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風俗娘娘藝術

風俗娘娘藝術

發布時間: 2022-08-20 09:35:15

1、風俗畫的特點

北宋風俗畫的特來點
兩宋自時期,隨著城市集鎮的迅速發展和市民階層的不斷壯大,迎合城市平民審美趣味的通俗文藝蓬勃興起,在繪畫領域,以表現城市民間生活為中心內容的風俗畫也空前繁榮。宋代風俗畫的題材相當廣泛,市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所涉及,如交換、貿易、市民活動等,可見畫家觀察民間社會生活是非常深入而仔細的。

北宋末年,風俗畫的創作也取得很高的藝術成就,如當時的畫院畫師張擇端所作的《清明上河圖》即是一件曠世名作。

宋代以後反映民間風情的風俗畫興起並發展起來。風俗畫的特點是「通俗化,面向生活,朴實,熱烈,色彩鮮艷、細膩」。

北宋風俗畫代表作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2、寶島台灣有一些奇特的習俗,關於台灣的民俗文化和節日你了解多少?

台灣有很多獨特的風俗習慣,比如台灣的元宵燈會是在每年的正月十五,這里會有一些獨特的祭祀習俗。除此之外,還有文化祭。

3、春節的風俗與習慣傳說是什麼?

春節的風俗與習慣:掃塵、守歲、拜年、貼春聯、窗花與「福」字、貼年畫、燃爆竹、辦年貨。

傳說:年獸的傳說。

一、風俗習慣

1、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

2、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3、拜年

現代社會通行的賀年卡在中國古代已經實行。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它是把梅花箋紙裁成約二寸寬、三寸長的卡片,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地址。

各家門上粘一紅紙袋,稱為「門簿」,其上寫著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貼)。拜者投名刺(名貼)於門簿,即表示拜年,其意義與現代賀年卡一樣。

4、貼春聯

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是有史為證的。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5、貼窗花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中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

6、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中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7、燃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8、辦年貨

中國的家庭過年前要購買大量的「年貨」,春聯,福字,新衣服,過年期間的食品(過年市場多不開門)。辦年貨是中國人過春節的一項重要活動。與過去相比,中國人辦年貨的方式變得更加現代,不拘泥於傳統。

二、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

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

「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4、過春節請送爺爺娘娘是什麼習俗?

春節祭祖,是我國農村傳統風俗之一。意在通過春節祭祖表達對先祖的敬重、緬懷之情,讓先祖神靈保佑子孫平安健、興旺發達。
因為各地風俗不同,所以春節祭祖的形式也不盡相同。在我們老家山東無棣縣,過春節時有請「爺爺娘娘」和送「爺爺娘娘」(「爺爺娘娘」即自家先祖)的習俗,這是當地最隆重的祭祖形式。 對待祭祖,當地人是極為重視的。在大年二十九這天,家家戶戶都恭恭敬敬地將「家堂」掛在堂屋正中,並將提前准備好的雞鴨魚肉、干鮮水果等供品擺滿貢桌。祭祖活動從大年三十兒凌晨請「爺爺娘娘」(就是請先祖回家過年)開始。沒等天亮,同族兄弟們就早早起床一起來到村外,朝自家祖墳方向跪下磕三個頭,燒點紙錢,然後鳴放鞭炮,通知先祖回家過年。吃過早飯後,各家各戶就開始忙著包團圓餃子。
在我們老家,年三十兒晚上吃餃子是非常有講究的,第一碗和第二碗餃子從鍋里盛出來後,要先端到院子中間祭天;第三碗和第四碗餃子要端到「家堂」下面的供桌上祭祖,程序嚴格。不論是祭天還是祭祖,各家各戶都要燒很多紙錢,燃放很多煙花爆竹。燒紙錢也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家中年齡最大的長輩才有資格焚燒紙錢,在燒紙錢過程中,全家人都虔誠地跪在地上默默祈禱先祖神靈保佑全家平安,家丁興旺,財源滾滾。在祭祖儀式結束後,晚輩們還要輪流給長輩磕頭拜年請安。從大年三十兒晚上開始到大年初一,族人開始相互之間拜年、問安,祝福春節快樂。到了大年初二,要將「爺爺娘娘」送走(上墳祭祖)。天還不亮,各家各戶就開始忙著為「爺爺娘娘」做送行飯。飯做好後,端到供桌上,讓先祖享用。等祖先吃飽飯後,家中長輩在「家堂」下燒點紙錢,通知「爺爺娘娘」「回家」。同族兄弟們一起領著「爺爺娘娘」來到自家祖墳前開始上墳祭祖。按照先祖輩分大小,要依次在每座墳前燒很多紙錢,並懇請列祖列宗保佑全家平安幸福。燒完紙錢,然後就開始鳴放鞭炮,各種各樣的鞭炮、開天雷、禮花瞬間響起,此起彼伏的鞭炮聲,要持續一個多小時才結束…… 先祖們在天有靈,看到子孝孫賢,家中富足,定會含笑九泉。

5、天津有什麼風俗

臘八、逛娘娘宮、糖瓜祭灶、年畫藝術、破五等。1、臘八。每年的臘月初八,天津人都會煮臘八粥,還會用醋把大蒜泡成綠色的臘八蒜。2、逛娘娘宮。臘月十五之後,娘娘宮一帶的商業區會有很多年貨,女人們來這里多是「洗娃娃」的。從娘娘宮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這是節前婦女必須做完的事情。

天津的風俗有臘八、逛娘娘宮、糖瓜祭灶、年畫藝術、破五等。

1、臘八。每年的臘月初八,天津人都會煮臘八粥,還會用醋把大蒜泡成綠色的臘八蒜。

2、逛娘娘宮。臘月十五之後,娘娘宮一帶的商業區會有很多年貨,女人們來這里多是「洗娃娃」的。從娘娘宮拴回的「娃娃」每年都要「洗一回」,這是節前婦女必須做完的事情。

3、糖瓜祭灶。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升天的日子,家家要買糖瓜兒,等到夜裡12點祭灶王爺。待香燃盡後,請下灶王像,點火燒了,大年三十再買新的灶王像,又叫「灶王碼子」換上,年復一年,都是這樣。糖瓜祭灶的目的是把灶王爺的嘴粘住,這樣灶王爺就不會說壞話。

4、年畫藝術。天津過年時會貼年畫,製作方法為「半印半畫」,即先用木版雕出畫面線紋,然後用墨印在紙上,套過兩三次單色版後,再以彩筆填繪,勾、刻、刷、畫、裱等純手工製作。

5、破五。天津人稱正月初五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吃餃子,菜板要剁得叮咚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

6、北侖特有的民間風俗和藝術有哪些?

位於東海之濱的寧波北侖區廣大勞動人民長期以來在生產活動和社會活動中創造了豐富的民間舞蹈,北侖區轄郭巨、柴橋、大矸和長山,民間舞蹈多集中在柴橋、郭巨兩地,有造趺、獅子舞、舞龍、車子燈、馬燈、高蹺、獅子白象等等,這些民間舞蹈代代相傳不斷發展,豐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柴橋街道老曹村的獅子白象是眾多民間舞蹈中的一種表演形式。
老曹村的獅子白象系在世老人曹夢鱷(生於1910年)於1927和幾個年輕人組建,表演隊伍延續至今。舊時北侖區民間藝術活動十分活躍,人民為了祈求菩薩保佑消災納福,年年都要舉行各種廟會和迎神廟會,如禮拜會、青苗會、稻花會、請龍會等,其中禮拜會是當地人民信奉的的盛會。每逢集會各地的民間藝術隊伍便相繼集中到柴橋、郭巨、大矸三大集鎮舉行遊行活動。各種形式的民間藝術隊伍一個接一個浩浩盪盪,鼓聲炮聲沖天,樂聲歌聲繞場,沿途觀看群眾不計其數。迎神賽會又分大會和小會。如逢大會,賽會活動就要舉行三天,按規定的路線隊伍到了哪個村,就由哪裡的村民負責接待,次日繼續行會,游完三日才止,可見當時迎神賽會規模之盛大。除了帶有迷信色彩的迎神賽會外,歷史上曾舉行過兩次規模空前,「抗日勝利會」和1949年寧波解放時的「勝利會」。這兩次行會幾乎集中了所有的民間藝術隊伍,據老年人回憶,這樣的大會是前所未有的。老曹村的獅子白象是在長期的民間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每逢集會他們就代表村去參加慶賀,因為隊伍有一獅一象組成,形式獨特,民間視白象為吉祥,因此節目倍受群眾歡迎。1949年前獅子白象由私人組成,需要一定的活動經費,所以他們有時將節目出租給外村參加賽會,道具連表演人員一起租金為600斤穀子一次,收入除表演者分享外,余則用來維修和購置樂器。1949年後村裡接管了這只民間文藝隊伍,逢年過節代表村上街表演,從此不再對外出租
1985年以後停演多年,1988年後富民政策給農村帶來了生機,老曹村的獅子白象又活躍在街頭巷尾。1983--1985年元宵節參加了鎮海縣鬧元宵燈會,以他獨特的形式和成功的表演獲得了人民群眾的好評。
獅子白象的整個隊伍由一隻獅子、一隻白象、一個大頭和尚一付炮擔組成,打擊樂緊跟其後,隊伍出發以炮擔為先鋒,內裝若干支火銃,一般由二人輪流點炮,另有二人為火銃裝火葯,沿途不斷地放炮助威。獅子和白象各為二人表演,一人舞頭一人舞尾,舞頭者雙手握住頭內暗把,人前傾;舞尾者雙手抓住頭者腰帶,身體前弓,屁股頂住獅尾以便拉緊獅衣,舞象者相同。表演時舞尾者跟舞頭者而動,按打擊樂節奏的快慢和強弱做各種動作。第一個出場的動作叫「開場串」,在快速激烈的鑼鼓聲中,引獅人出場,接著白象緊跟其後,在場子里快速繞場跑串,獅子要做前撲轉身動作,以示雄壯,然後音樂轉慢,獅子做「猝毛、理毛」,白象做「踏花步」等動作,接著是「白象猝獅子」,獅子卧倒地上,白象用長鼻子給獅子猝毛,從頭猝到尾,重復數次,再接獅子白象相互親嘴咬嘴表現兩者親密無間。其後是「獅子串白象」,白象卧倒在地上,獅子繞場做准備動作,緊接加速前串,從白象背是竄過去,如此反復數次,完成這個動作,要求舞獅的兩個演員切配合步調一致,動作干凈利落,最後以噴火結束,一般情況下,獅子口內裝一支花炮,舞獅頭的演員利用間歇和轉身的機會點上花炮向四周噴射。引獅人通常打扮成老太形象。頭戴老太頭套,著長袍,執蒲扇邊搖扇邊扭腰,在獅子和白象中間穿插扭動,看上去似在指揮獅象,動作較文氣,在廣場表演時由主要是起維護秩序的作用。 伴奏打擊樂為主,有大鼓、扁鼓、大鑼、小鑼、大鈸、小鈸組成。"出場竄"、"獅子白象"、"獅子噴火"時打擊樂採用快速激烈的鑼鼓點子,其餘動作一般採用較慢的鑼鼓點子。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