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膠州農村風俗

膠州農村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20 21:26:24

1、膠州結婚風俗

我們這里第一次是訂親一般是6千到1萬不等,第二次是送日子(就是定結婚的時間)一般是1萬到2萬,這個主要是要看女方父母的意思要求男方給多少,這個沒有具體的數目,見面禮一般是4樣:魚,肉,糖,餅干。

2、山東風俗是什麼呢?

山東風俗是:

1、剪紙:山西有剪紙的習俗,每當進入春節後,山西人就會用紅紙、剪刀剪出各種花鳥魚蟲、植物、建築、人物等形式的剪紙,並將其粘貼在牆上、窗戶上以及房門口,可以營造熱鬧的氛圍。

2、戲曲:山西有戲曲的習俗,而且山西是中國戲曲發源、發展的場地,在每年舉行賽社活動、宗祠祭祖、天旱祈雨時,人們都會觀看戲曲表演,就連主人家舉辦宴會,也會邀請戲班唱戲。

3、刺綉:山西有刺綉的習俗,而且在農村地區較為普遍,有的刺綉會出現在衣領、日常用品以及典禮裝飾上,有著裝飾的作用,但大多數的刺綉會出現在衣服的背面、袖子等部位。

4、膠州秧歌:又稱地秧歌、跑秧歌,當地民間稱扭斷腰、三道彎,是山東省的漢族民俗舞蹈之一,屬於三大秧歌之一。

5、麵塑:在濟南工藝美術中,麵塑成為最具地域特色的一個種類。濟南的麵塑色彩鮮明,手法細膩,應用手指的捻、揉、搓,再配以刀、篦、針的搓、切。

3、膠東地區過年習俗有哪些

一、午夜飯

過年了,一家人團團圓圓,除了交流情感,吃便是很重要的事了。午夜飯,也就是「年飯」,是指大年三十半夜時分的那頓餃子。人們辛辛苦苦了一年可以說就是奔著這頓餃子來的。因此,無論窮富,都要吃這頓餃子的。

除夕夜的餃子與平時不同,有子夜新舊交替的「交子」之意,那時,無人入眠,都在等候著新一年的到來,是為「守歲」,俗稱「熬年」。等12點的鍾聲響過,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便長了一歲,故此這頓餃子也叫「增歲飯」。家裡人都守著
電視
看春節晚會,11點過後,就開始包餃子,在12點以前把餃子煮熟。煮餃子的水一定要比平時多放許多,取來年日子「綽綽有餘」之意。還不能說下餃子,要稱「清水煮白銀」。餃子煮碎了,不能說「碎」和「破」,要說「掙」,就是掙錢、發財的意思。為了圖吉利,人們還在十來個餃子里包上銅錢或者紅棗,成為「大錢餃子」,吃著了的就標志著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大發財。

吃餃子前,是要先放鞭炮和發紙的。發紙就是燒紙,意味著來年財源廣進。漁民們則要到海邊的海神廟前發紙、放鞭炮,祈求海神護佑來年海上平安,魚蝦滿倉。

二、廣義的「年飯」

廣義的年飯是指正月十五以前的吃喝。每年進入臘月二十六七,家家戶戶要蒸餑餑,做年糕,包包子,蒸「元寶」和「盛蟲」。餑餑多用大棗蒸成,大棗餑餑有九顆棗,小的只有五顆棗。年糕則以糯米為主蒸成,既粘又甜,取「年年高」的意思。元寶就是用面做成元寶的模樣,大年三十把它放在箱櫃里,取發財之意。「盛蟲」則狀如小龍,大年三十把它放在糧屯、麵缸里,寄寓來年五穀豐登、糧食滿倉。

過年為了圖個吉利,吃的喝的用的不少都有另一種叫法,「蒜」因為與「散」諧音,就稱為「頤和菜」,吃「醋」不吉利,就稱吃「忌諱」。

三、祭祖敬天地

大年三十,家家戶戶都會敬請先人「回家」過年,儀式是「擺碗」,碗底用籮卜絲什麼的先墊起來,在碗頂上鋪上一方一方的大肥肉、菠菜等鮮艷的東西,再插上一雙大紅的筷子。大餑餑、盛著各種食物的碗兒、香爐都擺在一張桌子上,敬完天地,祭完祖宗,家人才可以吃飯。

四、放鞭炮 貼春聯

放鞭炮是從年三十一直放到正月十五,其中有兩次響鞭是不可少的,一是年三十半夜發(燒)紙的時候,二是初三送年走的時候。放的鞭炮越響越多,就預示著來年掙得越多,所以,講究的人家都爭著與鄰居比誰放得更向更多。威海禁放鞭炮9年,去年開始開禁,今年的鞭炮就越發的響越發得多。

年三十 貼春聯是每家每戶必做的一件事。以前是自己寫或請人寫。現在多數人是買現成的對聯,大紅紙,亮金字,招財進寶吉祥如意的對聯洋溢著喜慶,到處了大家對生活的企盼。

五、扮耍

扮耍是一種近似與文化*******的娛樂活動。初一這天一大早,男女老少走上街頭,演活報,耍大戲,不亦樂乎。

扮耍內容很雜,包括耍獅子,過去有南竹島的海帶獅子、北竹島的縵麻獅子,耍的亂紛紛的一地海帶草和縵麻,不少稍上點年紀的人仍記憶猶新。扮耍還包括必不可少的跑旱船、跑毛驢、踩高蹺、扭秧歌、打花鼓等等,一波一波的,類似一個個方隊。

這些方隊的前面有一個領頭的。這打頭的手執一根木桿,用花紙包著,忽手上忽腳下忽腰間忽背後的耍,稱為「磕花棍」。磕花棍的先開開場子,有的開場詞詼諧幽默,幾成經典,讓不少威海人記憶猶新:「說我謅,我就謅/房子頂上撩(方言:挖)水溝/水溝幫我栽柳樹/柳樹梢上結葫蘆/結個葫蘆破兩半/拿到東庄去要飯/東庄給了碗冷麵湯/西庄給了碗冷干飯/走到門口磕撒了/公狗子吃,母狗子看/巴狗子氣的亂打轉。」

六、正月十五捏面燈

正月十五家家戶戶要忙著蒸面燈和屬相。不是蒸所有的十二屬相,而是家裡人屬什麼屬相就蒸什麼屬相,一般老少三代都要蒸 。面燈一般用豆面作原料,因此也叫豆面燈。面燈製作簡單,形狀像只倒扣的碗,頂部捏個燈碗,下面捏個囤底。十五晚上,在燈碗里倒上豆油,用棉花捻成燈捻兒,孩子們都爭著佔一個燈碗,看誰的面燈亮得長久,來年誰就最興旺。

七、過年禁忌

過年到人家家裡做客,有些規矩必須遵守,否則會讓主人很反感。如吃飯時嚴禁把筷子直著插在碗里,因為這是祭死人的方式。走親戚朋友,禮物嚴禁帶五件或十件,「五」和「十」被視為大不吉。大年三十、初一放過鞭炮後,無論院子里有多厚的紙屑,也不能清掃,因為紙屑被看成滿院的錢財,輕掃掉,會被認為是將錢財掃地出門。

-----過年,各地的風俗都不盡相同,我紀錄的是威海、也可以說是膠東一帶過年的風俗,體現了這一帶人民的風土人情。
山東省西南部的一個小縣,隸屬於山東濟寧。進入臘月20以後,逐漸開始蒸饅頭,做豆腐,殺豬賣肉,打掃房子,買鞭炮,做新衣服。臘月23過小年,主要活動為打發老灶忽爺爺(灶君)上天,通常在傍晚進行,一般扎紙馬,連同灶君一塊灑酒焚燒,口中念念有詞,讓他上天多說好話,並擺有貢品,灶君像旁的對聯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橫批一家之主。大年三十中午開始帖春聯,並上林請先人回家過年。到了晚上,家家點亮天燈,一個大家的男人們一般聚在一起喝酒熬夜,而婦女則會在一起包水餃,包完後一般就睡覺了(我們那裡沒有晚飯一說,都不吃)。大年初一,男人們在凌晨四點左右就把全家人喊起來,都穿上新衣服,祭老天爺爺,還有門神,放鞭炮,發馬子,下水餃吃早飯。而後家中留下一中年人照顧老年人,接待拜年的人。而其他人則會出門拜年,一般先到近門近族家拜年,給長輩磕頭。然後近門近族聚在一起到別人家中拜年。就不用磕頭了,見面問的第一句話往往是吃扁食了嗎?然後抽棵煙,喝口茶,吃點瓜子,同老人聊聊天。從村西拜到村東,不管姓什麼,只要家中有老人,都拜一遍。這些活動都在天亮之前完成。東方發紅的時候,都已經拜完年了。然後可能有人會到其他村子給同姓人拜年。這是初一,給本家及本村人拜年。到了初二,開始外甥到姥娘家拜年。初三四到姑姑家,初五初六到老丈人家。特別初六,一般新姑爺都在初六上門。初七初八開始到姨家等等。初三還要吃水餃,還有初五

4、膠州結婚習俗

膠州結婚也分區域。比如西南鄉[鋪集 張應 里岔] 南鄉[九龍 洋河] 東北鄉[膠萊 馬店 膠北] 東部[膠東 營海] 沽河西[除了李哥庄全是] 沽河東[李哥庄]
其實膠州大部分結婚習俗大同小異。近靠沽河分界差異明顯。
結婚前有定親、送日子兩大主要程序。定親可以與送日子合並進行。如果分開而言,定親:男方帶金貨[四大樣-金戒指、金項鏈(含吊墜)、金手鏈、金耳環 一樣即可]前往女方家聲明提親,女方加擺酒宴。
現在可以雙方父母在酒店舉行酒宴。膠州現在一般省略此步驟了。送日子就是定親後決定婚期的大日子[一般離結婚在一個月以內],男方需要帶金貨四樣[上面已說明]、淡水魚、豬肉、粉條共四大件附加彩禮[前年是一萬零一,代表萬里挑一,現在因物價上漲,根據新婚夫婦家庭需要購置的總物品總價格實際計算,可能需要更多],在女方家就行酒席歡迎男方。亦可在酒店辦。在此期間定下結婚吉日。在今天收到禮金後,女方需要添加陪嫁[有實物有金錢]與男方禮金合並使用購置新婚用品【傢具 家電等】。【這個地方要注意:禮金可以和對方商議,男方傢具家電錢全出則女方不出錢只陪嫁實物,男方也不必再攜帶禮金前往,去的時候僅拿幾百或者幾千意思一下,因為錢都訂貨了呵呵】定下婚期就是等著大婚了這等的時候男女雙方找伴娘伴郎。大婚的習俗繁瑣,但現在都趨向簡單--這個步驟--1、男方在家准備 磕頭 踩著鍋台吃餃子雞蛋 家族大哥鋪新被褥,伴娘伴郎准備其他事項。2、迎親 伴娘伴郎隨新郎前往新娘家,新娘方要在閨房等候且關閉閨房門,讓伴娘頂住房門,難為新郎一方。男方需要給女方伴娘紅包後進入閨房。新娘方要提前把高跟鞋藏起來讓新郎找,找到後給新娘穿上,開始求婚。3、求婚,男方要說好聽的甜言蜜語讓新娘收下手捧花表示接受新郎的愛意。則女方娘家人給新娘開臉,就是拿紅繩給新娘比劃,新娘拿一把筷子創媽的衣襟。再准備一盆水【空的】,新娘假裝哭泣洗臉。拍照全家福。4、迎親,新娘上婚車後就去男方家,男方家要准備*台,擺上饅頭,糖等並上香爐及燭台 [這是告知天神及祖先並將父母至於至高上位] 到家後,新郎的姐姐需要給新娘一把斧子代表帶福進門。有的農村給啤酒胡和一個棍子,代表生兒育女。進門後叩頭禮,進行三拜-拜天地 拜父母 夫妻對拜。然後入洞房。怎麼鬧 就看你們的伴娘伴郎的了。下午去公園拍照玩耍,晚上繼續鬧【拜天地 這類的事情如果是市區則在酒店有司儀主持】 婚後膠州興三日,就是三日新娘帶著新郎回娘家。還有望六什麼的。現在就是三日回娘家。婚程完整。

5、山東膠州市訂婚習俗!

膠州訂婚(也叫定親)的習俗也根據不同地方有不同差異,意味著兩家需要商定結婚的實際流程和結婚准備細節,定下結婚日期及結婚前的各種程序比如送日子、嫁妝什麼的。訂婚需要雙方家長聚齊,男方買一枚黃金戒指(這個不一定一樣)作為訂婚證物去女方即可。這里雙方可以去酒店聚餐也可在女方家、男方家聚餐。因人而異
選日子的意思就是給你們這對新人選擇結婚的良辰吉日,就是選個結婚的好日子,這是風俗
訂婚後的第一個程序是送日子[傢具、家電等購買或陪嫁也是因情況不同,雙方家庭協商辦理],送日子就是要告訴女方,結婚日期快要到了,男方該准備彩禮,女方制定陪嫁物品。送日子去女方要帶四大樣--豬肉[半頭或一頭]、粉條、囍饅頭、淡水魚(具體詢問女方)!禮金必須要帶,如果要用禮金買家電則要帶齊,如果已經買了{時間緊的時候都提前買了}則象徵性的帶著點禮金,金貨(金項鏈、金戒指。金手鐲。金耳環、金腳鏈、金手鏈,前四個必須有)送完日子就說明結婚提上日程,各方要積極准備操作了
訂婚後結婚具體時間沒有限制,但不得超過一年,送日子後必須在三個月內完成,個別鄉鎮或城區都是默認訂婚即定親,一般以這個起算三個月內必須結婚,訂婚日期後最長半年內要送日子,或者有的地方以訂婚(親)後就要准備了,送日子的時間肯定里訂婚不遠,膠州相親類大部分直接送日子,訂婚一般不做。
希望幫得到你,最後在此恭祝你們幸福

6、青島燒炕有什麼習俗嗎

青島燒炕指新房落成後,喬遷或兄弟分家一方遷進新宅者,熱情邀請親戚朋友前來認識新家門,親友、鄰居攜帶禮品前去慶賀,主人設宴款待來賀者的習俗,包含著眾人添柴火焰高的互助傳統。

娘家門上送來的禮物主要是炊具,如鍋、勺子等,還要送一對公雞、兩條大鯉魚、兩斤豆腐、兩斤豆芽。這些禮物都象徵喜慶吉利:雞是大吉大利;魚是年年有餘糧;豆腐與「都富」諧音,意為發家致富;豆芽有生根發芽、生長的意思。但也有忌諱,絕不能送鍾,諧音「送終」,很不吉利。

作為主人來說,「燒炕」這天都要備下好酒好菜,設宴招待客人。客人走時,還要把糕、餅分給親友帶回家,再把親友帶來的麵食分送一些給鄰居,意思是「大家都發」。

(6)膠州農村風俗擴展資料

舊時普通人家多不富裕,蓋完新房後,常常會出現經濟拮據的狀況,來「燒炕」的親朋好友、街坊鄰居紛紛送來些食物、禮品,添置些家庭用具,以幫助他們度過困境。同時,這種習俗還能增進親朋感情,促進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使遷居者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各地溫鍋習俗不同,讓我們從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感受一下這一傳統。

燒炕結束後,新房不再只是一棟建築,而成了一個內容齊全、充滿人間煙火的家。入住其間的老老少少,也真正成了這個家的主人,開始了新的生活。

7、青島春節風俗是什麼

->春節

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俗稱「過年」,是我國民間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 春節,全國各地都有許多很有鳳趣的習俗和傳說,青島地區也不例外。

農歷的臘月三十,各家就把過年的一切准備好了。室內、庭院打掃得乾乾凈凈,窗上貼上窗花,門媚掛上掛箋(過門錢),炕頭貼上年畫,院門、屋門、糧囤、箱相等處貼上春聯和「福」字。一派吉祥歡快的節日氣氛。 舊時,各家還要在院里搭「天地棚」,供「天地神」。在甬路上鋪穀草,說是為已故祖先來家過年喂馬用的,大門口內要擋上木棍,供祖先拴馬,現在這些習俗多已廢棄。

>接年

萊西稱「請神」。即在除夕日落前,由家中男性青少年提著馬(紙吊兒)到墳瑩或村外,接已故祖先回家過年。焚香燒紙後,口喊:「爺爺、媽媽(奶奶)回家過年了!」然後回家,算是對祖先盡了 孝。接年之後,直到初二夜裡便不能掃地了,掃地意味著對祖先不恭,也會掃走財運。現在,有些農村此風俗還在流行。

>守歲

接年後,人們便開始守歲了。

守歲是春節最熱鬧的時候,屋內燈光通明,一家人歡聚一堂,喝團圓酒,吃年夜飯,男女老少,盡情歡樂。年夜飯中,魚是不能少的,取「連年有餘」之意,但沒有鱗的魚不能上席。驢肉、馬肉、兔子肉等所謂「雜亂肉」也不能上席。

年夜飯中餃子是主要的,餃子餡里要放上花生、棗、栗子、硬幣、糖果、年糕等,誰吃到這些東西就要說上一句有關的吉慶話,如吃到一塊糖則是「有甜頭」,吃到一枚硬幣便意味著「有錢花」。

守歲時禁忌最多,說話做事都要十分謹慎。「破」、「壞」、「散」、「死」、「賠」、「病」、「輸」、「痛」等下吉利字眼都不能出口,不能罵人,不能打罵孩子。餃子破皮了,要說「掙」了,蒜要叫「義和菜」,打碎了器具,要趕快說一聲「歲歲(碎碎)平安」或「越打越發」。膠州民間過年,打碎了碗碟,要將碎片扔到井裡,路上遇到任何人都不能說話,這樣才可以消災免難。所以民間就有了「大年五更死了個驢,下好也說好」的俗語。 守歲要守到新舊年交接的時刻,也就是俗話說的「大年五更」。這時還要祭天地、敬祖先、吃滑扎(餃子)、放鞭炮,至此,就算是辭別了舊歲,迎來了新春。

近幾年,在青島市區,守歲習俗已淡化,除全家歡聚一起喝團圓酒、吃團圓飯以外,最主要的活動就是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了。

>拜年

辭了舊歲,接著給長輩拜年。先從自己家裡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拜起,叫「家拜」。再出門給本家中的長者拜年(一般屬未出五服者),叫「近拜」。長輩要拿出錢來分給未成年的孩子們,叫「壓壓腰」,城市習慣叫「壓歲錢」。大年初一給家族中長輩拜年,稱「元拜」。有時,還由本族長者率領到外姓家拜年或互相集體拜年,以加深感情,叫「團拜」。

>送年

正月初二日落以後(有的在深夜),各家各戶相繼來到村頭或墓地,點燃蠟燭、香紙、鞭炮,向祖圭叩拜,送祖先回塋,表示大年已過,此情現在農村某些地區仍有流行。

>走親

走親是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平日走親叫「出門」,正月走親叫「出正月門」走親的順序各地下盡相同,一般都是初二開始·未結婚的外甥代表父母到外祖父家拜年,因為出嫁的女兒在初二未「送年」前是不能口娘家的。即墨、嶗山和青島市區多在初三到岳父母家拜年,叫做「走丈人家」。初五不能去,說是「拜四不拜五,拜五死丈母」。萊西走親則是「初一初二看姑姑,初三初四看丈母」,叫做「先看姑,後看舅,丈人丈母在後頭」。新女婿到岳父母家特別受款待。農村規矩一般是住若干天,本家親友輪流請客,叫做喝「輪缸酒」。

走親時都要帶禮物。舊時,農村貧困,走親的人一般是挎著簍子,裡面裝上餑餑(饅頭)、餜子(油炸的面魚)。主人收到後要留下一點,再換上幾樣物品,叫「壓著簍」。不能把禮品全留下,留下是表示斷親或絕交,這樣,走一個正月的親,一份禮物也就夠了。前些年,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走親時多攜帶點心、罐頭;近年來,則多半是名酒和滋補品了。

正月的節令很多,從正月初一到十五,幾乎天天都有,如初五「五馬日」、初六「人節」、初八「轉八日」(谷節)、初十「石王生日」、十一「莊稼生日」等。這些節令都有民俗活動和禁忌,還伴以相應的節日食品。所以膠州、膠南等地就有「正月里節令多,活活喜煞饞者婆」的俗語。

>請狗

正月初一,即墨有「請狗」的習俗。這天早晨,各家把用五穀雜糧做成的各類食品擺在院內供狗食用。「請狗」來源於一個有趣的神話故事。傳說原來人間的麥而是從根部長到頂的,人們收的麥子堆成山,就不知道愛惜糧食了。可天上糧倉里的麥子卻越來越少,王皇大帝差天神到人間察訪。天神化作一個要飯的走州串縣,發現到處是霉爛的麥子,一些頑童竟坐在一張大餅上玩耍。天神回稟了玉皇大帝,王皇大帝大怒,吩咐將麥子全部收回,多虧仙狗盜出一粒麥種,才使人間有了飯吃。後來仙狗被貶下凡界變作人間的狗。人們為了感謝狗的恩情,每年大年初一都要請狗吃頓好飯。 >送神節

舊說除夕日接進家門的各路神靈都要在正月初二三更夜被送回各自的神位,於是,膠州一帶定正月初三為「送神節」,為眾神歸位。這一天,各家飯菜都很豐盛,大吃大喝一天,從各戶供奉的1200尊神紙像看,眾神共1200位,在舊時真不知道如何安排那麼多的神靈。

>龍王生日

傳說正月初四為龍王生日。龍王是管水的最高神靈,人若冒犯了它,輕則大旱3年,顆粒不收,重則連發洪水,吞噬人們的生命財產。為了不驚動龍王,膠州、膠南等地正月初一到初三禁忌到井裡取水,正月初四取第一桶水時要先焚香燒紙,燃放鞭炮,祭奠龍王。如今,許多農村都用上了自來水,人們也不再到井邊祭祀了。

>輪七日

民間將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分別稱為「小輪七日」、「中輪七日」、「老輪七日」。這幾日早起觀天象來預測人體健康,如初七早晨晴空無雲則可保少兒一年無恙,也叫「收小人」,而十六日主壯年,二十六日主老年。這些並無科學依據的習俗,至今仍在一些老年人頭腦中殘存,如二十七七日晨陰雲密布、狂風大作,便會給他們增加心理負擔,於健康不利。

>麥子主日

在山東魯南等地區,正月初八為穀日,青島地區的莊稼生日則是正月二十一。人們以這無早晨天氣晴陰來預測小麥豐歉,所以有「小麥成與秕,單看正月二十一」的農諺。

>石王生日

正月初十為石王生日,也叫磨王生日。舊時石磨、石碾為每家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具,大戶人家有一碾兩磨(大磨磨糧食,小磨磨豆腐),小戶人家起碼也要有一盤大磨。每逢過年,須用紅紙寫一張「磨王在此」的帖子貼在磨上,叫「封磨」,到正月初十方可開磨。開磨前要在磨盤上祭拜,拜畢還要把嬰兒拘到磨頂上,把磨推轉,這叫「磨王頂上轉一轉,活到九十九歲半」。現在磨面機械已代替了石磨,「封磨」、「開磨」等習俗自然就隨之消失了。

->立春

立春,俗稱「打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通常在正月上旬,有時也在臘月,立春象徵著春天已經來臨,氣溫將逐漸升高。但青島春寒。這時仍是寒冬天氣,所以民間就有「打個春別歡喜,還有三十天的冷天氣」的說法。立春這天,農民們喜歡到田野上走一走,叫做「迎春」。還興吃生蘿卜,叫「咬春」,說吃個主蘿卜可以殺菌防病,可保新的一年身體健康。

立春沒有什麼禁忌,只有萊西部分鄉鎮忌諱挑水,說挑水會一年精神不振,愛打瞌睡;也不能掏鍋頭灰,掏灰會把一年的好運掏跑,萊西打春這天,出嫁的閨女還不能回娘家,即使因故必住娘家的,也要在打春的時辰到外邊躲一躲。

8、膠州傳統風俗

膠州傳統風俗
生活習俗
服裝:解放前鄉民服飾所費,占總收入的一、二成,衣料有土布(俗稱小棉布)、「雙龍」白布和藍色的「陰丹士林」布。男上衣為對襟褂、對襟襖,布扣、兩個口袋。褲子為直襠帶腰寬腿單、棉褲。女上衣為右偏襟褂、襖,褲與男式相同。冬季男女均用扎腿帶子扎褲腳。男帽為氈帽頭、三大扇帽,男鞋有雙臉布鞋、圓口鞋;女鞋多為綉花鞋。冬季,也興蒲鞋、毛窩子鞋。夏天也興草鞋,俗稱三里(亨)兒。建國後,男裝興國防服、中山服、學生服,女裝有列寧服和各式大翻領、小翻領上衣。80年代,人們衣著多姿多彩,講究款式先進新穎大方、流行色。衣著質料趨向化纖布為主。
飲食 建國前,多數城鄉居民終歲辛勤所得,十之七八用於食。冬季朝夕兩餐,主食為甘薯雜以粟、豆、高粱、小麥。春夏秋三季每日三餐,食粟居多,雜以薯干、小麥。蔬菜普遍多食白菜、菠菜、韭菜、蘿卜、茄子等。常年有自製的腌蘿卜、腌辣菜和自製的豆醬。普通飯為餅子、粘粥和小豆腐。喜咸甜,厭酸辣。平民改善生活、過節、待客以面條、餃子為上。建國後,群眾生活提高,一般食用玉米面餅子和窩窩頭、白面饅頭。1983年以後,小麥產量大增,人們以白面做主食。
房屋:清末民初,鄉民住房喜南向,3間一套居多,堂屋(正面)居中,東西兩間寢室;也有的一套5間,寢室還有里間。寢室設土火炕,堂屋設鍋灶二套,煙道通過寢室火炕。每間屋面積一般不超過10平方米。建國後,住房逐步改善。實用面積在50平方米以上。1983年以後,草房已絕跡,建房多講究寬大、明亮、衛生。
用器:清末民初以來,膠州居民日常傢具以木器為多。富戶,間有紅木名貴傢具。70年代開始,興寫字台、大衣櫥、木製椅子。80年代興沙發、茶幾、高低櫃、書櫥、綜合櫥、電視櫥和各式軟硬鐵制折疊椅子。
取暖用具:建國前農村主要靠火炕或火盆,有少數人家生煤爐子,俗稱憋里氣爐子。80年代,有人開始自裝家用暖氣。
炊事用具:有鍋灶、風箱。鍋蓋為高粱挺稈做的蓋墊。竹筷子、黑瓷碗、白瓷碗、陶盆、水瓢、水罐。建國後,家家有暖水瓶和茶、酒具。黑瓷碗逐漸淘汰。80年代使用液化氣爐灶者迅速增多。
照明燈具:清末民初為豆油燈,60年代以前民間多用煤油燈,70年代,農村逐步普及電燈。
禮儀習俗
嫁娶喜慶
說媒:民國以前,膠州男女婚姻皆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十五六歲,其母便央媒人找門當戶對的女家求親。如女方向男方求親,稱倒提媒。經媒人說合後,雙方便開始暗地打聽情況,無非是相貌、性格、家庭成員、經濟狀況和為人處世等方面,稱捎親。有的還要合「八字」,看雙方是否有沖克。如各方面均滿意,即可決定婚姻。
定親 男女議定吉日,男方備好首飾、衣物及豬肉、鮮魚、點心等禮品,由男方家長或代理人同媒人一起送至女方。女方設酒宴款待來客,還要以鞋、帽和綉花腰帶或文房四寶等物回禮。男方的彩禮和女方的回禮根據經濟狀況,多少不定。
下媒柬:男方在印好的媒柬上寫「抑候金諾」或「抑希金諾」,並由家長和女婿具名。然後附以豐厚禮品送至女家;女家收禮,在回柬上寫「敬答玉音」,並由家長具名,另備鞋帽等禮品,與男方互換媒柬以示情意相合,故又稱「投契」。也有作為書面依據,以防反悔的作用。
送日子:男方將結婚日期正式通知女方叫「送日子」,喜期的擇定,受封建迷信約束。擇定結婚日期後,還要附迎婚帖,上書新婚冠笄,坐帳、開面、梳妝及上下轎的面向與送迎女客所忌的屬相等。到女方「送日子」時,女方所要彩禮必須付齊。
迎親:迎親前幾日,男女雙方的親友鄰居多饋贈禮品或現金,以示祝賀。給男方送禮為「看喜」,給女方送禮為「添箱」。男方自結婚前2~3天開始請送禮者喝喜酒。迎親日,男女雙方大門貼喜聯,男方多用「關睢兆瑞,麟趾呈祥」;女方多用「禮隆往送,詩詠於歸」。清末民初直至解放前後,富家迎親都乘花轎,新郎穿長袍馬褂,頭戴禮帽,帽插宮花,身披紅綵綢,一身狀元打扮,名曰「小登科」,坐在前轎。後轎一般乘一男童押轎。新郎轎至岳母門前,女方陪客迎到大門,彼此行禮,進廳入席,飲茶進膳。新娘要上戴鳳冠,穿莽袍,披雲肩霞帔,無論冬夏內襯棉襖棉褲,取「厚道」吉祥之意,還要系玉帶,蒙上罩頭紅。下穿八摺綉花羅裙。迎娶至男家,夫婦先拜天地,新娘被架進新房,按預定的方向盤腿端坐炕上,謂坐廬帳。須不言、不笑、不動,任憑晚輩男女嬉鬧,謂之「鬧喜房」。婚後第二日,女家迎新娘回家,稱叫二日;翌日返夫家叫回三;第四天夫婦一同到女家,叫望四日。結婚時期的應用物品尚紅忌白、尚雙忌單,被褥衣物的綴物多用花生,象徵長生不老和花花著生兒育女,再用紅線串系紅棗、栗子、清錢,多處放置,以兆早生貴子。民國年間,膠城及附近村莊有自由戀愛成婚者,也始有文明結婚儀式,結婚行鞠躬禮。席間,證婚人、主婚人、介紹人要在結婚證書上蓋印,徵婚人和來賓代表要致祝

9、膠州的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轉自互聯網,僅供學習

淺談膠州灣民間故事的特色
劉好軍
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沿岸有著獨特的人文和地理環境,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千百年來,勤勞、勇敢、智慧的人民世代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勤勞作,這里的山山水水,蘊藏著豐富的民間故事。這些故事是我國民間文學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它植根於人民的沃土,在民間世代飄香,爭奇斗艷。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始,經青島市民間文學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先後出版了《嶗山民間故事集》、《城陽民間故事集》、《紅島民間文學集》和《黃島民間故事集》(資料本)等。這些民間故事集所收錄的部分膠州灣民間故事,僅僅是膠州灣民間故事的一個縮影。縱觀這些故事集(包括資料本),在藝術上具有以下幾個特色。
一、具有濃郁的膠州灣地域特色
我們知道,民間文學(或者乾脆說是民間故事)的傳承形式有五種形式;一是家庭傳承,二是地域傳承,三是職業傳承,四是江湖傳承,五是書面傳承。其中的地域傳承,主要是指同一地緣或轄區甚至是鄉鎮、村居范圍內的民間故事傳承。中華民族是一個鄉土觀念極強的民族,鄰舍百家,鄉里社會是人們除了家庭以外相處接觸最多的社交范圍,農村尤為明顯,城鎮則具有更大接觸的社交范圍。許多民間故事講述者所講述的故事來源於此。嶗山、城陽、黃島等民間故事講述者所講述的故事同樣帶有地域傳承的形式。這些故事的講述者由於絕大多數是膠州灣沿岸土生土長的農民、漁民、鹽民和其它勞動人民,因此,他們是本地域民間故事的傳承者。其一,他們所講述民間故事的主要聽眾是本地域的人們;其二,關於本地域內的民間故事,特別是風物故事、人物故事、生活故事等主要靠他們來傳承。上述故事集中收入的民間故事,有許多帶有明顯的膠州灣地域特色。如風物故事中《青島的傳說》、《青島和黃島的傳說》、《黃島的來歷》、《膠州的傳說》、《膠州灣的傳說》、《白沙河的傳說》、《馬濠的傳說》《摩天嶺的傳說》、《海西灣的由來》等,這些民間故事通過神奇、大膽而又合理的想像,生動形象的向人們解釋了這些風物的來歷。而另一類風物故事,如《流亭的傳說》、《城陽村的由來》、《院後庄的由來》、《管家樓的來歷》、《李仙庄的來歷》等則在反映過去勞動人民生活艱辛的同時,也反映了膠州灣沿岸人民不畏強暴、征服自然,戰勝邪惡的堅強毅力。此外,膠州灣的民間故事,也不無例外地涉及到人物故事,《孫同告官》、《鐵腿苟明郎》、《薛祿的傳說》、《高風翰嫁女陪畫》、《孔子為什麼沒到黃島來》等故事,通過歷史名人或地方名人的傳說,使地域傳承得到了充分地體現,顯示出濃厚的膠州灣地域特色。
二、具有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色
膠州灣自團島北上滄口、女姑、棘洪灘,經上馬、紅島、河套南入營海、紅石崖,終於薛家島,面積約43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560平方公里,是山東最大的半封閉型內灣。古往今來,富饒的膠州不僅養育了沿岸兒女,也孕育出獨特的海洋文化。而膠州灣民間故事,作為膠州灣海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具有濃厚的膠州灣海洋文化色彩。在近年編輯出版的民間故事集中,《紅島民間文學集》中海洋文化色彩最為明顯。該有100餘篇民間故事,有近三分之一與膠州灣有關。在反映海洋文化的民間故事中,最典型的莫過於海洋風物的傳說。這些故事很多,它是千姿百態,呈奇顯秀的自然景物和虛擬想像巧妙結合的產物,顯示出膠州灣濃厚鮮明的海洋文化特色。《城陽民間故事集》中《青龍溝的故事》、《紅島民間文學集》中《大洋十二景觀的傳說》、《姊妹石、石船、點燈崖和姊妹屋》、《魚骨廟、龍母和龍王廟的傳說》等,用神奇獨特的故事解釋了這些景觀的來歷。膠州灣是我國重要的海鹽產地,早在遠古時期,先民們便傍海煮鹽,以鹽入貢。《皂戶村的來歷》是多年來民間故事采風中唯一的一篇反映膠州灣鹽民煮鹽的故事,篇幅不長,但卻反映了膠州灣煎鹽的過程和鹽民的困苦,對膠州灣鹽業的興起作了生動的注釋。另一類能反映膠州灣海洋文化的民間故事,則是海洋生物故事,主要是魚蝦的傳說。《嶗山民間故事》中《蟹子和蝦為什麼一進鍋就變紅》、《黑魚和鰻魚》、《鱔魚》,《紅島民間文學集》中的《鯨魚巡航隊》、《海蜇》、《光魚》等,通過妙趣橫生的故事,反映了這些海洋生物的來歷和特性,這些故事,為構築膠州灣海洋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具有膠州灣沿岸勞動人民鮮明的美學特色
在民間故事中,什麼是勞動人民的傳統美學?我認為應做如下的解釋:這就是;大公無私,舍已為人,主持公道,同情弱者,善良朴實,勇於犧牲,反對邪惡,堅持正義,憎惡罪惡。勤勞與懶惰,善與惡,美與丑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善的一定美,惡的一定丑,這就是勞動人民的美學,膠州灣的民間故事,同樣具有鮮明的膠州灣沿岸勞動人民的美學特徵。
馬克思說過:「沒有愛情,就沒有人類。」作為表現勞動人民生活的民間文學,從來沒有脫離這一題材。膠州灣民間故事裡,表現這一題材的主題思想十分鮮明,反對封建禮教,反對包辦婚姻,歌頌堅貞不屈的純潔愛情,深刻地表達了封建社會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願望和理想,既具有現實主義精神,又閃耀著浪漫主義色彩,充滿著勞動人民的美學哲理。故事中的男女青年,無論是人、是神,大都忠厚老實,勤勞善良,樂於助人,心慧貌善,純潔無瑕,忠貞不渝。如《青島和黃島的傳說》、《哭長城》、《紅蛇姑娘》、《畫中人》等故事裡的主人公,都在追求美好的生活和樸素的愛情。特別值得提出的是《夫妻情深》中李洪喜和劉小姐歷盡磨難,幾經坎坷終成百世良緣。劉小姐的形象,經過講述者的藝術提練,具有了勞動婦女對美好婚姻追求與嚮往的個性。
揚善懲惡,褒貶分明,是勞動人民美學的重要內容。在膠州灣的民間故事中,農民、漁人、長工、穿山甲、狐仙等都是勤勞善良、正直勇敢的美的化身,而龍王、皇帝、縣官、官兵、和尚、地主、閻王、鬼怪等,又無一不是貪婪狠毒、恃勢凌弱的丑惡象徵。這些故事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心境,是真實生動的。
由於受時代的限制,勞動人民要在民間文學作品中表現自己的美學意識,表現人民的力量、智慧、正義和同情,常常要突破時空和歷史條件的限制,去大膽而合理的杜撰想像。於是,民間故事中的幻想誕生了。
幻想的產生,不僅豐富了民間故事的內容,而且也是勞動人民的美學觀念更加瑰麗多彩。民間故事中的想像是民間藝術中浪漫主義的表現。由於民間故事產生於現實生活的土壤,所以內容更加反映了現實斗爭。有些悲劇故事的結尾里,表現的異常明顯。《膠州的傳說》中,最後是這樣收的尾:兩條蛟龍與四個魚頭人身的怪物打鬥,怪物敗陣而逃,蛟龍正要追趕,卻見陸地下沉,兩只蛟龍扎進水裡,用身子扛起了正在下沉的陸地。後來人們在陸地上建起了一座新城,起名叫「膠州」。其實,那兩只蛟龍與四隻怪物同歸於盡了,但講述者沒有滿足現實,而是將兩只拯救百姓於水火之中的蛟龍,化作人們為之崇敬和愛戴的形象,喚起人們對其中永久的懷念和崇高的愛,這種浪漫主義的神奇結尾,正是勞動人民樂觀主義精神的深刻表現。
在膠州灣民間故事中,還常常運用擬人化、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等一些特別手法,豐富幻想。動物可以說話,狐仙是人類的忠實朋友,並參與人的社會生活及斗爭,幫助弱者克服困難,這在膠州灣的民間故事中常見。《公治長》中主人公通曉的鳥語甚是有趣;《白花蛇治麻風病的傳說》讓人們感受到了祖國醫學的博大精深;《穿山甲》可以幫人懲治惡狼;《狐妻》、《狐治賭》等雖然說的是狐仙助人和懲治壞人的故事,但都分明是描寫勞動人民同自然和邪惡的斗爭。這些幻想不僅合理,且很富有詩意,極大地完善和升化了勞動人民的美學內容。
三、地道的膠州灣沿岸民間文學語言特徵
民間故事是口頭語言藝術。語言技巧,對於故事講述者來說至關重要。我所接觸到的膠州灣民間故事講述者,大都文化程度不高,甚至有的不通文墨。但他們都有著較好地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由於他們大都是祖居膠州灣畔的勞動者,因而故事語言並非文雅凝煉、詞藻華麗,使人生澀難懂,而是既熟悉民間的俗言俚語,又精通五行八作的習慣用語和套話,使所講的故事,朴實無華的保持質朴的本色,通過庄戶話、百姓腔、方言土語靈巧得當的運用,使故事內容保持了原貌,適應了群眾的欣賞習慣,從而使民間故事充滿了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穿山甲》中的開篇介紹穿山甲的葯用價值時,這樣說道:「有個祖傳治奶的秘方共五味葯,那就是:王不留、穿山甲、當歸、通草、天花粉,各用三錢,水煎後給缺奶的小媳婦喝了,那奶立時就來了,能把小孩灌得咕嘎咕嘎的喘不過氣兒來。」還有《智斗小鬼閻王》,開頭這樣說:「這人姓劉,叫劉聰明。說他聰明,其實遠遠抵不過他老婆。平常過日子打譜,動個心眼什麼的全都指著老婆」。《酒鬼成仙》中的開頭更有趣:「古時候有個酒鬼,離了酒就沒法活,喝得家裡連鍋也揭不開了,就要去做賊挖窟窿」。這些故事語言非常朴實凝煉,生活氣息和地方特色濃郁,寥寥數語,便引人入勝,使人想知道故事的發展和結局如何。
四、幾點值得商榷的意見
膠州灣民間故事是青島市民間文學三集成工作的一個豐碩成果,是民間文學界一件可喜可賀之事,對於研究膠州灣的歷史學、社會學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但仍然存有一些不足之處,現將我的幾點意見談出來,供與會的同志及有關部門參考。
我們知道,膠州灣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1世紀的上古時代,勞動人民就在這塊沃土上生息繁衍,至今沿岸還保留著中國古老的長城遺址齊長城、秦朝不其城、明代的馬濠運河等遺址,陽武侯墓以及秦代方士徐福的煉丹洞,但由於在組織采風中,人員少、采風時間短,對有關齊長城、不其城、馬濠運河以及陽武候薛祿和鹽業的故事只採集到故事的個別小段,片言只語,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此外,在膠州灣民間故事的眾多講述者中,缺少象宋宗科那樣的民間故事講述大家。宋宗科由於身世獨特,閱歷豐富,所講故事不僅在數百個之多,而且故事范圍廣泛,內容豐富,博古通今,形成多采多姿,要文有文,要武有文,靈活自然,妙趣橫生,可謂龐然駁雜,繽紛有致。而膠州灣的民間故事講述者不僅缺乏宋宗科那樣的身世閱歷,而且所講故事的數量和質量也遠遠不如宋宗科。膠州灣沿岸究竟有無民間故事家,目前難以斷定,如通過發掘有這樣的民間故事講述家,集中力量組織采錄,豈不是為膠州灣民間文學寶庫再添瑰寶?
另外,就整個膠州灣民間故事而言,各篇故事搜集整理者眾多,水平不一,形成藝術風格,特別是語言特色的不統一,是允許的,不可強求的,正因為如此,反顯出故事格調的完美統一,渾然一體,但對個別庸俗化的民間故事,整理者在落筆時,是否應有取捨,我想應對某些內容做去偽存真的工作,取其精華,除其糟粕,凈化藝術語言,使其更加科學化、藝術化,增加美感,那麼,我們膠州灣民間故事的搜集整理工作定將再結碩果。

作 者:劉好軍
作者單位:青島市城陽區棘洪灘街道辦事處
電話:0532—87805406 郵編:266111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