族等。

今天的所稱的「羌族」,僅僅是古西羌諸部中的一支。今天的羌族以及古西羌諸後裔民族都經歷了多次遷徙。今天的這支古西羌部落「羌族」在進入今天居住的岷江、涪江流域一帶之前,自稱「子拉族」。

6、羌族的民風民俗

1、服飾

羌族人民的服飾樸素、美觀而具特色。古代羌族多著皮製、毛制衣裝。明代以來紡織業發達起來,則較多以麻布衣服取代皮、毛裝。解放後至今,服飾的面料更加多樣化。男子喜包青色頭帕,冬季有的還喜帶狐皮帽,穿麻、棉、綢、毛面料的長衫,有的長衫飾有花邊。外套為無袖的羊皮或毛、棉製皮褂,可以防寒、遮雨、墊坐,且適於勞動。

2、婚姻家庭

羌族的婚姻制度為一夫一妻制。解放前,婚姻由父母包辦。婦女地位低,盛行入贅,還有指腹為婚、訂娃娃親、篼篼親等。其他還有姑舅表優先婚,新娘婚後一年內返居娘家、兄死弟納其嫂、弟死兄娶弟婦等遺俗。解放後,特別是現在,婚姻方面的一些落後習俗已得到改變。

3、喪葬文化

羌族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喪葬習俗。葬式分火葬、土葬、岩葬、水葬幾種。火葬是其傳統葬俗,每個家族或早期部落都有自己的火墳場,用石砌圍圈,往往有碑記載姓氏與開始設立墳場年月。目前仍盛行火葬。60歲以上正常病故,認為是壽終歸天,要唱喪歌,舉行火葬。也有遵老人遺囑是否選擇火葬的。凶死或傳染病死者則必須火葬。嬰兒死後裝小木棺置於岩洞為岩葬。也有的死嬰裝棺放入河水中飄走稱為水葬。

4、飲食待客

羌家好客尚禮,家中來客,全家熱情相迎,問寒問暖。遠客臨門,立即備酒飯茶招待,並獻敬酒歌。客人進房要讓座於上方,招待咂酒、糖食、水果、茶水,唱敬酒歌以示祝福。客人談話,不能隨意打斷。晚上睡覺,先安排客人睡下,除老人外,不得睡於客人先。早上起床,要向長輩、老人和客人問安。有客人和長輩及老人在場不準翹腿而坐。坐火塘四周,男女、賓主有別。任何人不得把腳放到火塘上面。

5、特產

羌族是中國西部的一個非常古老的民族,現在中國官方仍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等地,人口大約有三十萬左右餘人,特產與四川大部分地區相同,口味偏重麻辣。

6、民居

一般都住寨子坪村。丹青水磨,秀美山川,在老人村、寨子坪村、黑土坡、劉家溝也以民族歌舞和壩壩宴。

7、羌族有哪些民族風俗習慣??

羌族的民俗亦很有特色,至今保留著白石崇拜習俗,戶戶羌寨莊房都供奉白石。羌笛傳自遠古,各種歌舞歡快 多情,羌族服飾有獨特的魅力。其民族著名節日有羌歷年、祭山會、牛王會,娛樂活動有跳莎朗舞、爬天桿、 射獸饃、放索套。其它如挑花刺綉、雲雲娃、喝咂酒等,都可令人享受羌族文化的獨特風情。羌族地區盛產花 椒,「茂椒」至今仍是烹好川菜的重要調味品。

8、羌族人有什麼習俗

1.節日
羌族重視春節。春節又稱「過大年」,是羌族人家團年的重要日子。從農歷臘月二十三起,家家戶戶就要掃塵、敬灶,備好豐盛的年貨。除夕之夜,要燒豬頭肉敬獻祖先和神靈。全家人坐在一起熱熱鬧鬧地吃團年飯,再圍坐在火塘四周守歲。一般初一不勞動,不走人戶。初二以後開始親戚朋友之間的走訪。正月十五鬧元宵,正月三十要送年。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舉辦各種娛樂活動。
此外,羌族還要過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節日,但最有特色的,當數羌歷年、祭山會和領歌節。
羌歷年,羌語稱「日美吉」,即「吉祥歡樂的日子」。又稱」過小年」。原是在秋天收獲糧食後,祭祀神靈和祖先,向神還願的重大節日。每年農歷十月初一舉行,各地歡慶的時間不一,一般為三到五天,有的村寨要過到初十。主要的活動是還願敬神和吃宴席。羌歷年在20世紀80年代曾一度停止。1988年恢復,成為羌族人民共同的節日。在羌區各地,每年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祭山會是羌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又稱轉山會、塔子會、祭天會、山王會、山神會或者碉碉會。是羌族對代表著天神、山神等諸多神靈的白石神進行祭祀的活動,也是人們祈求保佑來年人畜興旺、五穀豐登、地方太平、森林茂盛的大典。因各地氣候差異,舉行的時間、次數並不統一,有正月、四月、五月之分,亦有每年舉行一次或二、三次。
領歌節,羌語稱「瓦爾俄足」。主要流行於茂縣曲谷一帶。每年農歷五月初五舉行(如該寨有13歲至50歲婦女死亡,則當年不舉行)。是為了紀念天上的歌舞女神莎朗姐。整個節日活動持續3天時間。婦女們盡顯其能,忘情歡跳莎朗,農事和家務事皆由男人操持 。
2.婚嫁
新中國成立前,羌族男女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存在「指腹婚」、「懷抱婚」、「童子婚」、「買賣婚」等婚姻形式。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有轉房、入贅、搶婚的習俗。新中國成立後,自主婚姻逐漸居多。但傳統的禮儀程序一直保留至今。隨著羌寨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得到改善,昔日的婚姻儀式更增添了新的內容。傳統和現代相結合,將羌族的傳統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婚嫁儀式主要有訂婚結婚。在羌寨,媒人被稱為「紅爺」。如果男子對女子有意,男方家就會備禮,請紅爺到女方家提親。女方家要徵得母舅同意才可允婚。之後,紅爺會帶上豬膘、酒等禮物,去女方家吃「許口酒」。數月或數年後,男方家又請紅爺攜禮到女方家,以「小訂酒」招待近親,並請釋比測算雙方生辰八字,定下結婚吉日。隨即,男方家要備重禮前往女家報期,並在女家辦酒席,即「大訂酒」,作為正式訂婚禮,歡宴女方整個家族。
此後,兩家開始婚禮籌備,期待著「女方家花夜、男方家正宴」好日子的到來。「花夜」 意即為新人舉辦的喜慶晚會,是結婚最為隆重的一道程序。一般在娶嫁的前一天晚上舉行,男方辦的叫「男花夜」,女方辦的叫「女花夜」,男的慶祝娶妻,女的歡送出嫁。這一天,女方家高朋滿座,桌上放著咂酒和12盤「干盤子」(即花生、核桃、紅棗、柿子、蘋果、桔子、糖果等,飽含圓滿、吉祥、喜慶之意)。
男方家派出的能說會道的迎親隊伍會受到熱情的款待。雙方要按照習俗進行盤歌比賽。盤歌即以歌盤問之意,方式為一問一答,所唱內容廣泛,形式隨意而風趣。次日清晨,舅舅給身穿嫁衣的新娘披上紅綢,新娘哭嫁,拜別父母、兄長和族人。到男方家門口,釋比要做祭祀神靈的儀式,驅趕附在新娘身上的「煞氣」後,再向新人祝福。眾人為新人舉行「掛紅」儀式。新人在神龕前行禮,一拜祖宗創業恩,二拜父母養育恩,三拜夫妻偕白頭,四拜子孫個個強,再拜親人和賓客,最後夫妻對拜。
拜堂後新娘就正式成為男家的人了。隨後,眾人歡宴。當晚,男家父母點香敬神,對新人祝福。所有來賓在院壩圍著熊熊篝火跳起歡快的莎朗舞。次日即謝客日,主人再備兩桌宴席「謝客」。新人要帶一個豬頭、一根豬尾巴感謝紅爺,表示有頭有尾,圓圓滿滿。婚後第三天,新婚夫婦要「回門」。由新郎及弟兄背著酒肉送新娘回家。新郎僅在女方家小住幾日,而新娘可以住數日、數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才由丈夫接回,開始家庭生活 。
3.喪葬
羌族的葬式有火葬、土葬、岩葬。
火葬的歷史最為悠久,《呂氏春秋·義賞》載:「氐羌之虜也,不憂其繫纍,而憂其死不焚也。」《太平御覽》引《莊子》佚文:「羌人死,焚而揚其灰。」直至清朝中期,火葬仍在茂縣沙壩、赤不蘇、較場等地保留下來。每個家族有自己的火墳場。
大部分地區由於受漢族影響,加上得到封建王朝的提倡,將土葬作為主要葬式,並一直保留至今。各村寨都有遇喪不請自到、協助料理喪事的習俗。喪家需及時通報親屬,向母舅家稟告逝者去世前後的情況,請釋比殺羊祭祀、測算下葬時日。一般三天之後,眾人在風水寶地下葬逝者。其家人要在新墳前點篝火,燒柏枝,敬香蠟、煙酒、肉類,以示祭奠。葬後三日,再備祭品,並修整墓地。到此時,喪葬禮儀才告結束。
崖葬主要存在於北川一些地方。如果兒童不到三歲就夭折,用蜂桶或簡易木箱裝殮,置於山岩洞穴中

9、羌族人的生活習俗

1、服飾

無論男女,都穿棉布或錦緞(過去為自製土布或麻布)長衫,右衽,比較寬松,形似旗袍。

男衣過膝,女衫有的到腳背。色彩因年齡不同有所變化,中老年人多為單一的藍色、黑色,年輕姑娘則喜歡艷麗的色彩。衣領、袖口和對襟有扎花,斜襟部嵌有一至三指寬的花紋,有的鑲梅花形銀飾,皆手工細作。

2、飲食

羌族飲食豐富。主食是玉米、洋芋、小麥、青稞,輔以蕎麥、油麥和各種豆類,蔬菜品種多樣。傳統的飲食有攪團、玉米蒸蒸、「金裹銀」或「銀裹金」、洋芋糍粑、煮洋芋、豬膘肉。

3、出行

羌族地區山高谷狹,交通險阻,羌族人憑智慧架起了竹索橋、「懸筒渡索」的溜索和木架的挑橋,開鑿了棧道。索橋在古代稱「笮」,是將竹繩系在河谷兩岸堅固的物體上,不用鐵釘,沒有橋墩,只是用多條竹索,並排橫跨江面,上鋪木板,以通人畜。

4、舞蹈

羌族舞蹈舞風古樸典雅,粗獷優美。主要分為自娛性舞蹈、祭祀性舞蹈、禮儀性舞蹈、集會性舞蹈四類,基本動作較為一致而各具特色。自娛性舞蹈最具代表性的舞種有「莎朗」和「席步蹴」,與節日、喜慶活動密切相關。

5、婚嫁

新中國成立前,羌族男女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存在「指腹婚」、「懷抱婚」、「童子婚」、「買賣婚」等婚姻形式。婚姻講究門當戶對,有轉房、入贅、搶婚的習俗。新中國成立後,自主婚姻逐漸居多。但傳統的禮儀程序一直保留至今。

隨著羌寨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得到改善,昔日的婚姻儀式更增添了新的內容。傳統和現代相結合,將羌族的傳統文化發揮得淋漓盡致,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