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張家界過年風俗

張家界過年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22 17:57:14

1、張家界土家人過春節有什麼忌諱,春節去張家界旅遊要注意什麼?

土家人冬臘月間置備年貨:臘肉、臘魚、香腸、血豆腐、炒米、打糍粑、花生、瓜子、水果、包穀籽、奄羅卜、番薯片、煙花炮竹、對聯、新衣服等,多數為自家製作的。
土家人過年叫「趕年」,意思就是較漢人提前一天過春節。土家人都會臘月最後一天打掃屋前屋裡的揚塵、理發、洗澡、貼對聯等;土家人民間風俗多有:臘月28打糍粑,臘月29洗豬首,大年三十拉家常、互祝福、祭祖、燃放煙花炮竹,大年初一換穿新衣服、吃輪蛋、叩拜家族長者,正月十五花燈鬧元宵等等。

2、張家界民風民俗

1、張家界的女孩子最忌諱別人叫她「小姐」,大家都知道北方、大城市都習慣叫小姐,並視為一種尊稱。而在張家界您這么叫,遇上潑辣的您就慘了,說不定給您一耳光,因為在這里只有從事第四產業的才叫小姐。
2、張家界做生意的最忌諱別人講好了價錢不買,太別是早上,換錢也不行,所以你最好想好了就買。
3、張家界的開車師傅最忌諱別人上車打口哨,所以太別是年紀大的師傅最講究這些,上車前千萬要注意了。漂流上岸禁忌在車上換衣服。
生活中的注意細節;
1、張家界人最忌「三十六」,「人滿三十六,喜的喜,愁的愁」,「三十六,栽跟頭」,故不論男女,必做三十六生日沖煞過關;凡日常生活中,偶碰上三十六(數字、排號等)那便是不吉利表現。
2、出門看時日,出門最忌諱碰到「四眼人」(指孕婦),「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上山莫撿鹿,下河莫撿鯉」;出門撿到鞋兆頭好,意在「向上提拔」;撿手巾不好,說是布。
3、木匠的碼板坐不得,鐵匠的砧子敲不得,閹匠的羊角吹不得,戲子的衣箱看不得,農家的撐架踩不得(欺主)。
4、孕婦不能給新娘鋪床,孕婦不能打蛇,說孩子出生後唾舌子,懷孕期間屋裡不能砍削釘丁,怕孩子出生破相。
5、瓦窯前忌說紅,乘船忌說沉;戲班稱傘為撐子,忌一個傘字(與散偕音)
6、初一早牲畜進屋,兆「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穿孝服」,不喜歡女人一大早串門,特別是孕婦。
7、過年最忌諱說「死」,與si發音一樣的也是。小時候大人過年前半個月就開始交代了

3、張家界春節風俗作文450

春節來了,到處都是一派喜慶的氣氛,在這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有許許多多的春節的習俗,蔽日放鞭炮,穿新衣,給壓歲錢……

貼門神這是幾乎家家戶戶過年都要做的,關於貼門神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總想偷吃玉帝的貢品,玉帝發現後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於是,玉帝讓兩位身強力壯的天神看守大門,不讓龍王再來搗亂。可是兩位天神和我們一樣要睡覺休息。於是玉帝想了一個好辦法,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的北方有一種習俗,就是吃餃子,餃子的諧音即「交子」,表達了人們對更歲交子,對新的一年吉祥富裕的一種渴望。而南方人則喜歡在大年的早晨吃湯圓,意味著我們在新的一年裡圓圓滿滿,團團圓圓。人們還喜歡把一種叫「薺菜」的蔬菜和湯圓一塊吃,「薺菜」有被稱作「聚財」意喻在新的一年招財進寶,心想事成。

春節里,我們更少不了要放鞭炮來活躍一下春節時歡歡喜喜的氣氛了。放鞭炮在民間還有一個傳說:相傳在遠古的時侯,有一隻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的時候就出來嚇唬人,於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用竹筒點燃扔向它,竹筒爆炸後發出很大的聲響,嚇走了年獸,放鞭炮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4、張家界市慈利縣過春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現在基本上都漢化了,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土家妹子,慈利過春節習俗很多,如殺豬、做臘肉、打糍粑、大掃除、祭祖、過趕年等

5、張家界過年時候的風俗習慣

主要是過敢年,比別的地方早過年一天,一般是大年30的早上起很早吃團圓飯。臘月29的晚上就把豬頭和豬尾煮好,象徵著有頭有尾。煮豬頭之前會放鞭炮,吃飯時,最先得敬祖先。從大年初2開始走親戚~

6、張家界有哪些民俗和風俗習慣呢?

民族的風俗與信仰
  A、信仰:
到外地旅遊避免不了要和本地人接觸,一些簡單交流如問話、問路、買賣等,如若稍有不慎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尊重別人,要想了解一個國家,首先要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要想了解湘西,首先得了解土家、苗家的文化。所以來張家界旅遊與本地人打交道或者說話,我們必須了解他們有哪些禁忌!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出國問禁,入鄉問俗」。張家界市所轄區域是「土家族、白族、漢族等多種民族的雜居地,原始險惡的生存環境造就了這些少數民族的特殊性格。
張家界原名為「大庸",其少數民族以土家、白族為主體,,少數民族總人口達100多萬人,約佔全市總人口的70 %多。素有「 山的民族」之稱,其民族氣質若山之厚重、水之純朴 。原始險惡的生態環境,大起大落的社會變革,造就了這些少數民族人民的特殊性格,育出獨具特色的民族風俗。大庸少數民族眾多,各族習俗既保留其傳統成份,亦有互相滲透、互相化成份,甚至某些局部已達融合境界,如四季節令,食宿起居,頗有雷同者。
B、風俗:
1、張家界人最忌「三十六」,「人滿三十六,喜的喜,愁的愁」,「三十六,栽跟頭」,故不論男女,必做三十六生日沖煞過關;凡日常生活中,偶碰上三十六(數字、排號等)那便是不吉利表現。
2、出門看時日,出門最忌諱碰到「四眼人」(指孕婦),「七不出門八不歸,逢九出門空手回」;「上山莫撿鹿,下河莫撿鯉」;出門撿到鞋兆頭好,意在「向上提拔」;撿手巾不好,說是布。
3、木匠的碼板坐不得,鐵匠的砧子敲不得,閹匠的羊角吹不得,戲子的衣箱看不得,農家的撐架踩不得(欺主)。
4、孕婦不能給新娘鋪床,孕婦不能打蛇,說孩子出生後唾舌子,懷孕期間屋裡不能砍削釘丁,怕孩子出生破相。
5、瓦窯前忌說紅,乘船忌說沉;戲班稱傘為撐子,忌一個傘字(與散偕音)。
6、初一早牲畜進屋,兆「豬來窮,狗來富,貓兒來了穿孝服」,不喜歡女人一大早串門,特別是孕婦。
7、過年最忌諱說「死」,與si發音一樣的也是。小時候大人過年前半個月就開始交代了。

有張家界不明白的地方可咨詢【(張家界驢友俱樂部祥子(陳方祥)】

7、張家界過年時候為什麼很早吃團圓飯

漢族以及一些有關民族過大年(簡稱「過年」,即春節)都在臘月三十(或二十九)。土家族人提前一天趕著過年,故稱「過趕年」。土家族人為什麼要過趕年呢?在湘、鄂、川、黔邊界民間流行著四種不同的說法:一種是說為了抵禦外國的侵略。傳說明嘉靖年間倭寇(日本)入侵中國,永順土司工彭翼南奉命出征,他率領士兵三千,提前一日過了年奔赴前線,大敗倭寇,立了「東南戰功第一」。為了紀念這次征戰勝利,同時,也為表達廣大民眾對抗倭將士的深切懷念,永順縣土家族人就定在臘月二十九(或二十八)過年,這種「過趕年」的習俗已經持續了好幾百年的歷史。另一種說法是,為了打敗異族的騷擾。緣於民族戰爭頻繁,土家族民眾常常不能安全過年。於是,本民族頭領便施巧計,出奇制勝。頭領讓民眾提前一天過年,爾後,率領將士猝然出擊,敵人過年大吃酒肉,毫無戒備,被土家族人打得落花流水,倉皇撤離。還有一種說法,土家族人祖先貧困,給財主當長工,窮得無法過年,不能合家團圓,只好提前一天「團年」。另外也有說,四川西陽、秀山一帶的士家族人分別在農歷三月三、四月十七過年,是因為明代萬曆年間土家族人奉命出征,班師回朝的日期不一致,所以過年的時間也就不一樣。

從以上四種不同的說法(傳說)中,可以找到一些共同的東西,那就是:不論是外國的侵略、異族的騷擾或者地主的盤剝、掠奪,土家族人從來就是英勇無畏,同仇敵汽,並且足智多謀,以奇制勝,這是一個英勇的民族,豪爽的民族。

「過趕年」的晚上,寨上燒起沖天大火,調年旗高高飄揚,男男女女圍著旺火跳擺手舞,唱調年歌,舞「毛古斯」。這種「過趕年」的爽快樸野、紅火亢奮,別有一番情調。

8、張家界拜年作文

1、
正當雪飄如絮,雪厚霜濃的時候,我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春節。春節是喜氣洋洋的,令人歡喜的。親朋好友歡聚一堂,一家子熱熱鬧鬧的這情景多令人神往啊!這個春節,我們一家到當地過年的習俗。
大年三十的早晨六點整,外面還是漆黑一片,可以隱隱約約聽到一兩聲鞭炮聲,屋檐下的冰柱在燈光的照射下,發出金色的光芒。睡眼朦朧的我被叫起,我喃喃地迷惑不解地問媽媽:「今天我們有什麼重要的活動需要這么早起?」「搶年呀!」媽媽神秘地說,「『搶年』是張家界過年的風俗,誰起的早,誰就能在一年中得到好運。」我不禁聯想到一句諺語:早起的鳥兒多得食。原來「搶年」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一種嚮往啊!我趕緊吃完早飯,便與爸爸媽媽一起去逛街。
哇!好熱鬧啊!只聽見從府城旁傳來一陣鑼鼓聲。我趕緊湊上前去。府城正中央在表演花燈,左邊有幾個老人在打腰鼓,右邊則在舞獅子燈。表演花燈的人有的戴著紅帽子,有的系著紅絲帶,他們正繪聲繪色地唱著張家界的風土人情。他們身上艷麗的衣服在遠處皚皚白雪的天門山的照映下更加鮮艷。「咚咚鏘鏘……。"舞獅子的開始大顯身手了!他們二人合扮一頭獅子,一個人執頭,一個人扮尾。主要是靠獅子頭指揮。獅子是金黃色的,讓人們覺得無比清爽。斗獅子的人手中拿著一個斗大的綉球,不停地做著各種各樣的功夫動作。獅子一會作出「金獅吐節」,「獅子滾綉球」的復雜動作,一會擺出「白鶴亮翅」,「犀牛望月」的造型。「好!「人們大喊。因為藝人們把一頭兇猛的獅子變得如此祥和,活潑,可愛,靈活,敏捷,所以博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和陣陣喝彩。
晚上,夜幕降臨,星星調皮地眨著眼睛。這個時候是過年最開心的時候,因為可以品嘗到美味無窮的年夜飯。餐桌上擺著許多美味佳餚。伴隨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一家人吃著可口的飯菜,我不禁想到了長輩們的年夜飯。爺爺曾經說過,他們的過年時有饅頭吃就不錯了。想到這,我覺得我們的生活過得真好,應該要好好珍惜它才對啊。
伴隨著新年的鍾聲,我悄悄地進入了夢鄉。這個不同尋常的新年在我夢中再次浮現。

9、張家界民間傳說、習俗有哪些?要詳細的

傳說:
張家界早先並不叫張家界,叫青岩山。那時,青岩山上也沒有姓張的人家。為什麼後來又叫張家界呢?這事兒,還得從漢留候張良說起呢!
相傳,漢高祖劉邦平定天下後,濫殺功臣。留侯張良想到淮陰侯韓信死前講的那句話:「狡免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不禁打了幾個寒顫,便想效法當年越國范蠢,隱匿江湖。可是到那裡去好呢?入江淮,乃劉氏腹地;至留縣封國,不能久安;秦嶺、巴山,虎豹成群,不是養生延年之處;西北方,匈奴騷擾……他思來想去,只有到南方,找赤松子仙師去!昔日三間大夫屈原被放,曾游荊州、武陵,還給沅、澧二水諸名山留下了許多詩句:「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廣開兮天門!紛吾乘兮玄雲」……想那裡必有人間仙境,必多養生樂趣,於是,他便循著赤松子的足跡,上了天門山。以後,又輾轉登上了青岩山。這里別有天地,正是張良要尋求的。『世外仙境」!從此,他便在這里隱居下來,修行學道,並留下了一脈張氏子孫。據說,張良為了讓青岩山水更美,曾在青岩山南側植了七棵銀杏樹。這七棵銀杏樹長得又高又大,就象七把巨傘,撐在半山腰。
許多年後的一天,一個叫張萬沖的朝廷官吏,穿起長袍馬褂,乘起八抬大轎,帶著妻室兒女,上青岩山遊玩。當他看至(這七棵銀杏樹,象巨人般立在那裡,頓起邪心,便想以這七棵樹為界,把青岩山這塊神奇的土地,通統劃為己有。於是,他請來一名雕刻匠,要他在每一棵樹上雕刻一個大字。這雕匠刻呀、雕呀,七七雕了四十九天,才刻成七個大字:「指揮使張萬沖界」。字刻完後,張萬沖偏著腦殼看了又看。他一邊看,一邊念,一邊笑:「嘿嘿,這下好了,萬古千秋,歸吾所有!」當下,他貼出門板大的告示,規定以七棵銀杏樹為界,方圓五十里,從鑼鼓塌至黃石寨,從朝天觀到止馬塌,一概禁止通行,違者砍頭。並將山寨上所有張氏家族都趕走,他張萬沖一脈要在這仙山福地繁衍生息!他的這道禁令,害得周圍的百姓連打柴放牧都得繞道走,害得張氏族人攜兒帶女,流離失所。
有一天,獵戶張家雄進山趕老虎,恰從七棵銀杏樹下路過,他見每棵樹上都流著黃水,如淚人一般。張家雄最初感到驚奇,不知道銀杏樹為什麼會流淚,後來他看到了「指揮使張萬沖界」七個大字,才恍然大悟,他頓時火冒八丈,猛地拔出獵刀,「嚓嚓」幾刀,將「萬沖」二字,改成了「家雄」。又「嚓嚓」幾刀,把那塊告示牌劈得稀巴爛!
張家雄的這一舉動非同小可,寨里寨外的人們齊聲叫好,只有張萬沖氣急敗壞,暴跳如雷。他調來三百親兵,把青岩山一帶圍得水泄不通。他四處抓人,八方搜山,捉不到張家雄,就在寨民頭上出氣。他把寨民趕到銀杏樹下,聲言要用大家的人血染紅那七個大字。正危急時,只見樹上閃光,樹葉吐雲,樹枝嘶叱,樹幹上突地噴出七股桶大的黃水,直朝著張萬沖的人馬射來!一霎時,狂濤巨浪,鋪天蓋地,把張萬沖三百兵馬一齊卷進金鞭溪去了!寨民們見此陣狀,嚇得一個個忙對著銀杏樹作揖叩頭,呼天叫地,求蒼天保佑。這時,猛聽得雲頭上有人發下話來:
「寨民民們聽著:此地本是天造地設,人間仙境,哪能容得張萬沖這個不肖子孫橫行!吾神已令白果仙人將他葬人海底。此地現歸張氏共同所有,永世永代生息!」說罷,他將拂塵往七棵銀杏樹上一指,只見七棵銀杏樹上立即現出了「人間仙境張家界」七個金燦燦的大字。
眾人抬頭一看,只見那仙人一副書生模樣,頭挽高髻,身穿麻衣,鶴須童顏,一派仙風道骨。人群中有幾個懂學問的長者,一見大頻驚說:「那不是跟赤松子大仙同游天門山、青岩山的子房公公么?」眾人聽了,忙一齊伏地禮拜。那仙人輕甩水袖,笑盈盈地隱人茫茫雲海,向黃石寨方向飄然而去。
因為是張良仙人賜名,此後,人們便把青岩山叫做「張家界」。

金鞭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下令用一塊塊巨石建造萬里長城。全國上下,男女老幼,一概應征。觀音娘娘同情賣苦力的民工,便剪下自己的一束頭發,送給每個民工一根拉運巨石。秦始皇想,一根頭發能拉走一塊巨石,要將這些頭發編成一根辮子,不就可以趕走一座山么?於是他把發絲全收上來編織成一條金鞭,用金鞭趕山造長城,果真法力無邊,於是當即將它命名為趕山鞭,並揚言要用它趕山填海。趕山填海之事惹怒了海龍王,海龍王召集蝦兵蟹將商量對策,定下一條妙計。一天,秦始皇見到一位貌似大仙的少女,便下令納為妃子,誰知這少女就是海龍王的女兒,洞房之夜,龍女見秦始皇的趕山鞭一刻也不離身,便要秦始皇解下趕山鞭才能入洞房,秦始皇欣然答應了,並立即吩咐將士擺酒宴慶賀。龍女向秦始皇頻頻敬酒,待他喝得爛醉如泥後,龍女用假金鞭換走了秦始皇壓在枕頭下的趕山鞭,悄悄返回了龍宮,第二大,秦始皇發現龍女不見了,趕山鞭也被換走了,一怒之下,將假鞭一甩便回阿房宮去了。龍王知道後就派了一隻老鷹守護金鞭,一直守到現在。如今,這一罕見的自然景觀讓中外遊客嘆為觀止。

南天門的傳說: 南大門是天子山四大天門之一。相傳是向王天子「三箭震朝廷」的地方。

相傳向大坤聚眾起義前夕,突然奉旨進京,在洛陽皇宮險遭不測。脫險後發誓要殺死皇帝,以報此仇。

在天子山經過三年的苦練,他已能用筷子拈游魚,能把幾百斤重的石獅拋向空中,能在百步內逮往奔跑的山羊,能舉箭射中雲雀的眼睛……

一天晚上,雲霧山中一位白須老人托夢於他,說是49天以後,山南並排自開3座天門,從每座門中發l支箭,即可向朝廷報仇。

36天後,山南邊已形成兩座天門。他的弟媳急於要報丈夫被殺之仇,竭力說服向王天子提早舉事。向王終於沉不住氣了,便於第37天清晨趁皇帝上朝時來到南天門發箭。第一箭射去龍案一隻角,第二箭穿第二道門射中皇帝後面的龍柱,第三箭又從第二道門射出,射中皇帝的龍冠,直嚇得皇帝面如土色,慌忙往桌下鑽去,大喊抓刺客。有人從龍冠上拔出那支筋,發現刻著「向大坤」三個字。這下惹怒了朝廷,引來了征南大軍,起義慘遭失敗。

現在,南天門的兩道門仍十分方正,雄偉壯觀。那門下一尊石峰猶如向大坤張弩發箭的姿態,雲霧涌門時更為逼真。

三天三夜後,洪水退了,溪水變得更清更甜了。一剎間,荒山青了,花兒開了,綠水映藍大,藍天映青山,就象仙女撒的玉簪、珍珠、碧羅,美極了。青岩山又熱鬧起來了,四方遊客又游山賞景來了。有個古詩人從百丈峽一直游到金鞭溪,不覺被這奇山秀水所迷醉,寫詩贊道:人游山峽里,宛在畫圖中。

習俗:
哭嫁
土家姑娘的結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餘,至少三、五日。土家人還把能夠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現在的哭嫁僅是一種儀式罷了。
哭嫁歌
《哭嫁歌》,是土家族的習俗民歌。姑娘在出嫁前一個月里,要唱《哭嫁歌》,用歌聲來訴說土家族婦女在封建買辦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運和對自己親人的眷戀不舍之情。按照習俗,姑娘要哭唱七天到半月,最多的要哭唱一個月,直到姑娘的聲音哭嘶啞為止。《哭嫁歌》的哭唱形式程序則根據出嫁的進程來劃分的,分為:「一人哭唱」和「兩人哭唱」兩種如「哭父」:天上星多月不明, 爹爹為我苦費心, 爹的恩情說不盡, 提起話頭言難盡。一怕我們受飢餓, 二怕我們生疾病; 三怕穿戴比人丑, 披星戴月費苦心。四怕我們無文化, 送進學堂把書念, 把你女兒養成人, 花錢費米恩情深。一尺五寸把女盤, 只差拿來口中銜; 艱苦歲月費時日, 挨凍受餓費心腸!女兒錯為菜子命, 枉自父母費苦心; 我今離別父母去, 內心難過淚淋淋!為女不得孝雙親, 難把父母到終身; 水裡點燈燈不明, 空來世間枉為人!
如姐妹對哭唱: 張家界風光姐:「梭羅樹上十二丫,我們同根又同丫;
今朝姊妹要分離,離開綉樓好孤單!
妹:「梭羅樹上十二丫,我們同父又同娘;
今朝姐妹要離開,難舍難分情難斷!
姐:「梭羅樹來台對台,我姐心裡難寬懷;
丟你妹妹婆家去,逢年過節又才來!
妹:「梭羅樹來台以台,望姐心裡多寬懷,
多承姐姐把妹待,姐的教誨記心懷!
同姓婚規
土家族在同姓為婚的問題上十分謹慎,僅限於同姓不同宗或五服以外的通婚,五服以內通婚為大逆。事實上,到現在為止,即使是符合土家婚規的同姓婚姻,也還是不能為大多數土家人認同。
土家族歷史上的婚姻是比較自由的,男女雙方經過自由戀愛,徵得雙方父母同意,即可結為夫妻。在恩施石窯、大山頂等地,有「女兒會」的習俗,即每年農歷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過「女兒會」,自由戀愛,結為終身伴侶。改土歸流後,土家族被迫實行父母之命、媒約之言的包辦婚姻,清乾隆《鶴峰縣志》載:「至於選婿,由祖父母、父母主持,不必問女子願否。如女子無恥,口稱不願,不妨依法決罰,一與聘定,終身莫改。」
趕年
土家族團聚過年有其獨特的習俗:若臘月大則二十九過年:臘月小則二十八過年。土家人把提前一天過年稱之為「趕年」。
命字
命字:俗稱取號,男子多用朱漆金字木匾迎親,迎親前一日,親友鳴鼓奏樂將木匾送至新郎家中。父親率新郎拜領,謂之拜號匾,拜畢將匾懸掛於堂壁,謂升號匾。升號匾要三吹三打,鳴炮奏樂。鳴炮後,設筵堂中,挑童子九人加新郎共十人,叫做「陪十兄弟」,並且稱十人中新郎為「狀元郎」。
九子鞭
九子鞭又叫「天神鞭」,流行於漢、白、土家各族民間,尤以白族人民最為喜愛,他們把幸福、吉祥寄託於神靈,為取悅神佑,伐深山紫竹,竹頂開孔,內置九枚銅錢,鞭長約1米到1.5米左右,大小以本人手握為適,飾以花穗赤綢,紫里帶紅,十分醒目。打九子鞭既可獨舞,又可群舞,少則一人,多則上百。表演者手握鞭桿,伴著嗩吶不停舞動。方法有單手拍,雙手舞花,盤繞。時而在腳外側或內側拍打,時而又在肩上臂上輕敲,動作優美而粗獷。鞭桿舞動,古錢相擦,發出的響音富有韻律節奏,頗為動聽。動作有「天女散花」、「姊妹相會」、「雪花蓋頂」、「攔門左右」、「螃蟹夾草」等。
土家祭祀
土家人祭土地神,是為了祈求作為一方之主的土地神保佑五穀豐登和六畜興旺,也保佑一村人平安、驅邪護村。土家人對土地神十分虔敬,凡土家族地區每村每寨都有一個或多個土地廟,隨處可見。土地廟形式多種,有用大理石精心搭建的,也有用四塊粗毛板搭建的簡易廟或依山洞岩屋而建的土地廟。
高花燈
高花燈是流行於永定沅古坪一帶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時,十二人至十四人不等。配有鑼、鈸、嗩吶、鼓等樂器。每人手中拿一盞紙扎燈籠,內點蠟燭兩根,頂扎一木偶像,用五色紙剪成戲文故事如「八仙」 、「瓦崗寨」,「梁山英雄 」之類。高花燈表演有一套程式,要求東起西落,進一個「半邊月」,出一「月團圓」,舞個「太極圖」。亦可進民房表演,叫「願燈」,多為祝福、還願或為某家喜事湊趣。打吆喝、打口哨則只能到戶外表演,叫「眾燈」,是讓大家看的。
擺手舞
擺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響的大型舞蹈,帶有濃烈的祭祀色彩。歌隨舞而生,舞隨歌得名。擺手舞又名「社巴」,整個活動以祭典舞蹈、唱歌等為表演形式,以講述人類起源,民族遷徙,英雄事跡為內容。祭禮儀式畢,由「梯瑪」或掌壇師帶領眾人,進擺手堂或擺手坪跳擺手舞,唱擺手歌。土人作戰前跳此舞以助長士氣。擺手舞分單擺、雙擺、大擺手、小擺手數種。跳擺手舞擊大鼓、鳴大鑼,氣勢宏渾壯闊,動人心魄。舞蹈時雙手呈同邊擺動,踢腳擺手,翩躚進退,成雙成對,意境生動。擺手舞不僅是民間一種娛樂和健身性質的體育活動,亦是舞台上獨樹一幟的藝術奇葩,正是「擺手堂前艷會多,攜手聯袂緩行歌。鼓鑼聲雜喃喃語,裊裊餘音嗬囈嗬。」
三棒鼓
三棒鼓,唐代稱三仗鼓,約於明代傳入本境,並逐漸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形式。每年春節,藝人們結伴走村串寨拜年,表演對象不分貧富,戶戶必到。如遇貧寒之家,表演者將別家贈送的禮品相送,意在人人過節歡喜。充分體現出土家人熱情好客,心地善良的民族性格。對加強民族間團結有一定的作用。三棒鼓通常由三至五人組成,一人擊鼓唱詞,一人鑼鼓配樂,一人耍花棒。花棒三根,長一尺,舞者左右各執一根,將另一根拋在空中,左右開弓,擊打空中花棒使之不落地。也有以刀代棒,以五刀代三棒的技藝。鋼刀在空中歡跳,銀光閃閃,左右穿梭。技藝高強者,突然把刀拋得極高,來一個騰空飛腳,轉身外擺,繼續接刀上拋,令人眼花繚亂,不禁稱絕。打三棒鼓,通常有「鬧春耕」、「收割打場」、「慶豐收」、「拜年節」四套,分「鯉魚跳龍門」、「玉女穿梭」、「板岩漂灘」等項目。打三棒鼓技巧性強,表演時需高度集中,用力適當,貫通一氣,並與演唱者默契配合。
其它
土家族在改土歸流前,有「背婚」之俗,即新娘由其親屬背負到男方;改土歸流以後,新娘由其親屬背到大門,然後坐轎或步行。無論坐轎或步行,都要穿露水衣。土家族迎親時的攔門禮獨具特色。土家族青年男女結婚時,男女雙方各請一位能說會道的人當總管,男方總管(也稱路督管)率領迎親隊伍到女方迎親,女方要在大門外擺一張桌子,雙方總管對歌或對白。如果男方總管唱嬴了或講嬴了,就把桌子搬開,讓他進大門;如果男方總管唱輸了或講輸了,則要從桌子下面爬過去。
土家族新郎、新娘拜堂以後,雙方要同奔洞房,搶坐新床,俗稱「奪床」。其坐床習慣通常是男左女右,以床的中線為界。有心計的新娘,常搶坐在床的中線上,以象徵未來在家庭中地位。新郎亦不甘示弱,盡量把新娘擠到線外,彼此互不相讓,直到新郎把新娘的蓋頭揭開後,新娘嫣然而笑,奪床就此結束,然後夫妻共飲交杯酒。土家族青年男女婚後三日回娘家,俗稱「回門」,一般當日返回。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