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徐州端午風俗

徐州端午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21 00:06:25

1、端午節穿五毒衣,是哪個地區的習俗?

穿五毒衣這一習俗在許多地方都有,不過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區。端午節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大家也都非常的清楚,就是為了紀念我們的詩人屈原。由此我們也衍生出了許多的習俗,從一開始的包粽子和賽龍舟,到後來我們也有五毒衣五讀鞋,而且還有些地方需要去祭拜五毒廟會。

其實這五毒就是蛇、蠍、蟾蜍、蜈蚣和壁虎。窗戶獨一的作用習俗來源就是因為端午節是在五月份左右,而五月份天氣漸漸炎熱起來,非常多的細菌容易繁殖,然後這些毒蟲就會開始出沒。人們非常容易被這些毒物所咬傷,所以端午節在人們心中還是一個驅除毒物的節日。所以民間就有了穿五毒衣這一習俗,為的就是避免被毒蟲叮咬造成身體損害。

因為當時如果被這種毒蟲咬傷治療起來是非常麻煩的,而且有效率也比較低,所以當時的人們都比較害怕這類毒蟲,穿五毒衣也表現了當時的人民和毒物作斗爭的一個表現。有人也會說那為什麼不穿綉有公雞圖案的衣服呢,因為公雞是這些毒物的天敵,但是民間所想的是用毒物來攻克毒物。也就是所謂的以毒攻毒來驅除毒蟲。一般五毒衣都是喜歡給嬰兒穿,因為這個時候的嬰兒最容易遭受毒蟲的叮咬,也是最沒有抵抗力的一類人,所以嬰兒穿五毒衣的較多。

並且除了民間自己會穿五毒衣之外。有道教和佛教也會給民間送去驅毒蟲的符咒,所以說那個時候道教和佛教也是非常關心黎民百姓的,他們之間也是密切聯系在一起。

2、徐州的端午節都有什麼風俗

煮雞蛋吃。插艾草,菖蒲,吃粽子

希望採納

3、端午節怎麼過法?

和家人一起過!休息3天,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傳統的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我國各地有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撞蛋等風俗。

4、江蘇端午節有什麼風俗

江蘇端午節的風俗有食粽、龍舟競渡、喝雄黃酒和佩掛香囊
端午食粽是蘇州人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到端午節前夕,在蘇州小巷深處,朱門半掩,廳堂里妯娌婆媳團團圍坐,或者就在彈石路邊,小藤椅幾張圍攏來,滿目青綠的箬葉,糯米的晶瑩,傍晚,就飄來了香氣,還有要好鄉鄰互相端碗送去,交流各家手藝,味道鹹淡,賣相如何,這是現代人生活里難得的悠遠古風,是蘇州人津津樂道的佐餐美食。
蘇州是端午節龍舟競渡的發祥地。《事物原始》載:「競渡之事,起於勾踐,今龍船是也。」漢代趙曄《吳越春秋》也認為,龍舟的起源「起於勾踐,蓋憫子胥之忠作」。
蘇州龍舟競渡的最早起源當為「胥門塘河」,即今天的胥江河。清代詩人邵長蘅有「五月胥江怒,水嬉歡競渡」的詠嘆。到清朝,蘇州端午龍舟競渡盛極一時,地點眾多,「龍船,閶、胥兩門,南、北兩濠及楓橋西路水濱皆有之。」
端午風俗無論南北,都有龍事,只是北方用以祈雨,而南方模擬競渡。南北朝時,競渡習俗廣泛傳播,唐敬宗曾下詔命地方官修造龍舟二十艘,宋太宗淳化三年到開封金明池觀看競渡。明清兩代,宮廷中端午龍舟表演。清代自順治康熙起,每年端午,大都要在西苑以龍舟競渡酬節。
五月自古被稱為毒月、惡月,百事多有禁忌。道觀,寺廟向施主贈送佩帶符篆等物,以避毒邪。因為艾草、菖蒲以及雄黃都有驅蟲殺毒作用,過端午節洗艾水澡、懸艾、纏五色絲、飲雄黃酒等,成了普遍的習俗,都是為了驅邪消災。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亦稱佩幃、容臭。其製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中有「扈江籬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端午節,蘇州風俗要戴香囊。吳中風俗歷來競尚麗巧,舊時綉制香囊是一項極重要的女紅,每到端午節前夕,閨閣女子媳婦妯娌們就要早做准備,在自己做好的香囊上設計好新奇的文飾,再巧加刺綉,有十二生肖、獅子、雙魚、盤腸、花草、珍禽、瑞獸、蔬菜、瓜果等吉祥圖案,香囊形狀則長方形、正方形,也有三角形、稜角形、雞心形、菱形、斗形、月牙形、扇面形等等,上綉有花、草、蟲、鳥及羅漢錢等,款式極為精美,或者用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香囊多以棉布、絲綢為材,工藝講究,需裁剪、刺綉、挖補、粘貼、纏繞,閨閣中各展手段顯示本領,爭奇鬥巧,一旦完成,到時候拿出來交流品評,互相饋贈,「蘭閨彩伴,各賭針神,炫巽爭奇,互相投贈,新制日增。」
端午香囊常用中草葯除了雄黃,硃砂、香葯外,還有其他中葯材,如化濁驅瘟的蒼術、白芷、菖蒲、冰片、牛黃、川芎、辛夷、艾草等。還有另類的蚌粉,如《歲時雜記》「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
舊俗,過了端午節就會把佩戴過的香囊扔掉,以棄除瘟病,今不多見。

5、徐州民俗有哪些主要特點

節日習俗豐富多彩
正月十五賞燈
正月十五賞燈,徐州城中點燈、放炮竹、點「滴溜金兒」。往東至古邳、邳縣一帶,鞭炮和燈少了,多出了「拋掃帚」火把的游戲。再往東至新沂一帶,活動方式與邳縣略同,但玩火把的時間,卻是在二月初二日。
娶親習俗
娶親之日,徐州一帶女方必須在中午12時前到達男家,但豐縣西北數鄉、新沂東南部數鄉,女方到達男家的時間則必須在日落之後。
求雨習俗
遇旱求雨,徐州西部到龍王廟燒香、抬龍王像遊街求祈,認為「龍王一張嘴,遍地都是水」。往東至邳縣,求龍王以外,又加上了求淵德公的內容。再往東至新沂,求龍王僅是第一步,隨著旱情的加重,依次再求淵德公,求關聖帝君和地藏王菩薩。
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初二龍抬頭日,徐州城中祭福神(土地老爺),爆米花、炒糖豆表示驚蜇打雷。用柴木灰圈倉,倉中放銅元,以祈富貴,並用敲床桄、照燭光的方式詛咒毒蟲。邳縣一帶,用草木灰圈倉,倉中埋五穀雜糧,祈五穀豐登,炒米花、糖豆表示炒死害蟲。再往東至新沂一帶,草木灰圈的倉中放炒熟了的雜糧,引鳥雀來啄食,名為「吃蟲」,以為可以使農作物免遭蟲害。

生活習俗別具特色
服飾 男子均穿長袍馬褂,女子上穿大襟襖、大襟衫,腰系長裙,下穿長褲。
顏色 老年人多尚黑色,中青年愛穿藍色,少兒服裝多尚紅綠鮮艷的服裝。
鞋  徐州人穿鞋盛行「雙道臉」
帽子 男子多氈帽、瓜皮帽、禮帽、草帽、女子多項藍布手巾或表絲巾,兒童有「福巾」、「老頭帽」。
居住 傳統上講究住」四合房「,一般城市居民,多是數家同住一大雜院
婚喪嫁娶
喜事要「鬧」,越鬧越喜,鬧親鬧喜鬧紅火。不鬧就沒了滋味。一個「鬧」字道出了徐州民俗文化的主色調。但徐州人鬧而不野,有著教養上的分寸和禮數上的講究。沒有狂歡節式的歇斯底里。如徐州人的「鬧洞房」,一般都較為文雅,粗俗的做法往往受到指責。這或許是徐州「近齊魯,尚儒學」的原故吧。徐州地區興「送房」,眾人圍坐八仙子,唱起《送房歌》,讓新郎新娘喝交杯酒,歡天喜地地目送新人佳偶入洞房。還有許多美好的祝福。如《撒帳歌》:「一把麩(福)子,一把棗(早),明年生個白胖小。」鬧得多有文化。
生老病死是人生規律。子孫滿堂,壽終正寢的,徐州人叫「喜喪」。揚幡動樂、披麻戴孝的儀式中,確也升揚著一種隆重與庄嚴的氣氛。
「臘八粥」
據民俗學家的介紹,農歷十二月吃「臘八粥」和中秋吃月餅、端午吃粽子、重陽吃糕等習俗是同樣重要的風俗習慣。每到臘八這一天,人們都要吃一頓別具風味的臘八粥,這也是千百年來流傳的習俗。所謂臘八粥,就是以糯米和赤豆、紅棗、桂圓、蓮子、花生等雜糧乾果熬成的粥。民俗把這一天叫「小年」。據說,「臘八粥」(又稱臘八飯)有這樣的成分是順應農民預祝來年五穀豐登之意。
關於臘八粥的來源還有另一種說法,即臘八是佛教的節日。相傳農歷十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的成道日,佛寺於是日舉行誦經,並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取香谷及果實等造粥供佛,名「臘八粥」。後演變為一種民間習俗,在農歷十二月初八這 一天吃臘八粥有慶豐收之意。

6、端午節快到了,全國各地都有哪些奇葩的習俗?

坐標江蘇徐州,端午節要在太陽升起之前採摘回來各種樹葉子(這個好玩),和艾葉一起煮雞蛋和大蒜吃,還要用這個水洗澡。最後要在手腕和脖子上繫上彩色的繩子,等到下雨才可以摘下來。

7、我們江蘇省在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200字

江蘇的端午習俗除了劃龍舟外,節日飲食有粽子、雄黃酒、五黃宴,節日裝飾則有五毒版圖、菖蒲艾葉、鍾馗像、權纏臂的綵線,掛絲線粽、穿五毒衣、戴香包等。

而在江南地區,還有獨特的驅毒避邪習俗——消赤口白舌;懸鍾馗、關帝畫像於堂上,像前供瓶,內插菖蒲艾葉,門戶左右亦插放根部包有紅紙之菖蒲艾葉;用紅紙書寫下述詞句張貼於門外,均系去除邪氣之意。

儀征縣有「當褲子、買黃魚」的俗諺。南京端午,各家皆以清水一盒,加入少許雄黃,鵝眼錢兩枚,合家大小均用此水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

武進有夜龍舟之戲,晚上在龍舟四面懸上小燈競渡,且有簫鼓歌聲相和。嘉定縣端午,不論貧富,必買石首魚(俗稱鰉魚)煮食。

8、徐州風俗 節日大全

我是徐州東部的,我們那是臘月二十四祭灶,但不叫小年,我們那裡小年是六月初一,不知道上面一些回答里是不是被主流宣傳的弄迷糊了還是真的跟我們不一樣,。嗯!

9、徐州有那些風俗?

除了和中國大部分地區一樣的,春節端午等以外,

還有我們獨有的伏羊節,啤酒節,忌彭祖,拜劉邦等,

梆子戲和柳琴戲 槐花節 馬庄民俗文化節 中國徐州漢文化國際旅遊節

古來民俗尚武
徐州體育項目眾多,古來民俗尚武。4000年前稱「大彭國」時,即有了彭祖氣功。春秋時期,游泳活動頗盛。漢畫像石中有舉重、摔跤、狩獵、六博、武術等生動刻繪。這些活動項目歷代相傳,經久不衰。徐州市於1958年獲「全國學校體育紅旗市」稱號。沛縣、銅山縣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縣,徐州市兩次被評為全國「田徑之鄉」,向國家、省隊等培養輸送的運動員達650人,宮魯鳴、邢愛蘭等參加了第二十四屆奧運會比賽。古代足球活動於清代中葉基本停止,但徐州沛縣尚有此活動。徐州也獲得「足球城」的稱號。沛縣素有「武術之鄉」之稱,且武術流派多,拳路廣,武術活動具有傳統性。邳州 老城西北方,有一個祁家村。因為這個村裡的人世代喜愛下象棋,被稱為「棋村」。 ◆正月十五賞燈 正月十五賞燈,徐州城中點燈、放炮竹、點「滴溜金兒」。往東至古邳、邳縣一帶,鞭炮和燈少了,多出了「拋掃帚」火把的游戲。再往東至新沂一帶,活動方式與邳縣略同,但玩火把的時間,卻是在二月初二日。 ◆娶親習俗 娶親之日,徐州一帶女方必須在中午12時前到達男家,但豐縣西北數鄉、新沂東南部數鄉,女方到達男家的時間則必須在日落之後。
求雨習俗 遇旱求雨,徐州西部到龍王廟燒香、抬龍王像遊街求祈,認為「龍王一張嘴,遍地都是水」。往東至邳縣,求龍王以外,又加上了求淵德公的內容。再往東至新沂,求龍王僅是第一步,隨著旱情的加重,依次再求淵德公,求關聖帝君和地藏王菩薩。 ◆二月二龍抬頭 二月初二龍抬頭日,徐州城中祭福神(土地老爺),爆米花、炒糖豆表示驚蜇打雷。用柴木灰圈倉,倉中放銅元,以祈富貴,並用敲床桄、照燭光的方式詛咒毒蟲。邳 縣一帶,用草木灰圈倉,倉中埋五穀雜糧,祈五穀豐登,炒米花、糖豆表示炒死害蟲。再往東至新沂一帶,草木灰圈的倉中放炒熟了的雜糧,引鳥雀來啄食,名為「吃蟲」,以為可以使農作物免遭蟲害。
生活習俗 服飾 男子均穿長袍馬褂,女子上穿大襟襖、大襟衫,腰系長裙,下穿長褲。 顏色 老年人多尚黑色,中青年愛穿藍色,少兒服裝多尚紅綠鮮艷的服裝。 鞋 徐州人穿鞋盛行「雙道臉」 帽子 男子多氈帽、瓜皮帽、禮帽、草帽、女子多項藍布手巾或表絲巾,兒童有「福巾」、「老頭帽」。 居住 傳統上講究住」四合房「,一般城市居民,多是數家同住一大雜院
「臘八粥」 據民俗學家的介紹,農歷十二月吃「臘八粥」和中秋吃月餅、端午吃粽子、重陽吃糕等習俗是同樣重要的風俗習慣。每到臘八這一天,人們都要吃一頓別具風兜睦鞍?粥,這也是千百年來流傳的習俗。所謂臘八粥,就是以糯米和赤豆、紅棗、桂圓、蓮子、花生等雜糧乾果熬成的粥。民俗把這一天叫「小年」。據說,「臘八粥」(又稱臘八飯)有這樣的成分是順應農民預祝來年五穀豐登之意。 關於臘八粥的來源還有另一種說法,即臘八是佛教的節日。相傳農歷十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的成道日,佛寺於是日舉行誦經,並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故事,取香谷及果實等造粥供佛,名「臘八粥」。後演變為一種民間習俗,在農歷十二月初八這 一天吃臘八粥有慶豐收之意。

謝謝觀看,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