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春節風俗
1、汕頭農村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汕頭農村過年習俗
1、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
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版
晚上農家水權缸要貯滿水
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
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
新年鍾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
2、//送壓腰錢//
送壓腰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
長輩要分錢給後輩
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
錢要很講究地裝在利市包中
俗稱為「壓肚腰」
意謂一年從頭到尾
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3、//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稱為「拜正」
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
其中大桔(潮州柑)是必不可少的
帶多帶少沒關系
但絕不能是奇數
臨走,主人會留下兩個大桔
取出自家大桔交換
意在互贈吉祥
2、關於潮汕家鄉過年的習俗有哪些
貼門神,貼春聯,吃團年飯,迎財神,放鞭炮,送壓歲錢。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 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
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 准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近幾年來興起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就是23:00到次日1:00拜財神。按說,臘月二十四日諸神上天,人間的諸路神仙都上天「匯報工作」去了。
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是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著。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
拓展資料
在中國傳統的節日中,最熱鬧,最受人們重視的節日是春節。春節, 是農歷的元旦,是一年歲月更新的開始。每當年底臨近,人們便開始緊鑼 密鼓地籌辦年貨了。因為這是一年中的第一個大節,故此,潮汕地區便有 著許多既同於中原地區又異於中原地區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
3、汕頭在春節有什麼習俗?
潮汕民俗是中華民俗文化的一支,是漢文化與百越民俗文化及外來文化相融合的結晶,別具特色、自成體系。有農歷正月初七吃「七樣羹」,冬至吃「冬節丸」等飲食習俗;有請青娘母做「四句」等婚娶習俗 ;有「吃丁酒」、「出花園」等生育習俗 ;有時年八節祭拜等歲時民俗 ;有「搬塗戲」、「賽花燈」等游藝民俗 ;有好事送禮成雙、歉事送禮奇數等交際禮俗。
拓展資料:汕頭,廣東省轄市,位於廣東省東部,韓江三角洲南端,北接潮州,西鄰揭陽,東南瀕臨南海。境內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入海,大陸海岸線長217.7公里,海島岸線長167.37公里,有大小島嶼82個。
汕頭為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1-22℃,日照時間2000-2500小時,降雨量1300-1800毫米。
汕頭是全國主要港口城市、中國最早開放的經濟特區、海西經濟區重要組成部分。汕頭港於1860年開埠,素有「嶺東門戶、華南要沖」、「海濱鄒魯、美食之鄉」美稱,享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範城市、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城市、國家信息消費試點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中國文具生產基地。
4、潮汕人過年的習俗有什麼
農歷正月初一稱元日,為新歲之首,在潮汕地區,過年一般要熱鬧四、五天。春節當晚,大街小巷,家家產戶貼春聯,張燈結綵。吃團圓飯。
春節一早,大人攜小孩子帶上一對或二對生柑(稱「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節的文娛活動有英歌舞、營大鑼鼓、擎大標、布馬舞、舞龍、獅、鯉魚等。
潮汕地區「歲時節日」的各種活動,世代沿襲相傳,蔚然為俗。或紀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蘊義。潮汕人多於這些節日回家與親友團聚,增進彼此的情感和凝聚力。
(4)汕頭春節風俗擴展資料潮汕其他過節習俗:中秋節
中秋節俗稱「八月半」,主要節目有:芋頭祭祖。潮汕有句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畏。」拜月娘,多數人家會在中秋前一個月精心製作工藝品用以拜月,拜月當晚必不可少的物品還有如八仙桌、「(八仙)寶仔」、大香、各類水果、餡餅等。
拜月者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燒塔。這些節目的每一個元素幾乎與潮汕人的抗元歷史有關。
5、汕頭的風俗
汕頭的春節初二要回娘家,初七要吃“七樣羹”,冬至時要吃冬節丸。春節用紅色盤子裝滿象徵“大吉大利”的桔子、糖果等放在廳中大桌上,初二回娘家吃頓午飯,俗稱“食日晝”,晚飯前趕回婆家。
汕頭的風俗
初二是“女婿日”,女兒們紛紛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發一次紅包。
七樣羹指芥菜、厚合、芹菜、蒜、春菜、韭菜、芥蘭等蔬菜同煮,寓意:新(芹)春發(蒜)大財(大菜),久(韭)合各人(芥蘭)。
冬節丸是用糯米粉製成。冬至當天,潮汕家家戶戶全家老幼都要搓冬節丸,搓完即煮即食,人越多越好,象徵團圓,喜慶滿堂。
6、汕頭人是怎樣過春節的
(一)辭年——除夕圍爐合家團聚 辭年,汕頭人也稱過年。臘月廿三日,作為起點,開始置辦節品,清掃衛生,祭拜神明。到廿四日,說是「老爺上天」,就得准備「紙馬」。「紙馬」,其寄意是讓各路神仙騎馬上天去「述職」,祈望它「上天說好話,下界保平安」。廿四日,還是祭灶日子。廿五日到除夕,家家更是忙碌歡樂。 到陰歷年最後一天,人們就稱「除夕」,因為多是月小,故稱「廿九夜」,也稱「大年夜」。大年除夕那天,家家戶戶在門口貼上新春聯,家內擺滿食品,有雞鵝鴨、豬肉、豬蹄、香菇、針菜、木耳、腐枝和鮮蔬佳果。下午,必須祭拜祖宗神位,然後,老少都要洗澡。洗澡前必須摘下十二樣花葉放在洗澡水中,叫「花水」。洗澡叫「新年浴」,意在洗去舊的污穢,乾乾凈凈迎新春。 華燈初上,家家戶戶關門「圍爐」,「圍爐」何必關門?這與傳說古代人們於年底驅除怪獸「年」有關。因而,也叫「過年」。圍爐桌上,菜餚豐盛。桌中央,擺著「火爐」俗稱「賓爐」。「賓爐」是用銅、錫或鋁鑄打而成的一種器皿(現在多改為火鍋),這種器皿,在中間的火爐中盛炭火,熱湯中放置肉丸、魚丸,取其「丸」與「圓」諧音,寄寓合家除夕團圓。遠離桑梓諸親人,都趕在除夕來家圍爐團聚。「賓爐」四周,擺滿「白切雞」、「紅鹵鵝」、「紅蚊豬蹄」、「生炒韭菜」、「活灼鮮蚶」、朥蚊姜薯等等,這些都包含著「食雞起家」、「食豬蹄年年有奔頭」、「食韭菜長命富貴」、「食鮮蚶,錢銀多多賺」等寓意。更妙趣橫生的是:吃完年飯,家長要拿出事先制好的「龜粿」,讓每人嘗一點,以祝賀健康,來年順遂。緊接著,家長向小孩發壓歲錢,後生向長輩敬奉「壓歲錢」。然後,合家便團聚在一起,開始「守歲」,共敘天倫之樂。
7、汕頭的過春節傳統習俗
除夕歷年的最末一天稱歲除,這天晚上稱除夕,潮汕習俗謂之「過年」。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傢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徵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發美容。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是日起,家家戶戶大掃除,用物和被帳都行清洗,謂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戶戶製作各式粿品,以備過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趕回家團聚。除夕夜全家圍爐吃團圓飯。飯後大人們給孩童、子女給父母上輩,分發「壓歲錢」。是晚農家水缸要貯滿水,米缸要填滿米,燈火不能熄滅,以象徵「歲歲有餘」、「年年不斷炊」的好兆頭。 過年夜守歲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來臨,新年鍾聲敲響,家家戶戶鳴放鞭炮.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日稱元日,為新歲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曉喜炮聲聲,家家戶戶廳中大桌上,紅盤盛滿大吉(即柑,柑大於桔,故稱大吉)、青橄欖及各式精美糖果,門前張燈結綵,晚輩向上輩敬茶祝福。這天多數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葷。早餐後大人攜小孩帶上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賀發財添福等吉利話;主人請客以大吉、檳榔(古俗敬檳榔,今用青橄欖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贈上大吉賀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贈,俗謂轉敬式換吉,意在回敬美好祝願。 初一早,不少舞獅班及英歌隊敲鑼打鼓到各村各戶參拜賀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還有手搖萬年青葉(俗謂搖錢樹)或手執書有「招財進寶」等吉利句小紅紙貼於人家門上的;或是吹嗩吶、敲竹板、唱歌謠、做四句、說吉利話挨家賀年的,都趁著討點賞錢。初二、初三日鄉村圩鎮多組織有慶新春文娛活動,除搭戲棚演潮劇、山歌劇、做皮影戲外,還有大鑼鼓隊、虎獅隊、英歌隊、舞龍隊等沿街挨村寨遊行表演。今還有映電影、賽球、書畫展、猜謎語等。白天夜晚人們成群結隊盡興游賞觀看,一片迎春的熱鬧喜樂氣氛。 吃團年飯家家戶戶的住宅打扮得煥然一新後,除夕將至。於是,主婦們便忙著准備做一年之中最豐盛、最富意義的團年飯。 團年飯,顧名思義,是一家在過年時歡聚在一起吃飯,連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記的。因此,家家戶戶做好團年飯之後, 首先必須「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時,應該將代表祖宗的香爐從神龕上請下來安放在供桌上,然後焚香禱祝,請祖宗用餐。然後長幼依序跪拜,這充分表現出潮人慎終追遠、百善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祭畢,將祭祖用的飯菜重新熱過,設大桌於大廳,一家人團團圍堅,這是每個家庭大團圓的美好時刻。一家人不論平時天各一方,或者平時有多少疙瘩,這個時候也應該歡聲笑語,不能說傷心事或吵鬧。 用過晚餐,家中主婦就忙著收拾飯桌,於是,一場大清掃活動便開始了。這一次清掃不用很講究,純粹是為了清潔衛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場,必須用松枝掇草掃刷。然後便生爐起火,開始准備明天祭神的供品--齋菜。 齋菜的種類很多,有芋頭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棗子做的,有的則是用花生米、芋頭與番薯合起來做的。做齋菜的料都應該在下午時就准備完畢,讓其晾乾。炸齋菜時,等爐火生好的時候,放上一口鐵鍋,註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時,用這些料子拌以粉漿往鍋里一放,它就在油鍋里吱吱地冒氣泡。熟時,黃澄澄、香噴噴地格外誘人。這時,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會獻上新炸齋菜一盤,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讓你嘗嘗遐邇聞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壓歲錢送壓歲錢是潮汕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項,長輩要分錢給後輩,能掙錢的後輩也要送錢給長輩。這些錢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講究地裝在一個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塊紅紙包看。這俗稱為「壓肚腰」,意謂一年從頭到尾,腰包里都會滿滿實實、富富裕裕。特別有趣的是,小孩臨睡前,父母必將一張大面值鈔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後即將鈔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拜年,又稱為「拜正」。初一一早,人們起床穿好新衣後,第一件事是自家對拜,往往是後輩先祝福長輩,然後長輩再給後輩曉以期望。早飯後,就各自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諺說:「有心拜年初一、二,無心拜年初三、四。」說的是拜年越早越見其誠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後就立刻向親戚朋友拜年去了,回來後才吃飯。 拜年的人,無論帶了多少禮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諧音「大吉」,帶多帶少都沒有關系,但是不能是奇數。拜年者進了親友的門,應該看不同對象說不同的祝語。對老人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老人會咧開沒牙的嘴笑;對有工作的人則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聽的人會覺得十分順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讀書的小孩,他們最希望的莫過於新年學習進步、成績突出。送他們這種祝語,他們會對你十分友善。落座後,主人會殷勤沏上聞名遐邇的潮汕工夫茶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