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風俗彩禮 » 南京六合有哪些風俗

南京六合有哪些風俗

發布時間: 2022-08-19 22:24:35

1、關於結婚嫁妝彩禮南京六合人是什麼習俗

六合婚嫁風俗大體差不多,只是家裝和彩禮多少的問題,一般六合南門,馬鞍,龍池貴點吧,一般是8W以上的彩禮吧,嫁妝這塊就要看女方家了,什麼嫁妝都沒有的也有可能,另外橫梁那邊比較便宜,一般彩禮也就1W左右吧,不排除有人要高價。

以上只做藏考!!

2、南京有什麼風俗?

南京人過春節 以前稱元旦,俗稱過年。要灑掃庭除,張燈結綵,穿新衣,戴新帽,貼春聯,放鞭炮。 南京人過年大門上貼春聯或門神,還有文人雅士在大門貼一幅畫雞,取「雞日相長」之意。這是他處所沒有的。初一早上必飲屠蘇酒。宋朝王安石三度以宰相之身知江寧府,在詩中詠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此俗始於南朝,千百年來,南京人一直飲用,而且形成一套規制:日升之時,面向東方「自少至長次第飲之」。年少的先飲,年長的後飲,取旭日東升,蒸蒸日上之意。上午起,親友至拜新年。在客人到來時,雙手合揖,並以茶點相待。還獻二枚元寶蛋,稱「進元寶」。現在人們過年相見,互祝「恭喜發財」,並敬遞茶煙,以時尚糕點相待。 元宵燈會 正月十五是農歷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稱元夜,夜與宵同義,便稱元宵。元宵節最初由祭祀而起,漸演為隆重熱烈異彩紛呈的娛樂節慶。古時為一日,唐代為十六至十八,三日;宋代為十四至十八,五日;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把元宵節一下延長為十日,即初八至十七,十八落燈。食品也由食豆粥,改為品嘗元宵(湯圓),南京有「上燈元宵,落燈面」之俗。 明清兩代,南京元宵燈會,有玩龍燈和掛紗燈之俗。玩龍燈不但老百姓玩,軍人也玩,長度也為他處所不及,短的十餘丈,長的百餘節,玩起來多則上百人。紗燈有楮練紗帛,而且有名人在上面作畫,愈是高手價值愈高。商家屆時也在店前舉辦猜燈謎活動,吸引眾多遊客,猜中者即獎所售物品。有一種由南京人首創的「走馬燈」,外罩燈籠,內點蠟燭,利用空氣熱脹上升的原理,帶動燈面轉動,燈面上畫著各種姿勢的駿馬疾馳,宛如萬馬奔騰。英國學者李約瑟稱之為中國古代人的一項發明。龍燈氣勢磅礴,紗燈精美絕倫,五光十色,萬象爭輝,引得長居逗客傾城出,歡歌笑語動地來,「銀燭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燈人」。近幾十年來,夫子廟元宵燈會越辦越紅火,利用新工藝、新材料,聲光電控,五花八門,維妙維肖,斑斕奪目。燈會自春節起,為期一月。期間,每天吸引四方遊客達二三十萬人之多。 清明踏青 清明節自古以來由於注入掃墓祭祖的習俗,受到歷代朝廷和民間的重視。民間屆時上墳祭掃、祭灑、燒紙、挖蓋墳帽、插柳以表達慎修追遠的情思。並帶茶點到看墳地者門上看望,看墳者亦留食茶飯,互稱「墳親家」。 此時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攜酒游山,謂之踏青」。有諺雲「春牛首」。 近年牛首山又經修葺增設景點,並與附近新開發的將軍山聯成一線,成為遊人觀賞郊野自然風光的絕佳之處。此外,城南雨花台、東郊梅花山也是遊人常到之處。近十多年來,梅花山造萬畝梅園,還舉辦國際梅花節。每到春暉融融,萬花爭放,雲蒸霞蔚,暗香浮動,男女毗肩接踵,陶醉在香雪海之中而留連忘返。 端午節游秦淮 夏歷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稱端陽。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綠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銀魚、蝦米、茭菜、韭菜、黑干雜炒)、莧菜和雄黃豆,飲雄黃菖蒲酒,以求免災。用經過曝曬的水洗眼,謂之「破火眼」,說可免一年眼疾。還用菖蒲、艾葉醮水灑地而後插門楣,用以「禳災」。懸掛鍾馗圖像及方士刻印的五毒(蟾蜍、毒蛇、蠍子、蜈蚣、壁虎)形圖,「驅鬼避邪」。兒童頸項掛五色絲絡,絡中裝咸鴨蛋;臂系五色絲挽成的絲絛,叫「長命縷」,穿虎頭鞋,背虎頭披,用雄黃酒在額上畫王字。婦女鬢也插五彩老虎花。 午飯後,全家人去夫子廟觀看秦淮河龍舟競渡。金陵龍舟向有「三幫」,有河幫、江幫、木幫,龍舟之多,規模之大,別處也不多見。各船均飾以彩箏;有少兒扮戲中人物在上作種種游戲。當舟過之時,河岸人家擲銀角、銅錢或放鵝鴨,為龍舟競取之以為樂,謂之「奪標」。岸邊男女蟻集,羅綺如雲,金鼓齊鳴,歡聲雷動。富庶人家還事先訂租遊船,泛舟覽勝。秦淮遊船自唐朝興起,明清直至民國前期為盛。畫船簫鼓,槳聲燈影是秦淮河上一道斑斕奪目的亮麗風光。這在顧起元《客座贅語》、孔尚任《桃花扇》和余懷《板橋雜記》中均有生動記述。近20多年來,秦淮河又進行了大力整治,定期換水,增添畫舫,景色宜人。入夜,秦淮兩岸萬家燈火,五光十色,流光溢彩。遊人置身遊船中,船在景中過,人在畫中行,自有別樣情趣。 中秋圓月摸秋 八月十五中秋節,江南又稱八月節。此夜,天上月圓,人間圓月,即使身在外地也要趕回家團聚。南京人喜合家賞月,叫「慶團圓」,團坐聚飲稱「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明初,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皆為遊人賞月之所,而以遊玩月橋為最盛。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為舊院所在地。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是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遂漸衰落,後人有詩雲:「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玩月橋。 清以下,賞月之風仍盛,人們祭月,陳列鮮果、月餅,燃放斗香(扎香如塔式,上加紙斗,叫斗香),講《嫦娥奔月》故事,然後分食月餅。月餅以瓜埠「賴月」,民國時期以「金陵套餅」為上乘。 此夜,南京女子有摸秋之俗,到茉莉園「摸」(以摸「偷」瓜果取樂)得瓜豆者宜男,此游戲盛傳頗久。近20年來,人們又重視中秋節,登台城賞月,或去玄武湖、夫子廟秦淮河劃船賞月。自購或單位贈發月餅頗為盛行,圓月之夜情意融融。 重陽登高會 夏歷九月初九日,因月日皆為陽數,故稱重陽。歷史上建康(今南京)人在這一天都外出登高,形成「登高會」。此俗源於一個古怪離奇的避邪傳說,南朝梁人吳均寫的《續齊諧記》中有詳述。從魏晉南北朝及至明清,建康重陽風俗猶盛。當時居城南登雨花台,城中登北極閣,城北登幕府山,尤以幕府山為最著。此山漢時建有一亭,晉元帝渡江傳說「馬化為龍」,遂命此亭為「化龍亭」;山側有梁達摩古洞,游者甚眾,形成「幕府登高」之俗。清嘉慶十年(1805),由胡蘭川太守(江寧知府)等府縣官員和社會知名人士發起,有制軍、撫軍主其事在山上建「望江樓」,長夜明燈,既為導航燈塔,又可觀覽勝景,被遠近百姓譽為善事。 重陽節,南京人喜食重陽糕,「或粉或面為之,又用面裹肉炊之,稱駱駝蹄」,飲菊酒,賞菊花,制重陽旗賞給兒女,如此日嫁女必送旗及時鮮盒,謂「重陽節盒」。 如今人們逢重陽也欣然登高,但不為避邪,而是欣賞祖國壯麗河山及建設新貌,愜意之感油然而生。 當今四季旅遊節 春 .南京國際梅花節梅花,是南京市花。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自六朝至今不衰。而今,南京的 珍珠泉 、傅家邊、古林公園等處均有梅觀,尤以梅花山為最佳。每年的2月底至3月中旬,南京都要舉辦國際梅花節,參加梅花山主會場活動的多達40萬人次。 夏 .江心洲葡萄節江心洲,南京城西南部長江中的一個島,風光旖旎,景色優美。每逢7月至8月,島內千畝葡萄園碩果累累,遊人登洲觀大江風貌,享天然氧吧,盡情體驗採摘葡萄的野趣。 秋 .南京雨花石藝術節雨花石,南京標志物之一。金秋九月,都要在雨花台風景區舉辦「天降雨花」表演、雨花石精品展、研討會、採石游等系列活動。雨花石產地的六合縣同時開展分會場活動。 冬 .迎新年聽鍾聲活動迎新年聽鍾聲活動通常在棲霞寺鍾樓舉行。由寺院法師念經祈禱和平,祝願民安,再由主持於賓客代表共同撞響銅鍾108次,全場洋溢著祥和喜慶的氣氛。 靈谷桂花節 位於中山陵園風景區的靈谷桂園,是一個佔地1700畝、種植桂樹近2萬株的全國最大的桂花專類園。每年九月丹桂飄香時,繁盛的花事,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到靈谷寺品秋賞桂。 高淳螃蟹節每年9月30日至10月6日,「到高淳,品螃蟹,看大佛,逛老街」已成為南京人的習俗。在高淳老街、遊子山、迎湖桃源三大景區還將舉辦戲曲、馬燈、武術、龍舟表演和萬人品螃蟹、篝火晚會等活動,令中外遊人流連忘返。 浦口生態旅遊節 素有十里溫泉、百里老山、千里銀杏美譽的浦口生態旅遊節,是集欣賞、參與、遊玩為一體的旅遊節慶活動。人們通過潑水節、民俗文化節、登山燒烤節等系列活動,充分感受「山、水、綠色、空氣」的自然生態美景。

3、南京六合是什麼結婚習俗?結婚房子要雙方掏錢一起買嗎?結婚男方給多少禮金給女方?

你好,別聽他家得瑟,我南京的。哪有要女方出錢買房子的道理,不問他要聘禮就不錯了,三金是要的,新衣服也是要買的。你們家陪嫁隨你們家出多少。他們買房子沒錢直說就是了,裝什麼呀,還說是習俗,扯淡。現在南京房子貴,你也體諒著點就是了。一般嫁給本地人,本地人肯定要自己出房子的。兩個外地人在南京打拚的話,一起買房子還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非要你出錢買房子,你就要求房產證要寫你的名字哦~別忘了。

4、200分跪求南京市六合區的端午節習俗,知道的人回答,復制的不要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隆重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

五節、重五節等,民間俗稱「五月節」。因「端」與「初」同義,「五」

與「午」同音,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為「午月」;故五月初五日稱「端午

」。

端午節,這一歷史悠久的古老節日,其起源說可謂眾多。其一是惡月

、惡日說。這是我國較早出現的歲時禁忌習俗,早在戰國時代,視五月及

五月的五日為惡月、惡日的俗信就已經存在。其二是吳越民族圖騰祭說。

聞一多先生認為,古代吳越民族以龍為圖騰,端午節時他們要舉行盛大的

圖騰祭,故端午應稱「龍子節」。其三是紀念賢臣、孝女說。如民間傳說

中的紀念介子推說、紀念伍子胥稅、紀念屈原說、紀念孝女曹娥說等等,

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是紀念屈原說。

我們都知道,端午節要吃粽子,除了這個深入人心的習俗外,還有以

下五大習俗,根據地域不同略有差別,至今還在民間廣為流傳。

一、懸「端午三友」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粘貼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

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古時,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於是,端午節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二、寫符念咒

除了用「端午三友」驅鬼外,還有一種重要的驅鬼方法,是在室內掛

避邪驅鬼的符咒。掛驅鬼符還有一些嚴格的儀式。如有的要求必須在端午

日出或正午時書寫,書寫材料用生朱,硯內、書寫人口中必須放上硝石等

。較為通行的符咒有:「五月五日天中節,赤口白舌盡消滅」之類。上海

人過去在端午節懸掛鍾馗像於門口,正是這種辟邪風俗的繼續與演變。另

外,類似於此的祛鬼禳魔的習俗,還有在兒童額上點雄黃酒。節日一早,

婦女們便將兒童耳上夾艾蒿,頭上戴菖蒲,然後用雄黃酒在額上寫一個「

王」字。據說,這樣可使百鬼畏懼,保命長生。

三、吃「五黃」

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

黃瓜、鹹蛋黃及雄黃酒。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

蛇身的原形。故而,民間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

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四、戴五色線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

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

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

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

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南陽民間流傳者製作和佩戴香布袋的風俗。香布袋一般是用彩布和花

線綉扎,香布袋兒中心塞填天然香料,如雄黃、艾葉末、藿香、蒼術等,

這些香料混合後,不僅香味持久,消除汗味和體臭味,而且能驅走身邊的

害蟲,消除疾病,清爽精神。

五、賽龍舟

端午劃龍舟、龍舟競渡,有「大眾舟齊出發,趕往丞救屈原」及「一

吶喊鼓樂嚇退蛟龍」的說法。這項活動在端午節前後舉行,是一種聲勢浩

大的自發的節日文化活動。龍船就是龍形和舟楫。古代帝王出巡江海湖河

乘的船,其首尾作巨龍形狀,叫龍船或龍舟。荊州市五月端午競渡的龍般

是在普通木船的首尾,臨時紮上龍頭、龍尾,也有特製的專用龍船。如今

,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民族特色的龍

舟競渡活動

5、六合有哪些習俗

歷史即將進入2010年。從中國農歷民俗上來講,2008「流年太歲」為戊子鼠,姓郢名班,納音五行是霹靂火,因此也可稱為「火」年,是倉內之鼠。若顧名思義,倉內之鼠應不缺錢財,又值千載難逢的奧運盛會,是個財官雙旺的喜慶之年,所以很多人打算藉此良機,在此年結婚辦喜事。那麼從中國的傳統習俗來講,鼠年結婚有哪些講究呢?

鼠年既是吉慶之年,對大部分人來說,當然很適合操辦喜事。

最春風得意的莫過於屬牛、屬猴和屬龍的人,因為他(她)們與流年「太歲」構成「六合、三合」,堪稱「天作之合」,此年結婚當然大吉大利。尤其是73癸丑年的人,與流年干支構成「天合地合」可謂金玉良緣,愛情甜蜜。85乙丑年的人,雖說地支六合,但天干有些相剋,在婚姻愛情上也不免有些磕磕絆絆。

其次是83癸亥屬豬的人,與流年天干構成「戊癸合」,又化成與流年納音一致的「劈靂火」,既合又化,所以也是「天作之合」,美滿和悅。

再就是屬雞、屬豬和屬虎的人,他(她)們與流年「太歲」構成「五行相生」,所以也應和諧泰然,結婚也是順水推舟。

但也有些人卻並不適合結婚,因為鼠年結婚也有很多忌諱,從五行上來講,若與「流年太歲」戊子構成「刑、沖、克、害」的人,此年強行結婚,會導致一些不良後果。結婚首先要圖個吉利,所以不管這些後果是大是小,都是人們所不願意看到的。

戊子鼠年最不宜量結婚的,是屬馬的人,因為午馬與子鼠構成「六沖」,午火沖子水,水火不容,是沖犯「太歲星君」,犯了大忌。
其次是屬羊的人,因為未羊與子鼠構成「相害」,未土克子水,膽敢克害「太歲」,焉能有所好報?

第三是屬兔的人,因為卯兔與子鼠構成「相刑」,卯木刑泄「太歲」,當然也不會吉利。

第四種說法就是屬鼠人自己了,因為鼠年正逢本命年,而一般人都比較忌諱本命年,所以此年結婚也會遇到各方面的阻力與不理解,不過這種說法不見得有其道理,因為真正的本命年只有一個,即與自己出生的那個天乾地支完全對應的年份,即60歲那一年,而並非所有的鼠年都是本命年,比如2008是1948年出生的人的「真本命年」,其餘的本命年只是泛指而已。究竟「本命年」結婚好不好,還要根據具體年份甚至具體八字喜用五行來定,遇到這種情況,迴避一下也未嘗不可,尤其是1984甲子年的人,因為天干克流年太歲,又逢本命,有點雪上加霜,還是謹慎一些為要。

此外還有些與流年天干或地支相剋的屬相,也要慎重考慮。比如屬狗的,戌土強克子水,尤其82壬戌年的人,與流年戊子的天乾地支都形成「相剋」,若強行結婚會遇到不少麻煩。屬蛇的,與子水相剋,也不太吉利,尤其是65乙巳或89己巳年屬蛇的人婚姻感情也不順利。

以上說法只是大的原則,具體到某個人是否適合在08鼠年結婚,最好還是根據傳統易學所講究的「生辰八字」喜用五行來定,那樣更為精確,更有參考價值。不過,傳統的東西雖有其值得參考的成分,也有一定的「水分」,而且也只不過是結婚過程中的一部分內容。假如你根本不信這些講究的話,那盡可以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婚姻大事

6、南京有哪些風俗特產?

南京傳統節俗

自古「天下財富出於東南,而金陵為其會」,南京又是十代都會,「衣冠文物盛於東南和都市大氣之特色,有深厚的文化內涵,透露出幾分儒雅之氣,豪傑之風,斯文秀美,亢朗沖融。

春節

以前稱元旦,俗稱過年。南京人過年要灑掃庭除,張燈結綵,穿新衣,戴新帽,貼春聯,放鞭炮。
南京人過年大門上貼春聯或門神,還有文人雅士在大門貼一幅畫雞,取「雞日相長」之意。這是他處所沒有的。初一早上必飲屠蘇酒。宋朝王安石三度以宰相之身知江寧府,在詩中詠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此俗始於南朝,千百年來,南京人一直飲用,而且形成一套規制:日升之時,面向東方「自少至長次第飲之」。年少的先飲,年長的後飲,取旭日東升,蒸蒸日上之意。上午起,親友至拜新年。在客人到來時,雙手合揖,並以茶點相待。還獻二枚元寶蛋,稱「進元寶」。現在人們過年相見,互祝「恭喜發財」,並敬遞茶煙,以時尚糕點相待。

元宵燈會

正月十五是農歷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稱元夜,夜與宵同義,便稱元宵。元宵節最初由祭祀而起,漸演為隆重熱烈異彩紛呈的娛樂節慶。古時為一日,唐代為十六至十八,三日;宋代為十四至十八,五日;明代朱元璋在南京做皇帝,把元宵節一下延長為十日,即初八至十七,十八落燈。食品也由食豆粥,改為品嘗元宵(湯圓),南京有「上燈元宵,落燈面」之俗。

明清兩代,南京元宵燈會,有玩龍燈和掛紗燈之俗。玩龍燈不但老百姓玩,軍人也玩,長度也為他處所不及,短的十餘丈,長的百餘節,玩起來多則上百人。紗燈有楮練紗帛,而且有名人在上面作畫,愈是高手價值愈高。商家屆時也在店前舉辦猜燈謎活動,吸引眾多遊客,猜中者即獎所售物品。有一種由南京人首創的「走馬燈」,外罩燈籠,內點蠟燭,利用空氣熱脹上升的原理,帶動燈面轉動,燈面上畫著各種姿勢的駿馬疾馳,宛如萬馬奔騰。英國學者李約瑟稱之為中國古代人的一項發明。龍燈氣勢磅礴,紗燈精美絕倫,五光十色,萬象爭輝,引得長居逗客傾城出,歡歌笑語動地來,「銀燭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燈人」。近幾十年來,夫子廟元宵燈會越辦越紅火,利用新工藝、新材料,聲光電控,五花八門,維妙維肖,斑斕奪目。燈會自春節起,為期一月。期間,每天吸引四方遊客達二三十萬人之多。

清明踏青

清明節自古以來由於注入掃墓祭祖的習俗,受到歷代朝廷和民間的重視。民間屆時上墳祭掃、祭灑、燒紙、挖蓋墳帽、插柳以表達慎修追遠的情思。並帶茶點到看墳地者門上看望,看墳者亦留食茶飯,互稱「墳親家」。

此時正值春光明媚,男女藉以到郊外牛首山、雨花台、梅花山「攜酒游山,謂之踏青」。有諺雲「春牛首」。

近年牛首山又經修葺增設景點,並與附近新開發的將軍山聯成一線,成為遊人觀賞郊野自然風光的絕佳之處。此外,城南雨花台、東郊梅花山也是遊人常到之處。近十多年來,梅花山造萬畝梅園,還舉辦國際梅花節。每到春暉融融,萬花爭放,雲蒸霞蔚,暗香浮動,男女毗肩接踵,陶醉在香雪海之中而留連忘返。

端午節游秦淮

夏歷五月初五叫端午,又稱端陽。這一天,南京人最喜吃粽子、綠豆糕,以及食「炒五毒」(用銀魚、蝦米、茭菜、韭菜、黑干雜炒)、莧菜和雄黃豆,飲雄黃菖蒲酒,以求免災。用經過曝曬的水洗眼,謂之「破火眼」,說可免一年眼疾。還用菖蒲、艾葉醮水灑地而後插門楣,用以「禳災」。懸掛鍾馗圖像及方士刻印的五毒(蟾蜍、毒蛇、蠍子、蜈蚣、壁虎)形圖,「驅鬼避邪」。兒童頸項掛五色絲絡,絡中裝咸鴨蛋;臂系五色絲挽成的絲絛,叫「長命縷」,穿虎頭鞋,背虎頭披,用雄黃酒在額上畫王字。婦女鬢也插五彩老虎花。

午飯後,全家人去夫子廟觀看秦淮河龍舟競渡。金陵龍舟向有「三幫」,有河幫、江幫、木幫,龍舟之多,規模之大,別處也不多見。各船均飾以彩箏;有少兒扮戲中人物在上作種種游戲。當舟過之時,河岸人家擲銀角、銅錢或放鵝鴨,為龍舟競取之以為樂,謂之「奪標」。岸邊男女蟻集,羅綺如雲,金鼓齊鳴,歡聲雷動。富庶人家還事先訂租遊船,泛舟覽勝。秦淮遊船自唐朝興起,明清直至民國前期為盛。畫船簫鼓,槳聲燈影是秦淮河上一道斑斕奪目的亮麗風光。這在顧起元《客座贅語》、孔尚任《桃花扇》和余懷《板橋雜記》中均有生動記述。近20多年來,秦淮河又進行了大力整治,定期換水,增添畫舫,景色宜人。入夜,秦淮兩岸萬家燈火,五光十色,流光溢彩。遊人置身遊船中,船在景中過,人在畫中行,自有別樣情趣。

中秋圓月摸秋

八月十五中秋節,江南又稱八月節。此夜,天上月圓,人間圓月,即使身在外地也要趕回家團聚。南京人喜合家賞月,叫「慶團圓」,團坐聚飲稱「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明初,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皆為遊人賞月之所,而以遊玩月橋為最盛。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為舊院所在地。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是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遂漸衰落,後人有詩雲:「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玩月橋。

清以下,賞月之風仍盛,人們祭月,陳列鮮果、月餅,燃放斗香(扎香如塔式,上加紙斗,叫斗香),講《嫦娥奔月》故事,然後分食月餅。月餅以瓜埠「賴月」,民國時期以「金陵套餅」為上乘。

此夜,南京女子有摸秋之俗,到茉莉園「摸」(以摸「偷」瓜果取樂)得瓜豆者宜男,此游戲盛傳頗久。近20年來,人們又重視中秋節,登台城賞月,或去玄武湖、夫子廟秦淮河劃船賞月。自購或單位贈發月餅頗為盛行,圓月之夜情意融融。

重陽登高會

夏歷九月初九日,因月日皆為陽數,故稱重陽。歷史上建康(今南京)人在這一天都外出登高,形成「登高會」。此俗源於一個古怪離奇的避邪傳說,南朝梁人吳均寫的《續齊諧記》中有詳述。從魏晉南北朝及至明清,建康重陽風俗猶盛。當時居城南登雨花台,城中登北極閣,城北登幕府山,尤以幕府山為最著。此山漢時建有一亭,晉元帝渡江傳說「馬化為龍」,遂命此亭為「化龍亭」;山側有梁達摩古洞,游者甚眾,形成「幕府登高」之俗。清嘉慶十年(1805),由胡蘭川太守(江寧知府)等府縣官員和社會知名人士發起,有制軍、撫軍主其事在山上建「望江樓」,長夜明燈,既為導航燈塔,又可觀覽勝景,被遠近百姓譽為善事。

重陽節,南京人喜食重陽糕,「或粉或面為之,又用面裹肉炊之,稱駱駝蹄」,飲菊酒,賞菊花,制重陽旗賞給兒女,如此日嫁女必送旗及時鮮盒,謂「重陽節盒」。

如今人們逢重陽也欣然登高,但不為避邪,而是欣賞祖國壯麗河山及建設新貌,愜意之感油然而生。

當今四季旅遊節

春 ·南京國際梅花節梅花,是南京市花。探梅、賞梅是南京的民俗,自六朝至今不衰。而今,南京的 珍珠泉 、傅家邊、古林公園等處均有梅觀,尤以梅花山為最佳。每年的2月底至3月中旬,南京都要舉辦國際梅花節,參加梅花山主會場活動的多達40萬人次。

夏 ·江心洲葡萄節江心洲,南京城西南部長江中的一個島,風光旖旎,景色優美。每逢7月至8月,島內千畝葡萄園碩果累累,遊人登洲觀大江風貌,享天然氧吧,盡情體驗採摘葡萄的野趣。

秋 ·南京雨花石藝術節雨花石,南京標志物之一。金秋九月,都要在雨花台風景區舉辦「天降雨花」表演、雨花石精品展、研討會、採石游等系列活動。雨花石產地的六合縣同時開展分會場活動。

冬 ·迎新年聽鍾聲活動迎新年聽鍾聲活動通常在棲霞寺鍾樓舉行。由寺院法師念經祈禱和平,祝願民安,再由主持於賓客代表共同撞響銅鍾108次,全場洋溢著祥和喜慶的氣氛。

靈谷桂花節

位於中山陵園風景區的靈谷桂園,是一個佔地1700畝、種植桂樹近2萬株的全國最大的桂花專類園。每年九月丹桂飄香時,繁盛的花事,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到靈谷寺品秋賞桂。

高淳螃蟹節每年9月30日至10月6日,「到高淳,品螃蟹,看大佛,逛老街」已成為南京人的習俗。在高淳老街、遊子山、迎湖桃源三大景區還將舉辦戲曲、馬燈、武術、龍舟表演和萬人品螃蟹、篝火晚會等活動,令中外遊人流連忘返。

浦口生態旅遊節

素有十里溫泉、百里老山、千里銀杏美譽的浦口生態旅遊節,是集欣賞、參與、遊玩為一體的旅遊節慶活動。人們通過潑水節、民俗文化節、登山燒烤節等系列活動,充分感受「山、水、綠色、空氣」的自然生態美景。

南京鹽水鴨
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富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南京鹽水鴨一年四季皆可製作,腌制復鹵期短,現做現賣,現買現吃,不宜久藏。
此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的,故美名日:桂花鴨。
《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清而旨,久食不厭」,是下酒佳品。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買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雨 花 石
南京特產,盛產於雨花台、菊花台等地。據研究,上等的雨花石是一種瑪瑙。
相傳南朝梁武帝時,高僧雲光法師在石子崗講經,感動得上天落雨如花。花雨入地即變成無數大如雞卵,小似蠶豆,絢麗多姿的礫石,雨花石由此得名,石子崗也改名雨花台。
雨花台所產雨花石,是經過流水搬遷作用而磨圓的各種礫石,主要成分是石英砂岩、石英岩、硅質岩、火成岩等堅硬的岩石和石英、玉髓、蛋白石一類的礦物。前者無鮮艷的顏色與光澤;後者即石英、玉髓等化學成分是二氧化硅。常見顏色有白、乳白、微黃色。也有紅、紫、綠、薔薇、黑色。還有一種由不同顏色條紋組成同心狀、環狀、斑點狀的瑪瑙。
一些珍奇雨花石瑰麗無比,朦朧的透明中似有山川雲霞、花鳥魚蟲,鬼怪神仙,還有內中圖案形同豬八戒、孫悟空的,更為世人贊譽。
人們常將雨花石「養」在水盂中,陳列案頭,作為觀賞之物。南京的民間藝人還將雨花石琢製成各種藝術品,天然人工合為一體。
雨 花 茶
雨花茶 南京特產,也是全國十大名茶之一。它外形圓綠,條索緊直,鋒苗挺秀,帶有白毫,猶如松針,象徵著革命先烈堅貞不屈,萬古長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為雨花茶。
雨花茶主要生長在南京市郊,在原料選擇和工藝操作上都有嚴格的要求,在穀雨前,采2.5至3公分長一芽一葉的嫩葉,經過殺青、揉捻、整形、烘炒四道工序,全工序皆用手工完成。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沖泡後,茶色碧綠而清澈,香氣清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有止渴清神,消食利尿、治喘、去痰、除煩去膩等功效,1966年起暢銷海外,在日本、東南亞一帶,人們將雨花茶當作珍貴禮品贈送親朋好友。
南 京 板 鴨
南京板鴨馳名中外。明清時南京就流傳「古書院,琉璃塔,玄色緞子,咸板鴨。」的民謠,可見南京板鴨早就聲譽蜚然了。板鴨是用鹽鹵腌制風干而成,分臘板鴨和春板鴨兩種。因其肉質細嫩緊密,像一塊板似的,故名板鴨。南京板鴨的製作技術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到了清代時,地方官員總要挑選質量較好的新板鴨進貢皇室,所以又稱「貢鴨」;朝庭官員在互訪時以板鴨為禮品互贈,故又有「官禮板鴨」之稱。 為金陵人愛吃的菜餚,因而有「六朝風味」,「百門佳品」的美譽。板鴨色香味俱全。外行飽滿,體肥皮白,肉質細嫩緊密,食之酥、香回味無窮。
南 京 鴨 肫
南京鴨肫是南京有名的土特產品之一,暢銷中外,與板鴨齊名,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南京鴨肫形狀扁圓,肉質緊密,攜帶方便。肫肉緊韌耐嚼,滋味悠長,無油膩之感,是老少皆喜愛的佳餚珍品。鴨肫干是南京人饋贈親友的珍品,也是佐餐、喝茶的佳品。它扁圓形,肉質緊密,易於保藏,攜帶方便,食之清香爽口,是人人喜愛的佳品。
南 京 香 肚
南京香肚是南京著名特產之一,創於清同治年間。其形如蘋果,嬌小玲瓏,老南京俗呼之為「小肚」。它肉質緊結,紅白相間,吃起來香嫩爽口,略帶甜味,既是宴席上的一道名菜,也是日常生活中的佐食佳品。南京香肚相傳有120年歷史,清同治時即聞名全國。形如蘋果,便於攜帶,皮薄如蟬翼, 肉質細嫩,紅白相間,風味獨特,是一道名菜,也是佐餐佳品。
它的主要材料是鮮豬肉,一般是三分肥七成瘦,佐料是適量的鹽、糖、香料等。舊時凡圓席筵席,香肚所放之處,即首席客人所坐,「獨居尊」這句話形象地道出了香肚的特色。在1910年的南洋勸業會上,南京香肚曾獲獎狀,從此馳名海外,遠銷各地。
南 京 雲 錦
南京雲錦是南京傳統的提花絲織工藝品。其用料考究,織工精細,圖案色彩典雅富麗,宛如天上彩雲般的瑰麗,故稱「雲錦」。它與蘇州的宋錦、四川的蜀錦齊名,並稱我國三大名錦。
南京雲錦生產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國時期,明朝時織錦工藝日臻成熟和完善,並形成南京絲織提花錦緞的地方特色。清代在南京設有「江寧織造署」,雲錦織造盛極一時,這一時期的雲錦品種繁多,圖案莊重,色彩絢麗,代表了南京雲錦織造工藝的最高成就。如今生產的雲錦除出口做高檔服裝面料及供少數民族服飾、演出服飾外,又發展了新的花色品種,如雲錦台毯、*墊、被面、提包、馬夾、領帶、掛屏等日用工藝品,並根據消費者需要,用各種紙盒包裝。南京雲錦是一種提花絲織工藝品,南京工藝「寶藝」之首,四川蜀錦、蘇州宋錦並譽為「三大名錦」,以質地堅實、花紋渾厚優美,色彩濃艷為特色,大量使用金線,形成金碧輝煌的獨特風格。雲錦過去專供宮廷御用,現除少數民族做衣飾外,還出口國外做高檔服裝面料。南京雲錦,配色多達十八種,運用撋螖層層推出主花,富麗典雅。
櫻 桃
南京是我國櫻桃著名產地。多產於玄武湖一帶。玄武湖的櫻洲,因盛產櫻桃而得名。品種有東塘、垂絲、青葉等。東塘櫻桃為上呈,粒大味美,汁多色艷,品質極佳。
百 合
南京傳統特產,又名摱勞釩俸蠑產於南京東郊植物茂盛的鍾山等地。外皮白凈、肉質豐滿、香甜細膩,還可以長期儲存。

7、六合地區有哪些風俗與尊老有關?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尊老的風俗。
這些風俗是遺留下來的,是非常好的傳統,我們需要傳承。

8、南京有什麼文化傳統和習俗?

民俗
南京民風淳厚,有悠久的歷史,"華而不佻"、"醇而不俚"是南京民俗的本質。南京向為文化之邦,文化融進民俗;民俗又豐富了文化,南京的民俗娛樂中充溢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民間傳統娛樂舞龍燈,高淳區的跳"五猖"、花台會、打水滸,溧水的打社火,江寧的方山大鼓,江浦的手獅舞、玩石擔、六合的玩飛鏜等,看似樸拙,卻是深深紮根於民族沃土之中帶露的奇葩,而深受群眾喜愛。

南京的傳統習俗則有爬城頭(踏太平)、食烏飯,跳五猖、長蘆龍燈(高淳)、金陵燈會等。

9、南京六合歷史,特色名俗

六合區歷在距今約一萬年前就有原始氏族村落,遠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六合沿江滁河沿線就有了人類活動的原始村落。古老文明的六合,2000多年前就見諸史端。
六合古稱棠邑,後因境內有六合山而易名六合,最早見公元前559年(周靈王十三年)於《左氏春秋》。古之六合,即棠邑范圍包括今天的六合區全部,南京市浦口區大部分,安徽省滁州市大部分,隋開皇年間才改為的「六合」,因其境內有六峰連綿,蔚為壯雄,可惜之六峰,遺在今浦口。
春秋戰國時期,棠邑先屬楚,後屬吳,再屬越,至公元前334年復歸於楚,為吳楚交界吳國的重鎮。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棠邑縣,屬九江郡。
楚漢相爭,棠邑縣初屬楚。漢王三年(前204年)楚九江王英布以其地歸漢。
漢,高帝六年(前201)封陳嬰棠邑侯,為棠邑侯國,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改名,棠邑稱堂邑。元鼎元年(前116年),堂邑侯國除,復為堂邑縣,屬臨淮郡。東漢建武年,改屬徐州廣陵郡。
三國,廣陵郡先屬魏,至吳赤烏十三年(250年),歸吳。堂邑縣遂屬孫吳廣陵郡。
晉太康元年(280年),以堂邑屬徐州臨淮郡,元康七年(297年),置堂邑郡於堂邑縣,隸揚州。東晉,成康四年(338年)江淮亂,百姓南渡,僑置堂邑郡於江南建康,而本郡不廢(一說遷堂邑郡僑治於建康,此從《通鑒》註:「實郡在江北者有堂邑」;《萬曆應天府志》:「僑置堂邑於此而本郡未廢")。隆安元年(397年),中原亂,秦地之民南流,寄居堂地,改堂邑郡為秦郡以統之,置秦縣;於秦郡置尉氏縣以安尉氏(今河南尉氏縣)流民,置義成縣以安義成(今安徽懷遠東北)流民。秦郡及秦、尉氏、義成3縣均僑置,並在今六合縣境,有實土。
南北朝時期,劉宋永初元年(420年)以秦郡屬南豫州(僑州);元嘉八年(431年)屬南兗州(僑州)。元嘉二千七年(450年),北魏占秦郡,改置秦州及橫山縣,元嘉二十八年,宋收復失地,廢秦州,復為秦郡。
南齊建元元年(479年),析秦郡置齊郡,治瓜步(瓜埠),屬青州。永明元年(483年),並秦郡入齊郡,將齊初恢復的堂邑縣又並入尉氏縣;永明二年以尉氏改屬新昌郡。梁天監元年(502年),廢齊郡復為秦郡,分尉氏縣為堂邑、尉氏2縣,太清三年(549年),侯景襲秦郡,改郡為西兗州。陳永定元年(557年)改復江北失地,恢復秦郡,堂邑、尉氏屬之。太建五年(573年),北齊再取秦郡,置秦州瓦梁郡,隨即為陳所收復,仍設秦郡;十年,改秦郡為義州,旋罷。北周於公元579年南下佔領秦郡,改秦郡為方州,置六合郡,又置方山縣,屬方州。方州治於方山。
隋開皇元年(581年),廢六合郡,以所領各縣屬方州。開皇四年,廢尉氏、堂邑、方山3縣,並置為六合縣,屬方州。大業元年(605年)廢方州,六合縣屬揚州江都郡。 大業十二年(616年),杜伏威、輔公柘江淮起義軍佔領六合。六合襟江控淮,直通冀魯,屏障南京,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無論南北紛爭,還是東進西擊,均是戰爭的交匯點,人口的積聚和集市的繁榮,使六合成為大江南北陸路運輸的要道。
六合區
唐武德二年(619年),杜伏威降唐,六合遂為唐有。五年,定六合為緊縣,屬南兗州;七年,改屬方州。貞觀元年(627年),廢方州,六合屬淮南道揚州。廣明元年(880年),黃巢義軍佔有六合。
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定都江寧府(今南京),以六合縣屬江寧府,保大六年(948年)改六合為雄州。
後周顯德五年(958年)佔南唐江淮地,廢雄州,復置六合縣,屬揚州。
宋建隆元年(960年),六合屬淮南道揚州。至道二年(996年),屬建安軍。祥符六年(1013年)改建安軍為真州,六合屬之。大觀元年(1107年),升六合為望縣,政和七年(1117年),屬儀真郡。南宋初,儀真郡復為真州,六合屬之。
元初,六合縣屬揚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屬揚州路。二十一年(1284年),屬真州路真州(今儀征)。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六合由揚州府改屬應天府。
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應天府為江寧府。六合屬江寧府。太平天國於1853年定都天京後,以六合縣屬天京省江寧郡。1858年,太平軍攻克六合縣城,改屬天浦省。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軍攻陷天京,六合縣復屬江寧府。
民國元年(1912年)廢府,六合縣屬江蘇省。1914年屬江蘇省金陵道。 1927年廢道,屬江蘇省。 1934年,六合縣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

1942年10月,以直二、直四2區合並建立冶山縣。(直三區劃歸儀征縣抗日民主政權管轄)。
1943年2月,以六合縣與安徽省境來六縣抗日根據地合並,建為來六縣(領導機關稱來六縣辦事處)。以冶山縣與儀征縣合並,建為東南縣(領導機關稱東南縣辦事處)。9月,成立中共浦(口)六(合)工委,兼為縣級政權機構,在今六合境內轄有南圩、王子、滁河3個區,一年後建為六合縣。

1945年6月,撤銷六合縣建制,並入冶山縣。8月15日,改冶山縣為六合縣,仍屬路東專員公署。1945年8月20日,新四軍攻克仍由日偽盤踞的六合縣城,以六合縣城為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至1946年1月9日,撤至冶山一帶。民國六合縣政府返回六合縣城。其後,以六合縣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由第五行政督察區劃出江浦、六合、儀征3縣成立)。
1948年3月,人民解放軍南下,進入六合縣境,4月,建東南縣;5月,建來六縣;7月,建盱嘉來六縣。11月,撤東南縣、盱嘉來六縣建制,復建六合縣,隸屬皖北行政區滁縣專區。
1949年1月25日,六合縣城解放。4月21日,人民解放軍攻克劃子口,六合縣全境解放。
1949年4月23日南京市解放,定格為直轄市,下設第十二區(是後來的南京市大廠區),六合屬蘇北行政區揚州分區。12月劃回南京市。

熱點內容
用稱稱嫁妝 發布:2020-09-12 19:11:27 瀏覽:511
五星級婚宴 發布:2020-09-12 17:55:19 瀏覽:511
婚禮樂隊 發布:2020-09-12 20:13:00 瀏覽:510
太廟婚紗 發布:2020-09-12 18:59:26 瀏覽:510
北京攝影婚紗 發布:2020-09-12 17:43:09 瀏覽:509
耍新郎 發布:2020-09-12 20:11:18 瀏覽:508
王子婚紗攝影 發布:2020-09-12 17:52:22 瀏覽:508
外景簡筆畫 發布:2020-09-12 15:57:17 瀏覽:508
拍外景婚紗照 發布:2020-09-12 17:43:26 瀏覽:507
我們結婚了2013 發布:2020-09-12 18:42:33 瀏覽:506