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從化的春節風俗

從化的春節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21 03:01:03

1、從化「擲彩門」這個民俗文化的起源和存在原因,還有保護它的對策,是什麼?

這是廣東從化地區獨有的新年民間風俗。此風俗與歷朝移民有關,「燈」與「丁」諧音,以往農家生了男孩後的第一個元宵節前,都要到村中祠堂或社壇掛一盞燈籠,俗稱「上燈」,意謂「添丁」。而在上燈時便有「擲彩門」的風俗。所謂「彩門」,就是裝滿煙花炮竹的一個大花籃。入夜時分(據說在晚上八點左右),村民聚集在五嶽殿前,在祠堂供奉好花燭祭品之後,村中長者一聲令下,村民依次將點燃的小包鞭炮擲拋往高高掛起的大花籃,誰先引燃大花籃,誰就中彩獲獎!勝出者就意味著是村族中有智慧的優勝者,得到祭過祖的大紅燒肉!!由彩門射出的「飛鼠」(即蝙蝠,一種焰火火箭的俗稱)飛向哪個方向就意味著哪個方向的地方來年更加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好運到來!
據從化市文化部門介紹,已將從化「擲彩門」列入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

2、有關春節習俗的資料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2)從化的春節風俗擴展資料

春節,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歷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歷史。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歷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歷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拜祭神靈、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人們在春節這期間都盡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在這節日里親朋好友之間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同時也是中國人情感得以釋放、心理訴求得以滿足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歡節和永遠的精神支柱。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參考資料

網路-春節

3、從化的春節習俗是什麼?

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4、從化的春節習俗

年二十八(1月23日),我們會習慣進行大掃除;
年二十九開始,家裡搞完衛生以後,會布置屋企,會擺放年花啦,貼輝春啦,准備賀年糖果啦、年糕等等。
年三十就是從早到晚就是為了准備一家人的團年飯喇。現在好多家庭會到外面去聚餐的,所以相應的要提早預定酒家。飯後我們會相約去逛花街,因為過了除夕,花街就會拆的啦。
年初一,親戚自己會出門拜年的。
年初二,廣州有個習俗是要回娘家拜年。
年初三,有些人會忌諱不出門拜年,因為是「赤口」會吵架的。
年初四——年初六都會是出門拜年的好時間。
年初七,人日,人人生日,每個人都過生日,所以那天那頓飯菜媽媽會做得好好吃的。

5、作文:2010年從化的春節(300字以上)怎樣寫?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每家每戶都會慶祝一番。有些民族還會搞一些活動來歡度新春佳節,比如舞龍舞獅、說書唱戲、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一到年關,大人小孩都忙乎開了,備年貨、掃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樂乎!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或自己動手或請人代勞,把一年的收獲和來年的希望都寫進這小小的春聯里。同學們,說起春聯,還有一個故事呢!春聯,起源於桃符,它最早出現在周代,是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門板。據說,桃木有鎮鬼、驅邪的功能。因為世上的惡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二神,所以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驅鬼辟邪。後來,人們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兩位神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驅惡。這種桃板就稱為「桃符」。在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有人在桃符上寫字。一次,蜀國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學士在桃符板上寫字,因看不清學士們所寫的內容,孟昶索性自己書寫「年年約余慶,嘉年號長春」。由此產生了中國第一副春聯。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遠的遊子也要趕回家跟家人團聚,吃上父母精心准備的年夜飯。舊時,人們把這叫做除夕守歲、熬年。這一頓飯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聽著窗外陣陣的爆竹聲,一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這時候,小孩子最開心的是長輩會發壓歲錢。據說,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做法。壓歲錢也叫「押歲錢」、「壓祟錢」因為歲與祟是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們平平安安過年。 過年了,少不了走親訪友。親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著豐盛的酒菜,互贈祝福,共謀發展大計。這一活動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後。 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安寧。 在我國的傳統節日裡面,我最喜歡的就是熱鬧的春節.春節是怎麼來的呢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它經常在冬天欺負住在山裡的人們,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趕走.有一天"年"又來了,許多人家裡都遭到了襲擊.只有幾戶掛著紅布簾,門外生著火堆或敲敲打打鬧翻天的人家沒有受到傷害,因此山裡的人們知道了"年"怕三樣東西.當"年"再來的時候,人們用這三樣東西把這個大怪物給趕走了,從此都不敢來傷害人們了.以後代代相傳,便形成了過年熱鬧的習俗. 我喜歡春節,每年的春節我都要去花市.花市裡人山人海可熱鬧了,店鋪里的人在大聲喊叫著賣各種各樣的東西,有的賣艷麗多彩,芬芳迷人的鮮花,有的賣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飲料,還有的賣各式各樣的玩具. 近年隨著我們國家的不斷強大,各國的領導人也開始在春節的時候,發表講話或文章向在本國的華人表示節日的祝賀,中國的春節在世界上越來越有影響力了.

6、廣州有什麼風俗習慣?

1. 飲涼茶也是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 所謂涼茶,是指將葯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葯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

2. 廣州人四季喜愛飲糖水。認為經煲制某些葯材、豆類、生果、面制食品加上糖而成的糖水,有清潤消暑、生津益身之功效
3. 廣州對花的選擇很有講究,家長和孩子喜歡選購大金桔,寓意大吉大利;生意人喜歡選購大硃砂桔和吊鍾花,寓意財源滾滾,大展鴻圖;未婚男子則鍾意買桃花,扛著它在花市轉幾個圈,說是「行桃花運」。
4. 廣州俗稱的「拜神」不但是到寺廟里拜神,還特指在家參拜神靈和祖先。不少廣州人在初一的中午吃齋,用粉絲、腐竹、發菜、冬菇等煮成一鍋「羅漢齋」,希望一年該吃的素菜在這天吃完,往後可以大魚大肉;而派利市紅包傳達吉祥意,「利事」,常說利利事事,寓吉祥之意。
拓展資料:
民間風俗
廣州人的禮貌用語極富地方特色,外地人初來乍到聽到這些話,常會一頭霧水。廣州話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可能就是「唔該」,意指「謝謝」,有時也作「勞駕」、「麻煩您」使用。
在廣州旅遊時,請人幫忙或者讓條路之前,都要先道聲「唔該」。 「打擾曬」是到某人處請求他幫忙代辦某種事情時所用的口語,它包括了感謝和抱歉二層意思。「請俾下面」意為「請您給點面子」。「你俾面」即「是您給面子」。
下面是一些日常用語,可以了解,應該能派上用場。
普通話——粵語發音
吃飯——食(sie)飯
早上好——左森
謝謝——唔該/多謝
誰——邊個
對不起/不好意思——對唔住/唔好意思
這個多少錢——尼個幾多錢啊
你叫什麼名字——你叫咩名啊

7、關於從化春節的作文 380字左右

我的從化龍年春節 從化的 春節是一年當中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春節正悄悄地向我們走來,大街小巷都洋溢著節日的氣息,各個商場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子們手裡都是大包小包的,臉上洋溢著節日快樂的笑容。過新年我最高興做的事就是貼「春聯」呢!「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媽媽特別吩咐我,讓我去找幾對春聯,貼在我家門上。於是,我找到了兩對春聯,我大聲讀道:「喜居寶地千門旺福照家門萬事興」還有一幅上面寫著:「春風春光春意正人喜人樂人自高」媽媽說春聯都是吉祥話,是人們祈求在新得一年裡能過上快樂幸福的日子。我們全家一起裝飾屋子,在客廳里,我掛了一個紅艷艷的小燈籠,爸爸又在別的屋子裡掛了些五光十色的小彩燈,一閃一閃,一亮一亮,有的是小禮物形的,有的是花骨朵形的,還有的帶著細細的尖兒。它們有的紅艷艷,紅得像冬天的糖葫蘆一樣,有的黃澄澄,黃得像秋天的樹葉一樣,有的綠油油,綠得像夏天的小草一樣,有的粉嘟嘟,粉得像春天的丁香花一樣,屋裡很美,我的准備工作終於結束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便准時地圍在電視機前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我們津津有味地看著。晚會的節目豐富多彩:相聲、小品讓我們捧腹大笑;唱歌、跳舞讓我們跟著載歌載舞;魔術、雜技讓我們嘖嘖稱贊。晚會進入了高潮,「當當當……」十二點鍾聲敲響了,瞧,外面成了煙花的世界。窗外簡直是火樹銀花,格外絢麗。看那千姿百態的煙花多美呀!有的像「仙女散花」,有的像「大紅花」,有的像「滿天繁星」,有的像「龍飛鳳舞」……多麼像一個「空中花園」!這些煙花使人看得目不暇接,把天空點綴得五光十色。我和弟弟也迫不及待拿著煙花跑到屋外,我們先拉了一鞭,在鞭炮聲中,我心想:「新的一年來臨了。我暗暗地許下心願,希望在新的一年裡我的學習成績能更進一層樓。大年初一,我們就開始走東家串西家地拜年。拜年也可以為我們攢點壓歲錢。先是向爺爺奶奶拜年,祝爺爺奶奶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然後,爺爺奶奶就會說真乖,就開始拿壓歲錢。 從化的龍年春節真是令人難忘啊!

8、從化的傳統節日

我國少數民族的節日非常繁多,本人知道的有以下幾個: 1、馬奶節:蒙古族 2、那達慕大會:蒙古族 3、聖紀節:回族、維吾爾、哈薩克、東鄉、撒拉、塔吉克、烏茲別克、柯爾柯孜、塔塔爾、保安等 4、開齋節:同聖紀節的民族 5、古爾邦節:同聖紀節的民族 6、藏歷年:藏族、門巴等民族 7、傳召:藏族 8、薩葛達瓦節:藏族、門巴族 9、雪頓節:藏族 9、沐浴節:藏族 10、三月三:藏族 11、爬坡節:苗族 12、龍船節:苗族 13、蘆笙節:苗族 14、苗年:苗族 15、彝年:彝族 16、跳公節:彝族 17、火把節:彝族、哈尼族、白族、僳僳族、佤族、拉祜族、納西族、布朗族、普米族等民族 18、趕花街:彝族 19、吃立節:壯族 20、歌圩:壯族 21、老人節:朝鮮族 22、秋夕節:朝鮮族 23、土王節:侗族 24、冬節:侗族 25、鬥牛節:侗族 26、趕坪節:侗族 27、趕鳥節:瑤族 28、三月街:白族 29、繞三靈:白族 30、過趕年:土家族 31、那吾魯孜節:哈薩克族 32、潑水節:傣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 33、卯節:水族 34、端節:水族 35、海坡會:納西族 36、花兒會:土族、回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裕固族等民族 37、羌年:羌族 38、轉山會:普米族 39、大年:普米族 40、乞脫乞迪爾節:塔吉克族 另外,春節、元宵節、立春節、二月二、上巳節、花朝節、清明節、活佛節、端午節、六月六、七夕、中元節、中秋節、重陽節、立冬節、除夕等節日是漢族及全國各民族的重要節日

9、上燈節是什麼節日?

上燈節是中國傳統民俗節日。「上燈」的風俗始於漢朝,曾在兩廣地區非常流行,如今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岑溪、藤縣、容縣、富川、桂平等桂東地區及廣東省部分地區延續了這種風俗,尤以廣西岑溪市舉辦的「上燈節」最為隆重。

通常上燈節為期五天,分三個步驟,在正月初十零時開始「上燈」,正月初十到十六「暖燈」,正月十六「落燈」。某些地區在正月初九或十一或十二或十三「上燈」,正月十五或十六「落燈」。

上燈節的由來

粵語中「上」是「掛起」之意,「燈」通「丁」,為延續香火之意。故生男孩亦稱為添丁,諧音「添燈」,俗謂「上燈」。「上燈」相當於告知他人或祖宗自家已添男丁,延續香火,添丁發財。

「上燈」又叫狀元燈,在岑溪有雲遮中秋月,雨灑狀元燈一說。中國在清朝以前,只有男兒才可以考科舉取功名、中狀元,女孩只能待在深閨中。

所以這千百年來,男孩出生後的第二年正月初十,家裡人都要為其舉行「上燈」儀式,祈禱男孩一生幸福,考個功名回來光宗耀祖。若是正月初十前出生未滿月的男孩,要到下一年的正月初十才掛燈,這就叫「上老燈」。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