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祖風俗兒童繪畫
1、清明節文明祭祖的方式有哪些?清明節祭祖的由來?清明節,你會去祭祖嗎?
我也是這個作業,自己打了一份調查報告,給你要不要?
主題:清明習俗
一、 活動准備
「洋節」的盛行,讓中國傳統節日面臨危機,「中國節」的模式化,讓年輕一代開始對傳統文化產生誤導。一提清明節,人們往往只想到上墳、祭祖,其實清明文化內涵很豐富,今年將利用國家調整法定節假日的契機,在清明期間,開展「我們的節日——清明節」綜合實踐活動,扭轉學生的認識,同時讓更多的青少年愛上中國傳統文化。」
二、 活動目標
1、了解清明節的來歷,知道清明節的習俗及文化內涵,樂於參與清明節的活動。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與人之間的親屬關系,懷念先祖、尊重長輩等。
3、敬仰懷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提倡「綠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過文明簡約而有意義的清明節。
三、 活動對象、情景
1、 清明節的由來
2、 清明節的農事諺語
3、 清明節的對聯
4、 節氣
5、 清明節的詩句
6、 清明節的民謠
7、 清明節的習俗
四、 活動過程
1、 清明節的由來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2、 清明節的農事諺語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 朦朦朧朧,清明播種。
麥怕清明霜,谷怕老來雨。
清明前後雨紛紛,麥子一定好收成。
春分後,清明前,滿山杏花開不完。
清明喂個飽,瘦苗能轉好。 清明不上糞,越長越帶勁。
清明種瓜,立夏開花。 清明種瓜,船裝車拉。
清明後,穀雨前,又種高粱又種棉。
3、清明節的對聯
①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
② 山清水秀風光好;月明星稀祭掃多。
③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
④流水夕陽千古恨;春風落日萬人思。
4、24節氣,清明節排五
24節氣名稱:即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以上依次順數,逢單的為節氣,簡稱「節」;逢雙的為中氣,簡稱為「氣」,合起來就叫「節氣」。人們為了便於記憶二十四節氣的順序,把二十四節氣中順序每節氣各取一個字編成了下列的歌訣:「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成了古人甚至現代人農事及日常活動的重要依據。
5、清明節的詩句
《清明》(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長相思——清明》
清明節,失明節,獻君淚和血,天地黯然淚不絕!
思難卻,恨難卻,三月新墳誰敢掘,捍君一腔血!
6、清明節的民謠
三月里來三月三,家家戶戶上南山。上墳祭祖去掃墓,要在墳頭把土添。
哎喲,哎喲,墳頭把土添。
為啥墳頭把土添,先人祖宗創業艱。後輩兒孫好好乾,前輩心裡才安然。
哎喲,哎喲,心裡才安然。
7、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寒食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清明節,民間忌使針,忌洗衣,大部分地區婦女忌行路。傍晚以前,要在大門前灑一條灰線,據說可以阻止鬼魂進宅。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中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之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綵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打馬球,也是端午之戲之一。馬球,是騎在馬上,持棍打球,古稱擊鞠。三國曹植《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之句。唐代長安,有寬大的球場,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馬球。章懷太子墓中《馬球圖》,畫出了唐代馬球的興盛:畫上,二十多匹駿馬飛馳,馬尾扎結起來,打球者頭戴襆巾,足登長靴,手持球杖逐球相擊。《析津志》記遼國把打馬球作為節日的傳統風俗,於端午、重九擊球。《金史•禮志》也記金人於端午擊球。宋代有「打球樂」舞隊。至明代,馬球仍流行。《續文獻通考•樂考》記載明成祖曾數次往東苑擊球、射柳。明《宣宗行樂圖》長卷中繪有宣宗賞馬球之場面。當時的官員王直寫的端午日觀打球的詩:「玉勒千金馬,雕文七寶球。鞚飛驚電掣,伏奮覺星流。炎頁過成三捷,歡傳第一籌。慶雲隨逸足,繚繞殿東頭。」北京白雲觀前也有群眾騎馬擊球之典。清代天壇一帶也還有馬球運動,直至清中葉之後,馬球才消失了。近年西安市又出現了仿古馬球運動,使這一古老的體育運動在絕跡多年後重又出現在中華大地上。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後,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
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並相傳至今。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一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一大口袋。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一蓮座牌位,用來寫上區號亡人的名諱。
五、 感想與建議
經經過這調查,我了解了有關清明節的一些習俗,進一步了解了中國的傳統節日。
2、清明節祭祖,一般有哪些習俗?
清明節掃墓都需要三叩九拜,還需要水果,香,酒等祭拜。本來就是掃墓,需要去除墳上的雜草,填土,掃墓,掛紙,燒紙錢等。清明節掃墓,懷孕的婦女不能參加。
清明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清明節這幾天,都是國家法定的節假日。放假回家給先人掃墓祭祀,是基本上的國人都會做的。清明節掃墓大致的流程就是,除草,填土,掃墓,掛紙,上祭,點香,燒紙,奠酒,跪叩。
第一,在清明節這一天去祭祀先人,大家都會帶著鐮刀去除雜草。時間久了墳上就會長出雜草,人們清明節去祭祀先人,都會將墳上的雜草去除干凈,在人們認為,墳上的雜草就像是先人庭院里的雜草一樣。
第二,填土是清明節祭奠也需要做的一件事,如果先人的墳上土不是很多,大家都會填些土上去。人們覺得先人的墳上土多,也就證明在陰間土地多。
第三,掃墓就是將墳周圍的雜草或者其他東西清理一遍。把墓掃干凈才能夠開始後面的流程。
第四,掛紙。這種紙是一種細長的掛紙條,紙條為細長方形,一般是墓碑上及福神碑上各用石頭壓著一疊紙條,而墓堆上則均勻地掛滿紙條。在農村許多地方,還是用竹子將這種紙掛在墳上,掛紙是白色的,還有一些紅的,綠色的東西點綴。
第五,上祭就是把供品放在墓前。祭品通常就是水果,餅食,糖果之類的。
第六,燒香是清明節也會做的一種習俗,將香點燃放在墳兩邊燃燒,暗指先人可以吃飯的意思。
第七,燒紙錢。在清明節去給先人掃墓,都會給先人,希望先人在下面能夠有足夠的金錢使用。
第八,三跪九叩。是祭祖的執行之禮,每次跪地必須叩頭三次,在行禮時雙腿合攏跪,身子俯下,雙手碰地面。顯的尊重先人。
第九,懷孕的孕婦不能給先人掃墓,人們覺得孕婦給先人掃墓不吉利。
3、清明節的主要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主要習俗有如下:
一、掃墓祭祖
清明節是我國最隆重、最盛大的祭祖大節,因此掃墓祭祖是其中最重要的習俗。人類最原始的兩大信仰,一是信仰天地,二是信仰祖先,掃墓祭祖不僅弘揚了我國傳統的孝道文化,而且還可以加強家族甚至民族的凝聚力。
二、掃墓後在山上野炊
在我們雲南有清明節吃羊肉的習慣,在這一天一個家族的人會聚集在一起,帶上提前殺好的羊、水、菜、鍋碗瓢盆在墓穴不遠處野炊。一般一個家族的人都會到場,很是熱鬧,一家人聊家常,述說著對未來的憧憬。
三、踏青遊玩
清明節期間正是春意盎然、春風得意的時節,在這個家族難得聚集的日子,人們會利用掃墓的機會,一大群人在山野間游樂、享受春天的樂趣,不僅放鬆了心情,而且還增加了親情。
四、戴柳條「驅鬼辟邪」
「戴柳條」就是把柳樹的枝條編織成一個環狀,然後戴在頭上。柳樹枝又稱為「鬼怖木」,具有驅鬼辟邪的作用,而清明節陰氣很重,很多地方稱之為「鬼節」。
清明節這一天人們往往要經過很多墳墓,在荒郊野外有的墳墓已經成為荒墳,長時間無人打理已經看不出墳墓的形狀,在這一天「戴柳條」可以防止人招惹上不吉利的東西,寓意著平安。
五、吃青團
做青團的主要原料就是「清明菜」,這種美食做法很簡單,這里不再贅述。吃青團不僅能預防疾病,而且青色代表有活力、長壽,寓意著一家人健健康康。
4、清明節主題繪畫作品有哪些?
需要工具:畫筆、畫紙
1、先畫出地平面,再畫出一個長方體的墓碑,墓碑前插著香,再用一根弧線在墓碑後面畫出墓包。
2、接著,在左側畫出一棵柳樹,注意要畫出垂下來的柳枝和枝條上的樹葉。
3、然後,在墓碑的右邊畫出一對祭祖的夫妻,女人披散著長發,臉上畫出淚滴,手裡拿著一束花,男人站在女人身旁,一隻手隱藏在女人身後,像是在安撫妻子,注意遮擋關系。
4、下面在畫面的最右側,寫出主題詞「清明節掃墓」,並把字體塗上綠色。
5、最後把柳樹塗上棕色的樹乾和綠色的樹葉,墓碑和墓包塗上灰色,人物的頭發塗上黑色,衣服塗上淺藍色,這樣就完成啦!
5、傳統節日的繪畫有哪些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相信大多數人都聽過這句出自童謠《忙年》里的第一句吧。農歷臘月初八這天就是臘八節。每年臘八節一到,家家戶戶都會熬上臘八粥,北方的人們還會泡上一大罐兒臘八蒜。在冬日寒冷的日子裡,喝上一口香香甜甜的臘八粥,看著一大罐兒白白胖胖的大蒜浸泡在醋里,不禁開始暢想大年三十兒晚上就著臘八蒜吃餃子的情景了。
1.臘八節
2、祭灶節(小年)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跟著《忙年》童謠的下一句,我們就來到了農歷臘月二十三,「小年」祭灶節的日子。
祭灶節由來已久,早在夏朝,灶君(灶王爺)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
相傳每年到了臘月二十三這天,灶王爺都要回到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稟告人間的善惡是非,玉皇大帝以此作為對人們獎懲報應的依據。所以啊,人們要在這天好好地奉拜家中的灶王爺——給他吃好吃的餃子,除此之外,還給灶王爺吃用飴糖和面做的糖瓜兒,讓他吃了以後粘粘糊糊地張不開嘴,只能簡單地跟玉皇大帝說「好」。
3、春節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除夕的餃子年年有。」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雖然春節的正日子是農歷正月初一,但是過年的氣氛可是早早就開始了!家裡打掃得窗明幾凈,各種年貨提前采買,紅紅的春聯、福字、窗花也貼在相應的位置。到了大年三十兒除夕的晚上,大家一起吃年夜飯、守歲、放鞭炮,熱熱鬧鬧地闔家團聚。正月初一呢,則是傳統拜年的日子,晚輩給長輩拜年祝福,長輩給晚輩紅包壓歲。真是又熱鬧又喜慶!
4、元宵節
過年的尾聲落在農歷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上。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正月十五這個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稱為元宵節。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有了元宵節,傳統習俗包括吃元宵或湯圓、猜燈謎、出門賞月、燃燈、放焰。
5、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農歷三月,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第108天,便是清明節。公歷的日期是在每年的4月4日或4月5日。
清明節的起源,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一種固定的風俗。
6、端午節
賽龍舟,吃粽子,帶香囊,掛艾草,喝雄黃酒,這些都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古代吳越地區崇拜龍圖騰的部族在每年的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後來相傳,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得知楚國亡國的消息後,悲憤至極,在五月初五這天抱石跳汨羅江自盡,人們將這一天作為紀念屈原的日子。
7、七夕節
農歷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名乞巧節——這天夜晚女子有在庭院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的傳統,因此叫「乞巧」。後來因為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這個節日又被賦予了浪漫的色彩,現在是我們中國的「情人節」。
8、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們中國人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秋節。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自古便有賞月、吃月餅、賞花、飲桂花酒、玩兒花燈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月之圓象徵人團圓,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也祈盼豐收和幸福。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9、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節日。慶祝重陽節的習俗一般包括登高遠眺、觀賞菊花、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1989年,重陽節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10、冬至節
冬至陽生春又來。每年公歷的12月21日或22日,北半球一年中日照時間最短的這天,便是我們的冬至節。周秦時代,以冬十一月為正月,以冬至為一年的起始過新年,直到漢朝漢武帝採用夏歷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所以說單純地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古人認為自冬至開始,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冬至節最被人們熟悉的習俗就是吃餃子、吃湯圓啦!
6、清明節祭祖有什麼講究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清明掃墓通常程序: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干凈。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序很關鍵,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
清明除了掃墓,還有很多活動,例如蹴鞠、放風箏、盪鞦韆、踏青、植樹、斗雞等等。
祭祖的禁忌:
1.不穿紅衣服、色彩艷麗衣服,素裝體現莊重。
2.忌開玩笑、污言穢語,嘻笑怒罵,忌說負面不文明的話。
3.不可跨過墳墓及供品。
4.不能跑到別家墳墓或對墓穴設計評頭品足,會被視之為褻瀆,遇到不好的氣場,那便惹到一身麻煩回家。
5.懷孕女人不參加。
6.生理期間女人不參加。
7.祭祀當天禁止買東西帶回家,切忌購買鮮花、衣服、鞋子等帶回家。
8.運氣低的,可以找一塊紅綢子綁在小腿腳腕部。
(6)清明祭祖風俗兒童繪畫擴展資料:
清明節祭祖需准備的東西:
1.鞭炮
進入墓地,要先點燃炮,炮不能離墓地太近,更不能在墳頭上放,要和墓地有一定距離。
2.香
香,好比電波信號,你香一點燃祖先就收到了,知道他的子孫來祭祀了。
3.蠟燭
蠟燭代表燈,照亮子孫的光明大道,不至於讓子孫後代走偏道。香、蠟燭是清明祭祀必備的、重要的物品。
4.鞭炮
進入墓地,要先點燃炮,炮不能離墓地太近,更不能在墳頭上放,要離墓地一些距離。
5.黃裱紙
黃裱紙,宜少不宜多。燒紙不要過於急,急不好,要四張四張燒,切記不要用棍亂挑,容易破碎。動作一定要緩慢,端莊,如理如法,因為你是在續香火,務必要焚燒干凈。
6.水果
水果代表結果,墳地可以管我們三至五代,帶五種水果即可。
7.糕點
糕點,代表五穀,糕點可視具體情形而定。
8.酒
酒是五穀的精華,祭天,祭地,祭祖都要用酒,所以要向祖先奠酒,倒三下即可。
9.鮮花
菊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清明上墳一般以菊花為宜,白色菊花尤其對景。
參考資料:
人民網--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清明節需要注意什麼?
7、關於清明節的畫畫作品有什麼?
關於清明節的畫畫作品:清明節食俗吃歡喜團、清明節食俗吃清明果、清明節食俗吃饊子等。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四川成都一帶有以炒米作團,用線穿之,或大或小,各色點染,名曰「歡喜團」。舊時,在成都北門外至「歡喜庵」一路擺賣。清人《綿城竹枝詞》有詩雲:「『歡喜庵』前歡喜團,春郊買食百憂寬。村醪戲比金生麗,偏有多人醉腳盆。」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煉身體。
8、清明節繪畫又簡單又漂亮的圖畫
清明節繪畫又簡單又漂亮的圖畫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下文是為大家精選的清明節繪畫又簡單又漂亮的圖畫,歡迎大家閱讀欣賞。
清明節的傳說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歷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說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說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春分後十五天為清明,是郊遊的好日子。清明又是掃墳祭祖的日子,民間又稱為「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有城隍出巡的儀式。
清明節的天氣特點
清明是表徵物候的節氣,含有天氣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時至清明,華南氣候溫暖,春意正濃。但在清明前後,仍然時有冷空氣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氣溫連續3天以上低於12℃,造成中稻爛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種、栽插要避開暖尾冷頭。在西北高原,牲畜經嚴冬和草料不足的影響,抵抗力弱,需要嚴防開春後的強降溫天氣對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時節雨紛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就一些地區而言,情況並非如此。特別是華南西部常處於春旱時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帶的一半;華南東部雖然春雨較多,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過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農業生產之需還須靠年前蓄水補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應當加強對雹災的防禦。
清明時節,除東北與西北地區外,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日平均氣溫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長城內外,到處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時節,麥長三節」,黃淮地區以南的小麥即將孕穗,油菜已經盛花,東北和西北地區小麥也進入拔節期,應抓緊搞好後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進入大批播種的適宜季節,要抓緊時機搶晴早播。「梨花風起正清明」,這時多種果樹進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輔助授粉,提高座果率。華南早稻栽插掃尾,耘田施肥應及時進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將要播種。「明前茶,兩片芽」,茶樹新芽抽長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蟲;名茶產區已陸續開采,應嚴格科學採制,確保產量和品質。
清明節祭祖習俗
一、墳頭長草必需修整
墳墓上長植物的,必需要清除,萬萬不可使其長出氣候。這一點最重要不過,要知道,所謂掃墓,就是讓你清掃不利於墓地的東西,墳頭的草木會對家族的成員造成傷害,包括了氣運和健康,都是大大不利的。
二、發不遮額忌買鞋
事實上,清明節也算是鬼節,當然在發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頭發不能遮住額頭,額頭是人身體的神燈所在,是不可蓋住的。同時鞋子也不要在當天購買,因為鞋同邪,有點常識的朋友大多不會在這天購買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三、忌嬉罵,非議先人
掃墓完畢後,有人帶著孩子去的,可能剛開始還算肅穆,一結束就開始打打鬧鬧,嘻嘻哈哈了。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墳地畢竟是陰靈沉睡之所,嬉笑怒罵會滋擾陰靈,是大不敬,可能會招致報復,非議先人就更不可取了,假如你路過他人的墓地,對逝者品頭論足即是褻瀆的行為,屆時麻煩上身就怪不得誰了。
四、清明節掃墓時間
掃墓時間最好選在陽氣比較旺的'時候,即上午9時後到下午時前最好,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動,因為此時陽氣已逐漸消退,陰氣逐漸增長,若是時運低或身體弱的人,在陰氣重的傍晚祭祀,可能會影響運勢。在清明節前後五天,和清明節當天都可以,但寒食節這天不能掃墓,寒食節即清明節的頭一天。
清明節祝福語
1、清風朗朗至閣樓,楊柳依依拂情柔,古人贈別折楊柳,絲絲情意今依舊,我用簡訊傳問候,一字一句似醇酒,談笑之間驅離愁,清明節願你無憂,幸福長久。
2、清明節惦念心如焚,路上思緒心中神。借問真情何處有,發條簡訊暖人心。輕輕拂水遠遠去,多是多少夢。夢是當年勇。自古生老是常態,願是平安願是財。
3、今天你與我清明時節來踏青,賞花觀景好心情;植樹成林好遮蔭,美化環境一份力;寒食日里吃雞蛋,破殼重生好前景;清明節里放風箏,趕走晦氣來好運!
4、總有記憶無法抹去,總有相思藏在心底;總有事情無法重來,總有逝者值得緬懷;總有情誼綿延無期,總有祈禱發自心底。清明,願身邊人健康,祈福未來。
5、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種一粒希望,徜徉成功的海洋;播一粒愛情,收獲情深意濃;灑一顆健康,身強茁壯;插一顆吉祥,幸福盪漾;清明節心情如春明朗!
6、一條簡訊,有如此多的思念,只因它承載了濃濃的祝福。一個假期,有如此的難遇,只因它承載久久的故事。一個好友,有如此的牽掛,只因它是世上的唯一。
7、清明節,踏青節,每年四月的四日至六日間,春光明媚,草木吐青,春遊的好時節,親朋好友出去走走,到處轉轉,抖擻抖擻精神,開始新的一天,新的一年!
8、清明贈你清山清風清泉,願清神清爽清閑;贈你明窗明水明月,願明朗明理明媚;贈你清水清石清天,願清聲清氣清韻;贈你明珠明燈明鏡,願明眸明晰明艷!
9、清明時節要踏青,賞花觀景好心情;植樹成林好遮蔭,美化環境一份力;寒食日里吃雞蛋,破殼重生好前景;清明節里放風箏,趕走晦氣來好運!清明節快樂!
10、清明時節雨紛紛,莫要悲傷傷自身。心中惦念親人情,莫讓哀傷擾生活。送上祝願願珍重,身體健康要照顧。保持樂觀心態好,未來生活多精彩。清明節快樂!
11、清明節到,親情看清,讓愛永存;名利看清,讓心平和;健康看清,身體無恙;朋友看清,患難與共;人生看清,快樂永駐;明天看清,生活充實,瀟灑地過!
12、又是一年清明日,此時好景莫忘記;朋友祝福在心底,願友心情最美麗;清明祭祖日子裡,緬懷先人要牢記;叮囑祖先多給力,保佑年年都如意。清明節快樂!
13、一捧黃土,一杯老酒,三支香燭,幾把紙錢,聲聲爆竹,怎表掛念?人已故去,天亦有情。逝者已逝,生當珍惜,節哀順變。清明節要保重身體,勿憂思過度!
14、清明時節雨紛紛,老闆就是不加薪;借問快樂何處有,朋友簡訊裡面尋;雖然老闆不加薪,快樂幸福不可分;心中祝願永留存,願你開心每一分。清明節快樂!
15、綿綿細雨,代表我對你的思念;淡淡清香,代表我對你的牽掛;暖暖春風,代表我對你的祝福;潺潺流水,代表我們的友誼長存;清明節,對你祝福依然不斷。
16、清除你生活的苦惱,讓你心情明朗;清除你內心的煩躁,讓你心如明鏡;清除你工作的懶散,讓你精明強干。清明節到了,願你要清楚我的關心,明白我的祝福哦!
17、清明節氣悄悄到,春光春色春景好,郊外踏青齊歡笑,煩惱全都拋雲霄,山清水秀鳥鳴叫,春風得意樂逍遙!願你背上行囊,清明踏青去吧!祝:清明節旅途愉快!
18、清明節安慰問候簡訊陣陣春風吹綠,縷縷春光明心,絲絲春雨潤物,聲聲問候暖情,清明節了,只言片語伴隨你,願你照顧好自己,關心親人和好友,祝你節日快樂!
19、讓哀愁,在鮮花的清香中,飄散;讓追求,在舒爽的清風中,拓展;讓思念,在清明的問候中,祝願;朋友,祝你清明節萬事順安,吉祥常伴,快樂綿綿,美好天天!
20、細雨紛紛,濕潤了我對你的想念;想你深深,承載著我對你的祝願。老朋友,清明節到了,願你把幸福快樂抓緊一點,將平安健康看牢一點,讓生活充滿希望每一天。
21、清明節到了,願你:工作的事情放放,疲勞的身體歇歇,煩躁的心情甩甩,快樂的踏青轉轉,美麗的春景賞賞,秀色的山水看看,開心的休息爽爽,充足的時間玩玩!
22、清明時節雨紛紛,黃花楊柳風含悲;祭祀先人懷舊憶,相思一片起心底;緬懷時光流年逝,祝福朋友康樂福;珍惜眼前好時光,幸福生活萬年長。清明節快樂!
23、清明節,三月三,杏花桃花開滿山;穀雨前,清明後,滿山遍野走一走;春風吹,春花飛,草長鶯飛惹人醉;走一走,游一游,健康快樂真是美!
24、清明時節雨,行人慾斷魂。低頭尋住處,遙指杏花村。春風拂楊柳,思念上心頭。點點滴滴淚,情切思故人。清明節,靜哀莫,淚低垂!
25、走過清明時節,把思念放進歲月,劃友情的船擺渡不歇,讓彼此的關懷永不斷絕。願清明的風景,滋潤你的眼,悠閑你的心。
26、清明節,天氣陰了,思念深了,雨滴下了,牽掛多了,腳步快了,節日到了,祝福寫了,真情表了,祝你一生幸福快樂,永遠健康!
27、焚香在墓前,縷縷都是難言的痛;酹酒在墳頭,滴滴都是傷心的淚;祭花在墓前,朵朵都是離別的情;叩首在墳頭,次次都是難舍的愁。清明節到了,願逝者永安息!
28、清明節氣來踏青,賞花觀景好心情;植樹成林好遮蔭,美化環境一份力;寒食日里吃雞蛋,破殼重生好前景;清明節里放風箏,趕走晦氣來好運!
29、清明小長假,祝福簡訊發,春風亦盎然,思念恆流長,快樂似紙鳶,只欠沒轉發。清明節祝福繽紛,願君笑口常開,事事如意!
30、風涼雨綿綿,清明哀連連。青煙到天邊,涕淚泣墓前。焚香寄思念,一片情漫漫。悲傷不能言,心中車輪轉。只願永平安,生者福無限。
31、捎去對你的思念,捎去想說的話語,捎去祈禱的心願,捎去那些紛飛的祝福和夢靨。清明節來到,親愛的人啊,願你知道,我們一切都好。
32、生活,可以簡單一點;情感,就豐富一點。飲食,也簡單一點;營養,就豐富一點。語言,也簡單一點;思想,豐富一點。簡訊,也簡單一點;清明節,幸福一點。
33、記憶中每次的清明節總是細雨紛飛,有人說那是人留下的眼淚,也許那是離別的人對這個世界的不舍。活著的人,更要好好的生活,給逝者以安慰。
34、清明節掃墓,別忘掃去堆積一年的心靈之塵。掃去懊惱心放寬,掃去霉運好事來,掃去孤單朋友多,掃去貧困財運添,掃去病痛身材棒,掃出美好新未來!
35、清明節,小長假,憂愁煩惱都放下;去踏青,去旅遊,健康安全記心頭;出遠門,衣帶足,吃飽睡好精神足;多休息,多放鬆,甜蜜快樂放心中。
36、過多的安慰無法拂去你的淚水,過多的簡訊也不能撫平你受傷的心扉。我只想輕輕地對你說:清明節到了!遠方的我永遠在你身邊祝福你、支持你。
37、清明時節雨花飄,飄散的是思念的味道;戶外踏青花枝俏,炫耀的是今日的幸福;桃花鮮艷青青草,曼妙的是生活的美好;緩解疲勞煩惱拋,釋放的是情懷;清明時節,珍惜眼前的幸福,願你事事順利幸福繞!
38、清明時節雨紛紛,老闆就是不加薪;借問快樂何處有,朋友簡訊裡面尋;雖然老闆不加薪,快樂幸福不可分;心中祝願永留存,願你開心每一分。清明節快樂!
39、人生何其漫長,長長的路需要我們用一輩子來走;人生又何其短暫,一輩子的時光就在那電閃火花間轉瞬即逝。把握人生,珍惜每天,願你清明節快樂!
40、揚起我們的微笑,祭奠過往的苦難,用一顆堅強的心,迎接生活的美好,珍惜我們擁有的,不抱怨,不放棄,清明節到了,跟我們頹廢的過去告別,迎接新的明天。
41、不忘過去的曾經,作別昔日的從前,吸取失敗的教訓,總結成功的經驗,回味逝去的歲月,展望美好的明天。清明,讓我們把往事懷念!
42、清明鮮花俏,一捧來表孝。清明柳幡飄,家家團圓好。清明艾草香,戶戶掛親謠。清明祭祖忙,鴻運高高照。清明齊探親,事業步步高。
43、清明小長假,踏青游天下:出去走一走,散去煩與憂;出去逛一逛,身體健又壯;出去看一看,快樂無極限。祝清明節幸福快樂永遠!
44、楊柳青青春來到,點點思緒隨風舞;遙在他鄉逢清明,勿能回家伴二老;千里傳音送問候,拳拳孝心在其中。願父母身體健康福壽長!
45、清明節到了,細雨紛紛下,祝福伴著細雨寄給你;春風輕輕吹,吉祥隨著春風郵給你。清明節,祝健康幸福又如意、生活甜蜜開心伴。
46、清明節,天氣陰了,思念深了,雨滴下了,牽掛多了,腳步快了,節日到了,祝福寫了,真情表了,祝你一生幸福快樂,永遠健康!
47、桃花庵里桃花仙,清明時節夜未眠,先人已乘黃鶴去,我們仍要瀟灑的活著。清明節,我相信我們會越來越好,因為我們有先人的保佑!
48、清明節燒了蘋果手機給老祖先的人,擔心老祖先不會用的可以放心了,因為祭祀店老闆說了,喬布斯已經下去教了,你們不用瞎操心了。
49、閱盡世間坎坷,最難過的是情關,在這個節氣里撒一滴清淚,為九泉下的親人,抬頭望望天空,祈願逝者安息,生者平安,清明節快樂!
50、清明悲別離,綿綿無盡期。春雨綿又密,灑落在墓地。又把故人憶,淚水滿心底。惆悵無人替,焚香情依依。轉眼又一季,酹酒長相思。
清明節氣古詩
1、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3、寒食
(唐)韓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4、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5、《阮郎歸》南國春半踏青時
(唐)歐陽修
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棲。
6、清明後登城眺望
(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7、清明日曲江懷友
(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於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8、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9、清明
(唐)孫昌胤
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並羽儀。
10、清明日憶諸弟
(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11、長安清明
(唐)韋庄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鞦韆。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12、清明日
(唐)溫庭筠
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
出犯繁花露,歸穿弱柳風。
馬驕偏避遙雞駭乍開籠。
柘彈何人發,黃鸝隔故宮。
;9、怎樣畫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的傳說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中國漢族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國的滿族、赫哲族、壯族、鄂倫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瑤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個少數民族,也都有過清明節的習俗。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在山西大部分地區是在清明節前一天過寒食節;榆社縣等少數地方是在清明節前兩天過寒食節;垣曲縣還講究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前二天為小寒食。
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一般是在公歷4月5號前後,節期很長,有10日前8日後及10日前10日後兩種說法,這近20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原是指春分後十五天,1935年中華民國政府明定4月5日為國定假日清明節,也叫做民族掃墓節 。
《歷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0、老師讓辦一張清明節的的手抄報,怎麼畫?我畫畫技術超爛,越簡單越好!!!
清明節的由來與傳說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於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於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後,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還用麵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後,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後,以示懷念。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中國傳統習俗中最重視的其一節日就是清明節了。清明節就是現在的民族埽墓節。按主日說,約在四月五日前後,按農歷,則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以這種歲時歷法來播種、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的。
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正碓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合並為一了!
在墓前祭祖埽墓,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的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兄戰國時代埽墓之風氣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時,下韶定寒食埽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皂隸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婦孺耐不住寒冷,也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於是就定了踏青、郊遊、盪鞦韆,踢足球、打馬球、插柳,拔河,斗雞等戶外活動,讓大家出來曬曬太揚,活動活動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節除了祭祖掃墓之外,還有各項野外健身活動,使這個節日,除了有慎終追遠的感傷,還融合了歡樂賞春的氣氛;既有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到處是一派清新明麗的生動景象。真是一個極富特色,非常特別的節日。
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系。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志,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祭掃墳塋是和喪葬禮俗有關的節俗。據載,古代「墓而不墳」,就是說只打墓坑,不築墳丘,所以祭掃就不見於載籍。後來墓而且墳,祭掃之俗便有了依託。秦漢時代,墓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
《漢書.嚴延年傳》載,嚴氏即使離京千里也要在清明「還歸東海掃墓地」。就中國人祖先崇拜和親族意識的發達、強固來看,嚴延年的舉動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後世把上古沒有納入規范的墓祭也歸入五禮之中:「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入五禮,永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風必然大盛。
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為華人的重要節日。
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來源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圖片,蒽,去百度上找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