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出行的風俗

出行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21 03:59:07

1、出遠門前定要先「拜神」,中國還有哪些習慣?

舊社會,城鄉居民禁忌較多,表現在人們行為的各個方面,相沿成習俗。其中,有合理的禁忌,但是,大多都帶著一些封建迷信色彩。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不合理的禁忌,已經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知識水平的提高,逐漸淡化、禁絕了。

可以說,在古代傳統的中國人還是有很多傳統習俗的,全國性的風俗習慣更是不少,地方性的風俗習慣那就是多如牛毛了。

我們不像西方國家有基督教這樣的一個“神教”,全民都信仰這樣的宗教,且絕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都由《聖經》所規定,一點也不能有差池。這就是西方與我國之間的不同之處,我們沒有全國性的宗教組織,很多風俗都是由各地的生活習慣發展而來的。並且,這樣的風俗也沒有像《聖經》這樣文字版的規則約束。

在宋朝的時候,老百姓們就有在外出時候先行祭神的習俗,當然,也是為了祈禱能在路途中獲得平安。

這些在老百姓外出祭祀的神仙就是“行神”。

因其與古代中國人民日常生括密切相關而被祀奉,為“五祀”之一。唐孔穎達疏曰:“國行者,謂行神在國門外之西。”至於所祭路神為誰,歷來說法不一,《軒轅本紀》稱為黃帝元妃螺祖;顏師古拄《漢書》說是黃帝之子;《風俗通義》卻認為是共工之子修。

在古代,“行神”也有兩類,古代出行方式主要有陸上出行和水上出行,也就相應的產生了“陸地行神”和“水上行神”。所以說,假如以前有飛機這樣的出行方式的話,那麼,肯定也就有了第三類行神了“空中行神”了。

其實,中國之所以會出現這么多的“行神”,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古代中國社會還是比較安土重遷的,很少出門,人口流動也比較小。相應的,路途中的服務場所也是比較少的,甚至,還有很多是黑店,殺人越貨的事情也是常有發生。

總之,在中國古代,出行方面是非常不安全的。

對於此,大家也沒有什麼好辦法,甚至,連皇帝出行都很小心,皇帝出去的也很少。所以,更加無權無勢的老百姓們也就只能祈禱,寄希望於那些虛無縹緲的“行神”了。

這種“祭行神”的情景,甚至,在《清明上河圖》上也有體現:圖上有一輛串車在前面行駛,後面跟著一行人,其中,有三個人中,一個人跪在地上口中在念叨著什麼,應該就是祭祀用語了,另兩個人恭敬的站立著,兩手作送別狀,這應該就是一種祭行神的場景。

外出遊子何時能平安回來都是一個未知數,所以,人們只能用自己最真誠的心,來祈禱遊人外出一切順利。

其實,“陸地行神”也分為很多種,比如:天下最難走的蜀道就有一個“行神”,名字叫做“梓潼君”。這個神本身是晉代人,自稱蜀王,與前秦皇帝相抗衡,最後戰死。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就給他建了一座廟,傳說,對於老百姓的祈禱很是靈驗。

相傳,在唐玄宗逃亡四川的時候就得到了他的保佑,後來唐僖宗去四川避亂也得到了梓潼君的庇佑。也因此,梓潼君的行神名氣也越來越大,很多去蜀地的人都要去祭祀他,祈求出入平安。當然,古代的很多神仙都是兼職很多種身份的,比如:這位行神梓潼君。

他還被認為是“文昌神”,是主管考試運程的,很多古代的秀才,在考試之前都會去求文昌君的。其實,神仙兼職對於老百姓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情,畢竟,要想求些事情,只需求一座廟的神就行了,不用來回跑,這樣看來還是挺省事的。

與此同時,唐、宋時期的海外貿易以及出海謀生的人越來越多。

所以,人們的海上活動也越來越多了。而海上出行要比陸地出行的風險更大,船毀人亡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因此,“海上行神”也有很多,只要靈驗就會被認為是“海神”,因為,以海洋為生的人對於海上安全的需求更加的迫切。

沿海地方,又以福建沿海的老百姓對“海上行神”的祭祀最虔誠,僅就這一個省份就有很多“海神”,他們在各自的區域享受著老百姓們的祭拜。比如:東甌女神、靈顯侯、大官神等等。後來,由於“天妃”這一海神的崛起,其它的很多“海上行神”的祭祀也就沒落了。

天妃本身具有很傳奇的經歷,她原本是五代時期福建地區的一個軍事將領的後代,從小能夠預知禍福興衰,而且,傳聞她能夠在海上巡遊飛翔。民間老百姓對其也是越傳越神,於是,就開始祭祀這個女孩子,之後被稱為“天妃”。

後來,更是發生了一件令民間對天妃信仰更加堅定的事情。

說的是:有一次很多船出海遇到了大風暴,所有的船都沉沒了,最後,只有一條小船幸運的返航了,而這只小船就供奉著天妃女神。天妃其實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媽祖,從此以後,在福建以及其他沿海地區都興建了大大小小的媽祖廟,以此來祈求出海平安。

到了現代社會,民間信仰也開始走下坡路,很多原先被祭祀的神仙,再也得不到大家的供奉了。原因也很簡單,現代社會有了更先進的科技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抗風險的能力也就相應的增強了。

所以,以前那種出遠門就很危險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安全系數提高了人們再也不用把自己的安全出行寄託在虛無縹緲的神仙身上了。

2、腦洞清奇,盤點出國游的奇葩習俗禁忌有哪些?

現在生活條件變好了,很多人都選擇出國旅遊。但是在旅遊的時候我們也要了解一些外國國家的禁忌,防止發生意外或者不愉快。我盤點了一些國家的常見禁忌,一起來看看吧。

在日本餐桌禮儀是非常重要的。在吃飯的時候,不可以把筷子插在飯里,因為這是敬奉神明和死人的方式。在吃菜時也不可以從菜中間開始吃,撥弄菜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

去蒙古旅遊的時候也非常需要注意。蒙古人崇拜火也崇拜水。所以在蒙古,不可以在火爐上烘烤濕東西,不能往爐灶里扔臟東西,也不可以跨過爐灶。不可以在河流中洗手沐浴或者洗別的臟東西,蒙古人將水視為生命之源,非常愛護水資源。也不可以用手摸陌生小孩兒的頭,他們認為陌生人的手不潔凈,摸孩子的頭對他的發育和成長沒有好處。

在印度,左手是不潔的代表。所以在印度或者中東地區旅遊的時候,吃飯以及接拿東西一定要用右手。在交出東西以及拿取東西的時候,最好要用雙手,一定不要用左手,不然會被認為是在輕視他,而雙手接拿東西會顯得更有禮貌。印度人十分崇拜牛,認為牛是神聖的,所以在街上經常可以看到牛群在走動,一定不要去打擾它們。

每個地區都有當地獨特的風俗習慣,如果出國旅遊一定要提前做好工作,避免冒犯了當地的居民,鬧出麻煩,一定要入鄉隨俗。

3、什麼是交通民俗?

交通民俗概述
衣食住行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為了生產生活,人們必須出行,自從人類在地球上出現,就開始不停地奔走,陸行乘車、水行乘舟。在歷史的演進過程中,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交通民俗。交通民俗:交通運輸過程中反映出的各種風俗習慣。而各種不同的風俗習慣又是通過交通運輸的兩大要素——交通運輸通道和運輸工具反映出來的。相關鏈接:「交通」的古代含義:《說文解字》解釋說:「交,脛也」,指小腿,即指行走中運動頻率最高的部位;「通,達也」。 「交通」相組,就是通過雙腿的運動而達及四方。
(一)、交通民俗相關的話題
關於「出行」的諺語:
「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時難」
「在家孝父母,何必遠求仙」
「出得門多,受得罪多」
「金窩銀窩,不如家裡的草窩」
「家貧不是貧,路貧貧煞人」
「出門人,三分小 」
「多喊一聲哥,少走十里坡 」
「出門三里地,就是他鄉人」
(二)、交通輸通道的主要類型
陸路:平直大道、棧道、盤山道
水路:天然水道、人工水道
橋索:橋梁、索橋
(三)、交通工具的主要類型和分布
中國傳統的交通工具可分為陸行和水行兩大類,正所謂陸行以車馬,水行以舟船。《淮南子·齊俗訓》中已經有了「胡人便於馬,越人便於舟」的記載。作為流傳千年的民間諺語,「南船北馬」簡潔生動地描述了南北民族極有特色的交通運輸民俗。
現在這些民俗,有的已經要消失了。
一部分只是作為旅遊項目還在運輸著遊人和貨物。

4、民俗出行,落腳吃什麼的說法是否有落地餃子出行面的說法

上馬餃子下馬面

---或稱「出門餃子還家面」

山東人好走南闖北,外出,歸家,迎客,送客,都有可親可喜的風俗。
自己家裡有人外出,或者歡送客人,都要請即將上路的人吃餃子,這叫
做「上馬餃子」,說是餃子的樣子象古時的銀錁和元寶,希望他出門發財。
家人遠歸或者有客登門,接風的飯必定是面條,俗稱「下馬面」,傳說是面
條象繩索,絆住來客的馬腿,要他多住幾天,表示親熱。要是飯食安排錯了,
便有些難堪。「下馬」吃餃子,表示主人有逐客之意,而「上馬」吃了面條,
絆著了馬腿,預示旅行將不順利

5、春節出行習俗

門神,傳說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壘。東漢應劭的《風俗通》中引《黃帝書》說:上古的時候,有神荼、郁壘倆兄弟,他們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樹,樹蔭如蓋。每天早上,他們便在這樹下檢閱百鬼。如果有惡鬼為害人間,便將其綁了喂老虎。後來,人們便用兩塊桃木板畫上神荼、郁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南朝《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一日,「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郁壘,俗謂門神」。然而,真正史書記載的門神,卻不是神荼、郁壘,而是古代的一個叫做成慶的勇士。在班固的《漢書·廣川王傳》中記載:廣川王(去疾)的殿門上曾畫有古代勇士成慶的畫像,短衣大褲長劍。到了唐代,門神的位置則被秦叔寶和尉遲敬德所取代。

6、北京地區春節出行習俗講究

北京的春節習俗有哪些
原答案: 按照北京的老規矩,過農歷的新年(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初旬就開頭了。"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這是一年裡最冷的時候。可是,到了嚴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們並不因為寒冷而減少過年與迎春的熱情。在臘八那天,人家裡,寺觀里,都熬臘八粥。這種特製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細一想,它倒是農業社會的一種自傲的表現--這種粥是用所有的各種的米,各種的豆,與各種的乾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蓮子、花生米、葡萄乾、菱角米……)熬成的。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臘八這天還要泡臘八蒜。把蒜瓣在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來,為過年吃餃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要多吃幾個餃子。在北京,過年時,家家吃餃子。
從臘八起,鋪戶中就加緊地上年貨,街上加多了貨攤子--賣春聯的、賣年畫的、賣蜜供的、賣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這一季節才會出現的。這些趕年的攤子都教兒童們的心跳得特別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聲音也比平時更多更復雜起來,其中也有僅在臘月才出現的,像賣憲書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7、古人重禮 古人乘車馬出行有哪些方面的禮儀化規定

上古時期,人們都是站著乘車的。《禮記•曲禮上》記載: 「婦人不立乘。」可見男子大都是立乘。乘車的位置是輿的前部、軾木之後。站在車上,眼睛要看車前十六步半的地方。憑軾時,目光只看到馬尾。回頭看時,目光不超過車輪中心。據說,孔子就很講究乘車姿勢。乘車過程中,如果遇到尊者,要行軾禮,即用手扶軾(車廂前欄板上的橫木),躬身低頭看著馬尾,來表示敬意。

古人乘車尚左。《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卷八中說: 「古人尚右,獨乘車尚左,所以然者,古乘車橫長,而立乘,故尊者須人護持,而御者立於當中,尊者居左,驂乘從右扶持之,其勢順,易置則不順也。若兵車則御者居左,元帥居中。兵車法,將居鼓下,故御者在左。」這段話很詳細地解說了古代乘車禮儀中的位次問題。也就是說,古代一車三人,其中尊者在左,御者在中,車右在右。如果車中尊者是國君或主帥,則居於當中,御者在左。車右又叫驂乘,他的任務是或者執戈御敵,或者在車遇險阻時下車排除障礙、推車。車右通常都是勇武而有力的人,如《鴻門宴》中沛公的驂乘樊噲,因其勇武甚至得到了項羽的惺惺相惜。

《禮記•曲禮上》規定君子乘車,如果經過卿的朝位就要下車,這是一種禮儀。春秋時,衛靈公與夫人夜坐閑談,聽到有磷磷的車聲自遠而近,到宮門閡柱下就停了,過了閡柱卻又響了起來,且車聲漸漸遠去。衛靈公夫人說這一定是蘧瑗,衛靈公很奇怪,問她怎麼知道。衛靈公夫人說,禮制規定,過國君的門要下車,見國君的馬要扶軾,蘧瑗是衛國有名的懂禮的賢才,絕不會因為黑夜中別人看不見,就不行這個禮的。靈公派人出去打聽,果然剛才是蘧瑗。

8、民間習俗,上車餃子下車面的由來?

上車餃子下車面這一習俗的由來是人們根據餃子和面的形狀和特點,為它們賦予了符合“上車”和“下車”特點的祝福。“上車”和“下車”分別指的是離開和歸來,而餃子和面條則完美的承載了人們的美好願望。希望出遠門的人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希望歸家的人可以感受到溫暖、多多團聚。

第一、關於上車餃子。

上車餃子說的是在有人離開的時候要給離開的人做一碗餃子來送行,有的地方也叫出門餃子、送客餃子,在部隊上好像還有滾蛋餃的說法。餃子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所佔的地位是非常重的,這一點在北方尤其明顯。在現代以前餃子只有過年、祭祖這樣的重大事件中才有的吃。

所以用餃子來送行表達了對出遠門的人的敬重,如果是送客的話也會讓客人感覺到你的重視。還有就是餃子的外形和元寶很像,所以送行吃餃子也有祝福出門的人發大財的意思。除此之外,餃子的“餃”和“腳”諧音,餃子也有祝福出門的人有一個好腳力的寓意。

第二、關於下車面。

下車面說的是有客人或者家人回來,要用一碗熱氣騰騰的面條來給他們接風。面條的形狀是長長的一條,所以面條也有“長”或者“常”的意思,所以在我們中國過生日的時候往往會吃一碗“長壽面”。而用來給人接風,也是希望回來的親人能夠常常團圓不再分離,希望來的客人可以常來常往。

還有就是面條的形狀像一根長長的線,主家希望用這根線來綁住客人的腿,希望客人可以多住兩天。而且面條比較好消化,非常適合旅行之後食用。

9、清明節出遊的習俗是怎麼來的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自古人們就有清明踏青出遊的習俗。今年清明小長假前雨後晴,且以晴好天氣為主,不少市民在出門掃墓之餘,選擇走進山間田野感受油菜花、桃花的芬芳,享受郊外踏青的農家之樂。

10、四會的風俗,建築,飲食,出行有什麼習慣?

一、四會的春節風俗——
除夕前四會的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發美容。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二、四會特色飲食——
四會瀨粉,俗稱粉仔,源自清塘民間。茶油雞,到了四會不可不試的東西是茶油雞 ,吃的地點必須在貞山。而貞山六祖祠是供奉六祖惠能真身的千年古剎,附近多有鄉間食肆, 茶油雞 是雞中上品, 野山茶油是中國特有的珍稀食用油,具有特殊的油香。「地豆」炭燒肉:四會市地豆鎮盛行吃自家燒制的炭燒肉。每逢「墟日」,各家就宰殺自己飼養的豬,用木炭燒制,燒得差不多的時候,就拿到市集上邊燒邊賣,
四會的古建築極具嶺南建築特色.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